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真美》教學反思5篇 教學反思:夕陽之美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8W

《夕陽真美》是一部感人至深的電影,講述了晚年夫婦的家庭生活和對未來的思考,引人深思。從教育的角度來看,本片不僅能引導青少年正確認識人生的價值觀,還能啟發教師更深入地探究教育意義,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對影片中的教育教學元素進行反思,以提高教學效果為出發點。

《夕陽真美》教學反思5篇 教學反思:夕陽之美

第1篇

?夕陽真美》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課文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天空、雲彩、西山等事物。這篇課文的第2、3、4三個自然段分別描繪了傍晚時分太陽慢慢落下及其變化的過程,是全文的重點段落。如何讓學生真正地走進如詩如畫的課文中去,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難點。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按照“夕陽西斜——下沉——躲到西山背後”的順序,創設情境,和學生一起走進課文,讓心靈穿梭於在美麗的畫面和優美的語言文字之間,孩子們用眼睛去觀察夕陽,用大腦去想象夕陽西下的美景,讓他們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感受夕陽的神奇魅力,深入體會夕陽慢慢下沉時的變化和不同的美,一起領略大自然的美麗風光。

課文第二自然段描寫了太陽西斜的景象,我引導學生抓住有關詞句體味“刺眼的光芒”,啟發學生與中午時太陽的光芒相比較來領會。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連綿起伏”的含義,我出示相應的圖片讓孩子深入感知、體會西山的連綿起伏。我還帶領學生用手指比畫羣山“連綿起伏”的樣子,使動手、動口、動腦結合起來,在學生腦海中形成直觀的形象,也同時體會了西山日落的壯麗景觀。

課文第三、四段重點體會太陽下沉時自身及其周圍雲朵色彩的變化並感受夕陽落山後留在天邊的霞光的“燦爛”景象。我先讓學生自學文本,有選擇性地品悟語句,通過展現落日的景觀,進一步將課文中的優美詞句和直觀影像結合起來,採用多種方式感受到晚霞的多彩、霞光的燦爛,感悟夕陽的美。並通過進一步朗讀、體驗,深入感受夕陽的美麗。

我認為本課有特色的一個方面是利用簡筆畫來理解課文內容,這樣能使學生對夕陽西下的過程變得更形象、易懂。

其次,多媒體的適當使用,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利用表現夕陽落山全程中太陽位置、顏色的變化以及周圍事物的變化。調動學生觀察,引導學生感悟,並用自己語言的表述,這一過程既吸引了學生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思維、語言能力,同時也使“夕陽西斜——下沉——落山”的過程,由文字轉變成圖像,由抽象轉變為直觀,留在學生的腦海裏。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體驗情感的重要手段,通過朗讀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使他們能更真切地感受課文中所藴涵的感情。在指導學生朗讀《夕陽真美》一課時,我根據課文內容和教學過程的需要,採用了個別朗讀、集體朗讀、分角色朗讀,或讀句,或讀段,或讀全文等多種朗讀形式,並且注重讀前指導與讀後品評,努力讓學生在各種形式的朗讀品評中進行情感的體驗和薰陶。如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連綿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陽的餘輝,顯得十分壯麗”,句子看來平淡,但用詞傳神,含義也深。我先讓學生自己理解“連綿起伏、壯麗”這些詞的字面含義,然後聯繫生活經驗和所學過的知識進行品詞析句,體會文中所描述的夕陽下山時周圍景色的美,那種動態、顏色變化的美,在指導朗讀時自然而然地喚起了學生對美的嚮往。

這節課還注重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去學習”。比如在背誦第2、3、4自然段時,我設計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自然段背給大家聽,並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來背誦,學生於是學得更加主動,讀得更加投入了。在背誦課文時配合出示的三副圖,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成誦,背誦自然、流暢而不費力,比較輕鬆地達到積累課文語言的目的。從學生一個個聲情並貌的神態中,我感受到他們的確被這麼美的夕陽所吸引了。

1、教師的過渡語言不夠優美,這是篇美文,教師的語言如果也能夠更富有詩情畫意就更能感染學生。

2、在指導朗讀方面,教師對於朗讀的指導還不到位,教師的評價語言過於單調,還沒有充分調動全班學生的積極性。

3、在課文剛開始讓學生自讀課文時,提出的自讀要求:太陽的位置和它的顏色有什麼變化?在太陽的映照下,景物又有什麼變化?可以一邊讀一邊把你找到的地方用筆圈圈劃劃。教師只是簡單地説了一遍,有的學生沒有聽清楚,顯得有些不知所措。教師其實可以在做的時候把這些要求打出來,上課時出示出來。

4、總結課文時,對課題“夕陽真美”挖掘得太深。沒有充分考慮到二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其實只要點到為止。在這一環節花的時間比預期的多了些,以至於最後教學生字這一環節匆匆帶過。

一節課上下來,仔細琢磨有有特色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知道自己在教學的道路上要學的東西還很多,我將繼續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標。

《夕陽真美》教學反思5篇 教學反思:夕陽之美 第2張

第2篇

經過一個星期的努力,我終於完成了此次包河區第二屆國小語文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評比公開課的任務。經過這次的評比課,談談我的幾點感受吧。

當接到學校的任務,知道要上評比課時,我感覺壓力很大,畢竟自己帶語文課的時間不長。上評比課,對很多老師而言是件大事,都會高度重視。但是同時又會因為過於重視,會有緊張、焦慮、擔心等情緒產生,而這些情緒在很大程度上都會影響評比課的質量。

疲憊,壓力,在抽到課題之後如果不能穩定情緒,再想不出上課的方向,就沒有時間做準備了。

因為我是平常人,我以平常心做平常事。對待這次的評比課,我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思想負擔就會少了許多,這也有利於課堂教學水平的正常發揮。

當我克服了緊張、焦慮心理的干擾,便開始靜下心來認真的去想課。不知為什麼,突然豁然開朗,不僅是上課的內容確定,而且上課的思路也初步形成了。

我拿到課題之後,分別找了不同程度的幾個孩子來讀一讀這篇課文。

?夕陽真美》這篇課文以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夕陽下山時的瑰麗景色,抒發了人們對美好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文章寫得十分的美!可是學生在不能讀通、讀順課文的時候,這篇課文的美就會大打折扣。這篇課文是積累文字的好材料,全文共5個自然段,語言生動形象、讀起來十分流暢。第一自然段較簡單,學生讀過兩遍就能夠理解了。第二到四自然段是重點段落,也是全文的亮點。

如果語文第一課時僅僅是讓學生讀讀課文,認認生字,很單調。這不僅會讓課堂變得很“程式化”、沒有“生機與活力”,最終會導致一部分能力強的學生對語文第一課時缺乏應有的興趣,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語文“第一課時”的癥結在哪裏?我認為主要是在關注“第一課時”目標的時候,要重視學生的因素。具體表現在“生字教學”和“讀通課文”上。無論怎樣好的課堂引入和教學的整體策劃,一旦進入這兩個教學時段就有可能失去了課堂應有的生機與活力。

著名教育專家週一貫説:“讓每一個孩子讀通課文,這是閲讀的底線,是我們語文教師的職業道德。”正所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第一課時的語文課是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接受薰陶的第一步,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整體感知課文的關鍵點,是對學生讀寫訓練、提高語文素養的起始點。正確處理好第一課時能喚起學生學習語文的慾望,能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

語文必須“行走在語文路上”。正如王崧舟老師所説:一堂好的語文課得有“三味”。語文味、人情味和書卷味。但完全強調語文的“三味”為理由忽略學生的興趣也是不行的。學生沒有了興趣,或者興趣不濃,語文學習就會失去活力和情感價值體驗。現在的新課標強調的是三維目標,而上第一課時很難把握好三維目標,特別是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如果説語文第一課時存在着比較呆板的現象,可能主要的原因就是老師沒有沒有處理好以學生為中心。

“生字教學”不僅要研究識字教學的方法,最終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生字、生詞,還要把握生字詞教學的時機。依據每個生字的特點和學生學習的“起點”,進行教學策劃。語文第一課時無疑是要把生字的讀音讀準確,提醒和指導難寫的字,掃除學生的學習“障礙”。同時有些特殊的字詞可能要到徹底理解了文本之後才有可能基本理解。

“讀通課文”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學生必須通過反覆閲讀,才能深入文本。

在《夕陽真美》這節課教學需要的情況下,我自制了幻燈片輔助教學。用直觀、漂亮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夕陽、刺眼、天空一片深藍、連綿起伏、餘暉”等詞語和句子。教學中我試着隨文學字,但是效果一般。特別是對第二自然段中的“披”字有所疏忽。所以學生沒能真正感受到夕陽的美。學習這篇課文應該是一種尋求美的過程和體驗,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享受。我應該因文而宜,讓每一個讀書環節有明確的問題思考,讓每一段文字都有可賞、可品之處。酒香也怕巷子深啊!再美的文本遇到了不會品賞的人都會使其鑑賞價值大打折扣。同時有了對問題的思考才會有興趣,反之,沒有思考的讀書是不會讓學生有興趣的。

張田若先生曾説過:“一課書教完後,成敗的第一個標準是學生是否熟讀了課文。”新課改的每一篇課文在學習目標中都有一點,那就是讓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低段的孩子熱情活潑,極易被新鮮的事物所感染。他們有着豐富的感情和表情,更有着強烈的表現慾望。讀的形式可以有領讀、範讀、、看圖讀、、引讀、、表演讀、、配樂讀等多種形式。

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自己的教學實踐體會,才能使自己進步的更快、更穩、更好。

總結我這次上課的整個過程,我發現了自己的很多問題,我會努力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及時改正,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有語文味、有人情味和有書卷味的老師。

第3篇

在第二次試講中,我按照“夕陽西斜——下沉——躲到西山背後”的順序,創設情境,和學生一起走進課文,讓心靈穿梭於在美麗的畫面和優美的語言文字之間,孩子們用眼睛去觀察夕陽,用大腦去想象夕陽西下的美景,讓他們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感受夕陽的神奇魅力,深入體會夕陽慢慢下沉時的變化和不同的美,一起領略大自然的美麗風光。

此次試講,我增加了學生的讀書環節,在找太陽位置的變化時,指名學生通讀全文,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感受,再分段感受夕陽落山時的美麗景色。首先展示夕陽西斜圖,學生在圖片畫面、想像、朗讀的過程中感受西斜美,並在講解引導的過程中細化問題“你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了夕陽西斜美”,引導學生抓住優美詞語感受夕陽美。讓學生自己發現“連綿起伏、壯麗、燦爛”這些詞語,這時我再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式理解詞語。這次教學中也同樣暴漏了一些不足:

1、由於“壯麗”詞語比較抽象,學生在表述理解過程中相對有些難度。我在教授這個詞語時教材準備不夠充分,沒有考慮到二年級學生的理解力,在引導着説出“既壯觀又美麗”後,學生對壯觀這個詞還是不是很明白。而處理“連綿起伏”時,生硬的拉出詞語,雖然學生在理解上相對簡單一些,引導學生通過做動作理解詞語後再看圖理解,但是這個環節處理不太緊湊,割裂了學生的畫面感,使學生整體感受夕陽西斜意藴減弱了。

2、本次教學增加了學生的朗讀,但是我卻欠缺指導。《夕陽真美》這篇課文語言生動形象,讀起來給人一種“詩畫合一、身臨其境”的美感。其中的二、三、四自然段重點描繪了夕陽西下時天地間壯麗富有變化的景色,勾勒出了一幅幅多彩多姿而令人神往的夕陽美景圖。只有讓學生反覆地朗讀,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夕陽的美,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美。作為一名低年級的語文教師,更應注重對學生的朗讀知道。

3、教師評價語比較單一,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減少“真棒”“不錯”這樣單一的評價,可以比較巧妙的將教師自己的感受增加到評價中去。比如“聽了你的朗讀,我覺得太陽就像個神奇的魔術師”這樣學生讀書的性質就高了。

4、缺乏靈活的教育機智。在大家一起探討下設計出來的教案,為什麼在課堂中不能成就學生的精彩呢?我覺得很大的原因還是在於我,不能很好的駕馭課堂,缺乏一定的教學機智。如當學生回答“連綿起伏”就是“像波浪一樣時”,這個答案非常不錯,由於沒有預設到孩子的答案,便沒有接着孩子答案説下去,而是繼續跟着教學設計走。

5、我自己覺得主線抓得還不是非常清晰。因為用了簡筆畫、課件等輔助教學,課堂上的思路會容易亂。

6、低段教學識字教學也很重要,此次將識字安排到教學最後,識字教學處理得過於匆忙。

第4篇

教學《夕陽真美》時我緊扣文眼——“美”字做文章。複習舊知環節“美已生”:學生認讀着詞串,眼前彷彿就出現了夕陽西下時的美景,自然過渡到本課時的教學情境中“讀着這些詞語,我們彷彿又回到了那個傍晚,爺爺和奶奶帶着我去看日落。於是,我們在天地間看到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導讀課文環節“美正濃”:我以“你從哪兒找到了美的感覺”這個問題貫穿始終。課文是按事物自身變化的規律來描寫夕陽的,我覺得按照課文的順序來安排教學比較符合國小生的認知規律。所以,我就按夕陽“西斜——下沉——落山”的順序讓學生自主讀出文中優美的詞句加以品味。他們陶醉於課文中,對“夕陽真美”做了多元的.解讀:夕陽真美,美在太陽自身的位置與臉蛋的變化之中;夕陽真美,美在西斜時柔和的餘暉、深藍的天空和壯麗的西山;夕陽真美,美在下沉時緩慢的步伐、漲紅的臉蛋、多彩的雲朵;夕陽真美,美在落山時變紅的臉兒、輕輕的腳步和燦爛的霞光;夕陽紅,映紅了爺爺的臉龐,夕陽美,美得令爺爺陶醉……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了“壯麗、連綿起伏”等關鍵詞句,體悟文中人物的心境,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與文中的“爺爺、奶奶和我”產生共鳴,學生在誦讀中領略到了藴藏在語言文字中的夕陽美。課外延伸環節“美猶存”:音樂聲中我展示了七色的彩虹、深秋的楓林、皚皚的雪景等自然風光圖,引導學生延續尋美的腳步,懷着一顆愛美的心,去發現、去欣賞大自然給予我們的更多美的事物。

課堂上我還注重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去學習”。比如在背誦第2、3、4自然段時,我設計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自然段背給大家聽,並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來背誦,學生於是學得更加主動,讀得更加投入了。在背誦課文出示的掛圖,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成誦,背誦自然、流暢而不費力,比較輕鬆地達到積累課文語言的目的。從學生一個個聲情並貌的神態中,我感受到他們的確被這麼美的夕陽所吸引了。

1、備教材不足。我在挖掘雲的顏色的時候,學生説到了綠色的雲、藍色的雲,我沒有糾正學生。只要還是我不知道雲在陽光的照耀下是不可能出現這兩種顏色的。

2、對學生的訓練不夠紮實。我設計了一個句式訓練,被“夕陽染紅的雲,有的像……有的像……還有的像……”還好幾個學生説像兔子、羊啊什麼的,我沒有進一步訓練孩子的句式,我應該再追問一句“什麼樣的……”

第5篇

?夕陽真美》這篇課文以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夕陽下山時的瑰麗景色,抒發了人們對美好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課堂上,教師沉穩幹練、和藹可親的教學風格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學們在老師的啟發下學得輕鬆自如,課堂氣氛融洽,可見教師平時訓練的有素。

在這堂課中,教師注意讓學生聯繫生活經驗和所學過的知識進行品詞析句,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細細品味體會感情。如通過手勢理解“連綿起伏”的意思,通過觀察多媒體畫面理解“壯麗”的意思等,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來體會文中所描述的夕陽下山時周圍景色的美。

本節課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了夕陽西下時的美麗畫面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讓學生獲得美的感受,使他們真切地感受課文中所藴涵的感情。教師注重雙基的訓練,如讓學生反覆練説“燦爛的()”,讓學生抓住第三段中的一個省略號説説還有些什麼顏色,讓學生在説中展開想象,這五彩繽紛的天空是多麼美麗,這都是在夕陽的餘暉照耀下形成的。

教師注重學生的朗讀指導,採用個別讀,集體讀,自由讀等多種朗讀形式,並且注重讀前指導與讀後品評,努力讓學生在各種形式的朗讀中接受情感的體驗和薰陶。

提出自己的一點看法:感覺在課堂上,老師不太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感悟。其實這篇課文相對來説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教師可以讓孩子根據重點語句和多媒體畫面自己來説,來談感受,老師再作引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