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8.92K

教案不僅指導教學,還能激發創意和互動,我們的教案應當具備一定的啟發性和趣味性,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7篇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1

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千克、噸,瞭解1克、1千克、1噸的實際質量,建立清晰的質量單位的概念。

2、掌握質量單位克、千克、噸之間的相互關係,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瞭解質量單位克、千克、噸的字母表示方法,瞭解用秤可以稱物體的輕重。

4、能結合生活實際,在具體的情境中解決與克、千克、噸有關的簡單問題,進一步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單元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千克、噸,瞭解1克、1千克、1噸的實際質量,建立清晰的質量單位的感念。

2、難點:噸的質量概念的建立。

課時安排:

5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瞭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2、掌握“1千克= 1000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瞭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教學難點:

掌握“1千克= 1000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教學用具:各種秤、幻燈、小黑板、1千克的鹽。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感知輕重:

1、遊戲導入。請三位學生到台前做“背一背”的遊戲(請一位同學背另外兩位同學,被被的兩位同學輕重對比明顯)。背的同學把感受講給同學們聽,讓學生感受到人是有輕重的。

2、實踐體驗。再請學生掂一掂桌上或帶來的物體,感受物體的輕重並互相説一説。

二、實踐體驗,建立概念。

1、認識秤。

2、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⑴、稱一稱。

⑵、掂一掂。

⑶、估一估。

⑷、找一找。

⑸、猜一猜。

⑹、拎一拎。

⑺、説一説。

⑻、小結: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單位表示物體有多重。

3、建立克的質量觀念。

4、單位換算。

⑴、讓學生通過稱一稱、算一算等活動,理解1千克= 1000克。如可以通過稱2袋500克的鹽,也可以稱5袋200克的米等活動。

⑵、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並讓學生説説再哪兒看見過這種符號。

三、拓展

1、應用一個雞蛋重()一個西瓜重()

2、 2kg = ( )g 4000g = ( )kg 7kg = ( )g 8000g = ( )k

3、實踐活動我的體重、同伴的體重、一土豆,我的書包我的估計稱量結果

4、想一想: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鹽比較,哪個重些?

四、總結反思,拓展昇華

1、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中有何收穫?

2、佈置課後實踐活動任務:用秤在家分別稱出1千克、2千克的物品並掂一掂。

課後反思: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2

一、情境創設引人入勝

平移和旋轉這一概念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講比較抽象,不易理解。數學來源於生活,其實平移和旋轉的現象在生活中能經常看到,同學們也曾親身經歷過。周老師以學生生活中熟悉的遊樂場為切入點,分別出示了纜車、摩天輪、旋轉木馬、滑梯和升降梯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運動方式、比畫運動軌跡、討論運動特徵、比較兩者異同,使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數學活動中感知平移和旋轉的含義,初步建立兩種運動方式的數學模型。

二、教學設計層層遞進

本節課的難點是準確描述平移的方向和距離。三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正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周老師以童趣的小螞蟻搬運食物為模型,依次呈現小螞蟻運豆子、小螞蟻運薯條和小螞蟻運三角形餅乾的場景,對應數學中點的平移、線段的平移和圖形的平移。巧妙的設計使孩子們在愉快的情境中學習,知識結構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完善和提升。周老師將本節課的難點分層攻破,並在每一層次中加以相應的練習。其中周老師選取的松樹圖、蘑菇圖、電腦圖和小船圖的平移描述,給了孩子們充足的時間去獨立研究和展示交流,在交流時強調先要找出一對對應點,再數一數格數,輕鬆解決難點。在此環節中充分體現了“獨立探究、講授、踴躍展示”的十二字精神,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也使孩子們及時內化了新知。

三、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本節課內容是從運動變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認識空間與圖形,如果本課教學時,沒有動態素材的呈現,是很難達到教學目標的。研究平移距離時,課件上動態演示了點的平移、線段的平移和三角形的平移,以此驗證之前的探究結果,突破了教學難點;綜合應用時,動態呈現了富有情趣的練習,提高了練習的`樂趣。

周老師從學生的知識基礎出發,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學生對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的方向和距離有了豐富的表象積累,在獲得知識技能的同時,也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體現了教學的有效與快樂。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沒有一節課是完美的。對於這節課我也有一些個人的想法。本節課按照教材安排還有一個環節,畫出平移後的圖形,這個部分周老師把它作為了課後練習,沒來得及講。講授,踴躍交流的結果必然導致課堂時間不足,不知道在教學時該如何把握?作為一節公開課,我很想看到所學內容的實際應用價值,在本節課中似乎沒有呈現。在課的結尾,是不是可以設計一個平移的實際問題去解決,讓孩子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或者可以讓孩子們欣賞一些平移的花邊等,讓孩子感受數學的生活美。可能我的觀點還比較膚淺,我將把握每次的學習機會,不斷思考,不斷進步。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9——52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1日=24時,能用24時記時法表示時刻。使學生辨別24時記時法與普通記時法的不同,及互換方法。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在探索、認識24時記時法的過程中,發現與普通記時法的聯繫。

3.情感態度價值觀:建立時間觀念,會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24時記時法與普通記時法的互換。

教學難點:

互換的規律。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引出兩種記時法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電視嗎?老師今天特意帶來一段電視節目的音樂,和大家一起分享。(播放新聞聯播的片頭曲)

2.有誰能告訴大家,新聞聯播是什麼時候播出的? 19時和晚上7時是同一個時刻嗎?我們來看看片頭畫面所顯示的時刻。(課件展示片頭畫面的19:00)

3.看來,晚上7時就是19時,這是兩種不同的記時方法。

二、展開:經歷過程,建立數模

1.師:老師這裏有兩張節目預報表,從這兩張節目預報表上,你發現了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有什麼疑問嗎?

2.師:同學們通過觀察,發現了同一時刻播出的電視節目用了兩種不同的記時方法來表示。左邊的記時法稱為24時記時法,右邊的記時方法稱為普通記時法。

3.師:“普通記時法為什麼要在前面加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等詞語?”“24時記時法是怎麼回事?”“這兩種記時法有着怎樣的關係呢?”帶着這些問題我們來研究。(出示課題:24時記時法)

4.理解24時記時法的原理

師:下面就讓我們跟隨時間老人的腳步,看看時間是怎麼匆匆走完一晝夜的。(演示動畫)

並出示條形圖展示。

5.溝通兩種記時方法

剛才老師給大家講述了24時記時法的原理,下面我們繼續來看畫面。(出示圖片)這三幅圖片分別是一天中的什麼時候?你能用24時記時法説説她們在什麼時間、幹什麼嗎?

師:把普通計時法表示的時間改成24時記時法表示的時間,要注意什麼?

小結:用24時記時法表示時間,上午的時間和普通記時法表示的時間是一樣的,下午的時間則應要加上12,因為下午的時間是在一天的後一個12小時裏的。另外,使用24時記時法表示時間時不需要在前面加上“上午、下午、晚上”等詞語,因為它對應的時刻是的。

三、總結:坡度練習,鞏固新知

1.快速搶答

請判斷下面的時間是普通記時法,還是24時記時法?説説理由。

凌晨4時5:00早上8時19:00晚上10時22:00

2.超級換換換

用24時記時法表示下面的時間。

凌晨4時早上8時晚上10時

用普通記時法表示下面的時間。

5:00 19:00 22:00

3.生活中的24時記時法

提問:你見過生活中哪兒使用24時記時法?

——銀行的營業時間圖。

提問:銀行儲蓄業務上午幾時幾分開始,下午幾時幾分停業?

——車票圖。

提問:他下午幾時到火車站較合適?

——禁行標誌圖。

提問:上午幾時幾分到下午幾時幾分這段路禁止小汽車通行?

4.我當小主持

這裏是用普通記時法安排節目的,你能用24時記時法預報下面的節目嗎?

節目時間節目名稱

早上7時30分動畫樂翻天

早上10時30分智慧樹

中午12時動漫世界

晚上8時銀河劇場

5.添時針遊戲

這裏是一個特別的時鐘——只有指着12的分針。同桌兩人,一人用24時記時法報整時,一人貼出時針位置。

6.難忘時刻

在歷時刻也記錄着一些讓我們自豪的瞬間,讓我們一起回放這樣的幾個時刻吧。

出示圖片:

7.你知道嗎?(課件播放)

8.全課小結:

這節課學習什麼內容?你學會了什麼?

同學們今天的24小時過去了,同時也意味着下一個24小時的到來(明天),明天過去了,又會有一個24小時(後天)會到來,時間就是這樣不斷地在前行。但人的一生是短暫的,老師送給大家一句話:時間,每人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時,可是一天的時間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與力量,給懶散的人只能留下悔恨。

讓我們共勉吧!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利用已學的24時記時法和生活中對經過時間的感受,探索簡單的時間計算方法。

2、在運用不同方法計算時間的過程中,體會簡單的時間計算在生活中的應用,建立時間觀念,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3、進一步培養課外閲讀的興趣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

計算經過時間的思路與方法。

教學難點:

計算從幾時幾十分到幾時幾十分經過了多少分鐘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1、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歡過星期天嗎?老師相信我們的星期天都過得很快樂!明明也有一個愉快的星期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嗎?

2、小黑板出示明明星期天的時間安排。

7:10-7:30起牀、刷牙、洗臉;

7:40-8:20早鍛鍊;

8:30-9:00吃早飯;

9:00-11:00看書、做作業

3、看了剛才明明星期天的時間安排,你知道了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你還想知道什麼?

二、自主探究,尋找方法

1、談話: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那你知道小明做每件事情用了多少時間嗎?每個小組從中選出2件事情計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時間。

(1)分組學習。

(2)集體交流。

2、根據學生的提問順序學習時間的計算。從整時到整時經過時間的計算。

(1)學生嘗試練習9:00-11:00明明看書、做作業所用的時間。

(2)交流計算方法:11時-9時=2小時。

3、經過時間是幾十分鐘的時間計算。

(1)明明從7:40到8:20進行早鍛鍊用了多少時間呢?出示線段圖。

師:7:00-8:00、8:00-9:00中間各分6格,每格表示10分鐘,兩個線段下邊的箭頭分別指早鍛鍊開始的時間和結束的時間,線段圖塗色部分表示早鍛鍊的時間。談話:從圖上看一看,從7時40分到8時經過了多少分鐘?(20分)從8時到8時20分又經過了多少時間?所以一共經過了多少分鐘。(20+20=40分)小朋友們,如果你每天都堅持鍛鍊幾十分鐘,那你的身體一定會棒棒的。

(2)你還能用別的方法計算出明明早鍛鍊的時間嗎?(7:40-8:40用了一個小時,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或者7:20-8:20用了1個小時,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

(3)練習:找出明明的一天中做哪些事情也用了幾十分鐘?

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出明明做這幾件事情用了幾十分鐘嗎?你是怎麼算的?

三、綜合練習,鞏固深化

1、想想做做1:圖書室的借書時間。你知道圖書室每天的借書時間有多長嗎?學生計算。

(1)學生嘗試練習,交流計算方法。

(2)教師板書。

2、想想做做2。

(1)學生獨立完成。

(2)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3。

學生獨立練習,全班交流。

4、想想做做4。

(1)學生獨立完成。

(2)全班交流(讓學生説説是怎麼算的)

5、想想做做5。

(1)同桌交流。

(2)集體交流。

(3)小結歸納時間計算的一般方法。

四、知識延伸,課外實踐

1、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本領?

2、看來我們已經瞭解了許多有關時間的知識,學會了簡單的時間計算方法,體會到了時間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你還想知道有關時間的其他知識嗎?讓學生閲讀書上第55頁“你知道嗎”的內容。

師:那你知道其他有關時間的知識嗎?(學生提問)其實這些有關時間的知識很多很多,小朋友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從課外書、電視上和網絡中去搜集更多這方面的知識。

3、佈置作業。

(1)收集有關時間的知識。

(2)用24時記時法為自己設計一天的作息時間表。

4、出示本課上課時間和下課時間,請學生用最快的速度計算出這節課的時間。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5

教學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p63例1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學生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估算、口算和筆算方法的活動,使學生經歷理解算理的過程,以逐步掌握算法、形成技能。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進一步理解算理,體驗算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探索算法與解決問題過程中,增強合作交流的意識,體驗成功的喜悦。

教學重點:

在理解算理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筆算乘法的順序與第二部分積的書寫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答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小紅和大家一樣,也是一個非常愛讀書的孩子,星期天她和媽媽一起來到書店買書,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一套書12本,每本24元。)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想提出一個什麼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想法出發,讓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體現學生的自主性。】

預設生:一共花多少元?

師:這也是小紅正在思考的問題。(課件出示)你們能解決嗎?怎樣列算式?

學生列算式,師板書24×12

師:這是一道幾位數乘幾位數的算式?

師: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那像24×12這樣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式又該怎樣計算呢?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研究兩位數乘兩位數。(揭示課題:兩位數乘兩位數)

?設計意圖: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理解算理,探究算法。

1、在估算的基礎上口算出實際得數。

師:大約一共花了多少錢呢?你能估算一下嗎?

(1)預設3種估算方法,口算出得數

生1:把12估成10,24×10=240。

請學生思考,這個240是估大了還是小了?(小了)為什麼?

引導學生理解:把12估成了10,實際上算的是幾本書的價格?(10本)那要計算一共花多少錢,還要怎麼做呢?

學生説想法,課件演示幫助理解。

24×2=48240+48=288

生2:把24看成20,20×12=240。

師:也是240元,這次,又少計算了哪一部分呢?

課件演示幫助學生理解:把24元估成20元,每本書少算了幾元?(4元)要計算一共付多少錢,還要怎樣做?

學生口算4×12=48,240+48=288

生3:把24看成20,把12看成10,20×10=200。

課件演示20×10=200這部分,計算一共花了多少錢?還要計算哪一部分?

結合課件演示學生口算:12×4=48元,2×20=40元,200+48+40=288元

(2)回顧口算過程,為筆算作好鋪墊。

請學生回想一下口算的過程,是怎樣算出一共要付288元錢的,以這種口算方法為例,(24×10=240,24×2=48,240+48=288)請同位互相説一説。

學生交流。

把沒學過的知識轉變成以前學習過的知識,這種方法在數學上叫做轉化。

?設計意圖:在估算的基礎上口算實際得數,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和口算能力,為後面理解算理做鋪墊。】

2、筆算

請學生結合着口算的過程,試着用豎式的形式來計算24×12=?

請學生先獨立試着算一算,然後小組討論豎式。

展示學生出現的幾種豎式,全班交流、完善:

預設生1:3個豎式

預設生2:一個豎式,有+號,240後面寫0。

預設生3:一個豎式,無+號,240後面無0。

學生討論優化豎式。(重點討論“+”和“0”的去存問題。)

?設計意圖: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寫出豎式,在討論交流中不斷完善,形成最後的筆算過程。這個過程使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從而實現情感目標。】

3、梳理過程

(1)課件演示,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先計算兩本書的價格,用個位上的2和24相乘得48。接着計算10本書的價格,用十位上的1和24相乘,得到240。這個24的位置決定了它表示的是24個(十),也就是240,所以後面這個0可以省略不寫。最後把它們(加起來),計算的就是12本書的價格了。

?設計意圖:結合着12本書,學生理解算理。動態的課件演示,幫助學生掌握算法。】

請同位互相説一説怎樣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然後請在探究中寫錯豎式的學生再計算一遍。

?設計意圖:這是學生內化的一個過程。】

(2)師生共同板書,梳理算法,加深理解

現在沒有了書,我們再一起把這個筆算過程寫在黑板上。

學生説教師板書豎式。

?設計意圖:這次板書過程,看似重複,實際不然。目的一是檢查學生對筆算的內化情況;目的二是為後面對比優化方法做鋪墊;目的三是有利於幫助學生回顧本節課的重點知識。】

(3)比較優化方法

請學生對比口算過程和筆算過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説説理由。

當我們在計算兩位數乘整十數的時候,可以直接用口算的方法,那麼在計算這樣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時候,用豎式計算更簡便一些。

三、鞏固應用,加深理解

請同學們用豎式的形式計算14×22=43×12=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指名説一説計算過程。

?設計意圖:題不在多,重點是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四、回顧總結,拓展延伸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如果小紅下次買18本書,每本書24元,又該怎麼計算呢?請同學們課下動腦筋好好研究研究。

?設計意圖:這節課學習的是不進位的乘法,後續將學習進位乘法,這一環節目的是使學生感受到知識的連貫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6

教學內容:

第68—69頁例1、例2,練一練。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不進位筆算乘法的算理,初步掌握筆算乘法的算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認真書寫,仔細檢查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筆算乘法的算法。

教學難點:

理解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不進位筆算乘法的算理。

教學材料:

投影片,口算卡片。

一、談話引入

1、口算:

13×3=答案20×4=答案50×6=答案300×2=答案210×4=答案160×1=答案

2、32×3讀作(),3×32讀作()。

3、20×4這道算式表示()。

4、9乘6可寫成()×(),還可寫成()×()。

5、計算(指名板演)

6

× 7

————————————

42

3

× 5

————————————

15

今天我們開始學習乘數是一位數的“筆算乘法”,這節課先學習“一位數乘兩、三位數(不進位的)”。(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授

1、出示例1,計算31×2。

問:31×2表示什麼意思?(學生回答後)。

(1)學生口算31×2=?你是怎樣算的?

(2)教師説明:先概括口算方法,再指出,計算31×2除了口算,還可以筆算。

(3)講解算法:列出豎式,告訴學生寫乘法豎式時,先寫被乘數,再寫乘數,寫乘數時應注意將乘數的個位與被乘數的個位對齊。然後邊講解,邊板書筆算方法。

31

× 2

————————————

62

a、將被乘數十位上的“3”遮住,便成了□ 1,1乘以2得2,表示2個一,寫有積的個位上,即與2對齊的橫線下。

□1

× 2

————————————

2

b、露出遮住的“3”,引導學生想:用2乘被乘數十位上的“3”表示什麼意思?得多少?(6乘以10,表示6個10是60即是60。)板書:

31

× 2

————————————

62

————————用虛線寫0

c、把個位、十位乘得的積合起來,得62。

2、教學例2,計算231×2。

(1)請同桌互相説一説,這道題列豎式應該怎麼算?

(2)請同學們試着在練習本上列豎式計算,邊寫邊説計算過程。並請2個學生上台板演。

(3)1個學生説計算過程。

231

× 2

————————————

462

4、小結:象今天學習的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你們應該怎麼計算?

三、鞏固練習

1、列豎式計算,同桌互相説一説計算方法。

2、填空。請同學們根據因數,填出積。

3、文字題。學生自己讀題,列式解答。

4、應用題。

(1)學生讀題,找出條件和問題。

(2)列式解答。

5、聰明題:□裏填幾?

四、總結

我們今天學習了什麼知識?你覺得應該注意什麼?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能整除)的驗算,包括沒有餘數的和有餘數的。

2、通過具體的問題,理解驗算的方法和意義。

重點難點:

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驗算方法及意義。

教學流程

一、口算題

1、第三題第(1)小題,學生完成;

2、完成後校對反饋,並且説出口算的算法。

二、沒有餘數的除法驗算的問題

1、出示例題圖,觀察圖中的數學信息,並結合問題1進行詳細解讀;

2、如何解決第一個問題,用什麼方法計算?在學生引導下列式;

3、計算,得到答案(鼓勵口算並且説一下口算過程:“36÷3,先算3÷3=1,再算6÷3=2,是12”)

4、如何驗證計算的正確?講述:一般而言在遇到除法驗算的時候我們一般用乘法驗算。誰會驗算?12×3=36,並且理解一下,每一個數字在乘法中的意義,這道乘法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5、出示一道題目64÷2並要求驗算,上隨堂本。注意橫式上改寫什麼,在反饋的時候重點查。

6、在做完這兩道題目之後,從乘法、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入手,引出驗算的第一種情形:商×除數=被除數。(引導學生,教師不説出)

7、快速口算55÷5並且驗算,學生説。

8、完成第三題第(2)小題的口算,並且説説為什麼能算的這麼快。

三、有餘數的除法驗算的問題

1、接着出示問題,65元可以買多少塊冰欺凌,還剩多少元?

2、學生列出算式,得到答案,這回要求學生自己檢查橫式,看看有沒有錯誤。

3、你會驗算嗎?分兩步進行,先從意義出發,理解21×3=63(元)表示的意義是買冰欺凌花去的錢,再加上剩下的2元才是一共得錢;再用豎式表示理解:商×除數+餘數=被除數。

4、運用已經學習過的知識進行甄別,完成第一題的題目,回答問題的模式:“96是第二行的積,32是第一行的商,第二行和第一行可以用來互相驗算”

5、你能根據我的算式再説出一組像這樣的式子嗎?

58÷5=11……3

四、獨立完成除法的驗算

1、完成第二題的剩下一題,並且請學生板演;

2、關注豎式中驗算的部分,並且説清楚所用的原理是:商×除數+餘數=被除數;

3、注意格式的問題:“橫式上的餘數有沒有丟”、“橫式上的商會不會寫成被除數”……,找到問題之後再查找中招率,引起重視;

4、完成68÷6的驗算過程,查除法豎式有沒有錯餘數在驗算的時候有沒有加橫式上有沒有寫錯

五、全課總結

1、本節課學習了哪些知識?(要重點訓練學生説)

2、課堂作業:補充p2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