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秒的認識教案3篇 快速提高三年級學生認識能力的教案祕籍

來源:巧巧簡歷站 9.98K

本文介紹了三年級數學上冊秒的認識教案,主要包括快速認知數字、秒錶計時、時間的認識等內容,為學生打下良好的數學基礎。教案中包含多種教學方法,旨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

三年級上冊秒的認識教案3篇 快速提高三年級學生認識能力的教案祕籍

第1篇

噸這個質量單位比較抽象,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觸,不易直接感受,因此在本節課,教師通過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組織算一算、估一估等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感受和體驗質量單位噸。

三年級的學生,生活經驗很少,接觸這些質量單位的機會更少。針對這種情況,光靠教師的講解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創設學生喜歡的情境,充分利用ppt課件,讓學生在愉悦的氣氛中主動接受信息,豐富學生對噸的感性認識。

2.結合已有知識經驗,讓學生利用各種推理方法來解決問題。

在學生認識了噸,掌握了噸與千克的關係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獨立完成例8,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知識經驗,利用各種推理方法來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張伯伯的農場今年獲得了大豐收,收穫了好多的大米,張伯伯要把這些大米裝在袋子裏,準備運到城裏出售,他會選擇什麼樣的車呢?

設計意圖:通過猜測遊戲和故事引入課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

(1)出示課件,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張伯伯要運送大米,選擇集裝箱和火車運送,你知道它們分別能裝多少噸貨物嗎?(學生看車廂上的數,説出它們的載質量)

(2)1噸到底有多重呢?還是讓這些大米告訴我們答案吧!

課件出示: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3)揭示課題:這10袋大米的質量就是1噸,噸是比千克還大的質量單位。(板書:1噸=1000千克)

(1)在班級裏找到一名體重約25千克的同學,問:10名這樣體重的同學大約共重多少千克?

40名這樣體重的同學呢?(指出:40名這樣體重的同學大約共重1噸。然後讓班級的40名同學到前面站成密集隊形,體會1噸的視覺效果)

(計量鯨、大象的體重,計量煤炭、建築用的沙石的質量等)

三年級上冊秒的認識教案3篇 快速提高三年級學生認識能力的教案祕籍 第2張

第2篇

長度計量單位,特別是用毫米測量比較小的物體長度,主要通過直觀和操作,幫助學生建立 1 毫米的長度觀念,分米雖然不常用,但對學生加深對長度單位間的十進關係認識是有幫助的。因為長度單位是抽象的,靠教師很難使學生建立長度觀念。這就需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教學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等手段,增加學習興趣,體會成功的喜悦。藉助手勢,幫助學生形成表象,讓學生在課堂多活動、多操作。同時要抓住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繫,使學生了解知識間的橫向聯繫,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練習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長度觀念。

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 1 釐米10 毫米,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釐米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長度觀念,形成表象,加深對概念的理解,並應用概念正確表示物體的長度。

1.導入:我們學過長度單位米、釐米,也會用米和釐米測量長度,請同學們測量一下教學教科書封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書的封面長 20 釐米多,不到 21 釐米。 書的封面寬 14 釐米多,不到 15 釐米。

3.繼續測量書的厚度,學生彙報:書的厚度不到 1 釐米。

4.教師概括:同學們測量得到長 20 釐米多,不到 21 釐米;寬 14 釐米多,不到 15釐米;厚不到 1 釐米,20 釐米多,多多少?不到 15 釐米,差多少?不到 1 釐米,那是多少?20 釐米多,不到 15 釐米,不是一個準確的長度,是否能用米、釐米那樣的長度單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層次進行鋪墊,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也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啟發學生觀察測量得到的 20 釐米多,14 釐米多,不到 1 釐米,從尺子上看,你們發現了什麼?互相議論一下。 學生回答:有許多小格; 長是 20 釐米還多 7 個小格; 寬是 14 釐米還多 5 個小格; 厚是 8 個小格。

2.教師講述:這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比 1 釐米小,它的名字叫 1 毫米。請同學們數一數,1 釐米中間從 0 到 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從 2~3、5~6、9~10 等每一釐米長中又發現了什麼?互相交流一下。學生在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認真觀察、交流,從而知道每一釐米長度內都有 10 個小格,都是 10 毫米。 3教師板書:1 釐米 10 毫米

3.請同學們想一想,1 釐米和 10 毫米之間有什麼關係?可以互相議論一下。

總結歸納:1 釐米10 毫米板書: 1 釐米10 毫米是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自己感知的,學生感到高興。這也體現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自己學會知識。

②學生將 1 分硬幣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夾住,抽去硬幣,觀察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縫隙,理解 1 毫米的長度觀念。

③用手勢表示 1 毫米、1 釐米 藉助形象直觀的手勢表示抽象的概念,幫助學生形成表象,印象深刻,有利於學生加深理解概念。 6測量分組操作並填書 做一做66 頁 通過直觀——操作——總結——手勢——測量,使學生的認識逐步加深,在直觀——表象一一抽象的思維過程中,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1 毫米。教師在新知識的傳授中,通過引導、點撥,充分發揮學生主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學生都處於積極的思維之中。

1.引導學生在尺子上指出 10 釐米的長度,出示分米卡,使學生認識 1 分米。説明有時候量物體的長度用分米作單位。

2.數一數 1 分米中有多少個 1 釐米?板書 有了認識毫米的思路,認識分米,啟發學生思維,自己學會認識分米的長度單位。

利用分米卡,用手勢表示,進一步認識分米。 將米、分米、釐米、毫米 4 個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學生分組互相用手勢表示。 將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時也區別了不同概念,建立正確的長度觀念。

1米有多少分米? 1 米、1 分米、1 釐米之間有多少關係?

總結歸納: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釐米板書 4.測量,做一做67 頁 分米的認識思路與毫米的認識基本相同,教學過程可以簡化,提高教學效率。通過兩次認識,掌握 4 種長度單位,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鞏固發展

鞏固發展是在學生學習了新知,並進行了反饋練習,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的綜合鞏固練習,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 練習主要在課內進行,通過多種形式,多層次,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因材施教,面向全體,以提高學習質量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判斷下面敍述是否正確? 蠟筆長 6 毫米。 跳繩長 2 釐米。 課桌高 7 米。 粉筆長 75 分米。

引導學生總結、認識了毫米、分米,知道 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釐米,1 釐米10毫米。

第3篇

1.藉助生活實例,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初步學會用噸作單位估計物體有多重。

3.在具體的學習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談話:同學們估計老師的體重,雖然數值上稍有差別,但使用的單位都是千克,為什麼不用克作單位呢?

指出:計量比較輕的物體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單位;計量比較重的物體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單位。

[評析:從估計老師的體重引入質量單位千克,顯得親切自然,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也為引入噸做了鋪墊。]

(1)出示鯊魚圖(圖略),提問:你能估計一頭大鯊魚的體重嗎?

(2)出示教材例題的輪船、火車、集裝箱圖片,讓學生想象這些物品有多重。

提問:計量這些比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如果都用千克作單位,結果會怎樣?(數很大,不夠方便)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呢?

出示:計量比較重的或大宗貨物有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噸一般用字母t表示。

[評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估計大型動物以及大宗物品有多重,並及時設疑,引入噸的概念,使學生初步形成表象,為下一環節充分感受和體驗1噸打下堅實的基礎。]

搬一搬:每組一袋25千克的大米,學生輪流搬一搬,感受其重量,並在小組、班級內交流自己的感受。

指出:一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噸。(板書:1噸=1000千克)

提問:2噸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多少噸?10噸是多少千克?

想一想:我們知道一袋大米是25千克,這樣的40袋就是1噸。想象一下,如果讓你來搬這1噸的大米,會是什麼樣的情況?

指出:1噸是很重的,搬運這樣重的物品,需要藉助機械或機器的力量。

[評析:感受和體驗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1噸是個很大的質量單位,它究竟有多重是難以用語言來敍述的,只有在親身感受和體驗的基礎上,藉助想象來把握。教師先讓學生搬25千克的大米,獲得直觀體驗。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通過“每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噸”來想象1噸的重量,並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

提問:我們班有33個同學,全班同學體重的和有沒有1噸?學生猜測,然後計算。

指出:同學們的平均體重大約是30千克,33個同學的體重大約是1噸。

教案《新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噸的認識》教案2》,

(1)出示教材第48頁第2題,先讓學生在小組裏説説圖片的意思,再在全班交流彙報。

(2)出示下面的圖片,學生自由選擇其中的物品,想一想多少個這樣的物品重1噸。

[評析: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這裏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的感知、表象及體驗,通過估算或計算,進一步豐富對噸的感知,以強化認識。]

提問:生活中,你在什麼地方見到過用“噸”作單位的例子?(學生自由交流)

談話:我們在統計農業、漁業產量的時候,也經常用噸作單位,我們來看下面的例子。

鹽城市的農業生產在全省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常年景糧食總產量480萬噸,年產棉花20萬噸,居全省首位。

[評析:從生活中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噸”的實際運用。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繫,進一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3.談話:下面是小明同學前些日子寫的一篇數學日記,請你讀一讀。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兩個100千克的*子,然後就和媽媽一起去市場買菜。

市場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繚亂。我和媽媽轉了一大圈,一共買了1克芹菜,2噸萵苣,3千克雞蛋,20克的蘋果,1000千克牛肉。我和媽媽拎着這些東西,累得滿頭大汗。

學生自由讀上面的一段話,在小組裏交流日記中用錯的質量單位,並改正過來。

啟發:雖然小明在數學日記中用錯了一些單位,但是小明還是有些方面值得我們學習,你能説説我們應該向小明學習什麼嗎?

學生髮言後,教師指出:我們應該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

[評析:最後的改錯練習,以數學日記的形式出現,不僅達到了鞏固新知的目的,而且有利於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把握克、千克、噸之間的聯繫與區別,體會質量單位的實際應用價值,同時還滲透了數學意識的培養。]

1.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能把你的收穫寫到今天的數學日記中嗎?

生活中有豐富的數學,希望同學們能做一個觀察者、思考者。

數學中有無限的奧祕,希望同學們能做一個探索者、發現者。

[評析:全課總結另闢蹊徑。讓學生交流本節課的收穫,既對學習內容進行了梳理,也在不經意間培養了學生寫數學日記的好習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