人教四上數學教案優質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5.76K

在上課前擁有一份詳細的教案是可以讓我們有很大的安全感的,寫教案其實也是可以體現我們老師邏輯思維能力的哦,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人教四上數學教案優質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人教四上數學教案優質6篇

人教四上數學教案篇1

教學內容:

課本22頁例3和做一做及練習四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使學生學會以不同的地點為觀測點判斷方向。

2、在學生學會確定任意方向的基礎上,使學生體會位置關係的相對性。

3、通過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空間觀念。

重點難點: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位置關係的相對性。

教學用具:

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生成問題

1、師:老師站在大家的正東方向上,那麼你們站在老師的什麼方向上呢?(西方)對,我們的位置關係是相對的。

2、分別指兩名學生,讓大家根據方向説一説他們的位置關係。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先弄清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再根據兩名學生的位置分別説一説誰站在誰的方向上,使學生初步理解位置的相對關係。)

3、師:今天我們就來繼續研究兩個物體位置的相對關係。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對上兩節課學習內容有一個大體的回顧,為本節課新知識的學習做準備。)

二、探索交流 解決問題

1、出示教材第22頁例3主題圖。

(1)讓生觀察地圖

師:北京和上海兩地相距大約 1000千米,説一説,上海在北京的什麼方向上?

①組織學生用直尺,量角器測量出上海在北京的什麼方向上。

師根據學生彙報板書: ②討論: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30℃方向上,那麼北京在上海的什麼位置呢?

組織學生觀察上圖,在小組中討論,然後交流説一説。

出示提示

1.確定以誰為觀測點,並建立方向標。

2.用語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體位置。

討論後每組選出一名同學在班內彙報。

生彙報。

可能會説出:北京在上海的西偏北60℃方向上或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

師對照圖示指一指,肯定兩種説法都是正確的。

師小結:以北京為觀測點,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約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為觀測點,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觀測點不同,物體的相對位置就會發生變化。這就是今天這節課學習的內容。

人教四上數學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能用方程解決有關的簡單的分數實際問題,初步體會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模型

2、在解方程中,鞏固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重難點:

1、能自覺用解方程解決簡單的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

2、正確進行分數除法計算。

學情分析:

分數除法運用問題歷來是教學中的難點,尤其是在解決分數乘除法混合問題時,學生難以判斷是用乘法還是用除法解答。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教材鼓勵學生用方程解決簡單的分數除法問題。因此教學時,我讓已經養成預習習慣和預習方法的學生利用這幅主題圖做充分預習,然後把所有信息設計成開放式,讓學生根據信息大膽找到關係,提出問題,並出示探究指導鼓勵學生獨立解決問題,這樣讓學生思之有法,學之有據,並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反饋時,學生會出現多種解決問題的策略,要適時引導,鼓勵學生用方程解決此類問題。如果有學生選擇用除法計算,要引領學生做好分析,可藉助線段圖的功能瀝青思路。

課前預習作業:

1、 讀一讀、想一想:p29

2、 寫一寫、填一填:

操場上有( )人蔘加活動; 跳繩的有( )人;

踢毽子的有()人;打籃球的有()人;跑步的有( )人;

踢足球的有( )人。

3、 説一説、做一做:

感到認識模糊的與父母和同學説一説,試做名校。

4、 質疑:

教學流程:

一、創景激情:

同學們,你們喜歡課外活動麼?你們都喜歡什麼樣的課外活動?你們的課外活動真是豐富多彩,在課外活動中也能發生數學故事那,今天就讓我們這節課進行一次快樂的數學活動好麼?(1分鐘)

預習檢測:5分鐘

1、 判斷誰是整體1,説出個數量關係。

(1)書的價錢是鋼筆價錢的2/5。

(2)一種書包打九折出售。

(3)參加跳繩的是操場上參加活動總人數的2/9。

2、解方程:

8x=48x=1/4

3、前面的填一填。

二、自主探究:

1、同學們觀察很仔細,預習很認真,這些數量之間有什麼關係麼?

可能會出現:打籃球的人數是踢足球的4/9等等 (隨即板書)

2、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可能會出現:踢足球的有多少人?等等。( 隨即板書)

3、同學們你們想解決哪個問題?

選定探究問題,出示探究指導:

獨立思考我能行:(3分鐘)

要解決這個問題,要用到我們提供的哪些條件?

找到整體1,等量關係是什麼?

自己嘗試解決問題。

合作交流我最棒:

做完後與同座交流列式的根據是什麼?(2分鐘)

4、彙報交流

方程: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提倡)

除法:可藉助線段圖理解。

5、探究其餘問題。

6、總結方法:

分數應用不算難,

掌握方法是關鍵;

是、佔、比、與、相當於,

後面數量看作1;

知一求幾用乘法,

知幾求一用方程。

三、運用提高:

生活處處用分數:

1、某月雙休日共有9天,是這個月總天數的3/10,這個月有多少天?

2、醜小鴨超市讓利大酬賓,商品一律八折,一件襯衣現價40元,這件襯衣原價多少元?

四、小結昇華:

通過這節課的活動,你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問題?

五、課尾小測。(10分鐘)略

人教四上數學教案篇3

教學內容

人教課標版國小四年級下冊第38、39頁的內容:小數的性質

學情分析

小數的性質是任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38、39頁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的意義”的基礎上深入學習小數有關知識的開始。掌握小數的性質,不但可以加深對小數意義的理解,而且為後面的小數的大小比較、小數四則計算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對於整數的知識已經有了較多的瞭解,對於整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會引起整數大小的變化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小數的性質卻與整數不一樣,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因此,整數的這部分知識,會對小數性質的學習產生負面的影響。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和歸納概括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究性和挑戰性,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積極主動的參與數學活動。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和掌握小數性質的含義。

難點:小數基本性質歸納的過程。

教法與學法

1、利用遷移規律,讓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通過直觀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提高學生運用知識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

2、讓學生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究性和挑戰性,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3、培養學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學習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小數的意義)那麼在學習新知識之前,讓我們一起來複習一下上節課的內容吧!

2、《西遊記》同學們都看過沒有,那麼你們知道《西遊記》中都有那些人物(學生自由回答)。

課件展示:有一天,他們口渴了,唐僧要把三根甘蔗分給三個徒弟吃,事先他把甘蔗分別裝進三個袋子裏,上面標註着長度:0.l米、0.10米、0.100米,饞嘴的八戒搶先一步説:“我的肚子大,我吃長的。”説着拿回了標有“0.100米”的袋子。沙和尚好不服氣,上前對師傅説:“八戒好吃懶做,長的應該讓給大師兄悟空吃。”悟空笑了笑説:“兩位師弟別吵了,無論哪個袋子都一樣呀!”唐僧聽了悟空的話微笑着點了點頭。

師:你知道唐僧聽了悟空的話為什麼會微笑着點了點頭?學了今天的知識你就知道為什麼了。

板書課題:小數的性質

設計意圖:聯繫生活實際,達到知識的遷移。

二、提出問題、探索新知

1.出示例1:

⑴師:同學們,這把尺子多長呢?(10釐米)你們還能不能用不同的長度單位來表達出它的長度呢?老師點名提問個別學生來回答。

學:1分米、100毫米。

⑵師;請同學們運用所學有關“小數的意義”的知識,把它們改寫成用“米”作單位的小數。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個別不會的學生。

⑶教師指名個別學生回答,並對個別表現好的學生給予表揚。

生1:0.1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

生2:0.10米是10/100米,就是10釐米

生3:0.100米就是100/1000米,就是100毫米

師:現在老師有個問題請大家幫忙解決一下,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如何呢?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板書:1分米=10釐米=100毫米

0. l米=0.10米=0.100米

設計意圖:學生根據小數的意義,從“0.l米、0.10米、0.100米”出發研究問題。在問題得以解決的過程中,學生鍛鍊了運用已有知識解答新問題的能力,培養了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

⑷觀察比較:教師指着“0.l米=0.10米=0.100米”這個等式,標出思考箭頭先讓學生從左往右觀察、比較,你們發現了什麼?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再標出思考箭頭,讓學生從右往左觀察,又發現什麼規律,補充板書:小數的末尾去掉“0”。

教師強調:我們如果遇到小數末尾有“0”的時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小數中間的0不能去掉.

師質疑:那整數有這個性質嗎?

學生分小組討論,並舉例證明得出結論。

(師強調出小數與整數的區別)

設計意圖:把靜態的知識結論轉化為動態的求知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對所學的內容理解深刻,記憶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時,還培養了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

2、教學例2

(1)多媒體出示38頁例2:比較0.30與0.3的大小

師:任寫一個數,在它的末尾添上一個‘0’或者兩個‘0’,用自己的方法驗證他們的關係是否相等。

(2)師:剛才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證明了我們的發現,想不想知道老師是如何驗證的?

①老師將兩個同樣大小的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份和100份,把其中的30份寫成小數就是0,30,另一個正方形取其中的3份就是0.3,將兩個正方形移動,重合比較,會是什麼結果?

②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再睜開眼睛觀察屏幕,和你想象的一樣嗎?可以寫一個怎樣的等式?

彙報結論:0.3=0.30

(3)師質疑:小數由0.3到0.30,你看出什麼變了?什麼沒變?你從中發現了什麼?(平均分的份數變了,即小數的計數單位變了,而陰影部分的大小沒有變,得出0.3=0.30。)

設計意圖:學生的思維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放手讓學生探索、驗證,適時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

三、課堂檢測

1、運用小數的性質時應注意什麼?

0.70(去掉末尾的0,大小會變化嗎),2.07(去掉中間的0會怎樣),0,7(末尾加個0會怎樣)?

提示:根據小數的性質,只有小數末尾的“0”去掉之後,才不會改變數的大小。小數中間的“0”和整數部分的“0”不能去掉,因為那樣小數其他數位上的數就發生了變化。

2、判斷

(1)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意義也不變。 ( )

(2) 0.508去掉小數部分的0,這個小數的大小不發生變化。 ( )

(3)因為2和2.0相等,所以它們都是整數。 ( )

(4) 0.8與0.80大小一樣,計數單位也一樣。 ( )

3、下面哪些小數中的“0”去掉後,小數的大小沒有發生變化?

7.03、4.90、8.10、0.02、3.70

4、按要求説出一個數。

①所有“0”都不能去掉。

②所有“0”都能去掉。

③既有能去掉的“0”,又有不能去掉的“0”。

5、誰能只動兩筆就可以在5、50、 500之間畫上等號?

5=50=500

四、本課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五、作業佈置

課本41頁練習十:1、2、3

板書設計

小數的性質

1分米=10釐米=100毫米

0.1米=0.10米=0.100米

小數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人教四上數學教案篇4

教學內容:

書第50——51頁,體積單位的換算,想一想、試一試第1、2題,練一練第1、2、3、4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探究、推導,使學生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2.過程與方法:能夠正確進行單位間的換算。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與人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知道常用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並能正確運用。

教學難點:

體積單位與長度單位、面積單位的聯繫與區別。

教學準備:

稜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盒子和稜長為1釐米的小正方體若干個。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填空:30釐米=( )分米 5米=( )釐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釐米=( )平方分米

師:常用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常用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計算:

(1)一個長方體盒子,長5分米,寬4分米,高3分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2)一個長方體水池,它的底面積是30平方米,高是2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質疑:猜測一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可能是多少?

可以用什麼方法驗證你的猜想?

2.師:我們是怎樣推導出常用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的?

3.探索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間的進率

(1)説一説:你準備怎樣利用學具來操作。

(2)四人小組活動。

(3)抽生完整表述操作過程:1排擺10個,每層正好擺10排,也就是説,每層可以擺100個。高是1分米=10釐米,盒子裏正好擺10層。

(4)師:如果用分米作單位,大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如果改用釐米作單位呢?

(5)師:由此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據學生回答板書:1分米3=1000釐米3

師:1立方分米等於多少升?1立方厘米等於多少毫升?

你還能想到什麼?

據學生回答板書:1升=1000毫升

4.探索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間的進率

(1)師:關於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間的進率,你有什麼想法?

(2)四人小組交流。

(3)抽生彙報,師注重引導學生表述準確、完整:體積為1米3的正方體,它的稜長為1米;也可看成是稜長為10分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是10×10×10=1000分米3,1米3 =1000分米3,1 m3 = 1000dm3。

三、新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作業設計:

1.書第50頁試一試第1題,獨立完成。

2.書第51頁試一試第2題,獨立完成,引導學生比較。

3.書第51頁練一練第1題,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4.書第51頁練一練第2題

通過計算第三種包裝比較合算。如果學生有其他的比較方式,只要合理,教師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5.書第51頁練一練第3題

先讓學生聯繫生活經驗,對電視機包裝箱上“60×50×40”這個數據信息進行解釋,然後再讓學生説説自己的想法並計算。體積是60×50×40=120000(立方厘米),也可以換算成120立方分米。

6.書第51頁練一練第3題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説説是怎麼想的,實際上就是求1.5米高的水的體積。50×20×1.5=1500(立方米)

板書設計:

體積單位的換算

30釐米=( )分米 5米=( )釐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釐米=( )平方分米

1分米3=1000釐米3 1米3=1000 分米3

1升=1000毫升 1m3=1000 dm3

人教四上數學教案篇5

第一單元

第一課我愛我的家

教學目標:

1、懂得人人都有自身的家,人的生活離不開家,培養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

2、通過講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動,讓學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發愛家的情感。

3、通過學習瞭解家庭的過去和長輩們小時候的生活,進一步加深對家庭的認識和了解,感知社會進步給家庭生活帶來的變化。

教學重點:

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家庭温暖,培養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

教學難點:

瞭解家庭的過去,感知社會進步給家庭生活帶來的變化。 課程準備:

1、教學課件

2、家庭日常生活照片和一些老照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1、聽曲《可愛的家》,讓大家猜猜這是什麼曲子,會唱的一起唱。

2、聽教師朗誦一首詩歌:《我愛我家》

3、同學們,你們都有自身的家,你們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家庭的關心照顧下健康生長,你們愛自身的家嗎?現在請我們的同學來向大家介紹一下自身的家。

二、認識自身的家庭

1、讓兩名同學出示照片(家人合照或家居照),向大家介紹自身家的家庭成員和家居環境。

2、談話,讓學生明白到家人各有特點,每個家庭也各有特點,不同地區,人們的家居和生活習慣也各有不同。

三、你什麼時候最想家

1、看圖説説這些人在幹什麼,想象當時的情景。説説他們為什麼想家。

2、説説你什麼時候最想家,為什麼?

四、有家感覺真好

1、看照片評價照片中的小孩有一個什麼樣的家。

2、教師給學生介紹自身也有一個温馨的家,以和家庭的基本情況,談談自身對家庭愛的一些體會和具體事例。讓學生感受到小朋友是在家人的關愛下生長的。

五、我愛我家

1、請學生用彩筆在教材上畫自身家居的外觀或內景,或者把家居的特點和自身在居室裏的一些活動。

2、展示個別同學的作品,並讓他説説怎樣美化自身的家居。比方,自制一張剪貼畫,貼在牆上;將零亂地房間收拾乾淨、整齊。

3、同學們各抒己見:我們應該用什麼行動去愛我們的家?

六、講講我家歷史上的小故事

1、教師先講講自身小時候的故事或自身家長小時候的故事。

2、讓學生將自身的調查情況在小組或班級中彙報,也可以將找到的照片和實物向大家做介紹。

3、交流一下調查後的感想。談一談,自身從中知道了什麼?發現了什麼?

4、教育學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七、也談我的煩惱。

1、教師:家庭是温暖的,是我們快樂生長的搖籃,是我們避風的港灣,但是在實際的家庭生活中,不少同學也會遇到過大大小小的“家庭中的煩惱”,現在,請我們的同學説説心裏話。

2、讓學生自身談談與家長髮生的矛盾,通常是怎麼解決的。大家互相交流解決矛盾的經驗。

3、教師設置三種選擇,學生先選其一,並説明自身選擇的理由:爸爸媽媽愛我,我也愛他們;爸爸媽媽有時對我不好,我還是愛他們;爸爸媽媽不喜歡我,我也不喜歡他們。

4、選讀一位學生的習作,宣讀。

八、小結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用行動來愛我們的家和我們的家人吧,願我們的家庭生活更加温馨、更加美滿!

第二課、我們的學校

一、教學目標

1、結合自身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體會學校生活的快樂,以和學校與自身生長的關係。

2、通過觀看學校的櫥窗、展板、專欄、學校特色角等,感受學校文化的豐富內涵,在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的同時,獲得積極的人生啟迪。

3、通過了解學校的發展變化和全校師生取得的各種成果,形成為學校感到驕傲自豪的情感,在潛移默化之中,讓學生髮生“我也要為校爭光”的願望。

4、初步瞭解一些我國不同地區、不同時期和不同類型的學校,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進對學校的認識和對未來學校的神往。

二、教學重點

體會學校生活的快樂,以和學校與自身生長的關係。感受學校文化的豐富內涵,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

教學難點

從學校文化中,獲得積極的人生啟迪,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發生為校爭光的願望。

三、活動準備

1、收集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的照片,學校的展板、專欄、文化牆、學校特色角等的照片,以和過去和現在本校校舍的照片或圖片。

2、收集我國不同地區、不同時期和不同類型學校的照片。

四、教學過程

(一)音樂引入:

1)播放歌曲《學校中的喜悦》

2)提問:聽了這首歌,你知道歌中的意思是什麼嗎?你們喜歡學校的生活嗎?

(二)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

1)看圖片,瞭解學校開展了哪些活動。

2)説説自身參與學校活動的紀念品,回憶自身參與的學校活動,如入隊時的照片,參與活動時的照片,競賽中獲的獎,春遊時買的小紀念品,活動後寫的日記,上課時畫的圖畫,製作的美術作品。

3)講一講對自身印象最深的學校活動。

(三)學校文化探祕

1)將學生實地瞭解到的本校的學校文化寫成一個小報告。內容可以為“學校文化面面觀”、“我最感興趣的一角”、“我給學校文化的寄語”等幾方面展開。

2)小組討論,學校設計這樣的學校文化的用意是什麼。

人教四上數學教案篇6

(1)課件演示例2:同學們打算將班級聯歡會的會場用鮮花布置,同學們將校園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會場,還是每5盆擺一組,最多可以擺成幾組?

(2)23盆花平均每組擺5盆,用什麼方法來計算?(除法);如何列算式?(23÷5)

(3)動手操作:讓學生小組合作,用學具代替23盆花來擺一擺。看看每5盆擺一組,能不能全部分完?還剩幾盆?剩下的夠不夠再分一組?

(4)嘗試列式:23÷5=4(組)……3(盆)

(5)認識餘數:餘下的3盆不夠再分一組,我們就把這3盆叫做餘數,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餘數的除法。(接着板書課題:有餘數的除法)

(6)觀察比較:看看例1和例2的豎式,比一比,從這兩道題的計算中你發現了什麼?(發現了當餘數是0,也就是沒有餘數,剛好能被分完.而有餘數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3、小結餘數的含義

餘數就是不夠再分而剩餘下來的數,就像分5盆一組,3盆因為不夠分成一組,而是剩餘下來的,所以餘數要比除數小(板書:餘數要比除數小)

三、鞏固拓展,運用新知

1、完成51頁做一做。

2、現在從小袋子中拿出50個小方塊,平均分給8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個?剩餘幾個?你會列算式和列豎式嗎?(學生小組合作完成)

四、歸納小結,結束全課。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麼新的收穫?

五、板書設計

有餘數的除法

1、餘數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2、餘數要比除數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