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複習教學反思8篇 "深刻反思:數學複習教學的挑戰與改進"

來源:巧巧簡歷站 5.46K

“數學複習教學反思”,是針對學生在複習數學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和問題進行的反思和探討。通過對教學模式、方法和素材的重新審核,促使學生建立正確的數學思維,提高數學學科整體素質。本文着重探討了如何針對不同類型任務進行復習,並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學習技巧。

數學複習教學反思8篇

第1篇

南校區舉辦“九年級年級教師複習展示課講評活動”,我有幸參加。這節課是圓的複習課,採用直接導課的方式,讓學生簡單明瞭本節課的複習內容。本節課分為圓的概念、垂徑定理兩部分,授課過程中體現在知識回顧、例題講解及練習鞏固等環節,讓學生對圓有一個系統、直觀的複習思路。

首先,談談我這節課的一些思路,在教學方法與教材處理方面,根據現在的教材的特點,教學內容以及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讓學生在課堂上多動手、多觀察、多交流,最後總結方法和規律,這個方法符合新課程理念的觀點,也符合教師的主導作用於學生的主體地位相統一的原則。

其次,“垂徑定理”是圓的重要性質之一,也是全章的基礎之一,在整章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今後研究圓與其他圖形位置關係和數量關係的基礎,這些知識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有廣泛的應用,由於垂徑定理及其推論反映了圓的重要性質,是證明線段相等、角相等、垂直關係的重要依據,因此,它是整節書的重點。

(1)整堂課的亮點在於課堂結構清晰,過程流暢,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組織小組學習,注重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點評性鼓勵性語言使用到位。

(2)在數學教學中,一些結論的表述是很重要的,而學生在這節課上有些表述確實不是很正確,今後我將在這方面下功夫,課堂語言要注意規範和簡練

(3)在學案設計方面,在時間上把握得不夠準確,練習題的設計應做好歸類,把握好梯度。

通過反思這一課的課堂教學,我發現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本節知識點,能靈活應用知識於實際生活。對這一課進行全面反思後,我認識到要善於處理好教學中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關係,巧妙地引導學生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創新精神,使每個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數學複習教學反思8篇

第2篇

在學習圓周角之前和學生共同探究了圓的概念和垂徑定理,對圓概念和垂徑定理已形成了基本認識、但對複合命題逆命題沒有掌握的具體情況下,我們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可以採取交流討論。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們之間互相交流,溝通的能力,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如果在上節課已經探究出垂徑定理之後,讓學生自己去找出這個命題的逆命題是很困難的,為了適當地降低難度,利用圖形的直觀性來降低難度。把垂徑定理的特徵圖形引導學生分析透徹,是可以由學生自己完成這個命題的逆命題的。所以在找垂徑定理的逆命題的時候可以在前面討論的基礎上由教師進行講授。通過引導學生對垂徑定理的特徵圖形的分析,可以培養學生抓特徵圖形的能力,讓他們在以後的學習中,對圖形可以進行更好的分析,同時提高應用圖形的能力。而在整個教學中我對學生只是一個在方法上的引導者,鼓勵、幫助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這也是我以後的教學指向。相信長此以往對學生的發展會有更多好處。

第3篇

怎樣上好數學複習課,提高複習的效率,這是每一位數學老師都關注的問題。但往往有很多老師在複習教學中會陷入“做試卷---講試卷---再做試卷”的題海怪圈。隨着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與展開,我認為數學複習課應把“發展為本”作為教學的中心,使各層次的學生在各個方面都有所提高,達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通過不斷學習,我認為複習要講究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只有在複習中巧妙地採取一些策略和方法,才能使學生在複習中不易感到枯燥無味,從而在複習課中進一步鞏固基礎、提高能力。下面就我自己所採用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談談我自己的看法。

1、深入鑽研教材是上好數學複習課的必要條件。

有句話説的好“教材鑽的有多透有多深,教學方法就有多新有多活”。教師在課堂上的遊韌有餘完全得益於課前深入細緻地鑽研教材。在研究教材的同時研究學生學習的基礎和學習的困難,找最佳突破口,使學生在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下經歷學習過程。學生課堂上的輕鬆愉悦與一次次的成功體驗是教師課前花了45分鐘的幾倍甚至幾十倍的鑽研時間換來的。

2、精心設計教學環節,組織調控好課堂活動。數學複習課的教學和新授課有着本質的區別,複習的量大,練習的內容多,環節雜亂。因此精心設計教學環節組織好課堂教學活動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因為學生的注意力不夠持久,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語言生硬直白、缺少情

感渲染,學習形式單調而不豐富,就是問、答、寫、練,一輪又一輪,學生感覺枯燥無味,也容易疲勞,怎麼能對複習內容感興趣並保持積極呢?久而久之,對學習數學喪失了興趣和自信心,為後續學習埋下了隱患。課堂上採用多種形式的活動組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每一次活動前都要講清要求,使每個學生聽清要求,必要時做出示範。老師沒講清楚學生聽不明白就會出現課堂亂哄哄的低效現象,要做到既能放得出又能收得回。教師在課堂上要密切關注各小組同學參與學習的情況,及時表揚先進,樹立榜樣。

3、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複習數學,理解數學。

情境創設要根據課時內容的需要而設計。活動設計要緊緊圍繞課時教學內容的重點,而且要確立一條清晰的主線,用這一根線把各個環節串起來,使課堂教學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流暢自然中藴涵着和諧與統一。

有人曾經説過:“聽了,一會兒就忘了;看了,就記住了;動手操作了,就理解了。”學生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繫,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手是腦的老師,説過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所以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學習知識是必要的,是高效的。而多數老師在課堂上覺得這樣讓學生動手去做太耽誤時間,不如我自己演示來的快。這是非常錯誤的教學思想。

5、加強教學研究,促進教師間的經驗交流和相互協作,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利用集體備課、教研組活動、課題實驗組活動等校本培訓形式搭建共同交流共同發展的平台。對每一課時教學內容可利用課前幾分鐘,大家在一起説一説自己的教學設想,有新穎活潑緊扣教學內容而又容易操作的形式,取長補短相互借鑑,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4篇

今天和我們六年組的成員一起送教到攀丹國小,自己擔任其中的一節課,授課的課題是《比和比例的整理和複習》。在送教後發現在複習課做的還不足,下面我就這節課做以下的思考:

?比和比例複習》屬於概念課,但是比的知識分佈在第十一冊,比例的知識分佈在第十二冊,為了讓學生對比和比例的知識形成整體的認識,又能把握住知識之間的聯繫和區別,達成觸類旁通,一舉多得,我將比和比例的知識對比複習,深化基本概念。當問學生“關於比和比例我們已經知道了些什麼時?”同學們講了很多,同時也深深感到這些知識點如果這樣處理的話會顯得零亂、無序、缺乏系統我決定把這個過程放在課堂上去完成。

複習課不能等同於練習課。不能只通過題海戰術來枯燥、機械的讓學生接受知識,從而對複習課感到厭煩。我個人認為,複習課既要幫助學生系統整理過去的知識,也要教給學生複習的方法,提高學生整理知識、構建知識網絡的能力;同時結合相關的實際應用,達到加深理解、鞏固舊知、靈活運用的最佳效果。這才是學生一生都受用的。因此我覺得這“浪費”的時間是值得的,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而整理

出來的知識體系,學生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特別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鍛鍊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列表的方式使學習的知識系統化,也明確了各知識點的共性和個性,表示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滲透了學生對各類信息的整合、梳理,培養了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終生受益。

感覺我本節課的不足就是:強調的太多。總是對學生不放心,一些注意事項沒有變成學生的語言,讓學生去發現領悟。在以後的課堂上,我要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第5篇

6月5日下午,在美術教室我們聆聽了範雪梅老師的《複習平面圖形的面積》一課。整個聽課過程中,範老師的教學給我一種清新、自然,一切都是那種水到渠成的感覺。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範老師設計的課前備學。範老師的課前備學請學生做了兩件事,一是整理已學過的各種圖形的公式及相互關係,二是讓學生自己設計了幾道題目。整個課堂教學範老師總體圍繞這2件事進行。首先説説課前備學:學過的各種圖形公式及相互關係。6年級學生已經進入總複習階段,這節課的教學基本目標就是複習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理清各種平面圖形間的相互關係。範老師打破傳統的複習模式,將老師整理相關知識轉變為學生自己整理,這樣做的好處是真正將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作用。或許老師整理的知識更為完善,或許老師能夠考慮到學生可能出現的各種可能因素,但那些都是教師的,不是學生想要做的。學生經過6年的數學學習,他們積累了教師教予的知識、能力,同時他也通過各種途徑收穫了屬於他自己的那份唯一、那份思考。範老師在課前讓學生備學,一來讓有潛力的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思考如何從自己理解的角度去搭建這個架子,去完善自己的平面圖形結構圖,事實證明在課堂展示中學生思考出了多種結構圖,讓聽課教師欣賞到數學中的美;另一方面我個人認為非常尊重那些學習稍有困難的學生。這些學生是我們教師關心的重點,課前備學讓這些學生在課堂也有了更多的表現機會。他們可以在老師佈置備學任務後第一時間去查漏補缺,自行彌補一些自己認為的不足,這樣到課堂教學時可以表現得更自信,同時也可以關注自己不足的地方,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學習能力。

第二個備學任務就是請學生自己設計和圓的面積計算有關的圖形。這節課範老師主要複習圓的面積計算,選擇的例題就是學生設計的題目。教師是有目的、有準備的在做這件事,但從學生的角度看,又能給學生增加學習的自信。

數學課教給學生的僅僅是知識嗎?我想範老師給了我們最好的回答:不是的。課堂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教給學生學習的能力、學習的方法、學習的信心……

第6篇

整式的乘法是七年級上學期的重點內容,而整式的乘法運算法則是以冪的乘法運算性質為基礎的,所以學好冪的運算對後續內容的學習產生較大的影響。根據大多數學生在冪的運算學習中運算法則的應用不熟練,運算符號的確定易錯的問題,本節課通過典型例題幫助學生在進一步提高運算能力並能進行法則的靈活應用。

複習課教師應遵循“循環出現、螺旋上升、不斷深化”的認知規律。本課在實際教學中,一方面由典型基礎題幫助學生回憶冪的運算法則,再通過分析冪的運算法則的特徵解決易錯題;同時在各例題的設計上層層推進。例1單用同底數冪的運算法則解決對於底數不相同但互為相反數的冪的乘法運算;例2需注意區分冪的運算法則與同底數冪相乘法則的不同處,並注意運算順序與運算符號的確定;例3在對知識點進行系統整理後,綜合運用冪的三條運算法則及合併同類項的知識點進一步強化練習,提高綜合運算能力;最後由一題兩解引導學生逆用法則簡化運算。回顧整節課,學生用數學語言概括知識點的能力、綜合計算能力有較明顯的提高,並能較熟練逆用法則簡化運算及解決一些問題。但在學生自主小結中,回顧知識點情況較多,質疑及自身感悟較少,應引導學生感悟數學思想,由此使學生形成數學價值觀。我想將以上問題改進後,必將能逐步達到二期課改的發展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要求的。

第7篇

從事高中數學教學工作已將五年多的時間了,數學第一輪複習教學反思。在領導的重視下,我第三次進入高三的教學工作。如何做好高三的第一輪複習教學,這對於接觸高中教學不久的我來説,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我想要做好第一輪複習的教學工作,首先應該對它有準確的認識。第一輪複習要體現先進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解決新問題的能力,教學目標不要定的太高,使大多數學生跳一跳能夠得着。它是對高中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全面的梳理和複習,即系統的整理知識,優化知識結構。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第一,注重基礎,切勿輕視概念。鞏固基礎知識是學好數學的前提。眾所周知,近年來數學試題的新穎性、靈活性越來越強,不少師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難度較大的綜合題上,認為只有通過解決難題才能培養能力,因而相對地忽視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學。教學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證拿出來,或草草講一道例題就通過大量的題目來訓練學生。其實定理、公式推證的過程就藴含着重要的解題方法和規律,教師沒有充分暴露思維過程,沒有發掘其內在的規律,就讓學生去做題,試圖通過讓學生大量地做題去“悟”出某些道理。結果是多數學生“悟”不出方法、規律,理解浮淺,記憶不牢,只會機械地模仿,思維水平較低,有時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蘆畫瓢,將簡單問題複雜化。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過於粗疏或學生在學習中對基本知識不求甚解,都會導致在考試中判斷錯誤。不少學生説:現在的試題量過大,他們往往無法完成全部試卷的解答,而解題速度的快慢主要取決於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練程度及能力的高低,教學反思《數學第一輪複習教學反思》。可見,在切實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中同時應重視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養。

第二,注重能力培養,不要輕視教材。20xx年四川大學聯考曾以“/ag/迴歸教材“為命題中心,由此可見教材的重要性。近年來,在大學聯考命題中,很明顯地朝着對知識網絡交匯點、數學思想方法及對數學能力考查的方向發展。大學聯考能否取得成功,關鍵取決於有關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數學思想方法的掌握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重基礎、出活題、考素質、考能力是大學聯考命題的指導思想。但在重視能力培養的同時,不要忽視教材,課本知識是形成能力的基礎。實際上大學聯考中相當多的試題是從課本上的基礎題適當變形而得到的。因此要對課本中的例題、習題進行舉一反三的推敲,對習題進行整理歸納,對做錯的習題進行訂正,對一些典型例題、習題提煉通法,進而拓展推廣。

第三,注重方法歸類,不要輕視過程。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有:轉化的思想,類比歸納與類比聯想的思想,分類討論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換元法、待定係數法、反證法等。數學學習各分支之間互相聯繫。如果前面的知識沒有學好,會直接影響到後續知識的學習。一些同學把數學割裂開來學習,孤立地學習概念,記憶題型,反覆操練,題海戰術,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缺乏解決綜合大題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老師應注重基礎知識的系統梳理,形成知識網絡,把前後各章節相關的知識點串起來,形成有機的整體。在講解例題時應寫出一些變式題與相關知識相結合。在第一輪複習中,每一章節都要整理出知識的重點、難點、疑點、焦點,充分利用圖像、表格,構建知識網絡。對概念、定義、公式、定理要深刻理解,牢固記憶。明確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融會貫通,形成知識體系,爭取收到做一題得一法、會一類通一片的效果。在第一輪複習的課堂中,教師精心講解,突出解法發現,對方法進行歸類,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

第四,要注重習慣養成,不要輕視表達。不重視數學的閲讀理解和數學語言表達的規範性,這是很多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在第一輪複習階段,必須培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如仔細閲讀題目,看清數字,理解題義,規範解題格式。平時做題時如果只是寫個簡單答案,不注重解題步驟和過程,書寫不規範或思維不夠嚴謹,一些細節的地方也考慮不周全,這種情況如果在大學聯考中出現,是非常可惜的。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作示範,強調步驟。在平時考試中注意對步驟分的扣取,必要時還可以多扣,讓學生記住它的重要性。避免他們在大學聯考中犯類似的錯誤。

第五,加強反思,總結,提高解題能力。在複習中常常發現,學生對同一問題總是多次失誤,甚至多次犯錯。在課堂上多次講過的問題還是不能解決。究其原因,除與學生掌握知識不牢有關之外,還與老師有關係,教師在課堂上提問太少,一些知識學生來不及思考,或者沒有思考就機械的運用,以至一用就錯。更重要的是還與學生不注重解題後的反思有很大的關係,不少同學往往做一道,丟一道,做對了,算運氣好,做錯了自認倒黴。很少有同學對錯題進行反思總結。而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做好解題後的反思,讓他們在解題實踐中,特別是從失敗中吸取有益的教訓,多做總結,以形成自己的解題風格,是提高解題能力的極好途徑。

總之,第一輪複習是高三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之一,此環節將直接關係到大學聯考的成敗。在這個環節中在這個環節中既要注重基礎又要注重整個高中數學的知識的結合。只有第一輪複習做好了,後面的複習才能得心應手。以上是我對一輪複習的反思,個人觀點,很不全面,甚至是錯誤的。第一輪複習的成敗還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值得我們所有教師思考。多看看期刊,多聽聽別人的意見,轉變我們的教學理念,改進複習方法,我相信我們的數學教學會不斷提高!

第8篇

在本期中我擔任了四年級(1)、(2)班的數學教學,一學期的教學有得也有失。

一、加強小數加減、整數中三位數乘兩位數和分數加減法的筆算。小數加減法的筆算容易算對,但在口算中容易加錯數位,分數加減法注意最後結果寫成最簡分數,為了避免在這些題目中失分,我讓學生多加強鞏固練習,防止學生因粗心大意而計算出錯。 二、應用題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針對這一情況,我讓學生多練、多想、多問,從量到質,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懼怕應用題了。書中例題的類型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應變,讓學生心中有數,做到有的放矢。 三、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聯繫比較緊密又藴涵着數學問題的活動。使學生通過在活動中解決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

四、我還設計了一些帶有一定的難度的練習題,供學有餘力的學生選做,以便更好地發揮他們的特長,培養他們數學能力。同時還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一、數學課本身就是一門很嚴密的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是什麼就是什麼。我所存在的問題就是在課堂上不敢放手讓學生去想,有些問題需要合作學習,然後探討得出結論的,我缺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

二、我發現我班有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有些學生對自己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習的結果無所謂,想聽就聽,不聽就幹自己的“事”,做小動作、找旁邊的同學講話,自己不認真學習還影響其他同學。還有一部分同學對待作業馬虎大意,缺乏良好的解題習慣,在審題上不夠細心,解題時書寫不夠規範。課堂作業不及時完成。

1、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使學生能認真及時地完成作業。

2、在課堂教學中儘量給學生創設輕鬆、和諧的學習情境,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主動探究新知,在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習比較有困難的學生,對他們進行相應的輔導,鼓勵他們,激勵他們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4、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課堂教學中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和學生一起,不斷努力,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