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風家訓徵文3篇 "傳承經典,繼承家道:我家的家風家訓傳承故事"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9W

“我的家風家訓”是父輩對子女的教導與傳承,也是一種傳統美德的代表。它不僅是家庭的文化積澱,更是提升個人修養、塑造良好人格的重要方法。願通過本次徵文,傳承傳統美德,讓更多家庭共享幸福!

我的家風家訓徵文3篇

第1篇

家風是什麼?我問爸爸媽媽,爸爸媽媽説家風是一個家的氣息,雖然看不見,摸不着,但總是在每時每刻都影響着我們家的每一個人。

從我出生起來到這個家庭的時候,我就已經成為了這個家的一份子,而家風也時刻伴隨着我的成長。從我還沒懂事的時候,媽媽就告訴我要做一個善良而又懂禮貌的好孩子,不僅在家裏要這樣,在學校裏對待老師和同學們也都要做到這樣。在我上學了以後,媽媽告訴我要勤奮學習,相信自己。首先要好好學習,奮發向上;其次要相信只要腳踏實地,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就一定能夠成功。

以前在家裏,我吃飯很挑食,經常剩下來飯吃不完,而且我洗手的時候也經常忘記關好水龍頭,這樣就浪費掉了很多水。媽媽教育我: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這不僅是珍惜水資源,也是傳承中華民族優良美德的實際行動。聽完後,我覺得媽媽説的非常有道理,並深深地記在了心裏,也一直這樣好好的用實際行動來堅持着這項傳統美德。

平時,我非常喜歡吃餃子,媽媽也都會教我,我學習的很快,也掌握了煮餃子的方法。剛開始/煮餃子的時候,我經常控制不好水量,會盛得太多或是太少,但是媽媽沒有嫌我學的慢,反而耐心的每一次都來教我。後來,我不僅能控制好水量,還知道了煮餃子什麼時候變大火,什麼時候變成小火,煮成什麼樣子是熟了。這件事情讓我感受到不論做什麼事情,只要用心肯學習,熟能生巧,一定能成功。

暑假時,姐姐放假在家裏,她很餓但是不會煮餃子,媽媽就讓我來煮餃子。剛開始我很怕煮不好,把餃子煮不熟,媽媽就在旁邊也看着幫我煮餃子,在媽媽的指引下,一盤餃子成功出鍋了,看着姐姐吃的時候,我非常滿足自己能夠幫姐姐煮好餃子,也更加感謝媽媽不厭其煩的教我煮餃子。我明白了不管做什麼事都要互相幫助,互相愛護,就像這盤餃子,要牢牢的抱在一起。

每個人的家風都不同。我的家風就是:知禮、懂禮、勤奮、上進、互幫互助、互相愛護。

我感覺到我的家風能夠讓我無時無刻不在提醒着自己如何成為一個好孩子,只有有了家風,才能共同為了這個共同的小家而共同努力。而我們的小家好了,整個社會,整個國家,也都會變得越來越好!

老話有説:“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那什麼是家規呢?家規即是家訓,就是祖輩用以訓誡子孫立身治家,為學進取之言。家訓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是一本無字的典籍;更是一種潛在的無形的`力量。它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我的思想,它用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方式教育着我的心靈。

我家也有家訓。我家的家訓就像是為我量身定製的一樣,要我引用孔子的話:“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學文。”意思是説:少年子弟平時在家要孝順父母,出門要敬愛兄長,做事要謹慎,説話要講信用,要廣泛關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若還有富餘的精力,就用來學習文化知識。是啊!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知與?在我家尊老愛幼就是做人的根本。

記得去年大年七年級,我們去給爺爺拜年。飯後,全家圍坐在一起聊天,聊着聊着,不知不覺話題議論到了我的身上。爸爸老是説我這不好,那不好,最後我忍無可忍和他吵了起來,一時口不擇言罵了我爺爺的名字,頓時全家人沸騰了起來。

爺爺好像沒事人似的,笑着説:“名字不就是用來叫的嗎?沒啥大驚小怪的。”

奶奶則心疼地説:“父慈才子孝,你動手打人也不對。”

這時媽媽走過來,語重心長地對我説:“我平時教你那麼多的做人道理,你這麼連做人的根本也忘了呢?那你將來還會有啥成就呢?你自己好好反省反省,按規矩該怎麼做。”

聽了媽媽的話後,我走到爺爺的面前深深地鞠了個躬,説:“爺爺我錯了,我不該罵你的名字,以後再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我願背《弟子規》以示懲誡。”

爺爺摸了摸我的頭,開心地説:“知錯能改,就是好孩子。”

這件事就像烙印一樣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裏,時刻提醒我做人不能忘本。

家訓是尺,丈量着我的心靈;家訓是圃,藴育着我的思想;家訓是雨,滋潤着我健康長大。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家風,是一個家庭不可缺少的主旋律。我家的家風有四條:一是節儉之風,二是惜時之風,三是孝順之風,四是文明禮貌之風。

我家的節儉之風。我的父母都出生在農村,從小就養成儉了勤節約的好習慣。這個好習慣自然而然地傳到他們的女兒――我身上。記得從我懂事起,每當吃飯時,母親就叮囑我:“你要珍惜糧食,農民伯伯種糧不容易。”我當時並不是很理解。後來上學了,我學了古詩《憫農》,才理解了母親的良苦用心。

我家的惜時之風。母親每一天都會匆匆忙忙地趕回家,告誡我,讓我快點寫作業,然後再急忙做飯,有時她會利用做飯的空隙,來洗衣服或監督我寫作業。母親語重心長地告訴我:時間在不經意間就溜走了,如果不抓緊地話,就白白浪費了。時間如流水,一去不復返。”母親的言行舉止感染了我,從而使我學會了珍惜時間,做任何事情都早早完成,從不拖拉。

我家的孝順之風。我的父母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子欲孝,而親不待。而他們也是那樣用心做的。記的那次姥姥生病住院,母親一連好幾個星期在醫院裏照顧奶奶。出院後,又把奶奶接回家,並細心照顧。給奶奶端茶倒水,噓寒問暖。還安排我去陪姥姥聊天。父親給奶奶買了許多好吃的,我都有點讒得流口水了。爺爺生病時,父親不顧白天工作的辛苦,晚上去陪爺爺。看着父母的一舉一動,我想:我也要做個孝順的人。

我家的文明禮貌之風。母親經常説要做一名懂文明,講禮貌的好孩子,見到叔叔阿姨要問好,看見地上有垃圾要勤勞的彎下腰,遇到需要幫助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養成樂於助人的好習慣。有一次,母親和我出來散步,一個小朋友把吃完的香蕉皮,隨手扔到了地上,走過的路人都沒有理睬,於是母親上前把香蕉皮撿了起來,並且扔到了垃圾桶裏,看見母親的行動我被深深的感動了。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做一名好孩子。

繼承和發揚好的家風,是一種“正能量”的傳遞,有了優良的家風,我們的小家一定會更加幸福。祖國的大家庭一定更加和諧。這就是我家的家風!相信大家一定是一名節儉,惜時,孝順,文明禮貌,樂於助人的好孩子!

家庭是園,孩子是苗,家庭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茁壯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家的家風,家訓,並且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向來重視家教,而家風家訓更為重要。

尊老愛幼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小的時候,父母就教育我們要尊敬老人,孝敬老人,現在我們也做父母了,教育孩子對老人一定要有禮貌。我們家孩子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我們做大人的在各方面一定要以身作則帶個好頭,我們有好吃的一定要給老人先吃,老人需要什麼,就算自己再艱苦也一定要達到老人的要求。我們從來不讓老人生氣,有什麼事兒都要順着他們。老人都是80多歲的人了,行動也不方便,我們都是抽空去給老人理理髮,洗洗頭什麼的。每當見到我們,老人的臉上都露出一副喜悦的笑臉。我覺得我不用跟孩子多説,我們所做的一切孩子已經看到了,他一定會照着我們的樣子去做。俗話説,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會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我覺得孩子一定會做得更好。

同時我們要教育孩子勤儉節約,現在的孩子根本不知道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孩子們吃得好,穿得好,亂花錢買零食,人家有的自己就得有,甚至要比人家的更好,這樣溺愛孩子不是一個好習慣。每當孩子説到這些,我們就講講以前我們的生活,我們

上學的時候不捨得買一個本子用,就用石板在上面寫字,寫完後擦掉再寫。後來就花四分錢買一張白紙,回家用剪刀剪開,用線縫起來當本子用,而且反正面都寫,這樣就覺得很高興,很滿足了!孩子聽完後,大吃一驚,説:“哇!媽媽,原來你們這麼艱苦啊,連一個本子都不捨得買,學習還那麼刻苦,成績也那麼優秀,我以後再不亂花錢了,一定要好好學習!“孩子聽完這一些一定很受啟發。

做人要誠實,凡事要實事求是。只要你做了不管對還是錯,都要勇於擔當,勇於承認,錯了不要緊,只要你認真的對待,及時地改正錯誤,那就是一個好孩子!所以説,良好的家風家訓非常重要。好的家風家訓能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讓孩子在各方面不斷健康成長。

我的家風家訓徵文3篇

第2篇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説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訓、家規、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尊敬老師、長輩、同學和任何有殘疾的人;勤勞節儉懂得持家;遠親不如近鄰,好好對待鄰居;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些家訓,是自古以來存在在每個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卻少之又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把它們定為家訓,是為了讓下一代牢記中國五千年曆史文化的璀璨,我會努力做到,同時也會影響周圍人,讓他們也做到。

我家的家規是:主動向長輩問好;互相尊重彼此;路上撿到錢包等貴重物品必須上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業做完了才有娛樂時間;當天的事情當天做,不能拖拉;每天都要運動(至少一種)。這些家規有幾項是爺爺奶奶定的,有幾項是爸爸媽媽定的,這越來越完善的家規更是讓我瞭解到了中國文化的進步。從小,爸爸媽媽就要求我做到,好的規矩,成就了我現在的成績。我家的家風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良好的家風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家風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

有家規、有家訓的家庭,屬於豪門貴族之家;有家規、有家訓、有家風的家庭,屬於王侯將相之家。

我希望我家的家訓、家規、家風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有朝一日,實現幸福的四大目標:和諧、文明、健康、富有。

記得還是在國小三年級的時候,我的家裏,多了一本奇怪的書,裏面的句子都是三個字的,這讓我很好奇。後來我知道了它的名字叫《弟子規》。它是我姐姐在學校發的,因為她有一門課程是學習弟子規。一次她帶回家的時候,被我看到了這本書。

直到現在,我還依稀記得裏面的內容: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在我年幼時,就常被父母教導。

有一個故事很多人耳熟能詳,很多父母曾經都講過:小時候,我吃飯老是把飯粒剩在桌子上,媽媽就嚇唬我説:“老是把飯吃到外面,浪費糧食的小孩子,打雷的時候,雷公會劈你的。”所以,我很害怕。那時候,我家的院子裏養了幾隻雞,我靈機一動,抱了一隻雞過去啄了幾下,立馬就乾淨了。這樣我就算沒有浪費糧食了吧,我自我安慰道。在上了憫農之後,我就明白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從此我就不再浪費糧食了,而且,每次吃飯的時候,也都會很自覺地把飯粒撿乾淨,甚至飯碗裏的飯粒也都吃得乾乾淨淨。現在,看着別的小孩吃飯時髒兮兮的樣子,我真的要感激我的父母!小時候的我,對父母的話深信不疑,雖然我現在明白了,有些話都是嚇唬我的,但是我也明白了,他們所有的.話,都是為了我有一個美滿的人生!

弟子規,聖人訓,開篇就點明瞭弟子規的地位。所以我希望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中,能多多想起父母在我小時候的教誨。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在做好人的前提下,有餘力,則學文。我父母在我年少時很少教我作業,也很少叫我讀書。我放學回家自己就會寫作業,他們從來不會來催我做作業。可能他們覺得我要是不做作業老師會罵我,所以不怎麼來管我。

我父親曾經對我説過:“兒子啊,該説的,該講的,該教你的,早在你十歲之前,我就都説過了,講過了,教過了。十歲之後,我只是不斷地重複着在你十歲之前我對你説過的話!”現在想想還真的是這樣,所以有時候我才會覺得他們煩,因為他們老是這麼幾句話。可有誰知道,即使這樣,我有時候都會犯錯。所以希望我真的能時刻想起父母在我年幼時對我的教誨!

第3篇

大家都知道,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廢,都要堅持!

我六歲時開始學習小提琴。最初的一些日子,覺得很新鮮,對這個新接觸的事物充滿了好奇與學習的渴望,每天都想觸摸它,聽一下弓毛觸動琴絃的美妙聲音,所以天天都能自覺練習。大家都知道,學習樂器必須堅持每天練習,不能間斷。可過了一段時間後,學琴的新鮮勁兒過了,覺得每天練習又累又枯燥,當媽媽督促我練琴時,我總是很不情願,有的時候還耍小脾氣,有幾次真的就要放棄了。可是每次媽媽都鼓勵我堅持下去,媽媽説基本功練習是最枯燥乏味的,但卻是最重要的,從不會到會需要一個過程,只有經歷過了這段必經之路,後面的練習才能繼續下去。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沒有哪個人一出生就是天才,都是經過努力才成功的。

就這樣,從最初的不情願一路走來,到現在已有三年了,現在看來反而覺得沒有原來想象的那麼困難。因為堅持,使我在每週上課時展現給老師一個不一樣的我,給了我練習小提琴的自信;多虧了當初的堅持,使我能在班級的聯歡會上展示自己的才藝;多虧了當初的堅持,使我在散步的不經意間聽懂了維瓦爾迪的協奏曲;多虧了當初的`堅持,使我從持琴都堅持不了多長時間到現在能連續二十多分鐘練習不停歇,這都歸功於“堅持”二字。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也需要堅持。清理家庭衞生這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如果沒有了堅持我們的家會變成了什麼樣子!我心愛的薰衣草如果不堅持澆水恐怕早就枯死了。還有我那可愛的小金魚,如果不堅持每天餵食,它們就會餓死的。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都離不開堅持。

在我的小家,堅持是一個寶貝,我和爸爸媽媽時刻都感受到堅持帶給我們的信心、勇氣和喜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