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級數學上冊教案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8.16K

教案在書寫的過程中,老師務必要強調文字表述規範,教案的書寫不僅要根據學生的進步,還要根據教學目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6年級數學上冊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

6年級數學上冊教案6篇

6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的經驗的基礎上自己得出計算9加幾的各種方法;通過比較,使學生體驗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初步理解“湊十法”,初步掌握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並能正確計算9加幾的口算。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小棒20根。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複習鋪墊

1、談話引入:同學們,我們學校正在開運動會,你們想去參加嗎?要想參加,就得先過兩關,下面就讓我們闖關吧。(採用闖關的形式複習1和幾組成幾與10與幾等於十幾的習題)

2、師:我們順利地闖過了兩關,趕快到運動場去吧,那裏的運動會已經開始了!(出示校園運動會的場景圖)

二、自主嘗試,探究算法

1、創設情報境,教學例1

(1)師:運動場上的比賽熱鬧極了,請仔細看一看,同學們都參加了哪些比賽項目?

生:有踢毽子的、跳繩的、跑步的、跳遠的。

2)你最喜歡哪個比賽項目,數一數每個項目有多少人?

生:我最喜歡跳繩的,有3人蔘加。……

(3)師:同學們觀察的可真仔細,這些運動員參加這些比賽很辛苦,於是學校服務隊的小朋友的小朋友給運動員準備了許多好喝的飲料(出示數飲料畫面),送走了了一些,請仔細看一看,還有多少盒沒送?

生:還有13盒沒送。

(4)師:你是怎麼知道的?先説給同桌聽一聽。

生討論、彙報。

(小組內同學交流,然後各級彙報。學生們有的用點數法,有的用接着數的方法,也有的用湊十法等多種計算方法)

(5)師:同學們可真會動腦筋,想出了這麼多的方法。這三種方法中你最喜歡哪一種?

2、學生回答後,教師指出:剛才有的同學用數的方法知道了還有多少盒飲料,也有的同學是通過計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們一起看一看這些同學是怎樣計算的?

提問:要算有多少盒怎樣列式?(板書:9+4)

師:今天我們來研究9加幾。(板書課題:9加幾)

師:9加幾怎樣計算呢?請同學們用小棒代表盒子裏的9盒飲料,右邊擺4根代表盒子外邊的4盒飲料。

請一名學生操作,教師引言:盒子裏的9盒再加上幾盒式就湊成了10盒?這個1盒是從哪來的?外邊的4盒飲料拿走1盒後還剩多少盒?10盒和剩下的3盒合起來是多少盒?所以9+4等於多少?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如下:

師:誰能結合板書完整地説一説,剛才我們是怎樣計算9+4的?

3、利用課本右邊的資源提出用加法計算的數學問題。

如:運動會上有9個踢毽子的,還有6個跳遠的,要求踢毽子的和跳遠的一共有多少人,應該怎樣列式?

列式算式後,學生自己用小棒擺一擺。

學生彙報後,教師啟發:你還可以提出什麼問題?

學生每提1個問題,教師就讓學生説一説一共有多少人。對於9加幾的問題,還要讓學生説一説自己是怎樣想的?

三、練習鞏固提高。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題)

學生獨立看圖説圖意,並動手圈一圈,再看圖寫出得數。

2、看圖列式。(“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看圖填寫,訂正時可以讓學生説一説是怎樣想的?

3、教師提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會計算9加幾的算式嗎?請説出幾個9加幾的算式並説説怎樣計算的。

四、課堂: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什麼?(9加幾)同學們想到了許多的方法。其中的“湊十法”能讓我們計算得更快。

板書設計:

9加幾

9+5=149+7=16

1416

教學反思:

這節課教師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學會數學地思維,是當前國小數學教學實踐的一個重點。低年級的數學教學,要注重逐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主動深入地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用數學的頭腦思考問題,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從而實現數學課堂的生活化、社會化和實用化。這些,在以上教學片斷中得到了較好地體現,學生學得積極主動,時時閃爍着創新思維的火花。反思這節課的教學過程,我認為數學的課堂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情感的體驗,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營造平等、開放、操作、交流的學習氛圍,讓數學教學成為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才能更好地體現新課程的教育理念。

6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結合具體情境中瞭解乘法運算的意義,認識乘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熟記2——6的乘法口訣,比較熟練地口算6以內的兩個數相乘。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乘法的運算意義。

(2)讓學生經歷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在探索口訣的記憶方法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2)感覺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增強學數學的信心。

(3)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維的敏捷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瞭解乘法的含義,能把相同加數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

難點:理解乘法的含義。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去遊樂場嗎?你們跟爸爸媽媽到公園去玩過嗎?你們參加過哪些娛樂活動?

碰碰車、水上游船、猴子爬樹……

出示課件中的遊樂場

遊樂場中有許多數學問題,你們看到了嗎?

生1:看到了過小火車、碰碰車……

生2:玩過小火車的有20人。

生3:碰碰車上也有8人。

……

師:你們是怎麼知道的?

生2:我是數的。

生3:我是算的。

板書:2+2+2+2=8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怎麼用乘法計算。

2.探究新知

學習第47頁例1(1)。

提出問題:

a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小飛機上共有多少人?你是用什麼方法算出來的?小組討論。

b交流彙報:用數就可以;用加法計算的3+3+3+3+3=15。

c這個算式有什麼特點呢?誰能看出來?小組合作共同探討。

這個問題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説很容易看出來,但班內還有個別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所以,任何問題都要從易到難。

彙報:每個加數都是相同的。

學習第47頁例1(2)。

出示課件中的例題圖片。

a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小火車上共有多少人?你是用什麼方法算出來的?小組討論。

b交流彙報:用數就可以;用加法計算的4+4+4+4+4=20。

c這個算式有什麼特點呢?誰能看出來?小組合作共同探討。

彙報:每個加數都是相同的。

學習第47頁例1(3)。

根據上面所講,請同學們自學這個例題。

彙報:2+2+2+2+2+2+2=14。

小結:這種加數相同的加法,還可以用乘法表示。

乘法算式:2×7=14或7×2=14

師:我們以前學過加號、減號,這個左斜右斜的×就叫乘號。

提出要求:誰能把上面的幾個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誰來挑戰?

師:你們知道乘法算式怎麼讀嗎?

指名回答,師生更正。

2×7=14讀作:2乘7等於14。7×2=14讀作:7乘2等於14。

3.教學“2×7=14”的意義。

小組討論乘法的意義。

彙報結果。

師總結:“2”表示相同的.加數,“7”表示相同加數的個數,“14”表示相同加數的和。7個2相加可以寫成2×7=14,也可以寫成7×2=14,這裏都表示7個2相加。

討論:如果更多的2相加,例如8個、12個……又該怎麼寫呢?

學習第48頁例2。

師:同學們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數字叫什麼名字嗎?

5+5+5=15

5×3=15

3×5=15

3和5都叫“乘數”,“×”叫乘號,“15”叫積。

4.課堂練習。

把48頁做一做獨立完成,然會彙報交流,師生共同更正。

5.拓展提升。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_

b.把練習九的1、2、3獨立完成。

課後小結

提問: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呢?

師生總結:

a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簡便。

b左斜右斜的×就叫乘號。

c第一個乘數表示相同的加數,第二個乘數表示相同加數的個數,等號後面的數表示相同加數的和。如:2×7=14,7個2相加可以寫成2×7=14,也可以寫成7×2=14,這裏都表示7個2相加。

板書

乘法的初步認識

加數相同的加法,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

5個33+3+3+3+3=155×3=153×5=15

7個22+2+2+2+2+2+2=147×2=142×4=14

2×7=14讀作:2乘7等於14

7×2=14讀作:7乘2等於14

5+5+5=15

5×3=15

3×5=15

6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3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1頁第3題及練習二十五第12題。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 進一步使學生會讀、寫幾時幾分。

(2) 進一步使學生知道“1時=60分”。

(3) 進一步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過程與方法

通過複習,讓學生經歷總結歸納知識的過程,體驗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繫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複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讓學生對時間有更深的認識。

難點: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教法與學法:

教法:講授法。

學法:練習法。

教學準備:

練習課中的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謎語引入

啟發談話: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仔細聽,看哪個同學先猜出來。

哥哥長,弟弟短,弟弟跟着哥哥轉。哥哥跑一圈,弟弟走一格。這是什麼?(鐘錶)

這節課我們就來複習《認識時間》。

二、複習幾時

(1)誰來説説鐘面上有什麼?

引導學生看出有1—12這些數,有時針和分針,有12個大格,每一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共60個小格。

(2)老師撥出7時和7時半,讓學生用兩種方法寫一寫。指名學生到黑板上來寫,反饋。

並引導學生小結:①當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②當分針指着6,時針剛剛走過幾就是幾時半。半時就是30分。

(3)複習“1時=60分”。

師撥12時,問:現在是幾時?

請同學們認真觀察時針和分針的變化。(撥到1時)

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

引導學生一起回答:時針走一大格是—1時;

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

分針走一大格是—5分。

老師撥鍾,引導5分5分地數到60分,分針走一圈正好是60分,而這時時針正好走一大格,是1時。

板書:1時=60分

三、做一做

(1)老師撥時刻(7:45、 10:50、 11:15、 1:35),學生在紙上寫一寫,説一説。

(2)老師説時刻(3:45、 1:25、 4:05、 6:55),學生撥鐘面。

強調:表示分的數要佔兩個位置,不滿10分的要用0來佔位。

四、複習經過的時間

(1)4時再過5分是( )。 (2)10時30分再過10分是( )。

(3)8時45分再過5分是( )。 (4)5時56分再過( )分是6時。

五、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101頁第3題。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二十五第12題。

獨立完成,小組評議。

六、總結提升

這節複習課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不清楚的嗎?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

6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學習了分數除以整數、整數除以分數、一個數除以分數計算法則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出分數除法的計算法則,能利用計算法則,正確、迅速地進行分數除法的計算。

2、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點:

總結出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法則,並抽象概括出分數除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利用法則正確、迅速地進行計算,並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課件出示)

1、計算下面,直接寫出得數

×4 ×3 ×2 ×6

÷4 ÷3 ÷2 ÷6

2、列式,説清數量關係

小明2小時走了6 km,平均每小時走多少千米?

(速度=路程÷時間)

二、新知探究

(一)、例3,

1、實物投影呈現例題情景圖。

理解題意,列出算式:2÷ ÷

2、探索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

(1)2÷如何計算?引導學生結合線段圖進行理解。

(2)先畫一條線段表示1小時走的路程,怎麼樣表示小時走了2 km這個條件?(將線段平均分成3份,其中2份表示的就是小時走的路程)

(3)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已知小時走了2 km,要求1小時走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4)根據學生的回答把線段圖補充完整,並板書出過程。

先求小時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2個,算式:2×

再求3個小時走了多少千米,算式:2× ×3

(5)綜合整個計算過程:2÷ =2× ×3=2×

(二)、小結出計算法則:從上面這個推算過程,我們發現——整數除以分數,等於用整數乘這個分數的倒數。

(三)、計算÷,探索分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

1、學生根據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自己獨立嘗試分數除以分數的計算。

÷ = × =2(km)

2、學生用自己的方法來驗證結果是否正確。

3、總結計算法則:無論是整數除以分數,還是分數除以分數,都可以轉化成乘法來計算,也就是説除以一個不等於0的數,等於乘上這個數的倒數。

三、當堂測評

1、p31“做一做”的第1、2題。

2、練習八第2、4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迴指點,幫助學困生度過難關。

小組內講評,發揮組長的作用,以求“兵強兵、兵練兵”。

四、課堂總結

1、這節課你們有什麼收穫呢?

2、在這節課上你覺得自己表現得怎樣?

設計意圖:

這兩節課的教學我從以下着手:

1、重視分數除法的意義過程性。我只是讓學生理解,並沒有強調口述,而是重點讓學生應用分數除法的意義,根據給出的一個乘法算式寫出兩道除法算式,使得對除法的意義有更深的理解。

2、在分數除以整數的教學上,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動手操作、集思廣益,根據操作計算方法。讓學生從小養成自主學習、勇於探究的好習慣。

6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5

一、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6的乘法口決的意義,熟記口決,會用一句口決算有關的兩個乘法算式。

二、教學重點、難點:

熟記口決,會用一句口決算有關的兩個乘法算式

三、教具、學具準備:

小黑板、投影機

四、教學過程:

(一)步驟:師生活動修改意見

1.口算

6×1, 6×4, 1×2, 5×4

6×2, 6×5, 4×2, 3×1

6×3, 6×6, 2×3, 3×4

(二)根據口決説出兩個乘法算式

二四得八, 三五十五, 一三得三, 四五二十

三四十二, 二五一十, 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

(三)在○裏填上+、_或×

4○4=8

3○3=9

6○6=36 4○4=16 3○3=6

6○6=12 4○4=0

3○1=2

4○2=81

(四)乘法口決比賽

1、看乘法式題卡片寫得數

3×2, 4×4, 3×6,2×2, 6×5, 3×4, 6×6, 2×4, 2×6, 1×6

2、先把有關的條件和問題連起來,再計算

媽媽買來4袋桔子,每袋5斤,一共幾袋?

媽媽買來4袋桔子,5袋蘋果,一共有幾斤?

3、口頭提出問題或條件再算出來

①6個少先隊員做紙花,每人做4朵( )?

②少先隊員做了24朵紙花,送給幼兒園小朋友8朵,( )?

(五)複習填括號練習

1、做62頁第3題

2、做練習十三第2、5、7題

6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瞭解數的產生的歷史,建立自然數的概念,瞭解自然數的一些性質和特點,為以後把數的範圍擴展到分數、小數做好準備;

2、認識億級的數,掌握計數單位“億”“十億”“百億”“千億”以及千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掌握最常用的一種計數方法——十進制計數法

教學重難點

學習重點:

認識億級的數和計數單位。

學習難點:

能夠根據已學過的萬級數的數位順序表遷移類推億級數的數位順序表。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老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三年的數學,每天都要和數打交道,那麼你們知道這些數是怎樣產生的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數的產生和十進制計數法。(板書課題:數的產生和十進制計數法)

1、數的產生。

提問:很久很久以前,人們在生產勞動中就有了技術的需要,例如,人們出去打獵的時候,要數一數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來的時候,要數一數捕獲了多少隻野獸等等。但是那時候的人們開始只知道“同樣多”、“多”、“少”還不會用一、二、三這些數來數物體的個數,那麼同學們你們知道古時人們是怎樣記數的嗎?課前大家查找了一些資料,誰願意為大家介紹一下數是怎麼產生的?(學生介紹)

老師邊出示課件邊講述數的產生過程。

你們覺得這些計數方法怎麼樣?(這樣太不不方便了)

師:計數法現在看來很麻煩,但在當時數還沒有產生的情況下,能創造這樣的計數方法,已經很了不起了,表現出了古代人們的智慧。

2、各國的記數符號:

師:數的產生來源於生產、生活的需要。(課件演示)隨着文字的發展,後來人們逐漸發明了一些記數符號,這就是最初的數字。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記數符號是不同的,請看這分別是巴比倫數字、中國數字、羅馬數字,還有印度數字和阿拉伯數字。

你知道阿拉伯數字是哪國人發明的嗎?

小資料:3世紀時,印度人發明了一種特殊的數字,後來這種印度數字傳到了阿拉伯。12世紀時,阿拉伯商人又把印度數字帶到了歐洲,歐洲人稱它們為“阿拉伯數字”。這樣人們誤認為這些數字是阿拉伯人發明的,所以才叫阿拉伯數字。

3、自然數:

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交流的增多,經過很長時間,才產生了現在這種通用的阿拉伯數字。(課件演示阿拉伯數字)(板書:1、2、3、4、5、6、7、8、9、10、11……)這些數用來表示物體的個數,它們叫自然數。

人類開始只數看得見的東西,對於看不見的東西是不數的,因此沒有“0”這個數。隨着數字計算的發展,才出現了“0”,同桌討論一下:0是不是自然數呢?(“0”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0”也是自然數。學生回答後板書:0)

師:學生獨立看黑板觀察、思考、交流一下。

思考題:

1、這些自然數是怎樣排列的?(從小到大)

2、每相鄰兩個自然數相差幾?

3、最小的自然數是幾?

4、有沒有最大的自然數?為什麼?

5、自然數有多少個?

三、探究十進制計數法:

1、後來人們對數的認識逐漸增加,認的數越來越大,每一個數都用符號來表示,很不方便,於是就產生了進位制。一般進率是幾,就叫做幾進制。(出示:十進制計數法、二進制計數法,八進制計數法、十二進制計數法、六十進制計數法……,)因為十進制計數法比較方便,所以一直沿用至今。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十進制計數法。

2、要了解什麼是十進制計數法,先從計數單位開始,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計數單位呢?(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億)

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有什麼關係?

3、至今為止,我們學習的最大的計數單位是什麼?(億)還有沒有比億更大的計數單位呢?

前後桌四名同學自然組成一個學習小組自主學習:

(1)、比億大的計數單位有哪些?

(2)、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4、小組彙報交流:比億大的計數單位有哪些?

(1)、比億大的計數單位有哪些?(十億、百億、千億)

(2)、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10個億是十億、10個十億是一百億、10個一百億是一千億)你們是怎麼知道的?學生在計數器上撥數進行驗證。

提問:“到現在我們一共學了哪些計數單位?”

教師把板書出的計數單位加上橫線和豎線,並告訴學生還有比千億大的計數單位,由於不常用,暫時不學,因此在千億的左面用省略號“……”表示還有其他計數單位。

提問: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即十進制關係。)

説明像這種“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的計數方法叫做“十進制計數法”。

3.認識數位和數位順序表。

這些計數單位它們所佔的位置叫做數位。請同學們依次説出這些計數單位所對應的數位。然後引導學生把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擴展到“千億”位,並告訴學生還有比千億大的數,由於不常用,暫時不學,因此在數位順序表後面用省略號“……”表示還有其他數位。

再説明數位的作用:有了數位以後,由於一個數字在不同的數位上表示的數的大小不同,所以用十個阿拉伯數字就可以表示出任意大的數。

(4)使學生明確右起第五位是萬位,第九位是億位。

(5)引導學生對數位分級,同時説明數位分級的作用:數位多了,一位一位地讀不方便,通過分級可以很方便地讀數。在我國按慣例從右起每4個數位為一級

在已寫出的數位順序表上接着板書:個級、萬級、億級,製成表,並把它和計數單位表連接起來。

5、學生獨立完成數位順序表。

四、基本練習

判斷:

1、個位、十位、百位、這些都是計數單位。( )

2、沒有最大的自然數。( )

3、0是最小的自然數。( )

4、自然數的個數可以數出來。( )

填空:

1、一百億裏有( )個十億。 ( )個百億是一千億。

2、( )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 ),這種計數方法叫做十進制計數法。

3、和億位相鄰的兩個數位是( )和( )。

4、“4”億位表示( )個( )

鞏固練習:

説出下面每個數各是幾位數,最高位是什麼位,每個“3”所在的數位和表示的意義。

1432003000 353087030431

拓展訓練:

故宮的房間有9999間,“9999”中每個數位上的“9”表示的意義一樣嗎?為什麼?百位上的“9”表示的數是最低位上的“9”表示的數的多少倍?

五、課堂小結:

回憶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數的產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其中充分體現了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其實我們生活中的所有發明創造都是人們為了不斷適應生活的需要,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生活中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明創造出更多的東西來解決人們在生活中遇到的難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