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活動:古詩《江雪》4篇 "童趣中班:《江雪》古詩誦讀活動"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W

中班語言活動:古詩《江雪》。通過身體表演、聽、説、讀、寫等多種形式,引導幼兒領略秋冬季節江雪景色之美、感受冰雪之寒,培養幼兒對中華詩文的興趣及品味,提高幼兒語言能力和表現力,讓幼兒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獲得開心體驗。

中班語言活動:古詩《江雪》4篇

第1篇

師:同學們,小聲地讀讀詩,再仔細看看插圖,思考這首詩寫了些什麼呢?可以寫寫你的體會。

生: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寫的是千座山上的鳥都飛走了,萬條路上的人都沒蹤影了。

生:我覺得就是的,這幅圖上就是看不見山上的鳥,也看不見路上的人。

師:看來你不僅會讀詩,你還會結合圖來理解。那麼在這幅圖上你們又看到些什麼呢?

生:寒冷的冬天,大雪紛飛,江面上有一條小船,船上有一個老人在釣魚,遠處的山隱隱約約。

生:老師,我覺得山不是隱隱約約,而是被雪覆蓋了,到處一片白茫茫。

生繼續:只要看看葉子上和船篷上那些厚厚的雪,而且此時雪沒有停,還在繼續下着。由此可見,山被雪覆蓋了。

師:你不僅善於觀察,還愛思考,真了不起!那麼雪僅僅覆蓋了山嗎?

現行的國小語文教材中,幾乎每首古詩都配有插圖,這些圖往往從某些角度揭示了詩意,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我們老師必須充分地利用插圖資源,由圖入詩,感知詩句,理解詩意。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讓學生邊讀詩邊看插圖,將詩與圖結合起來,理解詩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結合文本的插圖,理解了千山鳥飛絕的絕 看不到一隻鳥;知道了徑是小路,感受了萬徑人蹤滅的場景;同時插圖中只有一條小船,一個老人在釣魚的畫面,讓學生對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情景有了一個整體的理解。所有這些學生都是通過教師的指導,充分的利用了文本的插圖理解的,這遠比學生看着生澀的詞義解釋要形象、生動的多,也更容易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師:那大家來讀讀第二句,你讀懂了什麼?可以小聲地交流一下。

生:在江上的一隻小船上,有個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獨自垂釣。

師:你説得沒錯。那同學們,讀到這兒你有什麼疑問麼?

緊接着,我出示柳宗元的寫這首詩的背景材料:柳宗元21歲中進士,當時國家政治腐敗黑暗,柳宗元和幾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立志改革腐敗的政治,救國救民於水深火熱之中,卻遭到皇帝和權臣的反對迫害,被貶到永州,當時的永州非常偏遠,極度貧窮,柳宗元無職無權,無能為力。他想到自己報國的崇高理想不能實現而又無人理解,心裏非常難過,非常悲憤。《江雪》這首詩,就是在這個時候、這種情況下寫的。

在古詩詞教學中,背景資料琳琅滿目,紛繁複雜。這些背景資料在古詩詞教學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們可以把學生引導到作者在古詩詞中所創設的情境當中,去深刻地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有助於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

在《江雪》這首詩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詩中藴含的詩情,補充了柳宗元的生平事蹟,特別着重介紹了作者寫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學生了解了作者是在一種報國無門,心情極其難過,悲憤的心情下寫下的這首詩,就不難理解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原因了。同時學生對於古詩的理解的視野更加開闊了。長期的這樣教學古詩,會讓學生收穫的不僅僅是一首詩的知識,更是對學好古詩的一種方式的理解與運用。

生:老師,我想他可能心情不好,到安靜的地方散散心。

生:大家有沒有發現每句詩的第一個字連起來,是千萬孤獨。他在釣孤獨。

生:我覺得如果僅僅是釣孤獨就不來這裏了。他應該是滿懷希望,他在釣着屬於他的快樂。

師:你有敏鋭的洞察力,詩人雖然內心苦悶,可他沒有絕望,你走進了詩人的內心,看見了他心中的陽光。

生:老師,大雪紛飛的冬天之後將會迎來春光明媚的春天,也許他是在釣着春天。

師:孩子們,作者在千萬孤獨之下,內心還是有着期待,這獨釣寒江雪的期待境界多高啊!大家再次捧起書,帶着這樣的心情,帶着對春天的期待讀讀這首詩吧!

古詩詞的創作,是詩人、詞人的經歷感受、思想情感的文字化。每一首古詩詞都飽含了作者對人生、對社會的態度與情感。

柳宗元的山水詩,大多描寫比較幽僻清冷的境界,藉以抒發自己遭受迫害被貶的抑鬱悲憤之情。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漁翁寒江獨釣圖,這個漁翁的形象顯然是詩人自身的寫照,在這節課上,學生能品出作者內心雖孤獨,但依然頑強不屈、凜然無畏、樂觀向上精神是難能可貴的。這也歸功於本課的精心設計,從理解詩意到感受詩情到品悟詩境的教學流程,此時當然是水到渠成了。

中班語言活動:古詩《江雪》4篇

第2篇

1、通過學習詩文,體會詩的意境和詩人的思想感情。

指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句,理解古詩意思。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一、觀看電腦畫面,初步感受畫面的意境。(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説一説感受)

(2)指名讓學生讀生字,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提醒

(3)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説一説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板書)

動手書空寫一寫。(教師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

(4)學生結合課外資料介紹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後世稱他為"柳河東",他是中唐時期進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説一説意思,相互補充,用投影羅列出來)

(6)結合註釋和投影中的解釋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讓學生自己練習説説意思,教師及時進行幫助指導)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葉小舟,上面坐着一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人。

讓學生自己練習説説全詩的意思。(先自己説一説,遇到問題主動與同學交換意見,或者向教師請教。)

(7)讓學生説説全詩的意思,其他同學進行評價。(鼓勵學生開展相互間的評價,及時補充,形成生生互動的氛圍)。

(1)結合電腦欣賞當時的意境,聽配樂朗讀。(聽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

(朗讀提示:結合學生的發言教師小結:應用那種不怕困難,敢於同困難做鬥爭的語氣讀)

(2)與小組成員一起進行練習,相互評議,推選一名同學參加班級展示。

(3)小組選派代表在全班參加競賽,而後評議出最佳選手。

第3篇

?江雪》這首詩,描繪出一幅肅穆感人的南國江鄉雪景圖。全詩的意境,在孤和釣二字上。詩中充滿了寒意,令人讀之不寒而慄,從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這首詩,並不是單純地在描繪中國江鄉雪景。它的立意是很高遠的。它不是為了寫雪景而寫雪景,而是通過雪景來讚美老翁獨釣寒江的精神;通過獨釣寒江的老翁,進而歌頌為堅持正義而鬥爭的人們。在詩人筆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樣鮮明,令人難以忘懷。後世許多山水詩不能超過它,人們畫山水畫也多以這首詩為題材,千百年來傳誦不絕。教學中我按照:解題——讀詩——釋意——悟情——吟詩——拓展展開教學。第一步,讀通,讀順,讀出詩的停頓,為下一步理解古詩做好鋪墊;第二步,尋,以詩題為鑰匙,讓學生從字裏行間搜索雪,理解詩的字面意思;第三步,想,以想象促進古詩意境的感悟,體會作者在詩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第四步,串,以一篇帶多篇,課外延伸,使學生由此及彼,不侷限於一節課,一本書,在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興趣的同時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課堂一開始,我就引導學生以題目為鑰匙,讓學生讀完題目後,猜一猜這首詩的大概內容,其實就在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教學中,我讓學生反覆朗讀,讀中想象。領會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有充分地讓學生對詩進行感受,充分地讀,才能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我在指導讀的過程中,鼓勵學生每一次讀都有所收穫,如讀準確,讀流利,熟讀或背,讀中理解,讀中體會,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去盡情地讀,或默讀靜思,或高聲吟唱,鼓勵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使詩所塑造的形象在頭腦中形成一幅幅畫面,與作者展一心靈的對話,從而獲得與作者情感的共鳴。

?江雪》這首詩中作者一腔的憤懣苦悶,鬱結在胸,以這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行動來發泄他對朝政的不滿,來表露他對憤世恨時且又孤芳自賞的感情。這種感情學生在教師的點撥下,是能夠有所體會的,但如果要和詩人引起共鳴卻還有着相當大的距離。畢竟還是孩子。我們有理由相信,隨着學生的成長,對於他們對於這首的感悟將不斷髮生變化。這也是古詩的永恆魅力!

這次我參加市活力課堂教學比賽,執教的是四年級教材《古詩兩首》中的《江雪》。《江雪》是柳宗元被貶永州後的作品,歷來為人們所稱誦。作者用極其洗煉的文筆,勾勒出一位漁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獨釣的情景,藝術地概括了當時他所處的政治環境的險惡,表現了他毫無畏懼、不向黑暗勢力屈服的堅強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貴品質。全詩的意境,在孤和獨二字上。在詩人筆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樣鮮明,令人難以忘懷。詩人正是要借這位寒江獨釣的漁翁來抒發自己孤獨鬱悶的心情,表明自己的堅貞立場。

根據《新課標》對國小古詩文的教學要求,在教學這首詩時,我把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中意境深遠的畫面作為教學的重點。由於詩人所處的年代距離現在十分久遠,學生對詩人在特定經歷下的思想情感難以理解,所以我把體會詩人的情感,感悟詩的意境作為教學難點。教學中,我按照古詩文常用的 初讀指導,讀出squo;詩味squo;——反覆吟誦,想象畫面——結合背景,感悟詩情——對比閲讀,深入感悟 教學方法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注重朗讀指導。古詩是高度濃縮的語言,寥寥數語便藴含無盡之義,同時它又追求聲律,具有節奏感與音律美。俗話説,三分詩七分吟,非吟不足以入其境,得其趣,品其味。可見誦讀在古詩學習中的獨特效用。課開始時,我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讀準字音,讀通、讀順詩句,通過有效地指導讀出詩的節奏、韻律,感受詩的音律美;接着,我引導學生反覆吟誦,邊讀邊想畫面,理解詩意,感受詩的意境美;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我通過抓關鍵字、感情朗讀等方法,想方設法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腦中活起來,使漁翁孤舟獨釣的形象深深地紮根在學生的腦海中。課堂中我努力通過指導學生聲情並茂、有滋有味的朗讀,將學生學習古詩的過程成為一次審美的過程。

2、想象畫面入境。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自古以來,詩畫本為一家,許多優秀詩詞其實就是一幅幅秀美的圖畫。一首古詩,寥寥數十字,詩人就會描繪出一種意境,或借事或借物抒發自己的情懷。如果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傳統的逐字逐句牽引,而後串詩意的串講式的教學模式,學生恐怕很難體會詩的韻味,領會詩的意境。所以我採用邊讀邊想畫面的方法,讓學生説説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學生根據詩句的意思想象畫面,再把想象到的畫面描述出來,其實就是在解釋詩句,但是對學生來説,比單單解釋詩句心理上要容易得多。而且還能把學生引入詩的情境,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對詩意理解得更深刻,同時又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有助於欣賞詩的優美意境,為進一步理解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礎。

3、結合背景悟情。《新課標》中對國小古詩文的教學要求是: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教學《江雪》如果僅僅讓學生理解漁翁孤獨寂寞,這樣的教學是不到位的,所以,引導學生與作者展開心靈的對話,體會作者一腔的憤懣苦悶,鬱結在胸,以這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來發泄他對朝政的不滿,來表露他憤世恨時且又不願同流合污、孤獨、高傲的感情,從而獲得與作者情感的共鳴,也是本課教學的內容。然而,由於寫作背景複雜,又由於國小生的知識、閲歷、個性等方面的不足,其中的感情,學生很難一下子領悟出來。這時我不失時機地出示作者的有關資料,讓學生搞清楚這首詩的寫作背景,無疑於推波助瀾,能激起學生的心靈震盪。這種感情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是有所體會的。教學時,我還通過讓學生對漁翁的行為進行質疑,引出學生對詩所表達的深刻含義的思考,以達到進一步體會作者情感的目的。

4、同一題材拓展。學完《江雪》,在引導學生感情朗讀古詩,進一步內化、吸收的基礎上,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悟《江雪》中的漁翁形象,此時,我又帶領學生拓展閲讀了另一首詩《題秋江獨釣圖》。通過一首古詩帶學其它古詩,讓學生通過對兩首詩的辨析對比,進一步地重新感悟漁翁,讓漁翁的形象更加飽滿。同時讓學生體會到詩人的心境不同,所以表達的情感也不一樣。我想,孩子們課外去讀《漁歌子》《小兒垂釣》等詩時,一定能體會另一種心情。這樣教學不僅由課內到課外,幫助學生積累了知識,豐富了情感,而且有助於激發學生對古詩產生興趣。

但由於教學經驗不足,準備不充分,對學情估計不足,不善於隨機調整教學程序,我在教學中也出現了很多失誤。如:學生事前知道要上這個內容,在課前已經對詩句進行了充分的朗讀,但課堂中我沒有適可而止,仍然一遍遍齊讀、指讀,學生煩了,膩了,於是,該有的趣味不見了,該有的美感消失了,該有的靈感堵塞了;在想象畫面時,沒有通過有效的指導,使學生感受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深遠意境;在感悟意境時,由於古詩的時代背景與學生現實相差甚遠,而且我在引導學生質疑時要求不明確,學生還是沒有深入地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或者知道了但不會表達,造成教師將柳宗元不願與人同流合污的孤傲心情強加於學生……

儘管有很多失誤,但通過這樣一次教學比武,我的收穫還是不少的,起碼更清楚地明白了自己的不足,更清楚以後自己的努力方向,謝謝活力課堂活動!

?江雪》這首詩,描繪出一幅肅穆感人的南國江鄉雪景圖。全詩的意境,在孤和釣二字上。詩中充滿了寒意,令人讀之不寒而慄,從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這首詩,並不是單純地在描繪中國江鄉雪景。它的立意是很高遠的。它不是為了寫雪景而寫雪景,而是通過雪景來讚美老翁獨釣寒江的精神;通過獨釣寒江的老翁,進而歌頌為堅持正義而鬥爭的人們。在詩人筆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樣鮮明,令人難以忘懷。後世許多山水詩不能超過它,人們畫山水畫也多以這首詩為題材,千百年來傳誦不絕。

時代的發展要求學生形成新的學習方式。《標準》中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課上,我讓學生猜一猜這首詩的大概意思,其實就在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只不過換了猜一猜這種説法,學習就不顯得那麼壓抑和沉重了。

根據註釋學習古詩是學生自己通過觀察發現的,這樣的發現比教師告訴他的,要有效。

四人合作交流古詩詩句的意思,是在個體充分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先有自己的觀點,再進行討論交流,才有話好説,有理可辯,不至於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借用一句老話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麼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小燕子了。由此可見,閲讀更多的是主觀行為,這與閲讀對象的年齡、閲歷、經歷等都有着極為密切的聯繫。

?江雪》這首詩中作者一腔的憤懣苦悶,鬱結在胸,以這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行動來發泄他對朝政的不滿,來表露他對憤世恨時且又孤芳自賞的感情。

這種感情學生在教師的點撥下,是能夠有所體會的,但如果要和詩人引起共鳴卻還有着相當大的距離。畢竟還是孩子。

因此教師只是點到為止,學生從自身出發談體會,不追求唯一的結論,也沒有正確的答案。我們有理由相信,隨着學生的成長,對於這首詩意境的體會將不斷髮生變化。這也是古詩的永恆魅力!

?標準》要求在閲讀中積累詞語,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閲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積累語言材料,其實是感性的語言模塊的整體儲存,這些材料儲存於大腦,將成為學生的終身營養,也就是語文素養的重要構成,它們一旦被激活,就會產生綜合效應,極有利於接受和表達能力的整體提高。

課前,我讓學生説描繪冬天的詞語;課中引導學生説千萬的成語;教完教材中的古詩,再補充《標準》要求背誦的詩文。這樣的課堂容量學生完全能夠接受,而且掌握起來也比較輕鬆自如。

語文的學習是很難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厚積才能薄發。沒有積累就談不上培養良好的語感,也絕不可能有真正的聽説讀寫能力,當然學不好語文。

第4篇

師:請你帶上自己對詩的理解再讀一讀,體會詩中的感情。

生:老師,那麼冷的天,老漁翁為什麼還要到江中釣魚?

師:(神情凝重,飽含深情)同學們,或許老漁翁家裏真的很窮,釣魚充飢。可他真在釣魚嗎?

生:表示他非常堅強,在冰天雪地寒風凜冽的情況下釣魚。

生:我知道他十分孤獨。因為我發現這四句詩的第一個字連起來是千萬孤獨四個字。

生:老漁翁很有情趣——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其中有孤獨,有沉默,有希望,又有頑強不屈的精神。

生:我覺得老漁翁在釣一份心情,不管外面怎樣地喧譁,他在那裏悠然自得。

生:我認為老漁翁在釣春天,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師:此時此刻,此景此情,假如你在老漁翁身邊,你想對他説些什麼?

上例中,老師的一個提問,他真的在釣魚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情緒高漲,課堂成為學生主動探究的天地,將學生潛在的美感、情趣、愛憎都喚醒了。

學生聯繫自身已有的生活經驗,展開豐富的聯想,使他們走進文本,設身處地與文中人物進行對話,與詩人的心靈對話。當學生與詩、與詩人產生思想情感共鳴後,產生了個性化的感悟與理解。此時,孩子們入情入境地誦讀詩句也就注入了自己獨特的感悟。這個片段中,學生由原來簡單、淺顯的認識逐步深入到深刻、透徹的理解中,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智慧的過程。教師巧妙、不露痕跡的點撥使學生的認識一次次地深入,一次次地拓展,這種教學方法也充滿了智慧。在求異中、在探究中充分挖掘思維原生態,大膽展示心靈自由,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