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寒號鳥第二課時教學反思4篇 反思二年級寒號鳥教學:從第二課時開始的收穫和反思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3W

本文主要反思了二年級寒假鳥第二課時的教學情況。通過對教學過程的回顧,總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並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以期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二年級寒號鳥第二課時教學反思4篇 反思二年級寒號鳥教學:從第二課時開始的收穫和反思

第1篇

1.以描述帶入情境的,因為面對着是二年級的學生,我就以一個生動的引入課文,會引起他們的興趣,在引入了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利用了課題,很好地讓學生注意了“號”這個多音詞。

2.學生去自學課文,初步瞭解課文的,我當時要求學生進行兩次閲讀課文,第一次是解決生字詞,在這裏我順便聯想了新舊詞語,讓國小生注意字的寫法。還有實現了我的`目的,整體感知,同學基本瞭解了文章大意,都談了自己的感受,他們都説出了不同的感受的,得出了不同的道理.

評價不同的學生,有點趕。我要學生找出描寫季節轉變的句子,目的是讓他們弄清時間的順序是這篇課文的寫作順序,然後很自然地讓學生分段,理清文章的脈絡。並且注意到了這篇文章的對比特點。不過,這裏後來我覺得可以合併為一次閲讀好了,這樣第一次閲讀,就達到了整體感知,清掃字詞,理清脈絡。顯得簡潔點。

整改措施:在第二次閲讀過程中,我注意到了對比閲讀,通過喜鵲和寒號鳥的對比,明白了勤勞的重要性,不能學習寒號鳥得過且過的行為。

二年級寒號鳥第二課時教學反思4篇 反思二年級寒號鳥教學:從第二課時開始的收穫和反思 第2張

第2篇

?寒號鳥》是部編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五組課文中的一篇課文。它講述了喜鵲和寒號鳥對待做窩的不同態度和不同結果,説明了好逸惡勞、得過且過是沒有好結果的。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達到了預期效果。

正式上課以前,在與學生問候以後,直接提問“寒號鳥”是鳥嗎?學生可能接觸到類似讀物,部分説是“鳥”,出示寒號鳥的掛圖或圖片,才意識到自己的認知有誤。接着從“號”的讀音(二聲)入手,理解是大聲叫的意思,再從四聲入手,區分多音字,能正確讀課題,首先讓學生們先從感官上初步認識寒號鳥,然後再從聽覺上感受寒號鳥為什麼要哀號,在導入課題的過程中,激發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讓他們想要知道寒號鳥名字的由來,以及它為什麼如此叫。這樣,就巧妙的從同學們的`求知慾望遷移到對課文內容的探索上,自然地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

生字教學有些詞語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表演,理解如“打哆嗦,冒汗”。又如“寒號鳥,崖縫,當作”中多音字的讀音,特別出示詞語,範讀,為閲讀課文掃清了障礙。

第3篇

通過精讀課文《寒號鳥》+《網裏的鳥》(一篇課文和一篇課外文章)的學習,學生對多文本閲讀有了進一步的瞭解,閲讀興趣得以開發,閲讀能力得以提高。在本節課的教學當中,我對多文本閲讀教學模式有了新的認識和提高。下面闡述一下我對多文本閲讀教學的感想。

多文本閲讀教學讓學生綜合素質有了明顯的改變和提高。多文本閲讀擴大了學生的閲讀面,增加了學生的閲讀量。《寒號鳥》+《網裏的鳥》先講課文《寒號鳥》讓學生學會分角色朗讀課文;感受和體會語言表達的多樣性,學習表達;聯繫生活實際,加深理解故事講述的道理。課堂上以反覆讀來強調感悟寒號鳥的懶惰和喜鵲的勤勞,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明白道理。在閲讀學習《網裏的鳥》時則提出要求。(1)讀好人物對話。(2)聯繫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講述的道理。

學生自主閲讀學習後交流彙報——聯繫生活實際,理解故事的道理:做事情團結一心才能勝利,如果每個人都想的是自己的利益,那麼什麼事也做不成。

在本節課中,我先讓孩子學會以讀來感悟文中道理的方法,學以致用帶學一篇課外文章《網裏的鳥》,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擴大學生的閲讀範圍。強調學生應該類比閲讀、擴展閲讀和興趣閲……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多文本閲讀,認識了許多新的字詞,提高了閲讀的語感語速、語言表達能力和寫話能力。

1、忘記佈置課後作業了——讓孩子課下蒐集有關明理的小故事,明天帶到學校進行組內交流和班級交流。

2、個別基礎差的孩子一節兩篇課文學起來有些吃力,閲讀速度趕不上,還需要多鍛鍊。

3、學生對多文本閲讀教學中的活動環節不熟練,小組配合不太默契、班級內展示時語言表達不完整。

總之,我會在以後的語文教學中把多文本閲讀貫穿始終,逐步完善我的教學方法,提高我的教學質量,盡我畢生之力豐富學生的閲讀面、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和品格。

第4篇

就是這樣一隻叫鳥不是鳥的小動物帶來了一篇經典的文章,就是這樣一篇經典的文章裏藏着許多語文密碼……這就是部編版二年級上冊的一則民間故事《寒號鳥》。本文通過運用對比手法的描寫,敍述了寒號鳥和喜鵲對待壘巢的不同態度和不同結果。説明了好逸惡勞、得過且過是沒有好的結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過辛勤的勞動才能得到。

二年級的.孩子已經逐漸適應國小的學習,但是在認知水平學習習慣等方面還是有所欠缺的。所以,在備課前我就多次翻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以學生的認知基礎來設計適合低年級學生接受的教學。經過多次嘗試並和組內老師探討,最終我把這節課的教學放到以表演法滲透到閲讀教學中感悟理解。

第一學段的孩子對任何有興趣的事情都有好奇心,因此我抓住這一特點,讓學生看圖片再提出疑問:咦,這明明是一隻鼠類的動物,名字裏怎麼有一個鳥字呢?就這樣引發了學生的極大好奇心。通過圖片引導學生知道寒號鳥竟然不是鳥,他因身上長有能像鳥兒一樣滑翔的膜,又因為他特別怕冷,一到冬天就凍得整夜整夜的號叫,所以人們給它取名寒號鳥,其實他的真名叫鼯鼠,是哺乳類動物。就這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導入引出課題。

課堂應該是師生交流互動的課堂,更應該是學生自由展示的課堂。為了讓學生弄明白“為什麼喜鵲能住在温暖的窩裏,而寒號鳥卻凍死了”這一貫穿全文的問題,我首先讓孩子們在文中找出天氣變化的句子,利用課件播放初冬,寒冬以及深冬不同風聲,讓學生感受天氣的變化,為下文做好鋪墊。其次抓住文中喜鵲和寒號鳥的兩次對話為學生“搭台”,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體會喜鵲的兩次勸告和寒號鳥的不以為然,併為學生準備了兩個動物頭飾,這樣學生在“舞台”上很快就就進入了角色,邊讀,表演,越演越入境,越演越入情。孩子們在讀中感悟着,在讀中理解着。

雖然這是一節校本教研課,但是在通過組內老師們的共同探討,説課,試課,磨課中,讓我在語文教學中成長了許多,也堅定了語文教學的方向。語文教學不能操之過急,需要我們長期不斷的學習,積累,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加魅力無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