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上冊觀察物體教學反思8篇 數學觀察物體: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8W

本文以“二年級數學上冊觀察物體教學反思”為主題,對二年級數學課程中觀察物體的教學進行反思。通過觀察物體,學生能培養觀察力和分析力,發展他們的數學思維。我們將通過對教學過程的分析和總結,探討如何更好地引導學生觀察物體,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效果。

二年級數學上冊觀察物體教學反思8篇 數學觀察物體: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第1篇

?觀察物體》是蘇教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的內容,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在體驗中明白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物體(幾個小正方形組成)的形狀是不同的,並能辨認從不同的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拿到這個課題的時候,我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思考:如何創造符合學生實際的觀察環境?如何把握學生觀察物體的層次?又如何設計觀察操作活動呢?鑑於自己這三點思考,我從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要全面瞭解物體的特徵,多角度觀察,並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地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使學生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局部與整體的關係,滲透全面觀察事物的辯證思想。

3.培養學生初步的傾聽習慣。為實現教學目標,高效完成教學任務,我在教學中突出了以下幾點:

為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我出示課件情境圖:兩個小朋友在擺4塊小正方形積木。擺好後提出要求:再添上一個,從正面看形狀不變,應怎樣擺?同學們躍躍欲試,爭着來擺,一下子引起了同學們表現欲。實踐表明,學生對創設的情境很感興趣,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新教材強調“以人為本”,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因此,我採取了4人為一組的合作學習方式,給每個小組準備5-6塊積木,然後讓學生分幾個層次進行觀察:①從前面觀察形狀不變;②從上面觀察形狀不變;③從側面觀察形狀不變。始終圍繞“讓學生自主參與,深刻體驗”這一宗旨,將學生單獨學習和小組合作結合起來,增強他們的自主意識,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經歷新知探索的全過程。

數學是抽象的,生活是現實的,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本節課我大量創造條件,讓學生把數學知識應用於實際活動中,如一會兒站在房子的前面看、一會兒站在房子的側面看、一會兒站在天橋往下看,。還設計遊戲進行眼力大比拼等等,既延伸了數學知識,也讓孩子們深切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悟出了“數學確實就在我的身邊”這樣的道理。

我注重採取多種教學媒體進行優化組合,在選擇教具方面,我利用了自制課件和實物投影相結合,創設一些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具選擇上,我選擇了學生幼兒園玩過的小正方形積木為小組學習的工具,引導學生有層次、有目的地搭圖形,並進行觀察,還通過實物投影讓學生演示來進行眼力大比拼,鞏固新知。我驚喜的發現:正是這些媒體有機的結合和恰當的選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空前高漲,創新的火花也時時迸發。

二年級數學上冊觀察物體教學反思8篇 數學觀察物體: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第2張

第2篇

爭對以上的教學內容,如何有機的結合,使之渾然一體,我在教學設計上體現了練習的層次性。首先我在進行例題教學時,讓學生在觀察三個不同的物體時,先讓學生擺一擺,從正面,側面,上面進行觀察,把觀察到的形狀畫在表格裏。然後交流發現,得出不同形狀的物體,分別從正面、側面和上面看,看到的形狀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接着我安排了連線練習(想想做做2),這部分是使學生溝通視圖與物體的聯繫,然後觀察三個不同的物體,(想想做做1),提高了觀察的要求,要求:形狀相同的畫一個圖形,形狀不相同的畫三個圖形。馬上給出許多不同的物體,(想想做做4),要求找出形狀相同的面,以上練習只是根據由4個小正方體擺成不同的物體來觀察形狀,深化了實物與視圖關係的認識,發展了空間觀念,這部分內容教學較簡單,最後我練習了根據視圖來擺出不同的物體,這部分知識相對較難,這樣設計練習有坡度,體現練習的層次性,由易到難,由淺到深。

在教學語言的描述上,本節課我力求做到了語言規範,在學生上台用教具擺物體時,儘量在語言描述上表達得清楚,如:三個小正方體橫着擺成一行,然後把一個小正方體擺在左邊小正方體的前面,從視平線上觀察物體的三個面……

對於這節課,我準確把握了教學要求,每個學生我準備了學具,切實組織好活動,使每個學生都能真正參與進來,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強化了視圖與實物的認識,做到不以教師的演示來替代學生的操作,不以對教材中的插圖觀察來替代對實物的觀察。

對於根據指定的視圖要求拼擺出相應的物體,我鼓勵學生思考不同的擺法,鍛鍊學生的直觀思考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讓學生自主探索,然後小組交流,啟發想象,在交流擺法時,我肯定了不同學生的擺法,有的學生擺了4種,有的學生擺了6種,有的學生上台擺出了第七種擺法,第八種擺法,我都對學生進行了表揚,但我沒有讓所有學生都能拼擺出八種不同形狀的物體,這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

第3篇

在學校進行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我執教的一節是《觀察物體》,上完之後,讓我感觸最深的是隻要挖掘教材,一定會把課上好。以下幾點我感覺較成功。

首先是情景設置,教材中的情景設置只是讓孩子觀察小藥箱,有些太單調,怎樣一開始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呢,這讓我想起語文教材上有一課是《畫楊桃》,於是,我把《畫楊桃》一課的插圖作為本課的導入,學生看到插圖,他們一下子看出是《畫楊桃》一課的插圖,就想怎麼數學課上出示這樣一幅圖,這時我就説:“這幅圖在語文課上告訴大家,做事要認真,要敢於講真話,那麼在這節數學課上,它會讓我們去發現數學上的一個什麼祕密呢?”學生的好奇心來了,正體現了“學起于思,思起於疑”,同時也讓學生感到學科之間是有着相互聯繫的。然後我再問:“觀察圖,為什麼同是一個楊桃,怎麼形狀不同?”學生們一下就説到是因為觀察的角度不同,這就使主題圖和本課的教學緊緊的聯繫在了一起。為下一步的教學進行了鋪墊,同時也引出了課題,可謂一舉多得。

第二讓學生觀察,自主學習,探究出觀察物體的一些規則。每個小組觀察準備的長方體學具,同時我出示以下問題

⑴長方體有幾個面?能否一次看到所有的面,你可以看到幾個面?

因為孩子坐的位置不同,因此在小組內回答這些問題時也不同,這樣設置,可以讓每個孩子都通過觀察,説出觀察的結果,而聽者則需要坐在自己的位置去評價其他坐在別的位置上孩子説的話,需要最大限度的發揮空間想象力,同時我也發現一些孩子不時站起來側身去體會別人位置上觀察的結果,好驗證別人説得對不對,可以説,學生們動了起來,是思維動了。

第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我分別出示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提問從正面看是什麼形狀,然後讓學生提問,再由其他學生回答,課堂一下就活躍起來,學生分別提出了從上面,左面看是什麼形狀?其中圓柱體如果()這樣擺放,從上面看是長方形,這是本節教學的一個難點,學生自己提出來,同時伴隨着爭論,有些説是圓形,有些説是曲形,孩子們的思維在碰撞,觀點在交流,從而讓學生在交流中明理,在爭論中內化知識。在這樣的氛圍裏,教師羅唆的講解不見了,剩下的是孩子們主動的求知,探索,發現,教師只是組織者,實現了角色的轉變。

第三設計開放題。如出示這一組圖(從正面看一個是圓形,一個是長方形)思考:從正面看到的的這兩個圖形,它們可能是哪兩個立體圖形。學生們充分發揮了想象力,把本節所學揉合在了一起,其中有一個孩子説是兩個圓柱體,這是我在備課時所沒有備到的,孩子很有創新意識,當我告訴他我都沒想到時,他是那麼自豪,孩子有了成就感,這對他的成長將是一筆不可多的的財富,他會帶着這份榮耀進行未來的數學歷程。

第四聯繫實際。在課的最後,我搜集了從不同角度拍的黃山圖片,讓學生説一説有什麼感受,許多孩子都説從不同角度看黃山形狀也不同,和數學課聯繫上了,我反問:“難道只看到了本節的‘觀察物體’了嗎?”這時有孩子説景色太美了,佳文同學竟説到“橫看成嶺側成峯,遠看高低各不同”,孩子的思維開闊了,最後我總結到:詩人在作詩時經過細緻的觀察,才寫出優美的詩句,我們的數學是體現在各個領域的,讓我們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

第4篇

最後的“畫畫”活動,體現了新課改課程整合的思想。數學課中也有施展繪畫才能的機會。學生不但可以學數學,還可以畫數學,強烈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大量的學生活動(觀察、操作、合作交流、遊戲),學生通過動眼看、動耳聽、動口議、動手做、動腦思、動筆畫,全員、全程參與,親身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再是“聽聽練練”,而是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的去探索,去動手實踐,會與人合作交流。學習後,學生獲取了知識,提高了能力,思維得到了鍛鍊,並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探索的快樂!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

1、數學語言講究準確、簡練、到位。本節課我有些問題有點不到位,例如:“通過剛才的學習,誰來説説我們應怎樣觀察一個物體?”學生雖然從前後、左右、上下位置觀察小汽車,但這些都是一些直接感知,不能很準確進行表述。這應在教學設計時琢磨教材要認真思考,怎樣提出問題;問題深淺度要到哪一個層次。

2、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觀念。在課堂上我發現學生存在這樣的問題:在需要觀察物體的左邊能説出自己看到了什麼,換到右邊就要想一段時間才能説出自己看到了什麼。我想這應該與學生方位感不強,觀察周圍的事物也是比較單純、直觀地。在今後的教學不能因為觀察物體就指導學生觀察,應在每一個知識內容滲透觀察事物的本質、規律、變化。

3、教學安排的遊戲活動要做到有序,及時調控學生紀律情緒。一開始活動學生就活躍起來,老師説要評比小組學生才安靜。課後針對這些情況,我再次強調小組長的責任,和學生重申課堂活動要求。

“深入挖掘教材,遵循而有所立”。怎樣既讓學生真正覺得“有趣、好玩、有新意”,又使每節課的知識技能目標落到實處,是教學所極力追求的目標。在課堂上如何更科學有效地組織合作學習、開展數學活動,以及如何適當把握本冊中學生思維發散的“度”,還有待進一步思考、改進。

第5篇

觀察物體這一內容的學習需要建立在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及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因此,在教學時應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主,要多讓學生觀察物體,使學生經歷“觀察實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過程,從而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所以,課一開始,我出示了一輛玩具汽車,並請2名學生到講台上分別站在汽車的側面和後面兩個不同的方向觀察,然後分別把汽車的側面和後面對着全班,讓學生説一説這是誰看的,體會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時,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接着我出示教學掛圖,讓學生觀察掛圖,進一步體會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然後分小組觀察口杯、酒水壺等實物,並在小組中説出我看到什麼。讓學生切身體會從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狀。

整節課開展從觀察實物—觀察掛圖—再觀察實物這一活動。學生初步體會到觀察物體可以從前面、側面、後面不同的位置去觀察。經歷了“觀察實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過程。

通過教學,我體會到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出發,選取了學生喜歡的、熟悉的物體,放手讓學生觀察,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有時是一樣的,有時是不一樣的。開放的學生活動,能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了教學探究和合作研究的樂趣。

由此我從中明白了一個道理:在新課程教學下,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第6篇

“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是在直觀認識了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它是“空間與圖形”中新增加的一個內容。以前的幾何教學,教材上主要是對形體的具體認識的設計,對學生的空間觀念的培養沒有一定的落實措施,教師在教學中的隨意性較大,而現在根據“空間與圖形”這一領域的內容標準編排的“觀察物體”,就為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載體。

從學生思維特點的角度看,在我們的環境中,除了看不見的空氣,不定型的水之外,絕大部分東西都有形狀,只是有的形狀簡單,有的形狀複雜,因此,兒童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各種形狀,置身於三維世界之中。他們具有較多的關於形狀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經驗,上國小後,隨着兒童思維能力的提高,他們漸漸將這種感性經驗發展為抽象的概念,漸漸獲得了簡單的幾何形體的概念,這是一個體驗、積累和昇華的過程,是建立在對周圍環境直接感知基礎上,對空間與平面相互關係的理解和把握,也是一個包括觀察、想像、比較、綜合、分析,不斷由低到高向前發展的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

本節觀察物體的課,內容接近於實際生活,在瞭解學生已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自己總結、交流觀察物體的感受,並根據自己的想象利用豐富的圖形構造生活實景。這樣避免了教師一味地講解,學生一味地記憶的教學方法。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知識。

1、本節課主要採取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教學。通過學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幾何知識的教學重要的是建立空間觀念。由實物抽象出實物圖形,是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的一種有效途徑。教學時先出示實物,讓學生親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狀,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從面認識物體的上面、正面和側面。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物體的正面、上面和側面,並能從這三個面觀察到物體的不同的形狀,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讓學生觀察、想象,發表自己的見解,並能説出從某個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認識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是觀察物體的前提。在這一節的教學中,我以“簡單的活動,真實的感受,有效的學習”這一想法為指導,引導學生逐步認識正方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由於學生坐在教室裏的不同位置,不能同時看到正方體的左面和右面,因此利用這一資源,巧妙設問,讓學生在觀察中產生疑惑,在疑惑中形成感受。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不僅認識了抽獎箱的正面、側面和上面,更身臨其境地體會到觀察的位置決定着觀察的結果,為後面的學習創設了一個輕鬆愉悦的氛圍。但是因為教具不足,不由得就浪費了時間。

第7篇

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本課教學內容還不是正式教學三視圖,只是讓學生初步瞭解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係。學生無論選擇了哪個觀察點,觀察到的只是物體的其中一部分,觀察點不同,看到的形狀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進行綜合,才會形成這個物體的完整表象。基於以上認識,本課在教學時注重讓學生在觀察活動中充分體驗,在體驗中適時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感知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新課程特別倡導用具體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戰性的素材引導學生投入數學活動。情境的設置不僅僅有益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還應當在課程的進一步開展中自始至終發揮一定的導向作用。我創設了猜一猜的遊戲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當第一張圖片出示時,學生就猜出正確的答案。我接着出示第二張圖片,提供給學生的信息學生都能猜出圖片上的動物。在這些圖片展示過程中,學生不僅強烈地感受到物體局部與整體的關係,而且整個情境的創設精煉,用時少,效果好,導向明確。

二、觀察體驗,讓學生體驗觀察結果的不相同

觀察物體一課的教學內容,決定了本課的教學方式,應以活動為主,讓學生在觀察活動中不斷體驗,讓他們在親身經歷中不斷豐富表象,增強感性認識。因此,教學時,我選擇學生喜歡的小鴨子作為觀察對象,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觀察,並在組內交流,思考討論:為什麼同一只小鴨子看到的形狀會不一樣呢?在他們的親身經歷中不難達成共識。為了深化體驗,我又讓學生進行換位觀察,圍繞茶壺一週,觀察正面、後面、側面等不同形狀,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只有把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進行觀察,才會形成這個物體的完整表象。為了提升本課數學內容的思維層次,我適當地拓展了教學內容,讓學生繼續觀察汽車、大象等並提出數學問題:能看到什麼?怎麼看?有幾種看法?這些問題實際上包含很多的知識都在學生的觀察中滲透,在體驗中感知,為學習空間思維打下了良好的輔墊。

三、藉助觀察,讓學生在想象中發展空間觀念

如前所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是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的好素材。為了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本課教學安排兩處讓學生展開想象,一是讓學生從正面、後面、側面觀察茶壺之後,我就讓學生進行想象:從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會是什麼樣子?把你的想象畫出來看一看,然後拿起茶壺實際觀察一下,驗證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確。二是在對簡單形體的觀察後,我出示一個實物的組合圖形,讓學生根據已有生活經驗,聯想它是什麼物體,溝通數學和生活的聯繫,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1、學生對於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觀察時,有的孩子竟然説自己能看見四個面,甚至更多。細思原因,原來學生把看到的一條邊當成了一個面,我想如果在課前複習時,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的面,我想學生就不會出現以上問題了。

2、教學評價不及時。在課堂上有一個男孩的勇於質疑行為,我沒有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無疑是我這堂課的遺憾。如果能及時抓住了這一契機,對其他學生無疑是個最好的榜樣,可惜我錯過,由此使我深深的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關注是多麼的重要。

第8篇

課程的教學,學生從一年級到五年級,經歷了不同時段的知識積累,已經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觀察物體的感性經驗。本冊本單元在編排上不僅設計了學生的觀察活動,而且設計了需要學生進行想象、猜測和推理的探究活動。通過本單元的教學,學生已從感性的經驗上升到理性的認識,懂得了觀察物體的方法及觀察物體時,視線都要垂直於被觀察物體的表面,從而得出了根據擺放物體的位置,當我們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都會看到不同的圖形,同時,學生也發現:從正面和從後面看到的物體的平面圖形是一樣的,從左側面和從右側面看到的物體的平面圖形是一樣的。學生也明白了,這裏所説的前面、後面、左面、右面和上面、下面的位置是相對的,這就是學生對觀察物體的初步感知,也是針對一個物體的觀察而言。

通過例2的教學,學生獲得了立體組合物體的觀察與單個物體所觀察到的截然不同,也就是從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平面圖形是不一樣的,平面圖形的形狀也不相同。例1和例2的教學,是從把一個或一組立體圖形從固定擺放讓學生觀察,讓學生髮揮想象,從而決定觀察到的平面圖形的樣子及形狀。而通過例3的拼搭活動、實踐操作,學生對原來的想想變成了現實,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上的提升。學生也明白了從不同方向看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都不一樣。就學生來講,本單元的內容更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學生實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積極參與教師的教學互動,教師的教學更覺輕鬆,教學效果也好,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具體實物的展示,作為學生來講,無論是單個立體物體還是簡單的組合立體物體,從不同位置、不同角度都能準確辨認。

總結下來,我覺得自己對單元內容的教學放得開,對知識點的拓展有度。既考慮到了學習好的學生,同時又照顧到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但對整節內容的教學也還存在以下一些問題,更值得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深思和改進:

1、及個別學生對觀察組合立體圖形還有一定的困難,他們只會簡單的看問題,特別是對給定的平面圖形不能正確辨認方位。

2、部分學生對觀察物體後畫平面圖形有一定的困難。

3、部分學生對拼搭活動積極性高,但對畫平面圖形較為吃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