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s版三年級上冊教案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8W

教案在制訂的時候,我們肯定要強調邏輯思路清晰,教案是每個教師都應該要會寫的一種重要材料,對於課堂進度的掌控有很大的幫助,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數學s版三年級上冊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

數學s版三年級上冊教案8篇

數學s版三年級上冊教案篇1

一、教學內容:

課標實驗教材第五冊第59-61頁,練習十四1、6題。

二、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 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 使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

(二)能力目標:

1.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2. 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

(三)情感目標:

1. 在觀察比較、動手操作中,培養學生勇於探索、自主學習的精神,感知數學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2. 幫助學生樹立珍惜時間的觀念。

三、教學重點:

1. 使學生知道1分=60秒。

2. 使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

四、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學具鐘錶、家用小鬧錶。

五、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看——

放映課件(新年到,鞭炮聲聲,小孩子歡天喜地,午夜將要到來,春節聯歡會上新年鐘聲敲響前全體倒計時的情景,鏡頭定格在運動的鐘面上。)

生:(情不自禁地高聲跟着數)10、9、8、7、6、5、……

(新年的鐘聲敲響)

師:跟隨着時間的腳步,我們又傾聽了一次新年的鐘聲。那麼,誰能説説, 10、9、8、7、6、5、4、3、2、1應該用什麼時間單位?

生:秒。

師:(用疑惑的語氣重複)秒?

板書:秒

(數學課堂教學與生活是相連相通的,新年、鞭炮、倒計時……又是小孩子最喜歡、嚮往的情境,利用這些熟悉的情境,一開始就吸引住學生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興奮起來,也讓他們在不經意中調集自己平時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

(二)自主探索,合作求知。

1. 認識秒針和1秒。

師:我們以前學過的時間單位有……

生:時、分。

師:我們沒有學過“秒”啊,你是怎麼知道“秒”這個時間單位的呢?

生:鐘面上有秒針。

生:……

師:(放映課件,展示鐘面模型)哪一個針是秒針?

生:最細最長的那一個。

師:秒針是怎樣計時的,誰能給大家講一講?

生:(到前面)秒針走一個小格就是一秒。

師:哦,原來秒針走一個小格就是一秒,就是這樣?

(放映課件:鐘面上秒針一動,同時滴答一響。)

生:(笑)是!

(“秒”這個時間單位學生早有認知,幾乎所有的大掛鐘都有秒針,只是從前讓學生有意去忽略它,但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們不可能不注意到那個形狀特殊的“高個子”。所以由學生自己引出課題,由自己傳授知識。教師在這裏扮演疑惑、驗證的角色,吸引學生“幫助”教師解惑。)

2. 體驗1秒的長短。

師:一秒鐘就是這麼滴答一下,你能做些什麼呢?

生:拍一下手。(做動作)

師:(跟着做)對,很好!

生:我眨一下眼就是一秒。

師:(跟着做動作)你沒錯,真棒!

生:我寫一個1字就是一秒。

生:我跺下腳就是一秒。

生:……

(在這堂課中,把學生對秒的體驗預設為重點,新課程着力強調“經歷”,對於抽象的、非物化的“時間”,通過學生自己用聲音和動作等來配音、配動作,使學生有了具體的、物化的感受。三年級的學生在這個問題上,生活經驗已經足夠豐富,學生自由發揮,增加感性認識。每個人都有參與的機會與能力,能在實際動作中體驗“1秒”的長短。)

3. 1秒的價值。

師:短短的1秒鐘,滴答一下就過去了,我們實在做不了什麼事情。但是現在科技發達,很多現代化的工具1秒能做很多事情,現代化的交通工具也能在1秒的時間裏走很多路程,誰知道一些這樣的知識?

生:(沒有人説話,面面相覷)

師:(出示課件)

飛機 每秒約行250米

火車 每秒約行55米

小汽車 每秒約行20米

噴氣式飛機 每秒約行5500米

衞星 每秒約行7900米

有的電腦 一秒可以計算約3萬億次

……

生:(驚歎)

(增加知識積累。這些孩子年齡較小,家庭狀況也並不太好,課外書很少,我預料到不太可能有學生能夠回答這個問題,所以事先準備了大量資料,讓學生通過課件自由選擇獲得和關注的內容,開闊他們的眼界。)

師:怎麼樣?時間很珍貴,連1秒鐘都不能小看,對嗎?誰記得2004年8月27日的雅典奧運會上,劉翔獲得男子110米欄世界冠軍的成績是多少?

生:12秒91。

師:在微不足道的還不足13秒鐘時間裏,劉翔成了聞名世界的飛人,為我們祖國爭了光,如果他慢上1秒,站在領獎台上獲得金牌的就不是他了。如果你去問他,他一定會告訴你:1秒,對他來説無比重要。同學們,還有什麼事情也讓你覺得連1秒鐘的時間都非常重要呢?

生:發射火箭的時候也要倒數10、9、8……

生:我們開運動會的時候也是1秒1秒地算。

生:……

(通過介紹,學生明確1秒雖然短暫但是用處也非常大,正是由那麼多的“秒”才構成時間長河,使學生自己意識到要珍惜時間,並藉機滲透做比較短的事情就可以用“秒”來記時。教師飽含激情的語氣和劉翔闖過終點的精彩瞬間讓學生也激情澎湃,為他取得的成績而驕傲,也為祖國而驕傲。)

4. 認識幾秒。

師:還有春節聯歡晚會上,大家都在期待新的一年的到來,所以一起興奮的數着新年鐘聲敲響前的最後幾秒。剛才新年鐘聲敲響前的倒計時是幾秒完成的呢?(重複播放剛才倒計時的情景圖,學生又不自主地跟着數數)

(再一次觀看動畫,讓學生剛才散亂的思緒收回到課堂教學中來,同時直觀演示“10秒”是怎樣數出來的,而且是由學生自覺自願地數,讓學生經歷10秒是由10個“1秒”組成的過程,學習計算幾秒的方法。)

生:(搶答)10秒。

師:你怎麼看出是10秒的?

生:秒針從10走到了12,經過10個小格就是10秒。

師:同學們真聰明!那老師再考考你們,我寫一個“秒“字的時候,秒針從1走到2,經過了幾個小格,就是幾秒?

生:秒針從1走到2經過了5個小格,就是5秒。

師:誰能象老師一樣出題考考同學們?你做了一件什麼事,秒針從鐘面上的幾走到了幾?

生:我寫一個“針”字,秒針從3走到4經過了幾秒?

生:秒針從3走到4經過了5秒。

生:我係紅領巾的時候,秒針從5走到8經過了幾秒?

生:秒針從5走到8經過了15秒。

(在給同學出題的過程中,學生同時也在思考幾秒鐘究竟能做什麼事情,鍛鍊對較短時間的估計能力,以便能夠把課堂學習的知識應用的生活中去。對學生提出的明顯不能完成的事情教師及時指導,並在儘可能的情況下讓學生親自體會一下,改善學生的錯誤印象。比如説脈搏的跳動,我就是讓學生真的按照中醫診脈的方法找到寸關尺的部位,體驗一下脈搏跳動的速度,並且為他們看時間,讓他們瞭解10秒鐘自己的脈搏大概跳動了多少下。)

師:同學們反應真快,拿出你的鐘表來考考你的同桌好不好?

(學生活動)

(讓所有的同學都有參與的機會,會撥、會認、會出題,充分認識幾秒。學生在這時候爭先恐後,十分高興。手中的學具鐘錶可以撥時間,鬧錶可以計算時間,學生玩得不亦樂乎。)

5. 教學1分=60秒。

師:有沒有被同桌考倒了的同學?

生:沒有。

師:同學們真棒!這樣的題目太簡單了是吧?

生:是。

師:又輪到老師出題了,老師出道難些的題,同學們怕不怕?

生:不怕!

師:我們知道1時=60分,因為分針主轉動一圈的同時時針轉動一個小格,所以時和分之間的進率是60,秒是一個比分小的單位,它和分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用你手中的學具鐘錶轉一轉,或者觀察一下你手中的小鬧錶,然後把結果跟小組成員彙報討論一下,看看是不是一致的。

(學生活動)

(教師板書1分=( )秒)

師:誰把你們的觀察結果向大家報告一下?

生:秒針轉一圈,分針走一個小格。

生:它們之間的進率是60。

生:秒針走一圈是60個小格,是60秒,分針走一個小格,是1分鐘,所以分等於60秒。

生:……

師:大家觀察到的都是這樣嗎?

生:是。

師:老師也觀察一下。同學們跟我一起看好不好?

(放映:課件,鐘錶的秒針轉動一週,分針移動一個小格)

師:真的是這樣啊,秒針轉動一圈經過60個小格,也就是60秒,分針經過一個小格,也就是1分,那麼……

(板書:60)

生:(齊讀)1分=60秒

師:同學們真是善於觀察,連這麼難的問題也能研究出來,真棒!既然1分等於60秒,那平常我們説的半分鐘就是多少秒?

生:30秒。

(1分=60秒是本課的難點。但由於有1時=60分的知識基礎,所以學生在學習時不會感到非常困難。在教學設計會考慮放手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交流而得出結論,老師給予適當指導。要讓學生先自己獨立思考,然後小組交流,看看自己得出的結論是否具有普遍性,是不是正確的結論,這樣結論的得出水到渠成。小組彙報時候注意培養學生活動意識和交流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能力和習慣,教師在新課程教學中,應當把學習方法的指導放在重要位置上。)

6. 體驗1分的長短。

師:剛才我們同學説拍一下手就是1秒,半分鐘需要拍多少下手?

生:30下。

師:1分鐘呢?

生:60下。

師:好,咱們來做個拍手遊戲。男同學拿筆,在練習本上寫數字,從1開始寫起,看女同學拍完1分鐘後,你們寫到了數字幾。

(學生活動:男生寫數字,女生拍手。教師帶領拍手,掌握好節奏。然後交換。)

師:(統計結果:最快的可以寫到72,最慢的寫到31。)一分鐘的時間,我們寫字的話可以寫這麼多,那我們還可以做什麼呢?給同學們一分鐘的時間想一想,然後,看看誰一分鐘時間做的事情最多、最好、最別出心裁。

(放映課件,鐘面滴答滴答的行進一分鐘)

(再次放映課件,學生自由活動)

師:誰來説説,你們做了些什麼事?

生:我寫了35個字。

生:我把上衣脱下來再穿兩回。

生:我係了三次紅領巾。

生:……

(通過學生比較喜歡的活動,再一次體驗“秒”,難度也隨之加大,鼓勵學生估算出大概的時間,滲透估算意識,並把活動延伸到課外,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拍手、寫字,是在教師控制下的動作體驗活動,活,但絕對不會亂;安靜地想一分鐘也是體驗的過程,比拍手體驗更準確,而且是讓學生親眼盯着鐘面上的秒針轉動了一圈,再一次鞏固1分=60秒的結論;自由活動是學生自由發揮的過程,需要學生有創造性。經過前兩次的體驗,學生基本能夠正確控制自己行動的時間。體驗過程動靜交替,做中想,想中學,親身經歷知識習得的過程,同時,發展了思維能力,培養了創新意識。)

7. 小結

師:同學們這一分鐘做的事情可真是不少。那麼,我們這一節課有多少個1分鐘呢?

生:40個。

師:這40個1分鐘裏你有什麼收穫?

生:……

師:同學們的收穫真不少,説明同學們也會充分利用時間,你們真棒!不過,老師還想讓同學們思考一些問題,你們願意嗎?

生:願意。

師:大多數鐘面上都有秒針,我們這節課學習了看秒針認識時間和看秒針知道經過幾秒,那麼除了有秒針的鐘表之外,還有其他的計時工具可以幫助我們計算幾秒的時間嗎?老師這裏有一個電子辭典,這個位置有兩個小小的數字,它們就表示秒,你們還能蒐集到其他的計時工具嗎?如果蒐集到了,下節課把它帶到課堂上來,讓大家認識一下。

(計算秒的工具還有秒錶,但不常見,家長的手機上一般有這個設置,學生可以通過詢問和自己操作找到,不過帶到課堂上的可能性不大。帶有“秒”計時的電子錶也不太常見,所以需要蒐集,下節課展示給了他們充分準備的時間。)

(三)作業

1. 課後練習十四第1題,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學生在課上做,集體訂正。

2. 課後練習十四第6題。學生回家自己看鐘表統計時間,然後完成。

(四)總結全課

(重新回到主題圖,春節聯歡晚會倒計時圖)

師:同學們,時間是由一秒、一分、一時、一天、一年組成的,每傾聽一次新年的鐘聲,我們就長大了一歲,到現在我們已經傾聽過九次新年的鐘聲,對嗎?時間在不停流逝,一去永不會重新回來,在過去的時間裏,你們學到的知識越來越多了嗎?願我們能夠做時間的主人,不浪費每一分每一秒。古人説過: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

生:老大徒傷悲!

師:讓我們再一次傾聽新年的鐘聲,傾聽時間遠去的腳步聲……

(放映課件:全體倒計時,新年的鐘聲敲響)

鐘聲迴響中下課。

(最後總結重新回到主題圖,情境設置具有完整性。)

數學s版三年級上冊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買書”的問題情境,探索小數加減法(沒有進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並經歷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2、能力目標:能用小數加減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3、情感目標:增加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豎式計算。

教學難點:

探索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和算法。

教學過程:

一、創境激趣

師出示:星期六,淘氣和笑笑一起到書店買書。笑笑買了一套《中國兒童百科全書》,花了148元,還剩下53元。笑笑帶了多少錢?學生獨立解答問題,師巡視。學生計算結果,師注意關注學生計算過程中的進位問題。才同學們幫笑笑解決了這個問題,真棒!在買書的時候,淘氣也遇到了一個問題,你能幫他解決嗎?

二、互動解疑

1、師出示:淘氣在書店買了一本《童話故事》花了3。2元。他又買了一本《數學世界》,花了11.5元。淘氣一共花了多少元?學生自主列出算式並彙報.

板書:3.2+11.5=

2、師:為了幫淘氣解決買書付錢的問題,大家都正確地列出了小數加法的算式。可是我們從來沒有嘗試過兩個小數怎麼相加,現在就來試一試,看誰能獨立發現小數加法的算法。

(1)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交流。

(3)彙報交流結果。

師:你是怎樣計算3。2+11。5的?

生1:3。2元=32角,11。5元=115角,32角+115角=147角,也就是14。7元生2:可以用豎式計算。 3元2角3。2元+11元5角+11。5元16元7角16。7元

(4)小組討論。

(5)完成課本試一試的題目,你會做嗎?

三、啟思導疑

師:同學們真棒,想出了這麼多好的方法,這幾種算法各有什麼特點?小數相加時,為什麼智慧老人特別強調“小數點一定要對齊”?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師:多位數相加時,個位數字一定要對齊,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相同數位(單位)上的數才能相加;個位對齊了,所有的數位也都對齊了小數相加時,小數點一定要對齊,也是這個道理;只要小數點對齊了,所有的數位也都對齊了。教材中前兩種算法的共同特點是化去小數點,把小數相加變成整數相加,但“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相加”的算理沒有變。所以,只要把小數點對齊了,小數加法的計算與多位數的加法計算就沒有什麼不同了。

四、實踐應用

1、完成課本第7萬狀的第1題。

2、用豎式計算。

2.5+0.2 3.9—2.9 6.5+3.13。小小文具店:小麗到文具店購買文具。一把尺子1.5元,一本筆記本2.1元,一個文具盒5.3元,一支鋼筆4.4元。

(1)一把尺子和一支鋼筆一共多少元?

(2)一個文具盒比一本筆記本貴多少元?

(3)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五、總結評價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

數學s版三年級上冊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利用已學的24時記時法和生活中對經過時間的感受,探索簡單的時間計算方法。

2、在運用不同方法計算時間的過程中,體會簡單的時間計算在生活中的應用,建立時間觀念,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3、進一步培養課外閲讀的興趣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

計算經過時間的思路與方法。

教學難點:

計算從幾時幾十分到幾時幾十分經過了多少分鐘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1、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歡過星期天嗎?老師相信我們的星期天都過得很快樂!明明也有一個愉快的星期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嗎?

2、小黑板出示明明星期天的時間安排。

7:10-7:30起牀、刷牙、洗臉;

7:40-8:20早鍛鍊;

8:30-9:00吃早飯;

9:00-11:00看書、做作業

3、看了剛才明明星期天的時間安排,你知道了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你還想知道什麼?

二、自主探究,尋找方法

1、談話: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那你知道小明做每件事情用了多少時間嗎?每個小組從中選出2件事情計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時間。

(1)分組學習。

(2)集體交流。

2、根據學生的提問順序學習時間的計算。從整時到整時經過時間的計算。

(1)學生嘗試練習9:00-11:00明明看書、做作業所用的時間。

(2)交流計算方法:11時-9時=2小時。

3、經過時間是幾十分鐘的時間計算。

(1)明明從7:40到8:20進行早鍛鍊用了多少時間呢?出示線段圖。

師:7:00-8:00、8:00-9:00中間各分6格,每格表示10分鐘,兩個線段下邊的箭頭分別指早鍛鍊開始的時間和結束的時間,線段圖塗色部分表示早鍛鍊的時間。談話:從圖上看一看,從7時40分到8時經過了多少分鐘?(20分)從8時到8時20分又經過了多少時間?所以一共經過了多少分鐘。(20+20=40分)小朋友們,如果你每天都堅持鍛鍊幾十分鐘,那你的身體一定會棒棒的。

(2)你還能用別的方法計算出明明早鍛鍊的時間嗎?(7:40-8:40用了一個小時,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或者7:20-8:20用了1個小時,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

(3)練習:找出明明的一天中做哪些事情也用了幾十分鐘?

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出明明做這幾件事情用了幾十分鐘嗎?你是怎麼算的?

三、綜合練習,鞏固深化

1、想想做做1:圖書室的借書時間。你知道圖書室每天的借書時間有多長嗎?學生計算。

(1)學生嘗試練習,交流計算方法。

(2)教師板書。

2、想想做做2。

(1)學生獨立完成。

(2)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3。

學生獨立練習,全班交流。

4、想想做做4。

(1)學生獨立完成。

(2)全班交流(讓學生説説是怎麼算的)

5、想想做做5。

(1)同桌交流。

(2)集體交流。

(3)小結歸納時間計算的一般方法。

四、知識延伸,課外實踐

1、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本領?

2、看來我們已經瞭解了許多有關時間的知識,學會了簡單的時間計算方法,體會到了時間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你還想知道有關時間的其他知識嗎?讓學生閲讀書上第55頁“你知道嗎”的內容。

師:那你知道其他有關時間的知識嗎?(學生提問)其實這些有關時間的知識很多很多,小朋友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從課外書、電視上和網絡中去搜集更多這方面的知識。

3、佈置作業。

(1)收集有關時間的知識。

(2)用24時記時法為自己設計一天的作息時間表。

4、出示本課上課時間和下課時間,請學生用最快的速度計算出這節課的時間。

數學s版三年級上冊教案篇4

學生分析:

在一、二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初步認識了這些幾何圖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學生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本節課將和老師共同參與一系列活動,認識四邊形,掌握一定基礎的學習技能,形成合作意識,並具有一定的觀察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思維活躍,應充分給他們動手和表達的空間和時間。

設計理念:

1.在實際情景中豐富學生對四邊形的認識。(來源於生活)

2.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通過學生自己的活動來體現)

3.培養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4.培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用於生活中)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34~36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區分和辨認四邊形。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們的角都是直角。

2.通過圍一圍、塗一塗、剪一剪、説一説、找一找等系列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過情境圖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學生感受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將數學知識用於生活中。

教學重點:

能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區分和辨認四邊形。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不規則形狀紙若干,剪刀,三角板,直尺,釘子板,水彩筆,學具袋(各種形狀的學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

多媒體課件播放同學們放學時的情景(主題圖)。

師:這是我們熟悉的場景,你都發現了什麼?(小組討論)小組反饋,彙報結果。(學生説的同時,課件閃出各種圖形)

師:你能將這些圖形進行分類嗎?

各組拿出準備好的學具袋(各種形狀的學具),分一分,看哪組分得合理。(小組合作,分一分)

(注:教師參與小組合作,瞭解情況)

小組反饋,彙報結果。(課件同步顯示分類情況)

二、討論、抽象出四邊形的概念

1.課件隱去其他圖形(三角形,圓形),抽象出四邊形。

問:這些圖形是一類的,叫什麼名字呢?(四邊形)(板書課題)為什麼叫四邊形?它們有什麼特徵?(小組討論)

反饋:有四條直直的邊,有四個角的圖形就是四邊形。(課件在圖形下閃現相應文字)

2.引申。

師出示長方形和正方形,再出示兩個不規則四邊形。

師:它們都叫四邊形,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呢?

師:用三角板和直尺比一比它們的角,量一量它們的邊,你們能發現什麼?

小組彙報: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它們是特殊的四邊形。

三、動手實踐,尋找四邊形(活動中配以音樂)

1.圍一圍。

活動內容:請學生在釘子板上圍出自己想象的四邊形,教師參與活動。

反饋展示。(有長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以及不規則四邊形)

(注:不同的四邊形各展示一個,讓學生全面感知四邊形。)

2.塗一塗(教材35頁例1)。

活動內容:(課件)把你認為是四邊形的圖形塗上你喜歡的顏色。

反饋展示,適當評價。

3.剪一剪。

活動內容:拿出準備好的紙、剪刀,每個學生剪出自己喜歡的四邊形。(1分鐘,看誰剪得又快又好又多)

反饋展示,教師評價。(邊要求直直的)

4.説一説。

活動內容;現實生活中,在哪兒見過四邊形?

5.找一找。

活動內容:在我們的教室,你能找到四邊形嗎?(允許下位尋找)

四、生活中的四邊形

師小結:同學們活動得開心嗎?你們和四邊形成為好朋友了嗎?(配以主題圖放學場景),今天放學後,請你們在回家的路上和家中,找出我們的好朋友──四邊形,並請爸爸、媽媽一起認識它,好嗎?

數學s版三年級上冊教案篇5

一、 教學目標

1.理解三位數加三位數的算理,掌握筆算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培養估算意識。

2.通過自主探究、討論交流等學習活動,利用知識遷移的規律讓學生經歷三位數筆算加法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提高學生歸納總結方法策略的能力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初步樹立獨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意識,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

4.結合教學情境對學生進行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二、教學重點:

進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加法的驗算方法。

三、教學難點:

理解算理,養成自覺驗算的好習慣。

四、教學具準備

課件、計算紙。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某濕地有野生植物445種,野生動物298種。該濕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動物共有多少種?

1.讀一讀這道題,你知道了什麼?

2.你想怎樣解決這個問題?(445+298=)

(二)探索新知

1.三位數加三位數進位加法

445+298得多少呢?説説你是怎樣算的。

預設1:298接近300,可以看做300來口算,445+300-2=743

預設2:列豎式計算

説説你是怎樣算的?

比較今天學習的豎式和昨天學習的豎式有什麼不同?

(今天學習的是連續進位)

在列豎式計算時有什麼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

(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1)

2.加法的驗算

(1)通過大家的計算我們看出該濕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動物共有743種。那你們的計算到底對不對呢?怎樣檢驗加法的計算結果呢?

獨立思考:請同學們想一想,可以用什麼方法來檢驗剛才的計算結果?

小組討論:和小組裏的同學説説你的想法,共同研究怎麼樣檢驗加法計算的結果。

展示交流:哪個同學願意把你們的驗算方法介紹給大家?

預設1:估算檢驗方法。

445接近450,298接近300,結果大約是750,都多估了,所以結果應該比750小。

預設2:筆算檢驗方法。

①估算可以讓我們檢驗出結果大致是不是正確的,如果我要想準確的知道計算是不是正確時,我們可以怎樣驗算呢?

②可以把加數445和298交換一下位置,看得數是不是還是743。298+445=743

可以還用原來的這個豎式,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從下到上再加一遍。

可以把得數743減去445,看得數是不是等於298。743-445=298

可以把得數743減去298,看得數是不是等於445。743-298=445

(鼓勵學生説出自已的不同驗算方法。並提醒學生注意:在進行運算時,不要直接把被驗算的結果抄上,而要認真地算一遍,真正起到驗算的目的。)

同學們真聰明,驗算方法這麼多!請同學們看看書中的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驗算方法?哪些是我們想到的?哪些是我們沒有想到的?你最喜歡哪種驗算方法?(出示課件)

(2)提升總結

①大家討論一下,加法的驗算有幾種方法?

②將四種驗算方法歸納為兩種情況:

一是交換加數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否相同;

二是用和減去其中一個加數,看差是否等於另一個加數。要做到計算正確無誤,我們一定要掌握驗算的方法,並自覺地在計算中運用這些方法。

(三)拓展延伸

1. p38做一做

先想想是否有進位,再計算並驗算。

讓學生先獨立計算並驗算。教師指名板演驗算過程。

讓學生説説不同的驗算方法。

2. 我來做小這是小明和小紅做的作業,他們做的對嗎?[課件出示以下內容:]

請你當小老師,對的請打“√”,錯的打“×”並在旁邊改正。

我們不但要認真計算,也要認真驗算,不能直接把得數抄上去,要養成驗算的好習慣,以便及時發現自己的錯誤,及時糾正。

3.解決問題

在商店,明明要買這樣的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一共需要多少錢?

數學s版三年級上冊教案篇6

三維目標:使學生經歷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過程,初步學會乘法豎式的書寫格式,瞭解豎式每一步計算的含義。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和積極的學習態度,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教學流程:

一、提出問題

課件演示例1的情景圖。

從這幅圖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計算的數學問題?

引導學生提出:他們每人都有一盒彩筆,每盒12枝。他們一共有多少枝彩筆呢?

先請同學們估算一下,3盒大約有多少枝彩筆?

教師提問:如果我們要知道準確的枝數,該怎麼辦?

二、探討交流

請同學們説一説:1、用什麼方法計算?怎麼列式?2、12乘3表示什麼意思?3、這道題與我們以前學過的乘法計算有什麼不同?

教師提問:這道題該怎樣算呢?

讓每個同學先思考3分鐘,在紙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來。也可以擺小棒或畫畫圖等。如果能想出幾種算法的,就把幾種算法都寫出來。

算完以後在小組裏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説給同組的其他同學聽。

小組長歸納一下本小組一共想出了哪幾種算法。教師巡迴瞭解各組的情況。

全班彙報。各小組代表向全班彙報。

三、分類評價

教師提出要求:現在同學們想出了這麼多種算法,我們能不能把這些算法分分類,看看一共有幾種思路。(可能會有以下幾種思路)

1、擺學具求得數。

2、畫圖求得數。

3、連加法。

4、數的分解組成。

5、拆數法。(轉化成表內乘法)

6、筆算。

評價各種算法,組織學生議論,每一種算法是怎麼算的,各有什麼適用範圍。

1、擺學具和畫圖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但我們學習了數學以後就應儘量使用計算的方法來算。

2、根據乘法的含義用連加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數的個數比較多,算起來就比較麻煩。

3、把一個因數分解成幾個十和幾個一,分別與另一個因數相乘,再把幾個積加起來。這種方法不管因數是幾都能算。

4、把一個因數拆成幾個一位數,再分別和另一個因數相乘,然後把幾個乘積相加,這種方法不管因數是幾也都能算,但有時也比較麻煩。

5、乘法豎式也是一種比較簡便的方法。

學生介紹豎式的書寫過程,學生一邊介紹教師一邊板書

比較有部分積相加的豎式和簡便豎式,並説説為什麼可以寫成簡便豎式。

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題,教師巡視瞭解情況。如有發現錯誤,指導訂正。

五、鞏固練習

學生完成練習十六的作業。每道題先讓學生估算,然後再用豎式計算。

第1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後,説説為什麼是用乘法計算。

第2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後,同桌互相檢查並説説自己是怎麼算的。

第3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後,再交流這道題有哪幾種算法.

六、小結。

數學s版三年級上冊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重量概念。

2、學會換算質量單位。

3、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這些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重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重量概念。

教學難點:

學會估計生活中的物體的質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探索新知

1、猜一猜物體的質量

(1)老師手裏握着一枚胸花,讓學生猜一猜,老師手裏有什麼,並估測它的質量。

(2)、猜一猜老師約有多重。

(3)、再猜一猜一頭牛媽媽、一匹馬爸爸、一頭豬姐姐、一隻熊哥哥約重多少千克?

2、講故事

師:這些動物們都住在美麗的森林村,森林村是在一條河岸上,這條河,河水很清,在河對岸也有一個村莊,這個村莊住着白兔、小猴等動物。

3、認識噸,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

師:

(1)牛媽媽、馬爸爸、豬姐姐、熊哥哥能一起過橋嗎?請同學們打開書,翻到第十一頁,看第十一頁的例6。

(2)各學習小組議一議,這四隻動物能一起過橋嗎?為什麼?

(3)彙報;

4、小結:

(1)噸是比千克大的質量單位。

(2)1噸=1000千克

5、請學生説一説生活中什麼東西大約重1噸。

二、單位名稱之間的換算

1、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彙報

3、總結單位名稱的換算方法。

三、鞏固、運用新知

1、讓學生説一説用噸作單位的物品有哪些?

2、獨立完成練習三的第一題和第二題。

3、指導學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題和練習三中的第三題和第四題。

四、全課總結:

説説這節課你認為自己表現得如何,你有什麼收穫?

數學s版三年級上冊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引領學生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特徵的過程,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徵。

2、在探究過程中,注重學生觀察、操作、猜想等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3、創設互相協作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合作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備課重點:

長、正方形的特徵,已有的學情分析都表明學生是大致認識的。這樣的狀況並不表明,教學就此輕鬆,而恰恰給教學帶來了更大的挑戰性因為似懂非懂,新知也就失去了其應有的吸引力;因為一知半解,教學也就更不易組織和深入。

重點思考:

怎麼基於而又超越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在處理教學細節時,突出了特徵的揭示,怎樣出自學生自己,而且又是興趣盎然的?

驗證的安排,怎樣超越細枝末節而又重點突出,在取捨中凸顯教學智慧?

生活的聯繫,怎樣從司空見慣中提煉新的題材和賦予更多的數學思考?

特徵的運用,怎樣緊扣兩個圖形的特徵提高數學思考的含金量?

教學過程:

一、遊戲引入,揭示長方形特徵

1、已經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小朋友舉舉手?閉上眼睛想一想,長方形是什麼樣的?在桌上找一找什麼顏色的圖形是長方形?

學生找到了大大小小的長方形。

2、通過以前的學習,大家對長方形已經有了大體的認識,接下來,我們來玩一個猜猜它是不是長方形的遊戲,看看大家對於長方形的瞭解到底有多少?

①號圖形(一個角是鋭角的圖形),是長方形嗎?用手中的長方形説清楚理由。反襯出長方形內角是直角。

②號圖形(直角梯形)這個是嗎?從邊和角兩個方面去看,得出長方形對邊相等,有四個直角。

3、組織學生驗證長方形邊的特徵。

長方形真的上下邊相等、左右邊相等嗎?用手中的長方形驗證一下,再和同桌説一説。

學生驗證,再交流彙報。由於學生手中的長方形有大有小,所以測量出來的數據各不相同,但每一個個體的測量結果都證明了長方形對邊相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