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3年級語文上冊教案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8W

每位老師在上課前都需要提前寫好一篇教案,教案的寫作是可以讓自己在上課的時候充滿自信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國小3年級語文上冊教案7篇,感謝您的參閲。

國小3年級語文上冊教案7篇

國小3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1

一、教學目標:

1、體會燕子過海的艱辛和艱難,懂得要愛護益鳥燕子。

2、運用前兩課學到的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讀懂描寫燕子過海不怕辛苦、艱難和寫水手們對待燕子的態度的句子。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課文中描寫燕子過海時非常辛苦、艱難的句子。

三、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題。

同學們,你們見過燕子嗎?請你向大家介紹一下燕子,好嗎?

(燕子是益鳥。燕子是候鳥。燕子的羽毛是黑色的,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你們説得真不錯,誰能告訴我,燕子大概有多大?(學生用手比劃)那麼,誰見過海?海有多大?(海很大,天連水,水連天,望也望不到邊。)

誰能用一個詞説説“天連水,水連天”的意思?(一望無邊、一望無際、無邊無際)誰能用手比劃一下海有多大?

確實比不出,這麼小的燕子,要過天連水,水連天,一望無際的大海可真了不起!你們看見過燕子過海嗎?有一艘軍艦上的海軍戰士看見了過海的燕子,於是他們給我們寫下了這篇文章《燕子過海》。

教師範讀

(二)學生質疑。

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問題呢?

(燕子為什麼要過海?為什麼它要不分晝夜地飛?為什麼像雨點一樣落下來?)

(三)理解課文。

燕子為什麼要過海?課文的第二段有一句話已經回答了,請你找出來。(它們要從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

這句話中有三組反義詞,你能圈下來嗎?(温暖——寒冷、南方——北方、晝——夜)

那麼,燕子是怎麼過海的呢?(燕子是不分晝夜地飛呀飛)老師請學生們學着燕子飛呀飛。(學生説手很酸。)你們才飛了一分鐘,可燕子是不分晝夜地飛,所以他們是很疲倦了。”“疲倦”是什麼意思?

你們看看下面這句話是一樣的嗎?

燕子不分晝夜地飛,一定是疲倦了。

燕子不分晝夜地飛,一定是太疲倦了。

(第二句加了個“太”字,説明已經是非常非常疲倦了。)

學生感情朗讀。

像雨點一樣落下來是寫燕子的疲倦。燕子為什麼像雨點一樣落下來?(全班討論)

請同學們接着往下看,有一個動作是寫“燕子太疲倦”了,你能把這個動作做出來嗎?可憐的小燕子,你們為什麼伏着啊?

還有寫燕子疲倦的句子嗎?那我們該怎麼讀?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展翅起飛的燕子的堅強。

(四)作業。

國小3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2

教學目標:

★在語言環境中識記本課“粽、糯、屈、政、懷、祭、崇、胃”等生字,理解積累“政治主張、懷念、崇敬、祭品、惹人喜愛”等詞語。能在老師指導下在田字格里正確描寫漢字“胃、惹、屈、政、懷、投”,做到字跡工整,結構勻稱。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摘錄文中描寫粽子形狀、顏色、滋味的句子,並能仿照這些句子寫二、三句話,簡單介紹一種自己喜歡吃的傳統食品。

★瞭解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和屈原的愛國精神。

教學重難點:

★認識生字,正確讀文,瞭解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

★能按要求圈劃詞句。用二、三句話介紹一種自己喜歡的傳統食品。

教學準備:

多媒體、實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師:小朋友,你們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出示:端午節

2、師:是啊,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生:端午節。

3、出示第1節,引讀:

zòng

師:每年端午節——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4、揭示課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説粽子、吃粽子。

媒體出示課題:49、粽子

齊讀課題;學習生字:粽

二、研讀課文,體會理解

過渡: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這裏還有一個傳説呢!

1、出示第6節

(1)請小朋友輕聲讀讀這段話,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指名讀,正音

(3)重點指導讀句子:

屈原一生寫過許多的詩篇,提出過許多愛國的政治主張。

説明:考慮到學生的個別差異,抓住文中較難讀的句子,引導學生將容易漏字的長句讀正確、讀通順,為學生讀通課文掃清障礙。

2、拓展屈原與端午節的相關內容

3、朗讀指導

4、齊讀第6節

説明:先學有關端午節吃粽子的傳説目的是使學生能更進一步瞭解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感悟體驗屈原的愛國精神,進而從心理上更喜愛粽子,更樂於投入到後續的學習。拓展屈原與端午節的有關內容主要因為本課大部分生字集中在第六節,有些詞語對於學生來説難於理解,適時、適當地拓展有關內容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積累有關賜予。

四、學習課文1-5節

(一)朗讀課文1-5節,正音

1、自由讀課文

2、接龍讀課文1-5節,

3、小組讀。

説明:強化課內預習關鍵就是要讓學生正確朗讀課文,在讀文的過程中逐步做到文熟字悉。在接龍讀文過程中使學生朗讀得到糾正和提高,同時培養了學生精心聽、認真記的習慣。

(二)朗讀課文2-5節,按要求摘錄詞句

1、媒體出示要求。

2、交流,隨機出示句子

a形狀

(1)出示:粽子的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圓的。(讀句)

(2)師: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圓的。那麼粽子到底是什麼形狀?

①觀察實物

②看圖瞭解其他形狀的粽子。

3、齊讀第2節

b顏色

(1)根據學生回答出示有關語句:

(2)輕聲讀一讀

學習生字:糯

(3)自由讀句子,用小圓圈圈出句中表示顏色的詞語。

(4)出示填空,交流

(5)師:為什麼同樣的箬葉、糯米、棗子在課文中可以用兩種顏色來形容?

學生交流,

(6)齊讀第3節

c味道

(1)學生嘗粽子

(2)師:誰説説味道怎樣?生交流

(3)是呀,那小作者覺得粽子的味道怎樣呢?你們找到了哪句句子?

(4)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粽子的味道美極了。

箬葉散發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膩。(讀句子)

(5)師:是呀,粽子不僅味道甜美,而且,它既是——消暑開胃的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歡吃,這就是——惹人喜愛

學習生字:惹

説明:根據要求圈劃詞句,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一個重要方法,也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讓學生通過讀文,沉浸到文本所提供的語境中,感受粽子的惹人喜愛,感受作者的用詞準確,同時觀察、品嚐粽子,調用學生的感官,讓學生親身體驗,能更好地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讓學生在一個知、思、行的良好環境中進一步理解粽子惹人喜愛的原因,併產生共鳴。

5、學習第五節,齊讀

五、小結

1、師:粽子不僅形狀、顏色和滋味十分惹人喜愛,而且能引起人們對偉大詩人屈原的懷念。讓我們一起讀讀全文,感受一下吧!

2、齊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1、師生配合讀課文

2、複習詞語

(1)讀詞語

(2)用上這些詞語説一説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

説明:此環節設計力圖讓學生在鞏固所學字詞的同時,通過選詞説話一來積累文種語言,二來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運用語言複述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二、寫話

1、師:端午節吃粽子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風俗。在我國,還有很多的傳統節日,你知道哪些?

(1)根據學生回答出示,讀

(2)誰知道這些食品分別是什麼節日吃的?

學生交流,連線

2、師:這些節日吃這些食品有什麼含義嗎?請大家自己讀一讀。

生自由讀

3、師:請小朋友挑選你最喜歡的一種食品,可以從它的形狀,可以從它的顏色,也可以從它的味道,還可以從它的含義等方面用兩三句話來介紹一下。

(1)自由練説

(2)學生交流。

4、寫話

(1)小朋友,把你説的內容寫下來,然後與你的好朋友一起欣賞一下。

(2)全班交流

説明:學生學習語言是為了更好地運用語言。正所謂:學以致用。二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寫句能力,讓他們進行簡單的寫話,是一次很好的書面語言實踐活動,也是對課文內容的深化。

(3)請大家回去把自己的血的內容讀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三、寫字指導(略)

國小3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3

知識與能力:

1、引導學生了解一詞多義的語言現象。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

2、理解文章概括具體的表達手段。體會概括敍述的句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 過程與方法:讀中體會,讀中感悟 教學課時: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樂園 教學重點:瞭解一詞多義,理解文章概括具體的表達手段。 教學過程:

一、讀一讀,説説每組加點詞的意思有什麼不同?

1、按組讀詞,讀熟練,將不懂的詞語畫下來,先和同桌討論。

2、檢查朗讀,説説每組詞語的意思。

3、以“走”為例,引導學生了解詞語的本義和引早義。

4、學生分組講座理解多義詞詞義的方法。 師小結:一詞多義是指同一個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意義不同,平時不斷積累多義詞在語境中的意義。引申義是由本義引申出來的。比喻義是用比喻的方法形成新的詞義。理解時要以本義為基礎。掌握聯繫語境中推斷具體含義的方法。

二、讀一讀,想一想,體會加點詞語的作用。

1、讀,

2、分組討論:加點詞語的作用。

3、介紹概括具體式的表達手段。

4、小結:閲讀時抓住概括性的總起句和總結句,就能很快把握語段的主要意思,作文時使用概括具體式的表達手段,就能全面,具體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三、讀一讀,記一記。

1、學生正確流利地讀句子。

2、討論句子的意思。

四、讀一讀

1、自主學習:要有自己的見解指的是什麼意思?短文是通過什麼例子具體説明的? 2、怎樣閲讀才有自己的見解?

3、合作交流:明白有獨到見解的是思維深刻的表現。

國小3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4

?爬天都峯》

一、學習目標

1.認識“陡、鏈”等6個生字。會寫“爬、峯”等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峯頂、似乎、忽然”等12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3.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過程。

4.懂得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培養學生從小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二.教學重、難點:

1. 通過對詞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峯後的思想變化。

2. 讀懂課文結尾的一句話。

三.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

2.教學掛圖。

3.收集有關黃山天都峯的vcd、圖片、文字介紹等。

四.教法設計:邊讀邊想法。

五.教學時間:2課時

第 一 課 時

教學目的: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瞭解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揭題導入

1.初步瞭解天都峯及“鯽魚背”

看天都峯的風光片或圖片,由學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峯的資料並作介紹。説説“鯽魚背”名稱的來歷。

2.導語激情,揭示課題

天都峯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險,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掛在陡峭的山巖上,使許多遊客望而生畏,能夠登上山頂的人,真可稱得上是“勇士”了!我們認真地閲讀課文,勇攀高峯,一定覺得大有收穫。讓我們一起去“爬天都峯”吧。(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如:自由朗讀、圈點生字,同桌互聽互讀等。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自學生字,讀準字音,想辦法記住字形。

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

小組內拿出生字、詞語卡片,互相認讀、正音。

全班開火車賽讀,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既響亮又準確。

小組交流各自學習生字、巧記字形的方法。

推選讀得好的同學當小老師,領讀生字詞

三.再讀課文,瞭解大意

邊讀邊想,簡要回答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暑假裏,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峯,“我”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相互鼓勵一起登上天都峯。)

四、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要求寫的11個字,並分別組詞。

2.與熟字比較,識記字形

峯——蜂:“蜜蜂”是昆蟲,所以“蜂”是“蟲字旁”;“峯”指的是山的尖頂,跟“山”有關,所以是“山字旁”。

辮——辯、辨:三個字的左右兩邊都是“辛”,關鍵要看中間。和言語説話有關的是“辯”;“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辮”和髮絲有關,中間是條“絲”。

3.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第 二 課 時

教學目的:邊讀邊想,説出“我”和老爺爺是怎樣爬上天都峯的。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 生朗讀課文。

2. 師引導:作者寫爬天都峯,為什麼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討論後使學生明白:因為天都峯高而陡,用“爬”更能準確反映出登山的費力、艱難。

2.(出示天都峯的多媒體畫面)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象,把文中的話變成自己腦中的“畫”。

學生練讀後指名交流、教師評議,引導學生感受天都峯的險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讀議,體會我們互相鼓勵爬上峯頂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峯,“我”心裏是怎麼想的?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想想從哪些詞語、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懼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並指導讀好問句“我爬得上去嗎?”、感歎句“真叫人發顫!”以及語氣詞“啊”“哩”等,讀中體會“我”缺乏自信、畏懼退縮的心理。

2.結果“我”爬上峯頂了嗎?自由讀文。

3. 生根據課文內容質疑

師篩選出問題:“我”看到了什麼從而下定決心爬上峯頂呢?他們是怎樣爬的,他們爬上去了嗎?他們為什麼能爬上去呢?

4、讀讀議議,釋疑。

a. .“我”和老爺爺的第一次對話。他們所説的話中都帶有一個“也”字,經過討論,讓學生體會到:天都峯這麼高,又這麼陡,你年紀這麼小(這麼大)怎麼也來爬呀,表面上是雙方都有懷疑,其實是對雙方表示敬慕,説明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難,勇於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後,教師可再讓學生討論這兩句對話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讀出來,並指名做朗讀練習。讀出示第4段重點句,引導學生深入討論交流,從中感受到“我”受老爺爺爬山鼓勵而下定決心爬上峯頂的內心活動。

b.我們是怎樣爬天都峯的?讀句子找出重點詞語加以體會。

自由讀6、7自然段,畫出描寫爬山動作的詞語。

學生讀書圈劃。

課文中用“奮力”“一會兒……一會兒”“手腳並用”“爬呀爬”“終於”等詞語,既突出了爬天都峯的艱難,又表現了他們不怕困難的勇氣。

引讀第7段,從“終於”二字上體會爬得辛苦、上山後的喜悦。明白他倆始終相互鼓勵,老爺爺也是受到“我”的勇氣鼓勵爬上峯頂的。指導朗讀。

c.“我”和老爺爺的第二次對話。思考討論:“我”和老爺爺為什麼互相道謝?在討論中應讓學生注意到兩個人的話中都有“勇氣”一詞。讓學生認識到一個人只要有決心,有勇氣,再大的困難也可以克服。

三、總結課文,聯繫生活、實際談感受

1.讀爸爸的話,討論:“汲取”是什麼意思,“我”和老爺爺是怎樣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從“爸爸”所説的話中懂得了什麼道理?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聯繫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收穫。

教師評點: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進步,不管多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國小3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5

一、教學內容簡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15課《玩出了名堂》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説的是荷蘭人列文虎克喜歡玩鏡片,利用看守大門工作的清閒磨鏡片,做成放大鏡,在玩放大鏡時,突發奇想,把兩片放大鏡放一起有了驚人的發現,隨後做成一架簡單的顯微鏡,進而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貫穿一個“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發明創造是在不經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實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過程中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

這篇課文緊扣觀察的專題,目的是啟發學生在平時的玩耍、遊戲中,如能細心觀察,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可能會有所發現,從而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觀察事物的習慣。

二、通過本節課學習擬達到以下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堂、鏡、閒、待、閲”5個生字。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看守、定時、清閒、放大鏡、細微、閲讀、隨意、調節、簡單、顯微鏡、擠來擠去、微生物、拜訪、玩具”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第一、二、三自然段。

3.瞭解列文虎克一開始是怎樣磨鏡片的,想象他當時的想法。

三、教學重點:

通過放手讓學生自讀了解課文內容,學會生字、新詞。

四、教學準備

1.電腦製作的生字課件。

2.師生蒐集列文虎克的有關資料,拓展資料袋裏的內容。

教學流程

談話導入

1.教師引述。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同學們平常愛玩什麼?

2.學生交流。

3.教師導入。玩耍常被看成是浪費時間、不務正業的行為,然而在科學史,有許多偉大的發現卻是在玩耍中產生的。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題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書課題並齊讀課題)

4.學生讀題,想想能提出哪些問題。

5.教師可將學生提出的問題列在黑板上。如:

a.什麼是“名堂”?

b.誰玩出了名堂?

c.他玩的是什麼?

d.怎麼玩的?

e.他玩出了什麼名堂?

[讓學生説説自己平時喜歡的遊戲和在玩中體會,即從玩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另外,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也激發了濃厚的閲讀興趣。為一會兒的讀文打好基礎。]

由疑而入,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正確,讀通順。

a.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遇到生字、新詞想辦法讀準。

b.同桌互相聽讀課文,糾正字音,讀通句子。

2.學生交流。通過自讀,你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在交流中可以讓學生介紹一下蒐集的有關列文虎克的資料。

[放手讓學生自讀,允許學生自主選擇閲讀方式。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了解課文內容、學習生字、新詞,真正做到自主學習。讓學生把問題提出來,又把問題還給他們,讓他們帶着問題去閲讀。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並且,充分的交流閲讀收穫是一個實效性很強的學習方式。]

逐段朗讀,探究發現

1.學習第一自然段。

a.讀一讀。指名讀、齊讀這一段。

b.議一議。玩耍通常被看作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你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教師鼓勵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c.語言引述:在科學,有許多偉大的發現就是在玩中產生的。下面,我們就來進一步瞭解他喜歡玩什麼,是怎麼玩的,好嗎?

[給學生髮表自己見解的機會,以自主學習成果激勵成功學習的自信。目的是掌握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

2、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a.讀一讀。指名多人次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教師重點指導讀準多音子的讀音。

b.説一説。列文虎克喜歡玩什麼?是怎麼玩的?

c.想一想。從他玩鏡片的過程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體會列文虎克玩鏡片的特點:在做中玩,在玩中做。

d.聯繫自己的“玩”,談談你對他的這種玩法的看法。

e.帶着讚賞的感情朗讀第二、三自然段。

[充分的朗讀是理解課文的紮實有效途徑,真正做到在讀中感悟。時時把“玩”與“名堂”緊密聯繫在一起。]

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卡片“堂、鏡、閒、待、閲”。

2.小組內交流各自識記生字的方法。

3.仔細觀察發現特點,提醒寫字注意事項,介紹寫字經驗。

4.學生寫字。

[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寫字基礎。因此,鼓勵他們交流識字方法、引導他們觀察發現結構特點。發揮其積極性和自主性。]

國小3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6

?春的消息》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會正確書寫12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詩,背誦詩歌。

3.通過閲讀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激發學生感受和表達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2.通過朗讀詩歌,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增強對詩歌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觀察身邊的事物,感受春的氣息。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走進春天

1.課件播放《春天在哪裏》歌曲的課件,讓學生一起唱。

2.複習:詩中告訴了我們哪些春天的消息?

二、感受春天

1.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但它很美,我們去這優美的詩歌中找一找春的消息吧!請打開書,自己趕緊選一小節,先讀一讀這一小節,再找一找,你選的這一小節中,有哪些春的消息?

2.交流:你選的是第幾小節?請你先來讀一讀這一小節。那你在這一小節中,又找到了哪些春的消息?學生説哪節就學哪節。

學習第一小節(課件展示圖片,讓學生先説説看到了什麼)

1.枝條綠了。

(1)你看到哪些枝條綠了?

(2)(出示小黑板)風,搖綠了樹的枝條,風____________________,

2.鴨羽毛白了。

(1)你看到了什麼?

(2)(出示小黑板)水,染綠__________,水,映出____________。

“搖綠、漂白”這兩個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春天到來時的大自然的神奇變化,顯示出勃勃生機。讀出驚奇之情。

3.指導朗讀三四句。

(1)春姑娘這麼美麗,你們歡迎她的到來嗎?誰願意來讀一讀第三四行,把你的渴望用朗讀聲來表達出來!用你的朗讀把春姑娘叫出來!

(2)她有點想出來了,誰再來把她呼喚出來。她能聽到你這麼希望她來,真高興!指名朗讀。

(3)我們一起把她帶到我們面前吧!(齊讀)

4.欣賞美麗的春天。

(1)你看,春天已經來到!(欣賞春天圖片)

(2)小朋友們,讓我們和清風流水一樣,把春的消息傳遞給這位找春天的朋友吧。(齊讀這一小節)

學習第二小節

1.讓我們脱掉厚厚的棉襖,換上輕鬆舒適的春裝吧。(課件展示春裝的多種款式、顏色)

2.我們像小鳥一樣還飛過什麼地方?飛過____________________,飛過____________________。(讀出快樂之情。)

學習第三小節

1.感受蝴蝶飛。(課件展示)

2.看到這隻蝴蝶,你心中充滿了什麼樣的感情?

3.做一做,演一演:“高興地捉住”又“愛憐地放掉”,體會作者對蝴蝶的喜愛。

4.這隻美麗的蝴蝶又能在無邊無際的天空中玩耍了,這時候,它會想説什麼呢?

5.是呀,蝴蝶是有生命的,它更希望能自由地飛翔。讓我們和美麗的蝴蝶四處飛舞吧!(齊讀第三小節)

學習第四小節

1.欣賞美麗的迎春花。

(1)出示迎春花圖片:你知道這是什麼花?

(2)説説你看到的迎春花是什麼樣子的?

2.感受欣喜,雀躍的心情。

(1)導語:看到第一朵迎春花,你會怎麼樣呢?(高興、興奮)讓我感受一下你的高興好嗎?

(2)請同學上台表演“欣喜又雀躍”是怎樣的一副神態,把你的欣喜大膽地展示出來吧!師生共同評價哪位同學表演得最像。

(3)看到這麼美麗的迎春花開放,我也忍不住想像小鳥一樣連蹦帶跳,誰想把這好消息告訴大家?

(4)模仿詩句,讓我們也來寫首詩:

例:看到第一隻燕子飛,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第一朵梨花開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與小花朵對話。

練習句式:小花朵,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高擂台。

(1)誰再來親切地問候一下可愛的迎春花?(出示:小花朵,你還認得我嗎?你看我又長高了多少!)

(2)我們來比一比高吧!誰長高了?

(3)自豪極了,真羨慕你,又長高了!還有誰想長高的?

(4)還有誰想和他們比一比的?

學習第五小節

1.“綠苞”是什麼?(綠苞,就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可以讓學生看圖片感受)

2.為什麼説是沉睡的溪流?(設想:冬天溪流結冰了,春天來了,溪水融化了。)

學習第六小節

請同學們描繪躺在田野草地上曬太陽的情景,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美的情感,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

1.春天是這麼美,使人這麼快樂,讓我們再一次在優美的音樂中,去體會快樂的春天吧!

2.課件演示春天五彩斑斕的美景,伴隨優美的輕音樂,引導學生背誦。

三、再找春天

1.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柳綠花紅,鶯歌燕舞,到處都向我們傳達春的消息。讓我們再找一找春還有哪些消息?同學們可以回憶一下,你看到過哪些關於春天的詩,短文,對聯,歌等。

2.可以用筆來畫一畫。可以一邊讀一邊畫。

四、作業

模仿課文寫寫春天。

板書設計:

枝頭吐綠

換上春裝

蝴蝶飛舞

春的消息

迎春花??

溪流唱歌

鑽出小草

國小3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7

?完璧歸趙》

?教學目標】

1、識生字7個;積累含近義詞素的成語;會使用“吩咐”和“囑咐”。

2、正確朗讀課文。

3、學習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重點學習:讀句子提出問題,並在課文中找有關句子。

4、瞭解藺相如完譬歸趙的故事,體會他機智勇敢、不畏強暴的人物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1、故事導入:《卞和獻玉》。

2、板書課題,激趣思考:“完璧歸趙”是什麼意思?

二、初讀,感知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並思考問題。

2、指名讀課文,齊讀課文(糾正讀錯的生字新詞;指導讀難讀的句段)。

3、交流:説説對“完璧歸趙”的理解。(最後,找到“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無損地帶回來!”這句話,板書並讀一讀。)

三、結合以上句子,再讀課文。

1、為什麼“一定把和氏璧完好無損地帶回來?呢?

(1)引導學生學習第1-3節,並思考。

(2)交流,然後指導朗讀,體會趙王的無奈、藺相如的堅定。(教師適當詮釋藺相如此行的重任。從國力來看,趙國只能答應交換;要是讓秦王白白得到和氏璧,趙國就會被人小視。)

2、藺相如是怎樣把和氏璧完好無損地帶回來的?

(1)學生自讀課文,瞭解脈絡(要回寶玉、爭取時間、派人潛送;參插《詞句活動室2》)。

(2)抓住藺相如説的三句話展開教學。

①找一找:藺相如一共説了幾句話?哪幾句話?

②説一説:為什麼説這幾句話?(看到秦王沒有誠意,要回寶玉以爭取主動;再一次試探秦王;爭取時間把寶玉送回趙國。)

③讀一讀;秦王為什麼乖乖就範?體會藺相如的智和勇。(第1、3句話的理解,可以從秦王的反應表現入手,譬如:“信以為真”和“只好同意”。第2句話作為重點來理解,可從藺相如的動作、神情和語言入手。)

四、指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其它句子。

1、學生劃出不理解的句子,並提出問題。

2、在小組內通過聯繫上下文討論解決。

3、教師適當組織全班討論。

五、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六、用一二個詞語評價藺相如,並簡單説説理由。

七、指導完成《詞句活動室1》。

(1)補充完整。

(2)提示學生注意每個詞語中所填入的字詞的意思。

(3)再寫幾個類似的詞語。

八、作業:

課外閲讀《澠池會》、《將相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