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5篇 "一步一步 助力教學——《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

來源:巧巧簡歷站 2.14W

本文主題為《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這是一篇關於如何通過漸進式的學習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反思文章。作者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和經驗,分享了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技巧,為廣大教師提供了實用的指導。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5篇

第1篇

本文是篇講讀課文,第一節課重點是複述故事情節,第二節課重點是學習文章的寫法,如環境的渲染、情節的鋪墊、心理的刻畫,細節的描寫,以及全篇文章的先敍事後抒情的行文結構。

此課,本人認為在以下幾方面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一是字詞的鞏固方面,學生在齊讀課文之後,我給了學生兩分鐘時間看文中註釋和課後“讀一讀,寫一寫”,接下來我迅速讓學生完成“同步訓練”中1、2題,搶佔時間,減少學生課外做“同步訓練”的時間。二是教學生如何進行復述時,我因時因地制宜,我先傳達一個意思給班長(本日恰好是星期五,在教室走廊我要班長告訴學生今天第七節課下課後周寄生和通學生可以回家,月寄生今天晚上由老師組織看電影,明天、後天由老師組織文體活動,所有學生趕到星期天晚自習。),這樣學生興趣大增,一下子明白了複述的重要性及其要點。三是在具體複述時,我一改以往由一人上講台當着全面學生的面複述,我而是在組內面對面複述,這樣學生參與面大大擴大,真正形成了全員動起來的局面。

在教學時本人也有點困惑,教師有時一圈又一圈的提問,我們是否可以用試題的形式來讓學生來寫,因為學生閲讀能力是否真正提高,最終要體現在答題能力的高低上。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學生,他們課堂上非常活躍,老師的每個問題,他們總能迎刃而解似的,結果一到考試,閲讀得分卻相當低,如何提高這類學生的閲讀分數,本人真是有點困惑。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5篇

第2篇

第一課時主要解決生字詞、故事情節複述問題。上節課末尾請同學用盡量簡潔的語言複述課文內容,王偉釗一直在舉手,可是,還沒等叫到他就下課了。看着他失望的表情,我説:“下節課一上課老師就叫你複述!”

師:“老師先請一位同學複述一下課文的主要故事情節,請用盡量簡潔的語言,不要囉嗦。”“王偉釗!”

王偉釗:57年前7月的一個悶熱的日子,在費城,我和五個小夥伴因為玩彈子游戲玩厭了,想找些新鮮的遊戲,於是決定去爬懸崖。另外五個小朋友都爬到了崖頂並且“迂迴家了”,而我體弱多病又膽小,爬到一半的時候不敢再往上爬,也下不來。傑利把我的爸爸找來,在爸爸的鼓勵下,我一步步爬下了懸崖。

師:但王偉釗複述的過程中有一個小小的問題,不知道同學們發現了沒有?其他小夥伴是“沿着一條迂迴的小路回家”,而不是“迂迴家”。(生笑)要注意啊!

師:課文中一共有幾個人物?他們分別是誰?有名字的有幾個?

生:一共有7個,我和五個小夥伴(有名字的是內德和傑利),還有我的父親。

師:好,現在請同學們再默讀一次課文,特別注意從對話中體會你喜歡的人物的感情和性格特點,用一些關鍵詞概括出他的性格特徵。

生1:我最喜歡的是“父親”,因為他沒有直接把“我”抱下來,而是鼓勵我自己爬下來。

師:從“父親”的做法,你能看出什麼?這位父親很懂得——

生:不是,作者開始很膽小,在父親的鼓勵下變得勇敢。

師:“我”並非一個一貫勇敢的孩子,小夥伴最初提議爬懸崖時“我”還“一時拿不定主意”,但後來在父親的鼓勵下,成功爬下懸崖,慢慢變得有信心,勇敢起來。還有嗎?

生4:我喜歡那些小夥伴們,他們都非常的活潑、勇敢。

生5:我也喜歡父親,他不僅懂得教育孩子,而且性格很沉着,大氣。

生6:我喜歡傑利。因為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他不僅鼓勵我去爬懸崖,而且在我遇到困難時幫我請父親來幫忙。

師:別的小朋友都走了,傑利卻去請我的父親了。這説明傑利怎麼樣?

師:大家説得不錯,傑利很講義氣,熱心幫助遇到困難的我。但我們能説傑利是“見義勇為”嗎?見義勇為是什麼意思啊?

師:同學們把各個人物的性格特點都概括總結出來了,很不錯,現在老師帶同學們來拍一場三幕劇。同學們看看課文,我們課文裏有三個對話比較集中的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至第六段,第二部分是第10至第13段,第三部分是第16至22段。我們就把這每一部分看成一場戲的一幕,老師做導演兼旁白,請同學們扮演其中的角色,聯繫到我們剛才總結出來的各個人物的性格特點,用獨具個性的語調和表情來“讀出”人物不同的性格。首先請全班同學來給每一幕定個標題。第一幕(1~6)

師:好,爬懸崖前,這是個時間狀語形式。那後面兩個小標題我們統一都用跟懸崖有關的詞語來命。

師:這是非常好的閲讀習慣。課前的閲讀提示會告訴我們許多信息。

師:我們準備開拍了。第一幕有幾個人物?按他們的出場順序來説。

師:王偉釗來扮演內德吧,莊健鵬,有個孩子;張創豪,傑利。有點瘦弱的“我”,就由朱儁東來扮演。

師:好,我們這場戲的第一幕落幕了。我們一起來開個總結會。來看劇本——那種悶熱我至今還能感覺得到。為什麼時間已經過去57年了,“我還記得那年的悶熱”?

生:最後一段,我難忘的是“我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

師:請同學們好好研究一下最後一段,把“我所學到的經驗”讀出來。

生齊讀: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着眼於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品評一下剛剛幾位同學的表演。評價之前,我們要先了解那些台詞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輔以怎樣的表情説出來。內德説的那句話“我們很久沒有爬懸崖了”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説出的,應該讀出一種怎樣的感覺?

生:是“玩彈子游戲玩厭了”,突然想出一種新鮮的遊戲。應該讀出驚喜、靈光一閃的感覺。

師:分析得非常好。剛剛張創豪表演的“驚喜”的感覺差一點。再看第二個人物,“有個孩子”,他説的話應該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

師:看來同學們都有一雙火眼金睛啊,真不錯,找得很準確。

師:我們再來看第四段,裏邊為什麼要提到“八年來我一直有病”啊?不説不行嗎?

生:不説不行。這裏告訴我們作者體弱多病,後面別的小夥伴都能爬上懸崖就他爬不上就比較真實,讓人相信。

(第二幕開拍。“我”仍由朱儁東扮演,其他兩個人物另選。)

師:好,第二幕中的“其中一個孩子”那句“再見”應該讀出怎樣的語氣?

師:這裏跟我們平時感受到的“高興”的心情是一樣的嗎?看到別人被困在懸崖上卻無動於衷,反而“哈哈大笑”,這叫做什麼?一個成語。

師:第三幕劇情有點複雜了,特別是“我”的心理變化值得好好揣摩。父親剛來時,我是怎樣的一種心理狀態,對於自己爬下懸崖有沒有信心?哪裏能找到根據?

生:沒有信心。“我”剛開始時是“哭着”説話的。表示我一點信心都沒有。

師:很棒。同學們已經學會從課文中捕捉那些微小的信息了。後來呢?

生:後來慢慢有點一點點信心,因為文中説“這‘似乎’能辦得到。”接下去,“我‘頓時’有了信心”,再到後面的“信心大增”,“我”的心理活動一直在變化。)

師:同學們總結的很好。朱儁東要好好體會這些微妙的變化哦,用不同的語調和表情把它表現出來。

(板書:沒信心(哭)-有一點點信心(似乎)-有信心(頓時)—信心大增)

(第三幕開拍。找一個看似沉穩點的男生扮演“父親”。)

雷雨潔:我覺得羅培彬(扮演父親)讀得不好。第21段的那句“很好”應該讀出很驚喜,都要叫出來的感覺,因為父親之前並不知道“我”是不是能做得到。

師:雷雨潔讀書非常仔細,我們看看這句“很好”後面怎麼説的,“父親‘叫’到”。的確應該讀出非常驚喜要叫出來的那種感覺。羅培彬,要好好修煉哦!

樑楚君:還有父親在18段説的話,應該用一種很平靜很沉重的語氣讀出來。剛剛羅培彬讀得太隨便了。

師:父親的這句話,應該是一種怎樣的語氣?沉重不太合適,換一個詞?

師:非常棒。應該是一種沉穩的語氣。當然,同學們只有十一二歲,想要讀出中年男人的沉穩是很難的,我們能做的,只能是儘量靠近這種感覺。來,大家一起體會一下——

師:我們看22段,我爬下懸崖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然後呢?

生:啜泣的意思是抽抽搭搭地哭。前面出現過。是我被困在懸崖上,感到十分害怕的時候。

師:第二次的啜泣同學們覺不覺得奇怪?明明爬下懸崖是一件好事,為什麼哭啊?你嘗試過或者見過這種場景嗎?

師:同學們文學素養非常高,成語運用很恰切。就是喜極而泣。人在欣喜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會用哭泣來表達。看來,“我”實在是感慨萬千。

師:三幕劇圓滿落幕了。同學們的表現非常精彩,讓老師們歎為觀止。關於這篇課文,大家還有什麼問題嗎?

生1:父親來救我時,剛開始為什麼説“晚飯做好了”這麼隨便的話啊?

師:你希望父親説什麼?“天哪,孩子,你怎麼在那兒啊!”(師扮一驚一乍狀,生笑)

生:這樣説一句很隨意的話目的是為了讓“我”平靜下來,不要太緊張。太緊張的話很容易出事的。

生2:我想問,傑利到底算我最要好的朋友嗎?他自己不救我就算了。去叫父親也叫了那麼久,也許他跑去哪裏玩去了,很久之後才想起來我還在懸崖上才去叫父親的。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我們沒有時間在課堂上討論了。請同學們以“傑利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嗎?”為題寫一篇小作文,寫在讀書筆記本上。下課!

第3篇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請學生試着理解這兩句名言的含義,並説説它們的共同之處。

老師小結:獲取成功需要着眼於眼前的每一步。古人尚且有這種認識,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是不是更應該有這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勇氣呢?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文章。

提出要求:聽字音是否準確;本文主要講述了作者一次怎樣的人生經歷。

(明確:在這種經歷中,作者領悟到怎樣的人生哲理。作者用哪句話結束了人生經歷的講述。)

用三分鐘的時間瀏覽課文,複述課文,提出明確要求:

①交代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②把握文章的故事情節(起因、經過、結果);③儘量用自己的話。

跳讀課文,文中共有幾個人物?他們在你心中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我”---軟弱、堅強 父親---沉穩、教導有方 傑利---有同情心

(此處為本課重點,注意引導學生,幫助其提高品析語言的能力。)

認識了文中的不同人物,學會了很多,從中領悟了人生哲理。送同學們一首小詩《一步》:一步走不完長征路/長征卻少不了每一步/一步登不上高山頂/一步卻能跌下深山谷/在人生的道路上/請珍重每一步

請同學們結合文章內容及小詩,聯繫現實生活談談你從中受到的啟發。

因為是用本班學生講課,雖然他們剛入學不久但有一定的瞭解,所以教學設置比較流暢。

教學目標的設定針對七年級學生,主要考慮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所以重在複述課文內容,至於主題把握儘量引導學生學以致用,不做過多要求。

在教學進程中,同學們在討論人物印象時出現了分歧,主要出現在對“我”

這個任務形象的把握上。有的同學説“我”自不量力,明知自己身體不好還去爬懸崖;有的同學説“我”逞能、不聽大人勸告;有的同學説“我”過於軟弱,別人都能過去就他過不去;有的同學説“我”很堅強,自己在父親的指導下克服了困難---

同學們回答問題很有激情,而且有理有據,能為自己的觀點找理由,這一點很好,是難得的教學契機,就在於老師怎樣把握,我認識到了學生過於關注了隻言片語而忽略了整體的理解,我引導學生去把握孩子的年齡特點,他們特有的好奇心、天真,引導他們關注文章中背景的介紹---我從小體弱多病,解決了問題。但在過後的反思中,我覺得我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對於中心的認識,文章主要講了“我”的經歷,在此次經歷中我認識到困難的克服方法,這證明了我是堅強的、是善於反思的。

所以,在以後的課堂中我還應注意把握關鍵問題的處理。

此外,我發現把課備充分可以提高教學效率,老師的引導作用不容忽視。

第4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自讀課文是,是培養學生戰勝困難的一個有利契機。所以,在設計這節課,我的思路是讓學生合作研究,自主學習,路讓學生自己走,我只是起到一個指路人的作用,目的是讓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研究性學習的好習慣。

於是一改我以往長期主宰課堂長篇大論的習慣,換成學生當主角,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在45分鐘的課堂上,我一會是參與者,一會是引導者,一會又是點撥者,和學生共同探討“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人生話題;一會又是提問者,再一次把學生引領到課文中來;一會又是設計者,為學生創設思考的環境氛圍……學生也隨之不斷變化角色,不斷變換思考……學生的興趣完全被調動出來,整個課堂氣氛熱鬧而無喧譁,緊湊而不緊張,有張有馳。一節課裏大多數時間都是學生討論,交流,發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各個方面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從對本課的學習中,使學生真正領悟到了生活中大困難只要走一步,再走一步,將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學情估計不足,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孩子們參與熱情高我不忍打斷他們,導致教學任務在落實的過程中不很到位,最終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學引導不夠。

最後的5分鐘,我設計了一個拓展,為了訓練學生觀察生活和領悟生活的能力,但在這個設計上,有些欠缺,深度不夠。

通過這堂課,我明白在今後教學中一定要貫徹一個宗旨——訓練學生的能力,時時刻刻不忘訓練學生,多考慮學生的學情,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制定適合學生的學案。

第5篇

新課程的實施,是我們對中國的教育前景充滿信心,確實一改過去傳統教育中的奇怪現象:把學生變成一個“容器”,教師在課堂上“一言堂”、“滿堂灌”,學生們聽得昏昏欲睡、沒精打采,像一羣殘兵敗將鬆鬆垮垮地坐在那兒,時間沒有了,個性沒有了,發展自己的機會沒有了,只為了一個分,而是去得太多太多的東西。如今的課堂,生機勃勃,學生在學習知識中形成能力,特別是以主人的身份參與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去,真正將語文和自己的生活聯繫在一起。讓學生在學習每一篇課文時都能很自然地拉進文章和自己的距離,深刻體會寫作此文的用心了。讓所讀的書真正活起來,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會激發自己的靈感和想象力。這是在新課程實施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點。體現了以人為本,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先進教育理念。

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不僅掌握了基本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一些特別的方法,並且能及時用這些方法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形成能力。最令人高興的是每一個學生從做人的角度得到一些基本的素養、德育的薰陶,從情感態度價值取向上獲得一些新的突破。獲得教書育人的雙豐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