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菜根譚》讀後感7篇 "深思人生,淺談凡人——《菜根譚》讀後感"

來源:巧巧簡歷站 2.36W

《菜根譚》是一本古代小説,是明代作家馮夢龍所創作的一部筆記小説。本書通過各種儒家、道家、佛家的故事寓言,生動形象地描繪了中國古代社會的風貌,既有史料價值,又有文學價值,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將為大家分享讀後感。

關於《菜根譚》讀後感7篇

第1篇

?菜根譚》是明代道人洪應明所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的語錄。它勉勵人們在平淡乏味的菜根中體驗人生的滋味,進而充實自己,發憤圖強。

?菜根譚》提倡“抱朴”,即有一顆樸素的赤子之心。要經得起各種考驗“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鍛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

菜根譚特別提倡“家和萬事興”,沒有“三綱五常”的死板説教,卻可以處處感受到作者為保持家庭和諧而湧動的愛心“融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功德,消得家庭內嫌隙,便是一大學問”

菜根譚勸告人要腳踏實地。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要有一股傻勁。“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學道者需要努力,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任天機。”

在處世方面,菜根譚主張處世應該高立一步,有一種大局觀。在對待別人的態度上要求大家不要刻薄。

菜根譚中每條的字數都不多,但卻融入了人生的最為真切的感悟,遨遊其中,不單單是一種覺悟,心有那份無法言喻的快感更是另一番情趣。字裏行間,藏着的是一雙透視人間的慧眼,在他那份沉甸甸又帶着暖意的鞭策下,必有新的體會。

一個人的思想不應該被慾望遮住眼睛,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飯中體會平淡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的到極大地滿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關於《菜根譚》讀後感7篇

第2篇

我一直在看《菜根潭》,我是很早以前從街頭小攤買來相關係列的書來看的!它是明朝末年隱士洪應明所著。菜根潭三個字説明了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它講述了作者對人生的的領悟,是一種以人生經驗的沉澱和累積,有超脱、有感慨、有體會,是集儒家思想和佛家義理的一本書。 它包含很多的哲理,讓你讀過後會豁然開朗。無論你身陷人際困局還我是職場是非中,它都會給你一把鑰匙讓你開啟煩惱之門。不僅如此,它還能讓你開闊思想、修養身心、讓你成為一個懂事理、懂大義的人,我説的決不誇張哦。那就聽我細細道來。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隱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這就説明了,做人要光明磊落,象晴天白日一樣,人們都説君子坦蕩蕩明人不做暗事。對於才能來説呢,就不急於展示自己的才華,以免遭人嫉妒。在坦露自我的同時,我們是要帶面具的,帶不同的面具去面對形形色色的人,當然我們帶面具的目的要建立在真誠的基礎之上。展現才華的時候不要不分時間,不分場合。這樣不僅僅不能讓你矚目,還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要低調些,大海之所以能成為大海,那是因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無甚高遠事業,擺脱俗情便入名流,為學無甚增益工夫,減除得物累,便臻聖境。 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偉大事業,只要擺脱世俗的功名利祿,就能躋身於名流,做學問也沒有什麼訣竅,只要擯除外物的誘惑,便可以達到至高無上的境界了。

如果我們沒有被名利所左右,便專心致力與一項事業,只要能擺脱俗情物慾。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遠。如果追求華服美食,這些貪圖物質享受的做法還在繼續,那我們就是真的活着沒什麼意義了。真的沒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隨遇而安。 晴天白日的節義,自暗室漏屋中培來,旋乾轉坤的經綸,自臨身履薄處出。 想晴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的節操,是從貧困艱難的環境中培養出來的,而扭轉大局的雄才偉略是從謹慎的行事態度中磨練出來的,我明白了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並且要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謹慎態度來行事。 當然了,我還有很多的心得,就不一一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了,我建議大家都應該去看看這本書!

第3篇

讀《菜根譚》頗有感觸: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

這句話告訴我們:文章寫到了純熟完美的最高境界時,其中的遣詞造句並沒有什麼深奧玄妙之處,只但是是將自我的真情實感恰如其分地用文字表達出來罷了。當一個人的品德修養到達了真善美高度統一的崇高境界時,他的言談舉止並沒有什麼個性的地方,只但是是將自我純真樸實的自然精神本質平白表露而已。

曹丕在《典論·論文》中將做文章提高到了至高境界,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為天下讀書人廢寢忘食地讀書和殫精竭慮地求功名找到了理論依據,由此也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在頭懸樑、錐刺股讀書成名的同時,注重將文品與人品緊密地結合起來,視作文與做人為生命,孜孜不倦讀書的同時,自覺地完善自我,以期成為表裏如一的高尚的人。

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的靈魂所思與肉體所為往往並不統一,甚至會發生對抗,直接導致作文與做人的激烈衝突,真的是很殘酷。然而,這也正是生活的本真。因為在中國人的眼裏,文如其人,人生一世在社會中運行的過程被稱為做人,只有成功地做好了人,才可能擁有一雙作文的妙手,所謂修德須忘功名,讀書定要深心。做學問的人務必要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就像你在修煉道德時卻又忘不掉求取功利名譽,那麼你必然不會有什麼真正的造詣。如果你在閲讀古書時卻只把興趣放在吟詩作賦、附庸風雅上,那麼你也肯定不能有什麼深入的心得體會。

人生如同一座大舞台,每一個人都是演員,都在扮演着不一樣的主角,自然也就有正面人物和反面主角之分,同時也會存在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之別。一個人能夠扮演多種主角,但卻無法具備多個靈魂,否則靈與肉的搏鬥時刻在進行,人活得豈不是太累了,如此肉體與靈魂的和諧就無法統一,心靈的安寧更成為無稽之談。

時下朋友見面最大的感慨就是:活得真累。這種累並非單純的工作強度之大,而是作為社會人務必照顧到方方面面的關係,是個體心理的疲憊,是不堪心靈的重負,對此身在職場的人們都心知肚明又心照不宣,只能默默地承受,暗暗地調節。倘若我們能夠做到文章極處無奇巧,人品極處只本然,卸下過多的心理重負,擁有寬愛和淡定的心境,不怨天尤人,不苛求完美,去本色做人,以真心作文,那麼我們將會在有限的生命旅途中,拋棄功名之累,飽覽春花秋月,細品夏景冬雪,天人合一,自然和諧地終其一生。

如同《菜根譚》的得名:咬得菜根斷,則百事可破。但願我們能超越口耳之嗜慾,得見人生之真趣,無論是做人還是作文,都會萬事皆緣,隨遇而安。

第4篇

佛家有言心靜自然涼,與《菜根譚》有異曲同工之妙,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見其寂;虛其中者,涼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心中浮躁的人即使在幽靜的山林中也體會不到的寂靜,心中虛脱明淨的人即使在夏日裏也能得到清爽,在嘈雜的躁市也能心靜。無論在哪個時代這都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很多人一昧的追求功名利祿整天心浮氣躁,惶惶不可終日,若得若是若即若離忐忑不安的,就算是找個人間仙境也無福消受;但是一個人把名利地位看得很簡單,他的人生會很輕鬆,這也是把物慾看透了的表現,他明白錢財乃身外之物,內心純潔才是最重要的。陶淵明就是超凡脱俗的隱士的典範,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情懷,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昭然可見。但是他那種清高又是那麼的平易近人,把清高放在內心而不是表現在外表的高傲,這也是洪應明所認可的高尚。

洪應明對叱吒政壇的風雲人物説要學會激流勇進明哲保身,對仕途迷茫前途坎坷之人説要苦中求進永不言棄,對整日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人説要內心持淨以修其德,對高傲自大自以為是的人説要虛懷若谷虛心謙卑,對雄才大略威震八方的霸主説要仁者無敵。

嚼着菜根香,體會世海滄桑,讀懂人生哲理,導航着未來的方向!

第5篇

很久之前就曾聽朋友提起《菜根譚》一書,朋友對此書極為推崇,將其譽為修身之書、智慧之書,我也曾想在閒暇之餘仔細閲讀一番,無奈世俗繁忙,一向抽不出時光閲讀品鑑。

近日,女兒的學校給孩子們發了這本書,並讓每個學生都要熟記裏面的資料。八歲的女兒根本無法理解每一段語錄背後的含義,向我求救,讓我給她讀和講,於是藉此機會我第一次翻開了這本《菜根譚》。

?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之所以以菜根為名,原因眾説紛紜,其中大部分人認為這則源於宋代學者的一句古語——人能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作者藉此書表現了甘於清貧的淡然態度和平凡超脱的生活理想,值得後人景仰和學習。

在生活節奏高頻率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奔波忙碌的同時,根本無暇停下來省視內心。就像我,每日忙於工作,忙於生活,經常會遇到各種失敗、挫折,遇到各種困惑和心結,每每在我心中留下陰影和傷痕。在教女兒學習閲讀的同時,《菜根譚》中的每一段語錄都讓我感觸頗深,彷彿醍醐灌頂般豁然開朗,每日讀上幾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閲讀中,我打開心門,讓這些警世、醒世的語錄包圍浸潤着我的內心,改變着我的心態,改變着我的生活,改變着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貧得者雖富亦貧,知足者雖貧亦富。貧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權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於膏粱,布袍暖於狐貉,編民不讓王公這段語錄對當今社會追逐富貴,互相攀比的思想有着十分強的教育好處。過去,我也一向迷失在物質的慾望中,不斷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質條件,結果自我的心永不滿足,在與他人的攀比之中,總是奢望一些潛力外的東西,日子過得浮躁而虛華。此刻,我明白了,物質的追逐是沒有止境的,雖然我沒有奢華的物質條件,然而我有幸福美滿的家庭,我有穩定可靠的工作,我的生活雖然平凡,然而我的精神就應是快樂的,是富足的。知足常樂,這是人追求快樂的一種心態,也是一種處世的哲學。

得意須早回頭,拂心莫便放手,恩裏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首;敗後或反成功,故拂心處莫便放手,人生總是不斷上演着失意和得意。這段語錄告訴我們,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要心冷。對於剛從銷售轉到綜合辦的我來説,此語可作為職場格言。應對新的環境、新的工作挑戰,只有加倍努力,將工作做得更好;工作遇到挫折,我不再灰心喪氣,而是繼續努力,堅持到底,直至成功。

人生就是這樣,要能夠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尋到快樂的因子,要能夠在榮譽面前持續警醒,在挫折面前學會堅持。《菜根譚》教會了我怎樣應對生活,應對工作,應對人生。

一本《菜根譚》,一部警世書,期望你也能偷得一點閒暇,找到它,翻開它,品讀它,讓心隨着文字飛翔,讓人生隨着閲讀走入另一番境界。

第6篇

菜根書名的形而上在squo;càigēnsquo;兩音,春秋筆法直至明萬曆還能被保留,如果本書確實為明朝萬曆人洪應明所著作,看來明朝還是有才俊的。自明朝萬曆,即公元1620xx年後至當代,在中國本土產生的哲學著作中,再也沒有發現有價值的哲學著作。

當代人究squo;菜根squo;之意説,菜根堅硬多筋,只有經過反覆咀嚼,才能體會其真味。而且squo;菜根squo;一詞本身,就有貧困生活之意。本書強調:耐得貧苦生活,才能創造人生百般事業。其言謬矣。如果耐得住清貧,如果這樣,我看就用squo;草根squo;作書名更適宜。

明朝萬曆人洪應明作《菜根談》,受了宋朝汪信民莫大的教益。宋朝人的文治武功雖然不怎樣的,但宋朝人能夠説是最有靈性的中國人了。春秋筆法的嫻熟運用,幾乎呈現出蔓延之勢,造就了中華禮貌璀璨的明珠——宋詞;另有朱熹的理學,被明清兩朝當做鎮國之寶。可惜朱熹的水平,差就差在把春秋筆法做實了,做的無法變化了,我認為用squo;一放就亂,一收就死squo;來評價朱程理學頗為恰當。我看朱元璋的小聰明很多,一個出生叫化子的人,在制定開科取士的八股文法時,談得頭頭是道;可惜的是,朱元璋追求的,卻是錯誤的東西,因為朱元璋想用嚴刑峻法滅了人的squo;願望、怨氣squo;,大興文字獄。春秋筆法渡過了元朝異族統治的寒冬,本能夠引來春天,最後還是葬送在朱元璋的文字獄手中。

宋朝汪信民,名革,字信名,只活了四十歲。宋朝周彥約説:汪先生,名革,字信民,臨川人(先生本越國公之後,自歙遷臨川),性孝友,家貧而好學。三舉於鄉,紹聖四年試禮部第一甲科。常以為科舉壞平生志氣。分教長沙,帥張公芸叟待以異禮,從而受學。丁外艱,同寮醵金為賻,辭不受。令家人毋持官下一物,行見其妻所置錫水壺,愀然日:以是污我。投之江中。……蔡氏當國,欲得知名士附己,以周王宮教召不就,曰:吾異時不欲附名奸臣傳。復為楚州教官。卒年四十。……其學欲明善惡,別是非。再次,他思想多禪宗境地,正是此書最大的特色,如《宋元學案》作縈陽學案表中雲:(汪革)先生篤實剛直,惜不免墜於禪學,則侍講之所夾雜也。故其詩云:squo;富貴空中花,文章木上(?);要知真實地,惟有華嚴境。squo;不得入聖人之室矣。我認為,《宋元學案》對汪革的評價一語中的:篤實剛直,惜不免墜於禪學,不得入聖人之室。《菜根譚》為什麼不得入聖人之室,我在後面的文字中會詳細論述。

?菜根譚·修身篇》的總領之文説: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煅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一念錯,便覺百行皆非,防之當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針之罅漏;萬善全,始得一生無愧。修之當如凌雲寶樹,須假眾木以撐持。忙處事為,常向閒中先檢點,過舉自稀。動時念想,預從靜裏密操持,非心自息。再往後,才談到能輕富貴,不能輕一輕富貴之心,能輕富貴只是本文一個涉及的極不重要的一個分枝,全文幾乎再沒有提起,我不明白當代人為什麼談學問總要與富貴掛鈎?人活着真的只是吃飯嗎?

?菜根譚·評議篇》的結尾部分説:善不在杳冥,即在食息起居處牖其衷;禍淫不在幽渺,即在動靜語默間奪其魄。可見人之精爽常通於天,於之威命即寓於人,天人豈相遠哉!結尾以天人豈相遠哉結尾,全篇再次以韻母squo;aisquo;音結尾,虛詞squo;哉squo;訓詁為squo;載、裁、採squo;三字後,歸集到這三個字器。

squo;採squo;這個字,文人最嚮往,那個文人不期望自我有文采?孔子評價其學生squo;斐然成章,不知所裁squo;,孔門十哲,子夏的文學是很不錯的了,在孔子看來,子夏卻少了文采。這就關係到我們對文學的價值和功能的重新認識了。沒有子夏讀《詩經》的讀後感《毛詩序》,後人幾乎無法由跨越秦帝國而探春秋筆法奧妙,子夏對中國文學的發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詩經·關雎》説:

squo;參差荇菜squo;中的squo;荇菜squo;,能夠做為《菜根譚》中squo;菜squo;字的根本來源。squo;荇菜squo;是什麼squo;菜squo;?孔子用squo;荇菜squo;鑲嵌《關雎》,除孔子外,還有誰懂得什麼是squo;荇菜squo;的哲學好處?子貢不懂,所以有squo;子罕言性與命squo;的感歎,子路不懂,所以子路得到了孔子squo;由也登堂,然不入室squo;的評價?誰懂squo;荇菜squo;,戰國時期孟子懂、子思懂、子夏懂、荀子懂。當今世界,還有誰懂?《尚書·皋陶謨》雲: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載采采。這段文字的重點,就在squo;采采squo;,squo;采采squo;兩字的重要性,就在squo;十五有志於學squo;,squo;十五squo;在哲學好處上,決不僅僅指十五歲年齡,尚書在這段話下方做了解釋,有squo;十五squo;個形而上之道,孔子敏而求之,作詩《卷耳》雲: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在本詩歌中,我們再次看到了squo;采采、周行squo;中的兩個字器squo;採、行squo;反映出來的兩個squo;xíngcǎisquo;。《卷耳》是《詩經·周南》裏面至關重要的一首詩歌,《關雎》談squo;樂道squo;,《葛覃》談squo;親本squo;,《卷耳》談squo;禮仁squo;。我們squo;菜、採squo;之squo;cǎisquo;道,就來到儒家最神聖的學問squo;樂道squo;、squo;親本squo;、squo;禮仁squo;上方,這就是《菜根談》中squo;菜根squo;兩字的根本,故《菜根談·修身篇》總領之文説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

從烈火中煅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一念錯,便覺百行皆非,防之當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針之罅漏;萬善全,始得一生無愧。修之當如凌雲寶樹,須假眾木以撐持。忙處事為,常向閒中先檢點,過舉自稀。動時念想,預從靜裏密操持,非心自息。再往後,才談到能輕富貴,不能輕一輕富貴之心。

我們仔細究察《菜根譚》全篇,談到最後,由儒家的用心入世轉入了道家的消極避世,作者本意要柔和儒、道、佛三家來自成《菜根談》一家之言,可惜才力不逮,成了四不象,搞了個squo;不得入聖人之室squo;,可謂squo;不儒、不道、不佛、不才。squo;世人本此學問,反反覆覆猶如小人。我是不主張把《菜根談》當成中華聖典來讀的,因為它不配稱之為聖典。但是,透過本書可探源春秋筆法,從這點上説,為我們帶給了作文、思考問題的一個嶄新的方法。

我讀《菜根譚》,最大的收穫在:不能啟發智慧的文章,不能指導實踐的文章、不能帶給哲學思辨的文章,沒有文采,沒有任何好處,僅僅叫習作。看當代作家的文章,基本上都只能稱之為習作,無病呻吟罷了。故德國漢學家稱中國當代文學為squo;垃圾文學squo;,此言恰當得很。時光和實踐會證明,近六百年,中國沒有任何文學新成就。子曰:後生可畏,孔子怕的是後生不知恥、不後勇,關起門來成squo;癔統squo;。(癔,一種精神病,患者平時喜怒無常,感覺過敏。此病多由心理上劇烈的矛盾和巨大的壓力引起。亦稱歇斯底里。)

第7篇

初識《菜根譚》,是在手機上看到一部《一味一人生》的電子書。這本書就是對《菜根譚》的解讀,當時讀的時候就感觸頗深,其中有關修身、處世、待人等方方面面的闡述,給了我很大的啟迪。放寒假之前,一個偶然的機會,在學校的圖書室裏發現了這本《菜根譚大全集》,我如獲至寶。假期裏,每個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在柔和的枱燈下,輕輕捧起這份沉澱的古老智慧,靜靜地讀着《菜根譚》,讓自我的心靈理解着洗滌,讓浮躁的心安靜下來。

?菜根譚》的第一章就是立德修身——高出立,平處坐,低處行,將德放到了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開篇便提到潔身自好,棲守道德——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一個能堅守道德準則的人,也許會寂寞一時;一個依附權貴的人,卻會永遠孤獨。心胸豁達寬廣的人,思考到死後的千古名譽,寧可堅守道德準則而忍受一時的寂寞,也不會因依附權貴而遭受萬世的淒涼。這是何等的潔身自好啊!反觀我們的現實生活,有多少人因為難以抵禦物慾的誘惑,從而是自我踏上人生的不歸路,留下終生遺憾。一隻只被揪出的大老虎還是小蒼蠅,不正是驗證了這句話嗎?潔身自好,棲守道德,你才會活的坦坦蕩蕩!

而在天機最神,智巧無益一則中,則警示人們如何追逐自我的成功與夢想。貞士無心徼福,天即就無心處牖其衷;險人着意避禍,天即就着意中奪其魄。可見天之機權最神,人之智巧何益?一個堅守志節的人雖然並不用心去求取福分,但是上天卻在他無意之間引導他完成自我的心願;陰險的人雖然刻意去躲避災禍的懲罰,但是上天卻在他着意逃避之處奪走他的魂靈使其喪失元氣。由此可見,上天運用魔力的手段十分神奇莫測,凡人的智慧再高明又有什麼用呢?

當一個人把自我的修養、道德以及潛力修煉到家的時候,即使我們不急切地追求福分,幸福和幸運也會主動來敲門;當一個人不想着成功,只是朝着那個方向努力時,就會收穫意外的驚喜,正如老子所言後其身而身先。做人不可太急功近利,不可為了到達那個目標而不惜一切手段。恰恰相反,當你對於名譽、利益、地位多幾分無心,對品德、涵養、潛力多幾分着意,踏踏實實做好自我該做的事時,我們就會收穫意料之中的驚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