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精選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9W

教案在擬訂的過程中,大家一定要考慮與時俱進,每位老師在寫教案的時候都要下一番功夫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精選8篇,感謝您的參閲。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精選8篇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掌握13個生字,理解“無憂無慮、任憑、豐富多腔、遭殃、責打”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大花貓的古怪和它小時候的可愛。背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準備

蒐集有關貓的資料。(比如貓屬於哪一類動物?有什麼特點?)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出示掛圖。

2、認識貓。

(家貓、波斯貓)

3、學生介紹貓。

4、師予以師納。

(貓:哺乳動物,面部略圓,軀幹長,耳殼短小,眼大,瞳孔隨光線強弱而縮小放大,四肢較短,掌部有肉質的墊行動敏捷,善跳躍,能捕鼠,毛柔軟,有黑、白、黃、灰褐色。據説貓還是老虎的師傅呢?)

5、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老舍先生寫的《貓》。

二、學習生字詞

(一)自學生字詞後出示生字卡讀、記。

(二)形近字練習。

慮( )稿( )要( )

虛( )搞( )耍( )

三、學習課文

(一)理清條理

1、作者分別寫了什麼時候的貓?分別在哪幾個自然段中?

2、每個自然段都寫了貓的什麼特點?

第一自然段:寫大花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第二自然段:寫大花貓的高興與不高興時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寫大花貓又膽小又勇猛。

第四自希段:寫大花貓小時候很淘氣。

四、學習第4自然段

1、自學第4自然段,讀懂什麼就説什麼?

生彙報讀懂的內容。

學生a:讀懂了小貓很淘氣,好玩。

師引導:哪些句子描寫小貓淘氣,好玩?找出來,讀一讀。

引導朗讀:要讀出小貓的可愛。

學生b:讀懂了小貓很勇敢,很堅強,不怕摔,不怕疼。

師引導:把這些句子找出來,讀一讀,讀出堅強、可愛來。

學生c:讀懂了小貓很淘氣,折騰得花草枝折花落。

師引導:對,把句子找出來,讀一讀,讀出淘氣來。

2、歸納引導。

(1)這麼淘氣的小貓,如果是你家的貓,你會怎麼評價它?根據老師的指示説説。

這是一隻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舍老生又是怎樣評價它的,從文中找出兩個詞語來評價它。

生氣勃勃天真可愛

(3)你讀了課文和老舍先生產生的感情一樣麼?説一説。

(喜歡、喜愛)

(4)大家一起讀一讀第4自然段,注意讀出喜歡的感情。

五、小結

一隻可愛的小貓,全身都洋溢着淘氣與生氣,它長大後會有怎樣的表現,我們明天再學。

六、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完成思考·練習第1題。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篇2

一、學生分析

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講,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是《課程標準》對本學段的要求。《瑞雪圖》一文所描繪的美麗雪景是我所教的這些南方孩子不曾見到過的,如何讓他們通過閲讀作品與作者產生共鳴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因此,我將現代化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品讀課文、課外延伸相結合,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使之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教學要求

1、識記本課13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

2、通過學文,感受雪後的美麗景象,體會瑞雪給人們帶來豐收的希望。

3、嘗試着給課文所描繪的圖景加上小標題。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優美片段。

三、教學重點

1、理清文章的脈絡,知道本文是按照“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後”的順序來展開描寫的。

2、品讀佳段,在讀中感悟,體會瑞雪給人們帶來的喜悦與希望。

四、教學難點

1、嘗試着給課文所描繪的圖景加上小標題。

2、學習作者有序地進行觀察、描寫的寫作特點。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雪景圖片,師邊解説)每到冬天,孩子們最盼望的就是能下場大雪,好痛痛快快地玩玩。而農民伯伯們更是滿心歡喜,因為瑞雪兆豐年呵!你們瞧,畫面上的孩子們玩得多開心啊!今天老師想帶同學們一起來欣賞一幅美麗的《瑞雪圖》。(揭示課題並板書)

(二)初讀課文,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脈絡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記敍的?

2、開火車分節朗讀課文,糾正讀音。

3、師:課文是按什麼順序記敍的?(指名回答

4、請按照時間順序將課文分成四個部分。(指名回答,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

5、師:你能從文中找出關鍵字詞給這四部分內容分別加上一個合適的小標題嗎?

6、學生自主閲讀、學習,嘗試概括。

7、四人小組交流討論,整合意見,確定小標題。

8、小組派代表回答,推選出加得既生動又貼切的小標題作為該部分內容的題目。

(三)檢查、交流預習情況,質疑、解疑

1、師:通過預習,我想同學們一定對這場瑞雪有獨特的感受,誰願意先來説一説?(學生用一兩句談談自己預習後的感受)

2、師:在預習中你遇到什麼問題需要大家幫助解答的,先在四人小組中交流,簡單的問題可以由同組夥伴幫助解答,確實無法解答的再請老師幫忙。

(四)學習課文1、2節――下雪前

1、默讀課文1、2節,思考:下雪前天氣變化有什麼特點?

(出示表格,學生填提示:抓住關鍵字詞填寫)

時間小標題景物天氣特點

第一天白天下雪前寒流襲來,天氣驟變佈滿陰雲、寒風呼呼天氣變化快、冷

第一天夜裏下雪時:

第二天白天下雪後:

2、投影學生填寫的表格,講評。

3、品讀句子

a、連日來,暖和得如同三月陽春的氣候驟然變得冷起來了。

(“驟然”是什麼意思?你還可以用哪個詞語替換它?)

b、中午,凜冽的寒風颳起來了。寒風呼呼地颳了整整一個下午。

(從這個句子中的哪些詞語你看出這更來得猛,來得快?)

c、指導朗讀句子。

4、齊讀1、2自然段。

5、小結:我們通過“讀――思――寫――品”的方法學習了課文的1、2自然段。

在學習課文時,我們應該學會抓住關鍵字、詞來品讀課文,理解課文。(課件出示學法小結)

(五)佈置作業

朗讀課文,思考課後習題2。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本節課的學習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1、2自然段,誰能説説,下雪前天氣有什麼樣的變化?

(指名回答)

2、學習“下雪前”這部分內容,我們採用了什麼學習方法?

(複習學法,為下文的學習做準備)

(二)學習課文3~6自然段

學習課文第3節

1、學生根據“導讀卡”自學“下雪時”這部分內容。

導讀卡

(1)讀:默讀課文第3小節。

(2)思:這一段話寫了哪些景物?天氣有什麼特點?

(3)寫:根據上述問題填寫表格。

(4)品:找出你覺得描寫得特別好的句子讀一讀,説説這些句子中哪些字詞用得特別準確?

2、指名朗讀第三小節,彙總第二欄表格

時間小標題景物天氣特點

第一天白天下雪前寒流襲來,天氣驟變佈滿陰雲、寒風呼呼天氣變化快、冷

第一天夜裏下雪時大雪紛飛小雨、大雪飄降雪下得大、穩

第二天白天下雪後:

3、找出你覺得描寫得特別好的句子讀一讀,説説這些句子中哪些字詞用得特別準確?根據學生的理解引導品讀以下句子。

a、不久,雨住了,風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從彤雲密佈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飄降下來。(“大片大片”、“簌簌落落”可見雪下得很大)

b、夜裏,冬天的山村,萬籟俱寂,只聽到那大雪不斷降落的沙沙聲和樹木的枯枝被積雪壓斷了的咯吱聲。(你從這句話中的哪些詞語可以看出這場雪下得很大、很穩?)

4、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句話。(指名讀、小組競賽讀)

學習課文4、5節

1、默讀第4、5節,完成表格第三欄

時間小標題景物天氣特點

第一天白天下雪前寒流襲來,天氣驟變佈滿陰雲、寒風呼呼天氣變化快、冷

第一天夜裏下雪時大雪紛飛小雨、大雪飄降雪下得大、穩

第二天白天下雪後雪後美景,孩子玩樂山川、河流、樹木、房屋天放晴,太陽出來,雪停了]

2、與同桌合作流利地朗讀出第四自然段,挑選你覺得描寫得很美的句子讀一讀,談談自己的感受。(你為什麼喜歡這一句?你覺得這句話中哪些詞語用得巧妙?)

3、學生彙報學習結果,師播放雪後美景圖片,幫助理解“粉粧玉砌”、“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蓬鬆鬆沉甸甸的雪球兒”、“雪末兒隨風飄揚”這些詞句,進一步感受“動”與“靜”相結合的雪後美麗景緻。

4、帶着自己的獨特感受美美地朗讀第四節。

5、播放雪後孩子玩樂的錄像,用喜悦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第五節。

6、配樂朗讀4、5小節,並完成課後填空題。

雪後的景色,先寫(),再寫人;先寫色彩,再寫();先寫靜,再寫();先寫(),再寫()。

(三)總結

啊!好一幅北國寒冬瑞雪豐年的圖畫!(課件出示“瑞雪豐年圖”)

(四)佈置作業

1、觀察本地一次下雨或日出的景象,學習本文作者按照時間順序觀察描繪景物的方法,為習作做準備。

2、積累abb和aabb的疊詞。

3、背誦精彩片段。

(五)板書設計

瑞雪圖下雪前:烏雲密佈、寒風呼呼

下雪時:簌簌落落、大、穩

下雪後:粉粧玉砌

瑞雪兆豐年

原文

11月17日,氣象台發佈了強大的冷空氣即將南下的消息,第二下下下遼遠的西伯利亞地帶襲來的寒流,就侵入了膠東半島。

連日來,暖和得如同三月陽春的天氣,驟然變得冷起來了。一清早,天空佈滿了鉛色的陰雲。中午,凜冽的寒風颳起來了。寒風呼呼地颳了整整一個下午。黃昏時分,風停了,那鵝毛般的大雪,紛紛揚揚地從半空中降落下來了。

這是入冬以來膠東半島上的第一場雪。這雪下得很大,也很穩。開始的時候,還伴着一陣小雨。不久,雨住了,風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從彤雲密佈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飄將下來。一會兒,地面上就發白了。夜裏,冬天的山村,萬簌俱寂,只聽到那大雪不斷降落的沙沙聲和樹木的枯枝被積雪壓斷了的咯吱聲。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陽出來了。推開門一看,嗬!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樹木、房屋,都籠罩上一層白茫茫的厚雪。極目遠眺,萬里江山變成衞個粉粧玉砌的世界。看近處,那些落光了葉子的樹木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上,掛滿了蓬鬆鬆沉甸甸的雪球兒。一陣風吹來,樹木輕輕地搖晃着,那美麗的銀條兒和雪球兒簌簌落落地抖落下來。下屑似的雪末兒隨風飄揚,在清晨的陽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大街上,積雪足有一尺深。人在雪地上走着,腳下就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一羣羣孩子,在雪地裏堆雪人,擲雪球。那歡樂的叫喊聲、嘻鬧聲,把樹枝上的雪都震落下來了。

啊!好一幅北國寒冬瑞雪豐年的圖畫!

擴展閲讀

在結構上本文層次清楚,條理明確,重點突出,採用了聯想,誇張的手法,語言生動優美,情景交融。在教學中我採用瞭如下思路,理清文章脈絡,按照下雪前,下雪時,下雪後的順序學習全文。“以學生為主體”,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特別是朗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在讀中感受,讀中想象,體會本文的語言美、景色美,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朗讀是一種古老的卻極富生命力的學習方法,也是品讀美文的重要方法。本文語言生動優美,用朗讀去體會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這堂課總得來説是較好得完成了教學任務的。整堂課各個環節的設置合理,上課環環相扣,每個環節之間的過渡都非常自然。而且我在上課的始終都保持着一種高昂的情緒,這種情緒一直帶領着學生從課堂的開始到結尾。這堂課我自己感覺最值得珍藏的一點便是學生的朗讀,從學生一遍又一遍的讀書聲中,我們似乎已經可以體會到學生從誦讀中享受到了快樂。特別是在教學第四自然段的時候,我先讓學生默讀,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然後有感情的把這個句子讀出聲來,之後讀給你的小夥伴聽,接着指名讀他(她)喜歡的句子,一邊讀還一邊做朗讀指導。這個自然段的教學我引導學生運用了多種讀書的方法,從第一次讀到最後的一次讀,學生實際上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經歷一個精讀的過程了。

當然,這堂課也讓我暴露出不少自身的不足,這些不足帶領着我進行更多的思考。首先,在教師基本職業素質方面,我感覺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夠強,除了課前設計過的一些過渡語和敍述性語言外,其餘在課堂臨場發揮的語言都缺乏感染力,不夠美!這一點也直接牽扯到我對學生的評價語。所以,第二點便是評價語單調,對孩子沒有起到實際性的激勵或糾正的作用。第三,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全員參與的深度和廣度沒有體現出來。這些都值得我深深地思考。

這堂課讓我積累了不少寶貴的教學經驗,通過這堂課的反思與感悟,我想自己會在教學道路上前進一步的。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形近字、選詞填空、氣象諺語的學習與積累,感受祖國文字的內涵與底藴。

2、知道週記是怎樣寫的,要寫些什麼內容,培養能力。

3、通過口語訓練,培養口頭表達能力和收集、展示材料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形近字組詞,氣象諺語的理解。

2、口語訓練。

教學準備:

文字課件

教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語海暢遊”

1、出示幻燈(形近字)

2、小組交流合作完成。

3、舉例子。

4、鞏固。

二、選詞填空。

1、指名讀“安靜、寧靜、平靜”

2、區分三個詞的不同。

3、討論具體做法:(略)

4、幻燈補充練習。

三、積少成多

1、出示古詩《浪淘沙》: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須臾卻入海門去,捲起沙灘似雪堆。

2、熟讀成誦。

3、抽查背誦情況。

4、出示四句氣象諺語: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燕子低飛蛇過道,大雨不久就來到;東虹日出西虹雨。

5、朗讀成誦。並交流意思。

四、作業佈置

1、背誦所學

2、收集氣象諺語。

教後感: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新課。

1、背誦。

二、閲讀平台

1、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學習這則週記。

2、反饋學習情況:這週記寫了什麼事情?

3、那麼,現在你知道週記該怎麼寫了吧?

把一週內哪些重要的和有趣的事記下來。寫週記要先寫上哪一月哪一週。

4、自己體會寫法

三、語文大課堂——我們都是普通話宣傳員

1、指名讀題目要求

2、小組制定計劃,做好準備工作。

3、開展宣傳活動。

4、交流看法。

5、練筆。

四、作業

1、開展普通話宣傳活動。

2、活動後交流自己的體會。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榆 畔 帳”三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習通過看註釋,查閲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詞的大意。

4、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重點難點:

1、感知詞的大意,懂得詩句的意思。

2、引導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題

1、師:同學們,在李白的眼中,鄉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潔月光,在王安石的眼中,鄉愁是那一片吹綠了家鄉兩岸的徐徐春風。那麼,在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眼中,鄉愁又是什麼呢?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詞,納蘭性德的《長相思》。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3、師簡介,長相思既是這首詞的題目,也是詞牌名。

你還知道哪些詞牌名呢?

長相思分為上闕和下闕兩個部分,內容多為思念家鄉或者思念親人。

4、簡介納蘭性德。

二、整體感知

1、①(指名讀)誰來讀一讀?小黑板出示生字詞:

榆關 那畔,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

②解釋字詞。

2、自由朗讀《長相思》這首詞,多讀幾遍,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3、再讀,解決詩歌節奏。

下面,我們全班一起,把這首詞有節奏地讀一讀,

三、學習詩句

(一) 默讀

請大家默讀這首詞,聯繫書上的插圖和註解,想想這首詞主要在講什麼。

(二)學習上闕

請一個同學讀詞的上闕。

1、誰來説説,作者身向何方?(板書:身)

在榆關

2、那山海關是他們最終的目的地嗎?

你是從哪個詞語知道的?(那畔)

是的,……(簡介背景)。

3、山 一程,水一程,

是啊,山一程,水一程,你從“一程一程”體會到了什麼?

我們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萬水千山,跋山涉水,山高水長,……)

在這萬水千山的長途跋涉中,他們可能遇到什麼困難?(路陡,山高,水深 ……)

4、現在,誰能用自己的話説説詞的上闕的意思?

5、指導朗讀。

指名讀,讀出行軍的艱難來。

從你的朗讀中,老師體會到了將士們“山一程”的 爬山之難,誰還能通過朗讀體現“水一程“的涉水之難呢?

齊讀。是啊,行軍多難啊 !同學們,現在,你們就是和納蘭性德一起艱難行軍的將士們,來,把上闕讀一讀。

(二)學習下闕

是啊,夜深了,勞頓了一天的將士們本該在營帳裏好好休息,為什麼他們營帳裏的燈還亮着呢?

請同學們輕聲讀詞的下闋,邊讀邊思考這個問題。

1、為什麼燈還亮着?

2、是什麼聲音勾起了他們的思鄉之情呢?

3、這樣的聲音在將士們聽來好聽嗎?哪個詞告訴你聲音嘈雜不好聽?(聒)

你是怎麼體會的?(出示風雪畫面)

你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

4、故園無此聲

好一個故園無此聲!那故園指哪裏?故園會有什麼?

想想故園會有什麼呢?請同學們展開想象,把 它寫下來。

(故園有什麼樣的什麼,有……的……,還有……)

5、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説説下闕的意思?

6、誰來讀一讀下闕

是啊,在這風雪交加的夜晚,故園那美好的畫面全都碎了,故園那美好的情景全都碎了,納蘭性德連夢都做不成了啊!身向榆關,心卻在故園,這是怎樣一種身心分離的痛苦啊!

指名與師合作讀。

師:在這裏,沒有故鄉那熟悉的小河,這裏只有(生:風一更,雪一更……)

師:在這裏,沒有故鄉那熟悉的大槐樹,這裏只有……

師:在這裏,沒有故鄉那慈祥的父母的呼喚,這裏只有……

誰還想再讀?假設你就是納蘭性德,正在忍受思鄉之苦的納蘭性德。

齊讀。

四、配樂讀,悟感情

納蘭性德身向榆關,心卻在故園,他在忍受着身心分離的痛苦啊,同學們,身向榆關,心卻在故園的僅僅是納蘭性德一個人嗎?

全班一起讀。(同學們,現在,你們就是正在風雪之夜苦苦思念家鄉的將士們,我們有感情地讀一讀)

1、同學們讀得真好,我們把整首詞連起來讀一讀。

2、範讀(配樂):

3、男生女生讀,齊讀

在這裏,沒有鳥語花香,沒有親人的絮絮關切,這裏只有——

在這裏,沒有皎潔的月光,沒有在皎潔月光下和妻子依偎在一起的那一份幸福,那一份温暖,這裏只有——

在這裏,沒有牧童的 短笛,沒有孩子們放風箏時的歡聲笑語,這裏只有——

4、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齊讀)長相思

師: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

生:(齊讀)長相思

師:愛故園,思親人,字字化作——

生:(齊讀)長相思

五、拓展

蒐集表達思念家鄉的詩詞或歌曲,讀一讀或唱一唱。

配套資源(點擊可預覽)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結合口語交際與習作提示,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寫一寫,把自己成長的體驗融入到自己的作文中。

2、把事情寫清楚,能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3、通過習作訓練,深入思考和交流成長中的故事和成長中的問題。

教學難點

1、選擇最能表現“成長”這一主題的一、兩件事情來寫。

2、能把事情寫清楚,寫具體,寫出這件事帶給自己的成長體驗。

教學過程

一、課前熱身:《不怕不怕》

同學們,我們最近學習了一首好聽的歌,今天讓我們來表演給聽課的老師看一看,也當做一下課前熱身運動好嗎?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通過教師的有激勵性的語言,激發大家積極參與學習的興趣,鼓舞士氣,為下面的習作指導做好情緒鋪墊。】

二、談話激趣。

同學們,人們常説:“初生牛犢不怕虎。”我們正在一天天長大,我們收穫過成功的喜悦,經歷過失敗的磨練,生活中有笑有淚,有苦有甜。相信在你身上發生過許多讓你記憶猶新的成長故事。引出課題:成長的故事。

?設計意圖:通過語言引導,激發師生間的共鳴及同理心,確定寫作主題。】

三、新授。

1、(出示系列圖片)打開記憶的開關,去尋找成長的足跡:瞧!那一張張獎狀、一份份榮譽證書、一張張珍貴的照片------這一切的一切將永遠保存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裏。今天,我們就來把你們心間流淌着的那一個個難忘的故事變成文字記錄下來吧,分享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2、明確主題:把成長中最難忘(快樂、悲傷、逗笑……)的事寫下來,注意寫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人物。圍繞“成長”,把過程、感受寫清楚、具體。説真話、心裏話,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3、指導選材:通過上一堂口語交際課的學習,你準備寫一個什麼成長故事呢?(學生述説,師小結歸納出示課件)

4、小組交流寫作提要、寫作打算。

?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本設計引導學生回憶生活故事,激發學生習作熱情,讓學生享受作文教學的愉悦。】

5、範文引路,學習寫法。重點指導作文開頭和結尾的寫作方法,做到有趣、生動、吸引人。

?設計意圖]範文引路,為學生的習作提供了借鑑的範例;指導評説,使學生從範文中獲得寫作的智慧,醖釀寫作的情趣,打開寫作的思路。又把有效的指導融入在教學之中,使學生在情感表達上,慢慢地從生活中滲透出來,做到渾然一體。】

四、學生起草,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這裏要讓學生把自己在學習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做到的內容,或親生經歷的事情,提起筆,不受任何限制,説出來,寫下來,而最關鍵的要説真話、吐真情,寫真情,表達自己的情感。真正實現習作“我口説我心,我手寫我口”,體現語文學科“口頭為語,書面為文”的實質。】

五、作文展示,朗讀分享。

?設計意圖: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欣賞,要保證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快感。可以是欣賞自己,也可以是欣賞同學;可以欣賞全文或比較出彩的一個段落,也可以欣賞一句話甚至一個詞語。】

六、總結:還沒寫完的作文我們在課後完成,下節課我們一起來講評、修改。

?設計意圖:習作教學是語文課程中最具生命個性的教學層面,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學生放飛情感、表明態度、實踐人生價值的體現。《課標》要求習作教學“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基於這一理念,教學設計中力求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話題,抓住特點寫出自己的特色。】

板書 我們在長大

説真話、寫真事、抒真情

?設計意圖:此板書簡單明瞭,把整堂作文指導課有點睛之用。】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時的生字、詞語。

2、邊讀課文,邊從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

3、感受小豌豆在長葉、爬藤、開花的過程中給生病的小姑娘帶來的無限愉快和生機。

?過程與方法】

1、理解文章內容,準確把握五粒豆的語言,內心活動。

2、分角色朗讀,體會童話魅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反覆的朗讀中體會故事藴含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在品讀課文中,學習梳理問題,解決問題。

難點

理解和體會最後一粒豆的發芽、開花,給窗子邊躺着的生病的小女孩帶來了愉快和生機。

教學準備:

老師:準備安徒生童話讀本、圖片、多媒體課件。

學生:課前查閲安徒生童話及相關信息。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熟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培養學生在學習課文中開動腦筋,積極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瞭解課文內容,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難點

培養學生在學習課文中開動腦筋,積極思考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初讀文章,認識字詞

1、瞭解安徒生寫這篇童話時的一個小故事。

2、自由讀文,讀通句子。

3、檢查初讀情況。

二、再讀文章,整體感知

1、再讀課文,思考:一個豆莢裏的五粒豆中都發生了什麼事?

2、讀後小組交流:你瞭解了些什麼?有什麼感受?

3、全班交流:

(1)你體會到了什麼?

(2)提出疑難問題。

三、默讀課文,積極思考

1、提出問題,列出問題清單,準備小組交流。

2、老師提示提出問題的方法。

發問的詞有:誰什麼怎麼樣

發問的地方可以是:對課題、對主要人物、對主要事件、對結果、或者對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小組交流各自提出的問題,並對能解決的問題討論解決,對自己足夠滿意的答案提出來大家討論。

4、展示各小組問題,梳理出問題清單。對照課後的問題清單,説説你有什麼發現。

5、討論解決:

小豆子像“一個囚犯”,卻長得很好,為什麼?

一株豌豆苗為為什麼稱為“一個小花園”?

哪一粒豌豆最了不起?

四、總結本課學習方法

1、提出問題,讀中思考,梳理相關內容,找到答案。

2、課後再讀童話,體會人物的情感。

板書設計:

一個豆莢裏的五粒豆

“一個囚犯”

“一個小花園”

為什麼——了不起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伴隨着豌豆苗的成長,為什麼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2、學習閲讀中梳理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伴隨着豌豆苗的成長,為什麼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難點

學習閲讀中梳理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五粒豆的不同經歷,提出了要解決的問題並作了初步的探討。這節課來品讀課文,體會人物的感情。

二、角色體驗,品讀感悟

1、創設情境,練習對話。

(1)這個童話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們説了一些什麼呢?默讀課文,將對話用不同的符號標記出來。

(2)自主練習朗讀各位童話人物的“台詞”,體會他們的內心活動。

(3)小組分角色朗讀。

2、合作表演,集體交流

(1)師演生病孩子的媽媽,師生合作朗讀對話。

(2)推選小演員,帶上頭飾,合作“配音”朗讀表演。

三、探討解決問題

1、理解伴隨着豌豆苗的成長,為什麼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

找出童話中相關內容,品讀體會。

點拔:豌豆苗的成長讓小女孩感受到勃勃生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對美好生活充滿嚮往,心情也開朗起來。這樣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2、説小豆子像“一個囚犯”是什麼樣子的?

像“一個小花園”又是什麼樣子?前後描寫是否矛盾?為什麼?

點拔:説小豆子像“一個囚犯”是因為青苔縫隙小,不能動彈,被裹得嚴實;説像“一個小花園”是因為小女孩每天躺在病牀上只能看到豌豆苗,現在豌豆苗要開花了,小女孩就擁有一個一粒豌豆形成的花園。

3、體會小豆子的發芽、開花,給窗子裏躺着的生病小女孩帶來了愉快和生機。

四、放飛想象,延伸拓展

1、假如你是豆莢裏的一粒豆,你會説些什麼?你會怎麼做?

2、小豆子們這麼可愛,你一定有很多話對他們説,先説一説。

3、把你説的寫下來。

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對童話的喜愛,引導在讀中質疑,在讀中體會,在讀中品味。並根據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尋找重點段落,領悟童話的內涵。學生學得積極主動,自主學習效果很好。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查字典詞典獨立識字,聯繫上下文理解詞義,領會句子含義。

2.以較快的速度閲讀,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把握文章的的主要內容,理清詩歌的敍述順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

難點:從人物的對話和動作中去體會人物的內心和性格,從大海的變化中去體會金魚的變化。

教學準備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提示課題

1.有一個老漁夫的妻子,在一條金魚的幫助下,從一個老太太變成了貴婦人,變成了女皇,但她還不滿足。她到底想當什麼?最後得到了什麼?這就是俄國詩人普希金寫的一首童話敍事詩給我們敍述的故事。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歌,(適時板書課題: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看漁夫和金魚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故事。

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把課文瀏覽一遍,把不懂的字詞畫出來。

2.讓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詞,先讓會理解的同學解釋,不能解釋的查字典詞典解決。

三、快速默讀,把握內容

1.讓學生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敍述了一件什麼事情?

2.引導學生討論:

(1)詩歌中的主要人物都有誰?除了寫人之外還主要寫了什麼?

(主要人物是老漁夫——老頭兒,老漁夫的妻子——老太太,除了這兩個主要人物之外,還主要寫了金魚。)

(2)詩歌敍述了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讓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詩歌敍述了一位老漁夫的妻子貪得無厭,對金魚的要求越來越高,最後仍然一無所獲的故事。)

四、抓住句子,理清順序

1.讓學生在詩歌中找出描寫老太婆提要求的句子。

2.學生討論老太婆的具體要求,教師根據老太婆的要求依次板書。

3.讓學生找出老太婆是什麼時候開始提第一個要求的?詩歌在寫老太婆提第一個要求之前描寫了什麼內容?

4.引導學生概括詩歌的敍述順序:課文開頭簡要介紹了人物及他們的身份,事情發生的地點,老漁夫打到一條金魚的情況。然後按照老太婆對金魚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為順序,記敍了事情的經過。

五、體會感情,朗讀課文

1.引導學生討論:

(1)老太婆是個什麼樣的人物?(貪得無厭、貪圖享受)

(2)老漁夫是個什麼樣的人物?(軟弱無能,對醜惡行為姑息、忍讓)

(3)大海的變化體現了誰的變化?(金魚的變化,由開始時的報恩逐步到強烈不滿,最後恢復了老太婆貧窮的原狀。)

(4)詩歌中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思想感情?(譴責了老太婆,也批評了老漁夫,告訴人們,貪得無厭終歸是沒有好下場的。)

2.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

(木盆) (木房) (貴婦人) (女皇) (女霸王)

貪得無厭 一無所獲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篇8

一、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腳》是魯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二組課文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主要介紹了爬山虎的特點,着重介紹了它的“腳”。寫了“腳”的生長部位、形狀和作用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牆的。其目的是在讀懂,理解字、詞、句、段的基礎上了解課文的敍述順序;繼續學習和進一步鞏固怎樣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的知識點、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們觀察事物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説,對爬山虎不甚瞭解。但瞭解植物的特點,感受植物的無窮魅力,熱愛大自然這些都是學生於生俱來的興趣,課前可讓學生實地觀察,不失為了解爬山虎的好辦法。同時課上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更進一步瞭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並通過圖文結合,引導學生在反覆朗讀中感悟作者的觀察方法,觀察習慣,習作方法,並能遷移運用讓學生會觀察自己身邊熟悉的植物,並寫出特點,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三、教學策略

1、課前佈置學生實地觀察爬山虎,獲得直觀感受。

2、根據學生的實際,先理清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爬山虎的。然後再從課題入手,直奔重點段落,研讀爬山虎的腳是怎樣的,它是怎樣一步一步爬上牆的,然後再學習其他段落,弄明白爬山虎的葉子與爬山虎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關係。

3、課文的重點段落,即描寫爬山虎腳的部分,特別是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這部分內容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在教學時要採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讀懂,並充分交流讀書的收穫。為了突破這一理解上的難點,要藉助多媒體展示爬山虎緊貼着牆往上爬的課件,一邊演示一邊讀文,圖文結合,引導學生自主發現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而課文的最後一部分,主要運用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通過對比,瞭解爬山虎的腳觸着牆與沒觸着牆的不同結果,以及爬山虎的腳與牆的依賴關係。

4、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抓住重點與舉相機引導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抓住特點觀察事物的。藉以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

5、利用資料袋,引導學生開展一些實踐活動,如,觀察自己感興趣的植物,並做記錄;或是做個小實驗,連續觀察實驗中的變化,使學生體會到觀察特別是連續觀察是一種好習慣,並能有意識地運用於自己的生活實踐,也能留心觀察、寫觀察日記。

四、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引人注意、均勻、重疊、空隙、葉柄、觸角、痕跡、逐漸、休想”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3.讀懂課文,瞭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敍述順序,能抓住主要課文內容。

4.瞭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腳寫具體的,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學生留心和細緻觀察事物的習慣。

五、重點難點

通過學文、觀圖和實際觀察的方法瞭解爬山虎的特點,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的特點,把事物寫具體的方法。是教學的重點;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是理解的難點。

六、教學準備

課前準備爬山虎的教學掛圖,製作演示課件。佈置學生課餘觀察爬山虎,對照課文內容,瞭解爬山虎腳的樣子。

七: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1、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認識一種植物,請看(出示圖片:滿牆的爬山虎),大家知道這是什麼嗎?(生齊:爬山虎)

2、哪些同學看見過真的爬山虎呢?

其實,你們平時看見的都是爬山虎的什麼?(生:葉子)

那你們仔細觀察過爬山虎的腳嗎?(生——)

爬山虎的腳究竟是什麼樣子呢?很少會有人注意。但葉聖陶爺爺卻是一個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文章——《爬山虎的腳》。

3、板書課題(師邊板書邊指導:“虎”是本課的生字,我們來一起寫一下。)

4、齊讀課題

(1)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是作者,你會從哪些方面去寫?

(指生:葉子、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怎麼爬、腳的變化)

(2)那葉聖陶爺爺都寫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讓我們走進課文。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這篇課文大家已經進行了充分的預習,下面請大家再大聲朗讀課文,讀的時候,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句子可多讀幾遍。開始吧!

2、誰願意讀給大家聽?(採用自願選擇段落的方式,指5名學生分別讀5個自然段)注意: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哪些段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哪些段寫的是爬山虎的腳?

(1)學生讀課文時,如果出現讀得不準確的字音,等這一段課文讀完後,老師要立刻糾錯,並讓全班學生齊讀兩遍,加以鞏固。

(2)(學生讀完第2段時)

師:同學們,這段課文中的(課件出示:均勻、空隙)“均勻”是兩個生字組成的,讓我們再一起讀一讀——“均勻”;“空隙”的“空”是一個多音字,在這讀——空隙;它還有另外一個讀音,比如“天空”。

師:讓我們再放回句子中讀一讀(出示句子,齊讀):

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

(3)(當學生讀完第3段時)

師:這段課文中的“莖和柄”是生字(出示圖片),大家認一認,哪是爬山虎的莖?哪是葉子的柄?(教師指圖,讓學生説)

(4)課件出示句子,齊讀

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

2、理清層次

(1)師:剛才大家讀得認真,聽得仔細,那課文哪些段寫的是爬山虎的葉子?哪些段寫的是它的腳呢?(生:第2自然段寫的是葉子,3、4、5自然段寫的是腳)

(2)教師板書:葉子、腳

(3)師:課文共5個自然段,葉聖陶爺爺用了3個自然段寫“腳”,為什麼?(生:因為文章題目是“爬山虎的腳”,所以,要重點寫“腳”)

(4)師:對,寫文章要詳略得當,重點內容要寫具體。今天,咱們就重點學習三四五段。

三、品讀重點,感悟寫法。

(一)學習第3自然段,交流“腳的位置、形狀、顏色”。

1、現在請同學們默讀第三段,邊讀邊體會:這一段都寫了“腳”的什麼?可在課文旁邊做批註。(生默讀,師巡視看學生讀書、批註的情況)

2、(出示課文)交流:

以前,我只知道這種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麼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來爬山虎是有腳的。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這就是爬山虎的腳。

(1)師:誰來談談:通過讀你知道,這段都寫了什麼?

生:我讀懂了,“這段寫了爬山虎的腳長的位置、形狀和顏色”。

(師板書:位置、形狀和顏色)

(2)師:腳的位置在哪呢?誰來讀讀有關句子。

(生讀: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

師:出示圖片指着:大家看,這就是莖上長葉柄的地方。那它的腳長在哪裏?(生指説:它的反面),對,葉柄的反面就是腳生長的位置。

(3)師:那腳的形狀又是怎樣的呢?誰來讀讀有關句子

(生讀: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

師:作者把腳的樣子比作什麼?(生:把腳比作蝸牛的觸角)

師:可是當它巴住牆的時候變成了什麼樣子呢?誰能聯繫下文説説(生説:像蛟龍的爪子)

(4)師出示“蝸牛的觸角”“蛟龍的爪子”和“爬山虎的腳”的對比圖”:大家看,這就是蝸牛的觸角和“蛟龍的爪子”,它們和爬山虎的腳相似嗎?

可見葉聖陶爺爺觀察多麼仔細,描寫多麼逼真!

(5)師:那腳的顏色又是什麼樣的呢?誰來讀給大家聽?(指生讀: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原來,腳的顏色是嫩紅的!

(6)下面咱們分角色讀課文(課件出示)

(請女生讀描寫位置和形狀的句子,男生讀描寫顏色的句子,老師讀最後一句)

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這就是爬山虎的腳。

(7)師總結引導:爬山虎的腳位置長得這麼隱蔽,形狀像蝸牛的觸角那麼細,都被葉聖陶爺爺發現了。大家猜猜,他是怎麼發現的?

(生:可能天天都來觀察;

可能從剛剛長出來就開始觀察,一直到枯萎;

可能觀察的時候離得很近,看得很仔細

可能看的時候還扒開了葉子,有時候還拉拉它的莖。……)

(8)師總結:是啊!葉聖陶爺爺因為經過長期仔細的觀察,才能抓住爬山虎腳的特點,才能寫得這麼細緻。

(9)讓我們再齊讀這段課文,進一步感悟它的寫法吧!

(圖片出示本段課文:齊讀)

以前,我只知道這種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麼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來爬山虎是有腳的。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這就是爬山虎的腳。

(二)學習課文第4段,交流“怎麼爬的”。

師過渡:那它是怎麼往上爬的呢?

1、請大家默讀第4段,邊讀邊把寫爬山虎怎麼爬的動詞圈起來。開始吧!

(生默讀課文,邊讀邊圈畫;師巡視看學生圈畫的情況)

2、課件出示

爬山虎的腳( )着牆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 )成小圓片,( )住牆。細絲原先是直的,現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 )一把,使它緊( )在牆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細看那些細小的腳,你會想起圖畫上蛟龍的爪子。

(1)剛才大家讀書都很投入。那爬山虎是怎樣爬的呢?咱們一起試着説一説。(一起讀課文填空)

(2)出示課文

爬山虎的腳(觸)着牆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牆。細絲原先是直的,現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牆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細看那些細小的腳,你會想起圖畫上蛟龍的爪子。

a誰來説説,在這一自然段中,作者都用了哪些十分貼切的動詞寫出了爬山虎爬的過程呢?(指生説:觸、變、巴、拉、貼;師板書)

b大家再讀一讀這段話,想想這幾個動詞的位置能調換嗎?為什麼?

(請大家邊讀課文,邊在桌子當牆壁,在上面演示一下爬山虎爬的動作)

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誰來談談自己的看法?(指名交流)

c師講解總結:這些詞是有先後順序的,不能互換,它們之間也存在着因果關係,比如,正是細絲由直變彎曲,縮短了莖與牆的距離,產生了拉力,才使他在牆上貼得緊。現在同學們知道為什麼細絲由直變彎曲,就緊貼在了牆上,對莖才產生了拉力。葉聖陶爺爺正是準確運用了這些動詞,才把爬山虎的腳是怎麼爬的過程寫得很具體,寫得這麼有序。這種準確表達的方法,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3、引讀課文

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往上爬,漸漸爬滿了山坡,爬滿了牆壁,爬滿房頂。假如你就是那棵爬山虎,告訴大家你是這樣爬的——(指名讀課文)

不管烈日炎炎,還是狂風暴雨,它總是一腳一腳往上爬,假如你就是那棵爬山虎,告訴大家你就是這樣爬的——(指名讀課文)

你們讀着讀着,我彷彿看到了那棵爬山虎正一腳一腳往上爬,請大家齊讀第四段。

4、這裏的“一腳一腳往上爬”能換成“一步一步往上爬”嗎?為什麼?

5、教師小結:原來爬山虎可不像動物那樣幾隻腳交替着爬,而是長一隻腳巴住牆,再爬就必須再長一隻腳,再巴住牆。一直往上長,必須不斷長出新腳。所以,葉聖陶爺爺説爬山虎是“一腳一腳”往上爬。

6、想親眼看看它到底是怎麼爬的嗎?(課件演示爬山虎爬的過程,一邊演示,老師一邊誦讀課文內容)

6、看着演示圖,能把它爬的過程背下來嗎?

(1)先自己練習背誦一下。

(2)指名背誦(誰願意背給大家聽?)

(3)咱們一齊看圖背誦一遍。

(三)學習第5段,交流:爬山虎的腳有什麼變化。

1、師小結過渡:剛才我們學習了爬山虎觸着牆的腳是怎麼爬的。大家知道嗎?葉聖陶爺爺還發現了爬山虎腳的祕密。請大家自由讀讀第5段,看看是什麼祕密。(生自由讀)

2、(出示課文)

爬山虎的腳要是沒觸着牆,不幾天就萎了,後來連痕跡也沒有了。觸着牆的,細絲和小圓片逐漸變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腳,那些腳巴在牆上相當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費一點兒勁,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莖。

(1)誰能説説是什麼祕密?(沒有觸着牆的,枯萎了,觸着牆的,腳變成灰色,牢固地巴在牆上。)(板書:變化、萎了 牢固)

(2)那爬山虎的腳與牆的關係怎樣?

(3)“要是你的手指不費一點兒勁,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莖。”説明了什麼?

(4)師:可見爬山虎的腳巴住牆是多麼牢固啊!

風能掀下它,不讓它繼續往上爬嗎?(不能!)

雨能阻擋它,不讓它向上攀登嗎?(不能!)

可見爬山虎的腳具有多麼不屈不撓的攀登精神啊!

現在,你對爬山虎的腳產生了什麼新的感受?(敬佩、喜愛……)

(5)請帶着這種感受再讀最後一自然段(齊讀)。

(四)、引導發現,總結寫法

1、師指板書點撥:作者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按照觀察爬山虎“腳”的順序,給我們講了三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腳的位置、形狀和顏色;一個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還介紹了觸着牆和沒觸着牆的的變化。那葉聖陶爺爺的觀察是一時的嗎?(不是)是的,葉聖陶爺爺懂得連續的觀察,才為我們展示了這麼可愛的爬山虎。

2、你從作者觀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啟發?

(1)觀察要細緻,要連續觀察。

(2)要抓住特點觀察。

(3)要注意事物的細微變化。

3、以前我們只注意到爬山虎的葉子,而葉聖陶爺爺卻對不引人注目的“腳”作了十分具體的介紹,真是了不起!那本文的課題是《爬山虎的腳》,作者為什麼還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呢?它和腳有什麼關係呢?咱們下節課再探究。

四、拓展文本,課堂延伸

作業設計:

同學們,世間萬物豐富多彩、美不勝收,而且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如果我們細心觀察,就能發現許多大自然的奧祕。想知道嗎?那就趕快行動吧。課下,請同學們仿照《爬山虎的腳》一文的觀察方法,仔細觀察一種植物。觀察得時候,可先從遠處整體看,再從近處一部分一部分仔細看,特別要細心觀察它的莖、葉、花,看看有什麼特點,甚至有什麼變化,做好觀察記錄,最後再具體方面寫下來。

板書設計:

5 爬山虎的腳

腳 位置、形狀、顏色

爬:觸--→巴--→拉--→貼

變化:萎了 牢固

?教學總結】

讀過幾遍課文,我發現課文寫爬山虎的葉子和爬山虎的“腳”那兩自然段寫得特別具體詳細,可以作為孩子們仿寫的範文。於是我決定重點帶着孩子們研讀作者寫爬山虎的葉和“腳”的片段,領悟作者的寫作方法,然後指導孩子們仿照原文進行小練筆的訓練。

“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爬山虎的嫩葉,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長大了的葉子。 那些葉子綠得那麼新鮮,看着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一陣風拂過,一牆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我讓孩子們反覆朗讀這個片段,然後讓孩子們説説寫了葉子的哪幾個方面。寫了葉子的顏色以及顏色的變化,葉子的鋪排,還有風吹葉子的樣子。有靜態的描寫,也有動態的描寫。然後讓孩子們反覆朗讀,讀出葉的可愛和惹人喜愛。接着引導孩子們重温作者的寫作方法,作者是抓住了葉子的多個方面對葉子進行描寫的。最後讓孩子們仿照原文寫個片段,寫自己比較熟悉的一種植物的葉子。孩子們寫的興趣比較濃厚,而且沒有覺得有什麼難度。

在教學爬山虎的腳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時候,我讓孩子們分組自學,並拿出筆畫一畫爬山虎是如何往上爬的。孩子們的討論聲很熱烈,我到孩子們中間轉了幾圈,發現幾乎全班同學都無法下筆,而且多多數孩子重在“畫”,根本不知道要從書中尋找答案。這樣的教學是沒有教學效果的。因此我迅速調整了教學,而是讓孩子們朗讀這個片段,然後讓孩子們拿出筆圈出文中表示爬山虎如何爬的動作的詞,然後用自己的話複述爬山虎是如何爬的。此時,孩子們的學習目的明確了,也沒有了什麼障礙。孩子們在課堂中真正“動”起來了。集體交流的時候,有半數的孩子已經能用自己的話描述爬山虎是如何往上爬的。

這篇課文學完,我還是有不少的感悟的。其一,我的孩子們讀書的時候仍然不夠大膽,沒有興趣,更談不上什麼聲情並茂。多給孩子們朗讀的時間,讓孩子們能大聲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還需要很長時間的訓練。絕對不能放鬆。其次,孩子們根本沒有合作意識,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多給孩子們創設協作學習條件和氛圍,讓孩子們具備協作意識,學會合作。其三,課時效率低下。在以後的教學中,要認真鑽研教材,摸情孩子們的學情,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確實提高課時效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