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通用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6W

作為一名老師,我們一定要習慣性地撰寫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是為了老師們更好的教書育人,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通用7篇,供大家參考。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通用7篇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篇1

本文是一篇關於狼和鹿之間生態平衡的故事。通過講述為了保護凱巴伯森林的鹿羣,人類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願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事物間的內在聯繫,不能隨意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後果。

結合我們教研組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一研究主題,我進行了以下教學設計:

1、激趣導入。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激活學生以前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積累是很關鍵的。因此,我首先讓學生根據平時對“鹿”和“狼”的瞭解,用簡單的詞語概括對這兩種動物的印象,為學習下文,改變對這兩種動物的一般認識做好鋪墊。

2、自讀課文,瞭解文章大意。通過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語言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3、自學理解,分析“案情”,自由辯護,明確造成凱巴伯森林幾乎毀滅的根本原因。教師的責任應是為學生創造“做中學”的機會,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讓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培養能力的主陣地。如果把舞台讓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勃勃生機和活力,造就的是學生無限的發展。所以,我預設了這樣的環節:首先讓學生通過默讀自學,在文中勾畫出“羅斯福為了保護凱巴伯森林的鹿採取了哪些措施”和“有這些措施導致的後果”。在學生小範圍的交流之後,進行全班交流,並讓學生在文中進行標註,明確捕殺狼之後所造成的四個連續性的後果。在學生明確這些措施所導致的惡果之後,為學生虛構一個法庭,讓學生扮演律師的角色,選擇自己的“當事人”引用文中的內容來為其辯護,將課文內容和學生的理解相結合,讓學生在課堂中動起來。

4、書信傳音,為總統出謀劃策。在學生明確這些措施的錯誤之後,讓學生給羅斯福總統寫一封信,告訴他錯在哪,怎樣做才能挽回損失。通過這個環節,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羅斯福總統決策的錯誤之根本,再由此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

5、揭示道理,課外延伸,深化主旨。因為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以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根本,作為教師我們要為此搭建平台,做好鋪墊,當好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讓學生更多地思考,更多的探索,實現課堂教學的高質量和高效率,實現立體化的三維化目標,讓課堂真正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成為學生和諧發展的平台。本環節中,學生通過介紹自己瞭解的相關的小故事,進一步深化理解文章所要告訴讀者的深刻道理。這個環節中,仍然激活了學生之前的學習經驗,把之前學過的內容與本課聯繫起來,使學生的知識變得更加立體。

由於本課是一篇閲讀課文,我把本節課的重點放在理解分析案情,進行辯護和“書信傳音”這兩個環節,主要通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引用文中語句作為自己的辯護材料,明確本課中心,並針對這個錯誤找到彌補的方法,挽回損失。通過學生自學勾畫,商議討論,自由發言,使學生在互動中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在課堂教學中,我認為基本達到了預設的效果,學生的回答和課堂表現比預料中要好很多。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不足:

1、學生在辯護環節中,已經説到是由人類直接導致了凱巴伯森裏的嚴重後果,不應該再讓學生繼續發言,偏離了“人類才是導致這場生態災難的罪魁禍首”這一結論。其實,這時可以直接小結,切換到下一個環節。

2、在“書信傳音”的環節中,由於時間的關係,學生的發言比較簡單,其實,還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抓住學生有話可説的有利時機,讓學生動筆寫一些。

3、在最後的環節中,學生提到的以前學過的兩篇文章與本文的主旨有相近之處,但是並沒有完全緊扣本文,我應該再給學生提供一些更加切合本文中心的事例來深化主題,比如《拯救澳大利亞的蝴蝶》。

在教學中,對於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一主題,我覺得,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在教學中創設學生參與的時空,讓學生動起來,主動參與,主動探究,教師以合作者、引導者、組織者的身份出現。要做到這些,我們所設計的問題很重要。因此,我認為“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應該從我們所設計的每一個問題出發。我們提出的問題能不能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能不能調動學生參與和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是目前我在教學中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的的一個問題,也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努力地一個方向。

希望各位領導和老師能夠為我這節課,為我存在的各種問題多提寶貴意見!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篇2

四年級上冊語文《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童話故事,這篇童話故事趣味性強, 學生理解課文並不難。因此在教這課時,採用了以下教學流程:自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分角色讀課文,體會故事藴含的道理-------積累詞語,豐富語言------展開想象,續編故事。

其中,感覺最有特色的地方是:“積累詞語”這一環節。因為這課表情的詞特別多,所以安排了讓學生劃詞、讀詞、理解詞、運用詞達到積累運用的目的。把“板着臉、笑嘻嘻、憤怒、親熱、温柔、痛苦、傷心、着急、委屈、生氣、齜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憐巴巴、放聲大哭”板書在黑板上,然後讓學生讀詞,以邊讀邊做表情動作來理解詞,最後以選詞説話達到運用的目的。 這環節的設計感覺很好,學生因為有着忽喜忽怒忽悲忽怨各的表情演示,興致高漲,也能比較直觀形象的理解詞語的意思,個別學生對某些詞理解就猶豫着知道如何做表情動作,這時他們會左右觀看,從同學的表情理解自己感到疑惑的詞語。這樣的教學中,既輕鬆又收效好,老師的解釋已顯得多餘。

這節課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度過,連自己也被他們豐富多彩的表情所感染,如果每節語文課都能這樣輕鬆愉悦, 又何愁學生不愛學語文呢?這就有效教學吧,能讓學生輕鬆的課堂中學到各種語文知識, 讓學生深深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篇3

?漁夫的故事》是一篇課內閲讀課文。故事主要講了一個貧窮的漁夫,到海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了所羅門封鎖魔鬼的瓶子。他打開瓶子,狡猾兇惡的魔鬼鑽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己的智慧戰勝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裏。故事中魔鬼的強大和漁夫的弱小構成了強烈的比較,故事告訴人們: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

在教學本課時,我用了一課時抓住以下環節展開教學。佈置學生課前預習→出示字詞檢查學生字詞掌握狀況→男女生分主角朗讀課文→抓重點詞句體會漁夫和魔鬼的性格特點。

也許本故事情節受學生喜歡,也許故事資料並不複雜,再也許是學生用心去預習了。課堂上的我不但如此簡單,而且有了更多的發現。發現學生的進步,發現學生的細心,發現學生有了必須的學習潛力……

比如:只在檢查完生字詞掌握狀況後還未理解故事情節前就讓全班同學分主角朗讀課文,刪去了自由朗讀、指名讀,糾正評析等環節,學生們竟能做到流利、整齊,甚至有感情。這足能説明孩子們真的預習進去了。

又比如:在討論漁夫和魔鬼各是怎樣的人時,小不點嘉威同學説:“我覺得漁夫是個有勇有謀的人,他在可怕的魔鬼面前不但不害怕,還能想出辦法來制服魔鬼。他就像‘小夜鶯’一樣。”好一個“有勇有謀”,好一句“他就像‘小夜鶯’一樣。”比老師概括得更全面,比老師講得更貼切。

而小淥同學説:“魔鬼是個狡猾的人。魔鬼對漁夫説:‘整整過了400年了,始終沒有人來解救我,我十分生氣。從今以後,誰要是來解救我,我必須要殺死他。’可現實是所羅門已經死了1800年了,而照魔鬼説的自己才被所羅門封鎖400年,魔鬼的話分明是殺人的藉口。魔鬼殺人還要給自己找台階下,簡直是狡猾到家了。”“真是個既細心又聰明的孩子,竟懂得聯繫前後文抓住“1800年”和“400年”來識別魔鬼的謊言。”

正當我的內心為小淥同學的進步喝彩時,“機靈鬼”商發兵説:“老師,我不同意小淥的意見,課文沒有具體寫出魔鬼到底被關在瓶子幾年了,只是説‘從今以後,誰要來解救我,我必須要殺死他。’從今以後是幾年呀,也許是1900年了。所以我覺得魔鬼的話是有道理的,不能説他狡猾。”

話未説完,“非洲黑人”楊朱勇已把雙手舉得高高的,他説:“我同意魔鬼是狡猾的説法,但是不從‘1800年’和‘400年’來分析。課文的第5、6自然段,24、25自然段寫的魔鬼態度的變化就能説明魔鬼是陰險狡詐的人。”……討論還在繼續,而我卻沒了插嘴的機會。

這堂課,我有了另一個身份——學生學習成果的分享者。

這堂課,我發現“教是為了不教!”正向我綻開笑臉。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篇4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介紹維生素c作用的科普小品。文章採用故事的形式,藉助於曲折的情節,生動地向讀者介紹了維生素c的有關知識。

學情分析

本文為略讀課文,學生只要能讀順讀通,理解內容,弄清維生素c對保持人體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就可以了。課堂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注重課內外延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維生素對人體的作用。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維生素對人體的作用。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

1、老師每天都給同學們一顆維生素c,你們知道維生素c嗎?

2、那維生素c是怎樣被發現的,又是被誰發現的呢?

3、今天我們就來讀一個《維生素c的故事》。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質疑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再讀課文,質疑(課件出示自讀提示)

“海上凶神”這種怪病有什麼症狀?

病重的船員是怎麼對哥倫布説的?他們為什麼要這麼説?

病重的船員為什麼在荒島上能轉危為安?“海上凶神”這種怪病的原因是什麼?

病重的船員在荒島上是靠什麼維持生命的?

3、疏理學生質疑,佈置學習活動:

①動筆讀書:讀讀找找,自己解疑。

②真情播音員:文中有許多感人的話,請你找出你覺得好的地方,

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再有感情的朗讀一下。

4、交流。(課件展示相關內容:哥倫布簡介、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等)

三、總結延伸

課件出示有關維生素的小知識。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維生素c的故事》教案之一,維生素c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篇5

一、教材分析

自1825年英國工程師斯蒂芬森發明並製造的世界上第一台能使用的蒸汽機車正式運行到現在,不過100多年的時間,已經發展到了現代化的磁懸浮火車。這是震撼世界的科學創舉。

本文是一篇介紹火車種類的常識性課文,分別向我們介紹了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火車、磁懸浮火車以及火車的提速、修建青藏鐵路等有關我國鐵路建設的事情,展現了我國鐵路建設迅速發展的大好形勢,藉以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

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簡單瞭解課文介紹的幾種火車和它們的特點。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出示詞語]:機車、蒸汽、內燃、電力、磁懸浮、

飛馳而過、夕發朝至、世界屋脊、

奇怪、鼓勵、明白

2、如果把這些分成三類,你會怎麼來分呢?

一類:機車、蒸汽、內燃、電力、磁懸浮、(跟火車有關)

一類:飛馳而過、夕發朝至、世界屋脊、

一類:奇怪、鼓勵、明白

3、你看到過火車是什麼樣子的嗎?(引出火車是長長的)

4、用課文第二段話中的句子引:

讓我們一起到火車的故事中去找找答案。(板書課題)

如學生通過課前的自讀課文回答,是由機車帶動的,師過渡語:你是從哪裏知道的?

5、引出第三自然段,

二、精讀第3自然段

1、自由讀一讀第三段,標出共有幾句話。

2、師問:這麼長的火車車廂,一節連着一節的,靠什麼帶動呢?

引導生接:原來,一節一節的車廂是由機車帶動的。(理解“機車”就是“火車頭”)

3、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哪幾種不同類型的火車?(師板書:蒸汽 內燃 電力 磁懸浮)

4、深入瞭解蒸汽火車

a師:最早的火車是那一種…… 生:最早的火車是蒸汽火車

b[出示有關文字介紹],指名讀一讀

c聽了xxx的介紹,我們一起在表格裏填上最恰當的???[出示文字介紹下面的表格]

d如果你是蒸汽火車,你會怎樣來介紹自己呢?

(引導學生回顧:介紹時要先和大家大招呼,再把自己最主要的特點告訴別人。)

e[出示學生自述的句式]指名介紹。

f聽了xxx的介紹,想不想看看真正的蒸汽火車?[出示圖片]

5、小組合作學習另外三種火車

a剛剛我們用了這樣的方法和步驟來學習

[出示小組合作學習步驟:1、讀一讀;2、填一填;3、説一説。]

b請四人小組從剩下的三種火車中選擇一種,也用這樣的方法來學一學,開始吧!

c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d全班交流反饋

e瞭解了四種火車,讓我們回到課文,讀讀第三自然段的最後一句話,自由讀——指名讀

這樣的火車指的是……(生:電力和磁懸浮火車),因為它們……(生:速度快、污染小)

五、略讀體會(學習4—5自然段)

,《火車的故事》教案和教學反思

1、看到你們通過相互學習瞭解了這麼多火車的知識,我想説你們真能幹。小明也通過查找書本瞭解到了很多知識,爸爸對他又説了什麼呢?(齊讀第4自然段)

師: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理解“夕發朝至”:“夕”是晚上,“發”是出發,“朝”指的早上,“至”是到。誰能把詞語意思連起來説説?——晚上出發,早上就到了)

師:這裏的“”指的是第一次提速,現在已經是第六次提速了,從北京到上海僅需要9小時56分鐘,而到明年的奧運會之前,北京到上海的火車還將進行一次提速,到時,從北京到上海只需要8小時。

2、爸爸還説了什麼?(指讀第5自然段)

我國正在修建的這條鐵路有什麼特點?(海拔最高)

(用簡筆畫,畫出海面及山勢的剖面示意圖,幫助學生理解“海拔”。青藏鐵路指從青海到西藏高原的鐵路,那裏海拔特別高,平均超過4

000米(相當於1300多層樓高),是世界上最高的地區,被稱為“世界屋脊”。)

3、出示句子:我國正在修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青藏鐵路。等鐵路修成了,火車就可以開到

“世界屋脊”上了。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創舉?

師:其實,在去年的7月1日,青藏鐵路就已經正式建成通車了。現在你能把這句話改一改嗎?學生邊説邊修改

( 我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青藏鐵路,火車可以開到 “世界

屋脊”上了。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創舉?)

4、擴展你所瞭解的創舉

六、總結

1、師:瞭解了這麼多關於火車的知識,想不想駕駛火車啊?(生:想)

我知道小明比你們更想。師引讀“這天晚上……”生齊讀第6自然段

2、希望小朋友能夠向小明學習,多問多看書,瞭解更多的知識!

3、下課!

七、板書設計

33 火車的故事

機車:蒸汽——內燃——電力、磁懸浮“綠色環保型”

夕發朝至:北京——上海

創舉:青藏鐵路

了不起

三、教學反思

經過兩次試教,兩次修改教案,教學設計與第一次的完全不一樣。如果説第一次上的試教課是一堂常識課的話,那麼,現在的才算是一堂真正的語文課。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重在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中培養和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提升學生語文能力和素養,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由於本文是一篇常識性的課文,教學的內容又是離學生的生活比較遠的,所以教學課文的重點段——第三自然段時,我設計了一個合作學習的環節。在這樣的學習形式中,一方面,滲透給學生一種學習語文的方法,學習最早的火車——蒸汽機車時,我帶着學生一起學,在學完後,出示給學生看,我們一起學的方法和步驟(當然,這裏的方法和步驟,如果是學生自己進行歸納和總結的,那就更好了,考慮到班裏學生的實際情況,可能歸納概括不出來,所以我就直接出示)。讓學生在接下去的合作學習中能夠用這樣的方法去學習,從課堂的效果來看,學生學習時非常投入,可見,這樣的學習方法的提示,對學生的幫助是很大的。因此,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説,課堂教學中的合作學習環節,老師不能夠完全地放手給學生,要給他們一根枴杖,由“扶”到“放”,合作學習才會有更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在這裏還進行了口語能力的訓練,合作學習中的第三步“説一説”,用比較童趣的語言來介紹自己(把自己當作火車),讓每個學生都得到了一次説話訓練,口語能力應注重平時的點滴訓練。同時,也拉進了火車與學生的距離,學生更感興趣,接受起來也不怎麼困難了。因為關於四種火車的特點,是我另外加入的課外資源。

對於語文教學,不能侷限與書本上的內容,應該適當地加入相關的課外資源。個人認為,對於課外資源的利用為這堂課增添了不少色彩。有三處課外資源的引用:一、合作學習的內容——四種火車的特點,通過自己的加工處理,把介紹火車的語言變得很簡單而富有童趣,又抓住了重點。學生在小組合作的時候一下了就把火車的特點記住了。二、關於北京到上海火車的提速,這裏僅是我自己的講解,但是,學生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到火車提速後,帶來的時間上的差異。也再一次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發展給火車帶來的變化。三、有關青藏鐵路的介紹,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建造這條鐵路的艱難,首先通過簡筆畫讓學生理解“海拔”,又通過用房子的樓層作對比讓學生感受到這個在他們心中沒有概念的“高度”。由於,這是一篇比較早的課文,當時,青藏鐵路還在修建中。而在去年的7月1日,青藏鐵路就已經通車,在這裏,正好利用了這一點讓學生了解這一情況,把這段文字改一改,又使學生得到了語言的訓練。所以,語文教學中要注意走出書本、走出課堂,從而豐富學生知識的潛能和儲備,為學生長期的語文學習打還基礎。

當然,這堂課中也還有值得探討的地方,比如,在讓學生自述介紹自己喜愛的火車時,擔心學生説不好,就給了學生一個介紹的句式。看起來,學生在老師間接的幫助之下,説話説得很不錯,但是這樣的句式卻框住了學生的思維,他們就不會有自己的語言創造,也顯得沒有童趣了。在理解“海拔”,“世界屋脊”等詞語的時候,我一心想要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理解,但是,從教學只能感學生的反應看,要通過引導使他們自己真正理解是有一定困難,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我也沒有再強調,就這樣過去了,還是有一部分學生似懂非懂的。同時,也看出了我的課堂應變能力還需要進一步的努力。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篇6

在教學《漁夫的故事》一文時,我首先注意到了人物語言的特點,所以在組織課堂教學時進行了分角色表演,我要求扮演者表現出魔鬼的兇惡,漁夫的弱小機智,從語言、動作等方面把魔鬼漁夫的形象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這樣一個兇惡強大的魔和一個手無寸鐵、弱小的漁夫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全體同學抱以熱烈的掌聲。這些都在我的意料之中的。所以我認為,只要肯大膽放手,學生的潛力會最大限度的發揮。

其次由淺人深,突破難點。本文的教學難點是對“立足於現實而又富有幻想”的這一藝術特色的理解。為突破這一難點。我從人物和情節角度,考慮、設計了一組由淺人深的問題,組織學生課堂討論,讓學生沿着教師鋪設的台階,拾級攀登,逐步明確:漁夫是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勞動人民的優秀品質,是正義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樣的壞人在現實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種反動派的種種本性,它是邪惡勢力的化身。漁夫跟魔鬼的。鬥爭情節也是幻想的,但是這種鬥爭正是現實生活中正義與邪惡鬥爭的曲折反映,最後漁夫的勝利則寄寓了“正能壓邪”的道理。

同時我又引導學生開拓想像,訓練思維。愛因斯坦認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在賞析課文之後,要求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個故事複述下來,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篇7

?小木偶的故事》這篇童話趣味性強,學生理解課文並不難。重點是瞭解故事所藴含的道理,續編故事。難點是提高閲讀能力。我在教這課時,採用了以下教學流程:檢查預習,導入新課——自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分角色讀課文,體會故事藴含的道理-------積累詞語,豐富語言------展開想象,續編故事。在第一環節中,我安排了:交流課前預習情況;看詞語模擬表演。第二環節中,先讓學生回憶讀懂一篇文章的步驟,再按照這個步驟和自學提示自學課文。在第三環節時,分四步進行:同桌互讀;抽生讀,檢測讀音;説一説在小木偶身上發生了什麼事;談一談你對課文最後一句話的理解。第四環節中,先讓學生回顧故事情節,進行情景欣賞;再讓學生填表情詞語,並分角色朗讀。最後一環節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展開想象續編故事;再把編的故事寫下來。按照上面的教學設計上完課後,靜心反思,感觸頗多。現將本節課教學反思如下:

1、這個設計可操作性不強,實效性不大。一節課內根本完不成教學任務,重點不突出,難點沒突破。 2.課文比較長,安排讀的次數過多,如其中的同桌互讀就沒有必要。另外,學生自讀時沒有強調快速閲讀,因此,讀書的時間拉得太長。

3、第四環節中的情景欣賞用了五分鐘,也沒有必要,因為學生對故事情節已經很熟悉了。

4、最後一環節中的把編的故事寫下來也可以安排到下節課或課外完成。當然,其中也有我感覺最有特色的地方,那就是:“看詞語模擬表演”這一環節。因為這課表情的詞特別多,所以我安排了讓學生劃詞、讀詞、理解詞、運用詞來達到積累運用的目的。我把“板着臉、笑嘻嘻、憤怒、親熱、温柔、痛苦、傷心、着急、委屈、生氣、齜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憐巴巴、放聲大哭”製成課件,然後讓學生讀詞,以邊讀邊做表情動作來理解詞,最後出示“得意洋洋、眉開眼笑、垂頭喪氣、火冒三丈、大吃一驚、目瞪口呆、愁眉苦臉”,以選詞上台表演。這一環節的設計感覺很好,學生因為有着忽喜忽怒忽悲忽怨各種表情演示,興致高漲,也能比較直觀形象地理解詞語的意思,體現了語文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