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師》教學建議6篇 《聆聽聖賢,啟迪智慧》——孔子拜師教學分享

來源:巧巧簡歷站 8.22K

本文介紹如何通過教學《孔子拜師》這一篇名篇,幫助學生了解中國文化和傳統,引導他們學會尊重師長,珍視學習機會,提高自身修養。同時,文章還探討了如何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多種教學策略,如語言教學、情感教學等,提高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

《孔子拜師》教學建議6篇 《聆聽聖賢,啟迪智慧》——孔子拜師教學分享

第1篇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僕僕”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孔子拜師的經過,體會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激發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聯繫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瞭解孔自拜師的過程,體會孔子謙虛好學,老子誨人不倦的品質。並在讀懂故事的基礎上對孔子和老子作出簡單的評價。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僕僕”等詞語。

1.中華傳統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寶庫,讓我們打開這扇門去認識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出示孔子畫像)。

2.課前作業檢查:大家收集一些有關孔子的資料,如:孔子的生平、言論及治學思想等。現在來交流一下,一起來認識這位偉大的思想家。

質疑:誰?幹什麼?那麼在拜師的過程中發生了哪些事情呢?

(1)聽錄音讀課文,糾正自己的發音問題,做上記號。

(1)出示詞語,認讀。(重點正音“曲阜、日夜兼程、孔丘、仲尼、老聃”)

(2)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能用查字典、聯繫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教師隨機指導。

(3)課文中到底寫了幾個人?讓學生認識到古人在姓後面加子,表示尊稱。如孔子、老子等。

(4)交流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在交流時,鼓勵學生勇於表達自己的認識,其他學生養成仔細聆聽的習慣。説得簡單和詳細都可以,關鍵在於語句通順,口齒清晰)

3.以最後一段話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體會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出示:“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2)師:你認為孔子和老子的學問怎樣?(理解課文裏的詞語──淵博)

(3)師:他們的品行又怎樣呢?生默讀,邊讀邊找相關句子。並提示學生把自己的體會批註在旁邊。

a、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b、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重點理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並造句),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

c、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於是上前行禮……

d、孔子連忙説:“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

a、“你就是孔丘啊,聽説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麼還要拜我為師呢?”

?在學生的交流中,在學生的評價中,自然而然地引導他們去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美好的品質,同時發展了學生的評價技能。】

生彙報。(在彙報過程中,引導學生總結孔子的品行:謙虛好學,不畏艱辛,求知若渴;老子的品行:愛護晚輩誨人不倦。並相機指導朗讀。)

師:同學們,學了這一課,對於我們今後的學習生涯有什麼啟發呢?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體會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2.通過準備實踐活動,制定合作計劃,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思維。

1.用上節課的方法,邊讀邊劃出能表現老子品行的句子。

(1)老子説:“你就是仲尼啊,聽説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麼還要拜我為師呢?”

“迎候”和“等候”兩個詞語可以調換嗎?怎麼理解呢?

4.生讀自己感受深刻的語句。(提醒學生讀好交往時表示態度的詞語以及禮貌用語)

5.師引讀,演讀感悟,推薦小組演一演,加深對孔子、老子的印象。

1.學生結合蒐集的資料,從多方面介紹孔子和老子(利用教材中的資料談談)

?鼓勵學生自主彙報,培養學生的語感,積累學生的語彙。】

孔子、老子是我國的大思想家,分別創立了儒家、道家學説。為了瞭解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我們準備開展“燦爛的文化”這一活動,開啟傳統文化的大門。

3.商定方案:商定內容、活動,具體分工,形成方案。

?拓展活動不僅讓學生去發現傳統文化的精髓,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綜合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孔子拜師》教學建議6篇 《聆聽聖賢,啟迪智慧》——孔子拜師教學分享 第2張

第2篇

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很多言行對後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這單元中我們就學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

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孔子給了我很深的印象。孔子雖然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但他還是不遠千里到洛陽拜思想家老子為師。“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這就是孔子求學的原因。孔子謙虛好學、不怕吃苦、彬彬有禮的精神都值得我學習。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是孔子謙虛好學的精神。我爺爺已經六十多歲了,但是他一有時間還是不斷學習,有時候字音讀錯了,我給他提了個醒,他馬上糾正過來,不會因為我是孫子而不予理睬。我想我應該向爺爺學習。“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在學習上遇到不懂的問題,我一定會向老師或同學請教。

通過對這篇課文的學習,我知道了孔子不僅謙虛好學,還尊敬師長,在生活上,我要以孔子的這種精神和品質為榜樣,努力學習,使自己不斷進步。

?孔子拜師》講了孔子去洛陽拜老子先生為師,一路上無論是颳大風還是下大雨,他總是堅強地克服度過;而且他去拜見老子先生都是很有禮貌的。老子先生接待遠方來的客人也是彬彬有禮,並且把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孔子先生。兩位前輩虛心好學和偉大無私的胸懷深深地打動了我。

讀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我決定向孔子先生和老子先生學習他們那種對知識虛心好學和誠懇態度高貴品質。

課文《孔子拜師》主要講述了孔子30多歲的時候,感覺自己的知識不夠淵博,離開家鄉曲阜,到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裏,我看到了孔子謙虛好學,彬彬有禮,老子禮節高超,謙虛謹慎。

孔子已經是當時非常有名的學者和教育家,但是他並不滿足,還要學習更多的知識,並且不畏艱險、跋山涉水來到千里之外,向老子學習。我要向孔子學習,學習他謙虛好學、彬彬有禮的精神品質。我有時候考試成績比較好,就沾沾自喜、驕傲自滿。通過學習課文,我知道了學習是沒有止盡的,偉大的教育家孔子都能認真求學,更何況我們這些剛剛步入知識殿堂的國小生呢?在今後的學習中,我一定要學習孔子的學習態度,認認真真學習、踏踏實實做人,長大後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第3篇

1、會認“兼、僕、納”等7個生字,會寫“聞、塵、僕”等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淵博、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等詞語。

2、能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區別“拜訪、拜見”、“迎候、等候”兩組詞語。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過,學習孔子虛心好學、尊敬師長,老子誨人不倦的品行。

4、積累文中的優美詞句。能用查字典、聯繫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2、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孔子和老子的對話,通過朗讀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結合生活和上下文理解“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這句話的意思。

1、老師和學生課前蒐集有關孔子和老子的圖片、文字資料。

2、老師準備“温故而知新”等孔子的名言卡片兩張。

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教學這篇課文,課前可以建議學生查閲資料或請教長輩,瞭解孔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以及他對我國幾千年的歷史發展有什麼貢獻。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整體感悟,理清敍述順序。如果學生整體把握有一定困難,可以啟發學生採用總結歸納的方法,理出課文敍述順序,以便了解課文思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是教學的重點,也是理解課文內容的重要途徑,老師要引導學生學會通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的方法體會詞句的意思,尤其是“學習是無止境的”這句話,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有些難度,一定要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談見解。對於課文中出現的兩組近義詞“拜訪”和“拜見”、“迎候”和“等候”,可以讓學生通過換詞、結合課文中的句子細細品味,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瞭解它們的區別。

導語:你對孔子有多少了解呢?我們大家一起來交流一下蒐集到的關於孔子的資料吧。

孔子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可是至今對後人還有這麼大的影響,想不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呢?這個答案就在第17課《孔子拜師》中,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7課,從文中尋找答案。

學生可能會問:“既然孔子有這麼大學問了,為什麼還要拜師呢?”“孔子拜誰為師呢?”“孔子怎樣拜師的呢?”老師相機引入,指導學生學習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生詞,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兩遍,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提問:《孔子拜師》這個故事,作者按照順序寫了哪些內容?請同學們總結歸納出來。

3、學生彙報學習成果,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老師幫助歸納概括。

板書:決意拜師——洛陽拜師——虛心求學——受到尊重

學生可能會回答:孔子當時已經很有學問了。孔子很虛心好學。

(1)從哪個詞語可以看出孔子當時已經很有學問了?

抓住重點詞語是理解句子的好方法,通過理解重點詞語來理解句子,體會孔子好學的品質就不難了。

這節課我們通過讀課文,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理出了課文的敍述順序,並且學習了課文第一段。孔子當時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可還是決意要到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真是個虛心好學的人。孔子怎樣拜師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2)畫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思考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學生可能會回答:孔子求學艱辛、禮貌、虛心;老子謙和等。老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引導學生理解、體會文中的重點句子。

這些重點句子具體表現了孔子的禮貌與虛心好學,老子的謙和、誨人不倦的品質,通過感悟理解重點句子,對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孔子與老子的品質起着重要的作用。這也是全文學習的重點。

“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到了洛陽。”

引導學生找出“相距上千裏、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終於”等詞語,結合課文內容理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終於”的意思。讓學生緊扣“終於”,聯繫上文,充分談自己的感悟,體會孔子的心理和情感。

(2)讀了這句話你頭腦裏會產生一幅什麼樣的畫面呢?

讓學生展開想像,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孔子求學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培養學生的想像和表達能力。

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表明了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這句話把孔子求知若渴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3)指導學生用恰當的語氣朗讀這句話,讀出自己的感受。

“於是上前行禮,問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孔子連忙説:‘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

“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説:‘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1)引導學生從句子中找出“行禮、您、拜見、請、多謝”等詞語,體會孔子的禮貌、尊師。

(2)相機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句子品味“拜訪”和“拜見”兩個詞語的異同。

(3)引導學生圍繞“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這句話,結合上文孔子在求學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謙虛好學,不怕吃苦,彬彬有禮的品質,聯繫生活實際,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右欄:對“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這句話的理解是教學的難點,聯繫上下文,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可以加深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

小結: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這正是孔子拜師的根本原因。

“老子説:‘你就是仲尼啊,聽説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麼還要拜我為師呢?’”

(1)引導學生理解“迎候”一詞,體會老子的謙和。

(2)相機通過讀句子理解“迎候”和“等候”兩個詞語的異同。

5、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孔子和老師的對話,進一步體會人物品質。

導語:孔子不辭辛苦,拜老師為師以後,他是怎麼學習的呢?老子又是怎樣教授的呢?我們一起讀課文第三段。

2、結合重點詞句“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毫無保留”體會孔子認真求學,老子的誨人不倦。

四、齊讀課文最後一自然段,結合上文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説説為什麼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學貴生疑。質疑是學習知識的重要方法。學完課文之後,留給學生幾分鐘的時間質疑,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可以鞏固學習效果。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老師不必有問必答,關鍵是點撥、引導,其他學生能夠回答出的,老師就沒必要講解。

通過反覆朗讀課文,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對文中出現的生字已經有比較深刻的印象,並且之前已經抄寫過這些生字,把生字教學貫穿到學習課文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完課文之後再教學生字,意在鞏固學習效果,強調字形,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識記。老師可以有重點的板書示範,指導學生正確書寫。

2、抄寫、背誦選做題中孔子的名言,課下再查找幾句孔子的名言,與大家交流。

這節課我們採用體會重點詞句的方法,學習了課文二、三、四段。通過學習,我們進一步瞭解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並且我們結合課文和生活,理解了“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這句話的意思,希望同學們課下認真讀課文,學習孔子和老子的品質。

第4篇

師:同學們好!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板書:孔子)我們要學習他(板書:拜師)的一件事。

生: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他是我國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據説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氣很大。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紀錄下來,編成《論語》,這本書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師:老師特意蒐集了老子的資料,子(約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 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創始人。一説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陽,著《老子》也稱《道德經》。

生:老師,為什麼孔子,名丘,字仲尼,老子也叫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陽,而我們則稱他們為孔子和老子?

師:其實呢,在古代“子”,是對成年男子的尊稱,在春秋戰國時期,是特別有學問或者較有道德的貴族才能用的尊稱。

師: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課本中,只要我們仔細認真的讀課文,一定能找到。

師:讀完課文後,你從書中知道了什麼?我們一起來找到答案

生:他總覺的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訪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師:他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淵博,你覺得他的知識怎麼樣?

師:那豐富也是很多的意思,為什麼不用豐富?多到怎麼樣才算淵博。

師:既然他遠近聞名,為什麼還要拜師呢?從這能看出什麼?

師:正因為孔子的謙虛好學,使他走上了拜師之路。孔子在哪?

師: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歷盡艱辛之後,在洛陽城外,孔子終於見到了自己的老師,你是不是很急於知道他見到老師後的情況?

師:從課文中找出他們的對話,談談,看看你能從對話中讀出什麼?

師:好,我來分配一下,女生讀孔子,男生讀老子,我呢,旁白,不過,不要搶,一句一句得來,邊讀邊體會。

師: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於是上前行禮,問道:

師:老人見這位風塵僕僕的年輕人一眼就認出了自己,有些納悶。

師:在描寫哪些情況,些前提會用到風塵僕僕這個詞?

師:風塵僕僕就是形容旅途勞累的。以後寫作文,你也可以用到這個詞。

師:納悶,就是因為不懂、不會而產生的不理解。説白點,就是不明白的意思。

女生:“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吧。”

師:所以讀這一句時,語氣一定要很有禮貌,很誠懇。自己再試一下。

師:大家説的都很棒,老師能聽出你們都很有誠意,有禮貌。我們接着看老子是怎麼説的。

男生:“你就是仲尼啊,聽説你要來,我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麼還要拜我為師呢?”

生:老子是老師,孔子是要來拜老子為師的,可老師卻在洛陽城外迎候學生,就是從這看出的。

師:對呀,老子沒有因為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的孔子來拜他為師而驕傲自滿,而是在城外迎候,老子真是謙和、知禮。

女生:“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生:爺爺年紀已經很大了,每天晚上幹完活後還要帶着老花鏡看書。

師:老子作為老師對學生的這種毫無保留的態度用哪個詞概括最形象?

師:正因為孔子如此謙虛好學,老子如此誨人不倦、愛護學生,所以……我們一起來讀最後一自然段。

師:這就是孔子拜師的經過,(對照板書)學完課文,我們也要學習孔子、老子,有禮貌、謙虛好學的精神,也成為受人們尊敬的人。

師:翻開課本52頁:孔子的名言,看看誰最棒,,最先記下來。下課後大家可以蒐集更多關於孔子和老子的名言。

這節課我準備了好幾天,請教了很多老師,在這裏首先要謝謝孫主任、董主任、侯老師、彩霞老師、房姐姐、權姐姐等老師給我的幫助,侯老師用一天的時間幫我想導入,整理過程。直到聽課的頭一節課,還在彩霞老師班講了一遍,讓我心裏有底。講完課後孫主任和董主任還給我分析了我的課。

其實這節課,並不成熟,特別是孔子如何拜師這一段,我不知道如何讓學生抓出能體現孔子有禮貌、謙虛好學的關鍵詞,只好一句一句,邊讀邊分析,這樣的結果是課顯得很亂,感覺是老師在牽着學生走,可我不知道應該如何組織,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講這節課之前,我很害怕,頭一天晚上睡覺時,我還在默默想着過程,記不起來,就用手機看一下,當天早上4點起牀,在辦公室默默地背,生怕還像第一年那樣,課堂上什麼都記不起來。終於要講了,在講台上站好,抬頭看這台下,我的腦子一片空白,可是一講起來,我的記憶又恢復了,能夠把我備的課,流利的講下去。雖然我很害怕,可這樣的活動很好,可以學習其他優秀老師的課,還可以看到自己的缺點。

第5篇

?教學內容】 《孔子拜師》是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17課內容.這是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學而不厭的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

課文比較簡短,也比較通俗,有幾組近義詞,如"拜見———拜訪,等候——迎候"等理解有一定的難度,要在課堂教學時有機滲透.

文章的重點內容"孔子誠心拜師"很突出,線索也很分明;而藴涵着的老子熱心收徒的線索也比較清晰.所以,可以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1,學會本文的生字和有關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過.3,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繫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1,通過使用生字卡,工具書和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來學習生字和詞語;

2,激發學生採用朗讀,默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方式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大意;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學無止境"的含義,激發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

2,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1.談話: 通過預習,瞭解到課文中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板書課題)

2.師生展示蒐集的孔子和老子的圖片和資料,閲讀資料袋.(重點交 流

(1)讀一讀(最好能簡單地説一説,這句名言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

1.孔子和老子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請你用"——"標出文中讓

2.讀一讀你畫的語句,把自己的感受説給小組內的同學聽一聽!

①通過對比朗讀,細細品味:"拜訪"是敬辭,"訪問"的意思,"拜見"是"拜會,會見"的意思,是從客人方面説的.

②"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個地方等

4,多維評價(思考的狀態,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回答的效果等)

1,學生根據交流綜合談對孔子,老子的印象和感受.(勤奮,謙虛,永不

課文最後一段告訴我們(生讀):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第6篇

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課文在敍述孔子拜師這件事時,線索非常清楚。

第一部分,孔子決意拜師。用簡練的語言交待了孔子當時的身份,以及他拜師求學的願望及原因。雖然當時他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卻還要拜師求學,更可見他對知識的渴望。

第二部分,孔子歷盡艱辛前往洛陽拜師。先講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幾個詞語:“相距上千裏”,表明路途之遙遠;“風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艱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終於”,説明孔子雖然在路上遭遇了許多困難,但憑着毅力和信心,最終還是來到了洛陽。課文接着詳細描寫了孔子與老子初次見面時的情景,通過人物間的對話,表現出孔子和老子的謙遜有禮。

第三部分,寫孔子認真求學。他虛心向老子請教,老子則毫無保留地把學問傳授給他。

第四部分,寫人們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又敬重他們的人品。

編選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讓學生從孔子拜師這個故事中,對我國曆史上產生深遠影響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瞭解,激發探索祖國傳統文化的興趣。

教學重點:瞭解孔子拜師的過程,體會孔子謙虛好學、老子誨人不倦的品行,並在讀懂故事的基礎上對孔子和老子作出簡單的評價。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遠近聞名、相距、風塵僕僕、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3、瞭解孔子拜師的經過,激發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繫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1、能用查字典、聯繫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2、通過品讀和積累語句,體會孔子的謙虛好學、不畏艱辛及彬彬有禮的品質和老子謙遜有禮、誨人不倦的品質。

1、理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淵博、風塵僕僕”等詞語。

1、中華傳統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寶庫。第五單元的課文為我們打開了這座寶庫的一扇門。我們可以認識古代大思想家,瞭解古代神話故事,欣賞古代建築和繪畫。

今天,讓我們懷着崇敬的心情去認識我國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

課前,我們收集了一些有關孔子的資料,現在來開個小小交流會,讓我們大家都來認識這一位偉大的思想家。

1、自讀課文:要求:(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僕僕、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

淵博、曲阜、洛陽、老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迎候、孔丘、仲尼、老聃

(4)抽生分自然段讀課文,初步理清課文思路:決意拜師——前往拜師——認真求學——受人敬重。

(一)出示句子:“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二)教師引導品讀第二自然段,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1、默讀第二自然段:你從課文哪裏感受到了孔子和老子的什麼品行?(邊讀邊注)

(1)“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

教學過程:a、品讀詞語:你從“終於”這個詞語中體會到了什麼?

d、感情朗讀:讀出孔子的不畏艱辛前往拜師的精神。

教學過程:a、品讀人物的言行: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了孔子與老子的謙遜有禮?

b、辨析近義詞:“迎候、等候”,在這兩句句子裏,這兩個詞可以調換嗎?為什麼不能調換?

(三)自學1、3自然段,體會孔子的虛心求學和老子的誨人不倦。

課堂需要反思,有反思才有進步,上完《孔子拜師》以後,心中頗多感受。仔細回想自己的課堂和老師們的點評,我做了以下兩方面的反思。首先,這堂課中閃光的有這麼兩點:

字、詞、句的理解我們提倡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不能脱離語言環境。這也是對學生一種學習能力的培養。本堂課中的“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兩個詞語的理解。我先請學生展開想象,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再聯繫課文中的孔子説説當時孔子路途中是怎樣生活的,碰到什麼困難,他又是怎麼做的。這樣學生説出來的不是簡單的詞語解釋,呈現的是一種生活場景。這不近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更好體會情感,還使學生掌握了一種學習方法。

一篇課文是一個整體,我們要在這個整體中找一條主幹,來貫穿全文的學習。在這堂課中我就抓住課文的最後一節。再回到全文讓學生找出哪些言行中看出孔子什麼品行。這樣以一條線帶到整個面上,就是教學現得清晰、連貫。

課堂更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之所以要學習是因為還有不足,還需改進。結合大家的點評,我對自己的課堂中的不足做了下面幾點概括。

一、課堂整體把握不夠:課堂中雖然我以一條線來貫穿全文,但是在談論孔子的品行時,沒有整體把握。學生逐句找出寫孔子品行的句子,我逐句出示,逐句讀、理解、再讀,缺少與文本語言環境的相結合。特別時在處理孔子與老子的對話時,我把它們割裂了開來,並沒有進行朗讀對話,孔子的語言中理解孔子的品行,老子的語言理解老子的品行。其實他們的話時相互的,從一個人的語言中不僅看出某個人的品行,還可以看出另一個人的品行,有種側面襯托的作用,而我在處理這部分教學時卻忽略了這一點。所以使體會顯得單一、顯得孤立、支離破碎,沒有了整體感。

每堂課我們都有自己的預設,預設是為了更好地把握生成。但是有時我們往往會跟着自己的預設走,致使課堂中的生成點就這樣被放過了,使學習效率並不那麼理想。在本堂課中我原本預設在瞭解孔子的資料以後寫“丘”字的。但是當時我忘了問學生孔子名什麼,所以並沒有引出這個字,後來就沒有寫了。其實課文中也提到過孔子名丘,那麼在學生初讀以後還可以請學生説説孔子名什麼,再寫“丘”字,可是當時我想這樣一來可能會打亂下面的教學環節,結果這個字就沒有讓學生寫。這也是造成我這節課沒有寫的時間的原因之一。還有當要求學生聯繫生活理解“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這句話時,學生不能很好地聯繫生活説自己的理解,而説出了從這句話中感到孔子是個怎樣的人時,我幾次打斷,生硬地將學生拉回到我地問題上,到最後還是沒有理解好。所以,有時過分注重預設會使課堂失去很多活力,會導致學生積極性低落,更甚是不能達成學習目標。

課堂中還需要我們去斟酌地地方很多。花更多時間去琢磨、思考、實踐,讓我們的課堂逐步走向成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