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類的教案優秀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4.78K

優秀的教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探索的慾望,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和資源,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果,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數學類的教案優秀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數學類的教案優秀7篇

數學類的教案篇1

第一課時

課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課型:基礎課

教法:多級分析綜合法

目標:1、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數學教案-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2、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法則,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3、培養學生遷移類推能力。

重點:同分母分數相加、減的算理。

難點:同分母分數相加、減的算理。

教具:投影、膠片。

教程:

第二課時

課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課型:轉化課

教法:嘗試自學法

目標:1、在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法則及算理。

2、能正確地計算同分母分數的連加、連減式題。

3、培養學生遷移類推能力及概括能力。

重點:同分母分數連加、連減的方法和分子是0的分數。

難點:同分母分數連加、連減的方法和分子是0的分數。

教具:投影、膠片。

教程:

第三課時

課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課型:轉化課

教法:嘗試自學法

目標:1、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先通分的算理,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並能正確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分析、推理、概括能力,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重點:把異分母分數轉化成同分母分數的方法。

難點:把異分母分數轉化成同分母分數的方法。

教具:投影、膠片

教程:

第四課時

課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練習課

課型:訓練課

教法:設疑激思法

目標:進一步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提高計算能力。

重點:計算的正確率。

教具:投影、膠片

教程:

第五課時

課題: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課型:遷移課

教法:引導模仿法

目標:1、使學生掌握分數加減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計算方法、書寫格式。並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靈活確定算法、正確進行計算的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計算,書寫規範的良好學習習慣。

重點:計算的順序和計算的正確率。

難點:計算的順序和計算的正確率。

教具:投影、膠片

教程:

第六課時

課題:分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

課型:遷移課

教法:引導模仿法

目標:1、使學生知道整數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對分數同樣適用。

2、使學生認識到應用加法運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分數計算簡便。

3、培養學生遷移類推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重點:簡算方法。

難點:簡算方法

教具:投影、膠片

教程:

第七課時

課題:整理和複習

課型:訓練課

教法:設疑激思法

目標:1、進一步更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分數加、減法,會口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2、培養學生概括、歸納以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重點: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及計算的正確率。

教具:投影、膠片

教程:

第八課時

課題:整理和複習

課型:訓練課

教法:設疑激思法

目標:1、理解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對於分數加法同樣適用,會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分數加法的簡便計算。

2、培養學生概括、歸納以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重點: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及計算的正確率,國小數學教案《數學教案-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教具:投影、膠片

教程:

第一單元 分數的加法和減法

內容:

這一教材分為三小節。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目標:

1、 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並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分數加、減法,會口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2、 掌握分數加減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3、 理解整數加法定律對於分數加法同樣適用,並會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分數加法的簡便計算。

4、 使學生會解答分數加、減法應用題。

重點:理解並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難點:理解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並能正確計算。

關鍵:理解“只有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的算理。

課時安排:

1、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2課時

2、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2課時

3、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3課時

4、 整理與複習--------------------------2課時

五年級數學第九冊全冊備課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國小數學教材第九冊包括的內容有:分數加、尊、乘、除法,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長方體和正方體。

教學設想:

在前冊已有的基礎上重點教學分數四則運算,培養學生分數四則運算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能力;培養學生解答比較容易的分數應用題的能力;進一步認識最簡單的立體圖形,繼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結合所學數學知識,進一步發展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培養思維品質,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 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會計算分數加、減法(簡單的能夠口算)。

2、 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法則,會計算分數乘、除法(簡單的能夠口算)。

3、 使學生會進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4、 理解比的意義,和性質,會求比值和化簡比。

5、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會計算它們的表面積和體積。

6、 使學生能夠解答比較容易的一到二步計算的分數應用題,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能夠根據應用題的具體情況,靈活地選用算術解法和方程解法。

數學教案-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數學類的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基本的統計方法,初步感知條形統計圖的優點。

2.通過圖表感知數量的多少。

3.敢於嘗試和探索,願意與同伴合作。

活動準備:

1.條形統計圖範例一張

2.幼兒人手一張白紙、記號筆

3.鉛筆、膠水、剪刀、書本學習用品若干份

4.多功能廳有風扇、桌子、喇叭、空調、相框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上了大班,我們用到了許多學習用品,怎樣才能知道籮筐裏有哪些學習用品,分別有多少呢?

小結:像這種先要把統計的物品分一分類,再數一數,最後再把統計結果記錄下來,就是統計。

二、自由探索,嘗試統計

1.用自己的方法統計出學習用品的數量。

師:老師在每組桌上放了學習用品,請你用自己的方法統計籮筐裏的`東西,並記錄結果。在統計的時候,一定要細心哦,別統計錯了。好的,去試試吧。

2.交流統計結果

師:請一個小朋友説説你的統計結果?

小結:小朋友都運用了先畫出物體標記,再記錄數量的方法進行了統計。

三、觀察討論,認識條形統計圖

1.師: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種新的統計記錄方法,看這張圖上記錄了哪些物品?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2.説説它們各有多少?誰的數量最多?誰的數量最少?

3.你們怎麼一下子看出來誰多誰少的?

4.和剛才你們記錄的有什麼不一樣?

小結:像這種有橫軸、縱軸,用條形來表示物體數量的統計,叫做條形統計圖。可以通過觀察高矮,一眼看出數量多少,速度快又方便。

四、操作體驗,學習製作條形統計圖

1.出示空白條形統計圖,引導幼兒製作條形統計圖

師:你們會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了嗎?現在四個小朋友一組,每一組有一張大統計紙,小朋友分工合作,將多功能廳裏的喇叭、相框、空調、桌子、風扇進行統計。

3.展示幼兒統計圖,交流分享

師:請一個小朋友來講一講你的統計圖,你統計了什麼?什麼物品最多?什麼物體最少?誰還想説一説?

五、活動延伸

在我們的生活中會經常用到條形統計圖,今天老師也帶來了幾個條形統計圖,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些條形統計圖統計了什麼?有多少?你能一眼就看出來什麼東西最多?什麼最少嗎?

原來條形統計圖有這麼大的用處啊,可以不用數數就能一下子看出物品的多少。回去後我們再去生活中找一找,還有哪些條形統計圖吧!

數學類的教案篇3

設計意圖:

主題活動“好朋友”開展後,孩子們有了交朋友的意識。他們和朋友分享食物、玩具,到朋友家做客等熱乎得很,但是真正怎樣做客的一些禮儀還不是很瞭解。因此,結合小班數活動內容“認識3以內的數”,我預設了本活動,旨在讓孩子在做客遊戲中自然而然地學習數數,理解數的實際意義。

目標:

1、樂意參與3以內的數數活動,初步理解數的實際意義。

2、體驗去朋友家做客的快樂。

準備:

1、佈置家的場景:物品按數量1、2、3一組分散放於三個櫃中。1——3數字寶寶圖片(粘於椅子上)

2、水果一籃

3、歌曲:看朋友、找朋友

過程:

1、帶禮物去看朋友

交代:今天去看朋友,但要帶什麼禮物去呢?

模仿開汽車,邊唱歌:看朋友,到數字寶寶家。

敲門,進去,和數字寶寶打招呼。

個別提問:你在和誰打招呼?

2、送禮物

(1)思考:應該怎麼送禮物,數字寶寶才高興?

要求:你送的水果個數要正好是數字寶寶表示的意思。

幼兒選擇禮物給數寶寶

討論:老師送的禮物對嗎?互相檢查。

(2)參觀數字寶寶的家。你覺得數字寶寶的家怎樣?(東西擺放)有幾個櫃子?看看櫃裏的東西,你發現什麼?

交換數字寶寶朋友,把水果放好。

3、回贈禮物

1、2、3數字中你還有哪個數字寶寶沒打過招呼,帶上數字寶寶去選它送給你的禮物。

個別介紹,互相檢查。

4、聽音遊戲

聽到幾下聲音,就請幾寶寶出來。帶着數寶寶跳一個快樂的“找朋友”舞。

5、和數字寶寶再見,開汽車回。

設計思路:

《綱要》指出:兒童是活動的主體。

小班幼兒社會交往範圍有了很大的拓展,從家庭成員擴大到幼兒園的老師與同伴,他們開始認同,接納同伴,但並不太在意同伴間的協作,往往只是各玩各的。現在是小班下學期了,他們有的有了與同伴共同玩的意識,並逐步學會與他人分享玩具。因而本月我們小班開展了主題好朋友,內容與要求提出幼兒能喜歡自己的朋友,體驗與老師、同伴一起活動、分享快樂。在這個背景下,小朋友有了交朋友的意識。他們慢慢地也學會怎樣和他人分享食物、玩具,怎樣和他人相處,慢慢地也交起了朋友,學會關愛他人。課程目標中也提到了這一點體驗並認

識人與人相互關愛與協作的重要和快樂。於是在好朋友的主題活動和在他們與朋友分享食物、玩具,對到朋友家做客熱衷的情況下,我預設了看朋友這一活動。活動目標是1、樂意參加3以內數數的活動,初步理解數的實際意義。2、體驗去朋友家做客的快樂,知道與同伴分享的快樂。3、能比較連貫、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願。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從中體驗去朋友家做客的快樂及同伴間分享的快樂。但孩子們對真正怎樣做客的一些禮儀還不是很瞭解,缺乏一定的禮貌意識,因此在活動的第一環節我讓幼兒談談自己做客的經驗,在語言表達上注意讓他們能比較連貫地表達,並且他們也將學習一些基本的禮貌,知道看朋友該注意些什麼。活動的第二環節是帶禮物去看朋友,我們知道在生活中,孩子們經常會與爸爸媽媽等一些長輩去走親戚、看朋友,會與他們一起去超市買東西,在生活中他們只是跟隨着大人,不能獨立地活動。孩子不能在生活中獨立地做這麼一件事,那麼我就為他們創設了一個小超市讓孩子們能獨立地買禮物。在買禮物上我還運用了購物卡這一道具,考慮了幼兒的不同能力,讓能力強的幼兒買三樣禮物,能力弱的買兩樣或者一樣,既鞏固了幼兒的生活經驗,幼兒也在這樣的情景中很自然地學習數數。在最後環節送禮物、看朋友中,幼兒也要考慮怎麼送禮物才使數字寶寶高興?在這其中就是要求送的禮物與數字寶寶的意思相吻合,理解數的實際意義。最後我還設置了一個回贈禮物的情節,幼兒搖搖禮物,猜猜禮物,自己動手拆拆禮物,把自己的禮物與他人分享,其中又強調了一個動手能力和同伴共同分享的經歷,這些禮物又有不同的種類和更大的數量如有些不光是3個的還有是5個的和7個的,因此幼兒也在不經意間也能學習其他更大數量的數數。總之,在整個活動中,我希望孩子能在動動、做做、想想、説説的過程中進行,作為以為新教師,我也希望各位前輩老師能給予我更多的意見與指導。

數學類的教案篇4

一、課題名:

用計算器探索規律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用計算器計算比較複雜的小數乘、除法,並有利用計算器進行計算的意識。

過程與方法:在利用計算器進行計算時,學生能通過觀察、分析發現算式中的規律,並能按規律直接填得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引導發現規律、描述規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讓學生體會數學中的美以及探究的樂趣。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本課的教學重點:能用計算器探索計算規律,並能應用探索出的規律進行一些小數乘、除法的計算。

2、本課的教學難點:發現規律。

四、教學方法:

主要採取的教學方法:計算、猜測、驗證、總結歸納,體驗探索。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複習導入

1、出示:比一比誰算得快。

32、47÷15=63、79÷5、2=

學生自主計算並訂正結果。

2、教師引入:在計算這些題目時,同學們是不是感到很麻煩?這時我們可以使用計算器。用計算器還可以幫助我們探索一些規律呢?

(板書課題:用計算器探索規律)

(二)講授新課

1、出示教材第35頁例9例題。

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下列各題。

訂正答案:

1÷11=0、0909…2÷11=0、1818…

3÷11=0、2727…4÷11=0、3636…

5÷11=0、4545…

師小結:這些都是循環小數。並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你發現了哪些規律?在小組內交流討論。

引導學生説出規律:商是循環小數;循環節都是9的倍數。

2、引導學生按規律寫結果:同學們,通過用計算器計算,觀察計算結果,我們發現了規律。現在大家能不能不計算,用發現的規律直接寫出下面幾題的商呢?(出示以下例題)

6÷11=7÷11=8÷11=9÷1l=

學生彙報得出的結果。引導學生説一説,你是根據什麼來寫這些商的?

(根據1÷11,2÷11……5÷11的結果得出的規律來寫商的。)

3、檢驗:同學們寫出的規律對不對?用計算器來檢驗一下。

學生自主驗證計算結果,與自己得出的結果作比較。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35頁“做一做”。

先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前四個題,然後組織學生討論有什麼規律。

規律:第一個因數的整數部分與第二個因數的小數部分不變,第一個因數的小數部分與第二個因數的整數部分有變化而且數位相同。因數有幾位數,積的整數部分就有幾個2,小數部分就有幾個;

1,再根據規律試着寫出後兩題的積。

2、完成教材第37頁“練習八”第12題。

利用計算器計算出結果,並討論: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規律:第一個因數不變,第二個因數是9的幾倍,積的整數部分就有5個幾,小數部分萬分位是o,其餘的數都是9的那個倍數。

3、完成教材第38頁“練習八”第13題。

先讓學生説一説有什麼規律,再根據規律直接寫出得數,最後用計算器驗算。

(四)小結

師:這節課學了什麼知識?有什麼收穫?

引導學生總結:

1、用計算器計算省時省力又很精確。

2、觀察得到規律,不用計算器也能很快得出結果。

(五)作業佈置

一、先用計算器計算前面3題,仔細觀察,再試着寫出後面的得數。(保留6位小數)

1÷7=2÷7=

3÷7=4÷7=

5÷7=6÷7=

二、根據規律不計算直接寫得數。

5×5=25

15×15=225

25×25=625

35×35=

45×45=

55×55=

六、板書設計

數學類的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反函數的概念;

2.使學生會求一些簡單函數的反函數;

3.培養學生用辯證的觀點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反函數的概念;

2.反函數的求法。

教學難點

反函數的概念。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討論

教具裝備

幻燈片2張

第一張:反函數的定義、記法、習慣記法。(記作a);

第二張:本課時作業中的預習內容及提綱。

教學過程

(i)講授新課

(檢查預習情況)

師: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反函數(板書課題)§2.4.1反函數的概念。

同學們已經進行了預習,對反函數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瞭解,誰來複述一下反函數的定義、記法、習慣記法?

生:(略)

(學生回答之後,打出幻燈片a)。

師:反函數的定義着重強調兩點:

(1)根據y=f(x)中x與y的關係,用y把x表示出來,得到x=φ(y);

(2)對於y在c中的任一個值,通過x=φ(y),x在a中都有惟一的值和它對應。

師:應該注意習慣記法是由記法改寫過來的。

師:由反函數的定義,同學們考慮一下,怎樣的映射確定的函數才有反函數呢?

生:一一映射確定的函數才有反函數。

(學生作答後,教師板書,若學生答不來,教師再予以必要的啟示)。

師:在y=f(x)中與y=f-1(y)中的x、y,所表示的量相同。(前者中的x與後者中的x都屬於同一個集合,y也是如此),但地位不同(前者x是自變量,y是函數值;後者y是自變量,x是函數值。)

在y=f(x)中與y=f–1(x)中的x都是自變量,y都是函數值,即x、y在兩式中所處的地位相同,但表示的量不同(前者中的x是後者中的y,前者中的y是後者中的x。)

由此,請同學們談一下,函數y=f(x)與它的反函數y=f–1(x)兩者之間,定義域、值域存在什麼關係呢?

生:(學生作答,教師板書)函數的定義域,值域分別是它的反函數的值域、定義域。

師:從反函數的概念可知:函數y=f(x)與y=f–1(x)互為反函數。

從反函數的概念我們還可以知道,求函數的反函數的方法步驟為:

(1)由y=f(x)解出x=f–1(y),即把x用y表示出;

(2)將x=f–1(y)改寫成y=f–1(x),即對調x=f–1(y)中的x、y。

(3)指出反函數的定義域。

下面請同學自看例1

(ii)課堂練習課本p68練習1、2、3、4。

(iii)課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反函數的概念,從中知道了怎樣的映射確定的函數才有反函數並求函數的反函數的方法步驟,大家要熟練掌握。

(iv)課後作業

一、課本p69習題2.41、2。

二、預習:互為反函數的函數圖象間的關係,親自動手作題中要求作的圖象。

板書設計

課題:求反函數的方法步驟:

定義:(幻燈片)

注意:小結

一一映射確定的

函數才有反函數

函數與它的反函

數定義域、值域的關係。

數學類的教案篇6

【教學內容】

學習按顏色分類

【教學目標】

知道將同一類物品按顏色屬性分類

【教學重點】

強調按物品的顏色屬性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

不受其它屬性(大小/形狀/長短等)干擾

【教具準備】

dvd、魔法城堡,智慧果及籃子、人物圖、音樂磁帶、海洋球、積木、塑料片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回憶上節課的vcd內容

二、基礎認知

1、觀看動畫片(vcd)到第二關結束

2、老師提問:大力士的第二關是什麼?

1)老師示範重複第二關內容

2)在黑板上讓小朋友上來重做按顏色進行分類

可以重複2輪或分3組同時進行分類比賽

老師在教案過程中要注意語言強調顏色的特性:

這是紅色的,放這個果籃裏;這是黃色的,放這個果籃裏;這是綠色的,放這個果籃裏。

三、鞏固練習

指導小朋友完成同步練習p17-20

四、遊戲與拓展

1、海洋球回家:

把小朋友分成3個組,每組n人,每組一筐紅黃藍3色混合的海洋球,進行分類比賽。

2、操作活動:提供積木/卡片/塑料片等玩具,指導小朋友按顏色進行分類操作。

五、總結

總結:小朋友今天我們學會了按顏色進行分類,闖過了大力士阿諾的第二關;下一次我們就要闖大力士阿諾的第三關了,小朋友我們下節課見。

數學類的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嘗試對圖形進行組合拼搭。

2、結合自己的圖形認知經驗,幫助朋友解決問題。

3、認清圖形的名稱。

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活動準備:

圖形片若干、正方形底板幼兒人手一份、固體膠。

活動過程:

一、圖形捉迷藏

1、 點擊課件,出現三個圖形

------你認識它們嗎?它們是什麼形狀?

小結:它們是正方形、圓形和三角形。

2、 找圖形

------正方形、圓形和三角形玩捉迷藏的遊戲,它們躲到哪裏去了?你在圖片的什麼地方發現了它們?

小結:原來在我們的身邊藏着那麼多的圖形寶寶。

二、圖形寶寶幫大忙

1、寶寶想玩滑滑梯

------滑滑梯是什麼樣子的?哪個圖形像斜坡?三角形怎麼放更像滑滑梯?(轉一轉)

小結:圖形可以轉一轉,轉一轉説不定就能變成你想要的樣子。

2、汽車輪胎壞了

-------誰能變成汽車的輪子呢?沒有圓形怎麼辦?這三個圖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圓形)誰能變出圓形?

小結:原來兩個半圓形拼起來就是一個圓形。

三、 拼出正方形

------電視櫃是什麼?哪個圖形可以做電視櫃?(正方形)正方形躲起來了,可以用什麼圖形幫幫忙,拼出正方形呢?你們自己去試試看。請幼兒將不同的圖形片貼在正方形的輪廓上,嘗試拼搭出正方形。教師與幼兒分享經驗。

小結:原來正方形可以用其它圖形拼出來。兩個長方形可以拼出正方形,四個小正方形也可以拼出長方形,還可以用兩個三角形拼出一個大正方形。兒童早期對圖形的認識是與其生活周圍客觀環境相聯繫的,他們所感知到的形狀大多來源於現實中具體的.客觀實體。教師根據幼兒認識圖形的特點,組織小班幼兒開展了《有趣的圖形》的活動,那麼這節課,帶給我們的思考是什麼?

拋問:

1. 説説小班幼兒對幾何圖形的認識特點?

2. 教師如何將認識幾何圖形與幼兒生活周圍的客觀環境相聯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