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人教學反思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4W

寫好教學反思也是教師們提升自我指導能力的一種方式,教學反思讓我們採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學成就,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有趣的人教學反思8篇,供大家參考。

有趣的人教學反思8篇

有趣的人教學反思篇1

上個星期,學校進行了教學檢查。我上的一堂課是《有趣的漢字》。聽課老師和領導對我上的這堂課評價較好。我自己覺得上的也比較成功。我的體會有。

1、這個板塊的重點是讓學生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

而我着重選擇了猜字謎和找諧音這兩個內容在這節課和學生交流。字謎是中國特有的遊戲形式。教材提供了一些字謎範例,有文字謎、畫謎、動作謎三種形式,學生很有興趣。通過猜字謎,使學生體會到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漢字的字形往往表示一定的意義,漢字文化具有豐富的內涵。教材介紹了幾種運用諧音的傳統語文形式,有歇後語、笑話等。學生在收集使用諧音的文字作品中,可以進一步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教師工作室 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教師應當既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又是學習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課程標準關於綜合性學習教學建議指出:“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教師的指導是學生的自主性得以發揮的重要條件,而指導作用首先在於激發學習興趣,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我認為作為老師應該以自己濃濃的情趣感染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併為學生指點活動的途徑,幫助學生想些活動的點子,為他們推薦一些讀物,介紹一些語言文字網站,併為學生留出較為充裕的時間。我還積極參與到綜合性學習的各項活動中去,和學生一樣蒐集、調查、查閲,掌握一些字謎、笑話、故事,同學生一起參加彙報交流,指導學生舉辦他們感興趣的活動,如字謎擂台,諧音樂園等等。

2、在教學過程中,我力求使課堂教學體現

活動化。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通過學習閲讀材料,明確蒐集的內容,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學生有了這些做保障,蒐集資料的時候就有目的,有內容,他們蒐集到了豐富的字謎和漢字諧音現象,他們蒐集的內容之豐富,連我都覺得十分驚訝。課堂上猜字謎,我採用學生喜歡的比賽的形式,還設置了三關,讓學生感受闖關的快樂,同時又獲取了知識。而諧音樂園這一部分,我則完全和學生融為一體,我和他們一起蒐集了資料,和學生一起交流,拉近了和學生的距離,學生就更容易接受這些知識。這一部分可以説內容很簡單,所以在時間上我也安排的少一些,但學生的學習熱情已經被我調動。

自主性。在這節課上我就先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再在班上交流。在活動實施的過程中,除了關注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和運用、聽説讀寫能力的發展外,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以及活動策劃和實施的能力。

有趣的人教學反思篇2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領域的活動來得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的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在發展。於是就要求老師在組織指導活動中要多花心思。

小班的數學在認識圖形方面主要學習和鞏固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為了更好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對活動的興趣。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學習特點,遊戲化的情境更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這節認識圖形的活動。我在數學活動的組織中,加強了數學活動的遊戲化,通過採用擬人化的手法,以圖形娃娃的可愛形象與小朋友玩遊戲,同時還設計相應的故事情境作為活動導入,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

在數學活動的組織中,我除了注意活動的遊戲化,還積極為幼兒創造動手探索嘗試的學習機會,提供適合幼兒操作學習的材料,引導幼兒探索學習,讓幼兒在邊操作、邊觀察、邊發現的過程中自主地領悟知識。在“修路”這一環節中,我給幼兒充分的實踐與嘗試機會。

首先,活動一開始通過觀察圖片以及個別回答、集體回答的形式,為幼兒提供表達的機會,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例如:“你拿的是什麼形狀的石頭?”幼兒逐一説説自己的石頭形狀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鞏固幼兒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的認識,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其次,通過操作尋找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的石頭幫助小兔填坑修路,進一步鞏固圖形的認識。最後,老師給

幼兒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將個別圓形、正方形、長方形進行兩等分)的幾何圖形鼓勵幼兒嘗試拼合圖形,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係。如三角形説:“小朋友,看一看,兩個三角形變變變,合在一起可以變成另外一個圖形?”邊説邊把兩個等腰三角形拼合變成了一個正方形,拼出了一個大的正方形,有的孩子拼出了一個長方形。整個活動教師通過指令,啟發孩子們尋找、辨別圖形並進行操作,孩子們在這種拼拼擺擺的活動形式進行嘗試,合理安排活動時間,注重重點,為幼兒預留充分的自主空間。尤其在活動的最後,設計了“拼圖形”環節,整個活動過程幼兒始終樂此不疲,幼兒的情緒很活躍,能把自己發現的主動地告訴老師和周邊的小夥伴,使幼兒的表達能力、反應能力和觀察能力都得到了發展;更能激發了幼兒拼圖形的興趣。活動中幼兒的主動能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孩子的創造性,動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鍛鍊。雖然,對小班的幼兒來説是有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幼兒要有良好的學習常規,特別是要培養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才能使活動順利進行。

此外,在“找生活中的圖形”的環節中,充分調動幼兒感官,訓練幼兒的觀察力、思維能力,進一步鞏固幼兒對幾何圖形的認識。幼兒對各種圖形非常感興趣,每天吃早點時,都有小朋友問我:“老師,我們吃的包子是不是圓的?”“今天我們吃的饅頭是方的嗎?”我發現班上的幼兒對身邊的事物有着敏鋭的觀察力,有渴望瞭解圖形寶寶的慾望。我們還可以在區域活動中提供一些操作的材料,

這樣,既可以方便老師的個別指導,也可以讓一些能力水平較弱的幼兒有練習的機會,讓他們在反覆操作中獲得提高與認識。

在本次活動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如幼兒操作時間不足,沒有創設幼兒合作交流的機會,語言還要精煉等,日常活動中有意規範教師的數學引導語言,為幼兒傳遞良好的語感,培養幼兒善於表達的能力。

有趣的人教學反思篇3

反覆朗讀,凸現主體,是切入該課文的突破口。現代教學觀強調重視調動學生的學習過程,認為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主體活動,教師不可包辦代替。反覆朗讀凸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化傳統的煩瑣分析講解為琅琅讀書聲,“激昂處還他激昂,委婉處還他委婉”,暢快忘情的閲讀,使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和學習熱情逐漸高漲。朗讀,激起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營造了一種活潑高漲的氣勢。語感語氣有了,內容有了,思想有了,篇章有了,學生真正成了行為的主人、思維的主人、情感的主人。

給了學生一片創新的藍天,造就了學生髮表主見的天地。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對課文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在這堂課上,學生對學習內容有選擇的自由,可以選擇那些自以為最有意義的語句作為思考品賞的對象,去主動的獨立的體驗、感悟、思考,獲得啟迪;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大膽想象聯想,提出與眾不同的看法,闡述自己的理由,再在互相交流中思維碰撞,成果交流。文學欣賞沒有標準答案,給他們一個藝術再創造的空間去思考,雖然學生談出的理由不十分充足,甚至較膚淺,但他們已在教師信任的目光中形成了熱情,他們在積極思想、熱烈交流中流淌出了無以比擬的學習之樂,享受到了濃濃的審美樂趣。這樣不僅滿足了學生個人的需要,也是對學生自身價值的認可,它能喚起學生積極探討的活力,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強了,主體地位也得到了尊重。

有趣的人教學反思篇4

?有趣的漢字》一課將古老的中國漢字收錄入美術課堂,結合漢字的形成和發展向學生展示了我國古老漢字的魅力,使學生在欣賞漢字的造型美之餘能夠有更多機會了解我國古代漢字的造字規律,激發起探究古漢字的形、聲、意三者關係的興趣。

本課屬於“欣賞·評述”的學習領域,我在進行該課教學時,放大了其中的人文性、探究性內容

首先,教師在備課階段就將本課的教學重點放在“瞭解漢字的發展過程,欣賞書法藝術,學寫甲骨文”上,課前還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如:上網查閲有關中國古代漢字的原始資料,查找“甲骨文”、“鐘鼎文”、“篆書”、“隸書”、“行草”、“楷書”的碑帖拓片,摹寫“舟”、“竹”、“石”、“泉”、“川”、“燕”等字的甲骨文字等等,這些課前的準備需要教師有對中國古代漢字的深刻了解以及豐厚的文化底藴。

其次,教師在實施其教學過程中,分以下三個環節進行教學,每一環節都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本課的人文性學習特點:

環節一、感知與體驗:

1、教師向學生介紹我國的悠久歷史,同學邊聽教師的講述邊對其加以補充,內容涉及各個方面,如:我國5000年的文明歷史、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中國人為什麼自稱炎黃子孫、秦始皇與萬里長城、祖沖之與圓周率等。

2、教師出示考古學家發現的我國最早的漢字,同學欣賞並猜測,這都是些什麼字?再與同桌同學互相交流一下,自己是如何猜出來的。

3、教師對同學的猜測做簡單小結並板書課題,向學生介紹漢字形成與發展的傳説。

相關資料:據説,在上古的時候,有一個名叫“倉頡”的神仙,他有着滿臉的奇異花紋,是他根據臉上的圖案創造了文字。

4、同學分小組展開討論,在組長的組織下圍繞“為什麼這些文字都刻、寫在龜甲、獸骨上?”“它們是怎樣形成的?”“這些字的形、意、聲之間有什麼必然的聯繫?”等話題進行討論。活動結束後,各組選派出代表,參加全班的彙報交流。

環節二、創作與表現:

1、學生上黑板模仿甲骨文的字型樣式試寫

“舟”、“竹”、“石”、“泉”、“川”、“燕”等字,完成後再對自己寫的字加以解説,老師和同學一起欣賞其流暢的筆畫、優美的字型,再與現代漢字進行比較,在此過程中,感受中國文字之美。

2、教師對學生的書寫做簡單評介,在評介的同時將這些文字組合為一幅完整的畫面。進一步感受中國古代文字“字畫交織、形意結合”的美。

3、學生翻看教材上的圖片和字例,欣賞其它的象形文字,並根據這些文字組織一幅圖畫。

4、學生練習,教師巡視輔導。

環節三、反思與評價:

1、同座位同學互相介紹自己的作品。説説自己對畫面中甲骨文的理解以及畫面設計的思路。

2、教師就部分同學的“甲骨文”作品展開評述,並進一步的將探究的問題予以延伸。如:甲骨文究竟如何發展到今天的漢字、甲骨文之後又是什麼樣的文字等。同學繼續翻閲教材上的字例,認識“金文”、“古文”、“篆文”。

3、教師出示事先請同學寫好的隸書書法作品“博覽羣書”,請作者介紹自己的創作經過及對書法的認識。

4、學生逐一欣賞由教師陸續展示的“行書”、“草書”、“楷書”的碑帖,同時一邊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一邊傾聽教師的講解和總結:

我們祖國的文字非常優美,人們研究、推敲怎樣將字寫得更優美,形成了書法藝術。現在,書法成了全世界人們都喜愛的藝術,學習書法、收藏書法作品成了人們喜愛的藝術生活形式。

很明顯,欣賞與評述是本課學習的重頭戲,我緊緊抓住教材的人文性內容,從象形文字入手,向學生介紹了“甲骨文”、“鐘鼎文”、“篆書”、“隸書”、“行草”、“楷書”,而學生通過教師的介紹,激發起主動學習的興趣,在探究的活動過程中,初步瞭解了漢字的由來,瞭解了漢字與其它相關學科內容的內在聯繫;在學習的同時,還欣賞了祖國的書法藝術,感受漢字之美之餘,感受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熱愛祖國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最後,學生通過“學寫甲骨文”、“文字組畫”等繪畫實踐活動進一步加深了對漢字的瞭解。

有趣的人教學反思篇5

課文《有趣的發現》講述了生物學者達爾文對太平洋中的一個小島上的昆蟲的觀察,發現只有適應自然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道理,在有趣發現中滲透科學思想的教育。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注意利用情境教學,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習舊引新,遷情入境 新課我是這樣導入的 師:前一陣,我們教室後面的小樹上葉子一下子全沒有了,我們班有不少小朋友都在看,你們看到了什麼? 生:樹上有許多毛毛蟲在吃樹葉。 師:哦,你們找到了樹葉不見了的原因,這是你們的發現。 師:我們現在再去看這棵小樹,又看見了什麼? 生:樹葉長出新芽了,蟲子不見了。 師:這是你們的又一個發現。 (師板書——發現) 師:“發現”的意思就是—— 生(搶着答):就是看見的意思。 師:對,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説的發現就是“發覺、看見”。我們對小樹的觀察。有了一個有趣的發現——原來是蟲子吃掉了樹葉。那麼課文題目也是“有趣的發現”,課文裏講了怎樣一個有趣的發現呢?究竟發現了什麼?如何的有趣?請小朋友去讀讀課文。 (這一部分的設計簡明扼要,在不知不覺中營造了一個似朋友般面對面交流的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用簡短的過渡語導入本課的教學。) 二、創設情境,讀中設境 課文的第一節介紹了科學家達爾文,我在請學生讀課文之後相互討論:達爾文是個怎樣的人?“著名“是什麼意思?還可以換什麼詞?在學生交流反饋之後,我又接着這樣問:為什麼説達爾文是為著名的科學家?他是怎麼會成為著名科學家的呢?這樣的提問,會換起學生對科學家達爾文的好奇,使得學生急切地想了解達爾文。 帶着這樣的情感,學生再讀課文第二節。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啟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世界,讓孩子們真正走進課堂,把自己化作課文內容的一分子,給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寬鬆的學習氛圍,想象自己處於現場,我與科學家達爾文一起觀察事物。整個教學情境的鋪設由始而終,激發學生興趣,適合國小生的心理髮展的特點。使學生從自主參與學習中主動感悟文章藴含的道理,培養學生運用正確的道德觀分析課文的能力。用“想——説——做”深化學生對語文的理解,突出教學重點。 在讀了課文達爾文的發現之後,我讓學生演一演達爾文,把那種“奇怪“的感覺説出來。由於學生非常投入: “奇怪,我在其它地方都能看到那種吃旁小的昆蟲的,怎麼會在這個島上就看不見呢?”“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從語氣到表情,學生可以説表演得非常精彩。在此基礎上,老師悄悄過渡:“是啊,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達爾文想不想弄明白啊?那他又是怎樣做的呢?”學生帶着問題朗讀課文,尋找答案。在這樣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教學是那樣的自然而活潑。 三、拓寬語境,鼓勵質疑 學生不敢質疑,主要有兩種心理:一是自尊心理;二是緊張心理。因此,培養學生質疑意識,關鍵是消除這兩種心理。教師要善於擺正與學生相對地位,鼓勵學生大膽踴躍提出不同見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給學生以表現的機會。教學中提倡集思廣益,廣開言路,師生談話輕鬆。教師的提問以啟發式、商討式為主,讓學生覺得親切自然,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想象;學生談、議自由,以開拓學生參與學習的空間,體現學習過程,使每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變語文教學課堂為思維與各類活動的天地。 如在學習課文第三節時,師問:你覺得達爾文找到答案容易嗎?你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大部分學生都能找到“許多”“反覆”“終於”,可是趙子涵卻把小手舉得高高:“老師,我有補充!”他的小臉因為激動而漲得通紅,“我覺得‘‘捉‘‘‘‘觀察‘‘‘‘比較‘‘這些詞語也能體現出他的不容易來。比如觀察,他必須有一定的目的去看這些昆蟲才叫觀察……”很顯然,他已經完全置身其中,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了,或者在他的眼裏,正向放電影一般出現着科學家忙碌的身影呢!“譁——”其他學生被他的回答感動了,於是更多的小手舉起來了:“老師,我知道‘‘比較‘‘就是把一樣東西和另一樣東西比。”“我現在知道為什麼島上只有兩中昆蟲了,我來讀這一段”…… 我想,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已經不再需要那樣“努力”地對學生進行所謂的思想教育了,當學生完全進入角色的時候,他們應該都能體會到科學家的人格魅力,為科學家的精神所感動。 雖然在上述操作中,還有很多細節的地方還不夠盡善盡美,但我正在努力朝着語文教學新課改的目標前進着。

有趣的人教學反思篇6

20xx—20xx學年第學期美術教學工作已經展開,為做好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特作如下計劃。美術學科是教育階段必修的藝術文化課程。它在實施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中,承擔着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和培養學生的美術知識及初步的美術技能的任務。美術學科的特點和功能決定了它具有激發和強化人的創造衝動,培養和發展人的審美直覺和想象力的獨特作用。本學期美術課本着教學過程的情趣性、表現活動的自由性和評價標準的多樣性的原則,提供創造活動最適宜的環境。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鑑賞能力是作為本學期重要的內容和目標。

一、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思想業務素質。

“學海無涯,教無止境”,只有不斷充電,才能維持教學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來我都積極學習。本學期,結合第八次課程改革,確立的學習重點是新課程標準及相關理論。利用書籍、網絡認真學習美術新課程標準、藝術教育新課程標準,以及相關的文章如《教育的轉型與教師角色的轉換》、《教師怎樣與新課程同行》等。通過學習新課程標準讓自己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也明確了今後教學努力的方向。隨着社會的發展,知識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斷學習。

二、教學目標:

1、創新精神培養目標

(1)初步理解創新對人的發展及國家振興的重大意義。理解美術的表現和創造是對客觀的能動反映,創造是美術的生命。

(2)具有在美術活動中不墨守成規,敢於創新,通過探討各種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及創作方式,表現自己審美感受的意識。

(3)逐步提高獨立思考能力,能夠對學習中產生的疑問大膽質詢並提出個人見解。具有初步的獨立構思、表現主題與內容的能力。能初步有通過各種藝術形式展現自己的特質並能自我評析的能力。

(4)初步具有在美術活動中進行富有新意的構思與設計,並運用新媒材、新手法進行造型表現的能力。

(5)逐步養成形象思維能力,提高綜合思維水平。

2、實踐能力培養目標

(1)初步掌握臨摹、寫生等基本造型技能和色彩、構圖、透視等基礎知識,以及繪製圖案、進行平面和立體設計、工藝製作等美術學習的必要技能。

(2)初步將所學的美術知識和技能與其他學科綜合,找到不同知識之間的關聯。

(3)能初步將習得的美術知識及技能運用到社會生活實際之中,解決具體問題。

(4)初步養成欣賞各種美術作品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蒐集視覺信息的習慣,以發展審美感知和獲取視覺信息。

(5)積極參加美術課外活動,在活動中能運用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完成任務。

三、教學重點難點:

充分認識美術學科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切實發揮其培養學生個體創造心理品質、形成和諧健全的個性人格方面具有的獨到的教育功能,作為美術學科教學應達成的重要目標來實現。

四、主要教學原則

(一)全面性原則

(二)主體性原則

(三)實踐性原則

(四)發展性原則

(五)民主性原則

(六)開放性原則

五、教學內容進度:

高一:期中授完美術教科書美術鑑賞1單元,美術鑑賞2單元1——3課;

期末授完美術教科書美術鑑賞第2單元4——7課;

高二:期中授完美術基本知識透視和簡單幾何形體;

期末授完美術基本幾何形體組合及簡單靜物;

高三:完成半身像和水粉教學任務

美術學科是中國小必修課程,是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美術學科在素質教育中的根本任務是通過美術教學進行審美教育,使學生獲得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促進學生的智力及身心和諧發展,培養學生美化社會生活的能力。面對21世紀的教育,美術學科對於培養學生審美文化素質,提高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啟迪智慧,培養創新意識,形成和諧、健全的個性品質,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本學期本着積極探索求真務實的教學精神努力學習新的課程標準極大剛,深刻地認識學科創新教育的意義是現代美術教育的內涵。美術教學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轉變為實現多元教育功能,特別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學科目標;要由只重教學結果、只看課堂作業效果,轉變為注重教學過程、及教學過程中思維的培養和非智力因素養成的全面體現。要由單純的臨摹教學,轉變為引導學生自己感受、獨立表現與創造;要淡化美術科目的分類,要由單一的繪畫教學轉變為綜合的大美術數學;要由狹隘的、單調的教學內容,轉變為多種文化背景、開放性的美術文化內容等,以有益於學生的發展,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設適宜的環境

美術學科已經在課程改革中發生了綜合性的變化。新的學期,在現有的課程改革的基礎上美術學科的課程改革還將更加深入地進行。面對美術學科在社會發展,教育改革中的實際狀況,結合生活中的藝術,我將繼續以課堂教學研究為基本點,狠抓45分鐘的課堂教學效率,聯繫學生的日常生活,採用學校提出的三段式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更好的完成本學期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現制定出本學期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進一步貫徹和學習美術新課程標準,更新教學觀念和理念,並運用新的理論來指導自己的日常教學工作,使我校的美術教學工作有一個新的突破。

二、教學目標:

本學期我只擔任高二年級的美術教學工作,我將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針對於高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情況,通過美術課教學,將鑑賞賞,繪畫,工藝融合貫通在一起,以多種有趣的吸引學生的教學手段來開闊學生的美術視野,使學生掌握美術鑑賞的基本方法,提高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和愛好,擴大美術的知識面,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並在教學當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審美、記憶、思維、想象和動手能力的提高。讓學生能夠脱離開書本教材,自己獨立的,大膽的去完成學習任務。

三、具體工作:

①繼續加強美術新課程標準和業務培訓,深化教學觀念和理念。

②課堂教學活動。加強課堂教學新理念,新模式及新教法的研究。

四、教材分析處理:

1、美術鑑賞是運用感知、經驗和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並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的活動。

美術鑑賞活動能幫助學生在欣賞、鑑別與評價美術作品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審美能力,形成熱愛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態度。新課程改革中雖然不提倡教師板演,但是我覺得適當的示範,也能促進課程的學習。

2、一些手工課需要涉及一些現成的實物,而課本中的平面實物圖像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

為克服這一不足,我在教學將準備一些實物,使教學更直觀,提高教學質量。

3、根據實際教學的需要,我將有些課題進行刪減或增加其它的內容,例如第十三課,西方現代藝術,只選擇幾個流派進行講解,學生會更加容易掌握與理解,從而更利於學生的實際情況,突出本校美術課的特色教學。

4、要求學生作好材料的準備工作。

要做到:課前佈置,課時檢查,課後整理。材料的準備寧可充足有餘,不可臨時不足,影響教學進程。

五、具體教學進度:

第2—6周:中國畫

第7—9周:水彩畫

第10—11周:水粉畫

第12—13周:油畫

第13—14周:版畫

第15—16周:漫畫

中學課業重,課餘時間有限,所以我儘量讓美術課內容當場完成。一節課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學生興趣能提高,要從課堂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對美術各方面的興趣就須讓精彩紛呈的`藝術有機的與課堂教學互相利用,使各類藝術互相滲化,保持課堂內容的新鮮感,如;一年級的《徒手畫校園》的素描,連續着上該課,會使學生厭煩情緒增加,二年級的《美麗的西湖》的水彩畫教學也同樣如此,中學生對美術還處在簡單的認知性審美上。美術與別的學科也有差異系統的技巧學習是必要的,但要在審美與興趣上提高還需有一些方式方法,對此我曾作過以下嘗試:

一、美術的相關課外知識的運用,使學生豐富知識的同時提高興趣。

如在上八年級《西湖的美景》一課,這課的重點是教水彩畫。為了使學生在學之前能對該課產生興趣,第一節課我用多媒體展示並介紹了“西湖舊十景”和“西湖新十景”在同學們陶醉與西湖美景的同時介紹水彩畫就特別適合表現西湖這種淡雅、雨霧朦朧的自然景象。接着提出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大家知道西湖的由來嗎?”帶着西湖神話傳説的由來,引出有關西湖的詩詞,特別介紹了蘇東坡的《飲湖上初晴後雨之一》。然後藉着蘇東坡談及一些課外知識“西湖特色菜——東坡肉和西湖醋魚的由來”讓學生在進入水彩畫的學習前,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習的興趣。

二、實物寫生將提高學生興趣。

例如一年級《徒手畫校園》一課,抓住寫生一詞給學生講解,寫生是這節課美術學習的關鍵,讓學生想知道寫生是怎麼回事,從而引以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自己的文具,徒手畫自己的文具。讓學生去校園寫生觀察花草植物,通過自己的觀察瞭解植物的結構,和寫生的取景構圖。最後從學生中找出幾位結構特徵較明顯的同學出來當模特,學生的興趣一下就提起來了,給模特擺好坐姿,坐好後,以真人為例講解繪畫要點,這時學生的興趣明顯上升,作業的質量也得到了保證。

三、欣賞與技法相結合。

國中美術教育以審美教育為主,是教育界早已肯定的教學方向。審美能力的提高僅僅x學生技巧的提高來實現是不可能的,只有將欣賞放在技能的前面,讓學生在美術教學的基礎上,拓展自己的思維,分辯美與醜。在自己作業時,儘量將畫面美化,如七年級中國畫《鳥語花香》要掌握中國畫的特性畫出不錯的中國畫是很難完成的,所以課前我把這次中國畫的教學分成幾塊:一、荷花。二、梅花。三、竹子。四、鳥。按照順序每節課在黑板上展示範畫,並在教師的引導下了解其技法的運用。學生通過循序漸進的臨摹學習來學習中國畫的技法。通過以上的學習最後讓學生通過所學的知識完成一張創作畫,學以致用。

四、教師給學生的課堂作業給予鼓勵和肯定。

中班美術蔬菜印畫教案及反思

有趣的人教學反思篇7

一、質疑課題

教師板書課題,讓學生看課題提問題,同學們提出了一下問題:

1.誰的發現?

2.在哪裏發現的?

3.發現了什麼?

4.怎麼樣發現的?

二、解決疑問

1.結合問題進行朗讀。

當學生在自主解決問題的時候,要求學生在文本里找出原句,並進行朗讀,這樣把讀的訓練與教師的講解結合起來,而沒有機械的分開讀與講,這樣的讀有學生個人主觀需要,學生讀的有目的。比如,提問,你解決了什麼問題?從哪些句子裏找到答案?

2.感悟詞語方法多樣。

比如在理解“要麼……要麼……”,這個詞語用了引導説話來理解與運用,“反覆觀察比較”用了追問的形式,問,達爾文是觀察比較一次嗎?生:不是,師:兩次嗎?生:不是。師連續追問,而後師總結,他用了幾十次,幾百次,這樣的反覆觀察比較,

3.找到答案了。

“著名,逐漸”這兩個詞語用了替換的方法來理解詞語。注重因果關係複句的認識。低年級沒有必要對孩子們複句的理論認識,我用了説句練習讓學生感受到因果關係句子之間的相互關係,用文本的內容來説話訓練,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又進行了語言訓練。比如,第三自然段裏三種昆蟲的不一樣的結果。

翅??

颳大風

結果

沒有

大的

小的

用因為……所以……把這些句子連起來説説。

沒有翅膀的昆蟲,因為不會飛,所以就不大可能淹死。

翅膀大的昆蟲,因為能頂住大風,所以也生存了下來。

翅膀小的昆蟲,因為頂不住大風,所以就被風吹到海里,就逐漸消失了。

感悟: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並引導孩子們去解答是老師們應該着重思考的問題。

有趣的人教學反思篇8

第7課《有趣的發現》主要講解了一百多年前英國著名科學家達爾文發現島上的昆蟲要麼沒有翅膀,要麼翅膀特別大,經過一些列研究分析,最終找到了答案。這一發現對後來的科學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學生對達爾文不夠了解且學生對科學研究感到陌生,至於這一發現對後來科學研究的重要作用學生更是茫然。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整合了課本、拓展閲讀及練習冊等多種資源。

在授課前,利用學生到班級至早讀上課前時間,安排學生閲讀了拓展閲讀第57頁《達爾文》,通過閲讀孩子們懂得了達爾文是進化論的創立者,他曾乘軍艦做了一次環球旅行,他的驚世之作是《物種起源》等相關信息。這些信息其實也是我有意提取的,這些信息將有助於我教學《有趣的發現》,同時這些信息使學生對達爾文的背景有所瞭解,另外也降低了學生理解課文的難度。

教學中,讓孩子們知曉本課達爾文到小島上考察就是在他環球旅行的時候,他的這個有趣的發現對他後來提出“進化論”,寫出驚世之作《物種起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在教學中,我還整合了練習冊資源。本課是指導朗讀的好文章,教學中也把指導朗讀作為重點,其中練習冊中的第4題,讓學生想一想,如果去掉加點的字是否可以。1、達爾文是英國“著名”的科學家。

2、經過“反覆”觀察、研究,“終於”找到了答案。

讓學生説説去掉加點的字是否可以,為什麼?以此引導學生重讀“著名”體會達爾文的大名鼎鼎,重讀“反覆”“終於”體會達爾文認真、仔細的科學研究態度及找到答案的艱辛和不易。

課後又整合了拓展閲讀,閲讀第62頁《達爾文和小松鼠》,進一步瞭解達爾文,走進達爾文,學習他嚴謹的科研態度。同時為了拓寬學生視野,瞭解其他科學家的故事,我整合了練習冊22頁《蘋果落地的聯想》,理解牛頓發現萬有引力,進一步引導學生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同時整合拓展閲讀《童年的問號》,童年是一首詩,童年是一個夢,童年還是一串長長的問號。

通過整合語文課本、拓展閲讀和練習冊,巧妙整合有效教學資源,使我本課教學事半功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