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光教案推薦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3W

教案在書寫的時候,你們需要注意聯繫實際,寫教案是我們日常的教學工作中要提前準備的事情,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認識光教案推薦8篇,感謝您的參閲。

認識光教案推薦8篇

認識光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使學生經歷猜測、探索、驗證的過程來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釐米=10毫米、1分米=10釐米、1米=10分米。

2、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3、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於實踐又應用於實踐的觀點,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在建立長度觀念時,對毫米、釐米、分米、米之間的關係易混淆,故教學時應講清它們之間的關係,比較它們的長短,使學生能正確、深刻地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投影儀(或掛板)、米尺;學生準備直尺一把、一枚一分硬幣、一枚一元硬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播放課件:毫米和分米的認識——快樂學堂——由浙江大學網絡信息系統有限公司提供

由學生測量的結果引入毫米。或者由下面的遊戲引入。

測量遊戲:同學們,你們每組桌上有一個籃子,籃子裏有幾種東西(“一元硬幣、一分硬幣”各一枚、一張紙條、一塊橡皮),請你們看看分別是什麼?誰能用尺子準確測量出它們的長度或厚度?(小組合作)然後小組彙報。

猜測:一元硬幣的厚度。測量一枚1元硬幣或1分硬幣的厚度為什麼不能用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來表示呢?(學生自由發言)

一枚1元硬幣(1分硬幣)的厚度用米或釐米做單位都不合適,這時我們就要用到比釐米更小的新的長度單位——毫米。(板書:毫米)

二、探索新知

1.認識毫米。

繼續播放課件:毫米和分米的認識——快樂學堂——由浙江大學網絡信息系統有限公司提供

觀察自己的直尺,你有什麼新發現?(同桌交流)

彙報交流:1釐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用兩支筆的筆尖指着,一毫米一毫米地數1釐米中有多少個1毫米?

直尺上除了釐米刻度外還有更小的格。一釐米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1釐米裏面有10個1毫米。

(板書:1釐米=10毫米)。

你身邊什麼物體的實際長度接近1毫米?

用手勢表示出1毫米、5毫米、10毫米的長度。

練習:

量出一枚1分硬幣的厚度。

填一填:

2.認識分米。

(1)引入分米。

動手操作:用學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課桌寬是多少?(當學生用“米”做單位量時,課桌寬不夠1米,用“釐米”做單位時,一一測量很麻煩。)

獨立探索:你感覺用一個多長的長度單位量課桌的寬比較合適?

彙報交流,引導學生想象:如果有一個比釐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長度單位就好了。

像量課桌這樣的物體長度時用米、釐米或毫米做單位都不合適,我們就要創造一個新的長度單位。

⑤互相討論:這個單位規定為多長合適?學生討論(得出以“10釐米”為一個單位比較好)彙報並説明理由;從而引出“分米”。(板書,把課題補充全:分米的認識)

(2)問:1分米等於多少釐米?(板書:1分米=10釐米)。

用手勢表示出1分米的長度,表示出2分米的長度。

(3)學生用直尺量1米長的繩子,每1分米作一個記號,問:1米里面有幾個1分米?(板書1米=10分米)

(4)練習

與同桌互量從手腕到指尖有多長?

三、利用知識,解決問題

繼續播放課件:毫米和分米的認識——練習區——由浙江大學網絡信息系統有限公司提供

1.量出數學教科書的寬是幾分米幾釐米幾毫米?(1分米4釐米4毫米)

2.在()裏填上合適的單位(投影或掛板出示)。

一把米尺的長是1(),一把米尺的長是10(),一把米尺的長是100()

一個墨水瓶高約1(),教室的門高約是2(),寬約是1()

四、看書質疑,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學會了什麼?我們用什麼方法可以即直觀又準確地記住它們之間的關係呢?

五、板書設計:

1、毫米、分米的認識

2、1釐米=10毫米1分米=10釐米1米=10分米

認識光教案篇2

教學資料

教材第7~8頁的資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長度單位千米,也叫公里,明白1000米=1千米。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知一千米的長度,建立一千米的長度概念。並經過觀察、推究等方法明確1000米=1千米,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經過教學,培養學生推理本事,並且經過教學資料能夠喜歡體育,培養學生鍛鍊身體、進取學習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千米,明白1千米=1000米,及長度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使學生親身體驗1000米長度,建立1千米的空間概念。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師:在之前的學習中,咱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呢?能從小到大背出來嗎?並且用手錶示每個小單位。

板書:毫米(mm)、釐米(cm)、分米(dm)、米(m)

師:我們一齊用手錶示一下1毫米、1釐米、1分米、1米的長度。

二、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暑假中有沒有觀看一場體育盛事——奧運會,在奧運會中有些什麼比賽?

生:乒乓球羽毛球跑步、游泳、、、、、、

師:那麼跑步比賽中有一些什麼項目呢?

生: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等等

師:跑步比賽中都是在規定的跑道內完成,你們有沒有試過這些長度的跑步

鍛鍊呢?在跑步運動中最長的跑步運動同學們聽過沒有?——馬拉松小結:對於馬拉松比賽,讓孩子們有必須的瞭解,並經過馬拉松的長度展開教學。馬拉松為什麼用公里作為單位,而公里又是千米都是比米更大的單位,大多少呢?

生:1千米=1000米《因為1000g=1kg》經過孩子們已知的知識構架能夠清楚地推出此公式。

三、體驗1000米的長度

1、聯繫實際,提示咱們學校的操場一圈大約是150米,那麼如果我們要跑

1000米的話需要跑幾圈呢?

2、估想

(1)、1000米是多少個100米,那麼在操場上會跑多久就是1000米了呢?(學生快速的思考,有的在草稿本上計算,有的自我默默的想)

3、總結出正確的圈數:150+150+150+150+150+150+100

4、那麼我們親自到操場上去體驗一下1000米的真實長度,跑完後我們一齊

迅速回教室分享一下大家的感受。

四、分享跑完1000米長度後的感受,繼續探究米和千米的關係。

1、全班共同分享感受

生1:1000米真的好長啊!

生2:跑到三圈的時候就很累了。

生3:1000個1米真的好長啊!

生4:1公里原先有這麼長!、、、、、、、、、

2、那麼我們再次來從小到大把咱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整理一遍。

毫米釐米分米米千米

總結:在計量比較遠的長度時我們通常用千米(公里)作為單位。

3、想一想

師:如果我們要完成3000米,得在我們的操場上跑多少圈?

生:150米一圈得20圈才能完成3000米

師:3000米有多少個1000米

生:3個

4、換一換

6000米=千米5千米=米米=7千米9000米=千米3500米=千米+米

5、總結: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

五、看書質疑

看一看書,想一想還有什麼地方不懂或是有疑問提出來,我們一齊解決。

六、鞏固練習(多媒體課件展示)

師:我們一齊把今日學過的知識再鞏固一下,看看今日我們班上誰最勤勞,回答的問題有多有正確,我們將給予獎勵哦!

1、完成課件的題

2、完成書上的練習

板書設計:

千米的認識

1米=10分米

1分米=10釐米

1釐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認識光教案篇3

設計意圖:小班幼兒在認知過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情緒的支配。無意記憶佔優勢,常常在無意中記住一些事物。遊戲、操作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形式,如果單純讓幼兒認識圓形,幼兒會感到很枯燥,興趣往往不高,而且效果也會不好。因此,在設計這個教學活動時,讓幼兒在遊戲操作中瞭解一些常見的圓形物品與特點,從而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觀察探究的興趣,發展幼兒的感知、觀察和想象能力。

活動目標:

1、能在認知、操作和遊戲活動中掌握圓形的特徵。

2、能在周圍環境中尋找圓形的物體,感知圓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活動準備:

1、活動室佈置一些圓形的物品。

2、圓形紙一張,圓形物品若干(如鏡子、瓶蓋、鈴鼓、盤子)。

3、幻燈片,每桌一隻箱子,箱子裏有各種不同的圓形物品,操作紙若干、彩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認識圓形物品。

師:(用神祕的口氣加眼神)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箱子的玩具,請你們每人拿一件在桌上玩一下,説説它是什麼?

幼:我拿的鏡子,

幼:我拿的鈴鼓,

幼:我拿的盤子……

師:你發現了什麼?這些物品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幼:他們都是圓圓的。(引出圓形這一話題。)

師:(出示一張圓形的紙)提問:它像什麼?

幼:它像盤子,

幼:它像太陽,

幼:它像……

二、感知圓形的特徵

師:請小朋友自選圓形物品,沿着物品的表面和邊緣觸摸,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幼:平平的,

幼:圓圓的,

幼:邊緣是光滑的,

幼:沒有稜角……(幼兒交流,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

師:説一説,你還見過哪些東西也是圓形的?(鼓勵幼兒説出在家裏或者在其他地方見到的圓形物品)

幼:碗、盆,球、掉燈……

三、觀察幻燈片《雜技表演》

師:説一説,畫面上有誰?他們在幹什麼?

幼 :奇奇、樂樂、歡歡、小熊。

幼:他們在玩雜技。

師:想一想,圓圈能翻跟頭,為什麼方圈不能呢?

幼:方圈不光,它有角翻不過去。(引導幼兒説)

師:看一看,獨輪車的輪子是什麼形狀的?還有哪些東西也是圓形的?

幼:圓形的,(幼兒一起説)

幼:還有球,呼啦圈,滾圈,盤子

四、做圓形標記

發給每個幼兒一張白紙(四周打好圓形的小孔),指導幼兒沿小孔撕成圓形,然後請幼兒在圓形紙上畫出自己喜歡的東西或作一個標記,做完後把它貼到自己的物品上作為標誌。

五、尋找圓形物品

引導幼兒尋找活動室裏的圓形物品,要求幼兒用語言表達出來如“我發現: 是圓形的”。並把他們有規律的擺放到數學活動區。

活動延伸:

為幼兒準備一些畫有圓形的紙,啟發孩子在圓形上面添加幾筆後變成另一個圖案(如太陽,蘋果),鼓勵他畫的越多越好。

認識光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能辨認出鐘錶上的整點、半點。

2、知道時針、分針及其表示時間的關係。

3、幫助幼兒理解鐘錶的功能,培養幼兒從小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樂趣卡:認識鐘錶

2、聲音:鐘錶的秒針

3、塗色:鐘錶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壓低聲音:請小朋友安靜,仔細聽,這是什麼聲音?

播放鐘錶的聲音,請幼兒聽。

(滴答滴答響)

二、觀察活動

1、出示鐘錶

(1)觀察一下鐘面上都有什麼?

(2)鐘面上有多少數字?這12個數字是怎麼排列的?

(重點認識幾個數字位置12、3、6、9)

(3)比比看,兩根針什麼地方不一樣?(長短、粗細)

短短粗粗的這根針我們叫它時針,長長細細的這根針我們叫它分針。

三、實踐操作

1、教師演示課件,幼兒説出時間。

3-65認識鐘錶

請幼兒觀察後説出是幾點。

1點,4點,8點.

課件:3-64認識鐘錶

4點,2點,7點,10點。

2、教師操作,讓幼兒理解並掌握分針、時針與數字的關係。

(1)觀察時間為12點鐘表

請小朋友看一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都指在哪一個數字上?(12)

仔細看!把分針撥1圈,時針有什麼變化?(時針走一格)

(2)教師再次操作,讓幼兒觀察分針和時針的變化。

小結:當分針走1圈,時針走一個數字(一格),這就是一小時。

四、認識整點、半點,尋找和發現他們之間的規律

1、看看12點、1點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分針都指向12)

小結:當分針指向12時,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整。

2、對比時間為12點半、1點半鐘表

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分針都指向6)

小結:當時針指在兩個數字中間,分針指在6上,就是半點。

3、課件:3-69認識鐘錶

進一步引導幼兒觀察總結出:分針指6,時針前面的數字是幾,就是幾點半。

五、幫助幼兒理解鐘錶的功能,培養幼兒愛惜時間的好習慣。

1、你們家裏有鐘錶嗎?你還在什麼地方看見過鐘錶?為什麼那麼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鐘錶呢?

2、總結:鐘錶是計時工具,它可以告訴人們,現在是什麼時間了,應該幹什麼事情了;它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小朋友認識了鍾,就可以按時起牀,按時上幼兒園了。時間離開我們就不會回來了,小朋友,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愛惜時間,你們記住了嗎?

延伸活動

塗色:鐘錶

認識光教案篇5

一、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還記得龜、兔賽跑的故事嗎?誰能給大家簡單講一講?

師:自從兔子跑輸了之後,每天都愁眉苦臉,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竟能敗給一隻笨重的烏龜,多沒面子!所以它一直很想再跟烏龜賽一次,今天兔子和烏龜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兔子很希望小朋友們做裁判,再來一次公平的比賽,小朋友們你們願意嗎?

師:好,那比賽要開始了。仔細看,這次誰勝利了?

(生):是小白兔。

師:為什麼?現在不是烏龜在兔子的前面嗎?

生:因為兔子已經跑了一圈了,烏龜只跑了一點。

師:對,當小烏龜才從開始的位置跑到1的時候,小白兔早已經跑回到起點了。

師:你們看,龜、兔賽跑的這幅圖像我們學過的什麼? (鐘錶的鐘面!)

師:兔子為什麼會勝利?(它本身跑得就快,它有沒有再在路上睡覺?這次認識到了時間的寶貴,拼命地往前跑,所以他勝利了。)

師:為了讓我們明白時間的珍貴。小烏和小白兔龜化作了我們所認識的時針和分針,他時刻提醒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

二、新授:

師:今天我們就來進一步學習鐘錶的知識。——認識時間。

師:我們上學期也學過鐘錶,我們都是學過哪些內容那?誰還記得?

(師:1、整時——分針指在12上,時針指到幾就是幾時整;2、半時——分針指在6上,時針走過了幾就是幾時半。)

師:秒針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用得比較少,所以我們把它放在以後的學習中研究。

師:除了我們學過的這些內容以外,你還能在鐘錶的鐘面上發現什麼?小組之間討論一下!

( 小組長彙報:有大格,還有小格。 )

師:那有多少個大格,又有多少個小格呢?小組之間再來觀察一下!

師:他們回答得對不對呢?我們來一起數一數。

師:一共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中有幾個小格呢?再來數一數!

一共有多少個小格?

師:誰來説一説,這60個小格代表什麼意思。那分針每轉過一小格就代表什麼?那分針從刻度12轉到刻度1走一大格呢?(用同樣的方法數下去。)

(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嗎?你能很快記住每個數表示幾分嗎?)

師:分針走一大格代表走了5分鐘,時針每走一大格代表走了多長時間?那刻度1就有兩種含義了,那兩種含義?那時針和分針到底有什麼聯繫哪?你來仔細觀察一下。

師:你發現了什麼?(分針轉一圈,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轉一圈是60分,也就是説分針每走60分鐘,時針走一小時。)

師:那老師想問問你,我們都在説一分鐘,你知道一分鐘到底有多久嗎?現在你先想一想,在一分鐘內你能幹些什麼?

(生):我可以寫字……

師:好,那我們就來計時,看看一分鐘之內你能完成你説的是嗎?

開始計時。

師:誰想再來説一説你在一分鐘內幹了些什麼?

師:原來在一分鐘之內我們可以幹這麼多事,這一分鐘多麼寶貴呀!一分鐘內你就幹了這麼多事,一個小時就有60分鐘,哪一天有多少小時?算一下一共就有1440分鐘,你要是能合理的利用這些時間,那你將來肯定是個了不起的人物。這也就是要告訴我們,不要小看一分鐘,一定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有時候可能就因為這一分鐘改變很多事,不能輕易浪費時間。

師:那一小時有多久呢?(一節課要是40分鐘的話,我們學校是一節課35分鐘,所以要再加上卜老師提前來了的5分鐘。加上一個課間,再加上10分鐘就是1小時了。)

師:好了!同學們,我們剛才已經對鐘錶的基本知識進行了研究,那你是不是真的認識時間了呢?來看一看這塊表。——你是怎樣看出來的?(先看時針,走過了幾時,就是幾時多,再看分針指到了几上確定是幾分。)

(走過了幾就是幾時多,10時十五分,第二種寫法是:10:15。如果不到十分在分前加0)如10時05分——10:05

三、鞏固練習:

1、打開學件,進行闖關遊戲。(僅做第一關。)

2、撥鐘錶的遊戲。

3、翻開數學課本81頁,今天我們就學習了認識時間,做一下82頁的第一題。

四、.總結全課:

師:同學們,你現在來看一下表,幾點了?快到下課的時候了,通過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説給大家聽一聽。今天的作業就把數學課本上的82頁第一題做完。

認識光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無處不在的空氣是看不見、摸不着的。

2、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知道空氣可以助燃、充氣的作用。

3、喜歡進行小實驗活動,積極探究空氣的祕密。

活動準備

1、白色塑料袋、吸管用具與幼兒人數相等。

2、氣球、蠟燭、火柴、小杯子、充氣玩具。

3、大玻璃瓶、小塑料杯一個

活動過程

一、出示透明玻璃杯,告訴幼兒玻璃杯裏盛着非常寶貴了東西,引起幼兒的興趣。

二、教師做實驗,請幼兒細心觀察,證明實驗用的杯子裏有空氣。

1、玻璃杯子裏面放如一張紙,將杯口朝下,垂直放入盛水的玻璃瓶中,過一會將被子垂直拿出來,杯子中的紙沒濕。如果杯子在水中傾斜,就會發現有許多水泡從杯子中跑出來,杯子中的紙也會被浸濕了。

2、啟發幼兒注意觀察,認真思考,引導幼兒進行猜想和討論,尋找答案。

三、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經驗討論: 為什麼空氣是寶貴的。幫助幼兒理解空氣與我們的生活關係,瞭解人和動物都離不開空氣。

四、出示實驗材料,教師指導幼兒操作,尋找空氣。

1、讓幼兒用塑料袋在活動室的各處找空氣。

2、請幼兒觀察空氣的顏色、聞聞空氣的味道,摸一摸,啟發幼兒説出空氣的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着。

3、請幼兒為氣球充氣,把點燃的蠟燭用玻璃杯罩住,用塑料管吹看看有什麼現象,想想這是為什麼?

4、啟發幼兒説出還有什麼地方有空氣?(皮球、游泳圈、輪胎、我們的身體了等等)。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思考:水裏有空氣嗎?高空有空氣嗎?並把自己的發現及時與大家進行交流。引導幼兒閲讀幼兒用書第2冊第一頁,繼續進行空氣的遊戲。

認識光教案篇7

教材分析:

日曆對於大班幼兒來説並不陌生,幾乎家家都有,是幼兒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事物。《指南》中也指出“數學的核心目的就是引導幼兒初步感知數學的有用和有趣”怎樣讓這些內容由“枯燥”變得“有趣”呢?我實行了兩個策略和兩個變化。第一,利用多媒體遊戲化教學將“年”變成了“年媽媽”的角色,由“抽象思維”變成了“具體思維”;第二,結合幼兒的親身體驗,如:製作“班級生日冊”、“合作遊戲”等方式引導幼兒鞏固“看日曆找日期”的方法,讓幼兒由“被動學”變“主動學”。

與此同時,我還整合了語言活動中的兒歌,把“看日曆找日期”的方法可以總結成朗朗上口的小祕訣“先找月,後找日,最後對應找星期”這樣既發揮了幼兒的主動性,又便於幼兒記憶和使用。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適合大班幼兒的現有水平,也是幼兒感興趣的身邊科學。

活動名稱:數學

活動內容:《認識日曆》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日曆種不同符號的意義,知道一年有12個月,一個星期有7天及它們的排列順序。(重點)

2、掌握看日曆的方法,能迅速找出日曆中的日期。(難點)

3、感受日曆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體驗合作探索的快樂。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ppt課件;

2、日曆冊和幼兒1寸照片;

3、四本掛曆冊、動物圖片及搶答牌經驗準備:

1、知道自己的生日;

2、對日曆有初步的瞭解

活動過程:

一、時光精靈導入,引導幼兒瞭解日曆的種類及日曆中不同符號的意義。

1、提問:今天是幾月幾日?出示各種日曆,引導幼兒瞭解日曆的種類及用途。

小結:這是日曆、月曆、年曆,他們都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日曆”。

2、組織談話,播放課件,引導幼兒初步認識日曆中不同符號的意義。小結:日曆中的不同數字,文字和顏色分別代表年份、月份、星期和節假日等。

二、結合故事《年媽媽和它的孩子們》,引導幼兒知道一年有12個月,1個星期有7天及它們的排列順序。

1、講故事《年媽媽和它的孩子們》,引導幼兒知道一年有365天,12個月。

提問:年媽媽有幾個孩子?年媽媽給孩子蓋了幾座房子?大房子、小房子、最小的房子分別有幾座?大房子、小房子、最小的房子分別住多少人?

2、提問互動,引導幼兒知道一星期有7天及他們的排列順序

提問:為了讓孩子們生活更有規律,年媽媽是怎樣安排他們住的?是按照什麼順序排列的?

小結:一星期有7天,他們是按照星期日——星期六排列的。

三、利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掌握看日曆的方法,能迅速找出日曆中的日期,感受日曆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1、利用課件,初步掌握看日曆的方法

提問:請小朋友在日曆中找出今天、昨天、明天分別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小結:找日曆的小祕訣就是先找月,再找日,最後對應找星期。

2、製作班級生日冊,進一步掌握看日曆的方法,感受日曆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玩法:在“大日曆”中找出自己的生日貼上照片並説出自己的生日是幾月幾日星期幾,鞏固幼兒找日曆的方法,最後製成生日冊.

3、“找節日大比拼”比賽,引導幼兒迅速找出日曆中的日期,體會合作探索的快樂。

玩法:4人為一組,分為4組,教師説節假日,幼兒迅速在日曆中找到相應的節日,並圈出,馬上舉起搶答牌,又快有準的一隊加分。

小結:今天小朋友都學會了看日曆找日期的小祕訣,其實日曆中還藏着許多小祕密,比如説公曆和農曆,回家可以和爸爸媽媽繼續探索哦!

課後反思:

?認識日曆》這節數學活動是山東省幼兒課程指導用書大班上冊裏的數學活動之一,我們根據本園幼兒年齡特點又把目標進行了微調,細化,把掌握方法,能迅速找到日曆中的日期作為本次活動的難點。同時也把活動進行了新的設計,因為對於日曆,大班幼兒已知經驗較淺,概念數字性內容太多,幼兒難於理解,所以我們經過各種討論研究了各種方案,來增添課程的遊戲性,希望孩子能在遊戲中需要結合重大節日及生活經驗,在反覆觀察、驗證中熟練掌握看日曆的方法。

活動開始是以“時光精靈”的出現引發幼兒的活動興趣,提問今天是幾月幾日,引發幼兒對日期的認識。因為錄製當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中國海軍成立70週年”所以我臨時為孩子進行提升,告訴他們這個重大的活動在我們青島舉行,增添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怎樣瞭解日曆中的基本信息及之間的關係,是活動中自主翻閲日曆發現祕密還是運用故事來幫助幼兒梳理。通過各種實踐,最後我們選擇在課前讓幼兒先了解日曆裏都有什麼,不僅節省時間還能讓幼兒提前瞭解日曆中的內容,這也體現了孩子的“主動學”。活動中也看出孩子們回家通過自主觀察後,發現了許多日曆的“祕密”,對日曆有了一定的瞭解。為了使孩子進一步對日曆裏的內容直觀瞭解,我把故事《年媽媽和他的孩子們》更貼合實際的進行設計讓幼兒通過多媒體的演示直觀瞭解日曆中的基本信息及之間的關係,易於孩子理解。活動中孩子們故事聽的非常認真,大部分小朋友都能説出一年有365天、一年有12個月,一個星期有7天,每個月有多少天等,孩子們掌握的還是不錯的。

接下來,怎樣讓孩子更有效的瞭解看日曆找日期的方法,在活動中易於孩子們操作呢?老師們不斷探索協商,最後總結出了郎朗上口“看日曆找日期”的小祕訣,通過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掌握看日曆找日期的正確方法。活動中老師對孩子們的方法進行梳理,總結成小祕訣後,這樣既發揮了幼兒的主動性,又便於幼兒記憶和使用。用了這種方法後孩子們在後面的活動中更加快速便捷的使用“祕訣”找到自己的生日與節假日,達到了預期目標。

當然在活動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整節活動老師後半節由於時間問題,有點倉促,在最後的“找節日大比拼”環節中獲勝的祕訣是分工明確,如果先提問一組孩子是怎樣分工的,讓他們與其他同伴分享效果會更好,在過程中孩子分享的時間少,四輪遊戲改為了三輪遊戲,沒有對答對的組進行有效的表揚與梳理,“為什麼又快有準的找到節日呢?”,從而鞏固“看日曆找日期”的方法,缺少總結,如果最後再激發孩子的興趣點,繼續挑戰效果會更好。

認識光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生活中立體的圖形

2、動手製作立體圖形,感受立體圖形的形成過程

3、學會分類,能找出不同事物的共同點

課堂結構

欣賞——初步抽象——製作瞭解——介紹特點——自我分類——反思小結

教學過程

一、教師引??

同學們,看一看、想一想我們周圍的世界,你會發現我們的世界是由許許多多的圖形組成的,這些圖形美化了我們的生活。下面我們來欣賞一組這樣的圖片。

二、欣賞物體

天安門——金字塔——世貿大廈(9.11)——比薩斜塔——家庭組圖——杯子

三、立體圖形的抽象

1、我們剛才看到的這些物體有的雄偉壯觀,有的精巧別緻,但都是由基本的立體圖形(板書)組成。我們再來看一看它們包含哪些基本的立體圖形?。

2、天安門——三稜柱 金字塔——四稜錐 筆 筒——長方體

風 車——圓錐、圓柱 魔 方——正方體 足 球——球

3、我們認識了這麼多的立體圖形,請同學們想一想,在生活還有哪些物體中像這些立體圖形?

生:金磚、冰激凌蛋桶、子彈頭、桌子…………

四、建立感性認識

1、過渡:我們剛才欣賞到的和同學們講到的的一些立體圖形,都是設計師精心設計製作的,今天我們也要當一回小小設計師,每個小組來製作的一個立體模型。

2、複習的平面圖形。

3、製作立體圖形模型。

1)教師出示製作提綱

友情提示:

a.小組討論,你們喜歡製作哪個圖形,大概需要哪些材料?

b.先要觀察材料,要動手比一比、想一想,有一個整體的構想後,才能用膠帶粘。

c.製作模型時,要有分工,要有合作

d.製作完成以後,給你們的作品起個名字,並推薦一位同學向全班彙報作品的特點。]

2)小組討論第一個問題,組長上來選取材料,有的小組向老師的借模型進行參考,也有的小組參考材料袋上的圖形。

生甲:長方體,因為只要把六個長方形用膠帶粘起來就行了?

生乙:我不希望第三個圖形(圓柱體),他上面是個圓,沒學過,不好做。

生丙:用一張紙卷一下不就行了。

生乙:沒有上面的圓,弄不好就扁了?

……

3)學生彙報,並把作品粘貼在小黑板上。

生甲:(正方體)我們做的立體圖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

生乙:(三稜錐)我們做的立體圖形每個面都是三角形,我們給它起名字叫它穩定形,

師:為什麼?

生乙:三角形具有穩定性,我們這個圖形所有的面都是三角形,所以它更加穩定。

生丙:(梯形壩)我們做的立體圖形特點是有兩個面都是梯形,其餘的面都是長方形。

生戊:(圓柱體)我們製作的圖形有點特別,更其他小組的不一樣。

師:你為什麼用特別這個詞語?

生戊:它上下用的是我們沒有學過的圓形,中間用的是長方形,把他捲起來了,不直了。

……

五、初步獨立自主地探索立體圖形的特徵

師:這些立體圖形,他們長的形狀不一樣,但它們有些地方還是有共同特點的,請你們根據共同特點,把他們分分類?

每人自己先在作業紙上分一分

然後小組同學討論一下,

最後向全班同學彙報,你們這組同學是怎樣想的?(兩至三組)40’

學生討論。

學生甲組:我們把(長方體)、(正方體)、(三稜柱)(五稜柱)(六稜柱)、(梯形壩)成為一組,因為它們上下都一樣大,(圓柱體)、(圓錐)、(球)成為一組,它們表面不是直的,是彎曲的。(三稜錐)、(稜錐)成為一組,因為它們有一頭是尖的。

學生乙:既然一頭是尖的(三稜錐)、(稜錐)成為一組,那麼(圓錐)也應該加入到這一組。

學生丙:同樣道理,(圓柱體)也是上下一樣大的,他也應該歸到到第一組去。

……

六、課堂總結

師:今天我們初步認識了這些立體圖形,製作了立體模型,給它們起了名字,它們在數學上科學的名稱到底叫什麼,它們還有哪些的奧祕,今後我們在課堂上還會繼續進一步研究與學習,如果同學們很有興趣,回家以後可以自己進行自學。

那麼,今天的每個同學的學習效果怎麼樣呢?請同學根據屏幕上的問題自己總結。

學習結果自我總結問題訓練單

1、本節課我學到了什麼?

2、本節課的學習主要採用了什麼方法?

3、這種方法可以在哪些時候用?

4、哪個同學的表現,你最喜歡?簡要説明。

5、你的哪些行為對別人有幫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