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教學反思8篇 《松鼠》教學:探索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新路徑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2W

《松鼠》教學反思是針對一篇國小生作文的點評和反思,反映了現代教育的侷限性和需要改進的方向。這篇文章在教育界引起廣泛關注,成為了諸多討論教育變革的重要話題之一。

《松鼠》教學反思8篇 《松鼠》教學:探索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新路徑

第1篇

我認為必須要做好—預設,好的預設是生成的前提。預設是教師面對教材、面對學生應考慮的兩個問題:學什麼與怎樣學最有效的基本定位和假設路徑,預設包含了教學理念及在理念引領下的具體教學的操作層面(策略),它具有有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能動學習並有機整合學習目標的“理想意圖”和操作思想。新課程下的預設,首先要求構建一個“學習主題”,應該思考怎樣合理組合學習內容,使內容與目標一致;應該思考運用哪些學習策略,使效益與方法一致(有效地達成目標與掌握學習方法相一致);更應該思考學生對學習內容會有怎樣的體驗和情感。在預設過程中,教師從傳統的線型設計(關注“教師怎樣教”的設計)轉到了新理念下的框架設計(關注“學生怎樣學”的設計)上,即從“以教定學”轉到“以學定教”這一新理念上來。

葉瀾指出:“課堂應是向未來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園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所以,一個真正關注人的發展的教學設計,會為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創造性提供條件;會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僅是認知的)和為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活動的保證;會促使課堂中多向、多種類型信息交流的產生和對及時反饋提出要求。”可見,教學設計要為動態生成而設計。使教學儘可能的能在預設之內生成,做到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不變,教學內容不變,教學重點不變,教學策略不變,教學流程不變。當然,老師在預設時,不可能窮盡也不必窮盡課堂的可能的變化,要憑藉教育智慧在教育機智中生成,預設目標可以在生成中隨機升降,教學重點可以在生成中調整,探究主題可以在生成中適時替換,教學的流程可以在生成中即時變奏。

新課程強調課堂是一個不斷生成的教學,它更多地關注課堂生成的新問題、新內容、新方法、新過程,更多關注學生在課堂中個性化的生命活動。它不僅要看教師“教”得怎樣,更要看學生“學”得怎樣,甚至要從學生如何學這個基點來看教師是怎樣教的。其實學生才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師應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精心做好“預設”教學環節的同時,更應關注課堂的“生成”,讓語文教學更有意義,更具有生命活力,成為快樂的源泉。

有一次我聽了一位老師執教的《夜宿山寺》,在初讀、再讀、三讀詩文後,教師請學生説説詩句中寫了哪些事物,並説説自己的理解,有興趣的可以進行小組交流。但教師很快發現許多學生並沒有參加小組交流,而是饒有興趣地在畫畫,並發現其中一幅有問題的畫,那是一張畫有星星、月亮和一座傾斜得厲害的高樓。教師默許並支持了這一學習方式,並請學生對那幅畫做出評價,學生很快糾正了錯誤,從而讓學生正確地掌握了詩句中“危”字的正確解釋不是“危險”而是“高”。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不再死抱“預設”,而及時關注到了課堂的“生成”。教師的機智在於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學習方法,並在過程與方法中融入新知識的學習指導。我們相信學生對這個詩句的理解也已融入他的生命中。《新課程標準》不再視知識為確定的獨立於認知者的.一個目標,而是視其為一種探索的行動或創造的過程,它倡導的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中的獨特的和個性化的學習方式,教師要不斷探索這三大學習方式具體有效的操作方法。這些方法不單來自教師的實踐和創造,更應該關注學習者自身的實踐和創造,他們自己創造的方法更適合他們自身的學習特點和需求,為師者多麼需要敏鋭地捕捉和推廣“畫畫”這類具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的“生成”。

教學需要預設,但預設不是教學的全部,教學的生命力與真正價值在於預設下的生成教學。“關注生成”,它所藴含的教育思想就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第一要義的教育總旨,它所倡導的就是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它是對新課標理念的全新展示。

“生成”不會是一種不曾預約的精彩,他是一種富有靈性的召喚,更是一種價值引導下的自主構建。表現在實踐上,它是一種充分預約的精彩,在充分預約中尋求平衡,醖釀突破;只有我們不斷反思生成,我們的教學才能湧動着生命的靈性,我們的課堂才能充滿智慧的靈光。

一起來享受語文帶來的快樂吧!快樂語文不正是我們最期待,最想看到和追求的目標嗎?讓語文課堂成為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舞台,成為真正的師生“學習共同體”,變成孩子們的快樂天堂。

《松鼠》教學反思8篇 《松鼠》教學:探索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新路徑 第2張

第2篇

?松鼠》這篇課文是一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很強的文藝性説明文。本文側重於介紹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動。本文采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説明事物。文章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

整個教學過程,我引用“智慧作業”與《松鼠》一文的教學相結合,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個性化教學新方式。力求從“課前-課中-課後”,充分發揮“智慧作業”在教和學中減負增效、因材施教的優勢,從而實現“智慧作業”與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打造高效的課堂教學。

1.課前教師分析學情,巧用“智慧作業”資源、對學生進行微課導學。

課前,教師充分利用大數據優勢,分析學情,找準“智慧作業”與國小課堂教學的結合點,適時推送資源,對學生進行微課導學。教學本課前,我利用微信羣推送小松鼠自由自在的活動的視頻及相關知識點的名師智慧微課,然後讓學生帶着這種感性的認識去預習課文。這樣動態的視頻和靜態的文字相結合,學生對松鼠的外形特徵、性情、生活習性等內容都掌握非常好,並且感受到作者所用的説明方法的好處,從心裏產生了一種迫切希望用這種説明方法來介紹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願望。原來教學中的“填鴨式”被動學習變成了發自內心深處的主動學習。教學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課中教師巧用“智慧作業資源因材施教精準教學。

在孩子們從文中瞭解到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之後,接着引導學生領會作者抓住了松鼠的'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勢幾個方面具體來寫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徵。孩子們學習松鼠習性課文部分,及時推送“名師智慧微課”,既加深對課文內容理解,又放手讓孩子們學習到知識,起到複習鞏固的效果,進行個性化輔導。最後設計一個口語訓練的互動合作環節,讓學生嘗試着用文中介紹小松鼠外形的方法來介紹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外形。這時,學生興趣盎然。學習作者這種按照先總後分,分寫時按照一定順序的方法來介紹小動物的外形特徵的方法,收效很大。

課件出示主旨性問題:本文寫了松鼠的幾個方面的內容?先引導理清文章脈絡。再出示相關問題,比如:“請用幾個詞語概括松鼠的特點”“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作者喜歡松鼠”“松鼠怎麼活動呢?同學們想知道嗎?他們吃什麼呢?到哪兒去住呢?”讓學生自讀自悟,使學生髮現松鼠的特點:機靈。從“沒地方住了,沒東西吃了”,讓學生走近松鼠的內心,體會到着急、擔心、害怕的情感,再帶着這種情感有滋有味地讀課文,語言和朗讀兩方面均有所提升。

讀完本段後,引導學生快速自讀作業本69頁“閲讀短文,回答問題”-《大象的鼻子》拓展延伸,看一看作者是怎樣來介紹大象的呢?通過對比閲讀來探究不同的説明方法,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功底以及些寫作上的特色。學生完成這道題後,互動交流合作學習,教師智慧微課推送,進行精準教學、因材施教,對課文相關知識點拓寬、加深,目的在於加深學生的理解,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願望,培養創造性思維。

3.課後教師巧用“智慧作業”資源舉一反三個性輔導。

孩子們課後完成本課作業本習題,及時查看名師微課,完成舉一反三題,進行個性化輔導,讓鄉村孩子積極參與智慧作業應用中,結合家庭電視網絡和“智慧作業”平台,改善學生虛擬學習環境,拓寬學生學習空間。在加深課堂知識的理解基礎上,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我們將在不斷的實踐中進行探索“智慧作業”與教學的最佳切合點,有效推進“智慧作業”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師生互動方式和生生互動方式的變革。

第3篇

這個故事真是有趣極了。一隻松鼠跑進我家,千方百計地“貯存冬糧”,把糖、麪包皮什麼的叼到大櫃頂上;一籃子鮮蘑菇,松鼠忙活了一個早晨把它們全晾上了;天冷了,松鼠把手套、頭巾等東西叼到煙囱裏,給自己墊窩……讀着讀着,我不知不覺被這隻可愛的松鼠帶回了童年……

同學們都喜歡寵物,也養過寵物,這篇略讀課文,還是讓他們自己去講吧!

1、初讀課文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瞭解課文的大意。

2、小組合作,再讀課文,説説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件事,並結合相關的語句説説自己的體會。

通過初讀,同學們已喜歡上了這隻松鼠,喜歡上了這篇課文,一聽要自己講,都很新奇,一些同學開始躍躍欲試。

第一位小老師劉石,長相就頗具喜感,自己本身也愛笑,從頭到尾,笑聲不斷,同學們也被逗得哈哈大笑。我不知道這算不算“笑場”。“趣”體會到了,但我覺得更多是從“老師”的表現中體會到的。注重了情節,而忽視了文本。也難怪,畢竟是孩子,他們哪裏懂什麼文本不文本,就是覺得好玩!

接下來的兩件事,我對兩位“老師”進行指導,“説説你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的,有感情地讀一讀”。循着這個宗旨,學生慢慢悟到,要走進課文中去體會。

第4篇

?松鼠》是一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很強的文藝性説明文(又稱科學小品)。課文從松鼠的外形、活動、吃食、搭窩這四個方面介紹了松鼠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採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説明事物。文章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

它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設計是依據“學習提示”來定位的。我本來打算以“課文在表達上與《鯨》有什麼相同與不同?”為切入點,通過與《鯨》進行比較閲讀,探究兩篇課文不同的寫法,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可是,學生預習不到位,無法較好地進行比較,在老師的一再提示下,還是達不到預想的效果,最後還是捋着課文先弄清本課的表達方法,再與《鯨》進行對比,學生才言之有物。

本課教學設計是一課時,由於種種原因,結果用了兩課時才得以完成學習任務。

教學後思考:一個是平時類似的訓練不夠,一“放”學生就不知該如何做。再一個就是對略讀教學的目標確定不夠準確,捨不得捨棄,導致延時完成。今後還得“捨得”有“舍”才能有“得”。

第5篇

今天執教《跑進家來的松鼠》一課,感受很深,總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處理得很巧妙:

一上課,我就板書了 “松鼠”説:“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學過一篇有關松鼠的文章,你還有印象嗎?”孩子們稍作思考,馬上小手如林,紛紛交流對

此課的印象,有的説:“這是一篇科普性説明文,寫得很有趣。”

有的乾脆就交流松鼠的可愛與機警。温順與聰明。在交流中我發現孩子的記憶已全被喚醒,每個人都沉浸在對松鼠的討論中,言語之中已然流露出了對松鼠的喜愛。我抓住機會説:“同學們,假如這樣可愛的小松鼠一不小心跑進了你的家中,請你想象一下,你會怎麼做呢?你會和松鼠發生什麼有趣的事嗎?”

哇!孩子們興奮了。有的表示一定會善待這隻可愛的小松鼠。有的表示要給松鼠安個家,有的`説要給松鼠買吃的。有的説他肯定不會把松鼠捉住,一定和松鼠友好相處,等等,那份激動與喜悦已然不用説,單是那一段真情的告白就感動了大家。教室裏一派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氛圍。我順勢誇張地説:“同學們,就有這麼一位幸運的孩子,有一天,一隻小松鼠突然跑進了他的家,後來發生了許多離奇的事,快,孩子們,我們去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孩子們迅速的打開書,迫不及待的讀了起來,甚至等不及等我説讀書要求。我索性也隨他們讀了起來。

看着他們津津有味地讀書,心中好生得意,吊吊胃口,設設懸念,讀書的效果果真不一般啊!

我閲讀教學中,抓住重點詞句理解文本是重要一種方法,這一課也不例外,教學時我抓住了重點詞句來理解作者及家人對小松鼠的喜愛之情。比如“他整

天滿屋亂跑,在櫥櫃和架子上跳來跳去,動作靈敏的驚人,從來沒有碰掉過一件東西。”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小松鼠的欣賞,對松鼠的搗亂,作者沒有埋怨,沒有討厭,有的只是稱讚和賞識。喜愛之情躍然紙上。再如“有時,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臉,還輕輕的咬我的耳朵。”我請學生體會松鼠和作者關係的親密無間,緊緊地抓住“蹭、咬耳朵”來感受。學生甚至想到了松鼠在和作者説悄悄話。我順勢引導他們會説什麼悄悄話。五彩紛呈的答案呈現了。松鼠説:“小主人對不起,都是我若的禍,給你添麻煩了,對不起。等我存夠了過冬的糧食,我會請你和我一起分享的。”奇妙的想象,精彩的回答,也就是在這種氛圍中才會閃現。像緊扣後邊的“父親的哈哈大笑。我心中空落落的”等經典詞句進行理解,準確地把握了文本,走進了作者,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這對昇華情感起到了關鍵的激勵作用。尤其需要指出,這些詞句為文章中心的表達立下了汗馬功勞。

朗讀是閲讀教學的重要手段,新課標指出在閲讀教學中要以讀文本,以讀促講,以讀導思,因此本節課的教學我在最大限度上引導了學生朗讀。朗讀幾乎貫穿始終。個別讀我極強梯度指導,展示讀我請大家欣賞,集體讀我請想象畫面讀,小組賽讀,男女輪讀,挑戰讀,形式多樣的朗讀極大地激發了孩子的閲讀興趣,使真正體現課堂上書聲琅琅。

第一,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應讓學生把平時學過的方法自覺地加以鞏固運用,應體現以自學為主,老師講的還是過多,過細,過詳,課堂上不敢放手,不相信學生,以至於閲讀課文和略讀課文沒有太大的區別。

第二、注重了對文本的理解,情感的領悟,可忽視了對寫作方法的傳授,雖然課中也照顧到了,但只是隨機的提了一下,並沒有當做重點來講,這一點一直是我的語文課堂所欠缺的,總是感覺正在理解文本時進行寫作方法的傳授影響情感的表達,使課堂教學效果稍顯遜色。

第三、兩節課中,沒有刻意地請學生積累任何語段,僅僅只是在感悟,在體會,缺乏積累,缺乏運用,使課堂容量顯得太小了,學生的收穫也不會太大。

總想最求完美的課堂教學,總想不給自己的課堂留下一絲的遺憾,無奈,事與願違,大概是我的水平有限,唉!我提升的空間還是很大喲!

第6篇

?松鼠》是一篇描寫動物的課文 ,語言生動 ,內容淺顯易懂 ,介紹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 ,表達了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因而在上課前 ,我採用介紹新朋友的方式導入 ,來調動學生的學習性趣 ,讓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軌道上來 .通過看圖片 ,加深了學生對松鼠的影印象 ,再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讓學生能夠從整體入手 ,理清文章思路 ,然後在討論的基礎上 ,讓學生同時明白了文章是從外形、生活習性這兩方面給我們介紹松鼠的,初步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在學習松鼠外形的美麗的過程中 ,我採用的方法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感受松鼠的美麗 .如果能夠對照松鼠的圖片 ,讓學生體會它的外形的`美麗可愛 ,可能會效果更佳 .在學習松鼠搭窩這部分內容時,讓學生劃出課文中表示順序的詞 ,鼓勵學生用這些詞説一句話 ,這樣既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 ,學習最後一段時 ,讓學生自讀自悟。我問:“你從中知道了什麼?”學生把知道的踴躍表達 ,培養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點出了文中三個”它們”所指的不同的事物 .最後讓學生進行小練筆 .

總之 ,我覺得還有許多不到之處 ,比如抓重點詞語方面把握的不太好 ,重點詞語的解釋不是很好 ,學生回答完問題應該注意適當的引導 .課前的圖片如果能夠換成視頻資料效果會更好 .在學生評價讀書情況那個環節耗費的時間太多了 ,以至於最後的沒有講完 .如果讓學生課前再蒐集一些有關松鼠的資料 ,對松鼠會有更深刻的瞭解 ,也許效果會更佳 .希望各位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指導我今後的工作。

這篇課文屬於科學小品文,知識性較強,一不小心,就會把這堂語文課上成生物課。在備課時,我儘可能地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把重點放在本文極富感染力的語言上,引導學生分析欣賞文章生動形象的語言。同時,讓學生在賞析完富有生動性、趣味性的語言後,能夠學以致用,在實際寫作中學會運用這樣的生動説明語言。

我的初衷是好的,可在教學過程中,我仍在課文內容分析上花費了較多時間,這樣留給語言賞析、寫作片斷練習的時間就有些捉襟見肘了,這樣也就導致了我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個較嚴重的問題:學生活動太少,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有些本來設計了小組交流的環節被迫減掉,例如從文中找出讓人覺得松鼠討人喜歡的句子,先讓學生討論交流一下再回答應該會更全面。還有最後學生寫完片段後本應再交流的,也因時間關係被我跳過了。

語文課堂應是讀、説、寫有機結合的和諧課堂,是學生髮揮其主體作用的天地,本堂課從這兩方面來看是不夠成功的。讀書聲不夠多,學生的主人翁地位未能體現,還停留在問答式的課堂模式中。在今後的教學上,我要努力克服這一弊病,爭取做到真正地還課堂於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第7篇

?松鼠》是一篇語言生動的説明文,在學習松鼠外形的美麗的'過程中,我採用的方法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感受松鼠的美麗。對照松鼠的圖片,讓學生體會它的外形的美麗可愛,效果比較好。在學生讀文之後,抓住本文重點部分,瞭解松鼠的外形是如何地美麗和可愛,如何地討人喜歡,通過讀,讓學生知道該段的結構,這樣學生學習由總到分或是由整體到局部的寫法,加上教師加以引導,讓學生在寫作上學到怎樣把一件事物描寫具體的寫作方法,由總到分。這樣,對學生進行説明文習作訓練大有好處。

第8篇

4月27日上午第三節課,我在行知國小參加了縣優質課教學大賽賽課一結束,我就有點沮喪因為,我感覺與學生互動很不成功,整堂課只是按26日晚設計的教學流程例行公事般走了一遭雖然,課堂上生成過幾點火光,如:有一位同學在回答“松鼠在‘我’家做了哪幾件事”時,就概括出“偷”糖吃,他特別強調了給偷加引號;另一位同學讀“我”向爸爸告狀的句子——松鼠才是我們家那個不誠實的孩子,由“我們家、孩子”感受到作者對松鼠的喜愛;還有同學由課文最後一段感受到了作者對松鼠的尊重!我只要抓住其中任何一個生成的問題引導學生展開閲讀、討論,就能讓課“出彩”,就能讓學生更加深切地體會到作者一家對松鼠的喜愛然而,我卻沒能讓星星之火發展成燎原之勢!這的確是我的失職

到底是哪些原因致使我犯了這個錯誤呢?我不禁思索起來……

不久前,我上了兩堂公開課,一堂是校級賽課,我執教的課文是六年級下冊第18課《跨越百年的美麗》學生是自己本班的孩子;另一堂是校遠教日公開課,我執教的課文是五年級下冊《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學生是大阜國小五年級學生聽過這兩堂課的一位老師説《跨越百年的美麗》上得好些,感覺老師與學生很合拍我亦同感細細想來,對文本的`解讀水平、對理念的感悟程度絕不是短時間能夠上升的這兩堂課最大的不同是師生關係:前一次是彼此熟悉的,後面一次是完全陌生的面對熟悉的學生,我比較從容、鎮定,能夠做到“問題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較好地引導學生讀書、思考、提升當面對陌生的學生時,我有些膽怯,不知道梯子架多高才是學生需要的在面對教學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時,我常常不能果斷地取捨,在心底把希望寄託於下一個學生我似乎忘記了自己是平等交流中的首席,忘記了自己更是課堂學習的組織者,我應該想方設法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共享、放大學生的思維成果,以達到最大限度的共贏

這一次賽課讓我更加清楚地看到自己在課堂教學方面的問題1、描述問題的語言不夠形象,以致陌生的學生對“問題”的關注度不夠,甚至產生懼怕心理2、不能很好地讓“討論之球”在學生中傳遞我清楚地記得,《跑進家來的松鼠》一課上到“通過朗讀來展示你對作者感情的理解”一環節時,一位女生站起來讀了作者説的話“松鼠才是我們家那個不誠實的孩子”後,我急於指出這是語言描寫,而不是側面描寫,大大打擊了這個孩子的積極性我這樣做,面對自己班的學生時可能副作用不大,然而,借班上課影響可大了,因為我接下來又收穫了一片“沉寂”現在想來,我完全可以待學生充分感受完這句話,再引導學生找“另一處語言描寫”,細細品味爸爸對松鼠的寵愛!自然地把課推向一個高潮!3、沒有注意到細節問題比如,如果自己印發教材,就完全可以避免學生在課堂上翻閲其他課文,也可以避免舊書上的筆記給學生學習帶來的干擾

這一次賽課已經結束了,然而,他對於我成長的意義也許才開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