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四年級教案6篇 "四年級數學教案:輕鬆掌握基礎知識"

來源:巧巧簡歷站 2.12W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數學四年級的教案,通過編寫完整、系統的教學方案,有助於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教案結合教材要求和學生情況,有效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並培養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數學四年級教案6篇

第1篇

教學內容: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

1、通過練習,使學生鞏固帶小括號四則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計算帶小括號.

2、複習運用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和一些簡算方法進行簡便運算。

3、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和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説一説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有什麼相同與不同之處

2)師:下面四張撲克牌上的點數,經過怎樣的運算,才能得到24呢?你能想出幾種方法? 6點、4點、2點、3點(小組活動討論)

a、一個水池的長是98米,寬是27米,水池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課本費37元,一共要交多少錢?

(生獨立完成,請個別同學上台板演,全班訂正,重點説説運用什麼運算定律,用字母怎麼表示。)

數學四年級教案6篇

第2篇

1.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各種計算工具,對算盤和計算器有一定的瞭解。

課前參與:查找有關計算工具的資料,準備一下,把你所認識的計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紹給大家。

前面我們瞭解了數是怎樣產生的,隨着數的產生,就會出現數的計算,為了計算方便,人們發明了各種各樣的計算工具,課前同學們進行了有關資料的查詢,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所瞭解的計算工具?

(二)老師根據學生介紹的情況補充介紹計算工具的發展歷史

計算工具的源頭可以上溯至20xx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古代中國人發明的算籌是世界上最早的計算工具。在大約六、七百年前,中國人發明了更為方便的算盤,並一直沿用至今。許多人認為算盤是最早的數字計算機,而珠算口訣則是最早的體系化的算法。

計算尺的出現,開創了模擬計算的先河。從岡特開始,人們發明了多種類型的計算尺。直到20世紀中葉,計算尺才逐漸被袖珍計算器取代。

從17世紀到19世紀長達兩百多年的時間裏,一批傑出的科學家相繼進行了機械式計算機的研製,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萊布尼茨和巴貝奇。這一時期的計算機雖然構造和性能還非常簡單,但是其中體現的許多原理和思想已經開始接近現代計算機。

我國春秋時期出現的算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計算工具。計算的時候擺成縱式和橫式兩種數字,按照縱橫相間的原則表示任何自然數,從而進行加、減、乘、除、開方以及其它的代數計算。負數出現後,算籌分紅黑兩種,紅籌表示正數,黑籌表示負數。這種運算工具和運算方法,在當時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隨着計算技術的發展,在求解一些更復雜的數學問題時,算籌顯得越來越不方便了。於是在大約六、七百年前,中國人發明了算盤,它結合了十進制計數法和一整套計算口訣並一直沿用至今,被許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數字計算機。

一般的算盤大都是木製的,算珠也是木製的。後來發展到用銅等金屬製作算盤。高檔的算盤用玉製作。算珠除了圓柱形的算珠,也有截面為菱形的算珠。的算盤有幾米長,最小的只有幾釐米。

算盤可以進行加減乘除各種運算。時至今日,用算盤計算加減法的速度毫不遜色於計算器。

算盤上粒粒算珠的上下左右移動,可以使計算者直觀的看到加減乘除的運算過程。算珠互相碰撞及算珠與橫檔的碰撞發出的有節奏的聲音,形成一首美妙的“計算進行曲”。計算者從聲音中體會到計算的愉快。這些愉快的感覺反映到俗語中,“三下五去二”、“管它三七二十一”,“劈里拍拉的算賬”。

利用算盤進行計算時,不僅要用手指不斷的撥動算珠,還要用眼睛看數,同時要不停的動腦筋。這是非常典型的手腦並用,對提高智力,開發右腦是一種好方法。有學者指出,學珠算練手指是開發智力的有效途徑。

由於用算盤計算有這麼多的優點,所以這個在中國已使用了二千多年的計算工具,現在在世界各地仍得到廣泛應用。在受中國文化影響比較深的日本、韓國、東南亞,珠算技術的傳授及普及教育一直受到重視。日本的國小生把讀書、寫字、打算盤列為三大基本功,日本的珠算教育在世界上處於地位。日本全國的算盤學校高達35,000所。韓國的珠算教育近年來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即使遠在南美洲的巴西,也成立了珠算聯盟,每年進行4次珠算考核和二次珠算大賽。北美洲的墨西哥有全國珠算支部,美國有珠算教育中心,有1,000多所學校接受珠算教育,算盤正成為美國的一種數學教學工具。

1946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計算機不斷更新。目前,速度快的計算機1秒鐘能計算幾十萬億次。計算機的大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大約有一間房間那麼大,現在有台式電腦、筆記本電腦,還有掌上電腦。

■1946年發生了人類歷一件劃時代的大事人類第一台電子計算機誕生了。

■以使用電子管為特點的第一代電子計算機在20世紀40年末和50年代初獲得重大發展。

■第二代電計算機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間問世以晶體管代替電子管並增加浮點運算。

■19xx年ibm360系統問世它成為使用集成電路的第三代電子計算機的代表。

■模仿人類大腦功能的神經計算機已經開發成功它標誌着電子計算機的發展進入第六代。

剛才同學們介紹了許多的計算工具,其中算盤是我們中國所特有的,現在在許多地方還能見到。你認識算盤嗎?對算盤有哪些瞭解?

算盤的長方形的框內裝有一根橫樑,樑上鑽孔鑲上小棍數根,稱為檔。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盤子兒或算珠。

常見的算盤是兩顆算珠在橫樑上,每顆代表五;五顆在橫樑下,每顆代表一。計算時按規定的方法撥動算盤子兒而得出計算結果。

在撥數時要先定好數位,規定哪檔是個位,然後再撥數。(規定從右往左數第三檔為個位)

左邊的算盤是中國算盤,上面有兩顆珠子,每顆代表5。

後來算盤發展到日本,逐漸演變成右邊這樣,上面變成了一顆珠子。

原因是:原來是中國採用的是16進制,滿15進1,所以算盤每檔上是15;進入日本後,採用的是十進制,所以算盤的上面剩下1顆珠子。

顯示屏、時間鍵、日期鍵、清除鍵、開關及清除屏鍵、存儲運算鍵、括號鍵、數字鍵、運算符號鍵、等號鍵等。

(2)讓學生看課本自學,邊看自己的計算器邊看書,然後小組交流。

計算器的使用為我們帶來了許多的方便,通過使用計算器,你覺得計算器如果具備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們去找一找是否有具備這種功能的計算器,該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學們能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明出更好的計算工具。

1.繼續查找有關計算工具的資料。(有興趣的同學,如果能根據計算工具的發展史將其羅列就更好了。)

第3篇

1.使學生經歷畫圖、觀察和交流活動,認識射線、直線及相互間的聯繫,能區分線段、射線和直線。

2.瞭解兩點確定一條直線,體會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

3.學生在認識射線、直線和角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建立射線的概念,掌握直線、線段和射線三個概念之間的聯繫與區別。

師:同學們,我們在二年級時初步認識了角,現在讓我們找一找圖片中的角吧。

師:角在生活中真是無處不在呀!關於角你知道哪些知識?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舊知,勾起學生對角的相關知識的回憶,為進一步認識角作鋪墊。

師:同學們,你們能畫出一個角嗎?畫的時候想一想步驟。

師:剛才我們畫角時畫的兩條線你覺得屬於我們上節課學的哪種線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畫角,就是讓學生在操作中認識角,感知射線與角之間的關係,理解角的概念,經歷由直觀到抽象的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師:角通常用“∠”來表示,如黑板上的角我們可以記作:∠1,讀作:角1。(板書)

設計意圖:在角的認識的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教師只做適當的點撥,讓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

第4篇

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在直線上植樹問題的解題規律。

3、經歷解決植樹問題的過程,體驗比較、區別學習方法。

4、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簡單事例,初步體會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和它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應該讓學生從實際問題入手,逐步發現隱藏於不同的情形中的.規律,經歷抽取出數學模型的過程,體驗數學思想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

(1)教師:上節課我們共同學習探討了有關植樹的數學問題,植樹問題中有哪幾種情形?解答時應注意什麼問題?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相互交流。再組織學生彙報,教師根據學生彙報板書:

③只栽一端:植樹棵數=間隔數 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相互交流。

②小組討論:當大鐘敲5下時,前後共有幾次間隔?平均每次間隔時間有多長?

大鐘敲12下,共有11次間隔,所以共需時間是:2×11=22(秒)。

學生在小組中根據分析的情況,獨立解答,並相互交流。根據可能會存在的三種情況,分別有三種解答結果。

②學生觀察示意圖,小組討論:有多少個間隔?有多少盞燈?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在封閉路線上植樹時,間隔數=植樹棵樹。(板書)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3號在1號隊員的前面,1號隊員不是第4名,而3號隊員不是第1名,所以3號隊員是第2名,而1號隊員是第3名,當1號隊員第3名時,由於號碼名次不同,所以2號是第4名,4號是第1名。

學生小組討論後彙報,可能會説出:大鐘敲5下,共有4次間隔,平均每次間隔時間是8÷4=2(秒)。

學生獨立思考,並解答。教師指名彙報,然後集體訂正。

組織學生議一議,然後彙報。彙報時學生可能會説出:共有三種情況:

學生討論後彙報,彙報時可能會説出:1號第3名,2號第4名,3號第2名,4號第1名

(2)小剛到電影院看電影,他前面有8排,後面有9排,左邊有15個座位,右邊有17個座位。電影院一共有多少個座位?(每排座位一樣多 學生獨立練習,然後小組交流。

第5篇

1。通過天平遊戲,發現等式兩邊都加上(或都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等式兩邊都乘上一個數(或都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等式仍然成立。

發現等式兩邊都加上(或都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等式兩邊都乘上一個數(或都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等式仍然成立。

今天我們要在天平上做遊戲,通過遊戲你們將發現一些規律。現在我在天平的左側放5克砝碼,右側也放5克砝碼,這時天平的指針在中間,説明什麼?

2。現在我在天平的左側再放2克砝碼,右側也加2克砝碼,你們發現了什麼?

3。分別在天平的兩邊放上相同質量的砝碼,你們發現了什麼?怎樣用算式表示。

4。左側的砝碼重x克,右側放10克砝碼,這時天平的指針在中間,説明什麼?你知道左側的砝碼重多少克?

6。如果左側再加上一個5克的砝碼,右側也加上一個5克的砝碼,這時天平的指針在中間,説明什麼?你能寫出一個等式嗎?

8。你們再推想一下如果天平都減去相同質量,天平會怎樣。先看書,再動手驗證你的想法。

9。通過剛才兩組遊戲,如果我們把天平作為一個等式的話,你發現什麼數學規律?小組交流。

(通過天平遊戲,發現等式兩邊都加上(或都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2。等式兩邊都乘上一個數(或都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等式能成立嗎?你怎樣驗證?

第6篇

通過上學期的接觸與交流,對所帶班四年級三班、四年級四班的學生有了全面的瞭解。兩個班學生的學習習慣及個體差異有很大的差別。但總體來講,有70%的學生基礎好、能力強,能完成老師交給的學習任務,學習積極性高,興趣大,有強烈的求知慾、自覺性高。有和20%的學生處於中等,學習比較被動,其中有10%的學生自覺性差,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從學習習慣、興趣、方法看,多數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都較好,對數學課學習興趣較濃厚,能按正確學習方法去學數學。他們能上課遵守課堂常規,專心投入,認真完成作業,對不懂問題能及時大膽提問;學生上進心強,班級學生之間競爭意識濃;接受新知識的主動性較好,好奇心,好強心都很強,具體形象思維活躍。

四年級是國小生涯的重要階段,是承上啟下的年級。是國小數學開始進入系統學習的開始。經過前三年的教學,學生在掌握的數學知識有了一定的基礎,邏輯思維和智能有了一定的發展,學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問題的能力上,以及語言表達的能力上都有較明顯的提高。

1、認識更大的數(數一數、人口普查、國土面積、森林面積)

(在學生認識萬以內的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億以內的數並瞭解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掌握大數讀寫的方法,認識近似數及其作用。)

2、乘法 (衞星運行時間、體育場、神奇的計算器、探索 與發現 (一)、(二)、(三))

(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基礎上,學習了兩位數乘三位數,對一些較大數進行估計,認識計算器以及運用計算器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3、除法 (買文具、路程、時間、速度、參觀苗圃、國家體育場秋遊、探索與發現、抗震救災)

(本單元主要學習三位數除以整十數,三位數除以兩位數,路程、時間與速度的數量關係,探索商的運算規律以及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本單元主要使學生認識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負數,對此學生已經積累了比較多的生活經驗。主要了解負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

1、線 與 角 (線的認識、平移與平行、相交與垂直、旋轉與角、角的度量、畫角。)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能識別直線、線段、射線,會用字母表示直線、線段與射線;認識平面上的平行線和垂線,能用三角尺畫平行線、垂線,知道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認識平角、周角;會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數、畫指定度數的角。

2、圖形的變換(讓學生經歷把一個簡單圖形經過變換來製作美麗圖形的過程,並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度;能在方格紙上進行圖形變換的操作活動,説出圖形變換中的平移和旋轉的過程。

3、方向與位置(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能在具體的情景中,用數對來表示物體的位置;在具體的情景中,用方向和距離表示物體的位置。)

(三)統計與概率 統計(栽蒜苗一、二、三)(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體會統計圖中1格表示多少單位的必要性,並進一步瞭解條形統計圖的特點,理解複式統計圖的實際意義,並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製成複式統計圖;瞭解單試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將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製成折線統計圖,並能從折線統計上預測事物變化的趨勢。)

1、 提供密切聯繫學生現實生活的學習素材,使學生能借助直觀形象的材料更好地理解所學的數學知識。

2、 創設探索數學規律的情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形成探索數學規律的意識。

3、 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是每個學生都能在設計方案中獲得成功。

4、 重視在多種活動中培養空間觀念,發展空間觀念。

5、 注重在統計過程中學習處理數據的方法,把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融會在一起。

6、 設計富有特色的綜合應用活動。使學生自覺地將各方面的經驗、知識、策略進行綜合應用。

7、 用數學的眼光分析周圍的事物,培養對數學美的理解,展示數學發展的歷史,滲透數學的文化價值。

1、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感受學習更大數的必要性,並能體驗大數的.實際意義。

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認識億以內數的計數單位,瞭解各單位之間的關係。並會正確讀、寫以及比較數的大小。

3、在收集數據的過程中,認識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掌握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的改寫方法。

4、理解近似數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意義,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數的方法,能對更大的數進行估計。

教學重點:大數的讀寫。教學難點:數位中含有0的讀寫。

1、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認識直線、線段、與射線,會用字母正確讀出直線、線段與射線。

2、通過動手操作的活動,認識平面上的平行線和垂線,能用三角尺畫平行線和垂線;通過探索活動,體會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知道兩點間的距離。

3、通過學具的操作活動,理解平角、周角,能區別角的大小之間的關係;會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數的角與畫指定度數的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