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8篇 “勇攀高峯,持之以恆——《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8W

本次推薦的教案名為《走一步再走一步》,適用於國小三年級數學教學。該教案通過遊戲式教學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兩位數字相加不進位”的運算方法,提升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計算水平。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8篇 “勇攀高峯,持之以恆——《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第1篇

⑵ 較完整地複述故事情節,做到條理清楚,詳略合適。

學習作者寄寓文中的對待困難的正確態度和克服困難的方法,聯繫自身生活實際,獲得正確對待困難的有益啟示。

學習作者寄寓文中的對待困難的正確態度和克服困難的方法,聯繫自身生活實際,獲得正確對待困難的有益啟示。

2、較完整地複述故事情節,做到條理清楚,詳略合適。

導語中説這是我童年時一次脱險的經歷,既然是脱險,那麼是什麼險呢?怎麼會陷入險境呢?又是怎樣脱險的?為什麼隔了57年,65歲的作者還要記述這段經歷呢?其中藴涵着生活的哲理,是什麼哲理呢?

要求默讀的速度為每分鐘300字,慢慢加快為每分鐘500字。本文大約1500字,要求4分半鐘讀好,行嗎?

默讀後請同學們複述課文。複述的難點往往是時間、地點、人物、數字等,默讀時要注意看清楚。

3、把課文分成冒險、脱險兩部分,四人小組組內試講,全班推薦2~3人上台複述,並即使點評。

明確:同學用這樣的句式複述我講述的部分是我的講述完了,謝謝大家、我的點評完了,謝謝。

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麼意思?

居里夫人説:生活對於任何人都非易事。大家學了《在山的那邊》和《走一步,再走一步》後,獲得了什麼道理?

希望山的那邊永遠呼喚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達成功的彼岸!

3、學習作者寄寓文中的對待困難的正確態度和克服困難的方法,聯繫自身生活實際,獲得正確對待困難的有益啟示。

1、指導多角度地閲讀,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反思,進一步拓展思維空間,獲得啟示。

討論: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麼?你最不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麼?

(這個環節是為了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認識文中的人物特點,對人物做出合理的評判,也鼓勵學生從中有所感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如果學生在喜歡的人物中選擇父親和我,都應視為正確的,關鍵是把喜歡的.理由説足、説全,可互相補充。不喜歡的人物可選在我困難時嘲笑我的孩子,這一點比較簡單。

有爭議的人物可能是傑利。可能有的同學喜歡他,有的不喜歡他,可引導學生評論他做得對的和不好的方面。這樣來談,針對性可能強一點。

討論:假如我的父親急忙趕到懸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來,這種做法和文中父親的做法你更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這個問題討論時也許有爭議,但應該傾向於文中父親的做法,因為孩子的路終究要靠自己去走,總靠別人扶,不是長久之計。父親指導兒子獨立走下來,恰恰是讓兒子經過這種歷練增加獨立克服困難的勇氣和經驗。在我們的生活中,家長、老師其實也給了我們很多這類的指導。

繼續組織討論,讓學生結合自身生活體驗進一步拓展思維,深刻領悟文中的啟示:你在生活中曾經遇到過什麼困難?當時你是怎麼對待的?結果如何?如果現在碰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辦?

討論這個內容,最好能讓學生理解得深刻一點,對困難的理解全面一點:既可以是努力一下就能解決的小困難,如一道難題做不出來,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賣報紙時不好意思張嘴等;更應該是比較大的,短時間內難以解決的困難,如自己學習成績落後;父母下崗,家庭經濟拮据

一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坦坦蕩蕩,一帆風順;遇到困難,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們不失自信,牢記不要想着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得到的,那什麼樣的艱難險阻都將被你踩在腳下。別忘了,還要把你的這些感受傳給那些正在遭遇困難的人們。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8篇 “勇攀高峯,持之以恆——《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第2張

第2篇

1.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2.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閲讀,利用閲讀期待、閲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閲讀質量。

3.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

“導語”中説“寫的是‘我’童年時一次‘脱險’的經歷”,既然是“脱險”,那麼,是什麼險呢?怎麼會陷入險境的呢?又是怎麼能脱險的呢?時隔57年,65歲的作者為什麼要寫這次經歷呢?説“其中藴含着生活的哲理”,是什麼哲理呢?

默讀要注意速度,要從每分鐘300字提高到500字,本文大約1500字,要求4分半鐘看完。到時説“時間到”。默讀後要請同學複述故事情節,複述的`難點往往是時間、地點、人物、數字,默讀時要注意看清楚。

(2)把故事分成兩部分,前一部分可謂“冒險”,後一部分可謂“脱險”,請一個同學複述“冒險”,一個同學複述“脱險”。

(3)根據複述的得失,想一想自己的默讀應該怎樣改進。把經驗記下來。

看課本列出的詞語,看註釋,查詞典,讀一讀,講一講。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發音、停頓、重音、語調、速度。

(1)從課文內容看,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麼意思?

(2)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麼意思?

一篇文章,除了探究中心意思之外,還可以多角度地閲讀,這樣讀就不至於老是往一個方面去想,能讀得有創意,能提高閲讀質量。多角度閲讀,首先要確立角度,關鍵也在於確立角度。怎樣確立角度呢?可以着眼於某一人物,也可以着眼於某一情節,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舉個例子説,評論傑利什麼地方做得對,什麼地方做得不太好,就是一個角度。這樣的角度課文中很多。

石架大約7米高,扛梯子把孩子抱下來要保險得多,也簡單得多,父親為什麼不這樣做?他的辦法有什麼普遍意義?

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同學,將怎麼辦?

學習語文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運用可以從模仿開始,不會説的學着説,堅持不懈,語言能力就會逐步提高。請利用下列格式,在橫線上補出詞語,表達自己想説的一個意思。

生活中難免遇到困難。你遇到過什麼困難?是怎樣克服的?有什麼經驗教訓?寫一個片段或一篇短文。當堂沒有完成的,課外完成。組織同學佈置專欄。

第3篇

1瞭解本文結構特點,體會本文作者對生命的獨特感悟。

2體味人生,關愛生命,引導學生正視困難並積極克服困難。

教學設想:本文語言既有形象化的描寫,又有哲理性的陳述,句式變化多樣,比較適合朗讀。因此教學中,應注重朗讀,結合小組討論,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

1、不積跬步,無以行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荀子

一、導入: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於人的童年,想一想,你有哪些經歷讓你至今依然不忘懷?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美國作家莫頓`亨特,感悟《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帶給我們的.寶貴的啟示。

二、教學目標,檢查預習。找生讀“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字詞,生領讀,師糾正。三、朗讀課文,先自由讀,再找學生範讀,邊讀邊注意思考以下問題:

3、“走一下”和“再走一步”説明了什麼?(或者説“走一步,再走一步”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四、質疑問難:討論明確以後,集體交流,提出不同的意見,教師做適當指導點拔。

1、師引導學生如何複述故事性文章,師出示複述要求。

3、研討與練習三。以上由學生自己思考、小組討論、集體交流的方式完成。

2、佈置作業:a類:抄寫“讀一讀,寫一寫”,理解詞語含義。b類:根據“研討與練習三”的要求,寫一段話。

附板書設計: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頓、亨特故事:遇險——脱險哲理:把困難分解再去克服

第4篇

1、藉助學生豐富的生活體驗,把課文主旨的理解形象化、生活化。

2、藉助課文對人生哲理的概括,引導學生把自己朦朧的生活感悟哲理化。

教材編排的外在線索是與生活的聯繫,內在線索的是按三大板塊: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而本課是屬第一板塊:人與自我。閲讀這些課文,其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體味人生,關愛生命。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國作家莫頓亨特寫的一篇敍事性的文章。本文講述了一個富有哲理性的故事,在故事中藴含着生活的哲理,教學此文章,本着課標中“使學生學會欣賞作品,領會作品的內涵”的原則,先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創設這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簡單入課,在主體部分我設置了感讀(默讀)——研讀―賞讀課文三個環節,其中默讀也為了複述課文作準備,因此複述課文也做了超多的工作,用填充的形式完成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研讀課文中把課文的字詞記清為學生學習課文掃除障礙,賞讀課文讓大家暢所欲言,進而水到渠成的得出文章的哲理性含義。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版塊則是對課文的深入與延伸,課文的小結用一句話談談體會,使學生對全文有深入的探討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選用創設情境,教師點撥,學生討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潛力訓練:注意學習和運用描述心理活動的詞語,培養學生複述課文的潛力。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我”最後正確對待困難,在困難面前不餒不躁,一步一腳印來沉着應付的心理。

誦讀課文,複述故事,悟出“走一步,再走一步”所藴含的人生哲理。

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從一件事中能悟出人生的哲理。

教師出示(多媒體課件展示)泰坦尼克號沉船時的三副畫面:

1、船體傾斜時傑克告訴露絲到欄杆外不至於划向大海。

2、船體完全下沉時主人公找到懸浮物(門),並趴在門上。

師:畫面上的人們當他們面臨危險時,我們心中不免有些心驚膽戰,但是他們應對危險時,他們有着自己的處理方式,作為我們能夠再為他們提些什麼推薦呢

師:大家都十分熱心用心地替他想辦法,此刻讓我們共同走進莫頓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書中的“我”,最後如何下山的。

(這幅畫面的資料與課文聯繫緊密,創設這樣的情境,能夠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能自如、簡單地導入新課。

(讀課文,整體感知,默讀完全後同學們自由發言,根據投影中的顯示以及對全文的第一次感覺或總體印象,用這樣一種形式來填充)

師:同學們,能夠從三點中選取任意的一項表達自己的看法。

生:父親説“不要想着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着你是在一小步,你就能辦得到。

(讓學生開始意識到自己思考的問題中選題,經過初步的引導,使學生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瞭解,加快學生複述的步伐。

師:父親對我的鼓勵不是一句就能到達效果了,我期望同學們能用具體的語言向我們講述這個故事(大屏幕投影複述要點:時間、地點、人物、環境、故事過程)

複述故事要注意什麼問題呢(多媒體顯示)首先,要理解文意,明確中心。其次,要理清課文的情節結構。看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各寫了什麼資料。重點資料要詳述,非重點的應簡略。再次,要抓住原文中的關鍵詞語和句子。最後,還要注意複述就應要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

(先讓學生明確複述的要領,複述後師生共同評議複述中的得失,根據評議,改善自己的默讀習慣,積累經驗。

師: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圈點標註文中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讀完後,先兩人一組自行解決字詞疑難點,無法解決的再提交全班羣眾解決。

交流字詞中有生提問四合的意思另一個學生回答:暮色從四面合攏,説明天越來越暗。

1、讀課文,標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説出你喜歡的理由:

按照我喜歡___我的原因是___這樣的格式來回答(羣眾交流)

生:我喜歡“着眼於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原因是他也就是把大的困難分解,走好每一步,解決每一個小困難,最後就能成功。

生:我喜歡最後一段,人只有一步一步地腳踏實地,才能到達目標。

師:記得老師上學的時候剛開學時學校組織拔草,我看見我們的衞生區的草又多地方又大,連連唉聲歎氣,可我的老師把我們劃分了幾個小組告訴我們先幹這一邊再幹那一邊,結果不一會兒就完成了。

2、師:剛才聽大家説你們都喜歡最後一段,其實老師也很喜歡最後一段,個性是它的哲理性耐人尋味。那你從中獲得了什麼啟示(小組討論後,全班交流)

師:在人生道路上,無論我們遇到怎樣的艱難險阻,都能夠化整為零,把大困難分解成小困難,一步一步戰勝小困難,最後就是戰勝了巨大的困難。“走一步,再走一步”

生: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師: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山姿,視角不同,進入視野的山的形象也就有了差異。一篇文章,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究,獲得多方面的教益。

1、評論四個孩子的行為。喜歡文中哪個人物不喜歡哪個人物為什麼

2、石架大約7米高,扛梯子把孩子抱下來要保險得多,也簡單得多,父親為什麼不這樣做

3、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同學,將怎樣辦

(小組討論能最大限度地活躍學習氣氛,調動羣體合作學習的用心性、主動性,相互間進行智力啟迪和互補,同時也為每個學生帶給表現自我的機會,教師抓住學生討論中的最佳契機,引導學生多角度的思考問題,培養學生選取、分析語言信息的潛力)

生:我喜歡傑利。在“我”爬上石架,進退兩難時,“傑利看來好像有點不放心,但還是和大家一齊走了”,之後他把父親找來,説明他還是挺有愛心的。

生:其他的孩子把“我”丟下不管,甚至還嘲笑“我”,説明他們沒有愛心,我不太喜歡他們。

生:因為我一向體弱多病,父親讓我一個人下來,萬一我摔下來,他會後悔一輩子的。

生:因為孩子的路終究要靠自己走,父親指導孩子讓他自己走下來,是讓孩子增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我覺得父親這樣做是正確的。

生:我不會丟下他一個人在懸崖上,我會想辦法幫忙他,帶着他一步一步走下來。

生:如果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我會想辦法節省體力,等天亮再大聲呼救。

生:如果在可能的狀況下,我會一點一點自己留意的爬下來。

師:從同學們的發言中,老師能感受到大家都有一顆患難與共的愛心,而且在困難面前不退縮,勇敢、堅定。文中作者的經歷,能給你怎樣的啟示呢

師:文中的“我”從一件小事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如果你在生活中也能不斷思考,善於感悟,那麼,你也將擁有一個高質量的人生。

請你模仿黑板上的句子對全文或針對每個人下一個評語

文章當中的迪廷除了用笛音指引我回家以外,還有什麼方式他為什麼會選取這種方式你對他這個人又怎樣的看法你的生活中有這種人嗎,請你舉例。

新的課程標準對我們的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在對學生的講授中是就應把課堂的舞台還給學生,讓學生盡情地揮灑他們的學識,也就應走到學生中間一齊討論,算得上真正地切磋,以到達教學相長的目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執教過程基本上體現了這些新的語文教學理念。我最大的收穫是找到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突破口。如果説要讓學生在碧透的素質教育的水流中自由地遨遊,那麼教師就務必着重哲理的最層次的掌握,要拓展知識的寬度與廣度,恐怕就不是又紅又專就能解決此刻當下的問題。那麼到底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呢我想到了我們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潛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這天讓學生在三讀課文的基礎上,他們獨自或合作找出要學習的知識點與潛力點,並且從課堂中學生的價值觀也得到了體現。培養並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閲讀,利用多次閲讀、閲讀反思和閲讀想象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閲讀質量。學生學習本課興趣較濃,且能密切聯繫生活實際。由此我想到:教師既然是學生的引導者,在課堂對學生的方向引導上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而學生之間的聰明才智也能相互感染,迸發出力量的源泉。

第5篇

⑵較完整地複述故事情節,做到條理清楚,詳略合適。

學習作者寄寓文中的對待困難的正確態度和克服困難的方法,聯繫自身生活實際,獲得正確對待困難的有益啟示。

學習作者寄寓文中的對待困難的正確態度和克服困難的方法,聯繫自身生活實際,獲得正確對待困難的有益啟示。

2、較完整地複述故事情節,做到條理清楚,詳略合適。

導語中説這是我童年時一次脱險的經歷,既然是脱險,那麼是什麼險呢?怎麼會陷入險境呢?又是怎樣脱險的`?為什麼隔了57年,65歲的作者還要記述這段經歷呢?“其中藴涵着生活的哲理”,是什麼哲理呢?

要求默讀的速度為每分鐘300字,慢慢加快為每分鐘500字。本文大約1500字,要求4分半鐘讀好,行嗎?

默讀後請同學們複述課文。複述的難點往往是時間、地點、人物、數字等,默讀時要注意看清楚。

3、把課文分成“冒險”、“脱險”兩部分,四人小組組內試講,全班推薦2~3人上台複述,並即使點評。

明確:複述要求“響亮流利、條理清楚、詳略得當”。

明確:同學用這樣的句式複述“我講述的部分是……我的講述完了,謝謝大家”、“我的點評完了,謝謝。”

從課文內容看,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麼意思?

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麼意思?

居里夫人説:“生活對於任何人都非易事。”大家學了《在山的那邊》和《走一步,再走一步》後,獲得了什麼道理?

希望山的那邊永遠呼喚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達成功的彼岸!

第6篇

1.學會複述故事,瞭解記敍文的有關知識,並培養口語表達能力。

2.學會多種閲讀方式,感知文章內容與主旨,並從中獲取有益的人生啟示。

3.展開多角度閲讀,培養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的能力。

學習指導:本文是篇敍議結合的文章,宜從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局等方面去把握文章的'故事,並結合議論的內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另外,“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文章提倡多角度閲讀,同學們可以從父親、“我”、“傑利”等角度去想一想他們的做法能給我們什麼啟示。

(1)查字典,給下列加點的字註上音,並把整個詞語讀幾遍。

(2)用楷書把下列的詞語工整,規範的寫一遍,力求美觀。

(3)結合文下注釋或查字典,弄清上述詞語的意思,並至少選擇其中五個來造句或寫段話。

2。認真閲讀課文,嘗試着用自己的話把“我”童年時一次脱險的經歷敍述出來。要求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正確無誤。同時想一想,作者想通過這次經歷告訴我們什麼呢?

(1)默讀要求:提高速度、把握要點、五分鐘左右完成。

(2)複述要抓住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要求表述連貫。

3.朗讀訓練,進一步感知文章內容。朗讀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發音、停頓、重音、語調、速度。

(1)結合文章內容,説説標題“走一走,再走一走”是什麼意思?

(2)當“我”畏懼、不敢下崖的時候,父親鼓勵“我”説不要想着距離有多遠……為什麼不要想着距離有多遠?

(3)作者在這次難忘的經歷後,有什麼深刻的感悟?這當中有什麼生活哲理?

第7篇

②較完整地複述故事情節,做到條理清楚,詳略合適。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比如,父母突然下崗了,家中經濟陷入困境;你自以為學習挺努力的,可升人中學後,卻發現自己和別人差距挺大,不會學習;你想和同學們搞好關係,可又感到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對這些,你也許感到困惑,也許感到茫然,其實,人生路上遇到困難是正常的。今天,我們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從課文中這個孩子的脱險經歷中尋求啟示吧;

①指導學生快速閲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

a.給加點字注音。b.按拼音填空。c.結合語境解釋詞義。(略)

[要求]朗讀時姿勢端正,雙手拿書,聲音洪亮,讀音準確,停頓合理,較恰當地表達語氣。(教師可以投影出示以下問題,學生邊聽讀邊思考,在書上標記。)

b.這件事情發生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c.“我”為什麼“一時拿不定主意”?後來又為什麼跟着夥伴們去爬山了呢?

d.“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難?當時“我”是怎麼想的?

e.後來“我”又是怎樣脱險的?脱險以後“我”有什麼感覺?

2、組織學生討論以上問題組,幫助學生掌握記敍要素,理清故事情節。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看書,不要脱離課本,要抓住課文中的一些關鍵詞、句。(在理清以上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複述課文)

(可以找兩位學生複述,其他同學聽後評析複述情節。以上環節主要為了幫助學生熟悉故事情節,尤其是細節描寫,為下一步探究性閲讀、多角度閲讀打基礎。)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主旨,學生只要能扣住課文説出自己的主要感受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有爭議的地方,可課後思考,留待下節課繼續探究。

教學設計(探究性品味“脱險”部分,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上節課我們通過朗讀課文,複述故事,已經大致熟悉了所記敍的事件,而且也悟出這篇文章主旨就是通過“我”的脱險經歷告訴人們不要害怕困難,不要被困難嚇倒,不管這困難多麼嚇人,都要努力去克服它。但是這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通過研讀重點情節再進一步領會文章。

a.找出這部分開頭的自然環境描寫,想想有什麼作用。

b.父親為什麼指揮“我”先邁出左腳的一小步?這對你有什麼啟示?

c.“你能辦得到的。”“這似乎能辦得到。”“我能辦得到的。”朗讀這三句話時應把重音放在哪個字上?三句話的語氣有什麼不同?後兩句寫出了我的什麼變化?

d.我在父親的指導下僅僅是爬下了幾米高的石架,為什麼還説“我產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e.結合文章最後一段,説説你對題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探究性品味是本課的重點環節,應幫助學生扣住文章主題討論理解這些問題。

二、指導多角度地閲讀,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反思,進一步拓展思維空間,獲得啟示

①討論: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麼?你最不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麼?

這個環節是為了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認識文中的人物特點,對人物做出合理的評判,也鼓勵學生從中有所感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如果學生在喜歡的人物中選擇父親和“我”,都應視為正確的,關鍵是把喜歡的理由説足、説全,可互相補充。不喜歡的人物可選在“我”困難時嘲笑“我”的孩子,這一點比較簡單。

有爭議的人物可能是傑利。可能有的同學喜歡他,有的不喜歡他,可引導學生評論他做得對的和不好的方面。這樣來談,針對性可能強一點。

②討論:假如“我”的父親急忙趕到懸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來,這種做法和文中父親的做法你更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這個問題討論時也許有爭議,但應該傾向於文中父親的做法,因為孩子的路終究要靠自己去走,總靠別人扶,不是長久之計。父親指導兒子獨立走下來,恰恰是讓兒子經過這種歷練增加獨立克服困難的勇氣和經驗。在我們的生活中,家長、老師其實也給了我們很多這類的指導。

③繼續組織討論,讓學生結合自身生活體驗進一步拓展思維,深刻領悟文中的啟示:你在生活中曾經遇到過什麼困難?當時你是怎麼對待的?結果如何?如果現在碰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辦?

討論這個內容,最好能讓學生理解得深刻一點,對“困難”的理解全面一點:既可以是努力一下就能解決的小困難,如一道難題做不出來,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賣報紙時不好意思張嘴等;更應該是比較大的,短時間內難以解決的困難,如自己學習成績落後;父母下崗,家庭經濟拮据……

②教師小結:一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坦坦蕩蕩,一帆風順;遇到困難,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們不失自信,牢記“不要想着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得到的”,那什麼樣的艱難險阻都將被你踩在腳下。別忘了,還要把你的這些感受傳給那些正在遭遇困難的人們。

2、閲讀《迷途笛音》,簡單寫寫自己的心理感受。(《迷途笛音》文章在作業本上)

第8篇

3.化整為零,克服畏難情緒,增強徵服困難的自信心。

2.多角度地思考同一個現象,獲得不同的感悟和體驗。

引導學生朗讀課文要力求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並流暢地複述故事情節,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進而理解人物和中心。

指名朗讀課前“導語”,問:文中的“我”幼時陷入了什麼樣的險境呢?又是怎樣脱險的呢?這次歷險對我們大家有什麼樣的啟示呢?

⑴默讀課文。要求提高默讀的速度,從每分鐘的300字增加到500字,本文大約需4分半鐘讀完。分組展開競賽,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既快又好。

把故事分成“冒險”和“脱險”兩個部分,分別請兩名同學複述。

c.根據複述的提失,分小組共同總結一下如何改進各自的方法,並把經驗記錄下來。

⑴整體感知:課文寫的是“我”童年時的一次“脱險”的經歷,其中藴含着豐富的人生哲理。它告訴我們: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這一小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難也可以闖過來。

互動2: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了一步,再走一步”是什麼意思?

面對困難,克服了一個再去克服第二個,只要這樣堅持不懈地不斷努力,就不會被任何困難嚇倒。

互動3:一個巨大的困難分成“一步一步”,是什麼意思?

把大困難分解成小困難,小困難是不難克服的,一步一步地戰勝小困難,最後就能戰勝大困難。

因為想着距離,就會被困難所嚇倒,就沒有戰勝它的信心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為小困難,一個一個地認真解決小困難,終將戰勝巨大的困難,贏得最後的勝利。

⑴內容小結:作者從一件往事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成為終生的一筆財富。這就告訴我們:生活中要善於思考,善於從平凡、普通的現象中悟出道理,這樣人才會變得越來越聰明,生活也才會變得越來越有意義。

a.朗讀時要全神貫注,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讀出語氣”。

b.複述故事時要全面而簡明,説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事情的前因後果。㈢延伸拓展

鏈接一:假如你的某一門功課非常不理想,學了這篇課文後對你有什麼啟示?

擬一份分步攻克某項困難的計劃,對照計劃努力實行,並及時記錄自己的心理感受。

①找出“我”下山時心理變化的詞語,並説明其作用。

②生活中難免遇到困難。你遇到過什麼困難?你是怎樣處理的?有什麼經驗教訓寫出來,在班上讀一讀。

⑴整體感知:理解文章,不僅要把握它的主旨,還要進行多角度的閲讀,才能更深更透的挖掘出文章所包含的啟示,我們也才能獲得更多更好的藝術享受和人生感悟。本文我們不妨可以從父親、傑利、四個孩子等多個側面進行探究。

這位父親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毫無長進。他讓孩子自己下來,經受一次歷練,增長勇氣和經驗。

互動3:父親不來,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你將怎麼辦?

(儘量從不同側面肯定學生的答案,引導他們朝着機智、勇敢的方向努力)

他慫恿“我”爬崖,才有了後來的遇險;在“我”驚恐萬分不敢下崖時,他沒有像其他孩子一樣嘲笑我,“看來好像有點不放心,但還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能想出法子幫助“我”的答案都給予表揚,抓住時機培養學生患難與共的愛心。互動6:你如何評價其他四個孩子?

⑵你有好朋友嗎?你覺得如何做才能使你們的友誼開長地久?

⑴內容總結:文中的父親能抓住“我”遇險的時機對我進行引導教育,教給我化整為零、不斷戰勝困難的方法,並以此增強我勇往直前的自信心。文章還啟示我們真正的友誼應該經得住任何考驗,

⑵方法歸納:多角度地理解文章,我們會捕獲更多難得的教益;多側面地理解生活,我們會獵取更多成功的機會。

鏈接一:你贊成這位父親的教育方法嗎?你爸爸是怎樣教育你的?

⑴實踐活動:記敍一次自己“冒險”的經歷,突出其間懼怕的心理過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