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導遊詞3篇 蘭亭書法聖地,文化流傳之鄉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6W

《蘭亭導遊詞》是一篇著名的晉代隸書篆刻家王羲之所書寫的文章,記錄了他在蘭亭招待會上的所見所聞。此文自成一派,成為隸書代表作之一,同時也被譽為中國書法藝術的瑰寶之一。

蘭亭導遊詞3篇 蘭亭書法聖地,文化流傳之鄉

第1篇

我們現在乘車出發去遊覽的是龍亭風景區。龍亭風景區坐落在古城開封的西北邊,佔地面積公頃,園內古建築巍峨,御道兩旁湖波浩淼,是中外旅遊者慕名而來的理想景區。

歷史上曾有七個朝代在開封建都,特別是北宋王朝,定都開封長達168年。當年的皇宮所再地就是如今龍亭一帶。金朝末年,龍亭一帶成為皇宮禁苑,到了明代,朱元璋的第五個兒子在此建周王府,後因黃河氾濫,漸成廢止。清雍正十二年,河南總督王士俊令人在周王府廢棄的煤山上建了一座“萬壽宮”,內設皇帝牌位,文武官員定期到此朝賀遙拜。封建朝代,皇帝被稱為真龍天子,因此這個地方就成為“龍亭”了。解放後,這裏被闢為公園,成為人們休息的場所。

今天的龍亭仍然保持着清代“萬壽宮”的建築風格,在南北500米長的中軸線上依次建有午門、玉帶橋、嵩呼、朝門和龍亭大殿,既有北方建築的宏偉氣魄,又兼有南方建築秀麗的建築風格。午門是龍亭景區的大門,作北朝南,雄偉壯觀,彷彿引導我們進入了歷史。

進入龍亭大門,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條寬闊的大道,大道兩旁是浩瀚的湖泊,令人心曠神怡,豁然開朗。路的前端那做拱起的石橋叫玉帶橋。玉帶橋是用漢白玉和青石雕砌而成,長40米,寬18米,高17米。下有五個涵洞,把潘、楊兩湖連成一體,湖水相通,可使遊船穿行。

站在玉帶橋上向北望去,是一座巨大的磚砌台基,龍亭大殿巍然聳立其上,莊嚴雄偉。玉帶橋兩側的龍亭湖被大道一分為二,分別是潘家湖與楊家湖。關於這兩個湖,還有個民間流傳的故事。“楊湖清,潘湖渾,奸臣忠臣清渾分”。説得是北宋一門英烈的楊家將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但皇帝卻善惡不分。楊業被害後,餘老太君上金殿告御狀,但皇帝卻包庇奸臣,只免去潘世美的三個虛職,餘老太君一怒之下,帶領全家罷官歸隱。楊家搬走後,天降大雨,將潘、楊兩府淹成了一片汪洋,當時潘家位於湖東,楊家位於湖西,大雨過後,東胡湖水渾濁惡臭,西湖湖水卻清澈如鏡,老百姓就認為這是潘楊兩家對國忠奸的寫照。其實並不是這個原因。原來過去東岸住户多,又有許多作坊,因排放污水,東邊的污水就變的很渾濁,而西邊的湖,因當時住家很少。污染也就很少,水質就很好。現在經過治理,兩湖都變清了。不過這也告訴我們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走過玉帶橋,可以看到一座造型奇特,裝飾華麗的建築叫“嵩呼”,其意為“山呼”、“嵩呼”。這座建築是清代開封地方官員在重大節慶之際到“萬壽宮”給皇帝祝壽是三呼萬歲的地方,所以建築規格採用了最高級別的廡殿頂的形式,取其意,名“嵩呼”。

朋友們,我們現在來到了龍亭大殿前,大殿位於13米高的磚砌高台上,殿高米,共米,遠遠望去,雄偉而壯觀。拾級而上,一條72級的石階把我們帶到了龍亭之上。石階中間為青石雕刻蠣龍盤繞的御階。龍亭大殿裏專門陳列了一組宋太祖趙匡胤大宴文官武將的蠟像。講述的是公元961年,剛剛當上北宋開國皇帝的趙匡胤 “杯酒釋兵權”的故事。正中的宋太祖端起了一杯酒,宴請為趙宋江山立下汗馬功勞的將領們。宋太祖藉着酒意發一番感慨,説做個天子太艱難,整夜連覺都睡不安穩。他的言談讓石守信等將軍不明其意,就追問原由,宋太祖很是真誠地説,一旦有人把黃袍也加到你們身上,不幹能行嗎?石守信等人一下子嚇得變了臉色,忙跪地涕泣磕頭,宋太祖勸他們不如交出兵權,多買些良田美女以終天年,這樣君臣無猜,大家都可以平安相處了。第二天,這些人都稱病辭職。趙果然不費力地如願以償,而北宋王朝從此也便進入了文人主政的時代。大殿裏的蠟像是開封市藝術工作者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到文官武將,表情各不相同,寶座上的皇帝趙匡胤的意圖,他們是否體會了呢?

宋朝是我國經濟、科學、文化高度發達的朝代,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發明中指南針、活字印刷和火藥等都是在宋代發明和完善的。唐詩宋詞並列於中國古代文壇,書畫藝術達到了極高的水平。然而令趙匡胤始料不及的是,一杯酒儘管巧妙地收回了兵權,坐穩了自己的寶座,卻由此傾斜了整個宋代。杯酒釋兵權之後,北宋王朝又採取多項措施防範武將,這大大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使北宋王朝比之我國曆史上的其它統一王朝表現的都要軟弱,只存在了168年。但北宋的建立,使開封成了當時世界上超一流的大都市。當時,俄羅斯的最大城市基輔才幾萬人,而開封的人口卻已逾百萬。著名的《清明上河圖》就是當時開封的真實寫照。

朱仙鎮導遊詞 ·中嶽廟導遊詞 ·岳飛廟導遊詞 ·河南嵩山少林寺導遊詞

站在龍亭大殿平台上往南望,兩湖碧水猶如二面鏡子,優美嫻靜,一條御道把你引入七朝古都開封的悠悠歷史之中。今日的開封盡收眼底。西南方是我市著名主題公園-----清明上河園,中國開封翰園碑林和天波楊府。往北望,古城牆彷彿如一條綠色的長龍,中國曆代更迭的歷史彷彿就在眼前,遠方開封鐵塔,雄偉挺拔,彷彿在告訴您開封過去和今天的説不完的故事。再往遠方望去,那便是我們母親河----黃河了。大殿下左右兩組建築,從前是朝拜皇帝牌位時官員們等候的朝房,現在龍亭歷史陳列和宋代著名帝王時代的歷史事件蠟像。

各位朋友,有關龍亭還有許多優美的傳説和故事,由於時間關係,我説簡單的介紹到這。謝謝!

蘭亭導遊詞3篇 蘭亭書法聖地,文化流傳之鄉 第2張

第2篇

2.體會作者由“樂”到“悲”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毛筆對於每一位中國人來説,再熟悉不過了,它看上去簡約,但並不簡單!千百年來,正是這毛筆書寫了中華民族燦爛輝煌的文明:司馬遷用它寫成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李白用它寫下了“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盛唐氣象;王羲之用它寫下了中國藝術史上最燦爛的書法《蘭亭集序》,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蘭亭集序》的書法之美,來品讀這篇美文,去體悟作者在深沉的感歎中,對生命的熱愛之情!

王羲之(303—361),東晉書法家,字逸少,琅邪臨沂人(今屬山東)。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故後世稱為“王右軍”。他小時後就從當時著名的女書法家衞夫人學習書法。以後他渡江北遊名山,博採眾長,草書師法張芝,正書得力於鍾繇。

唐太宗李世民在《晉書·王羲之傳》中高度讚歎: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正是因為唐太宗對他愛之太深了,所以就把《蘭亭序》的真跡作為殉葬品,永遠地埋葬在了他的陵墓,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都是唐太宗讓大臣們臨摹的摹本。(投影)這是唐人馮承素的摹本,是最接近原作的,人們用“飄若浮雲,矯若驚龍”來形容《蘭亭序》的美,就説它像浮雲一樣的飄逸,像驚龍一樣的矯健,在飄逸瀟灑中洋溢着一種陽剛之美!

三、下面我們先聽一下錄音,首先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然後找出每一段當中最能概括作者情感的句子,並用文中的一個字加以概括。

四、(投影生字讀音)讀的時候,要注意讀準字音,讀出情感。下面我們先來賞讀第一段,第一段最適合女同學們用柔美的聲音把這種快樂讀出來。(點評:大家讀的還是平淡了一點,想想哪些地方還可以再讀得更開闊一些?)重點句子再讀。

五、由第一段的樂到了第二段的痛,作者的情感為什麼會從快樂之情一下轉到痛苦之情,作者因何而痛?大家帶着這樣的問題讀第二段,那麼痛苦之事就讓我們男人來擔當吧!(男生齊讀)(讀完,點評。重讀最後一句,把握語氣。同學們討論片刻,回答問題)

六、(投影第三段的書法)提問同學們有什麼樣的特點。(塗抹、修改中看出激烈的情感變化)這一段的情感句我們也已經找出來了,就是“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不論歷史如何的發展,社會如何的進步,人們對生死,對青春,對痛苦等等的體驗是多麼的相似!無論生死和命運,從古至今,每一個人都無法迴避!像橫槊賦詩的曹操,他曾經有過這樣的感慨“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若朝露,去日苦多”,“舉杯邀明月”的李白也有這樣的歎息“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他們雖然是在感慨和歎息,但是同學們有沒有發現,實際上他們是在思考着生命。敢於思考生命的人,才能在歷史上留下不朽的精神。那麼王羲之在這篇文章中,其實也是在感慨歎息中思考着生命。(投影問題:王羲之面對美景,先是快樂,繼而悲痛,還想到了死亡。這是不是有些消極悲觀?怎麼評價這種思想?)帶着問題齊讀第三段。要求同學們動腦思考,並動筆寫下來。

第3篇

現在,來到的是嶽麓山的核心景區——清風峽。這裏林森繁茂,綠樹成陰,溪澗繞流,三面倚峯,景色美中夾秀,令人陶醉。從清風峽到山頂,保存了大量的原始次森林,共有植物977種,其中555種為野生種子植物,奇花異草,隨處可見。在清風峽口,高聳着中國中大名亭之一的愛晚亭。愛晚亭始建於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即公元1972年,創建者是當時的嶽麓書院山長、大學者、教育家羅典。過去,清風峽中遍佈楓林,所以羅典定亭名為“紅葉亭”,又叫“愛楓亭”。後來湖廣總督畢沅覺得這裏的景色十分切全詩人杜牧的那首詩《山行》,就更名為“愛晚亭”了。的確,到了晚秋時節,嶽麓山山頂雲霧繚繞,愛晚亭四周楓葉紅如火、豔麗如熾,將詩中的意境表現得淋漓盡致。

大家現在看到亭術上有副對聯:“山徑晚紅舒,五百夭桃新種得;峽雲深翠滴,一雙馴鶴待籠來。”這是愛晚亭的修建者羅典所題,表現的是愛晚亭當年的風姿。

長沙市與日本鹿兒島市結為友好城市時,愛晚亭作為古城長沙的象徵,仿建到日本,從而成為中日友好的信使。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彭毅。歡迎大家來到古城長沙的風景名勝——嶽麓山。

嶽麓山位於長沙市區湘江西岸,總面積36平方公里,它屬五嶽之一南嶽衡山的一部分,南嶽有七十二座山峯,以湖南衡陽市的回雁峯為首,相傳北雁南來,從秋到春,不再向南飛過這座山峯,就在這個温暖如春的地方度過寒冷的冬季,一直等到春天到來再往北返,因而故名“回雁峯”。唐代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就有“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詩句。大家都知道衡陽市有“雁城”之稱,“雁城”得名就是這樣來的。嶽麓山的“麓”字在古語裏的解釋就是“山腳下”的意思,嶽麓山就是因為它是南嶽七十二座山峯的最後一座山峯而得名。

嶽麓山海撥不高,最高峯只有300來米,名氣卻是大得很,主要是在它的山腳之下有全國四大名亭之一的愛晚亭。愛晚亭原名“紅葉亭”又名“愛楓亭”,因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佳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而得名。

愛晚亭坐落在嶽麓山腳,也就是大家現在所處的清風峽裏。嶽麓山是一座典型的城市風景山嶽。據史載:“南嶽周圍八百里,回雁(在今湖南衡陽市內)為首,嶽麓為足。”嶽麓山的主峯碧虛峯最高海拔也只有米,相對高度還不到200米。但它地域很廣,主脈南北長約4千米,東西寬約2千米,方圓公頃,加上外圍丘陵總計面積有23平方千米。

嶽麓山雖不高,但卻是一座巨大的“自然博物館”。整個山體全被樹林覆蓋,自然資源極其豐富。全區植物種類有174科,977種,以典型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亞熱帶暖性針葉林為主,部分地區還保存着大片原生性常綠闊葉次生林。古樹名木,隨處可見,晉羅漢松、唐代銀杏、宋元香樟、明清楓慄,都是虯枝蒼勁,高聳入雲,全國大中城市中有如此豐富的自然植物資源者,實屬罕見。據科學考證,長沙市區的氧氣消耗量中,五分之一來源於嶽麓山,由此可見,嶽麓山也可稱做是長沙市的“氧氣站”。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嶽麓山上雖然沒有仙人,風景名勝卻比比皆是,僅列為省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就有15處。麓山寺之古,嶽麓書院之深,雲麓宮之清,黃興、蔡鍔墓之烈,無不令人神往。但整個嶽麓山風景至幽至美的所在,還是首推大家前面就要看到的愛晚亭。愛晚亭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即公園1792年。創建者是當時的嶽麓書院山長、大學者羅典。過去,清風峽遍佈古楓,每到深秋,滿峽火紅,故而亭子原名“紅葉亭”亦名“愛楓亭”。提起今名“愛晚亭”,大家可能都會聯想到唐朝詩人杜牧那首著名的《山行》詩“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確,愛晚亭周圍的風光可以説是將杜牧《山行》詩的意境體現得淋漓盡致,而愛晚亭之所以名聲大噪,名列全國四大名亭之一,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這首詩。但大家不要誤會了,杜牧的《山行》不是為了這座亭子而專門寫的詩。

杜牧生活在唐朝,愛晚亭是清朝湖廣總督畢秋帆根據杜牧的詩句而改名的。不過民間關於亭名的由來另有一種説法。據説當年江南年輕才子袁枚曾專程來嶽麓書院拜訪山長羅典,但羅典這時已經名滿天下了,根本不屑見這樣的後起之秀,袁枚也不言語,轉身上了山,在嶽麓山上,袁才子詩興大發,見一景題一詩,惟獨到了這紅葉亭,他只抄錄了杜牧的《山行》詩,還漏了兩字,後兩句抄成了:“停車坐楓林,霜葉紅於二月花。”羅典聽説後,也跟着上了山,一路上,他見袁枚的詩,才華橫溢,讚不絕口,到了紅葉亭,一見這兩句,他一下子全明白了:這是在變着法兒説我不“愛晚”呢,不愛護晚輩呀。得了,這亭子就改名叫“愛晚亭”吧。於是,紅葉亭就這樣變成了愛晚亭。

傳説歸傳説,説到景色,愛晚亭倒不愧為嶽麓山風景一絕。在這裏,春天,山色蒼翠;夏天,月明風清;秋天,層林盡染;冬天,白雪皚皚。現在,我們已經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座天下名亭的全貌了。亭子坐西朝東,三面山巒聳翠,四周楓葉如丹,左右溪澗環繞,前後怪石嶙峋,山、樹、溪、石各展風流。

對於愛晚亭,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它——古。愛晚亭既有古形,又具古意,兼擅古趣。

先説古形吧。這是一座典型的中國古典園林式亭子。它按重檐四披攢尖頂建造。重檐即兩套頂,這使得亭子氣勢高亢,雄渾天成;四披即採用四條斜邊,這使得亭子端莊穩重,方正敞亮;攢尖頂更使得亭子具有了一種向心的凝聚力。這些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尤其是理學文化中重“理”,重“立身”,重“大一統”思想的反映。愛晚亭濃縮了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如此眾多的精華部分,也就難怪人門會絡繹不絕地造訪了。亭子的檐角呈反凹曲線向上翹起,使得原本厚重下沉的亭子頂反而有了一種活潑、飄逸的感覺。此外,它的丹柱碧瓦,白玉護欄,彩繪藻井,無一不反應這座百年名亭的古樸之美。

再來談談它的古意。中國古建築都很注重風水,也就是譬究陰陽五行,這在愛晚亭上也有體現。愛晚亭背靠嶽麓山主峯碧虛峯,左右各有一條山脊蜿蜒而下,前則遙望滔滔湘水。這種地勢正符合我國古代傳統的“左青龍,右白虎,後玄武,前朱雀”的佈局。而且這兒三面環山,林木茂盛,屬木;小溪盤繞,“半廟方塘”,屬水;亭子坐西面東,盡得朝暉,屬火;亭子高踞土丘之上,奇石橫陳,屬土。“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只缺“金”了,於是亭子塗以丹漆,便五行齊備,大吉大利了。

今天大家看到的是一座富有靈性的愛晚亭,然而,這座古亭可以説是飽經了磨難。過去,愛晚亭這兒滿目瘡痍,羅典專門花大氣力進行了修整,疏浚水道,移花栽木,才使愛晚亭煥發出勃勃生機。大家在亭柱上看到的這副對聯就是羅典所題的“山徑晚紅舒,五百夭桃新種得;峽山深翠滴,一雙馴鶴待籠來。”表現的就是當年愛晚亭的風姿。但以後愛晚亭幾經滄桑,屢毀屢修,屢修屢毀,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得到全面的修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