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選修5教案3篇 精彩醛選修5課教學指南

來源:巧巧簡歷站 2.33W

本文介紹了醛選修5教案,該教案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醛化反應機理和重要應用而設計的。通過課程學習,學生將理解有機化學的重要性,並掌握醛反應的實際應用,提高實驗技能。

醛選修5教案3篇 精彩醛選修5課教學指南

第1篇

?知識】初步瞭解分子與生物學之間的關係瞭解中國合成牛胰島素事件。

?情感與態度】瞭解中國是首個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機物的國家,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瞭解分子生物學的成果,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目標;閲讀訪談,學習科學家們實事求是、艱苦鑽研的精神。

師:比較國中階段所學習的生物知識特點,大家拿到課本可能會想,國中的時候不是已經學過細胞了嗎?為什麼高中還要再學呢?國中的生物知識着重讓學生了解生物學的大概情況,而且因為學生沒有相關的化學知識和足夠的空間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識在國中階段是沒有辦法説明白的。

就拿細胞結構來説吧,國中的時候,老師只能讓學生知道動物細胞是由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構成,至於細胞為什麼是有生命的,細胞是怎麼樣生活的,都沒有辦法説得清楚。只有在同學們在九年級、高一學習了化學的基礎知識後我們才可以對生命進一步的學習。學習科學就是這樣,當你掌握的知識越多時候,反而覺得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就更多。

這個學期開設的《分子與細胞》模塊,將為我們在化學分子的層面上,解釋細胞的結構以及生命活動。解答在國中階段沒有辦法解開的謎團,也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師:要了解分子與生物學之間的關係,我們先來看一個我們國家在這方面的傑出成果。(展示出我國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的背景資料)。

學生閲讀背景資料和閲讀課文中的訪談錄,以問題引導: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在生物學上有什麼重大的意義?從訪談錄中,你認為造就了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麼?閲讀完了這些資料,你覺得對於你學習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麼啟發呢?

1.教材分為必修3個模塊、選修3個模塊。必修: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穩態與環境,簡述三者之間知識結構上的關係;

2.高中新教材的特點:需要學生更多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增加了探究活動(什麼是探究活動、探究活動的流程:發現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作出結論)、模型製作等,這些都要求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

3.學習生物學的意義:生物學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和相關領域的成果,各個學科之間

的邊界已經模糊,而出現了多學科的交叉;學習生物學不僅僅是知識的互動,更加是能力培養和思維方式不斷完善的過程。

醛選修5教案3篇 精彩醛選修5課教學指南 第2張

第2篇

1、瞭解三個經濟地帶的劃分依據,掌握各地帶的位置和範圍;瞭解三個地帶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等方面的差異;瞭解地帶性經濟差異的影響因素。

2、理解地帶性經濟差異是自然、社會和經濟等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培養學生綜合、辯證地分析問題的能力。

1、重點:(1)三個地帶的經濟差異;(2)地帶性差異的影響因素

2、難點:如何理解三個經濟地帶差異性的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以及各地區未來的發展方向。

[導入新課] 同學們!前兩節我們從自然方面看了我國的區域劃分和各區的差異。現在讓我們從經濟方面來看一看我國的區域劃分又是怎樣的?讓我們來比較一下它和從自然方面劃分有何不同,它們之間的聯繫又是什麼?好,帶着這些問題我們來開始本節內容的學習。

[提問] 請同學回答一下我國三大自然區是如何劃分的?(可找同學回答,也可同學們集體回答)。

[承轉] 對。三大自然區的劃分主要以自然因素為依據,在我國,氣候和地貌是決定我國自然地理環境差異的兩個基本因素。那麼經濟地帶的劃分依據是什麼呢?是依照各省級行政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同來劃分的。

[板書] 劃分依據:各省級行政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東部(12個省市區);中部(9個省區);西部(10個省市區)

[設疑] 請同學們看圖,想一想經濟地帶的劃分和自然地域的劃分有什麼不同?它們又有何聯繫呢

[總結]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他們的不同之處:1、劃分依據不同。(前面已説)2、界線不同,自然區的界線是與自然因素有關的,而經濟區是以省級行政區界限劃分的。3、範圍不同,(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東部和中部經濟區的區域大致和東部季風區重合(其中中部包括西北乾旱半旱區的一部分),西部經濟區包括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大部分和整個青藏高寒區。

它們的聯繫:自然條件的優劣有經濟社會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同學們還可以繼續考慮自然區域經濟還有什麼差別和聯繫)。我們談了自然區和經濟區的差別,那我們來看看各個經濟區之間有什麼差異呢?

[敍述] 三個經濟地帶在許多方面都有差別,其中比較突出的是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發展速度。

(1)gdp:是一個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它通常代表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

東部中部西部最發達較發達較落後2、經濟發展速度:(它可以反映一個地區國民經濟的發展潛力)

東部中部西部最快較東部慢西部較慢[敍述] 同學們可看三個地帶gdp的增長 並回答提出的問題。為什麼同在一個國家,不同區域會有差別呢?而且差別可能還很大呢?帶着這些問題我們來看一看地帶性差異的影響因素。

[敍述] 我們講了三大自然區的的各區特點,由於氣候和地貌的不同,使得對農業、工業和其他產業受到和大的影響。如青藏鐵路的修建要比其他地區就要困難,農業更是顯而易見了,東部農業發達,中西部農業發展水平就不很高了。區位上,東部臨海,具有開放和便利的海運。中西部距海較遠,長期處於閉塞狀態。

[敍述] 我們看了自然因素對地帶性差異的影響,下面我們看一看社會和經濟原因。

[敍述] 請同學們看課本p11的內容,然後我們總結一下。

[總結] 同學們本節我們就講完了。但留給我們思考的內容卻是紛繁複雜的,需要我們多讀書,多思考才能使我們學的知識更紮實,進一步達到學以致用。現留一個思考題請同學們思考,討論。問題:如何理解鄧小平同志提出的先富共富重要理論?(提示:請從地理學角度加以思考)。

第3篇

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用詩來記錄歷史,深刻反映社會現實,揭示民生疾苦、官吏暴虐,抒發了憂國憂民的情懷,形成沉鬱頓挫的風格。此類以“三吏”、“三別”為代表。此外,他還寫了許多描寫自然的詩歌,往往聯繫自己也聯繫時事,如《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也寫了一些時代氣氛不濃,感情比較淡泊的詩,在成都草堂,長期漂泊後得到暫時的安定,期間對花草、樹木、鳥獸、蟲魚進行了細膩的觀察描寫,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出示目標)

誦讀《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和《望嶽》,比較兩詩在寫景上有何不同特點。

面對寫景詩我們如何去欣賞它呢?學生髮表意見,教師歸納。

把握詩歌意象,意象是指詩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意象對於意境的形成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讀者進入詩歌的意境總是從感受意象開始的,詩人對意象的選取與描繪,正是作者主觀感情的流露,因此,鑑賞詩歌時,只有抓住意象並反覆揣摩,方能體味詩歌意境,進而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練習:改寫《旅夜抒懷》前四句。要求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細緻描寫。

(1)岸上細草微風,江上停泊着一隻小船,遠處天與地似乎相接了,天邊的星宿眨着眼,探下身來,彷彿來到人間;原野的廣闊無邊,給人以開闊之感,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蕩蕩東流,一輪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隨着江水的流動而浮蕩着,靜謐非凡,好一幅雄闊寧靜的江邊夜景圖。

(2)岸上的小草在微風中飄搖,江面上孤零零地泊着一隻小船一,豎着高高桅杆,靜靜地停泊在朦朧的夜色中,周圍一片冷寂。遠處,星空低垂,原野遼闊無邊;近處, 悽清的月光下,江水洶湧澎湃,奔流不息。天地空曠無際,一葉小舟顯得更加孤單、渺小,在悽清的江面上任由湍急的江流擺佈,寂靜和孤獨籠罩着一切,深夜無眠的詩人面對眼前的景象,孤獨寂寞之感不由湧上心頭。

面對同樣的文字為什麼會有不同的感受?哪種理解更準確合理呢?引導學生髮表意見。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意境。

通過描寫景物來抒發感情,是中國古典詩的一大特色,寫景詩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經詩人攝入筆端,就必然帶上了詩人的感情色彩。要準確把握意境,必須從詩歌形象的特點入手,進而從整體上把握景物的意境。

前兩聯寫景,詩眼在“獨夜舟”三字上,其餘全屬烘托。舟泊於岸,所以首句寫岸,次句寫舟。稱“獨舟”者,僅此一舟之謂也,“夜”,用於點明泊舟時間。整個畫面清冷沉寂。

這兩句寫景的詩句,歷來為人們所稱道。無垠的星空,平曠的原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是那樣的雄渾闊大,讓人心曠神怡,難怪有人認為這兩句詩是“開襟闊遠”(浦起龍《讀杜心解》),甚至有人認為是寫出了作者“喜”的感情(見《唐詩論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其實只要聯繫本詩寫作背景和全詩的意境不難看出,這兩句詩是在以樂景寫哀情,作者正是以自然的遼闊無邊反襯一葉可憐小舟的孤單與渺小,面對茫茫的宇宙,想想坎坷的過去,望望無光的未來,何處才是自己的歸程,怎不悲從中來?

一般的寫景詩,字裏行間透露出的情感都是比較容易把握的,尤其是先寫景後抒情的詩作,只要注意詩中的直抒胸臆的詩句就能把握作者情感。

學生分析“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所含情感,也可從材料中找其他例句分析。

表面上純粹是寫景的小詩,就不那麼好理解了。這就要求我們對作者的身世,當時的時代背景有一定的瞭解,即知人論世,並瞭解詩歌的常見表達技巧,才可能準確地領會詩人寫景所表現出的情感。

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攜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給嚴武做節度參謀,生活暫時安定下來。但不料第二年四月嚴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離開成都草堂,乘舟東下,在岷江、長江一帶飄泊,這首詩是杜甫乘舟行經渝洲、忠州時寫下的。當時的杜甫已53歲,且常年有病,國家時局不穩,自己生活沒有着落,又行無定蹤,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這首詩集中表現了他的這種心情。

提示:“名豈文章著”,聲名不因政治抱負而顯著,反因文章而顯著,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説“豈”,這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實現的憤慨。説“官應老病休”, 詩人辭去官職,並非因老而多病,什麼原因,詩人沒有直接説出。説“應”當,本是不應當,正顯出老詩人悲憤的心情。 面對遼闊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無依,在這靜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間無所依存的一隻沙鷗。以沙鷗自況,乃自傷飄泊之意。這跟他剛離成都時寫的“萬事已黃髮,殘生隨白鷗”(《去蜀》)語意相同。以形象比喻作結,鮮明深刻地傳達了詩人深沉的感慨。天地雖大,卻無自己安身之處,景色遼闊,卻反襯出詩人孤寂而悲憤的心境。“一沙鷗”照應“獨夜舟”,對比鮮明,比喻貼切。

我們已把握了本詩的形象、意境和情感,那麼應該用怎樣的語調來讀這首詩?讓學生指出。——緩慢、低沉的

分析原因:“旅夜”書“懷”,有感而生。這首詩是感歎身世之作。前一層寫旅夜風景,其實是寓情於景,為下文抒懷作鋪墊,應當讀得緩慢一些。後一層直抒胸臆,飄泊四方,居無定所,要讀出壓抑感。

表面上純粹是寫景的小詩,一般較難理解。瞭解詩歌的常見表達技巧,才可能準確地領會詩人寫景所表現出的情感。特別是不瞭解寫作背景的情況下,要對詩歌做出正確的解讀,這點就顯得尤為重要。寫景的方法有很多,鑑賞時應注意寫景的常用技巧。 如虛實結合、以動襯靜、以小見大、粗筆勾勒和細節描寫相結合、樂景寫哀、哀景寫樂等。一切景語皆情語,一般詩作是樂景寫樂、哀景寫哀。若是樂景寫哀、哀景寫樂必有直抒胸臆之句。

學生分析《絕句(遲日江山麗)》並與《旅夜抒懷》寫景部分比較。

分類作業 A類: 背誦本詩,有興趣的可從材料中自由選背。

領會情感 直抒胸臆—頸聯—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