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教案一年級下冊教案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6W

教案應該充分考慮多元化的學習方式,我們的教案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國小數學教案一年級下冊教案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國小數學教案一年級下冊教案7篇

國小數學教案一年級下冊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使用適當的方法收集數據,學會用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整理數據。

2、通過實例,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一格代表一個單位),能夠根據統計結果提出和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與同伴交流。

3、結合現實情境,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體會統計的作用。

4、在與同伴合作統計的活動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學會用畫“正”字等方法收集數據,以及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課時安排]

2課時

信息窗1——我們的鞋碼

[教學內容]

信息窗1、自主練習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使用適當的方法收集數據,學會用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整理數據。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學會用畫“正”字等方法收集數據,以及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教具準備]

掛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課

同學們,你們以前表演過節目嗎?

前不久,歌舞團舉行了一次藝術體操表演。大家看屏幕,這是同學們在比賽前做準備的兩個鏡頭。你們看,他們 穿的靴子漂亮嗎?

這可是他們自己經過調查、整理,然後,老師根據他們所調查的結果,才買到了這麼合適的靴子。

二、新授

假設咱們班也舉行這樣的活動,你能像他們一樣通過收集、整理信息解決問題嗎?

1、那我們應該先知道些什麼呢?

到底每種鞋號各有多少人呢?能想個好辦法讓老師知道嗎?

2、那怎麼來記錄呢?小組同學趕緊商量商量,選一種你們組認為又快又準的方法。

現在咱們就找一位同學來念鞋號,其餘同學仔細聽,用自己認為最簡單的方法來記錄。

3、老師也有一種好方法,你們想知道嗎?老師是用畫“正”字的方法來統計的,你看,“正”字正好是5筆,畫完一個“正”字就代表5個人。大家比較一下,老師的這種方法好不好?好在哪?

老師這種方法不但記錄簡單,最後數的時候還可以5個5個地數,你瞧,(手指着“正”字開始數),5個、10個、15個,是不是比1個個地數要快呢?

那以後你們在統計的時候也可以用畫“正”字的方法。

4、為了更清楚地看出每種鞋號的人數,我們可以把調查結果整理一下製成統計圖或統計表。大家看,這就是統計圖。你知道用統計圖是怎麼來統計嗎?

用塗小格的方法來統計。現在咱們就根據剛才的記錄把統計圖和統計表舔好。

大家認真觀察統計圖,你發現了什麼?

通過看統計圖,咱們一眼就能看出什麼最多,什麼最少。這就是統計圖的最大優點。

三總結

第二課時

1、自主練習

(1)學生自己講講題目的要求。

(2)同桌合作完成。

(3)説説你發現了什麼?

2、自主練習2

(1)利用學具盒裏的小方塊,試一試你能摞多少塊?摞5次把結果填在統計表裏。

(2)小組內交流你的發現。

國小數學教案一年級下冊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比多比少是學生在初步認識減法的意義、能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個數的多少的基礎上進行教學。這是學生第一次正式學習用減法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或少幾”的問題。掌握比多比少的計算方法,使學生更進一步對減法的認識,從已知整體與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減法計算,到比較兩個數相差多少用減法計算,運用畫圖操作幫助學生更直觀的理解題意,瞭解要解決問題的問題中的數量關係,轉化計算思維,理解用減法計算的道理。

學情分析:

國小一年級的學生對於比多比少並不陌生,在一年級上冊就已經接觸過誰比誰多,誰比誰少的基礎知識,運用畫圖進行比較,學會運用一一對應的技巧比較多少,一年級下冊的比多比少是結合上冊的畫圖理解進行擴展,更深層次在技巧上解決問題運用減法進行計算。課前可讓學生進行畫圖一一對應的方法,複習舊知,為學習新知做準備,用好圖形,拓展學生對減法現實意義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的應用題的結構特點、數量和分析方法,能正確解答此類應用題。

2、經過畫一畫,擺一擺,算一算等教學設計,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的應用題的數量關係,正確選擇算法。

教法: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差,喜歡新鮮的事物,如遊戲、講故事、比賽等活動進行授課,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我利用洋葱學院的動畫微課開展教學,吸引學生的興趣,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提升教學效率。

教學準備:

教學ppt、小圓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出示課件小貓和魚的排列圖,讓學生複習比多比少舊知,使學生快速感知比多比少知識,使學生迅速進入主題課堂,我設計讓幾位學生舉手回答並進行獎勵環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複習導入演示

2、讓學生拿出小棒擺出5根和12根,教師提示上面擺一排,下面擺一排。學生擺好之後,我就引導學生説出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比較誰多誰少。

讓學生擺一擺

師:比一比,説一説,説誰比誰多,誰比誰少?多多少?少多少?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引導學生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或少幾》的應用題。板書:《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或少幾》的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圖,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數學信息,我們需要解決哪些數學問題?(引導學生説出重要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

信息1:小雪套中了7個;信息2:小華套中了12個;問題: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數一數,比一比,並拿出小圓片我們來一起擺一擺,咱們來比賽,看看誰是小聰明。

展示情境圖

2、課件演示擺一擺,讓學生更直觀感知誰比誰多

課件演示擺一擺和注意怎麼擺

師:誰知道小華套中的圈可以分成哪兩部分?

請學生上來分一分(畫虛線)指指這兩部分。

課件演示講解

課件演示講解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擺學具,從具體實物操作的過程中感知“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的文字表述,明確多的數可以分成兩部分,是哪兩部分,藴含減法計算原理,為新課應用題打下基礎。

師:要求小華套中的個數比小雪的多幾個,也就是從12裏去掉哪一部分就是小華比小雪多套中的個數。

師:除了以上老師講的方法,還有什麼方法呢?引導學生説可以用出減法計算。

課件演示並講解

師:為什麼這樣算呢?算式中的12表示什麼?7表示什麼?5表示什麼?讓學生舉手回答並説一説。這個設計可以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更好的理解題意。

3、利用ppt演示小雪比小華少幾個的算理,讓學生明白小華比小雪多幾個與小雪比小華少幾個意思相同,都用12-7=5(個)。

課件演示

知識點小結

三、鞏固訓練

出示情境圖,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怎麼解答?讓學生用練習本畫一畫並列式解答,2分鐘後,讓兩名學生舉手回答:分別來找出關鍵信息和問題,讓一名學生上台寫算式進行解答,教師進行訂正。

課堂鞏固練習題

課堂鞏固練習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學生齊讀課題,教師引導學生説出要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或少幾”的問題,用減法計算,用大數減小數。

課堂所學知識點總結

五、板書設計

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或少幾”的問題

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

小雪比小華少套中幾個?

減法計算:大數減小數

12-7=5(個)

國小數學教案一年級下冊教案篇3

設計説明

這節課的設計注重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動手實踐,自主學會新知。

1.猜謎語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複習課正式開始前,教師先讓學生猜一則有關人民幣的謎語,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地過渡到本節課的學習中。

2.活動靈活多樣,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中,教師通過設計“認一認、換一換、算一算”等教學活動,讓學生對人民幣的面值、單位間的進率和簡單的計算進行系統的複習,加深印象。

3.在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中增強學生解決人民幣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人民幣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複習課開始之前先來猜一則謎語。(課件出示)

薄薄一張紙,作用可真大,買書、買紙、買玩具,哪樣都要用到它。

師:請同學們猜一猜,它是什麼呢?

生:錢。

師:我們用的錢又叫什麼?

生:人民幣。

師:同學們真聰明,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復習人民幣的相關知識。(板書:認識人民幣)

設計意圖:通過猜謎語導入複習課,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愉悦的狀態下進入本節課的學習。

二、複習整理

1.複習人民幣及單位之間的進率。

(1)呈現問題,學生獨立思考。

①人民幣的單位有哪些?

②從高到低是怎麼排列的?

③這三個單位之間有着怎樣的關係?

(2)交流彙報,教師整理板書。

①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

②從高到低排列依次是元、角、分。

③這三個單位之間的關係是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也可以表示為10角=1元,10分=1角,100分=1元。

2.複習人民幣單位之間的換算及幣值的大小比較。

(1)創設情境:文具店的貨架上擺着一本日記本3元4角,一塊橡皮5角8分。

(2)提出問題:3元4角=()角。

①指名彙報。

②説一説,你是怎麼想的?

③師生共同小結:因為1元等於10角,3元就等於30角,所以3元4角就是30角+4角=34角。

④練習:5角8分=()分。先讓同桌間交流想法,再指名彙報。

(3)47角=()元()角,76分=()角()分。

①讓學生説出思考過程,教師加以引導,如47角可以分成40角和7角,因為10角等於1元,那麼40角就等於4元,7角不滿1元,所以47角=(4)元(7)角。

②練習:76分=()角()分。

(4)比較大小。

①8元○79角。指名回答,並讓學生説出理由。

②10元○97角。

上面內容就是差異網為您整理出來的3篇《國小一年級下冊數學《認識人民幣》教案及教學反思》,希望對您的寫作有所幫助。

國小數學教案一年級下冊教案篇4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複習“百以內的加減法”。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對100以內數的加減計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並能形成一定的計算速度。

2、以解決問題為依託促進知識的系統化,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

3、在經歷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温故而知新”,對知識有新的認識、提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煉信息:

1、談話引入:老師想問小朋友一個問題,平常你們喜歡到哪兒去玩?能不能把高興的事説出來聽一聽?

2.出示課本插圖,提出幾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並回答:

(1)這是一幅“兒童樂園”圖,從圖中你能發現什麼?(或小朋友們在幹什麼?)

引導學生髮現圖中的主要景物——飛天輪、龍船、蹦蹦牀、電瓶車。(或引導學生髮現圖中的幾個主要活動——有的小朋友在坐飛天輪,有的小朋友在坐龍船,有的小朋友在跳蹦蹦牀,有的小朋友在開電瓶車。)

(2)a:從圖中你能發現哪些數字信息?

引導學生髮現開展幾個主要活動的人數——坐飛天輪的有23人,在坐龍船的有16人,跳蹦蹦牀的有15人,在開電瓶車的有6人。

坐飛天輪的有23人是情景中以文字敍述方式告知的,開電瓶車的只有6人,以上兩條信息學生很容易發現,也不會產生意見分歧。但由於坐龍船的16人擁擠在一起,跳蹦蹦牀的15人在排列上沒有規律,因而學生對這兩條信息的發現可能會有意見分歧,此時,教師就要指導學生閲讀,使學生感悟正確的閲讀方法,以便形成正確認識——從左到右依次數出坐龍船的16人;把跳蹦蹦牀的同學分成幾個小的區域,分別去數,然後相加,或依次數出每個區域中的人數。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反思:在數的過程中要注意什麼(或開始為什麼沒有數正確)——要有正確的數數方法,要仔細數,不重複也不遺漏。

b:你還能發現哪些數字信息?

引導學生髮現:現在是下午4時;有的小朋友在買飲料,能知道各種飲料的價格;有的小朋友在買票入場,因為身高超過了1米。

二、師生合作,探究學習:

(一)統計信息,提出問題:

1、看來,圖中的信息還真不少,怎樣才能記住這些信息?(或怎樣才能記住每個項目中有多少人?)

引導學生想到“統計信息”。然後師生共同完成下表。

項目坐飛天輪的坐龍船的跳蹦蹦牀的開電瓶車的

人數2316156

2、根據表中的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利用表中的數據信息,可以提出6個加法計算的問題、6個減法計算的問題以及若干個連加、連減、加減混合計算的問題。在讓學生口述問題時,不必面面俱到,但要引導學生注意問題的全面性,如:學生如果僅僅提出的是兩個數相加、相減的問題,教師應進一步引導:能不能提出連加計算的問題?能不能提出連減計算的問題?能不能提出加減混合計算的問題?最後教師總結:利用這些數據,不但可以提出加法、減法計算的問題,還可以提出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的問題。

(二)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下面我們就來解決這些問題。請小朋友仔細想想,要解決這些問題,應該怎樣列式呢?請你把這些算式寫出來,然後計算出得數。自己先列式解答,然後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一會兒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彙報。

(三)彙報交流,梳理分類:

1、哪個小組願意説一説你們解決的是哪些問題?應該怎樣列式?得數是多少?

(1)學生在彙報時,既可以先彙報列出的算式及得數,然後再説明這個算式解決的是什麼問題;也可以先敍述解決的是什麼問題,再彙報如何列式解答這個問題。

(2)如果學生彙報的僅僅是加法、減法、連加、連減算式,老師要適時地引導學生提出並解答能夠進行加減混合計算及帶小括號計算的問題,並及時板書算式。

2、伴隨着每個小組彙報交流活動的不斷深入,教師要把算式分類板書,以便為最後的總結概括作好準備。板書時可以把算式分為加法算式、減法算式、連加算式、連減算式、加減混合算式、有小括號的`算式相對獨立的六部分,如下所示:

23+16 23-16 23+16+15 23-16-4 23+16-15 23-(16+4)

16+15 23-4 16+15+4 23-15-4 23+15-16 23-(15+4)

16+4 15-4 23+16+4 23+16-4

(四)總結概括,理性昇華:

1、仔細觀察這些算式,你能發現什麼?

引導學生對算式進行橫向、縱向的對比觀察與分析,找到每一類算式的共同特徵,抽象出每一類算式的名稱——加法(算式)、減法(算式)、連加(算式)、連減〔算式)、加減混合(算式)、有小括號的(算式)。

2、在計算時應該注意什麼?

引導説出計算百以內加減法時要注意的問題——

用豎式計算,相同數位要對齊;

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在個位上加10,再減;

算式有小括號的,先算括號裏面的。

當學生總結遇到困難時,教師可利用板書中的例子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梳理。

(五)鞏固練習,拓展創新:

1、數的組成:利用計數器,完成如下類似的題目——請小朋友準備好計數器,聽老師説要求,大家在計數器上撥數。

十位上的數字是4,個位上的數字是6,這個數是多少?這個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 …

2、數的大小比較:

以上述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兩位數為材料,進行數的大小比較練習:

33○49 98○62 54○45 87○90 43○46-2 77○50+27

3、數的計算:

(1)以上述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兩位數為材料,進行加減法計算練習。

第一組:35+24 42+36 56+43 57-45 98-56 84-53

第二組:38+25 46+59 36+57 54-37 42-19 51-27

(2)仔細觀察這兩組數,你能發現什麼——引導學生髮現:第一組計算時不需要進位與退位,第二組計算時需要進位與退位。

在計算時我們要注意什麼——不僅讓學生髮現計算進位加法、退位減法時不要忘記“進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體會豎式計算的作用為“當計算遇到困難時,可以用豎式來幫助解決問題”。

三、總結與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引導學生從知識與方法兩個方面進行表述。知識——學會了什麼,應該注意什麼。方法——引導學生從以“自主探究”為基礎的合作、交流、對比、觀察、反思“做數學”的角度進行總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複習“認識鐘錶”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對整時、半時、大約幾時認讀鐘錶時間的認識,促進知識的系統化,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

2、以動手實踐的自主探究活動為基礎,在探究時刻之間變化的

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豐富的認讀時間的表象,實現數的認識、圖形與

空間兩個領域的互相融合。

3、經歷認讀鐘錶時刻探究問題的過程,體會時刻(時間)與人

們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準備:

每個同學準備一個玩具鐘錶(或模型),教師準備演示用鐘錶。

教學過程:

一、呈現問題:

(1)玩電瓶車的同學是 開始的,結束時是4時。

(2)坐飛天輪的同學是4時開始的,結束時是 。

(3)坐龍船的同學是 開始的,結束時是 。

(4)跳蹦蹦牀的同學是3時開始的,結束時是4時。

(5)買票的小朋友4時進“兒童樂園”, 離開“兒童樂園”。

(6)“兒童樂園”每天下午向社會開放的時間為2時——6時。

二、自主探究:

1、以6個問題為框架,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探究。以問題(1)為例:

(1)能不能把小朋友開始玩的時間和結束的時間在鐘錶上撥出來?

(2)讓學生利用鐘錶(或模型)進行操作。

(3)指名幾名同學演示。

(4)教師引領探究——利用教具(鐘錶),師生共同完成從到一直到的撥針操作活動。

2、畫出整時:

a:能不能把問題中的4時、3時、2時、6時畫出來?請同學們利用鐘面圖,畫上表針。(每個同學發一張鐘面圖)

b:能不能把你是怎麼畫的展示給大家看一看?指名幾位同學上台展示。

c:讓畫錯的同學進行改正。

三、梳理概括:

1、通過上面的學習,你能發現什麼?

引導學生能發現:跳蹦蹦牀的同學是最早開始玩的,坐飛天輪的同學結束的最晚,跳蹦蹦牀的同學玩的時間最長……

2、在認讀鐘錶時應該注意什麼?

引導學生把認讀鐘錶要注意的事項説出來:辯認時針與分針,看清時針與分針的位置……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國小數學教案一年級下冊教案篇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頁“信息窗2”,“你説我講”第一個紅點的問題。

教學目標:

1、瞭解數位(個位、十位、百位)的意義及順能正確地讀、寫100以內的數。

2、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3、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觀察情景圖

1、同學們也讓我們踏上神祕的南極大陸進行實地考察,好嗎?

2、你在南極大陸上都看到了什麼?看誰能把話説完整。

3、先讓我們估計一下,天上有多少隻賊鷗?冰上有多少隻賊鷗?冰上有多少隻企鵝?有多少隻海豹?

學生試着估計一下,並説説是根據什麼估計出來的?

4、提出問題

5、過望遠鏡我們觀察到天上有四十七隻賊鷗、冰上三十二隻賊鷗、冰上還有三十二隻企鵝、二十二隻海豹。

6、看樣子南極的朋友還真不少,就讓我們用數字把朋友的數量記錄下來好嗎?

二、解決問題

1、想一想,這些數字你想怎樣記?

2、把你的好辦法,跟小組的同學説一説,讓他們幫你聽聽怎麼樣。

3、你能把這些數字記錄下來嗎?試一試。

4、相信你會把這些數字讀得非常正確。

5、小組同學交流想法,並用計數器演示。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用計數器幫助演示數的寫法,並讓學生説説每一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加深數位意義的理解。

6、小組內一個同學用計數器演示,其餘同學讀數並把數字記錄下來

7、:通過讀數和寫數,你都有什麼發現?

揭示:讀書和寫數,都從高位起。

三、應用拓展

1、聯繫生活實際,找一找我們的周圍什麼地方用到數字?(全班學生的總數、男同學的人數、女同學的人數等等)。先讓學生用該數字説一句話,再讓其餘同學把數字記錄下來。

2、“自主練習”第一題,先讓學生獨自做題,把自己寫的數讀給小組同學聽,在小組內交流寫法。

3、“自主練習”第二題,先讓學生整體觀察這張表,有什麼發現?再讓學生獨立填寫各空格里的數。填完後,先讓學生自己觀察有什麼發現?

小組交流。

全班彙報。教師要鼓勵學生講自己的發現,激發學生的興趣。

課堂: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四、課後反思:

上面內容就是差異網為您整理出來的5篇《國小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希望對您有一些參考價值。

國小數學教案一年級下冊教案篇6

教學內容:

在街上(一年級第二學期p.15)

設計意圖:

二期課改強調學生對學習活動主動參與和親身體驗,關注學生學習經驗的形成、積累和建構。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學會判斷空間事物的左與右,通過觀察圖片,判斷左與右,通過動手、動腦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在設計時,力求與學生生活相聯繫,使數學知識回到生活中,讓學生具有實踐活動的機會,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現實生活,結合生活實際學習數學。由於學生通過前一節課的學習已經初步正確建構“左與右”的概念,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在搞清自己身上的左與右及身邊周圍的左與右的基礎上,來到大街上找左右。先是與學生同方向的小丁丁和小巧。這裏教會學生看圖的方法,然後是與自己方向相反的小亞。在完成題2、3後,穿插一個遊戲“面對面”,讓學生體會“面對面”的物體方向是相反的,為完成題4作鋪墊。在課的最後,我還是以一個“跟我做”的遊戲來結束本課,既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悟相對物體的方向是相反的,也是將本課推向又一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空間和生活情境中的左、右位置關係。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智能、語言智能、身體運動智能等。

3.情感目標: 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教學重點:

學會判斷空間事物的左與右。

教學難點:

體會“面對面”的物體方向是相反的。

教學準備:

圖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認識空間中的左與右

1. 聯繫實際: 我們已經分清了自己身上的左與右,下面我們在教室裏找一找,站在每個人自己的位置上, 説説你的左邊有什麼?你的右邊有什麼?

(教師示範)

站在我的位置上看,我的左邊有窗,我的右邊有門。

2. 出示第1題圖片,説説圖意: 觀察圖片説説,故事是發生在什麼地方?

板書課題:大街上 在大街上你看到了什麼? 過馬路時要注意什麼?

是啊,大街上來來往往的車輛和行人真多,真熱鬧啊!我們在過馬路時,安全最重要。

板書:過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

3. 出示第2、3題: 小丁丁也想過馬路,他先看看左,再看看右。他向左看到了什麼?向右看到了什麼?

在圖的下面填上左或右。完成題2後核對。 這時,小巧也準備過馬路。小巧在哪裏?生指出圖上的位置 她向左看到了什麼?向右看到了什麼?你能試着做一做這道題嗎? 生獨立完成題3後校對。

4. 認識相對物體的方向是相反的: 誰能説説老師和我們小朋友站的位置之間有什麼關係?

(面對面)

那麼下面我們就來做一 個 “面對面”的遊戲: 這是我的左手,用動作來告訴我,你的左手在哪裏? 這是我的右耳,用動作來告訴我,你的右耳在哪裏? 你有沒有發現什麼?

(兩個面對面的物體,它的左右的方向是相反的)

繼續進行“面對面”的遊戲: 誰能來指一指老師的左眼? 同桌兩個小朋友面對面,聽口令,指出對方的左與右。

5. 出示第4題: 我們再回到圖上看看,小亞站在哪裏?(小巧的對面) 和我們小朋友呢?(也是面對面的)

你能説説:小亞向左看到了什麼?向右看到了什麼? 生完成第4題後和核對。

二、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在街上”,認識了左與右,在我們的生活中也經常會碰到這 個情況。

國小數學教案一年級下冊教案篇7

教學內容:

十幾減幾(第15頁 例2)

教學目標:

1、理解十幾減幾的算理,學會十幾減幾的口算方法,正確計算十幾減幾的題目。

2、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和探索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掌握十幾減幾的口算方法,正確地計算十幾減幾的題目。

教學難點:

能夠運用多種方法進行口算並且正確率高

教具準備:

照例2製作的小貓釣魚動畫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溝通聯繫

電腦出示口算

8+5

7+8

7+6

6+8

5+7

5+9

13-9

16-9

18-9

15-9

17-9

14-9

(全班齊練,集體訂正)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多媒體出示魚缸內金魚遊動,魚缸外兩隻小貓走動觀看金魚的畫面。首先請學生説明看到了什麼,讓學生描述這一生動景象,調動學生的興趣。

2、多媒體發出聲音,同時在左邊小貓嘴邊出現13條金魚,花的8條,黑的有幾條?的文字。稍停一會兒,多媒體再次發出聲音,同時右邊小貓嘴邊出現13條金魚,黑的5條,花的有幾條?的文字。

3、引導學生講述兩隻小貓對話的意思,明確要解決的問題。

4、啟發學生根據圖意和要解決的問題,想想自己準備用什麼方法解決。

5、組織小組討論,廣泛發表自己意見

6、組織全班同學交流,對各種方法進行評議。 在各組討論的基礎上,廣泛反映出各種方法。教師要表揚同學想的方法多,能獨立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後,請同學們就出自己在解決問題時喜歡哪種方法,並説明理由。

7、有導向性的小結 教師以參與者的語言,表明自己根據大家的發言很受啟發,樂意運用想加算減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減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鞏固計算方法

1、先在書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題,請同學講一講上下兩題有什麼關係,並舉幾個例子口頭考考其他同學。一方面擴大練習的量,另一方面提高興趣。

2、為變化方式,可把做一幫第2題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説加法題後説減法題,互相練習,活躍氣氛,提高練習速度。

四、聯繫實際,解決問題

練習三第1、2題完全放給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後,分別説説解題時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組,由組長組織同學們交流,交流時要照顧到每一個同學,特別是差一點的同學。教師老師應加強巡視,主動參與一些小組的交流,瞭解情況,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