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了您教案推薦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11W

我們需要制定一個詳細的教案,以確保課程順利進行,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參與和合作,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我認識了您教案推薦8篇,感謝您的參閲。

我認識了您教案推薦8篇

我認識了您教案篇1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課本38、39 例1、2及練習八中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1、 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2、 結合生活情景能辨認角。

教學重點: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教學難點: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教學準備:情景圖,剪刀、吸管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 出示主題圖:小朋友請你觀察這幅圖,你瞭解到哪些信息?説給同桌聽。

2、 教師用線標出球場的角。再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3、 這些都是角,今天我們就來認識角。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1、 認識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龍頭等物品。請小朋友找找這些物品上的角,説説這些角有什麼共同的特徵?(都有一個尖尖的點,兩條直直的邊)

(2)學生觀察物品尋找角。同桌交流。

(3)全班彙報。教師畫出角。問:你能給角的各部分取個名稱嗎?(尖尖的點叫頂點,兩條直直的線叫兩條邊)

(4)你能從我們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並指出這些角的頂點與邊。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角,並指出角的頂點與邊。

2、 製作角。

(1)教師:剛才我們認識了角,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製作一個角?思考一下,你可以通過哪些方法制作出一個角?學生獨立思考製作角。

(2)把你製作的角在小組內展示,並説説你是怎樣做的。

(3)全班交流。並指出角的頂點和邊。

(4)教師演示將角的兩條邊開、收。問:你發現了什麼?説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與什麼無關?(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開的大小有關,*開的越大,角越大,*開的越小,角越小。)

3、 畫角。

(1)我們已經認識了角也製作了角,現在我們來畫角。你認為角該怎麼畫?

(2)教師示範畫角,並説明:先畫一個頂點,再從這個頂點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畫成了一個角。如圖:·

(3)學生練習畫角。

(4)總結畫角的方法。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 完成40頁的1、2題。

2、 創作畫。教師出示用角創作的畫,問:這些圖畫美嗎?你們能創作出這樣美麗的圖案嗎?試一試。

3、 學生創作畫。

四、回顧全課,總結提高

今天你知道了什麼?學會了什麼?

以後我們要仔細觀察,生活中有許多的數學知識。

第二課時 直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內容:課本40、41,例3、4及練習八中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學生

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教學重點:學生初步認識並會判斷直角。

教學難點: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出示活動角)這是什麼圖形?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係?

教師演示轉動成直角,問:你們見過這樣的角嗎?

這種角就是直角。

二、合作探索,學習新知

1、 教學例3

(1)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這種角?把你發現的這種角説給小組的同學聽。

(2)學生小組交流發現。彙報發現。

(3)教師板書畫一個直角。學生觀察教師畫的角。

(4)你能製作一個直角嗎?想一想你準備怎樣製作,做好後在小組內交流認識製作的直角。學生思考製作直角的方法並製作,在小組內交流認識直角。

(5)教師指名彙報製作直角的方法,並根據學生的彙報決定是否介紹用一張紙折出一個直角:先將這張紙上下對摺,再沿着摺痕對摺就可以得到一個直角。

2、 教學例4

(1)你有什麼方法可以驗證一個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説給小組同學聽。小組討論交流驗證一個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學生彙報,並驗證方法:在我們的三角板上有一個是直角。要知道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3)現在請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學生觀察三角板並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4)請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教師示範和説明比的方法:先將三角板上直角的頂點和角的頂點合在起,再將三角板上的一條邊與角的一條邊重合在一起,看另一條邊是否都重合在一起;如果重合在一起,這個角是直角;如果不重合在一起,這個角不是直角。

(5)學生分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圍的角中哪些是直角。並彙報。

3、 畫直角

(1)你還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幹什麼?回憶一下上節課我們是如何畫角的,然後請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畫一個直角。

畫好後給小組的同學説説你是怎樣畫的。學生回憶畫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畫法再畫出直角,交流畫直角的方法。

(2)指名板演畫直角並説説畫法。畫直角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問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直角的畫法。直角的畫法:先畫一條邊,把三角板上直角的頂點和這條邊的左端重合在一起,使三角板上的一條邊和畫的這條邊重合在一起;再從頂點出發,沿三角板直角的另一條邊畫出角的另一條邊,這樣畫出來的角就

是直角。

三、學習效果測評

1、完成第41頁的做一做第1 題

你能找出我們身邊的直角嗎?找到並驗證後説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學生分小組尋找直角並交流。

3、 第2 題

教師指導學生獨立完成。

指名彙報並要求説出是怎樣畫的。

學生獨立畫直角並思考是如何畫的。並彙報説明畫法。

三、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

教師引導學生梳理知識。

第三課時 角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內容:

課本42、43頁及練習八中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緊密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學生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加深對角和直角的把握。

教學難點: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準備:

相關圖片、方格紙、正方體和長方體盒子、直尺、三角板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完成第42頁練習八的第2題。

出示三角形和四邊形。觀察這兩個圖形,你發現了什麼?指名彙報。

學生觀察圖形並思考。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認識角和直角。

二、合作探究

1、 完成第3題

要還應觀察區分出題中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為什麼?説説理由。

學生觀察題中的圖形然後判斷,彙報説明理由。

如第2個圖可以引導學生説兩條線相接的地方不是一個頂點,而是一段彎曲的線,所以不是角。

2、 完成第4題

教師讓學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或把這兩個角做成投影片,把他們重疊起來驗證。

學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從而驗證角的大小。

指名彙報説明你發現了什麼?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3、 完成第4題

教師先讓學生直觀判斷,再用三角板來檢查題裏的角是不是直角。學生獨立直觀判斷,再用三角板檢驗。

4、 完成第5題

教師用釘子板或讓學生在點子圖上照樣子畫出兩個圖形,然後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檢驗一下是不是直角。

學生活動。

5、 完成第6題

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照教科書上的樣子畫。

觀察這兩個圖形,説説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兩個三角形,觀察圖形、思考、彙報。

指名彙報。

三、學習效果測評

1、 完成第7題。

左圖中有3個角,中圖中有7個角,右圖中有8個角。做題時教師要先讓學生找,後作必要的指點。

2、 完成第8題

正方形或長方形的盒子上各面共有24個角。教師指導學生數數看一共有多少個角。

學生活動。

指名彙報並演示數法。

四、課堂總結

第三單元 角的初步認識 來自數學網的精品推薦。

我認識了您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6、7;

2、理解它們表示的數量;

3、會用手指頭表示6、7;

4、會寫6和7。

教學重、難點:寫6和7。

教學準備:

1、課件、貼紙、數字卡片6和7、可數的物件教學時間:學習6-720分鐘,寫6、715分鐘,5分鐘互動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請生用手指表示1--5。

2、請生用點點表示1--5。

3、看點點表示數字。

4、請生背數字兒歌。

5、看圖填數字。

6、按順序填順序

二、新授:

1、這是數字幾?引出6(出示課件)。用點點怎麼表示?誰會用手指表示?6像什麼?(6像口哨吹得響)(出示課件)誰會寫6?來數數有幾隻口哨?

2、看看老師的.手指是幾?引出7。用點點表示。數一數有幾隻口哨?誰還能數出7個其它物體?怎麼寫?像什麼?(7像鐮刀割小草)(出示課件)數鐮刀。

三、鞏固練習

1、請生用手指表示數字。

2、請生用點點表示數字。

3、請生來帶讀數字。

4、請生寫6、7。

四、作業寫6和7各8排。

教學反思:學生基本上上都會寫,但"7"有少數同學會寫反。

我認識了您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能辨認出鐘錶上的整點、半點。

2、知道時針、分針及它們的運轉規律。

3、教育幼兒要珍惜時間、愛惜時間。

4、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幼兒一日生活錄像、課件。

2、實物鐘錶一人一份、小鐘表模型若干。

活動過程:

1、聽音樂《鈴兒響叮鐺》做活動前的熱身運動。

2、談話激趣,觀看錄像,引入主題----鐘錶

老師:小朋友在家喜歡做什麼事情?(讓幼兒自由説)老師最喜歡看電視了,咱們一起看。觀看錄像《大風車》

老師:《大風車》是幾點播出的?怎樣才能準時收看呢?做哪些事情還需要看鐘表?

3、參觀鐘錶店,認識不同形狀、不同種類的表。

4、讓幼兒自選鐘錶,仔細觀察。

(1) 上面有什麼?(數字、指針)

(2) 後面有什麼?(齒輪)用手撥一撥,有什麼發現?時針和分針有什麼變化?(分針跑的快,時針跑的慢)

(3)課件《龜兔賽跑》理解時針和分針的運轉規律。(分針跑一圈,時針走一格)

5、課件演示:認識整點、半點,尋找他們之間的規律。

(1)、(對比時間為4點、9點鐘表)老師: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分針都指向12)

老師總結:當分針指向12時,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整。幼兒撥整點(6點和12點時針和分針的關係)

(2)、(對比時間為2點半、8點半鐘表)老師: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分針都指向6)

師總結:分針指在6上,時針指在兩個數字中間,就是半點,是兩個數字中小的數的半點。

6、觀看幼兒一日生活錄像,取小鐘表模型認識時間。

(1)幼兒看錄像,取出有時間的鐘表模型。

(2)遊戲:《找朋友》。幼兒任選一個鐘錶模型,老師説出一種活動,時間相同的好朋友站在一起。

7、課件演示:讓幼兒正確辨認時間。

8、幫助幼兒理解鐘錶的功能,教育幼兒珍惜時間、愛惜時間。

老師:鐘錶是告訴人們現在是什麼時間,應該幹什麼事情了。小朋友認識了鐘錶,就可以按時做事情。比如:按時起牀,按時上幼兒園。時間離開我們就不會回來了,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愛惜時間。

9、延伸活動:做小小設計師。

老師:我們看了那麼多的鐘表,也認識了鐘錶上的數字、指針。讓我們來當小小設計師,自己設計一塊獨特的表。聽音樂《鈴兒響叮鐺》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通過學習,我們把一天生活的作息時間也進行了演練,幼兒興趣非常高,並記住了學習時間,上學放學時間,培養了他們熱愛時間的好習慣。

我認識了您教案篇4

認知目標

通過看看、聞聞等形式,瞭解春天花朵的各種形態與美。

技能目標

帶領幼兒在社區環境中尋找各類春天的花。

情感目標

萌發幼兒親近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植物的情感。

活動重點

萌發幼兒親近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植物的情感活動難點通過看看、聞聞等形式,瞭解春天花朵的各種形態與美

準備

貼板一塊、黑色記號筆一支

導入

1.交待小朋友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春天裏有許多美麗的花朵也開放了,我們今天就去小區裏找找看哪些花已經開了。

2.教師帶領幼兒外出3.邊散步邊尋找美麗的花

①小朋友你認識這種花嗎?它叫什麼名字?

②看看它的花瓣是什麼顏色的?像什麼?

③教師可以揀地上的落花把花瓣分給幼兒請孩子摸摸有什麼感覺?

④去聞聞花的香味

4.教師用貼板收集幼兒找到的花,並標上序號和花名。

5.返回幼兒園

6.集中總結數數我們今天找到了幾種花?你最喜歡哪朵?

我認識了您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整點和半點的認識。

2、通過遊戲體驗時間的長短,懂得珍惜時間。

活動準備:

前經驗(認識整點,半點),畫紙,時鐘,塗色紙,橡皮泥

活動過程:

1、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時間的認識。

小朋友們都認識了整點,半點了嗎?

教師撥時針,幼兒指認時間

小結:長針就是分針,短針就是時針。當時針指向12時,短針指幾點就是幾點。

2、感知時間:

(1)有誰知道一分鐘有多長?(60秒,看秒錶走一圈)

(2)1分鐘可以做什麼事?

(3)現在我們一起來玩“和時間賽跑”的遊戲,老師給你一分鐘的時間,在這一分鐘

裏,你們可以自由選擇做什麼事情,時間到了就停下,好嗎?

(4)幼兒遊戲,教師計時。

(5)幼兒交流自己在一分鐘裏做的事情。

(6)快的幼兒交流自己為什麼可以比別人快。

(7)教師小結

(8)再次進行一分鐘遊戲。

(9)幼兒拿着自己分別在一分鐘裏做的作品進行比較,交流。

3、 總結交流

我們都知道時間過得很快,但是加快速度也能幹很多事情。

我認識了您教案篇6

11到20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二:

11-20各數的認識是一年級教材第七單元的內容,具體內容包括:數11至20各數、讀數和寫數、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我上的內容是數11至20各數認識第一課時。上好這節課有三大難點需要突破:

1、學生現有的學習基礎如何關注。現在的孩子其實大都會數、會寫11——20各數,也瞭解這些數有關的知識,我們怎樣在課堂上去關注孩子的現有學習基礎,是教學需要突破的。

2 、“十進制”概念的建立。

3、學生數感的培養。

針對以上三點在教學中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第一、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處理教學好教學內容。

根據學生的現狀和發展水平,對11-20各數的數數,我沒有花時間教學生,而是讓學生直接參與數物體個數,如數小組的人數、數小棒等等。又如通過看直尺讀數及對數字娃娃排數、讀數、比較數的大小等一系列教學的活動,都是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放手讓學生在活動中自己領悟知識。

第二、“十進制”概念的建立。

認識11~20各數,是學生數的認識的一次飛躍,讓學生建立十進制的概念,理解計數單位“十”是培養數感的基礎。圍繞“怎樣擺放讓別人也很快地看出是12根”這個問題,學生自主地動手操作擺小棒,彙報交流,呈現出多種擺的方法,學生各抒己見,無法體會到“10根紮成一捆”的優越性。但“10根紮成一捆”是理解10個一是1個十的支柱,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此時,我巧妙地設計了三幅畫面,1根1根地擺,2根2根地擺,10根10根地擺,三幅畫圖均以出現為2秒鐘的時間,馬上消失的方法,當學生對“1根1根地擺”、“2根2根地擺”無法説出根數,感到無奈時,而10根紮成一捆的擺法卻給學生帶來驚喜、興奮、成功。通過比較體驗,讓學生真真實實地感受到把10根紮成一捆是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並體會到10根紮成一捆這種方法的優越性。這種無聲勝有聲的教學設計,突破了10個一就是1個十的難點,從而理解了數的意義,建立正確的數概念,為培養數感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第三、以學定教,培養學生的數感。

數感是人的一種基本素養,我們沒有必要讓人人成為數學家,但應當使每個學生都在一定程度上數學地思考。培養學生的數感,不是教師講解獲得的而是結合具體情境,通過數學活動得到感受和體驗。對此我安排了相應的活動,讓他們用語言表達和交流數的信息,如通過“考眼力”遊戲,讓學生通過想和猜的活動,發展數學意識,培養學生的數感。當然發展學生的數感離不開學生的生活實際。只有把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才能使學生在具體生活中感受知識,鞏固數感。對此引入時讓學生數小組的人數,讓學生感知數學就在身邊,又如讓學生用11-20的各數來説一句話,學生馬上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學生這分分秒秒地思考,反映出他們對數的興趣,促使學生有意識的將知識與生活問題聯繫起來,主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發展學生的數感。當然培養數感不是一節課所能完成的,只能説在這節課設計的各個環節努力地體現這一目標。

我認識了您教案篇7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十一冊第106~108頁,練習二十五。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各部分的名稱。

2.掌握圓的特徵,理解直徑和半徑的相互關係。

3.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4.通過分組學習,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經及抽象。概括等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

線繩、圖釘、鉛筆頭、圓規、實物投影儀、計算機軟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我想問一下,大學喜歡動畫片嗎7(喜歡)今天我也給大家帶來一段動畫片,想看嗎?(想)請大家屏幕,(出示課件)這四個小動物在舉行自行車比賽,最後結果怎樣呢?請往下看,現在比賽還沒有結束,你能猜一下,最後誰能得第一?(小狗),為什麼呢?(因為小狗的車輪是圓的)。那小白兔的車輪也是圓的,那你為什麼不説它得第一呢2(因為小白兔的車輪的車軸沒在中間)那為什麼車輪做成圓的,車軸裝在中間,跑起來就又快又穩呢?學完這節課,你就會明白的。

[評析:通過有趣的動畫引入課題,一方面引起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為學習新知識提出了要思考的問題,從思想上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圓的認識。

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二、新課教學

1.實物舉例。

一年級的時候,咱們已經初步認識過圓了,誰來説一説,除了車輪是圓的以外,在我們周圍的物體上哪裏還有圓?(學生舉例,可能舉以下實物。)

①硬幣的邊是圓的;②圓桌的邊也是圓的;③有些鐘錶的外形象也是圓的;④咱們研究的都是平面圖形,而足球是一個球體,它不是一個平面圖形,我們以後再研究。剛才咱們舉出這麼多例子,那到底什麼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圓呢?請大家觀察屏幕,(出示課件)如果我們沿着這些物體的外沿畫下來,就得到了一個圓,大家看明白了嗎?(明白了。)

圓和咱們原來學過的三角形。四邊形相比有什麼不同?

三角形和四邊形都是由什麼圍成的?(線段)我們就把它們叫做平面上的直線圖形。而圓是什麼圍成的。(曲線)所以,我們就把圓叫做平面上的曲線圖形。

[評析:由物體是圓的,到抽象出圓的幾何圖形,以及與三角形、四邊形比較,初步認識圓是平面上的曲線圖形。這些知識只有在教師的層層引導下,才能步步加深認識。這樣安排教學活動,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好。]

2.分組畫圓,初步感知圓的特徵。

對於三角形和四邊形的特徵,咱們前面已經研究過了。

而作為由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圓來説也有自己的特徵,下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

為了便於咱們研究,咱們先來畫一個圓,大家會畫圓嗎?(會)

誰能到黑板前快速畫一個圓。(評價。你能敢上來畫一個圓,已經很好了,請回。)

看來只用一隻粉筆,是不太容易把圓畫好的,想畫好,咱們就得藉助工具,下面老師就給你一些工具,打開信封,看裏面有什麼?(圖釘、線繩、鉛筆頭)注意聽清我的要求:一會咱們比一比,哪一組的同學最聰明,能用這些工具在最短的時間裏在作業紙上畫出一個圓。開始。(學生畫圓,教師指導。)

我們一起看這幾個組同學畫的,大家評一評,哪個組的同學畫得最好?(由不好到好,依次展出學生畫出的圓。)

大家説,哪一組的同學畫得最好?(第x組)

下面咱就請第x組的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他們是怎樣做的?怎麼畫得這麼圓?(學生介紹。)

他們想的方法好不好?(好。)你再給大家説一説應應注意些什麼就能把圓畫好。(①固定好圖釘不能動;②線繩隨時拉緊。)

大家明白了嗎?(明白了)其他組的同學説一下,你們是怎樣畫的?

(①繫繩的方法不同;②不轉動繩,轉紙。)

我這裏也有三樣工具,下面我就用剛才那位同學的方法,也畫一個圓。

(師畫圓。)

怎麼樣,我畫的圓好不好?

我想只要注意兩點就可以把圓畫好。一是圖釘固定的這一點不能動;二是線繩必須始終拉緊。

[評析:數學教學,主要是組織好數學活動。從學生到黑板上畫圓(不規範),到分小組合作畫圓,互相介紹畫法和注意的問題,是一個很實在的數學活動。由於學生十分投入,所以對圓心,和半徑的直接感受是非常深刻的。這就為深入研究圓心、半徑、直徑積累了充分的感性認識。同時在充分地研究討論活動中,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3.認識圓各部分的名稱。

圖釘固定的這一點我們就把它叫做圓心,也就是圓中心的一點,圓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板書:圓心o)

我們還知道畫圓時,線繩必須得拉緊,也就是粉筆無論旋轉到什麼位置,線繩的長度變不變?(不變。)

由此,可以看出: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是相等的。

現在我沿着線繩用尺子畫出一條線段,也就是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一條線段。像這樣的線段,我們就把它叫做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誰來説一下什麼叫半徑?(學生回答。)

大家看,我在圓裏再畫一條線段,注意觀察,我是怎樣畫的?

也就是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

像這樣的線段,我們就把它叫做圓的直徑,一般用字母d 表示。

板書:"直徑d"。

誰來説一下,什麼叫直徑?(評價:很好很完整。)同桌同學互相説一下,什麼叫直徑。

[評析: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昇華,單靠學生討論是完不成的關鍵時刻,還需要教師系統的引導和講解。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體現出教學的藝術性。]

4.分組討論圓的特徵。

剛才我們認識了圓心、半徑和直徑,下面請大家結合剛才咱們畫圓的過程,討論一下在同一個圓裏(板書)半徑有什麼特徵?直徑有什麼特徵?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請各小組開始討論一下。(指導學生討論。)

現在我請一個同學把你們組討論的結果説一下。(同學反饋。)

評價:你們組討論出了半徑與直徑的關係,很好。其他同學又做了補充。

過渡:剛才大家討論出了這麼多圓的特徵,到底是不是這樣呢?請大家看屏幕。(計算機演示特徵。)

大家看,計算機演示的和大家討論的結果一樣嗎?(一樣。)

也就是説在同一個圓裏,半徑有多少條?並且所有半徑的長度都怎樣?(板書:無數條長度都相等)

也就是説,直徑也具備這些特徵。(完成板書。)

剛才大家還討論出了半徑與直徑的關係,你能用字母表示一下它們之間的關係嗎?

板書:d=2r

或r=

[評析:提出很明確的問題,由學生根據自己畫圓的感知和經驗,通過廣泛深入地交流,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學生概括知識的能力。]

5.鞏固練習。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又知道了圓的特徵,下面我們一起做兩組題,看哪些同學掌握得最好。先來看第一組,請你讀一下題目要求(微機出示第一組,指名回答。)剛才我們知道了在同一個圓裏,半徑與直徑的關係,現在咱們如果知道了半徑的長度,能求出直徑的長度嗎?知道了直徑的長度,能求半徑嗎?(教材第109頁第3題填到書上)做完共同訂正。

通過這兩組的練習,可以看出,剛才大家掌握還是很不錯的,下面請大家還得繼續努力?

[評析:對剛剛理解了的知識,進行有變化的練習鞏固,而且把練習內容落實到每個人的身上,是一種高效率的學習。]

6.學習用圓規畫圓。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是相等的。根據這個道理,我們也可以用圓規畫圓。

下面就請大家拿出圓規試着畫出一個圓,如果你畫的時候有什麼困難,就打開課本108頁,看書是怎樣説的。

(學生用圓規畫圓。)

請大家坐好,誰能上來給大家演示一下,怎樣用圓規畫圓。

學生演示,注意提示:

①圓規兩腳間的距離也就是什麼?

②針尖固定的這一點也就是什麼?

③注意旋轉的技巧。

我們可以把剛才這位同學説的方法概括三點:

①按要求確定圓規兩腳間的距離,也就是定半徑。

②把裝有針尖的一腳固定在一點上,也就是定圓心。

③最後按一定的技巧旋轉一週。

[評析:讓學生試着用圓規畫圓,有困難時再看書,向書本學習。比硬性讓學生看書後畫圓,更尊重學生,也更富有啟發性。畫圓之後,讓學生共同概括規律,是從感性到理性的一種提高,是十分必要的。]

這樣就可畫出一個圓。

下面就請大家用這種方法再出幾個圓,先畫一個小點的,換個地方再畫個大點。

再請大家畫出一個半徑為3釐米的圓;並分別用字母標出它的圓心、半徑、直徑。

請同桌同學互相用尺子檢查一下,畫對了嗎?

請大家坐好,剛才咱們又學會了怎樣用圓規畫圓,結合剛才畫圓的過程,大家體會一下。畫圓時圓心和半徑各起了什麼作用?

師:也就是: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評析:讓學生在反覆畫圓之後,結合畫圓的過程,體會圓心和半徑的作用,設計自然、和諧,便於學生深化對圓心和半徑的認識。]

7.閲讀課本,質疑問難。

好了,這節課關於圓的.有關知識咱們就研究到這裏,下面請大家打開課本106頁,看一下剛才我們學習的知識。

師:大家看,咱們課本上是用摺紙的方法認識圓的特徵的,為了讓大家更清楚的認識圓這個圖形,我們是讓大家通過動手畫圓,掌握圓的特徵的,你們體會到了嗎?

請大家合上課本坐好。

[評析:運用課本並不是死讀課本,而是要把教材內容吃透、用活。在這裏,教師讓學生通過看書並與動手合作畫圓相對照,體會動手操作學習知識的優越性,同時,又加深了對課本內容的理解。這個環節的設計是很巧妙的。]

8.全課總結。

大家回憶一下,通過剛才的學習,咱們都學會了哪些知識?

①認識圓的各部分的名稱。

②知道了圓的特徵。

③學會了用圓規畫圓。

三、實際應用,深化知識。

記得剛上課看動畫片時,大家都猜小狗能得第一,結果是不是這樣的呢?請大家繼續片下看。(播放動畫。)

小狗果真得了第一,誰來説一下,小狗為什麼能得第一?為什麼車軸裝在圓心上,誰跑得又快又穩呢?

學生髮言(略)。

師總結:因為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是相等的,所以,車軸裝在圓心上,就能保證車軸到地面的距離始終不變,因此,車子跑起來就又快又穩,大家明白了嗎?

[評析:前後照應,繼續放完動物騎車比賽的動畫,讓學生親眼看見圓的知識的應用,真正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

今天這節課,我們進一步認識了圓,而且還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的問題。説明數學在我們的生產、生活中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因此,大家一定要學好數學。今天的課上到這裏,下課。

[總評:這是一節有創新精神的觀摩課。首先在深入研究教學要求的基礎上,靈活處理教材。把折圓紙片感知圓心、半徑,認識圓,設計為小組用圖釘、線繩、鉛筆頭合作畫圓,來認識圓心、半徑和圓。由於這樣設計動手幅度大,學生體會深刻,合作性強,活動時間、空間擴大,提高了學生投入學習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有利於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和創新的意識,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在組織形式上,突出了小組學習和多種組織形式的有機結合,創造了一種和諧的學習氣氛。在教學方法上是探索法、研討法、講解法、實驗法的多種結合,表現了老師駕馭課堂的靈活性和藝術性。在師生關係上有大的突破,老師由站在講台上權威式的發問、講解轉變為師生共同研究問題,互相取長補短,建立起一種既是師生、又是朋友的新型師生關係。因此,聽過課之後,有一種親切感、童心感和智力潛能的展示感。學生給人們留下的印象遠遠超過了教師給人們留下的印象。

在教學手段的改革方面,也有新的突破,特別是中國少年科學院12歲小院士製作的動畫,活靈活現展示小動物騎車比賽的生動場面,不僅顯示了教學法手段現代化的優越性,更展示了祖國未來的希望。

總之,這是一節創新的課,充滿童趣的課,讓人難忘的課。

不足的是,在個別環節的處理上還欠細緻,前後時間的安撲上還可更好一點。]

教學設想:

圓的認識是學生的低年級初步認識圓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對於廣大學生來説,雖然已經初步認識過圓,但對於建立正確的圓的概念以及掌握圓的特徵來説還是比較困難的。學生由認識平面上的直線圖形到認識平面上的曲線圖形,是認識發展的又一次飛躍。因此,教學中要注意通過動手操作、討論、歸納等活動引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為以後學習圓柱和圓錐奠定基礎。

基於以上認識,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旨在加強操作、研討等數學活動,通過小組學習這種主要形式,引導學生實踐、探索,逐步形成圓的表象,掌握圓的特徵。教學儘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嘗試成功的愉悦。

我認識了您教案篇8

活動目標

1、在説説、折折中認識梯形,觀察感知梯形的特徵。

2、能給形狀、顏色、大小不同的梯形分類,並能數出每一類有幾個。

3、啟發幼兒學習按圖形特徵歸類,鞏固對幾何圖形的認識。

活動準備

教具:不同形狀的梯形若干;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紙各一張。

學具:幼兒兩張大小不同的梯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若干。

活動過程

一、通過講講、折折認識梯形,觀察感知梯形的特徵。

二、幼兒通過猜測圖形的變化,感知梯形的特徵。

三、師出示長方形,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後,説出梯形特點。

師:“這是什麼圖形?猜猜我會把它變成什麼?”

通過折一個角的形式,教師結合手勢,幫助幼兒明確長方形變梯形的方法。

梯形的特徵:由四條邊組成,還有斜邊把這兩條平行的邊連起來。

四、嘗試在長方形的紙的基礎上折出梯形,進一步感知梯形是有兩條平行的邊和斜邊組成。

交待要求,明確折法。

師:“在我們的桌上,老師也為小朋友們準備了長方形的白紙,請你也用折一折的方法,把他變成梯形。

五、幼兒操作,動手摺梯形。教師提示幼兒把摺好的梯形及時放入籃中。

六、鼓勵幼兒交流介紹摺梯形的方法和過程。

師:“你是怎樣摺梯形的?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

在觀察、比較多種圖形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梯形的形狀特徵。師:老師這裏有許多圖形,請你把梯形找出來,説出理由?

七、幼兒操作,能給形狀、顏色、大小不同的梯形分類。

幼兒通過抓抓、分分,感知圖形可以按形狀、顏色、大小分類。

師:請你從籃中抓一把圖形,數一數一共抓了多少圖形。

八、自定圖形特徵分類。

師:這些圖形形狀、顏色、大小都不同,請你幫它們分一分。

九、遊戲“跳格子”。根據教師口令選擇不同圖形,快速分辨梯形。

師:“在圈裏有許多大小,顏色不一樣的圖形,請你聽口令跳到相應圖形的格子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