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獨步尋花》教案8篇 尋花教學:《江畔獨步》教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3W

本教案以唐代詩人張若虛的《江畔獨步尋花》為主要教學內容,從詞彙、語言、結構等方面進行分析和解讀,幫助學生深入瞭解和掌握古詩的精髓和藝術風格。同時,結合現實生活和時代背景,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文化傳承與發展。

《江畔獨步尋花》教案8篇 尋花教學:《江畔獨步》教案

第1篇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甫寫的,描繪的是一幅萬紫千紅、繁花似錦的春景圖,表現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由幸福的無限嚮往。

課前,我讓同學們通過各種途徑蒐集有關作者杜甫的資料。同學們有的查書,有的上網,還有的翻閲報紙,積極性很高。

課上,小組內交流、整理時,教室裏一下熱鬧起來,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課堂氣氛十分濃厚。 現在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在班上進行彙報交流。我的話音剛落,三名同學便同時站了起來,為了提高課堂效率,我只好另做要求,從第一組開始,依次彙報,從發言中,我感到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有了蒐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遺憾的是:課堂結構不嚴謹,教師調控課堂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通過這一片段的教學,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要相信同學們有能力,並敢於大膽地把時間和空間還給他們,只有這樣同學們的潛能才能得以發揮。

今天,我與孩子們一起走進了唐代詩人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在整個過程中,孩子們興趣濃,思維活躍,讀、説、聽、寫的能力得到了培養,教學效果較好。但對於自己的課堂,我也有不少的思考:

一、教學目標的確立體現了課標的要求,舉辦了科學合理的特性。課前,我多次研讀課標,也認真分析了本班孩子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結合北師大教材的編寫特點,確立了三維目標。通過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學生在40分鐘內順利達標,體現了學習的主體性,與以往比較,課堂效率有了明顯的提高。

二、教學方法的運用比較恰當,也比較到位。在本課教學中,我結合金鑰匙,向學生推薦了兩種最基本、最恰當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有法可用,並據此進行讀、悟、説、批註、思考、想象,充分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和美麗,體會文章用蝶和鳥襯托春花之繁茂的寫法,讀出了古詩的韻味,悟出了作者凝聚於詩中的情感,使自己也融入到詩中,也成了美好春天的一部分,實現了作者、文本、讀者的三方融合。

三、從本節課的教學效果來看這堂課是有效的,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用故事描寫的景物是什麼?作為課堂的切入點,引導學生速讀課文,找到文本中要落實的知識點——用蝶和鳥襯托春花之繁茂。

2、用作者怎麼樣描寫這些景物?為什麼要描寫這些景物?引導學生默讀古詩,想象意境,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和美麗,體會詩人的喜悦與讚歎,進而將自己也融入到這美好的春光中。這一活動,可以説是找準了文本中語文技能的訓練點、情感的滲透點和延伸點,尤其是情景再現的出示,更是將文本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點、文本的銜接點有機地鏈接到一起,紮紮實實地落實了教學目標。

四、不足之處。古人講究煉字、推敲。在本詩教學中,如果能將一些重點詞句再次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反覆品味、咀嚼,一定可以更紮實地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欣賞古詩的水平。

這是一首意境優美的古詩,杜甫通過對黃四孃家花叢的描寫,生動的再現了春天裏繁花盛開、蝴蝶飛舞、黃鶯高歌的景象,表現了作者對生機勃勃的春天的讚美之情。教學是在先讓學生整體感知的情況下,説説知道了什麼:學生説黃四孃家院子裏的花開放了很多,把路都佔滿了。從滿字看出花多!千朵萬朵壓枝低,也能看出花茂盛多!我就相機引導千朵萬朵形容數量很多,壓枝低中的壓和低兩個字貼切、生動、形象描繪出春花密密層層,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這一句就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學生又説留連戲蝶時時舞中的留連看出蝴蝶被花吸引了,都捨不得離開。也可以看出花多、花香、花茂盛。我又相機引導詩人把花當做為我開、蝶為我舞、鶯為我啼,向學生們介紹了移情於物的手法!整體來説教學效果不錯,同樣是抓住關鍵字詞體會是人的情感!

《江畔獨步尋花》教案8篇 尋花教學:《江畔獨步》教案 第2張

第2篇

教師:請小朋友們自由讀古詩,讀完後説説你好像看到了什麼景色。

學生2:從留連戲蝶時時舞看出來的,蝴蝶正在跳舞。

教師:留連就是留連忘返,忘記了回家的意思,時時説明蝴蝶是在怎樣地跳舞。

教師:誰能用自已的話把這一行的意思連起來説一説。

教師:這首詩描寫的景色多美啊,現在我來良誦古詩。你們閉上眼睛想象古詩中所描寫的畫面,聽完後説説你看到了什麼。

教師朗誦,學生閉上眼睛聽,邊聽邊想象。教師補充後非常興奮。

學生1:我看到了杜甫在黃四孃家與黃四娘一邊喝酒一邊賞花。

學生2:我看到了這些蝴蝶在花上面跳拉丁舞,我也忍不住在這些花上面跳起來。

學生4:天色都晚了,蝴蝶媽媽叫小蝴蝶快回家。小蝴蝶説:不嘛,我不願回去,這裏的花太美了。

詩歌都有美好的意境,可以説,一首古詩就是一幅美麗的圖畫。這首詩所描寫的春天的景色,學生基本在生活中都見過。在這首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出示掛圖,而是讓學生結合自已的生活經驗去想象,在想象中理解古詩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結果,學生的想像既合理又富有個性,甚至蝴蝶都會跳拉丁舞了。在理解詩意時,教師並沒有要求完整和強求一致,而是充分尊重學生的閲讀感受,讓學生在想象中體會了詩歌的意境。

大膽把自己的一個教學片段發在這裏,請各位批評指正.

第3篇

3.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悦的心情。

進入詩歌所描繪的蜂飛蝶舞的春天生機盎然的意境,體會詩歌中藴涵的詩人之情感。

今天我們來認識唐朝一位了不起的詩人,人稱“詩聖”,他寫的詩被稱為“詩史”。這位詩人的名字叫杜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一首描寫美麗的春景的古詩《江畔獨步尋花》。(板書課題)

1.老師下面要來小組讀詩比賽,要求是:響亮、正確、有節奏。想獲得為本組爭光的機會嗎?那就練習讀幾遍。

1.詩我們已經讀了好幾遍了,同學們,詩人來到江邊,看到哪些景物?

2.這些景物中你最喜歡什麼?能不能結合詩句,發揮想象,把彷彿在眼前的情景用老師這裏的句式説一説,結合理解詞語“花滿蹊”“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啼”。

例:啊,花真多啊,你看,把小路都遮得嚴嚴實實的了。

啊,花真美啊,你看,紅的似火,白的如雪,黃的勝金……

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語言真美,花多、花美引得蜂飛碟舞,説到現在的花,你們猜猜都可能有什麼花呢?

3.教師放課件,邊放《春到江邊》的音樂,用優美的語言把學生帶入意境。

(好一派繁花似錦的美景啊,你們看,杏花開了,遠遠看去,就像天邊粉紅的彩霞;桃花呢,笑得小臉粉粉的;梨花擠滿枝頭,彷彿一夜間枝頭墜落了滿樹的白雪,香氣四溢,引來了蝴蝶在花叢翩翩起舞,黃鶯飛落枝頭,自由自在地唱起動聽的歌。

美吧,這情景讓蝴蝶醉了,黃鶯醉了,我們也醉了。下面同學們用自己有感情的朗讀、表情、動作讓老師感受到你們的陶醉吧!

1.讀到這,老師心頭不禁有個疑問:你們看,詩中寫到花不僅多,而且美,這景色在春天隨處可見,只要一出門就可以看到,為什麼要“尋”呢?

3.讓我們用自己的誦讀讀出詩人對春天美景的喜愛吧。

第4篇

教師:請小朋友們自由讀古詩,讀完後説説你好像看到了什麼景色。

學生2:從“留連戲蝶時時舞”看出來的,蝴蝶正在跳舞。

教師:“留連”就是留連忘返,忘記了回家的意思,“時時”説明蝴蝶是在怎樣地跳舞。

教師:誰能用自已的話把這一行的意思連起來説一説。

教師:這首詩描寫的景色多美啊,現在我來良誦古詩。你們閉上眼睛想象古詩中所描寫的畫面,聽完後説説你看到了什麼。

教師朗誦,學生閉上眼睛聽,邊聽邊想象。教師補充後非常興奮。

學生1:我看到了杜甫在黃四孃家與黃四娘一邊喝酒一邊賞花。

學生2:我看到了這些蝴蝶在花上面跳拉丁舞,我也忍不住在這些花上面跳起來。

學生4:天色都晚了,蝴蝶媽媽叫小蝴蝶快回家。小蝴蝶説:“不嘛,我不願回去,這裏的花太美了。”

詩歌都有美好的意境,可以説,一首古詩就是一幅美麗的圖畫。這首詩所描寫的春天的景色,學生基本在生活中都見過。在這首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出示掛圖,而是讓學生結合自已的生活經驗去想象,在想象中理解古詩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結果,學生的想像既合理又富有個性,甚至“蝴蝶都會跳拉丁舞了”。在理解詩意時,教師並沒有要求完整和強求一致,而是充分尊重學生的閲讀感受,讓學生在想象中體會了詩歌的意境。

第5篇

1、啟發談話:我們學過許多古詩,誰來背一首,指名學生背誦。本課我們學習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師板出課題,學生擠讀。

2、釋題;題目什麼意思,你能説説嗎?不行的話,請看詩後註釋⑴,指名學生説説詩題意思。

1、學生自讀古詩3分鐘左右,然後指名説説讀懂了什麼?

2、精讀第一句: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⑵問:讀了這一句你知道什麼?“蹊”是何意?哪些寫出了黃回孃家花的多?

3、精讀第二句,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⑵問:黃四孃家的花很多了,這些花怎麼樣,你如何知道的?

⑶想家:如果蝴蝶黃鶯會説話,它們看見這麼多這麼美的花,會説些什麼?

4、品味、賞析;你最喜歡詩中的哪句或哪詞?説……為什麼?

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寫出了春天草長鶯飛,生機勃勃的景象,寫得妙極了,同學們,看看窗外的植物園,想想我們美麗的校園,你能將本詩換何字變成你的嗎?

第6篇

國小生的學習積極性來源於興趣。興趣越濃,學習積極性越高。而大量的枯燥的、單一重複的作業很容易導致學生厭學,降低訓練的效果。因此,課外作業的設計要講究技巧,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融知識的學習、方法的引導和技能的訓練於趣味性之中的作業,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教學古詩《江畔獨步尋花》後,我設計了這樣的作業:聯繫春遊中觀察到的春天的景象,結合詩句説説春天的花、春天的蝶、春天的鳥這些景物的特點,再動筆把這首詩描寫的意境繪成一幅畫。

這種設計,打破了傳統的抄寫、默寫解釋字詞、抄寫大意等等單調而乏味的機械作業形式。既讓學生回憶了春天的景象,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使學生能聯繫已有的舊知識,入情入境地體會詩人描寫春光景象時的心情,真正把思維活動貫串於語文訓練之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聯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學生動筆繪畫的過程也是他們理解詩歌內容的過程他們在作業時感受到春的勃勃生機,春的奮發精神,從而進一步陶冶了情操。

?古詩兩首·江畔獨步尋花》中的“留連戲蝶時時舞”句,有的老師認為“留連”指蝴蝶的行為,即解釋為“捨不得離開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也有的認為“留連”是作者的行為,即解釋為“(我看見)蝴蝶在花叢中快樂地翩翩起舞捨不得離開”。兩種意見都有道理,不知哪種準確?

解釋古詩句的步驟是先拆開來,後拼攏來。拆開來,指解釋句子中每個詞語的意思;拼攏來,指把每個詞語的意思連起來組成一句話(不要求成為詩句,因為解釋不等於翻譯)。

這句中的“留連”(今多寫作“流連”),指捨不得離開;“戲”,遊戲,引申為快樂;“時時”,一刻不停地;“舞”,起舞。

拼起來解釋全句時,既要把所有詞語的意思包括進去,又不能把這些詞語的意思簡單地相加起來(要作必要的語言調整),還要照顧上下詩句。

這句中的“留連”究竟是蝴蝶的行為還是作者的行為,孤立地看這一句,似乎兩種理解都有道理。但只要與下面一句聯繫起來,即可發現“留連”是蝴蝶的行為,是一種擬人手法,因為這兩句是對仗的。請看:

下聯中的“自在”顯然指嬌鶯的表現,那麼上聯中的“留連”就一定是戲蝶的行為了。

這兩句寫出了蝴蝶和黃鶯各得其樂的情態,給春天增添了無窮的情趣,在解釋它們時當然要讓蝴蝶和黃鶯擔當主角。至於作者讚美春天的思想感情,是滲透在字裏行間的,解釋時如把作者也擺進去,就割斷了上下句的聯繫,違背了詩人的原意。

“教參”上將這個句子解釋為“快樂的蝴蝶不停地在花叢中翩翩起舞”,意思是對的;沒有把“留連”的意思寫進去,這是因為“不停地起舞”中多少含有一點“留連”的意思。

人教版六制國小語文第十冊選有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我在教這首詩時,發現書上將“恰恰”註釋為黃鶯的叫聲。當時我心存疑問:鶯啼之聲該是清麗婉轉,與恰恰之音大相徑庭;再者,若把此句與上句對照起來看,“恰恰”與“時時”相對成文,“時時”釋為不停地,“恰恰”也應當是一個表時態或表情狀的副詞,怎麼是黃鶯的叫聲呢?我把想法説出來後,我校教師也覺得書中的註釋不盡恰當。

後來我在學《訓詁學》(宋子然編著)時,找到了答案。宋子然認為,“恰恰”在這裏乃是頻繁不斷之意。“恰恰”作頻繁、時時解,是唐人俗語,從唐詩中不難找到例證。白居易詩句“欒櫨與户牗,恰恰金碧繁”,以“恰恰”狀繁字,即是“恰恰”訓為頻繁之意的確證。宋先生還從語源學的角度作了考證。總之,“恰恰”訓為頻繁、時時,無論就詩意來看,還是證之以訓詁、語源,都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對此,我深有同感。不知同行們以為然否?

教材將“恰恰”注為“黃鶯的叫聲”是有依據的。《漢語大詞典》中“恰恰”的第三義項是:“象聲詞。鶯啼聲。”例句之一是:(元)張可久《水仙子·春愁》曲:“景中情誰喚起,聽西園恰恰鶯啼。”例句之二便是杜甫那首絕句。

?中國文學寶庫·唐詩精華分卷》(朝華出版社)也把“恰恰”釋為黃鶯的叫聲。譯言為:“黃四孃家的小路兩邊,春意正濃啊,繁花滿眼!千朵萬朵花兒沉甸甸的,把枝條都壓得彎彎的。彩蝶戀着花兒流連不去,它們在花叢中時時飛舞蹁躚。黃鶯也對着春花自在地歌唱,那‘恰恰’的聲音,多麼嬌軟婉轉!”

?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對這首詩有這樣一段分析:“盛唐人很講究詩句聲調的和諧。他們的絕句往往能被諸管絃,因而很講協律。杜甫的絕句不為歌唱而作,純屬誦詩,因此常出現拗句。……詩人也並非不重視詩歌的音樂美。這表現在三、四兩句雙聲詞、象聲詞與疊字的運用。‘留連’‘自在’均為雙聲詞,如貫珠相聯,音調宛轉。‘恰恰’為象聲詞,形容嬌鶯的叫聲,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聽覺形象。‘時時’‘恰恰’為疊字,即使上下兩句形成對仗,使語意更強、更生動,更能表達詩人迷戀在花、蝶之中,忽又被鶯啼聲喚醒的剎那間的快意。”這段分析,不僅解釋了“恰恰”的含意,而且道出了“恰恰”與“時時”形成對仗的好處。

段平老師根據《訓詁學》一書中的解釋,認為“恰恰”應訓為頻繁、時時,也是有理有據的,不妨可視為學術爭鳴中的一家之言。但我認為,對國小生講,只要教材上説得合理的,就應以教材為依據,不必引進他説。

第7篇

閲讀學認為:閲讀教學的直接目標是培養閲讀能力,間接目標是發展思維能力,潛在目標的陶冶思想情操。《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閲讀的綜合能力是閲讀技能的分項訓練逐步形成的。本節課以新的課程理念為指導,努力營造在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中培養閲讀能力,發展思維,陶冶情操。

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06年)詩人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後,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心情比較舒暢。春暖花開時節,他獨自在江畔散步賞花,定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一組七首絕句,這是其中的第六首。

這是一首別具情趣的寫景小詩。小路上花團錦簇,花下的枝條被壓得垂下來,花瓣之上是流連忘返的彩蝶,它們圍繞着花枝翩翩起舞。從這裏,我們嗅到了濃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鳴的黃鶯,它們活潑自在的神態,能給人一種輕鬆愉悦的感覺。詩人用“時時”、“恰恰”這種極富韻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麗紛繁的畫面充滿了動感,也使得詩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節奏。全詩語言充滿了口語化色彩,讀起來令人感到非常親切,而詩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樂躍然紙上。

學生在品味朗讀的基礎上,體會春天的勃勃生機好美麗,感悟詩人的情感。

2、難點:初步理解作者運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寫春天的生機和美麗。

在引導學生入詩境、悟詩情這一環節中,我運用了引探法及 “背景再現”引導學生理解走進作者、走進畫面,進行感情朗讀,再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從而進入詩境中感悟詩情,感悟作者的迷醉與驚喜。

在本課時的教學策略運用中,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打破以往的古詩教學方法,充分運用“金鑰匙”來引導學生學習:

問題一:詩中描寫的景物是什麼?(學法推薦:快速瀏覽課文,用 “○”畫出相關詞語)

問題二:詩人怎麼描寫這些景物?詩人為什麼要描寫這些景物?(學法推薦:默讀古詩,抓住重點詞句讀一讀,回想自己賞花的經歷,體會詩人的情感,進行簡單的批註。

在接下來的學習成果彙報中可以看出,這些方法運用得比較得當、到位,適合學生學習本首古詩。

我本課一共設計了七個環節,分別是:導入→讀出古詩的韻味,體會詩的對仗美→理解古詩意思,用自己的話描述詩的畫面→入詩境悟詩情,感受春天的美麗與生機→迴歸全詩,整體感知→課堂檢測→語文課外實踐。

下面我重點講講第一個環節“鏈接舊知,導入新課。”

師:孩子們,伴着校園的第一抹新綠,我們走進了明媚的春天。(出示《春日》,齊讀。)

2、師:春日的泗水濱清風拂面,萬紫千紅。黃四孃家的春天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研讀的——(板課題)

(2)寫課題:“請和老師一起將課題工工整整地寫在練習本上,如果寫錯了或寫得不滿意,可用修改符號修改,徹底告別修正液。”

(設計理念:一是將學生頭腦中原有的知識與新知識建立鏈接,從而很自然引出新課。二是針對本班學生寫字潦草、不規範、亂塗亂改的現象設計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和寫字習慣。)

另外,我覺得最滿意、最精彩的是第五個環節“迴歸全詩,整體感知”這一部分。古詩詞精煉的語言、深遠的意境往往留下非常廣闊的想象空間。因此,教學中沒有情境,就沒有想象;沒有想象,就沒有品味;沒有品味,就沒有感悟;沒有感悟,就沒有拓展。所以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活動過程:

杜甫一生顛沛流離。公元760年,杜甫在成都修建了草堂。飽受離亂之後,總算有了比較安定的生活,詩人為此感到欣慰。在一個春暖花開的時節,他獨自沿着江畔散步,在黃四孃家的小路旁,詩人滿心歡喜地尋找到了奼紫嫣紅的花朵,這清麗歡快的情景讓一路走來的作者驚喜不已——(女生)(2)此時此刻,詩人迷醉了。春花、戲蝶、嬌鶯給春天增添了無窮的美麗與生機。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輕鬆、愉快的詩人已經與春天融為一體,他也要把這感受告訴全體男生——(起來帶上動作誦讀)

(3)讀着這首詩,我們也彷彿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條通往“黃四孃家”的小路上,和詩人一起享受那春光給予視聽的無窮美感——(齊讀)

(設計理念:出示寫作背景,讓學生了解詩人當時的情感基點,體會詩人的“喜悦”既有看到美麗景色的“喜”,還有生活稍稍安定的“喜”,將學生已經生成的情感體驗再度昇華,從而走進詩人的內心。)

3、多美的春色圖呀,你能用哪些詞語描繪剛才看到的情景?指名説一説(語文天地中的“讀一讀”)出示11:

(設計理念:通過欣賞圖片、聽《江畔獨步尋花》等媒體手段,使學生對詩意的理解、對春天的勃勃生機和美麗的感受、對詩人情感的體驗都有明晰的態勢;學會運用“語文天地”中的詞語積累,為“暢所欲言”、“初顯身手”、“筆下生花”儲備必要的知識。)

師:積累的詞語真不少呢。孩子們,這首詩沒有寫人,但好像處處有人。詩人被萬紫千紅的春花深深吸引而流連忘返。所以在他的眼中,蝴蝶也是流連戲舞,黃鶯也是自在鳴叫。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詩人輕鬆、愉快的心情,已經與春天融為一體,成了美好春天的一部分,真是一個“尋”字了得!為了更深層地瞭解作者的感受,建議大家在課外補背:

(設計理念:通過適度的拓展,促使學生走進詩句所描畫的意境,滋生出熱愛春天的美好情感,將自己和作者一起融入了美好的春光之中,成了美好春天的一部分,領悟到春天的美好和勃勃生機,從而萌生出對熱愛和讚美之情,)

板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也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江畔獨步尋花》一文的板書設計力求體現古詩的主要內容及學生對整體的把握,從中可以發現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的途徑,並能用較為清晰的思路引導學生迴歸全詩,整體感知。

第8篇

?江畔獨步尋花》是唐代大詩人杜甫所作的一組絕句詩,共七首。同學們,還記得我們以前學過其中的一首詩嗎?(生答)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另外一首。板書課題: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生於河南鞏縣(今鞏義市),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我國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大李杜”,人稱“詩聖”。

黃師塔前的江水向東流去,春光把人薰得又懶又困,我倚仗着暖洋洋的春風在遊春。

桃花一叢一叢地盛開着,彷彿是沒有主人,你究竟是喜愛深紅色的桃花還是那淺紅色的桃花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