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治病教師説課稿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6W

  扁鵲治病教師説課稿

作者寫扁鵲的時候,主要描寫了人物的語言。用心讀一讀扁鵲的話,邊讀邊思考:你從扁鵲的話裏讀懂了什麼?扁鵲在説這些話的時候,是什麼樣的語氣。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扁鵲治病教師説課稿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閲讀。

扁鵲治病教師説課稿

師:這些年,生活水平提高了,養生成了一個熱門話題。電視上的養生節目,收視率奇高。於是,許許多多養生方面的“專家”和“大師”,像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請大家看看屏幕上這四位。

師:有認識的嗎?

生:沒有。

師:不認識,沒關係。認識了,不一定是好事。(生笑)如果你要看病或者養生,憑直覺,你會選擇哪一位?

生:我選第三位。從他穿的衣服看,是位道士。能被《人物週刊》當成封面人物的道士,一定非常了不起。

師:有道理!和尚、道士,在我們的心目中,都有點神祕的感覺。還有誰來説。

生:我選第一位。看看他後面的書櫥就知道,他是一個喜歡閲讀、知識淵博的人。

師:藏書多,不一定學問多。北大有位教授,學富五車。有人跑他家一看,一本書也沒有。人家讀書,看一本,撕一本,把知識都裝進腦子裏去了。(生笑)

生:我選第四位。你看他,站在台上講話,説明他有很大的本領。

師:我也天天站在台上講話,説明我的本領也不小。(生笑)

生:我覺得第二位最可信。你看他把自己養得白白胖胖的,説明他懂得養生。

師:有道理,自己都不會養,怎去養別人呢?(生大笑)我來簡要介紹一下這四位。第一位叫張悟本,他在電視上説,養生簡單,頓頓吃綠豆唄,搞得綠豆身價暴漲,被大家戲稱為“逗你玩”;第四位,叫林光常,他説,要健康,先排毒,生病不用吃藥,食物可以治病,結果害死了不少人。其他兩位,推崇氣功,只要練氣功,得了病可以不打針不吃藥。你們覺得,他們的話可信嗎?

生:不可信。

師:我給這組畫取了一個名字,一起讀——

生:《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大師”》。

師:再看看下面這四位。認識嗎?

(投影出示:)

生:中國古代四大名醫。

師:是的!他們是我們中國古代最有名的醫生,醫德高尚,醫術高明。許多年過去了,他們的奇聞軼事還在民間流傳。我也給這幅畫取了個名字——

生:《這些年,我們懷念的名醫》。

點評:課前談話,看似隨意,實則匠心獨運。讓學生了解近些年出現的四位“大師”以及中國古代的四大名醫,二者形成鮮明的對比。教學目的有三:一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把目光聚焦到本文的主人公——扁鵲身上;三是和結課時的“迴歸現實”遙相呼應。

一、 檢查預習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寓言故事,和中國古代一位名醫有關。題目叫——

生:《扁鵲治病》。

師:課文大家都預習過了,我來檢查一下。誰來讀讀這幾個的詞語:

出示:蔡桓公、扁鵲、皮膚、腸胃、骨髓、理睬

師:讀得很準確,説明你預習得很充分。其中有兩個詞語,大家要注意,兩個三聲的字組成詞語,第一個字要發生音變,讀成二聲。我們一起來讀。 生:骨髓,理睬。

師:光會讀,還遠遠不夠,關鍵得會寫。拿起筆,我們再來聽寫幾個詞語。

(詞語:蔡桓公、扁鵲、腸胃、理睬)

師:“睬”字,右邊是個“採”,上角是爪字頭,右下為木,表示用手採摘果子,加上“目”就表示“看”,現在引申為“搭理、理會”;“腸胃”這兩個字,都有一個“月”,紳士寫法不同。“月”做偏旁,要寫得瘦高;做字底的時候,要變得矮一點,胖一點,撇變為豎。請大家檢查一下,把寫錯的字糾正過來。

點評:生字教學,不能一帶而過,也不能面面俱到。教什麼?教知識的重點、難點。屈老師提醒孩子,正確認讀“骨髓”“理睬”兩個詞語,並告訴他們為什麼,很有必要。這樣,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而是規律。書寫指導,教師抓住幾個容易寫錯的字,進行了細緻入微的點撥,並要求學生隨即改正,訓練紮實到位。

二、 概括大意

師:讀則寓言故事,主要寫了兩個人物,他們分別是——

生:扁鵲和蔡桓公。

師:(板書:扁鵲、桓公)課題雖然叫《扁鵲治病》,但是扁鵲並沒有開藥,更沒有把蔡桓公的病治好。其實,這篇文章,以古文的方式,選入中學課本,題目就叫《扁鵲見蔡桓公》。我覺得,這個題目更恰當一些。故事中,扁鵲拜見蔡桓公,一共見了幾次?

生:四次。

師:準確地説,應該是見了三次。最後一次,遠遠地躲開了。現在,請同學們打開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扁鵲拜見蔡桓公,發現蔡桓公病情如何?用“——”畫出來;扁鵲告訴蔡桓公,蔡桓公的態度怎樣?用“﹏”畫出來。讀完後,想一想,嘗試用詞語填充這張表格:

出示:

次數

扁鵲的診斷

蔡桓公的態度

1

病( )

不( )

2

病( )

不( )

3

病( )

不( )

4

病( )

不( )

師:同學們讀得很投入,勾畫得很認真,我們現在來交流一下。誰來讀一讀句子,説一説想法。

生:第一次拜見蔡桓公,扁鵲的診斷是皮膚上有點小病,蔡桓公不相信他的話。

師:皮膚上有點小病,我們概括為:病在——

生:皮膚。

師:蔡桓公的態度是——

生:不相信。不信。

師:第二次呢?

生:我認為是病在皮肉,蔡桓公的態度是不理睬。

師:“病在皮肉”不如換成“病入皮肉”,“理”和“睬”的意思一樣,建議把“不理睬”換成“不理”或“不睬”更簡練。

生:第三次,扁鵲的診斷是病到腸胃,桓公的態度是不高興。

師:“不高興”,可以換成兩個字——

生:不爽。不悦。不快。不樂。

師:我們就用“不悦”吧。

生:最後一次,扁鵲認為桓公的病已經深入骨髓,蔡桓公看到扁鵲躲着他,覺得很奇怪。

師:是呀,我們換成“病入骨髓”,桓公卻一點也不知道,這叫不——

生:不解。

(此時已完成下列表格)

次數

扁鵲的診斷

蔡桓公的態度

1

病(在皮膚)

不(信)

2

病(到皮肉)

不(睬)

3

病(至腸胃 )

不(悦)

4

病(入骨髓 )

不(解)

師:誰能看着表格,把課文的大意講一講。

生:扁鵲第一次見到桓公,説他皮膚上有點小病,蔡桓公不相信;第二次,扁鵲説他病已經到皮肉之間了,蔡桓公沒有理睬他;第三次,扁鵲説他的病已經到了腸胃裏,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第四次,扁鵲説他的病已經深入骨髓,蔡桓公卻沒有感覺到。最後,蔡桓公病死了。 師:你看,抓住了主要情節,就把故事講明白了。同桌之間相互合作,用簡練的語言,相互講一講這個故事。

(生同桌相互講述故事大意)

師:(隱去字幕)誰能用一句話,概括得再簡練點。

生:扁鵲三番四次告訴提醒蔡桓公要治病,但是桓公不聽勸告,小病變成大

病。最後,蔡桓公病死了。

師:“三番四次”用得很準確。

點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基本要求是簡潔、全面。老師讓學生朗讀課文,提取關鍵信息,並進行加工錘鍊,用相對整齊的詞語或者短語進行表述,新穎有趣,且具有一定的難度。我們看到,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所呈現出來的積極的思維狀態。因此,教學活動,不能停留在一個層面,應該根據學生特點,設計有梯度的活動,拾級而上,教學就有了深度和理趣。

三、 品讀故事

1、説説扁鵲

師:文章裏主要寫了兩個人,分別是誰?

生:蔡桓公和扁鵲。

師:作者寫扁鵲的時候,主要描寫了人物的語言。用心讀一讀扁鵲的話,邊讀邊思考:你從扁鵲的話裏讀懂了什麼?扁鵲在説這些話的時候,是什麼樣的語氣?什麼樣的神態?根據自己的理解,練一練。

出示:

大王,據我看來,您皮膚上有點小病。要是不治,恐怕會向體內發展。

您的病已經發展到皮肉之間了,要不治還會加深。

您的病已經發展到腸胃裏,再不治會更加嚴重。

(學生練習後)

師:扁鵲第一次見蔡桓公,怎麼説的,誰來讀讀?

生:大王,據我看來,您皮膚上有點小病。要是不治,恐怕會向體內發展。

師:扁鵲的話裏有兩層意思:一是蔡桓公的病——

生:是小病。不嚴重。沒有大問題。

師:二是病雖然小,但是應該早些治療。請用你的朗讀告訴我們,蔡桓公的病很輕微。

生:大王,據我看來,您皮膚上有點小病。要是不治,恐怕會向體內發展。

師:誰用你的朗讀告訴我們,病雖然很小,但是應該及時。

生:大王,據我看來,您皮膚上有點小病。要是不治,恐怕會向體內發展。

師:讀課文,不僅要理解意思,還要把自己感悟到的,通過朗讀表現出來。這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第二次呢?

生:您的病已經發展到皮肉之間了,要不治還會加深。

師:是呀,比以前嚴重了。誰用朗讀告訴蔡桓公,他的病嚴重了,得趕緊治療。

生:您的病已經發展到皮肉之間了,要不治還會加深。

師:你想想啊!桓公的病加重了,作為醫生的扁鵲,有什麼感受呢?

生:焦急。着急。

師:請你焦急地讀一讀。

生:您的病已經發展到皮肉之間了,要不治還會加深。

師:第三次呢?

生:您的病已經發展到腸胃裏,再不治會更加嚴重。

師:此時的扁鵲,可以説是心急如焚啊!他會怎麼勸蔡桓公呢?誰再來讀讀?

生:您的病已經發展到腸胃裏,再不治會更加嚴重。

師:從一次又一次的勸告中,你體會到扁鵲是個怎樣的人?

生:很有責任心的人。很執着的人。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人。

2、説説桓公

師:面對扁鵲一次又一次的勸告,桓公是又有什麼反應呢?請你讀讀下面三句話,看看你有什麼發現?

出示:

我的身體很好,什麼病也沒有。

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

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

師:我們先來看第一次,扁鵲説他皮膚上有點小病,他是怎麼回答的?

生:我的身體很好,什麼病也沒有。

師:你從這句簡單的話中,讀出了什麼?

生:桓公根本不相信他。

生:桓公認為扁鵲是個騙子。

師:是呀!桓公一點兒也不相信他。誰再來讀一讀。

生:我的身體很好,什麼病也沒有。

師:如果加上動作,不屑一顧的感覺就出來了,我們一起來試試。

生:(撫胸、擺手)我們的身體很好,什麼病也沒有。

師:真是活靈活現啊!第二次,扁鵲説他的病加重了,蔡桓公有什麼反應?

生: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

師: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他在想什麼呢?

生:我明明説過自己沒病,你為什麼還要來煩我?

生:他越是説我有病,我就越不相信他的話。

生:一次次來煩我,該不是想騙我一些錢吧。

師:第三次,蔡桓公什麼反應呢?

生: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

師:非常不高興,是什麼樣子的?

生:臉黑得像鍋底,眼睛裏會噴出活。

生:恨得咬牙切齒,很不得把扁鵲拉出去斬了。

師:從蔡桓公的反應中,你覺得蔡桓公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生:自以為是的人。很自負的人。很固執的人。

3.串講故事

師:我們來配合一下,講一講這個故事。女生讀扁鵲的話,男生讀蔡桓公的反應,我來串聯整個故事。

師:(音樂起)有一天,名醫扁鵲拜見蔡桓公,善意地提醒他——

生:大王,據我看來,您皮膚上有點小病。要是不治,恐怕會向體內發展。

師:蔡桓公聽了,一點都不相信他——

生:我的身體很好,什麼病也沒有。

師:過了十來天,扁鵲又來拜見蔡桓公,急切地催促他——

生:您的病已經發展到皮肉之間了,要不治還會加深。

師:蔡桓公聽了,有點討厭他——

生:蔡桓公有點不高興,沒有理睬他。扁鵲又退了出來。

師:十來天后,扁鵲越來越擔心蔡桓公的身體,鄭重地勸告他——

生:您的病已經發展到腸胃裏,再不治會更加嚴重。

師:蔡桓公聽了,非常痛恨他——

生:蔡桓公非常不高興。扁鵲連忙退了出來。

師:就這樣,蔡桓公的病越來越嚴重,小病變成了大病,最終的結果是——

生:蔡桓公病死了。

4. 角色體驗

師:我來採訪一下蔡桓公。大王啊大王,人家扁鵲是家喻户曉的名醫,你怎麼就不相信他的話呢?

生:他只是在我身邊站了一會兒,就説我有病。我當然不相信他嘍!

生:他沒有説清楚我為什麼得病了,有什麼症狀,我當然不相信。

生:他這樣的騙子,我見得多了,分不清誰是名醫,誰是騙子。

師:大王啊大王!據我所知,扁鵲既沒有騙您的錢,更沒有傷害你,你怎麼就越來越生氣呢?

生:因為他老是説我有病。(生笑)

生:他三番五次來找我,求着我治病,我當然很生氣嘍。

生:他當着那麼多人的面,竟然説我有病,本大王能不生氣嗎?

師:是呀!人家是大王,這事最好私聊。

生:他不僅説我有病,還威脅我,再不治會怎麼樣。我當然不高興嘍!

師:是呀!沒什麼別沒錢,有什麼別有病!看來,誰也不喜歡別人説他有病。(生笑)害怕別人知道自己有病,得了病也不去看醫生。有一個成語——諱疾忌醫(板書:諱疾忌醫),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點評:教學的成敗,取決於對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的準確把握。國小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在一定程度上講,體驗重於理解。如何讓學生融入文本,體驗文本人物的喜怒哀樂呢?老師設計了一系列的體驗活動:揣摩語氣,讀好扁鵲的語言;合理想象,讀好蔡桓公的表現;配樂串讀,強化整體認識;角色採訪,直抵人物內心。教學活動,從文本語言入手,一步步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特別是教師設計的採訪環節,讓學生在有意無意中,實現了角色的轉換,學生感同身受,直抒胸臆。從而,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諱疾忌醫”的人性弱點。

四、 揭示寓意

師: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面對渾身疼痛、命懸一線的蔡桓公,名醫扁鵲

為何一走了之?

生:因為桓公的病已經很嚴重,誰也沒辦法了。

師:是的,無藥可救了。

生:如果不走,治不好桓公的病,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生:桓公的病已經深入骨髓,只能等死了。

師:這叫“病入膏肓”。課文有一段話,寫出了扁鵲不再為桓公醫治的原因,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出示:

皮膚病用熱水敷燙就能夠治好;發展到皮肉之間,用扎針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發展到腸胃裏,服幾劑湯藥也還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醫生再也無能為力了。現在大王的病已經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請求給他醫治!

師:“無能為力”是什麼意思?是説扁鵲沒有能力嗎?

生:不是,是説沒有任何辦法了。

師:是呀!面對固執的蔡桓公,名醫扁鵲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候。(板書:無能為力)。讀了這則寓言,你明白了什麼?

生:得了病,要聽從醫生的建議,早作治療。

生:做人不能太頑固,要善於聽取他人的意見。

生:有了小病,要儘早治療,不然會變成大病。

師:僅僅治療疾病,是這樣的嗎?

生:不是!其他方面也一樣。比如,你犯了小錯,不及時改正,會變成大錯。

師:變成大錯會怎樣?

生:成了習慣,改不了了。

生:沒有機會改正了。

生:會有很嚴重的後果。

師:是的。有了小缺點,小錯誤,要及時改正,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用一個成語來説,就是“防微杜漸”。(板書:防微杜漸)

點評:對“無能為力”的理解,很有必要。正因為有了連名醫都“無能為力”的嚴重後果,所以“防微杜漸”就顯得非常重要。其中,對於寓意的概括,教師的指導呈現了“由放到收再到放”的聚焦過程。學生的認識都有道理,但是,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尋找出文本的核心價值——防微杜漸;僅僅讓學生知道,小病要及時治療還不夠,必須要認識到,這個道理同樣適用與生活中的其它事。因此,教師的追問很有必要。

五、拓展延伸

師:蔡桓公身為一國之君,處理過許許多多的大事。最終,卻因為一點小病,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在臨終前,他的心情一定不會平靜。他會想些什麼呢?請你發揮想象,把想到的內容寫下來。

出示:五六天之後,蔡桓公渾身疼痛,又聽説扁鵲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他百感交集:

師:蔡桓公在想什麼呢?他可能會想到,自己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他可能會想到扁鵲,苦口婆心,原來都是為他好;他可能想到自己的病,他可能想到事情的前前後後……

(學生寫完後交流)

生:五六天之後,蔡桓公渾身疼痛,又聽説扁鵲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他百感交集:我作為一國之君,聰明瞭一輩子,卻被一點小病要了性命。看來,還是大家説得對:不聽醫生言,吃虧在眼前!

師:俗語改得好,真是畫龍點睛。

生:五六天之後,蔡桓公渾身疼痛,又聽説扁鵲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他百感交集:扁鵲一次次來找我,原來都是為了我的病啊!只可惜,我把別人的好心當成了驢肝肺,傷害了別人,更傷害了自己。我真是後悔快要斷腸了。

師:明白了扁鵲的良苦用心,可是為時已晚了。

生:五六天之後,蔡桓公渾身疼痛,又聽説扁鵲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他百感交集:本來是一點小病,熱水敷燙就可以治好。沒想到,被我一拖再拖,到了今天的地步,真不應該啊!哎,這一切,都是我自作自受,怪不得別人。

師: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但是,人性是極其複雜的。誰都知道得了病要治療,但是蔡桓公怎麼就執迷不悟呢?有時候,需要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問題。如果是李一大師來拜見蔡桓公,他肯定不會這樣做。他也許會説什麼呢?

生:他會説大王的好,討他的歡心,騙他的錢。

師:是的。他也許會説,大王,我看您容光煥發,精神狀態不錯,身體一定很健康。您的健康,是全國人民的福氣。我最近辦了個養生班,練練氣功,可以延年益壽。大王,您也來試試吧?要不,我給您打個八折?(生大笑)

師:大王聽了,受用嗎?會接受治療嗎?

生:會。

師:但是,一代名醫扁鵲,怎麼就不能獲得大王的信任呢?這個問題,你們得到生活裏去找答案。下課。

點評:有了前面幾個教學環節的持續鋪墊,學生對故事的理解趨於深刻,對人物特點的把握較為準確。此時,安排小練筆,目的是加深學生對文本的感悟,對寓意的理解。教師的點撥,開拓了學生的思路,讓練筆呈現出生氣勃勃的景象。特別是最後一個問題,留給學生無盡的思考空間。讓學生帶着問題走出課堂,令人回味悠長。

板書:

扁鵲治病

桓公 諱疾忌醫

防微杜漸

扁鵲 無能為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