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課小班教學反思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4W

撰寫教學反思能夠增強我們的自我批評能力,作為一名教師,你們需要不時地做教學反思,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科學課小班教學反思7篇,供大家參考。

科學課小班教學反思7篇

科學課小班教學反思篇1

活動目標:

1、使幼兒認識各種形狀、質地、大小不同的帶蓋的瓶子、 盒子。

2、嘗試用各種方法打開蓋子,並用語言簡單的表述出來。

3、培養幼兒了與參加遊戲、體驗成功的快樂。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

活動準備:

1、各種形狀、質地、大小不同的帶蓋的瓶子、盒子若干。

2、糖果若干。(裝入不同的瓶中)旺仔牛奶、汽水、洗潔精、海飛絲洗頭液、午餐肉各一瓶。

3、自備套盒一組。(大紙箱―電腦紙箱―小盒子―巧克力盒――小玩具)

活動過程:

一、遊戲“送禮物”,引入主題。

1、 出示一個用膠帶封好的大紙箱,請幼兒想辦法打開它。

“小朋友,你們好!今天吳老師要給你們送個禮物,我們來看看是什麼吧。”(大紙箱)“誰來幫老師想個辦法打開它?”(撕開、用剪刀剪開、用鑰匙戳開——————)選一種方法打開。

2、 從中取出一個電腦紙箱,請幼兒打開。

3、 從中取出一個小盒子,請幼兒打開。

4、 從中取出一個巧克力盒子,請幼兒打開。

5、 從中取出一個小玩具熊。

二、請幼兒觀察佈置好的場地中各種各樣的瓶子、盒子。

“今天老師給你們還準備了許多東西,你們看看大門都是什麼?你都看到裏什麼瓶子?”“它是什麼形狀的?什麼東西做的?”請個別幼兒回答,教室可引導幼兒選擇性地講述。

三、請幼兒嘗試用各種辦法打開盒子,並用語言簡單表述。

“吳老師給你們每個小朋友準備了禮物,它們都藏在盒子裏,你們要想一些辦法打開它就能得到禮物了。你們去挑一個你喜歡的瓶子或盒子打開它,看裏面是什麼?拿到裏禮物後,請把蓋子再蓋好放到桌子上。”“打開裏面有什麼?你是怎麼打開的?”教師巡迴觀察引導幼兒講述。

四、請幼兒回座位休息一會兒,提問:

1、 你們找到寶貝了嗎?拿出來看看?是什麼?

2、 你找到了幾顆糖?數數看?(幼兒個別提問回答)

3、 出示一個粘膠帶紙的透明盒、化粧品的瓶子,請幼兒嘗試打開,説説你是怎麼打開的?

4、 請幼兒講講你是用什麼方法打開瓶子、盒子的?

五、教師依次再出示旺仔牛奶、汽水、午餐肉罐頭、八寶粥。

“我這還藏着寶貝呢,小朋友看看是什麼?他們是怎麼開的?”逐個講解演示。

1、 你還見過那種瓶子的開法不一樣,請幼兒講述。

2、 還有什麼東西跟汽水一樣的開法?

六、教師小結。

七、活動延伸:將瓶子進行分類。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基本掌握了多種蓋子的開法,但活動中實物刺激太多,幼兒的注意力被美食轉移了,忽略了自己是怎麼打開蓋子的,致使語言表達不夠。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一定吸取本次活動的經驗,讓幼兒更好的吸取知識!

科學課小班教學反思篇2

一、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遊戲操作活動,感知空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清楚,實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不清楚。

2、在遊戲中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好奇心,培養他們喜歡玩科學小遊戲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玩“悄悄話”遊戲的經驗。

2、空心傳聲筒、實心傳聲筒人手一個。

3、記錄單一張。

三、活動過程:

(一)幼兒玩紙筒。

1、引導幼兒觀察紙筒的外形特徵。

(出示紙筒)師:這是什麼?它是什麼樣子的?

2、鼓勵幼兒自由玩紙筒。

3、幼兒交流遊戲玩法

師:剛才你們是怎樣玩的?(幼兒大膽表述)

(二)引導幼兒用紙筒玩“悄悄話”的遊戲,體驗空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清楚。

啟發幼兒玩“悄悄話”遊戲並交代要求:我們用紙筒的一頭對準好朋友的耳朵,用嘴巴對準紙筒輕輕地説一句話。

(1)師生互動玩“悄悄話”遊戲。

(2)幼兒自由結伴玩“悄悄話”遊戲。

師:剛才你聽到了什麼?我們一起告訴大家。

小結:今天我們發現這個紙筒可以傳聲音,我們就給這個紙筒取個名字叫“傳聲筒”。

(三)幼兒與客人老師玩“悄悄話”的遊戲,體驗實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不清楚。

1、幼兒與客人老師遊戲。

老師出示實心的傳聲筒:這個傳聲筒也想玩遊戲,這次跟誰玩呢?後面有許多的客人老師也想玩悄悄話的遊戲,我們每人拿一個黃色的傳聲筒,用剛才的方法去和客人老師玩一玩。

2、鼓勵幼兒尋找原因並總結。

師:客人老師聽清楚悄悄話了嗎?小朋友聽清楚了嗎?為什麼這次聽不清楚呢?

小結:小朋友真能幹,我們發現空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清楚,而實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不清楚,因為紙團堵住了傳出來的聲音。

3、嘗試記錄

師:我們把發現記錄下來。空心的傳聲筒聲音清楚,我們怎樣記錄?實心的傳聲筒聲音不清楚,我們怎樣記錄?

(四)與客人老師再次遊戲,結束活動。

師:客人老師想很清楚的聽到悄悄話,小朋友該選怎樣的傳聲筒去跟她們做遊戲?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對探究過程與結果的表達和交流,孩子們由於有親身的經歷和體驗,就樂於表達和交流。

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活動環境體現自由性。幼兒在看一看、玩一玩、比一比中自由探索,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2、活動內容凸現生活性。活動中的內容都是來自幼兒生活中的內容。3、活動過程呈現輕鬆性。幼兒在整個活動中都比較輕鬆,打破了以往的教於學的模式。4、活動策略的多樣性。5、教師的角色轉變。在以往的活動中,我主要是以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來進入活動並開展活動的,感覺與孩子們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在今天的活動中,我嘗試着以孩子們的玩伴這一角色進入活動,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發現,讓孩子們感到我是他們的大朋友,從而進一步激發孩子的探索興趣,使孩子們能大膽地來提問。在實施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和我走的很近,每個幼兒都願意説、樂於説,而且效果較好。

科學課小班教學反思篇3

活動目標

1、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2、對xx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生活樂於探索。

一、創設情境,導入活動

師:看,誰來了,它是誰呀?(圓圓的臉,我們叫它圓奶奶,和它打個招呼吧!圓奶奶你好。)

師:這是誰?它的臉是什麼樣子的?(它叫方爺爺,我們也和它打個招呼。)

師:今天,圓奶奶和方爺爺是來邀請小朋友去做客的,你們想去嗎?

二、觀察課件,找出圓圓和方方的物品

師:圓奶奶和方爺爺家可有趣啦,很多東西都是圓圓的、方方的,你們想看嗎?請你們看一看,猜一猜,哪些東西是圓奶奶的、哪些是方爺爺的?

師:圓圓的椅子是圓奶奶的,方方的椅子是方爺爺的。(盤子、靠墊)

小結:你們發現沒有,圓奶奶的東西都是圓圓的,方爺爺的.東西都是方方的。我們分得對不對呢?(分對了,你們真棒!)

三、自選玩具,在遊戲中體驗感知

師:圓奶奶和方爺爺為大家準備了好多玩具呢!裏面有什麼,誰來摸一摸。(什麼樣的球?)

師:看,這麼多好玩的玩具呢,你喜歡哪一個玩具,就拿着它找塊空地玩一玩。

幼兒遊戲,教師指導(你玩的是什麼?怎麼玩的?)

引導幼兒表達:我玩的是圓圓的··,我用圓圓的··滾一滾;

我玩的是方方的··,我用方方的··搭樓房。

師:小朋友們,先把玩具放下來做到椅子上吧。

師:看我拿的是什麼?(球)圓圓的球可以滾一滾,拍一拍,大家都來試一試。方方的盒子不能拍也不能滾,那它可以怎麼玩?(可以搭樓房、火車、小路)對了,方方的盒子可以搭高樓、鋪小路。

師:小朋友們,玩得開心嗎?圓奶奶和方爺爺還要請我們幫忙呢,請把圓圓的玩具放在圓籃子裏,方方的玩具放在方籃子裏。(幼兒分放玩具)

師:我們把玩具都送回了家,送得對不對呢?我先幫圓奶奶和方爺爺來檢查一下,圓籃子裏都是圓圓的玩具,方籃子裏都是方方的玩具。哦,圓奶奶和方爺爺送你們一個大拇指,表示你們做得好,

四、方臉爺爺和圓臉奶奶的汽車

師:今天我們在方爺爺和圓奶奶家玩得真高興啊!現在要回家了,方爺爺説要變一輛大汽車,送我們回家呢,變、變、變。

為什麼開不了呢?怎麼辦呢?(變個圓輪子)

我們一起來喊一喊,請圓奶奶來幫忙吧!(圓奶奶快來吧!)

看看現在的汽車,能開了嗎?

小結:方爺爺和圓奶奶做好朋友,互相幫助,變成了可以開動的大汽車,真棒!

五、找找生活中的方方和圓圓怎麼做好朋友的

師:在我們生活中,圓奶奶和方爺爺一起又變出了許多有用的東西。一起看看(洗衣機、煤氣灶)

我們的教室裏也有方方的和圓圓的東西呢,大家一起來找一找。

小朋友,你們發現了嗎,我們的身上也有方方的和圓圓的東西呢?

(汽車聲)師:聽,圓奶奶和方爺爺的大汽車來了,我們快坐上汽車,再到教室外面去找找圓圓和方方吧!

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鍛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在活動中幼兒通過觀察各種圖形,瞭解各種圖形的特徵,老師和小朋友共同操作搭建房屋,調動幼兒參加活動的積極性,並觀察老師怎麼樣使用統計表進行記錄,為了更好的培養幼兒的動腦動手能力,在活動中我準備各種圖形請幼兒拼圖,活動效果很好。

科學課小班教學反思篇4

設計意圖

幼兒園裏有很多流浪貓,寶貝們經常會遇見。這些貓有的是大貓、有的是小貓。小班的寶貝們對這些流浪貓非常感興趣,每次見到都特別興奮。但是並不能準確感知貓的大小,大部分幼兒對於大小的概念並不完全瞭解,在表述物體大小的語言能力還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抓住這一契機,結合《綱要》明確指出:“數學教育要緊密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利於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數學研究的對象”。在生活中,比較大小是幼兒園裏幼兒常見的一種現象,也是數學啟蒙的一種重要方式,通過大小的對比,增強幼兒對數字的感知能力。再結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及身心發展規律,幼兒對數學認知上比較形象,直觀。根據《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數學認知活動目標中提出:“3-4歲幼兒能感知和區分物體的大小、多少、高矮長短等量方面的特點,並能用相應的詞表示。”寶貝們通

過觀察,動手操作、遊戲活動中學會比較大、小的不同。從而設計了本次活動《大貓小貓》

活動目標

1.願意探究物體大小的比較活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2.觀察物體的大小特徵,進一步感知和區分物體的大小,並能使用相應的詞彙描述物體。能熟練運用物體大小特徵進行大小不同物品的分類。

3.初步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重點難點

觀察物體的大小特徵,進一步感知和區分物體的大小,並能使用相應的詞彙描述物體。能熟練運

用物體大小特徵進行大小不同物品的分類。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有相應的爬、鑽、跳等經驗。

2.材料準備:大貓小貓玩偶、大球小球、大玩具車小玩具車、大小積木若干、大貓小貓衣服若干、大魚小魚若干等等。

活動過程

一、玩偶導入,激發興趣。

1、情景導入,認識大貓、小貓。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客人,他們是誰呢?(出示大貓小貓)讓我們一起和客人們打個招呼吧!這兩隻貓有什麼不一樣的呢?它們哪隻是大貓哪隻是小貓呢 ?

教師幫助幼兒完整説句子:這只是大貓、這只是小貓。

二、講授新知,區分大小

1、觀察物體的大小,初步瞭解大小的不同。

(1)出示三種大小不同的玩具,認識並比較大小

師:老師還給兩隻貓客人準備了好玩的玩具。(出示玩具)這是什麼?這兩個球有什麼不一樣的呢?(教師出示不同大小的球)依次出示三種不用大小的玩具認知。

(2)通過大、小玩具遊戲,加深大小的認知。

師:大彩虹圈和小彩虹圈要來做遊戲了,你們看他們是怎樣玩遊戲的?

遊戲“變變變”教師將兩個彩虹圈藏於身後, “變變變,什麼出來了?”然後伸出一隻手讓幼兒説是什麼出來了?幼兒學老師的樣子將兩個彩虹圈藏於身後,當老師説變變變,小彩虹圈出來了,幼兒就把小彩虹圈舉起來。當老師説變變變,大彩虹圈出來了,幼兒就將大彩虹圈舉起來。

師:大貓和小貓也想來玩呢?你覺得大貓應該玩哪一個彩虹圈呢?快拿出來給老師看看,小貓玩哪一個呢?”讓我們把大圈送給大貓,小圈送給小貓。

2、幼兒動手操作,並能區分物品的大小

(1)為大貓小貓穿上大小合適的衣褲。

師:今天老師不僅給兩位貓客人準備了好玩的玩具,還準備了漂亮的衣服,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出示大小不同的衣服)

(2)教師示範,大貓小貓穿衣過程。

(3)幼兒操作給大貓小貓穿衣服,老師巡迴指導。

三、趣味遊戲,加深鞏固

1、比較大小的遊戲,將大小不同的魚一一對應分類。

師:貓客人玩了好玩的玩具,又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可是它們還是有點不開心?這是為什麼呢?因

為客人的肚子餓了,寶貝們快讓我們給貓客人準備點好吃的東西吧。你知道貓最喜歡吃什麼嗎?”(出

示一大一小兩條魚)這兩條魚一樣嗎?哪裏不一樣?,你覺得大貓應該吃那條魚,小貓應該吃那條魚?

“大貓吃大魚,小貓吃小魚”遊戲開始,教師及時指導。

2、比較大小遊戲結束,教師小結。

四、延伸活動

寶貝回到家裏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來玩比較大小的活動。

活動反思

我授課的內容是一節小班科學領域數學認知《大貓小貓》,這是一節基於幼兒數學的先天經驗的實

踐活動。數學家根據猩猩在覓食是會選擇數量相對多,或是個頭相對大的食物,得出對於數量多少、物體相對大小的認知是動物先天的。也就是幼兒先天就具備識別相對多少相對大小的能力,而在教學活動中更多的是要基於幼兒的先天經驗,將大小抽象出來。為後續進一步用數學的眼光感知、觀察、識別客觀世界提供活動經驗基礎。

活動中寶貝們都能積極參與,興趣濃厚,願意探究物體大小的比較活動,第一個環節是情景導入,以班級裏來了兩位小客人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通過辯認大、小兩位貓客人的活動引出大小的概念。

第二個環節是寶貝們通過認知三種不同大小的玩具,並能在遊戲中區分大小玩具,抽象大小概念。

在活動中不僅動腦觀察思考同時又在操作的環節增強了動手能力,在給小貓穿衣服這一環節中寶貝們的專注能力都特別好,分別為大貓小貓穿上了大衣服和小衣服。達到了目標 2 的設定觀察物體的大小特徵,進一步感知和區分物體的大小,並能使用相應的詞彙描述物體。能熟練運用物體大小特徵進行大小不同物品的分類。第三個遊戲環節呢更是讓小班寶貝能動靜交替,並加深鞏固新知識。初步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在本節活動中寶貝對物體大描述方面還有些欠缺,有的寶貝不能用完整話表達,在日後的語言表達上還需要多加強培養,並且在區域材料投放上多一些比較大小的創設遊戲。

科學課小班教學反思篇5

設計意圖:

橡皮泥是幼兒美工活動不可缺少的材料,在玩泥時,我總是不斷地提醒幼兒不能將不同顏色的橡皮泥混在一起,不然會把原來漂亮的顏色弄髒的。而在一次玩泥活動中,一個小朋友將紅色和黃色的橡皮泥混在一起了,分不出來,我只好將這兩種顏色放在手裏捏成一團,這時做錯事的小朋友驚喜地喊到:“老師,顏色變了……”這一喊,把周圍的小朋友都吸引過來了,大家看到紅色的橡皮泥和黃色的橡皮泥捏在一起變成了橙色,孩子們都很驚奇地叫着:“老師,變顏色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的科學活動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為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我就設計了《顏色變魔術》的活動,以此引導幼兒學會觀察,大膽創造。

活動目標:

1、感知兩種顏色加到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的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

2、在活動中能認真觀察、大膽嘗試。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紅、黃、藍顏料,塑料杯、調色盤、排筆、操作紙各若干。

2、知識準備:幼兒認識紅、黃、藍三種顏色。

活動過程:

一、引入部分

1、教師出示紅、黃、藍三種顏色,引導幼兒觀察,説出顏色的名稱。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麼顏色嗎?(幼兒準確地説出三種顏色的名稱。)

2、教師以神祕的口吻引導幼兒猜想:如果兩種顏色混在一起,顏色會不會變?(教師神祕的口吻調動了幼兒猜想的積極性,大家都興致勃勃地猜想着,有的猜會,有的猜不會。猜想――為下面進入實驗操作起了鋪墊的作用,幼兒在操作中將會更加認真地觀察顏色是不是產生了變化。)

師:顏色到底會不會發生變化呢?今天,老師就請小朋友自己來玩玩,看看顏色有沒有變化。

二、幼兒分組操作

1、教師介紹分組操作的材料及操作方法。(由於小班幼兒的年齡小,他們思維的主要特點是具體形象的,通過教師的講解,幼兒掌握了操作的方法,能在接下來的實驗中更好地觀察顏色的變化。)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引導幼兒發現兩種顏色混在一起會發生變化,鼓勵幼兒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操作中,玩倒顏色水的幼兒將不同顏色的水倒在一起,顏色馬上起了變化,孩子很感興趣,張琳拿着一杯橙色的水説:“變顏色了!變顏色了!”我問她:“你用什麼顏色和什麼顏色變成的呢?”張琳説:“我用紅色和黃色變出來的。”武伊雪説:“我是用黃的和藍的變成綠的。”佳佳在班上年齡偏小,能力也較弱,她在旁邊看着他們,拿着一個空杯子和裝有紅色水的杯子,倒過來倒過去,我鼓勵武伊雪去把自己的好辦法教給她。在武伊雪的幫助下,佳佳也變出了一杯橙色的水,她高興地説:“尤老師,我變出來了。”我向她豎起了大拇指,鼓勵她自己變變看,還能不能變出其他顏色。)

玩顏料塗色的小朋友玩得也很開心,華煜拿着畫筆將紅色和黃色的顏料攪在一起,看到顏色的變化了,他開心地拿着其他小朋友看:“你們看,象鬼一樣!”旁邊的小朋友都伸過頭來看,華煜更得意了,拿着畫嚇小朋友,我及時肯定了他的發現:“你的魔鬼顏色真可怕,大灰狼都會嚇跑的,我們大家再來變變看,看能不能變出讓小兔子喜歡的顏色,好嗎?”孩子的注意力被轉移了,又開始玩了。)

三、分享實驗成果

師:小朋友,你們在玩顏色的時候,發現了什麼?

幼兒:顏色變了。

師:顏色是怎麼變的呢?請幾個小朋友來變變看。(教師請各組的一個幼兒演示了自己的實驗結果,並鼓勵他們説出自己是怎樣操作的。教師提供給幼兒展示自己實驗過程的平台,幼兒在直觀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講述實驗的過程,而底下的幼兒能認真觀看同伴的實驗操作,並有幼兒在議論着:我也是這樣的,我會變不一樣的顏色……)

師小結:不同的顏色混在一起會變成另一種顏色。

四、幼兒繼續實驗,鼓勵幼兒換組實驗,驗證同伴的實驗結果。

師:接下來請小朋友再去玩玩,到你們沒有玩過的組玩,看看小朋友的發現是不是一樣,也動動小腦筋,想想你能不能變出新的顏色。

幼兒進行第二次的實驗操作。

五、活動延伸

師:今天小朋友發現了不同顏色混在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這個祕密,真棒!以後我們還可以再找找,發現顏色還有什麼祕密。

活動反思:

科學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對於發展幼兒的認知能力、提高他們的思維水平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一個人在幼兒期形成的對周圍世界的探究興趣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會使他們終生受益。這次活動來源於幼兒的日常活動,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所以對幼兒有很大的吸引力。回顧本次活動,有幾點體會:

一、制定適宜的教學目的,做到心中有目標《綱要》指出:幼兒園的科學活動重在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發展認識能力,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及班級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兩條目的,

1、感知兩種顏色加到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的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

2、在活動中能認真觀察、大膽嘗試。

在活動中我能帶着目標去觀察孩子的實驗操作,重點在引導幼兒通過實驗發現顏色變變變的現象,感受其中的樂趣,在發現華煜變出的“鬼一樣”的顏色,並干擾了同伴的實驗時,能通過教師的及時介入,以變出小兔喜歡的顏色將幼兒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實驗中來。

二、給幼兒充分自主探索的空間

活動開始時,教師沒有象以往直接示範,引導幼兒觀看實驗的結果,而只是教給幼兒材料的操作方法,顏色到底會不會變,給幼兒留了懸念,幼兒在操作中驚喜地發現:兩種顏色加在一起變成了別的顏色,提高了探索的興趣,操作更有積極性了。在幼兒第一次實驗後,教師請各組的幼兒代表上台演示自己的實驗過程,給了幼兒展示的機會,並鼓勵幼兒説出自己是用什麼顏色和什麼顏色加在一起變的。同伴的示範有時比老師的示範效果更好,幼兒能在同伴的示範中想想自己的發現是不是和小朋友的一樣。

三、關注個別幼兒,注重個別教育

幼兒都是有差異性的,在活動中如何關注個別幼兒呢?分組活動是一個好的教育形式,活動中有的幼兒操作方法不對,這時我就讓能力強的幼兒去幫助他,充分發揮了幼兒間的榜樣示範作用。象佳佳在活動中不敢大膽操作,看到同伴實驗成功了,心裏是羨慕的,這時我讓武伊雪去幫助她,在同伴的帶動下,她終於也體驗到了實驗的樂趣,而武伊雪也懂得了幫助同伴是一件快樂的事。

科學課小班教學反思篇6

活動目標:

1、 嘗試運用多種感官初步感知:糖、奶粉、果珍粉能溶化在水裏,感受水的“變化”現象。

2、 能將自己在活動中的發現大膽地表述出來。

活動準備:

1、 一杯白糖水,標記指示圖,磁鐵板一塊。

2、 裝有温開水的水壺每組兩把,奶粉、果珍、白糖若干盤,小勺、水杯人手一個,蓋布四塊。

活動過程:

一、 觀察活動,引入課題。

1、教師出示一杯白糖水,讓幼兒猜猜是什麼水?

2、請個別幼兒品嚐,説説是什麼味道的。

3、猜測活動:水怎麼會是甜的?

二、實驗活動:水娃娃的魔術

觀察桌上的材料,説説都有些什麼?提出操作要求:

1、只能選擇一種飲料粉進行衝調。

2、水壺倒水時,一手哪好把子,一手扶助壺身,不能倒的太滿。

3、使用過的物品(小勺、水壺)要放回原處。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比較、探討“飲料粉”,到哪兒去了。

三、品嚐活動。

説説調配好的水是什麼味道的。

四、表述結果,教師記錄。

請個別幼兒説説自己的衝調方法、步驟。教師利用標記指示圖進行記錄。

五、再次衝調飲料。

提出要求:

1、選擇另一種材料進行衝調。

2、鼓勵幼兒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來衝調。

幼兒操作。

六、延伸活動。

你還喝過哪些味道的水。水除了能使糖、奶粉、果珍粉溶化,還能使什麼溶化?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慾望以及儘量為幼兒創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變魔術這一孩子感興趣的現象深深吸引住了孩子的眼球,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無心”的好奇轉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動力,促使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慾望。

科學課小班教學反思篇7

活動目標:

1、感受電話的有趣和給我們帶來的方便。

2、學習打電話的方法,能有禮貌和別人打電話。

活動準備:

娃娃家的遊戲場景、電話機

活動過程:

1、娃娃家的場景,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師:娃娃家的爸爸媽媽想請娃娃單位爺爺奶奶來做客,可以通過什麼方法和爺爺奶奶聯繫呢?

2、學習打電話的方法

師:爸爸媽媽應該怎樣打電話給爺爺奶奶呢?

幼兒自由地打電話,教師觀察並請幼兒講講自己是怎樣打電話的獲得正確打電話的經驗,。來源屈。老師;師生共同講講怎樣打電話:首先撥號再接通、通話時要問好,説自己找誰?再告訴別人自己是誰,最後要和別人説再見,才能掛電話。

3遊戲:我和你打電話幼兒兩人一組互相打電話,邀請對方來家做客,鞏固打電話的方法

活動反思:

?電話真有趣》這個活動我預先創設了一個遊戲情境,以談話方式導入,明天放假要去爺爺奶奶家玩,該怎麼打電話呢?很多孩子踴躍舉手,但很多小朋友的回答都只會説“喂”,由於孩子對打電話興致非常高,於是大家都想説,七嘴八舌炸開了鍋。就在這時,我拿起電話,告訴孩子們:“老師要打電話了,你們可聽好了電話打給誰的?”立刻孩子們都安靜了下來,小耳朵個個都安靜的聽起來,於是我的活動又能正常開展了。幼兒因為興奮會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和行為,這也容易導致孩子們在活動中失控,在這時,通常老師會敲鈴鼓或是生氣的把孩子訓斥一頓,怎麼這麼吵。這樣做孩子是安靜了,但也打消了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今天我讓孩子聽老師的電話打給誰,馬上所有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聽我的電話,這種做法既有效的讓孩子安靜下來,還把孩子導入到下一個環節,學習怎麼接電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