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史讀後感8篇 世紀堆砌:近現代史讀後感

來源:巧巧簡歷站 9.12K

本文將以“近現代史讀後感”為主題,探討近現代史的闡釋和意義。近現代史是人類社會最為激動人心的重要時期,涵蓋了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巨大變革。通過閲讀近現代史,我們可以深刻理解歷史的發展規律,反思人類社會的錯誤與進步,並且啟示着對未來的思考和展望。

近現代史讀後感8篇 世紀堆砌:近現代史讀後感

第1篇

不知不覺這門課程已經過去,雖然很短暫,只是概括地敍述了這段歷史,但這門課程卻留給了我們許多啟示。

鴉片戰爭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關注世界形勢、交流思想文化的重要性、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暫時地鎖住了他人,卻永久的鎖住了自己。缺乏對世界形勢的正確認識,盲目崇拜自己,夜郎自大,昏庸愚昧。清政府當時就是一隻蹲在井裏的青蛙,不知道天空有多大。被資本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驚醒後,一下子就暴露了它的軟弱無力,以及賣國求得苟安的腐朽性格。

一隻被關在鳥籠的鷹,不能稱之為真正的鷹,長期的安逸無憂會使翅膀軟弱無力,只有將之放飛蒼穹,不斷經歷風雨飢餓,才能使其啄鋒爪利,成為真正的強者,鴉片戰爭以前的清政府統治的中國就是一隻被關在籠中的鷹,臃腫無力,鴉片戰爭打破了其閉關鎖國的牢籠,將之放入殘酷的現實中去,不斷地打擊,不斷地經歷風雨,終於使其褪去了清政府以及君主專制這層厚厚肥肉。因此,只有緊跟世界局勢,不斷使自己接觸這世界的殘酷競爭,才能更好的發展提升自己,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

抗日戰爭讓我們清醒的認識到“落後就要捱打”,不論你是國土面積世界第三大國,還是人口世界最多的國家,都不例外,一個相當於中國一個普通省份的日本都使中國發動了八年的抗戰才能將他徹底打敗,這是一種什麼實力,這更可突出實力的重要性。我們渴望和厭倦戰爭,但我們不能將和平的希望寄託在他人身上,靠他人“心情”好壞決定我們的命運,自己的地位,自己的生活處境要靠自己來爭取。

因此,必須加強自己的實力,用自己的實力來保護自己才是可靠的。

解放戰爭讓我們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只有切實地為人民着想,才能得其擁護。代表大地主階級,買辦性大資產階級的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權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進行獨裁統治,雖然擁有優勢的兵力,優良的武器,佔據着國內重要的城市,在戰場上卻是節節敗退最後被趕到台灣,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卻是越勇,兵力越強大,最終取得這場力量懸殊的戰爭。關鍵是中國共產黨代表了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解決了農民關心的根本問題——土地問題。不論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減租減息”政策,還是解放戰爭時期的“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都是以農民的利益為主要目的,極大地鼓舞了廣大農民為自己利益而進行的鬥爭,使廣大人民的心凝聚在一起,一致抗敵,最後在劣勢情況下取得勝利。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歷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裏面的每個片段都記載了各階層人民的經驗和智慧,只有懂得這些道理才能勝利。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已流傳了千代,但真正能夠弄懂的卻是沒有幾個,中國共產黨的出現將這一理論運用的出神入化、遊刃有餘,最終引領了一個新的時代。

如今歷代國家領導人都非常注意發展及解決三農問題、實施科學地發展觀,廢除“皇糧國税”,正使中國一步一步走向世界民族之林的最高端,我們有信心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前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時代已經在不遠處向我們揮手致意。

近現代史讀後感8篇 世紀堆砌:近現代史讀後感 第2張

第2篇

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每當聽到這耳熟能詳的歌曲,我都會熱血沸騰,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為祖國60週年的輝煌成就而驕傲,為自己是中華兒女而感到自豪。正是因為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在祖國大地上的艱苦奮鬥,形成了勤勞勇敢、不畏艱難的優秀品格,培育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精神。作為新時代的優秀少先隊員,我們要以先輩們的光榮事蹟為榜樣,從思想上和行動中處處嚴格要求自己。21世紀的我們,如同温室中的小花朵,從未經歷過風吹雨打,因為總有父母的臂膀為我們遮擋。這種對父母的依賴,也許我們能回報的僅僅是一個吻或是擁抱。我想,我們該有所改變,所以,我們要開始行動。首先,我們該學會自強自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做好身邊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用自己的行動感激父母,用自己的精神感動他人,用自己的成績回報社會。其次,我們要做個懂得珍惜的人。不僅要珍惜革命先烈用生命、鮮血換來的幸福生活,還應珍惜生活中的每一次機會,珍惜身邊的一草一木,一分一秒,乃至父母給予的每一個硬幣。在我們的周圍,就有許多這樣的小朋友,遇事對家長大吼大叫,總是對家長提出無理的要求--飯菜不合胃口,穿着不合潮流……我想,大家讀到這裏,應該鎖緊眉頭!

品讀了《歷史的選擇》後,我們更要從思想上提高自己。我們不但要學習張海迪頑強的毅力和恆心,還要學習李素麗始終如一的道德精神,更要學習錢學森的愛國情懷。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學習那些擁有梅花精神的人,他們不管歷經多少磨難,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折節低頭。

“今天的預備隊必將成為明天的生力軍。”我們要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爭當熱愛祖國、理想遠大的好少年,爭當勤奮學習、追求上進的好少年,爭當品德優良、團結友愛的好少年,爭當體魄強健、活潑開朗的好少年,時刻準備着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智慧和力量。

第3篇

經歷瞭如夏般水深火熱的日子,中國人民在鴉片戰爭中,在失去國土時,曾一度的頹喪;經歷瞭如冬般寒冷的歲月,中國人民遭受了八國聯軍惡毒的侵略,日軍的虐殺,那種恥辱,怎一個“痛”字了得?

——然而風雨之後見彩虹,在失敗中拼搏,從落後中崛起,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終於迎來了她的秋天:新中國的建立、社會主義建設、和平外交……有探索的艱辛,亦有收穫的喜悦;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大地,春光明媚,百花齊放,國富民強,揚眉吐氣……中國,真正迎來了她的春天。

讀着《歷史的選擇》這本書,我一次次地被打動,在心裏一遍遍地默唸着這一個偉大的名字:中國!中國!我為愛國志士而感動,我為中國而自豪。

憶往昔,革命戰爭中,多少戰士拋頭顱,灑熱血。遙看山間那一片楓葉的紅火,那是堅貞不屈的信念,刑具能有多堅硬?摧殘了一個人的身體,卻摧不毀那紅色的靈魂,《清貧》《可愛的中國》《獄中紀實》,譜寫出了革命者的澎湃激情和對黨的無比忠誠;凝視寒梅在冬日裏展露出別樣的紅豔,讓人憶起劉胡蘭的大義凜然,她以短暫的青春年華,譜寫出了永生的篇章,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了生命的豐碑;眺望遠方,天邊的火燒雲如火焰熊熊燃燒,董存瑞捨身炸碉堡,如此壯烈,如此勇敢,那爆炸的一瞬間,恰似天邊的火燒雲,熊熊的、是戰士的無私情懷……仰望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那片紅色多麼光彩奪目,那是我們祖國的象徵,那是無數的先烈與愛國者,用生命和鮮血染就的。

老師曾多少次教育我們:“如今的生活來之不易,要感謝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要感謝那些為國獻身的英雄們,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一句聽似抽象的話,然而在歷史面前,這句話卻是真理,是不可改變的。

正是有了黨的正確領導和無數的愛國志士,才有了中國的復興之路,有了如今蓬勃的發展,日新月異的變化,強大的國力,富饒的國土,團結的國民……

如今的中國,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看着道道小徑變大道,看着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如今的中國,欣賞了紫荊的芬芳,聞見了蓮花的清香,香港、澳門的迴歸,像是給中國這隻雄雞以高鳴的希望;如今的中國,看北京奧運會上中華健兒們勇奪金牌,看神舟七號上天、嫦娥二號探月,看中華兒女齊心協力戰勝了種種災難,看上海世博會為中國譜寫美麗的新篇章……中國邁進的腳步勢不可擋。

我的手輕輕在書上拂過,歷史,通過我的指紋,滲入我的內心,我好像感覺到了生命的觸動,還有一種温度,一種愛國的熱情。

歷史不是一道是非題,不是由“好”或“不好”來評論一個國家。

“文明古國”“東亞病夫”“亞洲雄獅”“東方巨龍”……歷史給了中國無數個稱號。歷史見證了中國的興衰。歷史選擇了中國!

中國!她已不是一個詞語那麼簡單,她代表着一種精神,一種氣節,一種力量。

我堅信歷史的選擇是對的,在這個和平時代,我們當代的中學生,將為了祖國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奮鬥,我們一定要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

第4篇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的「近代」始於162017年的清始,至今有400多年,令我覺得「驚奇」:四百年的歷史也稱為「近代」。這也好,剛好承接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

此套書涵蓋了中國最後一個君主專制皇朝的興衰;國民政府管治下面對第一次、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以及中共下中國的發展。把浩瀚的歷史流暢地呈現在讀者眼前。能夠讀這套書真是獲益良多,值得向大家推介。歡迎各方友好借閲。先分享自己的一些體會。

?中國科技落後,貧窮;西方科技先進,船堅砲利。」以往覺得必然的,已經是無條件地接受的既定事實。但是,在滿清乾隆時,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卻是全球第一(在曹仁超的投資者日記常有提及) 國力盛極一時。翻開頁450-451,1775年的清帝國全圖即可見當時國家的強盛。

但是,中國何以在晚清時落得如此屈辱的下場呢?俄國的彼得大帝及日本的明治天皇能夠在這關鍵時刻向西方學習,令自己的國家現代化,成為國際強國;而中國卻不能,並且不斷受人欺壓。實在,中國不是一開始與西方接觸就立即被徹底打敗的。外人初時並不知中國是如此不濟的。他們只不過是希望可以通通商,沒有侵佔的野心。後來知道了清庭的無能才起瓜分中國的野心。在這段漫長的日子裡正常人也可以看見對手的強盛及自己所受的威脅。我們是有百多年的時間去從後趕上的,但卻白白錯過了。這是我們要檢討的地方。

初期與西方接觸,中國視之為藩屬進貢之舉。對傳教士帶來的文明技術不屑一顧。後來戰敗了數次才能夠明白西方的「船堅砲利」,需要「自強」。但是,由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發動的自強運動還抱着「中學為體,西方為用」的自大心態,普遍士大夫們還抗拒西方的事物,再加上官僚體制的腐敗……自強運動隨着中日甲午戰敗而証實失敗。後來還有康有維、梁啟超等倡議的百日維新改革也隨着清朝的滅亡而証實失敗。

被人欺負了百多年還以泱泱大國自居,如瞎了眼般無視迫在眉睫的危機威脅。一次又一次地被人欺負,只求偷安,不求上進。今天我可以想像何以魯迅先生要寫《阿q正傳》去喚醒中國人了。中國敗不在於科技落後,是敗於驕傲狂妄自大!

國際間的角力,利益競爭猶如黑幫般運作。有衝突就先“講數”,“曬冷”顯示實力,擺不平則動武。一些實力較低的就要向較強的靠攏,犧牲自己的利益來換取生存空間。當“大佬”施壓,一切違反國家利益的政策也要執行。美國攻打伊拉克,日本及南韓就要出兵。1985年美國要日圓升值,日圓就要升值。

最近西方國家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越來越大。中國能夠在自己認為合適的時間調整幣值,令自己的經濟持續發展,就是主權獨立的好處之一。中國要長治久安也必須如此。

再看二戰後的中國,她實在有再次被列強瓜分的危險。當時日軍已投降,蘇聯本應把東北歸還給中國。但卻遲遲不肯撤軍,令人懷疑其企圖。後來撤軍時則洗劫東北工業廠礦,把價值廿億美元的設備當作「戰利品」運往俄國。另一方面,國民政府則不斷向美國求援,似會成為美國另一附庸之勢。

毛澤東雖然打着共產主義的招牌,但不用聽命於蘇共的情況下崛起。(見頁554, 397)建立了主權獨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是他的能耐。他建立了一個大致上統一的中國。令中國踏上長治久安的第一步;但同時也帶領中國走了三十年的冤枉路。

在建國初期的一連串運動如:大躍進,人民公社……為人民帶來更多的苦難窮困。打着「為人民」的旗號為人民帶來更多苦難,無論動機如何的善良,結果不及格,都應該退位讓賢。政治制度不完善,讓不稱職的領袖繼續執政,遺害民間。這是中國需要突破的地方。中國需要進行政治現代化,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權力交接制度。否則每次領導人任期屆滿時都出現不穩定因素,令人不敢作長遠的投資,不是好事。?

第5篇

一提到中國近代史,不知道大家是怎麼想的,反正我就感覺到了兩個字:可惡。當然,這是説外國人的。每每當我看到外國人如何如何霸佔中國領土,如何胡攪蠻纏,使得中國政府暈頭轉向,答應他們無理的要求,我就覺得十分地憤恨:外國人,你們怎麼能如此不要face呢?可是,當我看了《重説中國近代史》這本書後,我原先的一些片面的想法得到了一些改變。

書中一開始便指出了中國人的三種心態:“怨婦”心態,“潑婦”心態,和“情婦”心態。這讓我有些難以接受,可是隨着我漸漸地深入讀了下去,我發現作者説的也是不無道理。不僅如此,書中作者不少描寫的地方都沒有怎樣偏向中國人,反而是指出了中國很多愚昧和不合理的地方。這便讓我原先一看到近代史便發熱的腦袋變得冷靜了些。畢竟,不管中國人如何掩蓋,事實就是這樣:晚清亡國了。而我們呢?出於一種“愛國主義”,便是大肆宣揚外國人如何如何狡詐,蠻橫,而對中國失誤的地方,則是輕飄飄地一筆帶過,這便讓我的思想出現了一種誤區。思考問題也變得片面起來,覺得中國人是很無辜的樣子,一切都是外國人侵略我們的錯。可是,如果中國不弱小,外國人又怎麼會打上中國的主意?如果中國採取了正確的措施,外國人的計劃有怎會得逞呢?

這本書,給我的思想敲了警鐘,它不僅告訴了我不少關於晚清的知識,更告訴了我:思考問題,不要太片面。

雖然我們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歷史,但是時勢造英雄,中國的英雄們經過一番努力的戰鬥,最終換來了今日的安寧與和平!

1921年7月1日,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終於誕生了!共產黨人用嶄新的理論和務實的精神為中國人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沉寂多年的中國大地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

為了拯救災難深重的祖國母親,共產黨人前仆後繼,嘔心瀝血;為了祖國母親不再受到欺凌,一批批共產黨人燃燒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在那封建黑暗勢力的絞殺下,在帝國主義的炮火中,共產黨人用自己的脊樑築起中華民族不朽的長城。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人民趕走了侵略者,帶着對光明的憧憬,一步步走出暗無天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社會。

祖國大地萬象更新,舊貌換新顏。仰望藍天,神州飛船,太空穿梭;俯瞰大地、三峽工程,曠世神奇。從此,中國人民從一個輝煌邁向另一個輝煌,東方巨龍在全世界人民驚詫的目光中騰飛、再騰飛!

掩卷長思,我慶幸我屬於這個古老而年青的國度;我慶幸我屬於這個偉大而輝煌的時代;我慶幸我生在紅旗下,長在新中國!

第6篇

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這是《儒林外史》開頭的幾句。可以説,這也是整本書的靈魂所在。

這些話雖然已是老生常談,可真正能明白人的又有幾個?“學而優則仕”,正是這句話害了一批又一批的讀書人。他們把讀書當成敲門磚――“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圓如意,書中自有美嬌娘……”。為了金錢,為了財富,他們可以廢寢忘食地讀書,可以從黑髮垂髫考到白髮蒼蒼:八十歲才中了狀元的樑灝,花白鬍子還是“小友”的周進,考了幾十年一朝中榜,歡喜瘋了的范進……儒林中為了功名利祿,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又何止這幾個?魯迅先生稱封建禮教為吃人的禮教,那麼稱封建科舉制度為害人的制度也不為過了。

讀書,其實強調的是一個漫長的求知過程。王國維説得很好,讀書分為三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這是立志。“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奮鬥。“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才是最後的成功。而儒林中的那些一心只為功名者,第一步――立志,就走錯了。在我看來,讀書就是人在不斷汲取精神食糧的過程。其中最關鍵的在於吸收,然後再轉化為自身的力量。這與一日三餐的功效是一致的:吃飯,吸收營養,再促進自身生長。只可惜,儒林中的某些學子們只注重“食”,即數十年如一日地讀書,卻忽視了吸收。讀書對他們來説,只是一個敲開榮華富貴之門的工具。一旦達到目的,這個工具也就毫無價值了。這些人,即使讀一輩子書,也不會有半點知識吸收轉化成自身力量。這些書,除了造成他們的“營養不良”,別無他用。

當然,“世人皆醉我獨醒,舉世渾濁我獨清”的人在儒林中也不是沒有。王冕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從小就因為家境貧寒而為鄰人放牛。在牛背上,他仍舊博覽羣書,更自學成為了畫沒骨花卉的名筆。此後,下到平民百姓,上到知縣財主都來索畫。但王冕性情不同,不求官爵。朝廷行文到浙江政司,要徵聘王冕出來做官,他卻隱居在會稽山。後人提到王冕時,常常稱其為王參軍。但王冕何曾做過一日官?能在功名面前,心如止水,不為所動,也只有王冕這些儒林中的鳳毛鱗角了。

幾百年後的今天,捧起《儒林外史》細細品讀。時而為當時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而歎息,時而又為貪官污吏的卑鄙醜惡而憤怒。吳敬梓以其幽默詼諧的語言,把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畫的入木三分。難怪後人有“慎勿讀《儒林外史》,讀竟乃覺日用酬酢之間,無往而非《儒林外史》”之歎。

餘嘗讀吳文木之《儒林外史》,其書儒者之種種,光怪陸離,眾生百態,不一而足,或吝嗇,或迂腐,或勢利,或恬淡,或渾雅,比比皆是也。

吝嗇者如嚴監生之屬,迂腐者如馬純上之類,勢利者則五河縣人之流也,恬淡者如莊徵君,渾雅者如虞博士,文木老人皆述之以筆,其歷歷者如在目矣。

第7篇

看過《儒林外史》的人一定知道,這是一部很有教益的八大名著之一,書中的第一回,寫的就是王冕。乘着暑假大有時間可以自學課外知識之機,我有幸的能在爸爸的書櫃中借讀了這一本名蓍。王冕,浙江諸暨人,七歲喪父,從此,與母親相依為命,靠着母親為人做點針線掙點小錢與自己為人放牛維持生計。一個從小酷愛讀書的他,終因家裏貧窮,而不能上學,於是,王冕一邊放牛一邊想方設法偷偷地跑去學堂站在窗外聽課,還用自己放牛積攢的一點小錢買來書本。

一次,他在放牛的時候,看見河裏鮮豔的荷花正盛開着,生來好學的王冕心裏有了一種突發的奇想:如果我能把荷花用筆畫出來,那該多好啊!於是,他把剩下的一點小錢,不買書了,只買一些鉛粉之類的物品,開始學畫荷花,功夫不負有心人,日子長了,他不僅畫得像了,還把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那種特有的高貴品質畫了出來,人們見他畫得好,許多有錢的人家,紛紛地到他那裏買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由於他的畫賣得好,他的家境也漸漸地不愁吃、不愁穿了……

看了書中第一回王冕酷愛讀書,自學成才的事蹟,使我感觸很深,也許因為我與王冕同是諸暨“老鄉”,心中便有了一種特有的親切感與自豪感,正因為這樣,書中的第一回我至少是從頭到尾,反來複去地看了四、五遍。古人尚且可以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成才,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好吃好穿好住,需要什麼學習用品,只要向父母開一聲口,還不就是呼之即來,比比古人王冕小時候的生活條件,不禁使我感到了一種莫大的愧疚感。要説諸暨的“耕讀之家”,讀了《儒林外史》第一回,我把歷史追溯到了元代,而王冕就是其中的一個耕讀之家的典範,身為諸暨人的我,為何不能成為一個無愧於古人、無愧於王冕的耕讀之人呢?

第8篇

今天,我讀了一本諷刺小説,那就是在清代遠近聞名的《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主要説了在舊時代時,各類人士對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描寫了一些深受八股科舉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當時不良的世俗風氣。

在《儒林外史》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吝嗇鬼—嚴監生。他是一個膽小而有錢的人。他最令人深刻的那件事就是嚴監生疾終正寢。這件事充分表現嚴監生吝嗇,愛錢如命,我覺得這樣的人不值得我們去學習。相反,我們在生活中學會大方,如果不大方,下場就是和嚴監生一樣。而嚴監生的另外一件事——悼念亡妻中知道,嚴監生吝嗇到連給親人花一點錢都不肯,充分得體現出嚴監生愛錢如命。而《儒林外史》開篇詞中一個生於鄉村的王冕,因家裏沒錢,就去放牛。但他喜歡讀書,所以每天賺的錢都去買書看。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成了縣內的名人,許多人聘他做官,他都不接受,他逃到山中,過着隱居的生活。説明他討厭做官的昏晦的生活。

在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一些官員為了錢和權力,不顧人民利益,而做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事,最終和嚴監生的下場一樣。這些現實的事情告訴我們做人不能貪小便宜,要大方,不能愛錢如命。

李世民曾説過:“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利用假期我讀了《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小説家吳敬梓創作的章回體長篇小説。全書共五十六回,約四十萬字,描寫了近兩百個人物。小説假託明代,實際反映的是康乾時期科舉制度下讀書人的功名與生活。

青年作家賈飛評價《儒林外史》:封建社會知識分子升官發財的一本教科書。從中可以看出在封建體制下,知識分子、鄉紳等扭曲的靈魂,同時也控訴科舉對人們的毒害。書中開頭出現王冕,有王冕勤奮自學畫荷花的故事,與不願賣畫給官員的潔身自好。中間出現風四老爹,結尾出現四大奇人。他們全是沒有社會地位、遊離於統治秩序之外的平民百姓。他們的冰清玉潔、古道熱腸、淡泊明志,都與醜態百出的儒林與官場形成鮮明對照。

“魯迅對《儒林外史》的人物刻畫有很高的評價,他認為《儒林外史》做到了:“燭幽索隱,物無遁形,凡官師、儒者、名士、山人,間亦有市井細民,皆現身紙上,生態並作,使彼相,如目在前”。而我認為《儒林外史》給人一種意境美,對雨後荷花的描寫深入人心,運用多種人物刻畫的方法,使人物的形象立體、生動、豐滿。隨着文化的高速發展,假論文、假作者與版權糾紛等等問題屢見弊端。此書中也透露出現代文化發展的雛形,二十一回中牛浦郎將自己的名字,加上別人的號出書。如今假廣告、假產品害人不淺。封建社會中一些江湖騙子,如何使用伎倆騙人。《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中有着精彩的描述,馬二先生在祠門口遇到了騙子。騙子一出場給人的印象就不一般,從外表打扮上就迷惑人,接着騙子又從一些側面,假造自己不一般,讓人更加容易相信。對於理財嚴監生與杜少卿也不同,嚴監生擁有百萬資產卻分分計較,彌留之時還顧慮着兩莖燈草;杜少卿揮金如土,全然不在乎金錢上的分毫。

讀史可以明鑑,可以讓你瞭解歷史的興衰,可以知道該怎樣做才能使自己立足於社會。以歷史來告誡自己、鞭策自己,使自己在成功的道路上少走彎路。同時這還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增長我們的見識,豐富我們的學識,讓我們成為一個更加完善的人。一起來讀史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