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的維吾爾》教學反思7篇 《探究和田維吾爾族學生教學反思:重視差異,促進共融》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4W

《和田的維吾爾》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一件社會事件,也引起了教育領域的反思。教材編寫是否要照顧更多的少數民族學生,在教學中如何宣揚多元文化等問題引發了廣泛關注。本文將從教學角度對此進行反思。

《和田的維吾爾》教學反思7篇 《探究和田維吾爾族學生教學反思:重視差異,促進共融》

第1篇

?和田的維吾爾》是一篇反映維吾爾族風俗的文章,本文融知識性與趣味性與一體,語言生動形象,使用對比、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使描寫更細膩,結構上不僅首尾呼應,更是以中心句的形式為線索,脈絡清晰,充分反映了和田維吾爾人對生活的熱愛。

課前,我認真閲讀了教學參考書並查看了一些關於本課的教學設計,制定出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其中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和田維吾爾的民俗特點,感受維吾爾族人豁達樂觀的民族精神”,宗旨是想透過對語言文字的體會,讓學生從思想意識上深化對維吾爾族人民族精神的認識。因此,我的設計是讓學生在理清脈絡之後,再去深讀品悟重點句,圍繞“和田的維吾爾是一個怎樣的民族”開展學習活動。還有一重點是“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目的是讓學生品讀文中擬人、比喻句,感受這些手法使用的好處。

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在課堂上將聽、説、讀有機地結合起來,學語文、用語文,使學生學以致用。

帶着設計好的教學設計,我十分用心地組織了教學,然而教學中卻出現了一些事先不曾料想的問題。回想整個教學過程,我發現自己在教學機智和教學策略上存在不足。

在“整體感知,理清脈絡”的板塊上,我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畫出能夠反映和田維吾爾人性格或精神風貌的語句。最初的設想是讓學生找出穩重的中心句,理清脈絡,然而很多學生卻找出了許多具體描寫的句子,這也不能説不對啊!可就是這樣讓我有點不知所措,不僅延誤了時間,使後來的教學有“走馬觀花”的嫌疑,也打消了一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沒有了成就感(他們的回答沒能得到老師的充分認可)。

下課後,我回想了那個問題的設計不夠嚴密,沒能給學生明確的方向。因此,後來在另兩個班的教學中,我將問題設為“畫出作者直接寫出的反映和田維吾爾人性格或精神風貌的語句”,學生很快便有了滿意的回答。在此基礎上,再讓大家讀讀這些中心句,概括出“維吾爾族是一個怎樣的民族”,目標很快達成,後來的教學也就流暢自如了。

一堂課下來,全班舉手發言的就那麼七、八個學生,課堂氣氛活躍不起來,也曾試圖改變這種狀況,但仍然無濟於事。細想之,是自己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沒能培養好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平常的教學中,為了急於求成,在教學中沒能注意這方面的訓練,正所謂“習慣使之然”,一直以來如此,怎能要求學生有超常的發揮呢?

通過反思後,我又對教學設計進行了一下調整、修改,在另兩個班進行了再教。兩次再教,我始終本着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理念,以精準的問題引發大家主動學習,進而彙報交流,交流中先讀,再談體會,然後有感情地朗讀,最後再全班齊讀,將個體的發展與全體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結合起來,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再純潔的事物都難免有瑕疵,再完美的教學也難以做到人人中意。然而,為了教育的長遠發展,為了學生能力的發展,我們都應學會在“雞蛋裏挑骨頭”,追求盡善盡美的境界。

《和田的維吾爾》教學反思7篇 《探究和田維吾爾族學生教學反思:重視差異,促進共融》 第2張

第2篇

?和田的維吾爾》是略讀課文。文章以平實的語言文字敍述了新疆和田維吾爾人的一些生活習慣、行為方式,展示了維吾爾鄉村淳樸的民風,讚頌了維吾爾人熱愛沙漠、愛美好客、豁達樂觀的精神品質,揭示了豁達樂觀的'人,即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抓住本文的重點句段進行學習,是我教學這篇文章的一大特點。如:畫出能夠反應和田維吾爾人性格或精神的語句;最能集中反應和田維吾爾人性格的是哪一句?引導學生分析理解課文,感受和田維吾爾人的風俗習慣及豁達樂觀的性格特徵。最後又迴歸到課文最後一段:“豁達樂觀的和田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還是甜的。”感受和田維吾爾人的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整節課的教學比較有條理,容量也比較大。

學生對課文理解得也比較透徹。 總結全文,體會寫法。在教學中我主要側重於對文章的整體把握和寫法指導,結合課文的具體內容進行寫法指導。在課後讓學生再次整體感知課文,理解中心句,作者是怎樣向我們介紹地域風情和民族風俗的,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從重點詞語入手來理解句子。對一些詞語的理解,指導學生運用了多種方法:聯繫課文註釋,結合插圖,聯繫上下文等方法。

遺憾的是,在時間的把握上,還做得不夠,有些前鬆後緊。因為是略讀課文,有些地方還可以講得更簡練一些。留給學生更充分的朗讀時間,讓學生再次在讀中品味和田維吾爾族的獨特風俗習慣。在朗讀指導方面還應該進一步地加強。還有待於更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以便給學生更多的鍛鍊機會,培養其各種能力。

第3篇

辛勤的耕耘總能得到收穫。一個星期的設計、修改以及經歷磨課的“痛苦”,今天在課堂上精彩的呈現讓我收穫自信,收穫欣喜,也品嚐到“語文”的原汁原味。

聽課領導給予了這樣的評價:課堂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能精心設計,並且做到一環扣一環。對於和田維吾爾人的幾個特點能通過不同的方式呈現,讓學生在濃厚的人文環境和獨特的言語形式中領略這個民族的魅力。尊重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理解,讓學生在最自在的課堂氛圍中自由地闡述自己的想法。孩子們的個性在這節課中得到了盡情的張揚。

聽課的老師也覺得這是一節非常有“語文味”卻又不乏精彩的語文課,樸實、自然。學生很開心,有所學,也有悟。

我要感謝老師們對我的鼓勵,並以此激勵自己,堅持語文的本質,堅持自己的風格,真正把課堂還給“語文”。我更要感謝我的學生,是他們給了我信心,給了我勇氣,讓我能在課堂中和他們一起享受“語文”的快樂!

我喜歡得到別人的肯定,但我不會滿足。我也會繼續努力,繼續我對“語文”的思考。

有句話説得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節課同樣留下了一些遺憾:對朗讀的處理,我還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特別是學生對作者用兩個反問句和兩個感歎號表達自己的驚歎這一句式,只是讓學生個人讀和齊讀兩種方式,因而學生還沒有通過“讀”完全體會到作者的驚歎。另外,我對學生髮言的評價用語很精煉,但不夠精彩。這也是我在平時教學中存在的最大缺點。

十年的語文教學,讓我發自內心地愛上語文,愛上語文教學。我不會停下前進的腳步,因為我要和我的學生一起和語文“回家”。

第4篇

?和田的維吾爾》一篇淺顯易懂的課文,怎樣上出語文味來?怎樣更好地發揮學生自主性?我深思着。

在教學中,在導入讀題後,學生通讀課文找到中心句,全文都是表達這樣一箇中心的`意思。“豁達樂觀的和田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用這一中心句牽起全文地學習。

課文是怎樣寫出豁達樂觀的和田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過了十分鐘後,學生進行展示交流。“一個停電的晚上,環境惡劣,一個漢子還迎風引吭,體會到和田維吾爾人的豪氣與樂觀,不由得驚奇而肅然起敬。”如果換作我們會怎樣呢?聯繫自己來談,在對比中體驗更深了。難怪説,讀中心句。這就是和田維吾爾人,繼續交流展示。有趣的交流,有趣的朗讀感受到和田維吾爾人甜甜的生活。在小結處,在過渡處,扣住中心句,朗讀中心句,在讀中一步步深化認識了和田人的特點,文章的表達方法也自然而然領悟到。

第5篇

?和田的維吾爾》是六年制國小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材中的第9課。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感到自己在這以下兩方面做得比較好。

一、抓住本文的重點句段進行學習,是我教學這篇文章的一大特點。如:畫出能夠反應和田維吾爾人性格或精神的語句;最能集中反應和田維吾爾人性格的是哪一句?

二、總結全文,體會寫法。在課後讓學生再次整體感知課文,理解中心句和作者是怎樣向我們介紹地域風情和民族風俗的,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一、對本課字詞的理解教師要適當的點撥。維吾爾族是個少數民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和漢語有很大的`區別。“饢、庫乃其、巴扎、巴朗子、都帕、艾得來斯”等詞語,學生不容易理解。教師要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聯繫課文註釋,聯繫插圖,聯繫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語。

二、在時間的把握上,還做得不夠好。既然是略讀課文,有些地方教師還可以講得更簡練一些,體現略讀課文的教學方法。

相信,只要勤於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得失與成敗,才能不斷豐富自我素養,提升自我發展能力,提高教學藝術,實現教師的自我價值。

第6篇

?和田的維吾爾》這篇文章是《風俗世情》單元中的一篇,此文以平實的語言文字敍述了新疆和田維吾爾人的一些生活習慣,行為方式和生理特點,展示了維吾爾鄉村淳樸的民風,讚頌了維吾爾人熱愛沙漠,愛美好客,豁達樂觀的精神品質,揭示了一條哲理:豁達樂觀的人,總是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

這篇文章的風格不似《北京的衚衕》的京腔京調,不似《上海的弄堂》充滿了小資情調,更不同於《安塞腰鼓》的激越奔放,所以在教學設計中,這篇文章的風格基調雖不似那麼明朗,但獨特的風格韻味卻十足,雖然主要以理解課文中展示的維吾爾鄉村風情,但更重要的是理解維吾爾人雖苦猶樂的精神風貌。

在教學設計中,我主要抓住"土","花","謎","歌"等特點,圍繞文本,品味字裏行間之所以用這幾個字來概括的表現,在課堂教學中,卻體現出了預設與生成的差異,現反思如下:

一,問題再現,時間過長。為了檢查學生課下預習的效果,我設置了"請針對課文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在課堂上與大家交流,最好能自問自答,如果遇到不懂的問題,大家一起來交流。這雖然是師生基本在每節課上常用到的環節,但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還是出現了"無效問題",並且花費了很多時間,這是今後教學中我要吸取的教訓,應針對文本的不同確定教學設計中有些問題是否值得在課堂上交流。

二,文本挖掘,深度過淺。根據文章中和田維吾爾人的特點,"土","花","謎","歌",每一部分都講述了原汁原味的和田維吾爾人的特點,根據每種特點應深入挖掘維吾爾人這種雖苦猶樂的精神風貌,但由於前面問題分析時間過長,導致對文本挖掘過淺,所以顯得整個課堂前鬆後緊,以至於刪掉了拓展延伸的環節。所以,文章的`重點面面俱到反而使得不知何處是重點,這是我今後在課堂教學中值得探索和推敲的重要一環。

我任教的兩個班級有着迥然不同的特點,有時,同一個版本的教案上不同的班級卻會出現不同的效果,我認為,教案應根據班級的特點做適當的修改,不能一味的不知變通的去使用。因''班''而異,因人而異,這也是我這次上課得出的一個結論,每個班級的班風不同,環境不同,情感交流不同,所樹立的人生目標也不盡相同,語言表達能力也不同,何不根據這些不同確定屬於兩個班級分別是和他們的教案呢?我會繼續摸索,也會繼續思考,因為這一節課其實就是對我整個這段時間教學的一個檢驗,我的教學出現了很多問題值得我去反思,去追尋,我會鍥而不捨,開拓出屬於我個人教學風格的那片新天地。

第7篇

?和田的維吾爾》這篇文章是《風俗世情》單元中的一篇。文章以平實的語言文字敍述了新疆和田維吾爾人的一些生活習慣、行為方式和生理特點,展示了維吾爾鄉村淳樸的民風,讚頌了維吾爾人熱愛沙漠、愛美好客、豁達樂觀的精神品質,揭示了豁達樂觀的人,總是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

由於課前讓學生進行了相關的'課前準備,他們對維吾爾人的風俗習慣有了一定的瞭解,在教學中我適時創設情境,使學生能夠儘快地融入文章的氛圍中,感受濃郁的西域風情,這一環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們不僅融入了文章,而且積極性也被激發了出來,能夠完全投入地思考我提出的問題,在他們交流的同時,我又讓他們討論自己學到的感興趣的內容,學生可以主動地感受文本,在富有表現力和具有地方色彩的詞語上做深入討論,學生們不僅抓住了關鍵詞句説出了自己的感受,而且還發現了一些問題,經過共同的思考,他們很好地得出正確的結論,理解到維吾爾人雖苦猶樂的精神風貌。

整節課的教學比較有條理,容量也比較大。通過同學的'自學分析,最後迴歸到課文最後一段:“豁達樂觀的和田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還是甜的。”學生感受了和田維吾爾人的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