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和蓋小班數學教案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4.33K

通過教案的寫作,大家都是可以在課堂上減輕壓力的,教案是老師為了調動學生積極性提前制訂的應用文種,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瓶和蓋小班數學教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瓶和蓋小班數學教案8篇

瓶和蓋小班數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圓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各形狀的簡單特徵。

2、能按物體的形狀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

1、錄音機,歡快的音樂。方形、圓形、三角形卡片一張。

2、三種形狀的實物掛牌(與幼兒人數相同)。地上畫有三個形狀。

3、彩泥、泥工板、三種形狀的操作模具若干。

教學過程:

一、認識圓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簡單特徵

1、師:小朋友,圖形王國裏來了幾位朋友,大家想認識他們嗎?

(1)大家好,我是圓形,我的身體呀胖乎乎的,一個稜角也沒有。你們瞧,我的眼睛、嘴巴也都是圓形的呢。

(2)嗨,我是方形,我的身體有四條邊和四個角。非常高興能和大家做朋友。

(3)小朋友好,我是三角形,我呀有三條邊,三個角,大家願意和我做朋友嗎?

2、師:(課件4)剛才三個形狀朋友介紹了自己,現在,你們認識它們了嗎?能説出它們長什麼樣嗎?

幼a:圓形它是圓圓的,沒有角。

幼b:方形它是方方的,有四個角,有四條邊。

師:大家認識了圓形和方形,還有一個朋友在旁邊不高興了,它是誰呀?,你們能説出它長什麼樣嗎?

那我們再來看看剛才它是怎麼介紹自己的。教師請一名小朋友説説三角形的形狀:哪為小朋友認識三角形了,能説出它長什麼樣的?

幼c: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

師:我們再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三個朋友,好嗎?

二、按物體的形狀進行分類

1、物體分類課件:小朋友,我們的孩子到草地上去玩了,你們能幫我們把孩子找回家嗎?

(1)哎呀,形狀朋友想請我們幫忙了。我們先看看哪些寶寶在草地上玩?(蘋果、皮球、帽子、電視機、電腦、冰箱、帆船、金魚)

(2)它們是什麼形狀的?請小朋友説一説。

如:帽子是圓圓的,是圓形媽媽的孩子;電視機、冰箱是方形的,它們是方形媽媽的孩子;帆船寶寶是三角形的,它是三角形媽媽的孩子。

小朋友真棒,幫形狀媽媽把孩子都送回了家。

2、遊戲:找朋友師:小朋友看看胸前,你現在是什麼寶寶呀?是什麼形狀的?看、那邊地上有三個家,我們去找自己的家吧。(放音樂,教師檢查幼兒是否找對家)我們和家裏的朋友一起來跳舞吧。

3、做餅乾師:哎呀,跳舞跳得肚子都餓了,我們一起來做餅乾吧。圓形寶寶喜歡吃圓餅乾,方形寶寶喜歡吃方餅乾,三角形寶寶喜歡吃三角形餅乾,請小朋友到和自己一樣形狀的餅乾加工廠去做餅乾吧!

幼兒用模具、彩泥進行製作。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採用了多媒體課件、遊戲的形式,由個別到集體,逐步加深活動內容。讓幼兒對物體按圖形分類有了更深的認識。)三、結束師:哎呀,小朋友真能幹,做了那麼多的餅乾,我們把這些餅乾送到形狀王國去吧,和那裏的形狀寶寶一起分享。

教學反思:

由於小班幼兒對動畫、卡通人物特別感興趣,教師自制了動畫課件。在第一環節和第二環節中的第1個活動中,將三個圖形設計成了卡通動畫形象,讓圖形自己進行講述,這樣比較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設計的兩個遊戲,在幼兒進行分類練習的同時,發展了幼兒的合作精神和動手能力。整節課設計情節連貫,思路清晰,適合小班年齡的特點。

瓶和蓋小班數學教案篇2

目標:

1、學習5以內數的組成,初步體驗發現“數越大,組合的方法越多”。

2、在活動中發展幼兒遷移整理已有經驗的能力,逐步促進幼兒思維深刻性的發展。

重點:認識表示數的分合的符號,初步理解組成的意義。

難點:概括5以內各數組成情況,初步體驗發現數越大,組合的方法越多。

準備:

教具(大房子圖一間2層、數卡“1”3張,“2”2張、“3”一張,表示分合意思的符號四個)學具(操作分合學具出現不同結果的記錄紙、房子圖10張,人手2套1-5的數字卡、寶貼)

過程:

重點討論-->幼兒遷移運用-->集體交流-->結束活動

1、重點討論

目標:在上次操作經驗的基礎上,認識表示數的分合的符號“”,理解組成的意義。

指導:

a、出示房子圖,引導幼兒將相應數字佈置上去,如屋頂上是2,下面2個房間裏分別是1和1;

b、將房子拿掉,請幼兒講講2、1、1是什麼關係,該怎麼念,引出“”:分開、合起來的意思。

c、同法學習“3”的組成。重點是體會3有2種分法。

2、幼兒遷移運用

目標:在前一次操作經驗的基礎上,遷移整理5以內各數的組成的經驗,並用數字表示。

指導:

a、教師介紹玩法

b、幼兒在上次操作經驗的基礎上,在房子圖裏有數字表示

3、集體交流:

(1)幼兒介紹,教師有序排放5以內各數的組成卡片。重點指導幼兒體會把一個數分成2份,這2份合起來還是原來的數。

(2)在結果出來後,引導幼兒觀察,列出每一個數字分的方法記錄情況,問:記錄每個數字分的方法從2-5有些什麼變化?(體驗:記錄越來越多-->分的方法越來越多)

4、結束活動

(1)小結有關數的組成的一些經驗,激發幼兒下次活動的興趣;

(2)肯定活動中有進步的幼兒。

課後反思:

本課的新知教學部分分為三部分:教學5的組成,教學4、3、2、1的組成,鞏固練習。其中以教學5的組成為重點環節,主要以啟發引導教學為主,有效地落實本節課的重點,而2、3、4的教學在學習5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

這一點也體現了“授人以漁”的思想,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實現知識的正遷移。而教學5的組成,也是按照學生操作---提出困惑---再次操作 ---介紹分析式、讀法---找規律等逐步展開的,體現了建構知識的一般過程,從現象到本質展開的,滲透數學知識結構間的有序嚴謹的思想。

瓶和蓋小班數學教案篇3

活動目標

願意參與活動,對數學活動感興趣。

認識圓形,初步掌握圓形的特徵。

能在生活中找出各種圓形的物品。

活動準備

環境準備:教師提前在班級內的各個角落放置一些圓形的物品。

課件準備:“圓形專賣店”情景圖片;“各種形狀”組圖;“去進貨”組圖;遊戲背景音樂。

紙面教具:《圓形專賣店》。

材料準備:馬克筆。

活動過程

出示情景圖片“圓形專賣店”,引導幼兒初步感知圓形。

小老鼠皮皮新開了一家專賣店,裏面賣的物品很特別,我們一起去瞧瞧吧!

皮皮的專賣店裏都有哪些物品?

這些物品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小結:專賣店裏的物品形狀都是圓圓的。

出示組圖“各種形狀”,幫助幼兒認識圓形,初步掌握圓形的特徵。

(教師可出示用硬卡紙剪成的圖形實物)

這個圓圓的圖形就叫做圓形。

圓形和其他形狀相比,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圓形周圍有突起的地方嗎?

小結:圓形圓圓的,沒有角,四周都是平滑的。

發放紙面教具《圓形專賣店》,教師操作課件,鞏固幼兒對圓形的認識。

1.發放紙面教具,引導幼兒尋找正確的小汽車。

圓形專賣店的物品都賣完了,皮皮現在準備去進貨。馬路上停着3輛車,哪一輛小汽車是圓形專賣店的車呢?皮皮不記得了,他只記得小汽車的車輪是圓形的,車牌上也有一個圓形。

請小朋友們幫助皮皮找到正確的小汽車並把它圈出來。

2.引導幼兒在紙面教具上連一連。

進貨的地方到啦,裏面有好多物品啊,但皮皮的專賣店只賣圓形的物品。

請小朋友們連一連,將圓形物品放進購物車內。

3.教師操作課件,驗證幼兒的答案。

播放遊戲背景音樂,組織幼兒玩遊戲“找一找”,在班級內尋找圓形的物品。

恭喜小朋友們順利地幫助皮皮完成了進貨任務,現在請小朋友在班級內找一找,哪些物品是圓形的?

活動延伸

日常活動

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在幼兒園內尋找圓形的物品,鞏固對圓形的認識。

家園共育

家長可以和幼兒一起在家中尋找圓形的物品。

瓶和蓋小班數學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依據局部圖案的外形、顏色等線索,拼貼出完整的圖案。

2、初步感知圖形部分與整體的關係,培養邏輯推理能力。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準備材料:

教具:教師準備大拼圖一個、番薯幹

學具:操作圖片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找朋友拼一拼

1.教師:今天我請大家吃好很好吃的東西,這是什麼呀?(拿出番薯幹),番薯幹可好吃了,我把番薯幹發給小朋友,但是我沒請小朋友吃之前,可不可以吃啊?(幼兒:不可以)。

2.我發給小朋友的番薯乾和老師的是一樣的嗎?(不是),我發給小朋友的番薯幹啊,只是一部分,它們都有一個好朋友,合在一起就是一整塊番薯幹了,請小朋友找一找你的朋友在哪裏?找到朋友,拿着你們的番薯幹碰一碰,然後把它吃掉。

3.番薯幹好吃嗎?還想吃嗎?把有三解形,長方形、圓形洞洞的番薯幹發給小朋友,再在小朋友桌上放上填補洞洞的番薯塊,填好了,給師看,吃掉番薯幹。

二、猜一猜拼一拼

1.昨天晚上,我家裏啊來了一隻小老鼠,它把我的車車都給弄壞了,我想請小朋友幫我把車車修補好。(發給小朋友圖片)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車車修好了,就請小黃老師看看對不對?

3、教師小結。教師出示大圖片,請幼兒來説説自己是怎麼修好的。

教學反思:

上這節課我很開心,小朋友也很開心,跟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吃番薯幹。後面的操作材料又用了小朋友非常感興趣的車子,所有小朋友都能跟着我走,這是我最開心的,因為初入與小朋友上課,最怕的就是小朋友不跟着我走,我上我的課,他做他的事,這是我最擔心的事了。這節課我覺得環節上沒有什麼問題,但是經同事評價,這個活動的目標定的太低。所以一節課如果目標都沒有掌握好,應該是一節比較失敗的課了。

瓶和蓋小班數學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按物體的一維特徵進行分類,並簡單描述分類結果。

2、嘗試不同的分類方法,體驗數學活動中操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重點:學習按物體的一維特徵進行分類,並簡單描述分類結果。

活動難點:

嘗試不同的分類方法,體驗數學活動中操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串珠(其中有不同顏色和形狀)

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激發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老師剛才在東西時,發現這些串項鍊的珠子掉了出來,請你們幫忙把珠子收拾起來,你們願意幫忙嗎?

二、引導幼兒觀察珠子的不同特徵。

教師:這些珠子一樣嗎?

教師:有什麼不同?

(顏色、形狀、大小)

教師:可以怎樣把它分開呢?

三、啟發幼兒分類的方法。

教師:仔細看看,項鍊中都有什麼樣的珠子,你們會怎麼把它們分開呢?

:這些珠子顏色、形狀、大小不同,我們可以按照顏色來分,把相同顏色的珠子放在一起,也可以按照形狀的特徵來分,還可以按照大小來分。

教師:請你們來分一分吧。(讓幼兒在桌子上試試看)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

教師:小朋友們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我們可以按照很多方法來分呢,袁老師也想了辦法。

我們可以按珠子的顏色來分,把紅色的珠子分在一起,把綠色的珠子分在一起。

還可以把大的珠子分在一起,把小的珠子分在一起。

還可以把三角形的珠子分在一起,把圓形的珠子分在一起。你們來試一試吧。

幼兒操作。

教師:你是按什麼規律來分類的呢?(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分類的理由)展示個別幼兒操作結果。

請你大聲地説出來,你是怎麼分類的。

四、材料,結束活動。

教師:小朋友非常能幹,想到這麼多方法來分珠子,謝謝小朋友們,現在請你們把珠子好送回去吧。

瓶和蓋小班數學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節中感受並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與三隻熊的關係。

2.樂意為三隻熊擺放早餐並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隻小盒子、3個玉米、6個蘋果

2.白板課件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小熊一家,通過比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師:孩子們,今天我們班有客人來做客噢,看,來了幾位客人?(3位)我們一起來數數,1,2,3,數到3就是3,噢,有三位客人。

2.它們是誰?(熊爸爸、熊媽媽、小熊)為什麼説他是熊爸爸?哪個是小熊寶寶?那熊媽媽呢?

3.小結:在我們家裏,一般情況都是爸爸長得最高,寶寶長得最矮,媽媽長得不高也不矮。

二、創設請小熊一家吃飯的情境,通過分碗這一事件,區分“大”、“小”、“不大也不小”

1.師:小熊一家今天來我們班做客,我們要請它們吃什麼呢?你們覺得小熊最喜歡吃什麼?

2.師:看老師為它們準備了什麼好吃的?(出示玉米、魚、蜂蜜、蘋果)吃飯當然要用餐具。瞧瞧,我給它們準備了什麼餐具?(碗)它們一樣嗎?哪裏不一樣?(顏色,大小)

3.師:哪隻碗應該給爸爸比較合適呢?為什麼?哪隻給寶寶?為什麼?這隻碗是大的還是小的?(不大不小)應該給誰的?(媽媽)

4.師:爸爸長得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紅色大碗是給爸爸的。小熊最小,綠色的小碗給熊寶寶,熊媽媽不大也不小,用綠色的不大不小的碗剛剛好。

三、情境“分蜂蜜”,體會蜂蜜的多少和三隻熊的關係

1.師:好,餐具分好了,可以用餐了。上菜嘍!第一樣東西是什麼呢?看好咯?是什麼呀?(蜂蜜)有幾瓶?(集體數數)三瓶蜂蜜一樣嗎?哪裏不一樣?

2.師:誰願意來幫我把這三瓶蜂蜜送給三位客人?(請個別幼兒上來操作)

3.師:我們來看看,哪一瓶蜂蜜是給熊爸爸吃的?為什麼最高的那瓶蜂蜜給熊爸爸吃?(中間那瓶蜂蜜最高,裏面裝的蜂蜜也最多,所以要給爸爸吃。)哪一瓶給熊媽媽吃?熊寶寶呢?為什麼?

4.師:他送的對嗎?看小熊一家拿到合適的蜂蜜,非常高興,聽他們在説什麼?(謝謝)那我們要説什麼呢?(不用謝)

四、情境“分玉米”,感知“粗”、“細”

1.師:接下來要上第二樣好吃的東西嘍!是什麼呢?(玉米)剛剛蜂蜜瓶子有高有低,我們一下就看出來了。可是這些玉米都長得一樣高,要怎麼分呢?誒,一樣高的玉米哪個給熊爸爸吃?哪個給熊媽媽吃?哪個給熊寶寶吃?你們願意幫幫我嗎?

2.幼兒操作:

師:桌上為你們準備好了玉米材料,請你們幫我送給小熊一家,要仔細看清楚咯,哪個玉米送給熊爸爸吃?哪個給熊媽媽吃?哪個給熊寶寶吃?別送錯了。

3.評價幼兒操作情況:

師:都送好了嗎?誰來説説你是怎麼送的?為什麼?

誰還願意來介紹一下你是怎麼送的?你們同意嗎?

4.小結:原來三根玉米雖然一樣高,可是粗細不一樣,粗的多,細的少一點,我們趕緊把玉米送給小熊它們吃吧。(師操作)

五、情境“分蘋果”,引導幼兒操作

1.師:嗯,接下來該送第幾樣了?(第三樣),看,是什麼?(蘋果)數數有幾個?(6個,123456數到6就是6),6個蘋果該怎麼分呢?那我們來聽聽小熊它們的意見好嗎?(放錄音)熊爸爸説:我個子最大,吃得最多,熊寶寶説:我個子最小,吃得最少,熊媽媽説:我個子不大也不小,所以吃得不多也不少。

2.師:聽清楚他們是怎麼説的嗎?(熊爸爸吃得最多,熊寶寶吃得最少,熊媽媽吃得不多也不少)

3.師:現在請你們幫三隻熊分一分蘋果,注意咯:每隻熊都要吃到,而且要全部分完。(幼兒進行操作活動。教師重複講述要求注意咯:三隻熊都要吃到,要全部分完。)

4.評價

師:看看他是怎麼送的?對不對?他呢??誰跟他一樣?

六、情境“分魚”

1.師:還有什麼好吃的沒有送上來?還記得嗎?(魚)看這裏有幾個盒子?盒子上有什麼?(數字)這些數字你們都認識嗎?這是幾?這是幾?這個呢?2、3、6這幾個數字和魚有什麼關係呢?告訴你們哦,盒子上的數字代表魚的個數。數字6的盒子裏有6條魚。數字2的盒子裏有2條魚,數字3的盒子裏有三條魚。

2.師:那哪個盒子給爸爸?(6條魚的)寶寶呢?(2條魚的)媽媽呢?(3條魚的)到底合不合適呢?我們來看看。

3.師:把6條小魚給熊爸爸,合適嗎?那熊爸爸應該給他那盒魚?熊媽媽呢?熊寶寶呢?

4.師小結:有的時候呀,數字大的表示多,但有時數字大的並不一定表示多。這個問題有點難,等我們長大了就明白了。

瓶和蓋小班數學教案篇7

活動目標:

幼兒學會比較物體的大小,能用“大”或“小”來表述物體,體驗物體的相對性。

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實物(如碗,皮球等)

2、雪花片大的,小的和幼兒人數相等。

3、大小皮球各半,大小筐各一隻。

活動過程:

1、比比哪個大,哪個小

逐一出示各種實物(如碗,皮球等)每種大小各一個,教師問:“這是什麼?哪個大?哪個小?”

再出示大小籃子各一隻,請幼兒按大小給實物分類,大的放在大的籃子裏,小的放在小籃子裏。

2、玩“聽口令舉雪花片”的遊戲

請幼兒每人拿一種圖形雪花片,大小各一片,聽教師的口令舉雪花片,如舉大的圓形雪花片,舉

小的正方形雪花片等等。

3、玩“揀皮球”遊戲

①幼兒圍在皮球周圍念兒歌。“小小皮球真調皮,一眨眼兒跑掉了。”唸完兒歌后,教師把大小

皮球向四周滾出去,幼兒分散撿皮球,撿到皮球后説,“我撿到一個大(或小)皮球。”

②出示大小筐各一隻,請幼兒先想一想自己的皮球應放在哪個筐裏,然後把自己的皮球放到筐裏。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瓶和蓋小班數學教案篇8

教育目標:

1、學説故事中的對話,嘗試按鈕釦的特徵(顏色、形狀、大小、鈕釦上洞眼的數量等)進行配對。

2、樂意幫助別人,知道撿到東西后要歸還主人。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已認識過鈕釦的基本特徵。

2、物質準備:故事ppt、小動物的圖片、各種鈕釦等。

活動過程:

1、以“小老鼠撿到一個鈕釦”引入,激發幼兒興趣。

2、結合ppt,學説故事中的對話,嘗試按鈕釦特徵進行配對。

(1)認真觀察鈕釦,初步認識鈕釦特徵。

提問:這是一顆怎樣的鈕釦?這顆鈕釦是誰的?

小結:這是一顆黑色的、圓圓的、有四個洞眼的鈕釦。小老鼠也不知道這顆鈕釦到底是誰的,他決定去問問他的朋友們。

(2)尋找鈕釦主人,嘗試進行比較配對。

小老鼠找到了小熊、小狗、小兔、大象、小蟲,問:“這是你的鈕釦嗎?”它們是它們是怎麼回答的?為什麼這顆鈕釦都不是他們的鈕釦呢?最後,小老鼠突然發現這顆鈕釦是誰丟的呢?它是怎麼問的?媽媽又是怎麼説的?怎麼做的?

3、遊戲:幫小動物找鈕釦。

(1)集體操作:幼兒每人撿一顆鈕釦,看看自己拿到的是什麼樣的鈕釦,和旁邊的朋友説一説,幫小動物把鈕釦裝上去。

(2)驗證講評:你拿到的是什麼樣的鈕釦?你把鈕釦送給了誰?送得對不對?

4、情感拓展:

教育幼兒樂意幫助雖人,知道撿到東西后要歸還主人。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數學區中繼續玩“幫小動物找鈕釦”的遊戲。

反思總結:

倡導孩子的自主學習是當前課改的主流方向,因此,整個活動中我都以幼兒為主體,為幼兒創設自主學習的氛圍,由於活動的情景性比較強,幼兒們在整個活動中都很投入孩子們很喜歡故事的內容,能跟着小老鼠一起尋找鈕釦的主人有積極表現的慾望。多媒體輔助法等適宜的教學方法。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集中注意力,仔細的觀察圖片內容,幫助小老鼠一起尋找鈕釦的主人,又通過白板課件,增添活動的樂趣。使得教學內容更加的豐富多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