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教學反思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9W

轉眼間忙碌的教學任務完成了,趕緊寫份詳細的教學反思吧,教師會從通過教學反思來反觀自己的得失,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祖父的教學反思8篇,供大家參考。

祖父的教學反思8篇

祖父的教學反思篇1

?祖父的園子》節選自現代作家蕭紅的自傳體小説《呼蘭河傳》第三章第一篇。課文重點寫了作者在園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祖父的園子是一幅明亮的漂亮的富有童話色彩的畫,畫裏有樹、有花、有菜、有莊稼、有蝴蝶、有蜻蜓、有螞蚱……還有太陽的光芒、雲朵的影子,這是作者童年的樂園。這裏充滿自由,充滿生命的氣息,童年的作者是自由的,這自由是作者童年快樂的源泉。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培養學生自主閲讀的能力。

對於這篇課文的內容,因為我們班的孩子大多從小生活在農村,他們對農村的生活不是很熟悉,因此,我首先我引導學生認真閲讀課文,感受一下文中的“我”,在祖父的園子裏是怎樣的自由和快樂。學生能夠抓住重要語句進行閲讀,邊讀邊寫出自己的感受,接着我讓學生進行交流,同學們的興趣非常濃厚,他們能抓住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談出自己的感受。當學生談到“追蜻蜓”“捉螞蚱”時,所有學生的興致都很濃,於是,我放飛學生的思想,“你們做過這麼有意思的事嗎?”學生七嘴八舌都訴説着自己的樂聞趣事。此時,我也意猶未盡,講到了我小時候“捉麻雀”的趣事,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沉浸在自由快樂之中。

那作者是如何寫得這麼生動感人的呢?我引導學生再次回到文本,感受作者選材的精妙以及用詞的準確,把孩子眼裏的天真爛漫的童年展現給我們,也就是説要有真情實感。

不足之處,由於學生對自由和快樂的體會深,談論多,而對於這種快樂和自由是源於當時的生活環境以及作者的年齡認識不夠。其實,應該進一步引導學生,我們也有我們童年的自由和快樂,我們要有一雙發現美和自由的眼睛。

祖父的教學反思篇2

?我和祖父的園子》講述的是作者童年的故事,那份在祖父的園子裏隨心所欲,想做什麼便做什麼的自由令人嚮往。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貼近孩子的生活,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學中,我試圖通過課文的學習,為學生打開一扇窗,以此走近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蕭紅,初步感受蕭紅語言文字的魅力,體會著名作家茅盾對《呼蘭河傳》的讚譽──“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一、賞讀園中景物之自由

在對教材的多次研讀後,我們發現整篇課文的第13自然段概括了主題。課文的核心情感是自由、快樂。教學時,我緊扣情感線索,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書,在朗朗的書聲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整節課以自由、快樂為線索,在一遍又一遍的誦讀中學生的認知得以昇華:一讀第13自然段,初步感受園子裏的一切是自由、快樂的,並找到中心句反覆讀——“一切都活了,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二讀第13自然段,學生感知園子裏的一切的快樂是因為我是快樂的,引導孩子們在字裏行間徜徉,感受“我”的快樂;三讀第13自然段,學生懂得了“我”的快樂是因為有祖父的疼愛,感悟濃濃的祖孫情;四讀第13自然段,體悟寫作技巧,掌握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瞭解作者生平,昇華對作者的情感認識,感悟作者追尋精神家園的那份執著。

但遺憾的是本節課的前半部分由於過鬆,導致後半部分賞讀園中景物之自由部分,學生品讀還不夠到位,我就倉促結束了。公開課上整堂課節奏的把握還需調整好,最好要做到鬆弛有度。

二、寫園中景物之自由

第二課時我在班級上時,進行了延伸練筆:“假如時光能夠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園子裏玩着,鬧着,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個陰涼的地方睡着了,睡着、睡着,‘我’做了一個香甜的夢……”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結合蕭紅在祖父園子裏的自由和快樂,按照作者的表達方式來續寫。孩子們熱情參與,融入了自己的童年體驗和感受,一篇篇生動的續寫提升了文本,收了較好的效果。在續寫完成之後再欣賞《我和祖父的園子》中的精彩描繪,對比之中找到了自身與作者的差距,順勢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豐富積累,充實文筆,使學生感受更深刻。

總之,文字是美麗的,充滿魅力的,課堂上,讓我們語文老師帶着學生在美麗的文字間徜徉,享受學習語文的幸福。

祖父的教學反思篇3

我跟隨祖父在園中摘花、拔草、種白菜;鏟地認穀穗;摘黃瓜,追蜻蜓、採倭瓜花、捉螞蚱;澆菜潑水;歇涼睡覺等活動。其中鏟地認穀穗寫得最詳細,在這一活動中,我採用讓學生體會重點字詞,並結合生活實際學習,體會祖父與我的濃濃親情。

講到“韭菜”和“狗尾草”時,孩子們也陷入了沉思,顯然區分這兩種植物不是語文課要解決的問題。重點講教辨認的過程,在辨認兩種植物的過程中,我把韭菜誤認為狗尾草割掉,祖父不因這事兒生氣,讓我們感受長輩對晚輩的寬容。祖父教我認穀穗,教育方式獨特,把知識寓於生活,從實踐中讓我體會生活常識。

園中的景物是另一個重點。昆蟲特別,樹木特別,蝴蝶和蜜蜂寫得最詳細,榆樹寫得也最詳細,通過聲、形、色來寫榆樹。景物的另一個重點寫了太陽特別大,天空特別高,這兩個特別實際不是指太陽和天空,而是通過天空和太陽的特別反襯園子的特別。

我問孩子們,在太陽下,土牆會回答嗎?大樹會有聲響嗎?不會,那為什麼作者説,大樹有聲響,土牆會説話?一個學生説,我們平時考試的時候,把桌子搬到六年級教師,咱們教師很空,走到空蕩蕩的教室裏,説一句話,就像有人在重複一樣。這是迴音,文中正像這位學生所説的一樣,是一種迴響,也是作者的想象。樹也有迴音嗎?有個經常愛讀書的孩子説,颳風了,樹葉在動,這也是作者的想象。園中的一切景物,都與作者很和諧,因為她喜歡園中的一切。這裏的一切景物都寫出了作者的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這節課最成功之處是,讓孩子們發揮想象,我結合生活實際與課文內容進行比較,這是我課堂的一大進步,以學生為主題,走進學生內心,瞭解學生,瞭解學生的童年。

這節課需要提高的地方是,園中的活動和園中的景物,這兩部分內容知識點零碎,教學過程銜接性不強。課堂上讓學生讀的機會太少,特別是學生感悟完之後缺乏再次有感情朗讀。

祖父的教學反思篇4

教學中抓住詞語讓學生去感受,文中許多abb的詞語如“胖乎乎、圓滾滾、藍悠悠”都很優美,體現了作者別樣的情感,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都體會到了,有學生説這樣的蜜蜂抱在手裏一定很有趣;有學生説用這樣的表達顯得特別親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夥伴,胖乎乎的。吃黃瓜,追蜻蜓,捉螞蚱,澆菜……對於學生來講,這些既是新鮮的,又是有趣的,他們一定只從書本中看到過,可能只聽長輩講過,現在作者的童年帶他們走進一個全新的世界,特別新奇,讓他們想象作者可能還在園子裏做什麼,學生一個個都舉起了手,爭着説他們喜歡做的事情:爬樹、挖坑、種豆,從樹上搖果子,摘花,撒花……正因為學生對文字產生了共鳴,他們盡情地展開了思維的翅膀,盡情地説着自己喜歡的事情。再讓他們讀課文的時候已經能帶上自己的感。

整節課的教學,我着力引領學生感悟文本,緊扣文中關鍵字、詞、句,不斷地品味,使學生實實在在地對文本進行解讀。課文學習快結束時,我進行了延伸練筆:“假如時光能夠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園子裏玩着,鬧着,玩累了就在園子裏的那棵大榆樹下睡着了,一覺醒來……”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結合蕭紅在祖父園子裏的自由和快樂,按照作者的表達方式來續寫。孩子們熱情參與,融入了自己的童年體驗和感受。

祖父的教學反思篇5

隨着作者富有詩意的語言,我們走進了祖父的園子。祖父的園子是一幅明亮的漂亮的富有童話色彩的畫,畫裏有樹、有花、有菜、有莊稼、有蝴蝶、有蜻蜓、有螞蚱……還有太陽的光芒、雲朵的影子,這是作者童年的樂園。這裏充滿自由,充滿生命的氣息,童年的作者是自由的,這自由是作者童年快樂的源泉。由於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在開始上課的時候,我從蕭紅和她的《呼蘭河傳》入手,介紹蕭紅短短一生的文學成就,介紹她的《呼河蘭傳》,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接着,我讓學生結合課前的提示,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地讀課文,在讀中體會情感,在讀中感悟語言的特點。在學生充分讀書的基礎上,讓他們交流“我”在園子裏心情是怎樣的,思考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作者為什麼對祖父的園子久久不能忘懷,我讓他們交流的同時,引導他們讀相關的段落,要求讀出自己的體會,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方式。《祖父的園子》語言幽默,富有詩意,真實地再現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講述了作者在祖父園子裏的一些故事,讀起來彷彿就發生在自己的身邊,在作者筆下,園子裏的小動物,小昆蟲,花草樹木都像是有生命的,有自己的思想,生活自由自在。

課堂上檢查預習情況時,我讓學生分段朗讀課文,讀到有趣的地方,比如第14、17自然段時,學生不由地笑了,他們被新鮮的語言感染了,被作者的童年生活影響了,於是我請讀的學生坐下,讓全班同學自由放聲讀起來,發現他們讀地特別有勁,我也暗暗高興,因為他們對這篇文章一定感興趣。

在精讀課文的時候,我主要讓學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發揮想象,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並積累語言。整個過程有兩個地方感覺學生講得很好:

一、抓住詞語感受喜歡

文中許多abb的詞語如“胖乎乎、圓滾滾、藍悠悠”都很優美,體現了作者別樣的情感,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都體會到了,有學生説這樣的蜜蜂抱在手裏一定很有趣;有學生説用這樣的表達顯得特別親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夥伴,胖乎乎的。在講到“這榆樹在園子的西北角上,來了風,榆樹先呼叫,來了雨,榆樹先冒煙。太陽一出來,榆樹的葉子就發光了,它們閃爍得和沙灘上的蚌殼一樣。”時學生講到作者以童年的角度去看,在她眼裏這樹像在童話中一樣,會叫,會冒煙,還會發光,在她看來一切是那麼美好。真的為學生的答案喝彩,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想法感悟作者,感悟文字。

二、在聯想中感受自由

文中的作者字裏行間體現出生活是無拘無束的,是豐富多彩的,吃黃瓜,追蜻蜓,捉螞蚱,澆菜……對於學生來講,這些既是新鮮的,又是有趣的,他們一定只從書本中看到過,可能只聽長輩講過,現在作者的童年帶他們走進一個全新的世界,特別新奇,讓他們想象作者可能還在園子裏做什麼,學生一個個都舉起了手,熱烈地説着他們喜歡做的事情:爬樹、挖坑、種豆,從樹上搖果子,摘花,撒花……正因為學生對文字產生了共鳴,他們盡情地展開了思維的翅膀,盡情地説着自己喜歡的事情。再讓他們讀課文的時候已經能帶上自己的感受。

另外課文第17自然段寫“黃瓜願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願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願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學生就説黃瓜也像人一樣,很天真,有思想,有情緒,愛耍小脾氣,生活無拘無束。最後一句“太陽也不知道。”感覺寫得很突然,作者認為太陽是什麼都知道的,卻不知道蝴蝶飛哪裏去了,想法很有趣。

祖父的教學反思篇6

記得很久很久以前了,我就讀過蕭紅的《呼蘭河傳》,現在對主要內容已記得不多了,殘留在印象裏的是這是一部很精彩的小説,作者敍述的童年生活是令人嚮往的課文《祖父的園子》就選自《呼蘭河傳》。使自己又有機會拜讀了這部小説的精彩章節.感覺真好.這章寫了“我”幼時和祖父在園子裏自由生活的情景,具體而又生動地表現了“我”的好奇、貪玩和幼稚。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貼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文中的語言非常有特色,平和、樸實、充滿童趣,運用擬人、排比,使語言整齊而優美。欣賞這樣的文章,要讓學生結合課前的提示,在充分讀文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情感,在讀中感悟語言的特點。從而培養學生去粗取精的閲讀能力。

隨着作者富有詩意的語音,教學時主要讓學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發揮想象,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並積累語言。整個過程有三個“亮點”值得回味:讓我們隨着作者美好的回憶,走近她魂縈夢饒的祖父的園子。

1、抓住佳詞佳句感悟作者的寫法

文中許多abb式的詞語,如“胖乎乎、圓滾滾、藍悠悠”都很優美,體現了作者別樣的情感,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都體會到了,有學生説這樣的蜜蜂握在手裏一定很有趣;有學生説用這樣的表達顯得特別親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夥伴,胖乎乎的。注意讓學生積累.

2、在聯想中感受自由。

課文中的作者字裏行間體現出童年生活是無拘無束的,是豐富多彩的。吃黃瓜,追蜻蜓,捉螞蚱,澆菜……對於學生來講,這些既是新鮮的,又是有趣的,作者輕鬆自在的文字也讓我們體會到無拘無束,倭瓜願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黃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寫得多好啊!還讓他們想象作者可能還在園子裏做什麼,學生們都舉起了手,熱烈地説着他們喜歡做的事情:爬樹、挖坑、種豆,從樹上搖果子,摘花,撒花……正因為學生對文字產生了共鳴,他們盡情地展開了思維的翅膀,盡情地説着自己喜歡事情。再讓他們讀課文的時候已經能帶上自己的感受。體悟童年生活的情趣。

3、拓展

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有機會讀一讀整部小説。

祖父的教學反思篇7

早在大學時期,我對作家蕭紅就有一種説不出的喜愛。人教版第十冊《我和祖父的園子》一課正選自蕭紅的成名作《呼蘭和傳》,為了上好課,我全身心投入到文本中,去感悟語言,思考文字中包含的作者的感情線索,琢磨應該用怎樣的方法引導學生跟我一起感悟語言的魅力。

拿着教材,腦子裏思路比較亂。正所謂是名家名篇。在網上收集資料時,發現著名特級教師薛法根剛上過這一課,上得非常精彩。可是當我讀完課文後,被蕭紅的文字深深感動,所以就硬着頭皮上這一課了。我深知應該向大師學習,但是上課的教師、學生不同,教師對文本的解讀也不同,不能夠隨意“克隆”大師的教學設計,必須自己深入鑽研教材,設計符合自己特點,符合學情的教學方案。

在教材研讀中,感受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接着讀,逐字逐句細細地讀,讀着讀着,漸漸地主題清晰起來:作者寫了童年生活的美好,這份美好就在於:在祖父的園子裏,生活是自由自在的。文章的思路也漸漸清晰起來,作者首先描寫了祖父的園子是個五彩繽紛的昆蟲的世界;接着寫自己在祖父身邊做的很多有趣的事:種白菜,除草,灑水,到處瘋玩;結尾處借景抒情,昇華自己的感受:祖父的園子是個自由的園子。於是,教學的重點和大體思路也隨之順利出來了:以“自由”為突破口,以文本為抓手,通過“在祖父的園子裏在祖父的園子裏,一切都是自由的,()願意()就(),願意()就(),願意()就()……”這個句式進行多層面的練習,達到理解、品味、積累、運用語言的目的,使課堂洋溢出濃濃的

但是,光有粗線條的思路是不行的,怎樣引導學生閲讀感悟文本的語言,提升學生理解的層次,也是設計教學預案時的重點。那就接着再讀課文,讀着讀着,好多地方會突然之間頓悟,靈感頓生。教自己的頓悟過程,恰恰就是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像園子的自由一部分內容,在多遍的朗讀中,找到了中心句,體會園子中萬物的自由。

復多遍的閲讀、朗讀文字的過程中,我還不斷調整教學預案,課堂上的設計一定要貼近學生,如果我們僅僅考慮自己的角度,考慮自己一廂情願想要達到的理解高度,不管學生的實際水平的話,很可能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學生會不賣你的賬,課會上得很累的。因此設計中還要多問幾次:這裏學生能跟得上嗎?我希望學生的回答達到怎樣的程度?如果不行,我該怎麼引導?

課堂上基本完成了教學預設,教學內容的實施比較流暢。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內化文本上,學生在與語言文字的親密接觸中,能基本感受文字描繪的意境,體會作者的內心情感。通過引導學生對詩意的語言的品味朗讀,通過對文字留白處的想象描繪,引導學生積累和運用語言。

在我的課堂教學中,有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進行聽説讀寫的訓練的意識,但是因為教學經驗不夠,所以還有過多的顧慮,還欠缺嫻熟的引導技巧。學生個別朗讀比較有感情,齊讀部分效果還不夠理想;課上設計的幾次説話訓練,學生有內容説,但面不夠廣,説得還不夠生動。當學生朗讀不夠到位,沒有感情時,當學生説話語言貧乏,語調平淡時,我因為趕進度而沒有充分引導,給學生練習和表現的機會。因此,學生的情緒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課堂有沉悶的感覺。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盡量擯棄這些功利的想法,實實在在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教學,把學生的發展作為課堂上作重要的因素來考慮。

文字是美麗的,充滿魅力的,課堂上,讓我們語文老師帶着學生在美麗的文字間徜徉,享受學習語文的幸福,領略語文的詩情畫意。

祖父的教學反思篇8

課文主要講兩部分內容,一是我和祖父在園中的生活,二是園中的景物。

我跟隨祖父在園中摘花、拔草、種白菜;鏟地認穀穗;摘黃瓜,追蜻蜓、採倭瓜花、捉螞蚱;澆菜潑水;歇涼睡覺等活動。其中鏟地認穀穗寫得最詳細,在這一活動中,我採用讓學生體會重點字詞,並結合生活實際學習,體會祖父與我的濃濃親情。

講到“韭菜”和“狗尾草”時,孩子們也陷入了沉思,顯然區分這兩種植物不是語文課要解決的問題。重點講教辨認的過程,在辨認兩種植物的過程中,我把韭菜誤認為狗尾草割掉,祖父不因這事兒生氣,讓我們感受長輩對晚輩的寬容。祖父教我認穀穗,教育方式獨特,把知識寓於生活,從實踐中讓我體會生活常識。

園中的景物是另一個重點。昆蟲特別,樹木特別,蝴蝶和蜜蜂寫得最詳細,榆樹寫得也最詳細,通過聲、形、色來寫榆樹。景物的另一個重點寫了太陽特別大,天空特別高,這兩個特別實際不是指太陽和天空,而是通過天空和太陽的特別反襯園子的.特別。

我問孩子們,在太陽下,土牆會回答嗎?大樹會有聲響嗎?不會,那為什麼作者説,大樹有聲響,土牆會説話?一個學生説,我們平時考試的時候,把桌子搬到六年級教師,我們教師很空,走到空蕩蕩的教室裏,説一句話,就像有人在重複一樣。這是迴音,文中正像這位學生所説的一樣,是一種迴響,也是作者的想象。樹也有迴音嗎?有個經常愛讀書的孩子説,颳風了,樹葉在動,這也是作者的想象。園中的一切景物,都與作者很和諧,因為她喜歡園中的一切。這裏的一切景物都寫出了作者的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這節課最成功之處是,讓孩子們發揮想象,我結合生活實際與課文內容進行比較,這是我課堂的一大進步,以學生為主題,走進學生內心,瞭解學生,瞭解學生的童年。

這節課需要提高的地方是,園中的活動和園中的景物,這兩部分內容知識點零碎,教學過程銜接性不強。課堂上讓學生讀的機會太少,特別是學生感悟完之後缺乏再次有感情朗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