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的認識數學教案4篇 認識圓柱:一堂實用的數學教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9W

本教案主要介紹了圓柱的概念和性質,包括表面積、體積等計算方法。通過實例教學和練習,幫助學生深入瞭解圓柱的數學原理,提高數學素養。

圓柱的認識數學教案4篇 認識圓柱:一堂實用的數學教案

第1篇

教師出示一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物體,提問:我手裏拿的物體是什麼形狀的?它有什麼特徵?

教師出示幾個圓柱形的物體,“大家注意,你們看看這些物體跟長方體、正方體的形狀一樣嗎?請你拿出自己準備好的跟老師一樣的物體,看一看,摸一摸,你們感覺它們與長方體有什麼不一樣?

指導看書:摸到的上下兩個面叫什麼?它們的大小如何?摸到的圓柱周圍的曲面叫什麼?

板書: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

初步感知:展示,引導學生觀察,並結合課本回答“什麼叫圓柱的高”。

深化感知:老師引導學生操作分析,動手測量哪條邊上圓柱體上的高,哪條最為簡捷。

⑴動手操作:請同學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圓柱形實物,分別把商標剪開,再打開,觀察商標紙的形狀。

反饋後討論:展開後得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樣剪的?展開後得到平行四邊形的是怎樣剪的?

板書:沿高剪(長方形、正方形) 斜着剪:平行四邊形

教師強調:我們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長方形與圓柱的關係。

⑵尋求發現。展開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係。

同學交流説出自己的發現;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是圓柱的高。

⑶延伸發現。展開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邊長與圓柱的關係。

引導小結:通過割補的方法,也可以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1、投影出示:判斷下列圖形哪些是圓柱,哪些不是圓柱:為什麼?

2、完成練習二十的第1題,引導學生利用圓柱的特殊來解釋。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你能説出幾個?今天你學習了哪些知識?你能來説一説嗎?

圓柱的認識數學教案4篇 認識圓柱:一堂實用的數學教案 第2張

第2篇

1.經歷“形象-表象-抽象”的過程,體驗從實物中抽象出圖形的學習方法。

2.經歷圓柱側面展開的操作過程,體驗比較、發現、歸納的學習方法。

在不斷的觀察與操作、猜想與驗證、合作與交流中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實踐能力,體驗成功的樂趣,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觀察、概況、抽象的能力。

在活動中發現圓柱的特徵和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形成空間觀念。

理解曲面和通過化曲為直的方法推導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多媒體課件,粉筆盒,圓柱的教具模型,長方形硬紙,木棒

生:長方體的6個面都是長方形(有時有2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生:長方體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稜。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相對的稜的長度相等。

師: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柱體。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的立體圖形。(板書課題)

師:那麼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還見過哪些圓柱的物體?

(設計意圖:一方面讓學生體會數學的知識來源於生活,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一方面感受圓柱在生活中的美,更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①、用手摸一摸、滾一滾,圓柱與長方體、正方體有何不同?你發現了什麼?

④、量一量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有什麼特點? (2)、小組彙報:

師:哪一組同學來給大家説説看,圓柱有哪些特徵?你們是怎麼驗證的?

生:我們知道了圓柱有3個面組成,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

師:指一指手中圓柱的底面、側面。(板書:2個底面,1個側面)圓柱的這些面有什麼特徵呢?

生:圓柱的兩個底面都是圓,大小相等。(板書:面積相等)

預設:剪出來比較、量直徑計算、畫在紙上倒過來觀察是否重合。(分別請學生演示驗證)師:用哪種方法驗證最簡單?

引導:哪段距離表示圓柱的高?請看屏幕,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就叫圓柱的高。

師:你能在你的圓柱上指出這條高嗎?(圓柱中心的高,指不到)

師:面對無數條的高,測量哪一條最為簡便?(為了方便一般測量側面上的高)

預設:高是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應該垂直於兩個底面。

(課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圓柱形的,這個圓柱的高還可以説是“深”,一個1元硬幣是圓柱形的,這個圓柱的高還可以説是“厚”,水管也是圓柱形的,它的高還可以叫“長”。

?設計意圖】把抽象的立體圖形還原於生活原形,更好幫助學生建立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為以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作好鋪墊。

師:請同學們把長方形的硬紙貼在木棒上,和我一起快速轉動木棒,看一看轉出來的是什麼形狀。

師:一個長方形沿一條直線旋轉,猜一猜會形成什麼樣的圖形呢?自己轉轉看?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旋轉的角度來認識圓柱,感受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聯繫和旋轉。

(1)、組織學生摸一摸圓柱形的模型,看一看圓柱側面在哪裏,猜想一下側面展開後是什麼形狀。

組織學生分小組操作:剪開一個圓柱模型的側面,再展開觀察。得出結果:

(2)、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圓柱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柱的底面和高有什麼關係?

讓學生經過分析、比較,概括出:圓柱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等於圓柱底面的周長,寬等於圓柱的高。(板書)

(3)、引導學生思考:什麼情況下,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正方形?

小結:圓柱的底面周長與高相等時,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正方形。

師: 側面是曲面,如何轉化為平面?利用你手中的材料,剪一剪、 畫一畫、捲一捲、滾一滾。轉化後的平面圖形與底面有怎樣的關係?

師:小組合作,先想好並説説怎樣操作,組長分好工後,再開始操作。

師:當圓柱的底面周長與高相等時,沿着圓柱的`一條高剪,側面展開後會是什麼形狀?

(1).圓柱上、下兩個底面都是( 圓)形,它們的面積都( 相等 )。

(2).把圓柱的側面展開,得到一個(長方 )形,它的長等於圓柱(底面周長),

學生小組內交流,然後指名彙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

②上下兩個底面相等的圓形物體一 定是圓柱體。 ( × )

③圓柱體底面周長和高相等時,沿着它的一條高剪開,側面是一個正方形。 ( √ )

(課件出示小知識)圓柱具有較大的支撐力。樹木的樹冠全靠主幹支撐。特別是碩果累累的果樹,上面掛着許多果實,需要強有力的樹幹支撐,才能生存。

圓柱形的樹幹沒有稜角,狂風吹打時,不論風捲着塵沙、雜物從哪個方向吹來,受影響的都只是極少部分,不易受到衝擊的傷害。因此,樹幹的形狀是圓柱形的,這是樹木對自然環境適應的結果,也是長期進化的結果,更是為了適應生長的需要。

本節課我們認識了一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這一類圖形有幾個共同的特點:比如它們的上、下底面都是圓,側面展開後是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並且圓柱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等於圓柱底面的周長,寬等於圓柱的高。

圓柱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等於圓柱底面的周長,寬等於圓柱的高。

第3篇

1、使同學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徵;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

使同學理解求圓柱的側面積和外表積的計算方法,並會正確計算。

使同學理解求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容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掌握圓柱的外表積的計算方法和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12頁圓柱的認識,練習二的第1—4題.

1、藉助日常生活中的圓柱體,認識圓柱的特徵和圓柱各局部的名稱,能看懂圓柱的平面圖;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2、培養同學細緻的觀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

1.已知圓的半徑或直徑,怎樣計算圓的周長?(指名同學回答,使同學熟悉圓的周長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圓的周長(教師依次出示題目,然後指名同學回答,其他同學評判答案是否正確)

(1)談談圓柱.你喜歡圓柱嗎?請同學説説喜歡圓柱的理由。(美觀、實用、平安、可滾動……)

(1)摸摸圓柱。請同學摸摸自身手中圓柱的外表,説説發現了什麼?

(2)指導看書:摸到的上下兩個面叫什麼?它們的形狀大小如何?摸到的圓柱周圍的曲面叫什麼?(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圓柱的曲面叫側面。)

(1)課件顯示:一根豎放的大針管中的藥水由高到低的變化過程,引導同學考慮:藥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麼有關?

(3)結合課本回答什麼叫圓柱的高。(板書: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①課件顯示:裝滿牙籤的塑料盒,問:這些牙籤是圓柱的高嗎?假如牙籤細一些,再細一些,能裝多少根?

歸納小結並板書:圓柱的高有無數條,高的長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對這數不清的高,丈量哪一條最為簡便?

老師引導同學操作分析,得出丈量圓柱邊上的這條高最為簡便,同時課件上的圓柱體閃爍邊上的一條高.

(1)動手操作:請同學分小組拿出橡皮、蠟筆、水彩筆、固體膠水等有商標紙的圓柱形實物,分別把商標紙剪開,再打開,觀察商標紙的形狀.

反饋後討論:展開後得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樣剪的?展開後得到平行四邊形的是怎樣剪的?

強調:我們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長方形與圓柱的關係.

(2)尋求發現.展開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係.

①師生一起把展開的長方形還原成圓柱的側面,再展開,在重複操作中觀察。

②同學再觀察電腦演示上述過程.(用彩色線條突出圓柱底面周長和高轉化生長方形長和寬的過程。)

③同學交流後説出自身的發現: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3)延伸發現.展開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和正方形的邊長與圓柱的關係。

①討論:平行四邊形能否通過什麼方法轉化生長方形?

課件顯示:平行四邊形通過割補轉變生長方形,再還原成圓柱側面的動畫過程。

②想一想:當圓柱底面周長與高相等時,側面展開圖是什麼形?

③引導小結:不論側面怎樣剪,得到各種圖形,都能通過割補的方法轉化生長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第4篇

圓柱的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立體圖形,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以及圓的相關知識之後學習的。與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組成不同,圓柱是由平面和曲面圍成的,在圖形的認識上又深入了一步。基於“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這一教學理念,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有以下特點: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能使學生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所以,在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回顧舊知,激發學生對圓柱特徵的思考,使學生聯想到學習圓柱的方法與學習長方體的方法一致;在比較圓柱的側面和底面的關係時,適時啟發學生聯想圓的周長和麪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潛移默化地教會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根據本節課的特點,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為學生創設較多的數學活動機會,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現、思考,促使學生全方位地參與數學活動,使學生有效地積累圓柱特徵的相關知識,培養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長方體由6個面,12條稜,8個頂點組成,“相對的面面積相等;相對的稜長度相等”屬於長方體各部分之間的關係。我們在認識一種幾何圖形時,通常研究它的兩個方面:即它的組成和組成部分之間的關係。今天我們就用這種方式研究一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

設計意圖:提問激趣,在引導學生複習學過的立體圖形的相關知識、激活已有的'經驗之後,向學生滲透探究新知的方法,使學生在學習新知時,自覺運用知識的遷移,親身體驗研究立體圖形方法的一致性。

指出:像這樣,直直的,上下粗細相同的,上、下兩個面都是圓的物體,我們把它叫做圓柱。(板書:圓柱的認識)

①摸一摸,説一説:摸一摸圓柱的側面,説一説它的形狀。

②觀察、比較、思考:圓柱的側面有什麼特徵?兩底面之間有怎樣的關係?(鼓勵創新思維,體現方法的多樣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