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現代農業發展經驗交流材料

來源:巧巧簡歷站 2.37W

在推進精準扶貧進程中,我們積極探索現代農業發展路徑,着力引進市場主體、培育主導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主要做法是:

2020現代農業發展經驗交流材料

一、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精準扶貧效益

做強傳統產業。支持明廟村發展壯大炒米產業,實施整村推進。三源糯谷種植專業合作社為農户提供種子供應、田間管理、訂單收購全程服務,保障原材料品質;明廟炒米協會與農户簽訂了炒制標準,杜絕添加食品增白劑膨化劑;陸谷香食品有限公司註冊“味”商標,實行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目前全村從事炒米生產的農户達到120户,户平收入10萬元左右。

做大特色產業。鵝業在陸嶺、子文村建成年出籠10萬隻的肉鵝養殖基地,直接經濟收益150萬元;、、村擴大傳統荸薺、慈菇種植規模,連片面積達到8000畝,每畝增收2000元以上;天鑫米業在高當村實施整村富硒稻種植2000畝;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在子文村建成富硒稻蝦共用基地1000畝;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在片區建成精品有機藕基地2800畝;超越苗木、墾農苗木等7個苗木專業合作社利用荒山、荒坡優勢,建成苗木基地2100畝。

二、擴大產業規模,夯實精準扶貧基礎

擴大土地流轉規模。我們以土地確權登記頒證為契機,促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3400畝,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3200畝,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3100畝,墾農苗木等7個苗木合作社流轉土地2100畝。全鎮土地流轉比例達到17%。

擴大農業裝備規模。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購置大型農機具400多台套,無人機2架,全程社會化服務能力達到3.5萬畝;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建成鋼構大棚55個52畝;鵝業建成年屠宰肉鵝100萬隻的加工車間1.8萬平米;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建成800萬斤標準倉儲1個,投資500萬元的藕粉加工廠已完成徵地選址工作。

三、彰顯產業效能,創新精準扶貧模式

一是土地流轉模式。主要為片區低產田升級改造地塊流轉,土地價格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入前的80元/畝提升到350—450元/畝,羣眾每年直接獲利220萬元。

二是帶田入社模式。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郭大、駱駝、高當、子文等村貧困户33户,保底收益每畝1000元以上,併為貧困户提供在合作社就業崗位,增加打工收入。

三是土地託管模式。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託管無勞動能力貧困户8户31人,以畝平產量按市場價格與農户直接進行結算,解決貧困户無力種田的難題。

四是提供設施模式。立體養殖專業合作社為2户貧困户提供鋼構大棚5個,户平增收2萬元;鵝業為子文村及周邊12户貧困户免費建設小型肉鵝養殖基地,户平增收1.5萬元,解決了貧困户資金不足的難題。

五是提供就業模式。食品公司提供崗位10個,食品創業園提供崗位30個,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提供崗位1個,實現貧困户就近就業創業,年工資可達1.2萬元。

六是入股分紅模式。陸谷香食品有限公司吸納貧困户 1户2人;食品有限公司吸納貧困户9户12人。貧困户以土地或勞動力折算股份,參與合作社日常經營,年末按股分紅。

七是提供全程種植服務模式。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貧困户23户80人,為貧困户提供精品藕種植技術,農户自主經營、自主銷售,在傳統種植的基礎上畝平增收500—1000元。

八是臨工需求模式。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在生產過程中,按用工需要通知貧困户完成工作任務,按天結算工資。已使用臨工1200多人次,發放工資10萬餘元。

通過這8種產業扶貧模式,已實施產業幫扶117户246人,產業扶貧貢獻率達到80%。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