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4的加減法教學反思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7W

編寫教學反思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作為一名老師,小夥伴們肯定要經常性地做教學反思,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1到4的加減法教學反思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1到4的加減法教學反思5篇

1到4的加減法教學反思篇1

本節課是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95-97頁的內容。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有成功的方面,也有遺憾的地方:

一、成功點

(一)、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本節課教材給出的情境是2004年雅典奧運會跳水比賽女了10米跳台雙人決賽的一個情境。通過分析教材我認為現在是2010年,2004的奧運會離同學們已經太遠,而且當時這些孩子還在是幼兒班的孩子,這樣的情境,對於同學們來説很陌生而且很遙遠。根據《數學課程標準》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的要求,教師要由“課程計劃的執行者變為構建者”,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對教材的實施不能就課本教課本,依樣畫葫蘆,而應立足新課標,按教材的編寫意圖,大膽地處理教材,靈活有效地組織教學,拓展課堂教學空間,教學要源於教材而不拘泥於教材。只有這樣,才能使教材充分發揮潛在優勢,課堂教學才能充滿生機活力,學生才能想學、樂學、會學數學。因此我把情境改為為地震之後同學獻愛心捐款的情境。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中選取素材,將數學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設疑引思,引導學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經驗探索新知識,掌握新本領。

(二)、找準學習的起點。

奧蘇貝爾認為:影響學習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為了更好地瞭解學生的學習起點並進行有效的教學,在執教本課的前一天,我在我校的四年級的班級進行了一次教學前測,結果是:對於此內容,學生能結合情境提出部分數學問題並用小數加減法列出算式並非難事,教師只要創設合適的情境並組織學生互動交流即可。①幾乎每位學生都已經能用豎式計算一般的小數位數相同的加減法(得數的小數部分末尾有0的除外),這類題目簡單帶過就行;②大部分學生都已經能正確計算數位不同的小數加減法,但是很少有學生能夠表達清楚。就由此引入並展開新知教學,讓學生掌握列豎式時要數位對齊也就是小數點對齊,從低位算起,這是教學重點之一。小數的基本性質同學們已經學過了,但在計算小數位數不同的加減法時不會自然想到可以用0補足,在小數加減法得數的小數部分中間有0時有人會把0去掉、末尾有0時大多數人不會把0去掉,這是教學重點之二。學生對於6-5.34=0.66這類問題的困難應該比較突出,而且與新舊知識都有關,這是教學難點。總之,大部分學生對於學習此內容的知識儲備已經很豐富,但一些典型的普遍的問題,還需要老師提供思考的空間、點明知識的要點。

(三)、體現算用結合。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計算教學時應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量關係,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就給計算教學賦予了新的內涵:計算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工具,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我一方面努力使計算技能的形成與解決問題相結合,另一方面努力把握好“算”與“用”的度,明確計算教學應以計算為重點、以解決問題為歸宿。

為了讓“算”、“用”有機結合,我深刻理解並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對教材進行了適度的改編,創設了“阿勇與阿偉在汶川、玉樹兩次地震中的捐款”的情境,讓學生提出問題並列出算式,

即:13.6+614.36+5.3413.6+14.366+5.3413.6-614.36-5.3414.36-13.66-5.34。這些算式都是經過細心揣摩之後確定的。接着選擇14.36-13.6來計算,提出“①為何這一題的.末尾數沒對齊?②小數點對齊就保證了什麼?③為什麼要相同數位對齊?”等問題,因為學生有這方面的基礎,即從單位角度講元只能與元相加減,角只能與角相加減,分只能與分相加減,從數位角度講個位只能與個位相加減,也就是説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減。所以同學們在我的有效引導下很容易結合問題情境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我設計在最後的練習時先計算再應用,主要是因為在學生初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後正是計算技能形成的關鍵階段,先針對重點、難點進行專項訓練,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更好地體現算用結合的理念。

(四)、法理互通。

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是計算教學的兩大任務,算法是解決問題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賴於成立的數學原理。教育心理學認為:任何一項基本技能的形成都需要經過反覆操練才能正確掌握。計算是一項技能,需要一定的時間訓練才能形成。因此,我努力在直觀算理與抽象算法之間架設橋樑,讓學生充分體驗由直觀算理向抽象算法過渡和演變的過程,從而達到對算理的深層理解和對算法的切實把握。為了更好的凸現計算教學的特點,我儘量讓學生經歷“解讀情境、提出問題、列出算式算法、明算理總結計算方法嘗試計算會鞏固算法的計算練習、提升算法的應用練習”的過程。採取先嚐試計算、再討論算理、最後總結算法的教學策略。

1、通過計算14.36-13.6與相關問題的追問,讓學生理解小數點對齊就是相同數位對齊,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減,也就是計數單位不同不能相加減,掌握小數加減法列豎式時要小數點對齊,計算時要從低位算起,小數位數不同時可以用0來補足。

2、通過計算14.36+5.34,讓學明白得數的小數部分末尾有0的情況,一般要把0去掉,把小數化簡。

3、通過計算6-5.34,讓學生明白整數與小數相減時,要在整數的後面添上小數點並補出與減數相同位數的0,這是一個連續退位的小數減法,是一個難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梳理計算小數加減法應該注意什麼,這其實是總結計算方法。

二、遺憾點

這節課在備教材是做了充分的準備,但是由於缺少與學生的

交流與溝通,就缺少備學生的機會,所以在執教過程中,留下了一些遺憾,比如在創設情境之後在學生提出來的問題中有三步計算的問題,既然學生已經提出了問題,教師不可能不予理睬,導致在這一個環節浪費了一些時間,在學生會算法、明算理的環節裏,學生課堂上生成的教學資源較多,如:計算6-5.34的時侯,出現了數位沒有對齊的情況、計算錯誤的情況、整數後面沒有添上小數點和0的情況等,這些教學資源就是很好的教學資源,也是我感到欣慰的地方。但是由於出現的情況比較多,所以在時間上就不得不付出。縱觀我的這節課,沒有大量的練習,用了很長的時間才結束了新課的學習。把大量的時間用在了明算理掌握算法的過程中,在此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情況問題,我只能引導學生有條理的呈現、解決。所以,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就把眾多的情況問題都見識、解決了,學生的思維也得到了鍛鍊。但是這樣一來,在時間的把握上就出現了問題,沒有時間讓學生來大量的練習,導致了課堂不完整。所以,我覺得我對“精講多練”的把握還欠缺。“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缺憾是一種激勵,更是一種動力,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珍惜每一次鍛鍊的機會,不斷反思提升自已。

三、思考

通過對本節課的教學,我對新課改背景下的數學計算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比如:怎樣教學才能避免課堂教學中的形式主義?怎樣讓學生經歷算法獲得的過程?在計算教學中怎樣體現

“算”“ 用”結合?在計算教學中怎樣凸現算理與算法?怎樣讓學生在課堂中獲得更多的自主發展機會與空間?相信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定能把我引入課改的更深處。

1到4的加減法教學反思篇2

?小數加減法》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學生在此之前系統的學習了整數加減法,對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掌握比較牢固。在三年級也曾經進行過一位小數的加、減計算,雖然進行了小數加、減計算,但沒有形成計算的法則。同時在本冊第四單元較系統的學習了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因此,學生對學習小數加減法有較好的基礎。如何運用知識遷移,讓孩子自主學習,理解小數加減法的算理,是我在備課時一直思考的問題。

為了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時我對教材進行了創造性的使用,在反覆研讀教材後,大膽摒棄了教材原有的主題圖及例題,創設了購物這一情境。之所以這樣做,原因是考慮課本提供的素材----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的跳水成績,對學生來説,時間已經久遠,根本不感興趣,而且學生對於體育比賽中的得分遠沒有對購物中的情境熟悉。小數加減法的難點是小數部分位數不同的小數加減法的計算,如果選用課本中的情境,無法將着這種情況體現。基於以上原因,教學時我選用了商品的價格作為本課教學的素材。

為了更好的引導學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數加減法的舊知遷移到小數加減法這一新知中,在教學時我突出了以下兩點:

一、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尋找新舊知識間的聯繫。

上課伊始,先讓學生説説在哪些地方會遇到小數,感受小數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學習小數加減法是日常生活和進一步學習研究的需要,從而引出課題。再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什麼加減法,在算整數加減法時要注意什麼?並鼓勵學生根據課題大膽質疑,提出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問題意識、質疑能力。課堂上孩子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如:小數加減法怎樣計算?整數加減法計算時要滿十進一,小數加減法是不是這樣呢?學生竟然關注到了新知可能與以前學過的舊知之間有聯繫,這為課堂的探究學習指明瞭方向,激發了學生學習探究的慾望和興趣。

二、問題引領,教師扶放結合,引導學生理解算理和算法。

由於學生已有整數加減法計算的基礎,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一知識經驗,創設購物情境,出示了三種商品及價格,讓學生根據信息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在學生提出的問題中,師選擇其中一個出示,(兩位小數加兩位小數)讓學生自主列出算式,嘗試進行計算。因為三年級學生已經學過一位小數的加減法,他們不自覺地做到了小數點對齊,對於算理和算法不在此處理,僅僅通過問題“為什麼用加法計算?”,讓學生了解小數加法的意義和整數加法的意義是相同的。

我把處理算理和算法都放在了“幫老師算算買一盒水彩筆和一本書要多少錢?(兩位小數加一位小數)20元錢夠嗎?還剩多少錢?(整數減兩位小數)”這兩個問題中。先放手讓學生嘗試計算,經歷學習的過程。在集體交流中,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

1、以前算加減法題的時候都是把末位對齊,現在怎麼不把末位對齊了?

2、小數點對齊就保證了什麼?

3、算小數加減法時怎樣快速的把相同數位對齊?

4、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在把相同數位對齊時有什麼不同?

5、為什麼一定要把相同數位對齊?結合具體的數字説説自己的理解。

6、20沒有小數點,你是怎麼計算的?根據什麼?

通過這樣幾個問題的引領,引導學生理解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在這一系列學習活動中,教師不給學生任何提示,促使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去解決問題,嘗試小數加減法的豎式寫法,通過師生的交流活動將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總結出小數加減法筆算的一般方法,進一步理解列豎式時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自以為在課前充分的研讀了教材,做了大量的準備,但教學的實際效果和課前預設還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

1、在處理為什麼一定要把小數點對齊時,沒有留給學生思考交流的時間,學生不能結合小數表示的實際價格或小數的意義説出自己的理解。

2、對整節課時間的調控不好,前面的環節鬆散,導致後面的練習沒時間處理。

對於本課,還有一點困惑:在創設情境時,我以價格呈現,但我知道用一位小數表示的價格不規範。利用這種不規範的價格呈現會不會給學生一種不真實的感覺?通過一個什麼樣的情境能將小數加減法中各種不同的情況呈現?

1到4的加減法教學反思篇3

?小數的加減法》是人教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的內容。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曾在三下學習過小數的初步認識及簡單的一位小數加減法,四下學習這一內容之前學習了小數意義和小數的基本性質。在此基礎上,學生學習小數加減法是比較輕鬆的。在本課的教學中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自己探索、合作交流獲得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因此在教學上體現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緊密聯繫生活,創設問題情境。老師藉助學生喜聞樂見的體育運動盛會奧運會設置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與愛好。讓學生提出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女子10米跳台雙人決賽中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小數加減法的愛好。順理成章地引入小數加減法,使學生以最佳狀態進入解決問題的活動,主動探索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在鞏固練習環節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的基本理念。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習,學生更能體會出學習小數加減法計算的意義,感受數學的價值。

第二,教師大膽放手,學生自主探索。由於學生已有整數加減法計算的基礎,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一知識經驗促使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去解決問題,嘗試小數加減法的豎式寫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同時,通過師生、生生間的交流活動將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總結出小數加減法筆算的一般方法,進一步理解列豎式時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第三,重視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前提是,使學生逐漸形成不斷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良好習慣。教學時充分利用2004年雅典奧運會跳水比賽情境,為學生提供各種素材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空間。

同時,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

1、對重點的理解有偏差。《小數加減法》一課的重點應該是對算理的理解。計算課的算理肯定是重點,但是直到上完課,似乎在我的心裏對於小數加減法的算理表述還不太明確。其實就是簡單的一句話:相同數位對齊,因為只有計數單位相同才能相加減。正因為對重點的理解出現了偏差,所以在這節課上,算理的講解顯得很薄弱。

2、計算方法的講解過濃。對於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學生並不感到困難,只要在算理上理解透,把難點(小數減法中小數數位不同時的計算方法)突破,那麼過程相對來説就簡單容易得多了。在練一練中,我過多地講解了計算方法,導致沒有節省下時間做後面的思維拓展題。

從這節課來反思自己的教學,那就是課前研究教材的工作還沒有做到位。在對教材深入分析後,首先對一節課的教學目標要進行明確的定位;其次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也要心中有數,並確定好要求學生掌握到哪個程度;再次每一環節中要解決的問題要有層次性,把教學重、難點分散在各個環節中進行有意識的突破。精心地設計與預設是成功教學的前提,做好充分準備贏在“起跑線”上。

1到4的加減法教學反思篇4

小數加減法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加減法、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的意義與整數加減法的意義相同,計算法則在算理上也與整數保持一致,都是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減。學生由於在之前對整數加減法接觸較多,通過對整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回憶(即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減)應該能順利遷移到小數加減法上來。所以在新授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1.出示購物小票自由讀讀這些信息

(1)理解小數點對齊就是相同數位對齊。

(2)提出幾個簡單加減法的問題,並口頭列式。

2.四道“小數的加減法”:

(1)獨立用豎式計算;同桌交流計算過程;

(2)反饋:指名上台板演並説説計算過程;

(3)評價

[設計意圖:第一題是第一層次的感悟,小數數位相同的小數加減法,在嘗試中學生不大會出錯,重在説明這樣對位的理由,也就是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減。第二、三、四題是第二層次的感悟,小數數位不同的加減法及整數減小數,在嘗試中學生可能有錯誤:數位沒對齊、進位錯誤、倒減、退位錯誤,把錯誤作為教學中的寶貴資源,藉助錯誤資源,使學生在糾錯、説理、爭辯、比較中再次感受數位對齊,並發現只要小數點對齊就實現了數位對齊。]

3.小結:説説怎樣計算小數加減法。

回顧整節課,我覺得有幾個地方是比較成功的:

1.創設生活情境,重組教材。選擇學生身邊熟知的、喜聞樂見的情境,激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實現了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轉變。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的出發,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寓於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並有效的在教學與生活中架起一座橋樑。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去完成了對新課內容的建構,體會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內涵。

2.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學生嘗試計算之前,進一步加深理解小數點對齊就是相同數位對齊。在新授中,突出小數加減法的算理。

1到4的加減法教學反思篇5

?簡單的小數加減法》,它是在學生學過加、減法筆算和初步認識小數含義和數位的基礎上教學的,這也是學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進一步學習、研究的需要。

成功之處:

整節課下來,整體感覺還是比較順暢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繫,數學來源於生活,而又服務於生活。”其實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學生在購物時已經有了小數計算的經歷及自己的方法。通過摘取義賣鋪上的數據共同探索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通過出示的數據,讓學生髮現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並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在學生運用口算方法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嘗試運用豎式進行計算,並結合生活經驗和過去學過的整數加減法豎式計算幫助學生理解小數加減法筆算算理,並總結筆算方法。通過小數的加減計算培養學生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

不足之處:

1.對於學有餘力的學生而言深度不夠,開放性的問題不是太多。

2.的前半部引入不夠簡化,後半部分顯得比較急躁,給待學生的思考的機會不是太多,沒有很好的調動學生的思考的主動性。可能讓學生們合作討論和總結筆算方法,會有新的火花產生。或讓學生把筆算方法用補充完整的方式也會有更好的效果

3.奴課堂的細節處理有些地方還是不到位。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沒有注意培養了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比如在剛才所説到的方法總結的問題上,小組討論的珍環節上要做進一步的調整。這也是時間控制得不夠好的結果。

4.練習的多樣性還做得不足,其中沒有改錯題是最大的不足,這一知識點,改錯題應是最直觀和有效的。

5.課講得也多,主要是一些問題總結得不夠系統,講起來話就多。這些問題都是我要在以後的課堂上不斷注意和改進的地方。

附數加減筆算方法:

1、 相同數位對齊,小數點也對齊。

2、 小數部分空缺的數位用0補。

3、 進位和退位要標清,得數不要忘寫小數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