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初步認識》説課稿8篇 分數探索:初探分數的奧祕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3W

本文以《分數初步認識》為主題,旨在通過講解分數概念和基本運算法則,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分數,並培養其對分數的理解與運用能力。通過簡明易懂的語言,結合具體實例,讓學生輕鬆理解分數的概念,並通過實際操作鍛鍊其數學思維能力。這篇説課稿將以條理清晰的方式,全面解析分數的基本概念和應用,使學生能夠掌握這一重要的數學內容。

《分數初步認識》説課稿8篇 分數探索:初探分數的奧祕

第1篇

今天我要説課的內容是國小四年級數學第七冊第五單元中的第一課時《分數的初步認識》。

這節課的內容是學生在數學領域中第一次接觸“分數”這個概念,這節課的所學的內容是從整數到分數的一次數的概念的擴展,而且知識較為抽象。無論從其意義以及讀寫法都與整數有着很大的差異。學好這節課才能為今後繼續學習分數和小數等有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因而,教師有必要在教學時讓學生體會到分數來源與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況下才能產生分數。

(1)、知識技能目標:初步認識和理解分數的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

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正確讀寫比較簡單的分數。

(2)、發展性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判斷、邏輯思維等能力。

我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的是故事化的激趣導入,給學生講一個《小熊分餅》的故事。在故事中滲透“平均分”概念的回顧,引導學生動手分一分“餅”,説分法。巧設認知的矛盾,從而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根據所學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特點,在教學新知識1/2時,我組織學生動手分一分,從分的過程中形成1/2的表象。然後,讓學生表述過程和表示1/2的部分。通過這樣的方式明確分數的形成是從生活當中用整數不能表述時才產生的。接着,出示一些圖形讓學生去判斷,從而形成“不是平均分的圖形不能用分數表示。”教師幫助加上“暫時”,完善認識。也為接下去的`教學作好鋪墊。

光從書面上認識分數是不夠的。因而,接下去我就引導學生到生活當中去找分數。(家中的大門、窗户、半月……)在學生表述完後,追問:“教室裏的窗户有好幾扇是有好幾塊玻璃的,我打開其中一扇,問‘打開的是整扇窗的____.’”讓學生初步接觸其它分數。

接着,我就組織學生自己想幾個分數,請幾位同學讀一讀後,再請學生小組合作利用學具把其中一個分數表示出來。這樣做有助於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探討。

小組合作完成後,再請小組代表彙報,這裏要注意學生的表述是不是完整,讓學生明確“______是_______的_______。”

認識了一些其他分數後,接下去利用學生展示過的學具,將上面的塗色部分再添上幾份,同樣讓學生表述出來。這樣讓學生明確幾分之幾裏面有幾個幾分之一。

練習:將課後的練習2、3用投影片放出來,請學生口述。

分數的寫法:課後練習6 請同學們用手指書空,明確書寫順序。

請學生觀察出示的實物圖,問:“這能用分數表示嗎?”(暫時不能)

“現在你們明白老師為什麼要加上‘暫時’兩個字了吧!”

通過這一環節,使學生明白:不是平均分的圖形,只有通過再次分,分的份數多了,才能將所取的部分用分數表示出來。進一步拓展學生對分數的認識。

通過最後一環節,請學生口語表述學會了什麼,回顧這節課所學的知識點,讓學生説,達到總結的目的。

板書很簡潔,但重點突出、給教學帶來很大方便,給學生的表述做出參考。

《分數初步認識》説課稿8篇 分數探索:初探分數的奧祕 第2張

第2篇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國小數學課本第5冊第91—93頁的教學內容,分數對此時的學生來講是一個非常陌生的概念,因為分數與學生認知並運用三年整數完全不同。讀法上不同,寫法上不同,外形上不同,更重要的是意義上的不同。所以,上好這一節課對學生今後的分數學習尤為重要。這是學生從整數到分數概念的一次擴展,更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一次質的飛躍。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萬以內整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一節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也是這一單元的核心,對以後學生深入進行分數的學習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會認、能讀、能寫簡單的分數。結合直觀操作,會用摺紙、塗色等簡單方式表示分數。

4、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會認、會讀、會寫分數。

5、教學難點:讓學生初步建立分數的概念,用摺紙、塗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1、以故事創設情境導入,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

2、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學具,引導學生觀察,探究;對比發現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動手操作,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在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注意學生合作,集體交流。

1、教師準備:小黑板1塊;塗一塗的圖;長方形紙3張;正方形紙8張;蘋果4個;彩色粉筆1盒。

(一)故事導入新課題,以舊引新。首先抓住“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的主體思路。教學一開始我是這樣設計的,談話:有一天,小明和小葉到你家做客,媽媽拿出4個蘋果來招待他們(教師出示4個蘋果),你幫媽媽想一想怎樣分蘋果才能讓兩人都滿意?(引入學生活動)

學生:每人分2個蘋果。老師:兩人得到的蘋果同樣多,這樣的分法叫什麼分?學生回答:平均分。板書:平均分。再問:如果媽媽只准備了兩個蘋果,應該怎樣平均分呢?學生:每人分1個。如果只有一個蘋果,要把它平均分給淘氣和笑笑(老師出示1個蘋果),他們每人能得到幾個蘋果?學生:半個。教師説半個能用一個什麼數來表示呢?告訴學生半個可以用1/2來表示,師板書:1/2。這個數我們以前沒有學過,這個數叫做分數。

“認識幾分之一”這節課,幾分之一的表象認識比較抽象,為了突破這一難點,在講解例1時,讓學生通過折出長方形紙的1/2,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的操作練習。學生通過對概念直觀形象的認識後,很快明白了幾分之一的含義。接着讓學生判斷是否1/2的練習,引進技術出1/3,並讓學生説一説。

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再讓學生在一張正方形的紙上創作出四分之一。先確定操作要求,然後讓學生自主操作。由於實踐目的明確,方法得當,把學生的認識推向深入,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折法,課堂上出現了幾種類型正確折法。

這時不失時機的引導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為什麼折的方法不同,形狀不同,但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學生按老師設計的目的説出:因為把這張紙都“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這張紙的四分之一。如果分成四分的大小不相等呢?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數表示(此時舉個反例子),這樣就突出了分數概念中相當重要的一個前提——平均分的概念,為以後學習分數的意義奠定了基礎。

練習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創新思維的重要手段。為了使課內練習起到促進學生掌握知識,鍛鍊能力的雙重效果,我在組織練習活動時注意以下三點:一是練習的形式要有變化,使學生在練習中保持興趣。二是練習有層次性,讓學生做題時能夠感受到梯度。三是面向全體學生,練習要有“彈性”,保證全班每個同學都有較多的參與機會

(1)根據教學的基本要求,設計了一組判斷正誤基本練習,讓更多的學生去參與,強化一下平均分。接着把教材中“做一做”練一練。

1個蛋糕分平均分給小華和他的爸爸、媽媽3個人,小華吃到這個蛋糕的幾分之一呢?

深入:如果我們班38名學生都來分這一塊蛋糕,你能分到幾分之幾呢?

板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通過板書突出教學的難、重點,為學生掌握知識和記憶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在設計板書時注意兩點。

第3篇

教學內容: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材第91—92頁 教材分析:

本節課主要是通過多種活動,如平均分餅子、摺紙等,讓學生初步認識到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

1、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認識幾分之一,能正確地讀寫分數,掌握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培養學生的動手、觀察和判斷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探究意識,感受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師生各準備正方形、長方形等紙,水彩筆。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下面老師就給你們講一個鼠媽媽分餅子的故事好嗎?鼠媽媽有兩個孩子,一個叫大毛,一個叫二毛,哥倆長得挺機靈的,又非常喜歡鼠吃媽媽做的餅子。有一天,鼠媽媽做了4個餅子,想要分給兩隻小老鼠吃,要使兩隻小老鼠得到的餅子同樣多,應該怎樣分呢?誰來幫幫鼠媽媽?第二天,鼠媽媽做了2個餅子,想要分給兩隻小老鼠一樣多,應該怎樣分呢?誰也來幫幫鼠媽媽?第三天,鼠媽媽有點累了,這天她只做了1個餅子,還想要分給兩隻小老鼠一樣多,應該怎樣分呢?誰再來幫幫她?(半個餅子用數字怎樣來表示呢?今天老師特意請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分數。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

(教學小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節好的數學課,情境的創設非常重要。國小生的特點是好玩、好動、好奇心強,對於色彩鮮豔、離生活較近、有趣味性的故事感興趣。本節課,我首先利用課件鼠媽媽分餅的故事創設了情境導入新課,引發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思維活躍、學習積極性很高,為本節課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鼠媽媽先把餅子分成不同的兩份,大毛連忙説:“我是哥哥,我吃小的。”二毛一聽也連忙搶着説:“我小些,應該吃小的,大的給哥哥。”鼠媽媽看見哥倆互相謙讓的樣子,臉上露出了滿意的微笑,她説:“好了,孩子們,不要吵了,我來重新分吧!”鼠媽媽重新把餅子分成同樣多的兩份,她説:“這塊餅子,你們一人一半,這種把餅子分成同樣多的兩份,我們在數學上把它叫做平均分。”

指出,把一塊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這塊餅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寫作1/2。教師指導學生讀、寫1/2。中間的橫線表示平均分,橫線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橫線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1份,這個分數讀作二分之一。寫分數時,應先寫什麼?(先寫分數線,接着寫分母、分子)

3、小組活動:用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和三角形折出它的1/2,並用彩筆畫上斜線。把學生折出的1/2貼在黑板上。

(教學小結:本環節先讓鼠媽媽把餅子分成不同的兩份,引發哥倆的“爭吵”——都要少的一部份,達到教育學生繼承和發揚我們中華民族互相謙讓的傳統美德。然後講解分數各部份名稱,讓學生對分數的了初步的認識。最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動手摺出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和三角形的1/2,進一步認識分數。)

1、電腦課件演示,把一張長方形紙對摺,再對摺,打開,提問:把這張長方形平均分成了幾份?每份是它的幾分之幾?讀作什麼?寫作什麼?

3、剛才我們認識了1/2,1/4,認識了分數裏的分數線、分子和分母這個大家庭裏的3位成員,還有許多分數想和我們交朋友,你們願意和它們見面嗎?教師課件演示1/3、1/6、1/8等。

(教學小結:分數裏只有1/2嗎?於是我又利用課件演示長方形紙的1/4,告訴學生這也是一個分數。學生興趣來了,噢,我認識兩個分數了。於是我趁熱打鐵,説:“還有好多好多的分數想和我們交朋友,你們願意和它們見面嗎?學生興趣空前高潮,為下一步教學的發展奠定非常好的基礎。於是接下的1/3、1/6、1/8等,學生一點就會,課堂效果非常好。)

這節課我們通過折一折,塗一塗的方法,認識了分數,明白了怎樣讀寫分數和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現在老師出一些練習題考考你們,你們願意接受挑戰嗎?(練習區1、3、4、5、7)

(教學小結:一節課上到這,學生大體都會了,為了防止他們產生自滿情緒,又讓他們始終保持着強烈的`求知慾望,於是我又設計一系列練習,讓學生在完成這些練習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發展。)

媽媽買的一大塊巧克力裏有一樣大的8小塊,怎麼吃呢?方方説:媽媽吃3塊,我吃4塊,奶奶吃1塊。他們各吃了這塊巧克力的多少呢?

(教學小結:學生的好勝心理強,嚐到了成功的甜頭,但是仍然不滿足,於是我在最後的教學中,帶學生到智慧園去闖一闖,給學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餘地,讓學生能在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中解決學習中的問題,為下一節課幾分之幾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對於國小生來説,數學學習往往是他們自己生活經驗中對數學現象的一種“解讀”.在教學中,如果能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他們喜聞樂見的素材喚起其原有的經驗,那麼學起來必然親切、有趣、易懂了。我利用課件鼠媽媽分餅的故事創設了以下的情境,導入新課,引發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思維活躍、學習積極性很高。國小數學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課堂上,我放手讓學生折出分數,學生的好勝心理強,學生動手積極性很高,紛紛折出了其它分數。

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説,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充分重視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摺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

在整個課堂預設時,想的比較完美,事實上也真正上達到了預設目的。不過也存在着不足之處,比如在折分數時沒有放開手讓學生去折,而是不時的去指導,我想只有一次次積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實而有效的數學課。

第4篇

依據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我以一切立足於學生的學,一切有利於學生的學,一切為了學生的學,一切促進學生的學為目的。努力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張揚學生的個性,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在愉悦的氛圍下獲取知識,在活動中感受數學之美。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在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一次擴展,無論在意義和寫法上與整數都有很大差異,學生初次學習分數會感到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在學習分數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有了用整數表示物體個數多少的經驗基礎;理解了平均分的含義,具有了平均分的操作能力。在實際生活中,有的學生也許聽過幾分之一,但他們不理解分數的含義。因此,教學中我注意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讓學生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積極主動的獲取知識。

1、創設問題情境,聯繫生活實際,初步讓學生認識分數,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

2、通過開展折一折、塗一塗等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充分感知分數的初步意義。

3、在問題情境中,滲透分數與生活之間的聯繫,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學生勇於探索、自主學習的精神。

教學重點: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會表示出一個圖形的幾分之一。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結合新課標教學理念,我採用了多媒體課件,併為學生準備了學具,讓學生通過獨立探索、實際操作、合作交流,從而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知識建構過程。

為了能讓學生輕鬆有效學習,我通過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來經歷“做數學”的過程,讓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

學具準備: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紙片若干張;水彩筆。

(出示幻燈片1):海寶做的一張關於上海世博會的手抄報。

(出示幻燈片2)先看看關於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的介紹。

?設計意圖】通過課前熱身,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為新課做鋪墊。

請同學們用圓代替月餅平均分一分,並彙報結果,指名演示怎樣得到一個圓的一半。

?設計意圖】以一半作為學生認識幾分之一的切入點,並在對摺的過程中複習感知平均分的含義,為下面學習二分之一做鋪墊。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充分感知平均分可以是一個圖形,也可以是一個實物。

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知道像這樣的一半在數學上應該用怎樣的數來表示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個新朋友------分數(板書:分數的初步認識)

由分圓的過程得出:像剛才這樣我們把一個圓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個圓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寫作:12(板書這句話,並提醒學生12的寫法)

?設計意圖】由分圓的過程到概念的揭示,體現了由具體到抽象的形成過程。

b判斷出示一組圖形讓學生辨認塗色部分是否可以用12表示。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判斷、質疑,進一步感受“平均分”在分數概念中的.核心作用,使學生對12表面上的理解上升到本質含義的層面上,有效突破本節課的重點。

要求學生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先折一折,再找出它的12塗上顏色。通過彙報交流,作品展示。教師歸納總結:形狀不同、折法不同都沒關係,只要是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這個物體的12。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去進一步認識12,豐富12的表象,也為後面學習其他分數提供思路和方法。

通過師生談話: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有選擇的板書。

(1)出示要求:從學具中任意挑選一個喜歡的圖形,先折一折,再用斜線塗一塗,表示出這個圖形的幾分之一。

展示時要求學生説清楚: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了幾份,其中一份是它的幾分之一。

師:如果我們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它的幾分之一?如果平均分成了20份、50份、100份呢?

最後教師總結:像12、14、16、18------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設計意圖】再次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創造的機會,充分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和思維能力。使學生通過對12的理解逐步泛化為對幾分之一的理解,實現知識的拓展和延伸。

本節課我設計了3個練習,都出自於海寶製作的手抄報中。

2、看圖,你能聯想到幾分之一呢?(包括:英國館,建築物,巴拿馬國旗)

3、觀察整張手抄報,估一估,各版塊各佔了整個版面的幾分之一。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與課前用手抄報引入課題相呼應,使練習具有多樣性、趣味性、層次性,並突出生活與數學的聯繫;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談談本節課有什麼收穫?學生可以從知識、能力或情感態度方面回答。

?設計意圖】這是對本節課知識的回憶和鞏固,也是對學生今後學習方法和習慣的提示。

把一個圓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個圓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第5篇

本節課是人教版第五冊第七單元《分數的初步認識》的第一節,“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認識幾分之一又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的“核心”,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學習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教材例1--例5藉助一些圖形和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例,通過演示和操作,使學生逐漸形成分數的正確表象,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學好這部分的內容,既為學習分數初步認識作鋪墊,更為國小生以後學習分數和小數等知識打下初步基礎,教學大綱對這一部分知識的要求是:初步認識分數,會讀、寫簡單的分數。

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從整數到分數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所以,分數的知識是分段教學的,本單元只是“初步認識”。

本節課教學目標的確定是根據“新課標”的理念,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思維規律,具體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和態度”三個方面制定的:

初步認識分數:認識幾分之一、感悟幾分之一;會正確地讀、寫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理解分數產生、形成、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動手、分析等學習數學的能力。

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主動探索的慾望,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

因為認識幾分之一是學生初步理解分數的開始,也是今後進一步學分數的基礎。所以使學生認識幾分之一是教學重點。

又因為從整數擴展到分數,學生接受起來比較抽象、困難,所以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是這節課的教學難點。

分數在日常生活中常出現,但學生對它的認識卻各不相同。要讓學生獲得知識經驗並得以發展,就必須引導他們參與實踐活動。新課標也視學習為“做”的過程,凸顯學生學習的實踐性特點。因此,本課力求在教法上體現“在玩中學,在做中學,在合作交流中學”的思想;在學法上則突出“自主學習,實踐感知”的特點。本節課的學習活動,從分數的產生背景出發,通過“看”中學、“動”中思、“比”中悟,體驗分數的產生、發展過程,初步理解分數的含義。本節課以引導發現法為主,綜合運用教法,以班級教學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形式,創設有利於學生參與探索活動的'學習環境,使教法和學法和諧地統一在“促進學生能力發展”這個教育目標上。

首先複習平均分:通過小精靈的問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4個蘋果;2個橘子,怎樣分給她的好朋友莉莉和聰聰呢?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讓學生自己來分,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會説出這樣的分法:“4個蘋果,每人分兩個;2個橘子,每人分1個。”這時提出問題:“這樣分同學們滿意嗎?”“滿意”“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分得的都同樣多。”“分得的都同樣多可以説是怎樣分呢?”“平均分”。這是要突出平均分的概念,因為平均分是教學分數的基礎。

在平均分的基礎上,每人分2個蘋果可以用2表示,每人分1個桔子用1表示,但是小精靈還有一個桃子想分給他們,該怎麼分呢?“每人分半個桃子,還能用我們學過的數來表示嗎?”教師提出問題,回答“不能”“那誰知道用什麼數來表示?”讓學生自己説出——“分數”,在這讓學生深刻體驗分數產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也就是説半個桃子沒法用以前學過的數來表示了,怎麼辦呢?只有引出一種新的數:分數來表示。既引出了本節課的課題,又讓學生體會出分數產生的重要意義。

那麼這半個桃子用分數表示是多少呢?分數怎樣寫呢?分數是什麼樣子的?這時學生會產生很多疑問。學生能直觀的看到“半個”,但怎麼表示呢?學生的內心產生矛盾。

多媒體播放分桃子的情境,通過讓學生觀察平均分的情境,使學生知道把一個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個桃子的一半,也就是它的1/2,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寫1/2。

緊接着組織學生用圖形表示出它的1/2,展示學生的作品,討論:為什麼不同的圖形都可以用1/2表示?

看着這個圖你還能聯想到哪些分數?學生例舉聯想到的分數。教師板書在黑板上。接着組織學生讀一讀。再請學生按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折一折、塗一塗,創造自己喜歡的分數。這樣做有助於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探討。

學生獨立操作後小組交流:你認識了哪些分數,是怎麼認識的?

小組合作完成後,再請小組代表彙報,這裏要注意學生的表述是不是完整,讓學生明確“______是_______的_______.”

練習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創新思維的重要手段。練習設計分為三個層次,基礎題、發展題、開放題。練習的難度逐步提高,讓學生做題時都要動腦想一想。練習設計面向全體學生,保證全班每個同學都有較多的參與機會。

第6篇

本課時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規範實驗教科書第五冊第

七章《分數的初步認識》的第一課時《認識幾分之一》。

單元教材分析:本單元主要教學內容為:幾分之一、幾分之幾的認識,簡單的分數加減法。“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同學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同學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和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別。分數概念籠統,同學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所以,分數的知識是分段教學的,本課只是“初步認識幾分之一”。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學習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使同學逐漸形成分數的正確表象,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為以後學習分數和小數等知識打下的基礎。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所處的地位,確定本節課教學目的如下:

(1)同學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瞭解具體分數所表達的意義,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局部的名稱。

(2)通過演示、操作、觀察、比較,培養同學籠統、概括的能力。

(3)充沛發揮電腦教學的優勢,啟發同學發明性思維。

教學重點: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局部的名稱。同學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瞭解具體分數所表達的意義

教學難點:分數所表達的意義,分數的實質是反映整體與局部的關係,因此分母、分子的含義是分數教學中最實質,最重要的局部。

針對以上特點,我創設了一些同學熟悉並感興趣的實際情景。通過電腦媒體演示和同學動手操作,來增強同學的感知力,認識幾分之一。分層遞進,由扶到放,是我設計這節課主導思想,讓同學主動探索,獲取知識,達到最終的學習目的。根據直觀性原則,從教學實際需要動身,圍繞教學內容、教學重點通過電腦媒體演示和同學動手操作、練習內容自制了多種生活中常見的圖形和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協助同學理解概念。積極貫徹啟發性原則,在課堂上,既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尊重同學學習的主動性。依據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完成例題的教學。本節課的各個例題運用不同的方式處置,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同學的年齡小,接受能力弱,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強,籠統思維能力弱。我讓他們都準備好學具,在學習中先觀察教師的多媒體演示,同學再親手操作實踐,多次讓同學分組討論合作學習,營造出互動教學的氣氛。同學通過教師的“教”,實現其同學的“學”,體現在教師寓學法於教法之中,從理性上認識幾分之一。

①數同學活化。數學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為生活服務的思想②教育對象的全體性。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教育必需摒棄精英教育,提倡“為所有人的數學”,應該真正面現全體同學,提供人人均等的學習機會,讓每一位同學通過數學的學習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③數學教育的發展性。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應該激發每一位同學終身學習的願望,奠定終生學習的基礎,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協助同學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數學考慮能力和情感態度也能得到進步和發展,真正體現“人人都能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④數學教育的差別性。允許同學富有個性地學習,尊重同學的學習差別是現代教學論所倡議的核心理念,在數學教育中我們同樣要尊重同學的學習差別,“以學論教”,提倡個性化的學習方式,為同學提供適應自己發展的學習環境和條件,真正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充沛利用多媒體,把同學帶入生活情景,通過巧妙的提問,引發同學認識學習分數是我們生活的需要,以此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牢牢抓住舊知識與新知識的切入點,“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需在“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學一開始,我先讓同學口頭回答把2個餅,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幾個?兩個餅“平均分”成兩份後,每一份的個數可以用整數表示。把1個餅平均分成兩份(電腦演示動畫),觀察1個餅切成2份後, 這每一份生活中叫“半個”,“半個”餅是多少能用整數表示嗎?由此引入新課。

通過前邊的導入過程,教師指出這半個餅就是一個餅的二分之一。為了進一步協助同學理解分數的意義,突破這一難點,引導同學在不同形狀低上對摺一次,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的操作練習,同學初步認識“平均分”,理解圖中幾份數和一份數的含義。這時,同學通過對概念直觀形象的認識後,很快明白了幾分之一的含義。鞏固練習(會判斷)

寫法時,要講清書寫順序,還要強調平均分成的總份數寫在橫線的下邊,取的份數寫在橫線的上方。

為了協助同學進一步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對例2四分之一的認識是這樣做的。先確定操作要求,折出一張正方形紙的四分之一,然後同學操作。由於實踐目的明確,把同學的認識推向深入,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折法,課堂上出現了三種類型正確折法,抽同學回答,教師演示

這時不失時機的引導同學分組進行討論。為什麼折的方法不同,形狀不同,但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同學説出:因為把這張紙都“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這張紙的四分之一。假如分成四分的大小不相等呢?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數表示,這樣就突出了分數概念中相當重要的前提“平均分”的概念,為以後學習分數的意義奠定了基礎。

練習使同學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創新思維的重要手段。為了使課內練習起到促進同學掌握知識,鍛鍊能力的雙重效果,我在組織練習活動時注意以下三點:一是練習的形式要有變化,使同學在練習中堅持興趣。二是練習的難度逐步提高,讓同學做題時都要動腦想一想。三是面向全體同學,練習要有“彈性”,保證全班每個同學都有較多的參與機會。

板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通過板書突出教學的難、重點,為同學掌握知識和記憶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在設計板書時注意兩點。

第7篇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整數是單位“1”的疊加,而分數是單位“1”的均分,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是學生認識數的一次質的飛躍。

本節課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幾分之一既是一個分數,又是一個分數單位,對以後認識幾分之幾、分數大小的比較等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基於本課教學內容在本單元的地位與作用及教材編排意圖,我擬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分數,能結合具體圖形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直觀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幾分之一的認識過程,體驗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獲得數學學習的活動經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具體實例,感受到數由整數向分數的擴展,體會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難點: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產生分數,建立幾分之一的表象。

教學關鍵:結合具體圖形理解並描述幾分之一的含義。

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基於這一理念,本節課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直觀演示法、操作實驗法、觀察法和討論法等教學方法,通過設計豐富多彩的分月餅、摺紙片、塗顏色、找分數等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主動構建數學知識。

教學準備:多媒體,彩筆,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紙片,1分米長的`線段,兩分米長的繩子。

本節課分四個環節完成:(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二)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三)學以致用,解決問題;(四)總結提高,拓展延伸。

利用小朋友喜歡的動畫片人物喜羊羊創設一個分東西的情景:

(1)有4個蘋果,平均分給懶羊羊和美羊羊,每隻羊分幾個?

(2)有2個草莓,平均分給懶羊羊和美羊羊,每隻羊分幾個?

這兩個問題,學生很自然的用2、1等整數來描述分的結果,這時我出示第三個問題:1個月餅,平均分給懶羊羊和美羊羊,每隻羊分幾個?學生會説每隻羊分半個,“半個”還能像剛才那樣用整數來表示嗎?那該用什麼樣的數來表示呢?這個問題成為教學的出發點和矛盾產生的創生點,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此時教師揭示本節課教學內容並板書課題:分數——認識幾分之一(板書)

多媒體演示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的過程。指出: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這個月餅的一半。用數學的語言來説,就是這個月餅的二分之一,寫作1/2。(板書:二分之一 1/2 )

接着引導學生明白:中間短短的橫線叫分數線,表示平均分;分數線下的“2”表示平均分成兩份,分數線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再讓學生一起讀一讀,讓學生藉助月餅圖説一説你是怎麼理解1/2的,剩下的那一份是這個月餅的1/2嗎?明白平均分成的兩份中,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①讓學生動手用各種圖形來表示出1/2,體驗不同折法。

②讓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學生運用準確的數學語言描述1/2所表示的意義,特別要講清是誰的1/2。並啟發思考:折法不同,塗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們都可以用1/2 來表示,那是為什麼?理解只要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③展示沒有平均分的例子,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通過這些反例來突出“平均分”在分數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有意義的建構。

這一環節着眼一個“動”字, 通過教師有意識的引導,讓學生主動地從不同的角度去進一步認識1/2,豐富1/2 的表象,建構1/2 的意義,使學生對數的認識由整數擴展到了1/2,也為後面學習其他分數提供思路和方法。

(1)猜想:分數是否只有1/2這一個呢?除了能折出這些紙的1/2,你還能折出它們的幾分之一呢?(板書:1/3 、1/4 、1/5 ……)

(2)探究:讓學生利用紙片等材料通過折一折、畫一畫,表示自己喜歡的分數,並請部分學生將自己的作品貼在黑板上相應的分數下面,説説分數表示的意思。這一極具探究空間的開放性活動,再次提供給學生自主創造的機會,在“做分數”和交流的過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幾分之一,對分數的認識也由1/2擴展到了幾分之一。

指出:像1/2、1/3 、1/4 、1/5……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使學生體會和感悟:分數的個數是無限的;同一個物體,平均分的份數越多,得到的每一份就越少,完善學生對幾分之一的認識。

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把練習按照基礎——提高——拓展分成了三個層次,意在能讓學生更好的鞏固新知,並能在此基礎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層、有度。

學生回答後,追問:為什麼同樣的一個正方形卻用不同的數來表示?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2)下列陰影部分用分數表示正確嗎?正確的畫√,不正確的畫×。

2、提高練習:設計了一道喜羊羊分西瓜的小故事:三個同樣大的西瓜,逐個平均分成2份、3份、4份,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3、拓展練習:看主題圖,在圖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數表示?使學生感受到分數與生活的聯繫和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最後選取圖中的一個多邊形問學生:圖中塗色部分還能用分數表示嗎?這一問題無疑會與學生剛剛建立的新知產生矛盾,在學生的爭執中,教師拋出答案:不能用幾分之一表示,但可以用幾分之幾表示,這將是我們後面要繼續學習的內容。這個練習力圖滲透分數由幾分之一到幾分之幾的擴展。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通過回顧、交流,對情感態度、學習方式等進行自我評價,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體驗成功的樂趣。

本課的板書設計,重點突出,展現了學生對幾分之一的逐步認識和理解的過程。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以上就是我對本課教學的一些認識,不當之處敬請大家指教。謝謝大家!

第8篇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一課時。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分數概念又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掌握,特別是第一課時認識幾分之一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也是單元教材的核心,對以後學習分數的意義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分數在國小教材中第一次出現,學生對分數很陌生,再加上三年級的學生思維能力還不成熟,還有一定的侷限性,學起來會比較困難。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瞭解分數的產生來源於生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遷移類推能力。

(2)通過操作、比較、推理、交流等活動經歷幾分之一的認識過程,體會幾分之一的含義。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和自覺學習的精神,體會分數在生活中的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難點:理解幾分之一的實際意義,能自己創造出幾分之一的分數。

基於以上目標,結合三年級學生特點,我作了以下準備。

?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根據這一理念,在本節課的設計上,我突出兩點:

一是讓學生主動經歷幾分之一的探究過程以及表述的過程;

二是對學生放手,還學生自主的空間,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貫穿課堂的始終。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的起點,首先在於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願望。在引入新課時我利用課件出示:孫悟空、豬八戒的野餐圖,讓學生觀察思考,怎樣分食物才能讓兩人都滿意?要求學生拍手錶示每個人分到桃子、西瓜的個數,並且知道兩人分得同樣多在數學上叫做“平均分”,同時板書(平均分)。當學生拍手錶示每人分到月餅個數的時候出現了問題,讓學生經歷從整數到分數的過程,體會分數的產生來源於生活。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鑑於此,我在本節課開始就結合生活實際,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請同學們拿出一張圓形紙代替月餅,小組合作探究,每個人分多少月餅?用什麼數表示?最後小組代表彙報,教師配合課件演示,總結並板書: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給了學生充分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放手讓學生自己獨立嘗試,充分展示學生自己獨特的思維過程,再引導學生在集體的智慧碰撞中修正個體的思維,展示了學生個體主動建構的過程。]

3、讓學生動手摺一折、塗一塗表示出長方形的,並展示學生作品,最後總結,雖然折法不同,但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都可以用表示。

[設計意圖:主要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豐富的表象,也為後面學習其它分數提供思路和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反例加深學生對的理解,進一步突出“平均分”在分數概念中的核心作用。]

5、引導小結: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這個圖形的。

教師提問:認識了,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呢?任取一張紙,你能把它表示出來嗎?這裏安排小組交流,然後動手操作,再展示部分學生作品,揭示課題,像這樣的數都是分數。最後從學生作品中選取不同圖形的,引導總結出:雖然圖形不同,但只要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這個圖形的。

[設計意圖:再次提供給學生自主創造的機會,在動手操作中主動拓寬知識,認識新的分數。]

通過閲讀92頁例2,掌握一個正方形的的不同折法,然後從91頁主題圖中發現幾分之一的分數。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我不僅考慮到“教”,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學會“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

——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我設計了下列練習:

[設計意圖:突出本課重點,加強對幾分之一的理解。]

(1)通過不同的畫面聯想幾分之一。巧克力一題,可以聯想到、、,這是一塊巧克力,也可以説是8塊巧克力組成的一個整體,是從分一個物體到分一羣物體的一個巧妙的過渡,為以後單位“1”的認識作了一個埋伏。

[設計意圖:此題也加深了對幾分之一的理解,同時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等。]

(2)每部分大約佔整個版面的幾分之一呢?明明是分成了3份,為什麼是、呢?

[設計意圖:再次突出“平均分”在分數概念中的重要性。]

(3)欣賞短片,發現分數。這是一個廣告,其中一個男孩分出一半來給第9個小朋友。如果是平均分的話,這一半是誰的,是整個蛋糕的幾分之一呢?滲透了單位“1”發生轉變,表示的分數也就不一樣了。為以後學習分數的意義打下基礎。

[設計意圖:此題與生活實際密切聯繫,既加深理解了幾分之一的含義,又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符合國小生的心理特點。]

使學生在總結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分數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主總結的習慣,提高了他們自我梳理知識的能力。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在這門藝術中,老師只是一個導演,學生才是真正的演員。因此我在設計本節教學時,緊緊圍繞《課程標準》,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在動口、動腦、動手活動中,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飛躍,使知識教育與素質教育得到完美的結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