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秒的教案模板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7.89K

教師在開始教學工作之前,都會提前寫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師為了調動學生積極性預先撰寫的文字載體,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認識秒的教案模板8篇,感謝您的參閲。

認識秒的教案模板8篇

認識秒的教案篇1

一、説教材

(一) 教材地位與作用

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學習了萬以內的數的認識,而本單元則是在以前學習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億以內的數的讀寫並瞭解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這一單元是在國小階段對整數學習的最後一課。對以後學生在學習中接觸大數,並計算大數奠定了知識基礎,而且初步感知大的數目。

(二)教材的編排特點

a.結合實際情境,讓學生感受大數,產生學習需要。b.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經驗自主探索。

本節課的學習,不僅是學生對數認識的一次擴展,也進一步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通過學習,能加強學生對數據實際意義的理解,會用數學的眼光分析身邊一些數據的意義,這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最終服務於生活”的理念!

(三)學情分析

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一般具有接觸面廣、獨立性增強、善於觀察和發現、樂於動手操作等特點,而且學生在三年級的時候已經系統的學習過了萬以內的整數。

(四)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本節課的重、難點和內容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在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新的計數單位 “十萬”、“百萬”、“千萬”、“億”。使學生知道億以內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係。

(2)結合現實素材,讓學生感受學習較大數的必要性,使學生體會較大數的實際意義,感受億以上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

(3)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和應用數學的意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自我評價和善於合作的能力。

(五)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熟記數位順序表和有關計數單位的知識,知道每個數位上數字的含義。

難點:比較正確熟練地説出計數單位和數位順序和知道“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

二、説教法、學法:

教法: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方法方面,我會緊密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有趣的情境,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和技能。

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可以培養學生對大數的感受,發展學生的數感。 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教學,給學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間,對於數位、數級,十進關係等知識,應該讓學生牢固掌握,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去發現,去體會,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達到對這些知識的理解。這樣密切了大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收集大數的習慣和能力,數的產生與發展都是生活實踐的需要,認識數是為了用它來交流,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培養學生數學意識。

學法:學生主體參與;動手操作;多向交流;教學遊戲

三、教學準備

結合學生的學情特點,我會做一些準備,一是《億以內數的認識》的教學課件;二是準備計數器、遊戲卡片等教具。

四、教學理念

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為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和諧發展打基礎。遵循兒童心理規律和認知規律。加強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學生必須獲得有價值的數學,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教師精心組織下充分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索億以內數的規律,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有學習成功的體驗。

數學教學立足於學生已有的知識,教師應教給學生藉助已有知識去獲得新知識能力,培養學生敢於自主學習、嘗試新知的研究學習。國小生已有的數學認知結構和生活經驗為其獨立解決數學問題提供了可能。為此,在教學“延伸性、遷移性知識”時,我直接讓學生自己自主嘗試、積極探索,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通過操作、觀察、分析、比較、推理、發現和總結,給學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間、時間,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的機會,讓學生在探索中獲得發展。

五、説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學法的選擇,我準備按照以下四個環節來完成我的教學: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二)、探究交流,獲取新知

(三)、鞏固練習,形成能力

(四)、小結強化,增強自信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首先用ppt課件出示複習題,讓學生自主完成。

1、讀出下面各數:

6853 308 7060 2007 1039 10000

2、填空:

①一個四位數,千位上是8,百位上是4,十位上是0,個位上是9,這個數是( )。

②6725百位上的數是( ),表示( )個( )。

3、用ppt課件演示教材中的主題圖:先展示我國行政區劃分圖,讓學生認真觀察,提問:你得到了那些數學信息?(六個省市自治區的人口數)再出示全國人口總數,問:你發現什麼?(數很大,很大。)老師小結:這節課我們就來探討這些大數怎樣讀?他們的計數單位是什麼?揭示課題,並板書 “億以內數的認識”。

第二環節探究交流,獲取新知

1.以北京市13819000人口數為例,讓學生試讀。

2.全班共同回顧原來學過的數位名稱。

3.讓學生拿出計數器,按照ppt課件演示,邊撥邊數邊想:一千一千地數,一直數到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認識10個一千是一萬;再一萬一萬地數,一直數到九萬,再加上一萬是多少?認識10個一萬是十萬;(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學生的智慧在學生的手指尖上”讓學生通過動手撥一撥,學生對十進制的認識肯定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桌或前後桌相互交流,同理得出:

10個十萬是一百萬。(板書)

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板書)

10個一千萬是一億。(板書)

(給足時間撥、想、説,然後全班交流)

提問:同學們想一想,以前我們學習了那些計數單位?今天我們學習了那些新的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

4.小組討論學習計數單位間的關係。問題:大家知道萬、十萬、百萬、千萬、億是什麼嗎?你發現這些計數單位之間有什麼關係?

根據學生的討論,教師小結:同學們真有數學頭腦,通過撥珠、數數、觀察發現了它們的規律是: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十,哪一位上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一。

5.認識數位和數位順序表。

(1)學習“數位”、“數級”。

請同學們整理數位順序表,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億位。介紹我國計數的四位分級法。(在數位表上增加欄,並標明數級)從右向左四位分一級,第一級是個級,第二級是萬級,第三級是億級。同時告訴學生分級線。(ppt課件動畫演示)

6.學習數的組成。

(1)撥數,將13819000人在自己的計數器上撥出來。

(2)按數位順序寫出13819000,並説出每個數字所佔的數位名稱,計數單位,表示多少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3)全班交流,抽查:十萬位上的8表示什麼?百萬位上是幾,表示什麼?千萬位上是幾,計數單位又是什麼?

7.鞏固練習,讓學生數一數,自主完成第4頁“做一做”。

(1)讓學生通過數數,理解並掌握計數規律。

(2)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説説哪些地方常用到萬以上的數,體會大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尋找數學信息的意識和能力。

8.通過閲讀第4頁你知道嗎?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大數。

第三環節鞏固練習,形成能力

首先完成練習一的第1題。並讓學生填空:

①在數位順序表中,從右起第( )位是萬位,它的計數單位( ),這個數位上的6表示( );第( )位是億位,它的計數單位是( ),這個數位上的8表示( )。

②十萬位右邊一位是( )位,左邊一位是( )位。

鞏固學生對數位順序表的理解記憶。

接着通過判斷、填空進一步鞏固對億以內數的認識。

2.⑴判斷

①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 )

②在一個數裏,每一個數字所佔的位置叫數位。( )。

③一個六位數,它的計數單位是十萬位。( )。

④整數數位順序表,從左起第三位是百位。( )

⑵①一百萬裏有( )個十萬。

②( )個一千萬是十億。

③10個( )是一千萬。

④一千億裏面有10個( )。

⑤從右邊起,第( )位是千億位。

⑥一個數從右邊起,第( )位是百萬位。

⑦一個十一位數,它的最高位是( )位。

3.北京的人口數為13819000,

13819000是一個( )位數,分為( )級和( )級,最高位在( )上,由( )個萬和( )個一組成。

最後利用猜數遊戲激發學生的興趣。

遊戲規則:按照一定的規律填出該數的前兩個數和後兩個數。

___________、_________、三百七十九萬————、————。

第四環節小結強化,增強自信

小結學習內容,讓學生説一説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運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和同學交流你課前收集的這些更大數的實際意義。

板書設計:億以內數的認識

10個一萬是十萬,

10個十萬是一百萬,

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

10個一千萬是一億。

我的板書設計雖然比較簡單,卻體現了本節課教學目標,突出了知識重點,學生一目瞭然,便於理解和記憶。

整節課的設計,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動手操作,多向交流學習掌握新知。

認識秒的教案篇2

教學重點:認識倒數並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小數與整數求倒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口算:

上面各式有什麼特點?

還有哪兩個數的乘積是1?請你任意舉出乘積是1的兩個數。

(板書:乘積是1,兩個數)

二、引入新課

剛才我們所舉出的乘積是1的兩個數之間有一種特殊的關係。

(板書:倒數)

三、新課教學

1、乘積是1的兩個數存在着怎樣的倒數關係呢?

請看:,那麼我們就説是的倒數,反過來(引導學生説)

是的倒數,也就是説和互為倒數。

和存在怎樣的倒數關係呢?2和呢?

2.深化理解

提問:①什麼是互為倒數?

怎樣理解這句話?(舉例説明)

(的倒數是,的倒數是,......不能説是倒數,要説它是誰的倒數。)

②0有倒數嗎?為什麼?1有倒數嗎?什麼?(0雖然可以看作幾分之0,如,,......但是把分子、分母調換位置,分母為0,不成立,所以0沒有倒數,另外0和任何數相乘卻為0。1可以寫作,1與相乘還是1,符合倒數的意義,所以1的倒數是1)。

3.求一個數的倒數

教師設疑:怎樣的兩個數互為倒數呢?請同學們試着寫一寫。

①出示例題

例:寫出、的倒數

學生試做討論後,教師將過程板書如下:

所以的倒數是,的倒數是。

(能不能寫成,為什麼?)

總結:求一個數(0除外)的倒數,只要把這個數的分子、分母調換位置。

②深化

你會求小數的倒數嗎?(學生試做)

四、訓練、深化

1.下面哪兩個數互為倒數

(出示課件一下載)

2.求出下面各數的倒數

(出示課件二下載)

3.判斷

①真分數的倒數都是假分數。()

②假分數的倒數都小於1。()

③0沒有倒數。()

4.提高

會填了嗎?

如果末尾加上=1怎麼填?

如果末尾加上=0怎麼填?

如果末尾加上=2怎麼填?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有關倒數的哪些新知識?什麼叫倒數?怎樣求一個數的倒數?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

六、課後作業

練習六2、3

七、板書設計

認識秒的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秒針走1小格是1秒;掌握分與秒的運行關係,1分=60秒。

2、通過觀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多種活動,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分、秒的具體概念,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觀察實踐能力。

3、藉助生活實例和多種實踐活動,滲透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培養他們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建立秒的具體概念,通過觀察、合作交流歸納出秒針與分針的運行關係即1分=60秒

教學難點:

在活動中體驗1分1秒的長短。從而對分秒的具體概念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鐘錶實物

學具準備:學生每人準備鐘錶一個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1、課件呈現春節聯歡挽回的一個場景,人們用倒計時的方式,等待新年鐘聲敲響的那一刻,導入新課——計量很短的時間,常常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單位:秒

2、日常生活中,還有那些地方用到時間單位秒?

3、關於秒,你知道什麼?你還想了解什麼?

二、在自主合作交流中探究新知

1、獨立觀察鐘面-------和同桌交流你的發現從而引出又細又長走的最快的是秒針

2、在合作學習中探究分與秒的運行關係

①四人小組合作,兩人看分針的變化,兩人看秒針的運動。

②彙報分針與秒針的運行結果。

③小結:秒針走一圈,即60小格,分針走一小格。

板書:1分=60秒

三、在活動中體驗時間,感知時間的價值

1、聽一聽(1秒的滴答聲)

2、拍一拍(感受一秒的長短)

3、做一做(讓學生自由發揮1秒能做什麼,即用動作表示1秒)

4、讀一讀(1秒給社會帶來的巨大財富)進行珍惜時間的品德教育。

5、估算一分的活動

活動一:當老師説開始時,閉上你的眼睛,每個同學都在自己的心裏估計,一分鐘到了,自己睜開眼睛,看看大屏上的時間,然後坐下。

活動二:拍一拍數一數

全班同學看着課件中的鐘表,伴隨着滴答聲,邊拍手邊數數,在各種感官中具體感受一分的長短。

活動三:估算一段動畫片的播放時間長度

6、玩一玩(1分能做什麼)

一分鐘,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完成。

彙報:一分鐘自己的完成情況。

四、鞏固練習、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我會填(課件)

①我們上一節課用40()

②小丹跑50米用9()

③媽媽每天工作8()

④從學校到家要走大約20()

2、我來當裁判

3、想一想,誰先到家?(課件)

小兔樂樂:我到家時是1時59分56秒,小兔悠悠:我到家時是1時59分58秒

五、課外延伸

1、瞭解鐘錶的發展歷史

2、瞭解我國古代計時的方法

六、作業設計(自由選題)

1、可以上網或查閲書籍,也可以調查身邊的人或自己,瞭解一分鐘還能做哪些事情?

2、記錄自己完成家庭作業需要的時間

3、積累有關珍惜時間的名人故事,格言警句。

4、合理安排,形成個人作息時間表。

認識秒的教案篇4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體驗民族節日的快樂。

2、瞭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説。

3、吃月餅,體會分享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月亮變化的圖片;

2、民間故事《嫦娥奔月》的視頻;

3、為每一個孩子準備半塊月餅。

三、活動過程:

1、通過討論月亮的變化(通過童謠《月姐姐》),讓孩子們知道農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民間節日。

2、中秋節也叫團圓節,説説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問:你是怎麼過中秋節的?答:如中秋節晚上一家人一邊看月亮一邊吃月餅、放煙火、玩燈,一家人團團圓圓等。你喜歡過中秋節嗎?為什麼?

3、看民間故事《嫦娥奔月》的視頻,讓小朋友瞭解這個有關中秋節的民間傳説,師生對故事進行討論。

4、觀察月餅,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分享的快樂。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通過民俗、民間傳説《嫦娥奔月》和觀察並分享月餅三個方面讓小朋友認識中秋節,下面説兩點這次活動的不足:

1、配合童謠《月姐姐》展示的月亮變化的圖片由一個個單獨的圖片改為電子版的圖片在幻燈片上進行演示,這樣更科學、更形象。

2、此次活動中秋節一家人團團圓圓這一意義體現不夠充分,在過程的第二和第三部分要注意處處滲透中秋節也叫團圓節這一認識。

認識秒的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圓各部分名稱以及圓的特徵;會用圓規畫圓。

2.能力目標:藉助動手操作活動,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滲透知識來源於實踐、學習的目的在於應用的思想。

教學方法:

導練法、遷移法、例證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圓規、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結合實際、談話引入新課。

談話引入:今天非常高興能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

研究一個數學問題。我們以前已經初步認識了圓,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狀是圓的嗎?

師:看來大家平時非留心觀察。課前請同學們畫兩個大小不同的圓,並把它們剪下來,你們準備好了嗎?

師:把它們舉起來,大家互相看一看。回想自己畫圓、剪圓的過程,你能説説圓是什麼樣子的嗎?(師一手拿一個圓)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圓的邊是彎曲的,跟以

前學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邊是不同的。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種平面上的曲線圖形。(板書課題)

生舉例

師強調——指物品的表面

圓是沒有稜角的,邊是彎的;圓的邊是一條曲線。

二、引導探究新知。

1.導:圓裏究竟藏有什麼祕密呢?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小實驗。把你的圓對摺,再對摺,多折幾次,把摺痕畫出來,看看你有什麼發現,並把你的發現在小組裏彙報。最後看看誰的收穫多。(1分鐘)

2.師:你們組觀察得真仔細!大家的發現可真不少,現在我們就把剛才的發現整理一下。

3.展示探究結果。結合多媒體課件輔助,完整認識圓的特徵(8分鐘)

誰來告訴老師,你有哪些新發現?

那是什麼原因呢?

你怎樣發現的?

結合學生交流、彙報探究結果,及時引導梳理。主要從圓的圓心、半徑、直徑、等方面來認識。這裏特別要注意通過板書幫助學生進行新知的有目的的整理。

4.學習畫圓(5分鐘)。

你是如何畫圓的?

課件展示如何畫圓。然後學生動手練習,並強調畫圓時應該注意些什麼。——揭示圓大小

位置的確定

學校要修建一個直徑是20米的花壇,你能幫學校畫出這個圓嗎?生演示操作

三、應用拓展。

1.基本練習(4分鐘)。

?1〉投影出示

找出下列圓的半徑、直徑。

?2〉半徑、直徑的相關計算。

?3〉概念的判斷和識別。

2.應用練習。(10分鐘)

?1〉車輪為什麼做成圓形的,車軸應安裝在哪?

如果車輪製成方形的、三角形的,我們坐上去會是什麼感覺呢?結合課件演示

?2〉你能用今天學習的圓的知識去解釋一些生活現象嗎

(舉行篝火晚會時,人們總是不知不覺會圍成一個圓形,為什麼?

平靜的湖面扔一小石子,會有什麼變化?為什麼?

月餅為一般都做成圓形的,為什麼?)

看來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藴含着豐富的道理,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來認識它,解釋它、運用它。

?3〉同學們學到現在,已經很累了,我們來輕鬆一下吧。老師給大家猜一個謎語。有一個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釘了一根木樁,用一根繩子拴了一隻羊在那裏。(利用電腦配上畫面)

師:羊吃草的情況與今天學的知識有關嗎?我們來看一看羊吃草的範圍有多大好嗎?

用電腦演示羊拉緊繩子旋轉一週的情況,讓學生直觀的看到原來羊能吃到的草的範圍是一個圓,拴羊的繩子與這個圓有什麼關係嗎?

(是這個圓的半徑)釘在那兒的木樁是這個圓的什麼呢?(是這個圓的圓心)如果要讓這個羊吃草的範圍更大一點可以怎麼辦?(把繩子放長一點,也就是把半徑擴大)如果要讓羊到另外一個地方去吃草,可怎麼辦?(可以把木樁移動一個地方,也就是移動圓心的位置),這説明圓的半徑與圓心與圓有什麼關係呢?

圓的半徑決定了圓的大小,而圓的圓心可以決定圓的位置。

四、總結全課(3分鐘)

1.質疑

(籃球是圓形嗎?表示圓心、半徑和直徑的字母可以隨意改變嗎?)

2.這節課你都學會了什麼?

不管怎麼説,老師覺得同學們的學習表現是不錯的,所以我提議:我們一起伸出手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句號是圓形的)

延伸

1.用圓作畫。

2.談談我眼中的圓。

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平面曲線圖形

圓心(o)圓中心一點,確定圓的位置

半徑(r)線段

連接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確定圓的大小,長度都相等〈在同一個圓裏〉

直徑(d)線段,通過圓心,兩端都在圓上,長度都相等。〈在同一個圓裏〉

半徑和直徑的關係d=2r

教學反思:

要讓學生明白只有在同圓或等圓內,所有的半徑才相等;所有的直徑才相等;半徑才是直徑的一半,直徑才是半徑的2倍。

認識秒的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 在觀察農家小院圖提取信息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初步感知1~5各數的基數含義,知道1~5的數序,並會認、會讀、會寫這5個數。

2、 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數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1~5的基數含義和寫法

教學難點:

1~5的寫法,初步建立數感。

教學過程:

一、給出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同學們知道,一年四季是那幾個季節嗎?

學生:知道。春夏秋冬。

教師:那現在是哪一個季節啊?

學生:秋天。

教師:對了,現在是秋天,秋風送爽,碩果累累,這是一個收穫的季節。我們看看這位老奶奶,家裏是不是收穫了很多東西啊?

學生:是。

教師:同學們瞧瞧,這幅圖裏面都有什麼東西呀?

學生:南瓜/花朵/老奶奶……

二、進入新課

教師:有多少個南瓜呀?

學生:5個。

教師:有多少朵花?

學生:3朵/4朵。

教師:這樣一會兒3一會兒5又一會兒4的,老師聽着覺得很亂。我們應該按順序來,老師教大家,我們可以從小到大數。最小的數量是多少啊?

學生:1。

教師:圖中有什麼數量是1的呢?

學生:一個老奶奶/一隻小狗/一串玉米。

教師:對啦!老奶奶、小狗和玉米的數量都是1,可以用數“1”表示。那我們數量1的東西數完了,接下來應數數量幾的呢?

學生:2。

教師:那就請同學們數出圖中可以用數“2”表示的東西。

學生:2只鴨子/2個筐/2個盤子。

教師:很對。它們的數量都是2,可以用數“2”表示。2數完了應該數幾呢?

學生:3。

教師:那就請同學們數出圖裏面可以用數“3”表示的東西。

學生:3只小鳥/3盆花/3只蝴蝶。

教師:很棒,它們都是數量為3的東西,可以用數“3”表示,3數好了接下來應該怎麼數?

學生:數4。

教師:請同學們數數,圖中有什麼可以用數“4”表示的呢?

學生:4只小雞/4朵向日葵。

教師:很對,小雞和向日葵的數量都是4,可以用數“4”表示。接下來我們應該數?

學生:5。

教師:沒錯!請同學們説説圖中有什麼可以用數“5”表示的呀?

學生:5個南瓜/5個玉米。

教師:大家表現地真棒。南瓜、玉米

的數量是5,可以用數“5”表示。現在大家一起來認讀一下。

學生:1、2、3、4、5。

教師:現在我們一起看一下這個計數器。上面有幾顆珠子呀?

學生:1顆。

教師:1顆珠子可以用1表示,我們再加一顆珠子,現在是幾顆啊?

學生:2顆。

教師:可以用幾表示?

學生:2。

教師:看上面這道題,請一個同學回答。

學生1:再擺1顆珠子是3顆,可以用3表示。

教師:那再擺1顆珠子呢?

學生2:是4顆,可以用4表示。

教師:那再擺1顆珠子呢?全班一起回答。

學生:再擺1顆珠子是5顆,可以用5表示。

教師;大家都掌握了嗎?現在我們來學習怎麼寫這些數。大家看一下,1是從上往下寫,稍稍有些傾斜,大家拿出方格本,跟着老師一起寫。

2像一隻小鴨子,看老師寫一次。好,現在在方格本上寫下2。

3像小耳朵,看老師寫一次。好,現在在方格本上寫下2。

4要寫得直直的,不能有彎曲的地方。看老師寫一次。好,現在在方格本上寫下2。

5比較難寫。看老師寫一次。好,現在在方格本上寫下2。

三、練習

教師:現在大家在方格本上寫1~5,1個數字寫一行。

教師:寫好了沒有?

學生:寫好了。

教師:剩下的時間大家把課本第16頁的做一做兩道題完成。

教師:好,那這節課就上到這裏。下課!

利用色彩豔麗的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

1~5基數含義的認識。

加深學生對1~5基數含義的認識。

教學反思:

1~5學生們在幼兒園都已經學習過了,這節課的主要目的在於感知1~5各數的基數含義,知道1~5的數序,並會認、會讀、會寫這5個數,通過圖片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探討。但實踐下來發現課堂遊戲少,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可以在接下來的課堂上多開發一些數學遊戲,激起學生的興趣。

認識秒的教案篇7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一上年【】級認識鐘錶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已經學會看整時和幾時半,初步認識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

教學目標:

1、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推理能力,滲透估算等數學思想。

3、培養時間觀念、小組合作意識。

教具準備: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這是誰啊?我們一起來看看她在幹什麼?(課件呈現圖片)。

1、早上她起牀準備上學去。

2、早上她揹着書包來到學校。

3、下午她回到家在看動畫片。

4、晚上她上牀睡覺了。

二、引導探究。

1、起牀、到校、看動畫片、睡覺這四個時刻分別是幾時幾分呢?拿出練習紙你能寫幾個就寫幾個,同桌可以交流,有困難的也可以請老師幫忙。(生寫,教師指導,請學生把四個時刻寫到黑板上)

2、反饋。

(1)我們先來看看起牀的時間。(6時;6:00)還有不同的寫法嗎?誰能説説你是怎麼看這個鐘面的?(板書:時針指着6,分針指着12就是6:00)寫對的同學請舉手,看來大家以前都學得不錯。

(2)我們再來研究到校的時間。(7時5分;7:5;7:05)能告訴其他同學,你是怎麼認的嗎?

①時針走過7是7時多,分針指着1,就是7時5分。

②為什麼分針指着1就是5分呢?走一大格就是5分。為什麼分針走1大格就是5分呢?1大格里有5小格,一小格是1分,5小格就是5分。

③7:5;7:05這兩種寫法哪一種比較好呢?我們通常都寫作7:05。在寫的時候先寫7,在寫:,最後寫05。:前面的表示幾時,後面的表示幾分。

④如果分針繼續走走到2是幾時幾分呢?3、4、5、6、7、8、9、10、11、12呢?(模型演示)

(3)她又是什麼時候看動畫片的呢?誰來説説認的方法?

①時針走過5,在5和6中間,分針指着6,所以是5時半。

②為什麼分針指着6就是30分呢?

③如果分針繼續走走到12一共走了多少?(一圈)如果再讓分針走一圈,請你觀察時針從幾走到幾?(6走到7)走了多少?(一大格)如果再讓時針從7走到8 ,請你仔細觀察分針走了多少?你有沒有發現什麼?把你的發現告訴同桌。(同桌討論)發現時針走一大格的同時分針正好走一圈。分針走一圈是60分,時針走一大格是1小時,所以1小時=60分。(模型演示)

(4)我們再來看看最後一個鐘面。你對哪些答案有意見?8:34請你來説説你是怎麼看的?(3種)8:33和8:35的同學你們的眼光也不錯。

三、小結。

剛才我們又認識了這麼多有關時間的新知識(揭示課題), 你能説説通過剛才的學習,你有什麼新的收穫?

四、應用。

1、我會連線

吃中飯時間 4時5分 快8時 7:10

2、車次信息

車次 始發站始發時間到達站到達時間

k28杭州7:03上海9:31

k59杭州5:53上海8:10

k62杭州10:13上海12:36

①看了這張表格,你知道了什麼?

②哪輛火車從杭州出發的時間最遲?

哪車火車到達上海的時間最早?

③李老師一早就要到上海開會,坐哪輛火車比較好?

④如果老師乘坐k59次火車,你認為我幾點鐘到火車站比較好呢?

板書設計:

認識時間

時針 分針

指着6 指着12 6:00

走過7 指着1 7:05

走過5 指着6 5:30

一大格 一圈(60小格)

1小時 = 60分

起 牀 到 校 看動畫片 睡 覺

6:00 7:05 5:30 8:34

6時 7時5分 5時30分 8時34分

認識秒的教案篇8

教材分析

經過對北師大版、人教版、和冀教版三個版本教材的比較分析,我們能夠發現冀教版安排在了三年級下冊,資料豐富。人教版安排在三年級上冊,北師大版安排在二年級上冊,且關於認識千米的教學資料比較簡單。人教版從長度單位米入手,依次感受10米、100米、1000米的距離。對於教學重點也只是千米和米的換算。北師大版從學校跑道入手,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來認識1千米。

冀教版教材詳解

冀教版在資料設計編排上,選擇了學生每一天從家到學校的路程作為學習的素材。在前一天學生記錄了從學校到家走多長時間的基礎上做了以下安排:

一、提出了估算一下,你家到學校有多遠的要求。教材以學生交流的方式呈現了兩個人的估算結果。

二、兔博士介紹:1000米能夠寫作1千米,千米能夠用km表示。教材給出了米和千米之間的關係式:1000米=1千米或1000m=1km。

三、學生初步認識1千米後,安排了説一説,讓學生把自我家到學校的路程和1千米進行比較,看看是不到1千米,還是超過了1千米,使學生進一步認識1千米的實際意義,同時嘗試用千米作單位描述距離。之後經過學生熟悉的操場,進一步瞭解米和千米之間的聯繫,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四、教材另外給出兩個數據:馬拉松賽跑全長約是42千米(實際全長是42千米195米);我國世界聞名的萬里長城全長約是6300千米。一方面,讓學生了解千米在描述事物中的應用;另一方面,豐富學生關於馬拉松賽跑和萬里長城的數據知識。同時,經過聰聰提出的長城僅有6300千米,為什麼叫做萬里長城呢?,引出裏的知識。

教學資料:

冀教版三年級下冊第3課時(教科書38頁、39頁),體會並認識千米。

教學目標:

1.結合自我的生活經驗和熟悉的事物,經歷認識千米、體會1千米長度的過程。

2.建立1千米長度觀念,明白1千米=1000米,體會用千米作單位,表示較長的距離。

3.瞭解我國的歷史文化,感受長度單位千米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體驗、認識並體會1千米,明白1千米和1000米的關係。

教學難點:建立1千米長度觀念。

本課詳案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測量兩個地方之間的距離,能夠目測,也能夠步測,還能夠估測或找參照物估算結果。

下頭我們就來估算一下自我家到學校有多遠。

首先我們根據上一課的統計,算一下自我放學回家路上用多少分鐘。然後想一下自我是乘坐什麼交通工具,每分鐘大概行駛多少米。

同桌之間進行交流、記錄、計算。

(二)觀察交流

1、師:哪位同學説一説你的估算結果?

生1:我一分鐘約走65米,從學校回家路上用了大約20分鐘,我家距離學校大約1300米。

列式:65×20=1300(米)

生2:我一分鐘走67米,回家用了15分鐘,我家距離學校大約1000米。

列式:67×15=1005(米)

≈1000(米)

2、師:1000米能夠寫作1千米,千米用字母km表示。

即1000米=1千米或1000m=1km

3、師:誰家到學校不到1千米,誰家到學校超過了1千米(讓學生依據估算的結果用千米描述自家到學校的距離)

生1:我家到學校距離680米,不到1千米。

生2:我家到學校距離1900米,超過了1千米。

4、科普小知識(出示幻燈片並觀察)

師:一個操場一圏是400米,幾圏是1千米

生:2圈半。

師:我國的萬里長城全長約是6300千米。可是為什麼叫萬里長城呢?

學生閲讀兔博士的話,瞭解裏是我國以前用過的長度單位。

1千米=2裏

(三)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生1:長度單位:千米用字母km表示

生2:1000米=1千米

生3:1千米大概是我家到學校那麼遠。

生4: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