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數的認識説課稿4篇 倒數認知:理解與應用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3W

本文將介紹一篇關於“倒數的認識”的説課稿,這篇稿子講述了倒數的不同認識及其在數學學科中的應用,對於數學教學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倒數的認識説課稿4篇 倒數認知:理解與應用

第1篇

?倒數的認識》是人教版國小數學教科書第十一冊的內容。教材首先出示乘積是1的分數乘法,從而引出分數的含義,並舉例説明倒數的特點。例1教學求一個數的方法。從教材的內容來看,比較簡單。數學知識的聯繫性很廣泛,比如本冊將要學習的《分數除法》就要運用到倒數的知識。

在於讓學生在經歷中體驗、在做中發現、在活動中理解倒數的意義,能正確的求一個數的倒數,滲透辨證唯物主義關於事物都是普遍聯繫觀念的啟蒙教育。

但教學重點難點比較突出,求1、0、小數、帶分數的倒數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

基於教材內容比較單調,那麼只有在教法上體現新、奇、特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想學,要學。

首先,根據國小生一般是從具體的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的邏輯思維發展的思維特點,我將在教學中聯繫國小生熟悉的身邊的實際,使抽象的內容直觀化,同時把要解決的問題通過聯繫實際,幫助學生架起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橋樑,可以達到理解掌握新知識,培養學生興趣的目的,同時也體現了數學的趣味性。

比如讓學生先理解“互相成為好朋友”就是你是我的朋友,我是你的朋友的意思,朋友必須建立在兩個人的基礎上的,那麼有了這樣具體形象思維的理解,學生對倒數有互相依存的特點這一比較抽象的概念就有了比較直觀的理解了。

其次,我將在教學中始終扮演一個引導者,引導學生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活動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節課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比如教材中只是簡單的出示幾個乘積是1的分數乘法,然後就引出倒數的含義、特點,學習怎樣求一個數的倒數。其實這樣的導入根本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有點牽着學生鼻子走的味道。我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寫出等於1的算式,看看自己能寫出幾種不同類型的式子,然後學生彙報、分類,要讓學生自己説出等於1的乘法算式有特色,有怎樣的特色,並且讓學生自己給這些有特色的算式中的因數起個名。這樣學生就對倒數的意義中的“乘積是1的兩個數”有了徹底的理解。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如何體現學生的主人意識,我想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應始終在合作中發現問題,在合作中探討問題,在合作中解決問題。在這一系列的合作中進行恰當的學習活動,有時也能產生思想的碰撞、人格的昇華……這樣才能體現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人意識。

本課主要圍繞“導入、探究、深討、練習、小結”四個環節進行。

和學生談談“老師和大家互相成為好朋友的”意思,在談話中讓學生理解“互相”應該是雙方面的,這句話可以理解成“老師是你的朋友”,“你是老師的朋友”。這樣學生對馬上接觸到的“互為倒數”就比較容易理解了。接下來告訴同學人與人之間有着相互的關係,同樣在我們數學中數與數之間也有着相互關係,比如8是4的倍數,4是8的因數,比如2和3是互質關係,等等,今天我們要繼續研究兩個數之間的有趣關係。這樣就比較自然的過渡到新課的學習中。

讓每一個學生寫幾個等於1的算式,並且小組合作進行分類,分類時大部分學生可能都會以加、減、乘、除來分類,(也有可能會出現其它情況的分類方法)然後讓學生找出比較有特色的一類,當學生找出乘法算式等於1的這一類的比較有特色時,要及時讓學生説出它們的特色體現在哪裏,再讓學生寫出幾個和這些算式類似的算式,根據特點,給它們取名字。由此引出課題和倒數的意義。

以小組為單位,找出還有哪些數有倒數,怎樣來求這些數的倒數。這一環節主要解決的問題是怎樣求整數、帶分數、小數的倒數,要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求帶分數、小數的倒數必須要先變形,再換位。在探討中,如有學生提出1和0的倒數,那麼要作為重點進行研究,總結出:1的倒數是1,0沒有倒數。如沒有學生提出,教師可稍加提示,比如:有沒有哪些數的倒數是它本身呢?是不是所有的數都有倒數呢?

本節課的練習形式多樣化,主要有合作練習和獨立練習兩種形式,在練習中碰到的問題及時解決。

讓學生談談上了這堂課的感受,這堂課最讓你感到高興的是什麼?最讓你值得自豪的是什麼?要啟發學生説出自己的真實感受,這既是課堂小結,同時也注重了對學生的人文培養。

倒數的認識説課稿4篇 倒數認知:理解與應用 第2張

第2篇

本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數學第十一冊第一單元中的“倒數的認識”,它是在分數乘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進一步學習分數除法的一個重要概念。教材首先讓學生觀察乘積是1的算式,引出倒數的意義;根據倒數的意義,求一個數的倒數是應該用1除以這個數,但學生尚未學習分數除法,因此,教材接着運用不完全歸納法讓學生尋找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基於以上的認識,遵循“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於其它目標(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的實現為前提”的重要理念,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倒數的意義,並掌握求一個數倒數的方法,會求一個數的倒數。

2、讓學生主動參與觀察、猜測、交流等活動,經歷探索求倒數的方法的過程。

3、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具有回顧與分析解決問題過程的意識。

4、感受數學的趣味性和挑戰性,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本課我採用了發現式教學法、小組討論式教學法。教師只是通過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身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去,讓學生自己組織學習材料,給學生提供放手的思維空間,並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允許學生在探究新知中犯錯誤,並在修正錯誤的過程中體會成功,特別是注重情境的創設,如創設“取名稱”、“找朋友”、“我來試試看”、“我來當名醫”、“火眼金睛”等情境,以平等寬容的態度激起學生的探究熱情,讓學生在互動和活動過程中充分地運用自己的能力器官。

“倒數”的學習適於學生展開觀察、比較、交流、歸納等教學活動。為了更好地指導學法,我採用小組合作形式組織教學。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嘗試發現,體驗到創造的過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相互學習、相互借鑑,逐步完成對“倒數”的認識,有時還受同學啟發,在互動中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在課前準備階段,我抓住“互為”二字作文章,先安排這樣一個課前活動。

1、聯繫語文中的反義詞的知識,舉倒如:“黑”的反義詞是什麼?(白)“正”的反義詞是什麼?(反、倒)

2、用“互為”造句。舉倒如:“黑和白互為反義詞”,這句話還可以怎樣表達?(黑是白的反義詞或白是黑的反義詞)

3、思考:能否説“黑是反義詞,白是反義詞”?為什麼?

通過以上的活動幫助學生理解“互為”的含義,從而為建構新知掃清語言理解障礙。並在課中多次強調錶達的準確性,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運用數學語言清晰地、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過程,進行討論與質疑。

2、觀察、分類:學生可能會以加、減、乘、除或和、差、積、商是1為標準進行分類。

3、思考:結果是1的兩個數有何特點?你能根據它們的特點給它們取個名稱嗎?可能會有以下回答

④乘法中的兩個數(微機只演示積為1的一組數,讓學生再觀察),名稱非常好聽,又很符合它們的特點:數學上把乘積是1的兩個數叫做互為倒數。

4、順勢揭題:我們今天就來研究倒數(出示課題),以上讓學生自己提供教學材料,能迅速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為探求新知作好心理上的準備。在取名稱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觀察兩個數存在的特點,這樣就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

讓學生按“讀、思、劃”三步閲讀課本,即一邊讀書p19,一邊思考,並把重點知識或不明白的地方勾畫出來。結合例子説明:3/8和8/3互為倒數,也就是説3/8的倒數是8/3,8/3的倒數是3/8。

二是同桌互説,舉例説出互為倒數的兩個數,並説理由,充分感知。

三是讓學生回答,進行交流:怎樣理解“互為”的含義?能説某數是倒數嗎?(舉例如:“小明和小華是好朋友”,能説成“小明是好朋友”或“小華是好朋友嗎”?)

此處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讓學生舉例説明倒數,積累感性材料。引導學生重點理解“乘積是1”而不是“和(差、商)是1”,理解“互為”是指兩數的依存關係。

該環節讓學生尋找求倒數的方法,注意先獨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具體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創設問題情境:“找朋友—好朋友,手拉手”,請把互為倒數的兩個數用線連起來。微機顯示:

76627、6/11、1/6練習後,質疑“為什麼2/3孤零零地站在哪裏?”

學生回答後,再激趣:“大家有勇氣探索求倒數的方法嗎?

提示:如有困難,可先自學課本,或請教你的好朋友,找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

2、全班交流,突出重點:(1)互為倒數的兩個數有何特點?

(3)重點討論“9”和“15/8”的倒數求法過程,動態演示成:(見演示稿)

此環節引導學生在仔細觀察數據特徵的基礎上,細心體會分子與分母的位置關係,嘗試發現求倒數的方法。設計力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做到“一切真理都要由學生自己獲得或由他們重新發現,至少由他們重建。”

1、微機顯示:你最喜歡下面哪個數的倒數?為會麼?(見演示稿)

設計這樣一個針對性練習,既突出本課的重點,又有利於突破難點;既有對剛剛學過的倒數求法的運用,又使學生產生新的認知衝突:1的倒數為什麼是它本身?0有沒有倒數?為什麼0沒有倒數?這樣學生在寬鬆的氛圍裏,勇於發言、敢於辯論。

本設計圍繞易混易錯之處,讓學生用手勢判斷,進行辨析,訓練説理能力,同時學生的思維也得到訓練。

通過這節課,你學到哪些知識?先閉着眼睛想一想,再同桌的同學互相説一説。

該環節的設計,是讓學生在互動中互相啟發,共同發展。“自主探究”旨在改變教與學的方式,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創造條件,是為學生的獨立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究等合作交流引路搭橋。是讓學生真正在探究學習中發展。

第3篇

西崗區石道街國小 劉曉玲 “倒數的認識”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乘法、分數加法和減法計算、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分數乘法應用題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理解倒數的意義和會求一個數的倒數是學生學習分數除法的前提。學生必須學好這部分知識,才能更好地掌握後面的分數除法的計算和應用題。

聽了穆曉慧老師執教的“倒數的認識”一課,我收穫很多。總的認為這一課設計巧妙、思路清晰,流暢,重點突出,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具體評議如下:

1、直奔主題。通過幾道乘法算式,引導學生髮現,乘積為一的兩個數互為倒數。(也是課本的例題)

2、認真分析概念,抓住關鍵詞“兩個數”“乘積是1”來分析,為後面的練習打下基礎。同時也為下面“0沒有倒數”設下埋伏。

3、老師對教材內容理解透徹。並且能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把例題設計成了新課前的準備題。

4、教學過程思路清晰、流暢,環節設計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到位,教學設計嚴謹,語言簡練。對教材理解全面、深刻。如設計的練習面面具到。如練習中設計到求真分數的倒數、假分數的倒數、帶分數的倒數、整數的倒數、小數的倒數。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有給學生創造了思維的空間。

5、充分體現新理念,讓學生充分感知、發現概念。在教學過程中能提供給學生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現的機會,促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索新知的過程中去。在遇到困難時同時教師能做到引導到位。在讓學生通過研究求各種數的倒數的方法的環節上,避免了學生在學習中只會求分數的倒數的

知識的單一,延伸的所學的內容。在最後,面對特殊的0和1這兩個數時,學生們出現了小小的“爭執”。有人認為:“0和1有倒數。”有人認為:“0和1沒有倒數。”對於學生的“爭執”老師沒有直接介入,而是引導他們互相説説自己的理由,在他們的交流中,學生們達成了一致的認識:0沒有倒數,1的倒數時它本身。並且在説明理由時,學生還認為“0不能做分母,所以0沒有倒數”這個理由,拓展了我所提供給學生的知識內容。

6、大量的課堂練習強化了學生對知識的深入掌握。以前的課堂老師總是隻能完成“做一做”和練習中的一、兩道題,今天的課堂穆老師可以説完成了全部教學任務。分析原因,就是一開課,沒有兜圈子而是直接進入學習,節省了時間。因此,才能完成這麼多的練習。

當然也有一點小小的不足:求倒數的書寫格式應教給學生。以放防有的學生把一個數和它的倒數劃等號。另外倒數的意義、倒數的求法和倒數的規律學後馬上跟進練習,這樣會幫助學生強化新知。

第4篇

?倒數的認識》是六年級上冊的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乘法、分數加法和減法計算、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分數乘法應用題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理解倒數的意義和會求一個數的倒數是學生學習分數除法的前提。學生必須學好這部分知識,才能更好地掌握後面的分數除法的計算和應用題。本節課教師教學時力求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索與交流合作中再現知識發生的過程,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概括歸納的能力,實現知識技能與學生智能的同步發展。通過聽何婷婷老師這節課給了我不少啟示。

1、課堂導入環節設計好。通過運用遊戲的方式導入,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對學生對倒數有形象的認識 。

2、把握住教學目標進行教學。出示預習目標,學生自學,通過自我探索初步理解什麼是倒數,怎樣判斷兩個數互為倒數,以及怎樣求一個數的倒數。六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已經發展,這三個問題不僅體現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同時也符合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對學生來説並不困難。學生學習數學有兩種體驗,一種是成功體驗,另一種是生活體驗,在開始就收穫成功的體驗學生就會有興趣,就有衝動感,可以説是一個好的開端。

3、採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給學生合作學習提供了空間。當學生有困惑時,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學生集體智慧,引導學生小組合作、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解決困惑。

4、本節課把握住了教學的重點難點。着重理解倒數的意義和求一個數的倒數。找了了倒數的意義的3個關鍵詞語:乘積是1;兩個數;互為。例如理解互為這個關鍵詞語的時候就採用了引導3/8是倒數對嗎?給學生的思考指明瞭方向。學生馬上意識到互為應該是兩個,有相互之意。有學生馬上説出了3/8和8/3互為倒數。很多時候我們老師是用概念去解釋概念,學生就很難理解,但是用實際的例子學生很快就接受了,這個方法很好非常值得學習。

5、練習設計精巧,有梯度,有特點。特別是對概念的判斷,設計了兩個數的加法,三個數的乘法試題,讓學生對倒數的概念理解得更加透切。

第一:知識的學習應以學生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討論為主要形式。這堂課沒有大膽放手學生學。充分鼓勵學生説出自己的意見,表達自己對概念的認識,如果把這節放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從意義到求倒數的方法都是由學生來嘗試、探索,效果會非常好。

第二:這堂課前半部分花的時間過長,導致後面的探究環節時間少了一些,學生練習的時間也少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