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劌論戰教案10篇 展開智慧之翼——《曹劌論戰》課程設計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9W

“曹劌論戰教案”是一篇古代兵書,記錄了春秋時期晉國大夫曹劌在與齊國交鋒中運籌帷幄、制勝謀略的經歷。這篇兵書不僅是古代兵法中極為重要的一篇,對於領導管理和軍事戰略也有着深遠的影響。

曹劌論戰教案10篇 展開智慧之翼——《曹劌論戰》課程設計

第1篇

分析曹劌和魯莊公兩個人物形象。體會作品的藝術魅力,理解課文的主旨。

品析“論戰”內容;領會課文運用對話表現人物性格的寫作特點。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您能介紹一下嗎?今天我們就來走近一場在史書熠熠生輝的'戰役——齊魯長勺之戰,走進一位因這場戰役而名垂青史的人物——曹劌,共同學習《曹劌論戰》。

1、《曹劌論戰》選自《 》又稱《 》或《 》, 家經典之一。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況的一部 體史書。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 所撰。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語調應舒緩、深沉,讀出議論語氣)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有解説的意味,語調應低緩)

(7)衣食所安( )(8)弗( )敢專( ) (9)小惠未徧( )(10) 小大之獄( )

(1)既克( )(2)公問其故( )(3)一鼓作( )氣

(4)再而衰( )(5)三而竭( ) (6)彼竭我盈( )

(7)難測( )也(8)懼有伏( )焉(9)望其旗靡( )

提示:本文雖短,但能緊扣題旨“論戰”,運用對話的形式,有條不紊,逐層展開,闡明曹劌是怎樣論戰的。

1、“十年春,齊師伐我” 魯莊公的態度怎樣?説明什麼?

3、從曹劌與魯莊公的對話中我們看出他們對戰爭取勝的根本條件看法有什麼不同?

4、此段的哪些話可以直接體現他的這一認識?你贊同他的看法嗎?為什麼?

3.反攻的時機選在什麼時候?曹劌是怎樣幫助莊公選擇時機的呢?

五、總結要點,盤點收穫:(師生共同進行)

2.題目為“曹劌論戰”,這是一篇記敍文還是議論文?

長勺之戰是古代著名的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役,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著名戰役?請你談談戰爭中能以少勝多的原因是什麼?

1、 為什麼説“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與信”是“可以一戰”的主要條件?

4、 曹劌認為作戰取勝的先決條件是什麼?(“忠之屬也”的實質是什麼?)

曹劌論戰教案10篇 展開智慧之翼——《曹劌論戰》課程設計 第2張

第2篇

我今天所説課的篇目是《曹劌論戰》,它是蘇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初級中學語文教材第六冊的第一篇課文。

一、語文課程標準對國中文言文閲讀的要求

新大綱對文言文的學習閲讀要求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1、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基本內容,背誦一定量的文言文。

2、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瞭解古代社會,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曹劌論戰》是《左傳》中的精彩段落,簡明完整地記錄了齊魯長勺之戰的史實。這是歷史上“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讚揚了曹劌熱愛祖國,關心國事的精神及其政治遠見和軍事才能。此文在新教材中編入第六冊第六單元第一篇課文,從編者意圖來看,顯然出於以下幾點考慮:

1、通過此文去引導學生關注古代歷史上的經典戰例,從而繼承我國優秀文化傳統和民族精神。本課精當剪裁,短小精悍,和第二課《陳涉世家》,第三課《出事表》相比,放在第一課有利於學生循序漸進的.認識和吸收積澱古代文化。

2、教材單獨組元,意在指導學生單元集中比較,比較中讓學生初步瞭解古今詞義既有發展變化,又有繼承、聯繫的特點。

3、教材注意到第六冊的特殊地位,作為開篇,它是對前面五冊的總結,又是對前面文言文知識基礎的昇華與發展。對今後高中階段語文能力與習慣的培養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我班作為畢業班中的普通班,語文基礎相對比較差,特別體現在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與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因此對曹劌這個人物形象及其意義的把握應循序漸進,有淺入深,適當取捨。

根據以上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我將此文的教學目標確立為:

1、藉助工具書用自學的能力及圈點批註的方法掌握文言詞語、句式。

3、從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教學重點是目標1、2。課文2、3段對於表達中心來説是本文的難點。

“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葉聖陶語)。本文是短篇精品,內容豐富。字詞句方面,根據學生已經學過的基礎文言和課文註解,大致能理解。因此能以一得引多得的自學輔導設計進行教學,使學生認識精品,喜歡精品,在理解的基礎上,融會貫通,並聯系實際,有所啟發。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採用圈點批註、朗讀、討論、質疑、課堂練習等方式使學生動起來。

為了提高課堂效率,採用投影、小黑板、地圖等媒體手段。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應該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聯繫當今世界、國防、軍事建設導入課文,同時板書“齊魯長勺之戰”,並點明戰爭的性質“以弱勝強”。

(導語深入淺出,簡明而有啟發性,符合這篇課文的風格。)

(1)指導學生不看課文註釋,初讀全文,把不懂的字、詞、句標出。

(2)對照註釋,再讀全文,標出不懂的地方,並寫入課堂筆記。

(3)學生各自翻檢詞典,自己解決課堂筆記中的問題。

(1)教師發印好的材料給學生閲讀,在學生閲讀材料的時候,教師出示小黑板,補充註解。

(材料是有關古代文化知識的,一是有關“肉食者”,二是有關“戰車”,三是“齊魯長勺之戰示意圖”。)

(1)、學生填寫課本上練習三、四,並對照訂正,師適當檢查,點撥。

(1)同桌右邊的同學逐句翻譯第一段給左邊的同學聽,再請左邊的同學逐句翻譯後2段給右邊的同學聽,相互提意見,力求釋詞準確通暢。

(2)老師指導一個討論小組,然後請其中一位同學上講台翻譯。

(這種形式從動嘴到動腦,氣氛熱烈,每個學生都投入了活動,很好地鍛鍊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3、老師簡述課文三段的段意。並講述參與戰爭的三個主要人物,同時讓學生去思考這三個人物中誰是英雄人物。(答案一目瞭然,曹劌。)

(1)課文寫他怎樣成為英雄的呢?寫出了他怎樣的性格?

(2)曹劌能發揮他的遠謀,有所建樹,似乎應該加上重要的哪一條?你對之有什麼啟發?

(3)你對魯君是怎樣看的呢?談談自己的認識,體會。

(1)曹劌是個有遠謀的人,在長勺之戰中表現了他的戰略思想和指揮才能,他認為戰爭要取信於民,得到人民的擁護,他認為戰爭中要抓準戰機。他是一個典型的軍事家。

(交流、討論能激發學生的個性興趣,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利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的形成。)

四)拓展訓練(要求談自己的一點體會,自己的發現。)

第3篇

一、認識要想取得戰爭的勝利,戰前必須做好政準備——取信於民的道理,在作指揮上,必須重視士氣、詳察敵情、正確運用戰略戰術,善於掌握有利戰機。

本文選自《左傳》,題目是後加的。《左傳》傳説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據魯史寫的編年體史書,保存了我國自公元前722年以下二百多年間的許多史料。

春秋初期,齊桓公藉口魯國曾經幫助過同自己爭做國君公子糾,出兵進攻魯國。當時,齊強魯弱,魯國處於防禦地位。本文記敍了曹劌向魯莊公獻策,並在長勺之戰中幫助魯莊公採取正確的戰略,終於戰勝了強齊的史實。“長勺之戰”是我國曆史上以小勝大、以弱勝強著名戰例之一。

肉食者鄙——鄙陋。這裏指目光短淺;衣食所安——養;

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犧牲玉帛——指豬牛羊等祭祀品;

忠之屬也——盡力做好本分的事;可以一戰——可以憑藉;

彼竭我盈——充滿,這裏指士氣正旺盛;故克之——戰勝。

課堂小結:本文通過記敍曹劌對戰爭的有關論述和指揮長勺之戰的史實,説明要取信於民,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並掌握戰機才能取勝的道理,表現了曹劌的政治遠見軍事才能。

一、檢查上節課重點詞的`掌握情況、課文的自讀理解情況。

②表現戰爭性質的句子?“齊師伐我”(即對魯國來説是正義之戰)

⑥劌分析戰前準備“何以戰”是通過與莊公的幾次對話完成的?三次

⑦劌否定了什麼作法?肯定了什麼作法?怎樣肯定的?

“衣食分人和祭神弗加”;“斷獄以情”;“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⑧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在戰前準備上,曹劌重視的是什麼?人民的支持

⑩表現莊公“鄙”的句子是什麼?“公將戰”,“衣食所安”“犧牲玉帛”“公將馳之”

本段寫了兩層內容,概述戰前曹劌求見莊公,通過與莊公的對話,明確作戰的先決條件是取信於民,突出了曹劌的遠謀。

①劌與莊公二人的表現分別是什麼?表現出各自的什麼特點?

劌:“未可”,“可矣”,等待時機,觀察時機――善於抓住有利戰機

②體現劌指揮正確的句子?“齊師敗績”,“遂逐齊師”

④用自己的話概括本段介紹了戰爭的哪兩個過程?反攻和追擊

③齊人三鼓後為何“可矣”?“夫戰,勇氣也,……彼竭我盈”

④二“未可”為何?“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本文通過記敍曹劌對戰爭的有關論述和指揮長勺之戰的史實,説明要取信於民,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並掌握戰機才能取勝的道理,表現了曹劌的政治遠見軍事才能。

可以:兩個詞,意為“可以憑藉”一個詞,表示可能或許可

8、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本文通過記敍曹劌對戰爭的有關論述和指揮長勺之戰的史實,説明要取信於民,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並掌握戰機才能取勝的道理,表現了曹劌的政治遠見軍事才能。

第4篇

知識與技能:瞭解《左傳》文學常識,瞭解文言詞句和文言實詞的古今異義;瞭解魯國以弱勝強的原因。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對話描寫,分析曹劌和魯莊公這兩個人物形象。

瞭解人心向背的重要性,學習曹劌機智沉着、敢於以弱勝強的精神。

曹劌論戰記敍了魯莊公十年春天,齊魯在長勺作戰的故事。齊強魯弱,魯國處於防禦地位。曹劌向魯莊公獻策,在長勺之戰中幫助魯莊公採取正確的策略,終於戰勝了強齊,成為中國戰爭史上弱軍戰勝強敵的著名戰例。

?左傳》是《春秋左氏傳》的簡稱。它是一部古代編年體史書。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記敍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250餘年歷史,包括各諸侯國政治、軍事、外交、文化諸方面情況。

師:軍隊。公:魯莊公。曹劌(ɡuì)。間(jⅰàn)。鄙(bǐ)何以戰:憑藉什麼作戰,以何戰。以,憑、靠。

異義詞:犧牲:古義,古代祭祀用的祭品。今義:指為了國家或他人而捨棄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

可以一戰:省略句,即可以(之)一戰。可,助動詞,可以。

本文通過寫曹劌對長勺之戰的論述以及弱魯戰勝強齊的史實,表現了曹劌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軍事才能,説明了只有取信於民和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把握好作戰時機,才能取得戰爭勝利的道理。

第5篇

?左傳》的全稱是《春秋左氏傳》,又稱《左氏春秋》,是一部編年體史書,作者左丘明是魯國史官,書中按魯君在位順序逐年記事。本文節自該書第八卷“莊公”目下,文中“十年”即魯莊公十年(前684),“公”指魯莊公。《左傳》之文皆有目無題,本文標題是後人根據它的內容擬定的。文章以記言為主,題眼是“論戰”二字。一定要讀好曹劌的話,用明確的語氣表示他贊成什麼、反對什麼。敍事的話用客觀陳述的語氣讀。

3、指定兩位同學將自己摘抄的詞語分別寫在黑板的左、右兩側;再指定三位同學試讀全文,各讀一段,一氣讀完。這兩項可以同步進行。

4、提問:①開頭“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這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反問,語氣較輕,有勸告意。)②第二段兩個“可矣”的“矣”字表示怎樣的語氣?(表示所期待的已經實現。)兩個“未可”後面為什麼不加語氣詞?(有堅決制止之意。)③末段“夫()戰”“夫大國”中的“夫”是發語詞,無義;既無義,是否可刪?(表示有所議論,不能刪,猶今語“要知道”之類,讀時要有語勢。)

2、學生誦讀“十年春……乃入見”這一層後,提問:

①《左傳》敍事十分簡練。這一層敍述曹劌入見莊公緣由僅用40字,能不能將它壓縮成“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入見”14字?(不能。“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一句有提挈全文作用,不能刪。)

這一層已讀過幾遍,再領讀一遍即可進行檢查。隨後結合學生抄在黑板左右側的詞語進行提問。

①古代出兵打仗,有鐘鼓的叫“伐”,無鐘鼓的叫“襲”。齊師這回進攻魯國,是擊鼓敲鐘去的,這意味着什麼?(堂堂正正地討伐。)為什麼齊軍要這樣做?(因為魯國幫助齊公子糾爭奪君位,干預了齊的內政。)

②春秋時有“公膳”制度,但只有國君、卿、大夫才能享用“肉食”,曹劌鄉人稱這些人為“肉食者”,意味着什麼?(對統治階級不滿。)

③“間”,本作“”,表示月光從門的中縫穿進來。在“又何間焉”這句話裏,“間”可以引申出怎樣的意思?(參與。)

④“鄙”的本義是邊遠的地方,為什麼能引申出“目光短淺”的意思?(距首都遠,文化落後,見識不廣。)

提示:肉食者的“鄙”、曹劌的“遠謀”,讀下文便知分曉。

2、背誦第二層(“問:‘何以戰?’”至“戰則請從”)

這是全文中的難點,應多讀幾遍(包括領讀),解詞句和提問啟發可以靈活地穿插在誦讀過程中。要點如下:

②春秋時諸侯國無常備軍,遇到戰爭則臨時徵集奴隸入伍。據此想想:“民弗從也”的“從”的具體含義是什麼?(跟着國君去打仗。)又,這句話跟上文哪一句相照應?(“肉食者謀之”。)

③“加”,由“口”“力”二字組成,本義是用言語欺凌別人。在“弗敢加也”中,“加”應當引申為什麼意思?(欺騙,虛報。)

④“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獄”,左右側都是“犬”,有相爭意,指訴訟案件;兩犬相守,又有看守罪犯意,指監獄,這裏用前一個意思。“以情”,依據實情來判決,也就是做到了公正。賞罰公正,人民才能信服並聽從,所以下面曹劌才説“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3、小結第一段,説説“肉食者鄙”的表現(行小惠,講小信)和曹劌的遠謀(以忠於其職取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在檢查過程中如發現新的問題(例如因不瞭解句意而背不出或背錯),還可以作補充解釋或啟發學生自行領悟。

這段純屬敍事,句式又比較整齊,估計讀兩三遍就可以成誦,無妨講點古代常識以增加學習的興趣。要點如下:

①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長勺之戰是一場車戰?(“公與之乘”“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公將馳之”)

②介紹車戰概況:用戰車作戰時,三個甲士站在車上,居中者擔任御手,居左者持弓,居右者持矛,其餘數十名步卒隨車衝擊敵陣。國君要親自上陣用旗鼓指揮軍隊,他坐在車中央,御手在左,在右的手執武器保護他,叫“車右”。

請你猜猜,曹劌既跟莊公同坐一輛戰車,他應該坐在什麼地方?(在莊公右方,除協助指揮作戰外,還兼有保護莊公的職責。)

③“鼓”:看字形,左邊象鼓置於虡(,鼓架)上,右邊象手執槌之形,故有擊鼓義。鼓之,發佈進攻令。

檢查背誦後,讓學生説説莊公眼光短淺的表現。(略)再問:“齊人三鼓,劌曰‘可矣’”“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是為下文哪幾句作鋪墊的?(“彼竭我盈”“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1、這段也不難背誦。試讀一遍後讓學生概括曹劌答語的層次,再聯繫第二段瞭解文章的理路。

②靡:披靡。“靡”,從“非”。“非”是鳥翅下垂之形,故有“倒伏”義。

四、結合練習第三、四、五題總結全課。

第6篇

1.懂得文中實詞“師、將、鄙、克、竭、盈、靡”等的意思,虛詞“之、以”等的用法。

2.瞭解曹劌關於戰爭取勝的論述及其指揮作戰的才智。

這段文章,毛主席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書中曾全文引介,並作了精闢的評析。這段文章中有很可值得學習的東西。

這段文章是《左傳》中的一段名文,記述了春秋時期齊魯長勺之戰,記下了曹劌關於戰爭取勝的著名論述以及曹劌如何指揮魯軍打敗齊軍的史實,描寫了曹劌的軍事才智和作戰指揮才能。其記事有詳有略,內容重點突出;先言戰鬥進程概況,後明戰鬥進程何以如此,文章主旨顯明。本文在內容、寫作方面的這些特點,教學中要講清楚。

逐句逐段講解課文。在懂得句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和寫作特點。加強誦讀練習。

3.瞭解曹劌關於什麼是戰爭勝利的保證這個問題的看法。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左傳》中的一段著名文章《曹劌論戰》。這段文章,毛主席在他的重要著作《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書中曾全文引介,並作了精闢的評析。這段文章很值得我們一學。

?左傳》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編年體”,即按年代順序記事)。這是一部非常珍貴的史書,當中保存了我國春秋時期許多重要的史料。這部書特別長於記述戰爭,本篇記述的是春秋時期齊國魯國在長勺進行的一次戰爭。這次戰爭,弱小的魯國打敗了強大的齊國,其原因是什麼,其奧妙何在,本篇作了簡潔而生動的記述,學完後大家會對之有個瞭解。

劌(guì)間(jiàn)弗(fú)徧(biàn)帛(bó)孚(fú)轍(zhé)軾(shì)竭(jié)靡(mǐ)

2.句讀正確。叫一名同學朗讀第一段,再讓全班同學齊讀第二、三段,讀畢酌情講評。

齊讀前提出要求:思考回答“第一段主要寫什麼?”齊讀畢提問一二名同學,以瞭解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情況。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十年”:魯莊公十年,即公元前684年。“師”:軍隊。“伐”:興兵攻打。“我”:指魯國。相傳《左傳》的作者是魯國的左丘明,所以其書用魯君的年號記事,稱魯國為“我”。“公”:魯莊公。“將”:打算,準備。“戰”:作戰,迎戰。“請見”:請求拜見莊公。“其”:他的。“鄉人”:同一個鄉的人;“鄉”:古代的地方行政單位,相傳周制以一萬二千五百户為鄉。“肉食者”:吃肉的人,指有權位的貴族。“謀”:籌劃,考慮。“之”:代抵禦齊師之事。“間”(jiàn):參與。“焉”:兼詞,於此。“鄙”:鄙陋,指目光短淺。“未”:不。“遠謀”:深遠謀劃。“乃入見”:於是入朝拜見莊公;“乃”:於是。

“問:‘何①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②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①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③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④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⑤以一戰。戰則請②從。’”“何以戰”:依靠什麼去打仗;①“以”:拿,依靠。“衣食所安”:衣食這類用來安生的東西;“所”,這裏指用來安定生活的東西;‘安’:安定。“弗”:不。“專”:專有獨佔。“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給別人;“必”:一定;②“以”:把。“對”:應答,對答,一般用於地位低的人對地位高的人,或晚輩對長輩。“小惠未徧”:這些微小的恩惠沒有遍施及一般人(國君的這些賞賜只有國君左右的人才能得到);“未”:沒有;“徧”:同“遍”。①“從”:聽從。“犧牲玉帛”:祭祀用物;“犧牲”:供祭祀用的純色全體牲畜;“玉”:玉器,珪璧之類;“帛”,絲織品。“加”:超越,這裏指謊報,虛報。“必以信”:一定用誠實不欺的態度對待神靈;③“以”:用;“信”:誠實,不欺。“孚”:誠信感人。“福”:降福,保佑。“獄”:訴訟案件。“雖”:雖然。“察”:考核,明察。“必以情”:一定依照實情處理;④“以”:按,依照;“情”情況,實情。“忠之屬也”:這是盡心盡意處理政事一類的表現;“忠”:忠誠;“屬”種類。“可以一戰”:可以憑藉這點打一仗;⑤“以”:憑藉;“以”後省略“之”。“戰則請從”:如果迎戰,那就請允許我跟隨您一道去禦敵;“則”,就;②“從”,跟隨。

提問一:第一段主要寫什麼?(要求用一兩句話作答)

講解:第一段主要是通過曹劌和莊公的對話,寫曹劌對應具備什麼條件才能保證戰爭勝利這個問題的看法。

提問二:曹劌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什麼?他否定了魯莊公的什麼看法?

講解:曹劌認為要得到“民”(庶民百姓)的.支持才能保證戰爭勝利。在魯莊公作出第一個回答後,曹劌就提到了“民”的支持,“小惠未徧,民弗從也”。當魯莊公説到辦案子一定合情合理時,曹劌便明確肯定道:“忠之屬也,可以一戰。”在曹劌看來,辦案合情合理,符合百姓願望,如此處理政事,能夠得到百姓支持,具備這個條件,就有了戰勝敵人的保證,因此他明確斷言:“可以一戰。”曹劌否定了魯莊公的兩個看法:一是他能得到左右朝臣的支持以取勝,一是他能得到神靈的保佑以取勝。要注意,曹劌否定魯莊公的第二個看法是説:“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誠信不能使神真正信任,神不會保佑的,並不是説神的保佑沒有用,他不是在否定神的保佑。

2.整理第一段中重點實詞的意義,虛詞“以”的不同用法。

3.思考:①第二、三段各寫什麼?②這篇文章寫出曹劌的什麼特點?

第7篇

1、把認識曹劌形象,理解戰爭取勝的原因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把對比的手法、詞語的古今義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2、教學中重視學生熟讀、背誦的訓練,培養學生“以讀促悟,以悟促記”的良好學習習慣。

3、課外蒐集古今中外戰爭史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例,瞭解其中決定性的因素是什麼。

1、知識與技能:識記作家、作品的文學常識,積累文言字詞,認識人物形象。

探究對話描寫對於表現人物性格的作用,在朗讀中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學習曹劌“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的精神,培養熱愛祖國的感情。

1、朗讀法。在朗讀中要注意字音的準確,節奏的合理,儘可能表現出人物的情態,並使語句流暢,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揣摩文章大意,進而要求熟讀成誦。

2、點拔法。本文突出了人物語言的描繪,而且寫了戰前準備,戰時經過,戰後總結三部分,事態發展清晰,文章脈絡分明,學生在朗讀之後,藉助於比較完備的課下注釋,可以粗通大意。

知識歸納法:中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語知識,諸如常見的實詞、虛詞以及文言句式,重點文言實詞,古今異義現象,一詞多義現象,特殊的文言句式等。

中國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戰爭,其中有許多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光輝戰例,哪位同學能舉出實例(赤壁之戰,淝水之戰),這些戰役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思考,而發生在春秋時期齊國和魯國之間的長勺之戰尤其受到了毛澤東同志的稱讚,毛澤東同志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指出,長勺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上弱軍戰勝強軍的著名戰例”。今天我們學習《曹劌論戰》這篇課文就是談論長勺之戰的,通過學習,我們可以理解在長勺之戰中,弱小的魯國為什麼能戰勝強大的齊國,曹劌的戰略思想是什麼,它對我們有哪些啟發。

?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候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況的`一部編年體史書,書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簡練生動。尤其善於描寫戰爭及複雜事件,又善於通過對話和行動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對後代散文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曹劌論戰》談論的是古代戰爭故事,這次戰爭發生的時間是春秋初期,交戰雙方是強大的齊國和弱小的魯國,交戰地點是魯國的長勺,史稱長勺之戰,發生戰爭的原因是齊襄王時,政令無常,他的弟弟公孫白和公子糾分別逃到莒國和魯國避難,後來齊襄公被公孫無知所殺,住在莒國的公孫白搶先回到齊國奪得王位,稱為齊桓公,後來魯國也送公子糾回齊國爭奪王位,結果被齊桓公打敗,齊桓公逼魯莊公殺掉公子糾。魯莊公十年(前684年),齊桓公又藉口魯國曾經幫助過公子糾與他爭奪齊國君位,再次舉兵攻魯,兩軍交戰於魯國長勺,結果弱小的魯國戰勝了入侵的強大的齊國。

曹劌(guì)又何間焉(jiān)鄙(bǐ)未孚(fú)長勺(sháo)弗(fú)未徧(biàn)轍(zhé)靡(mí)軾(shì)公與之乘(chéng)彼竭(jié)我盈(yíng)4、學生參閲註釋默讀課文。要求:

⑵課文共三段,是按什麼順序組織材料的?詳寫了什麼?略寫了什麼?

明確:按着戰前準備,戰鬥過程、戰後總結的順序組織材料。詳寫論戰,略寫戰鬥。

⑴通假字: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徧”通“遍”,遍及,普遍。)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形容詞作動詞“賜福”“保佑”)

古今異義:肉食者鄙(古義:鄙陋,指目光短淺;今義:粗俗,低下)

犧牲玉帛(古義:祭祀用的豬、牛、羊等;今義:為正義而捨棄生命)

可以一戰(古義:兩個詞,譯為:“可以憑藉”;今義:一個詞,表示可能或許可)

必以(之)分人,可以(之)一戰(省略介賓結構的賓語)

再(鼓)而(士氣)衰,三(鼓)而(士氣)竭(省略謂語,主語)

結合中外古今戰爭史以少勝多的事例,談談決定戰爭勝利的因素是什麼?你從中受到了什麼啟發。

第8篇

2、古今義不同的實詞及“夫”的用法。掌握判斷句式。

今天我們學習《曹劌論戰》。文中所寫的齊魯長勺之戰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以小勝大,以弱勝強的戰例之一。長勺之戰背景簡介:

本篇選文又題作“齊魯長勺之戰”或“長勺之戰”。這一戰事發生在魯莊公十年(前684),是齊桓公即位後向魯國發動的第二次戰爭。

前此兩年,齊桓公(公子小白)與其庶兄公子糾曾進行過激烈的爭奪君位的鬥爭。當時篡君奪位的公孫無知(齊襄公堂弟)已被殺,齊國一時無君,因此避難於魯國的公子糾和避難於莒國的公子小白都爭相趕回齊國。魯莊公支持公子糾主國,親自率軍護送公子糾返齊,並派管仲攔擊、刺殺公子小白。然而魯國的謀劃沒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搶先歸齊,取得了君位。齊桓公即位後當即反擊魯軍,兩軍交戰於乾時(齊地),齊勝魯敗。乘兵勝之威,齊桓公脅迫魯國殺掉了公子糾。齊桓公雖在其庶兄的血泊中鞏固了權位。但對魯國卻一直怨恨難平,因此轉年春便再次發兵攻魯,進行軍事報復和武力懲罰。本篇所記即是這次在魯地長勺展開的戰事。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對長勺之戰的評價

春秋時期,魯與齊戰。當時的情況是弱國抵抗強國,魯莊公起初不待齊軍疲憊就要出戰,後來被曹劌制止了,採取了“敵疲我打”的'方針,打勝了齊軍,創造了中國戰史中弱軍戰勝強軍的有名的戰例。

有兩條線索:一條是事件發展的線索(戰——戰——戰——戰);一條是人物活動的線索()。

(二)、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含義,想一想它們在現代漢語中的常用義是什麼。

(三)、“一鼓作氣”在文中的意思是,現在常用的意思是。請你用它造一個句子。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3.曹劌認為戰爭應該取信於民,也就是莊公所説的“”。

4.魯莊公的“鄙”表現在在哪些方面?請你從原文中找出並稍作解釋。

5.選文最後一段中,曹劌分析取勝的原因有兩條,一條是選擇有利於進攻的時機,即;一條是把握有利於追擊的時機,即:。

6.選文略寫戰爭的過程,而詳寫曹劌和魯莊公的談話,作者的用意是什麼?

獨立獨立完成本課《金榜學案》。月考得a等的全做,其餘做課內部分。

第9篇

1、通過人物形象分析,學會通過語言刻畫人物的方法,掌握故事情節。

2、深入文本分析,拓展相關語文觀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人物形象分析,學會通過語言刻畫人物的方法,掌握故事情節。

深入文本分析,拓展相關語文觀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a、為何要“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譯原句,分析理解)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譯原句,分析理解)

a、戰場上作戰要抓住時機,僅僅抓住時機就一定能獲勝嗎?(補充介紹臨時招兵制)

第10篇

1、理解曹劌關於戰爭的論述,體會曹劌指揮作戰的策略思想。

師:上節課,我們共同翻譯了字、詞、句,熟練朗讀了全文,明確了文章的結構,那麼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深入學習《曹劌論戰》,主要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課件展示目標:

1、理解曹劌關於戰爭的論述,體會曹劌指揮作戰的策略思想。

師:長勺之戰誰勝?(魯國勝),弱國戰神強國,關鍵在誰?(統帥),那麼我們就來研究一下曹劌的戰略戰術思想。

①魯莊公認為戰前需作哪幾方面的準備?曹劌是如何進行評價的?

②為什麼“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

③為什麼“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

(學生活動: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共同交流,回答時小組成員共同站起,一人回答,其他組員補充。)

師:文中兩個人物是戰爭中的兩個重要人物,人物形象各有特色,下面我們就來結合文本來品味這兩個人物。

你能從文中分別找出一個詞語來概括魯莊公和曹劌嗎?完成表格

曹劌:思想上愛國,國難當頭之際挺身而出為國效力;

軍事上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善於詳察敵情,把握有利戰機。

魯莊公:目光短淺,魯莽草率,昏庸無能,急躁冒進。

師:是的,在長勺之戰中,魯莊公確實表現無能,魯莊公作為一國之君,他真得是是一個昏君嗎?為什麼?

(鼓勵大膽地思維,大膽地發言,而且能言之有據,言之有理即可)

4、“千里走單騎”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誰?它出自哪一部描寫戰爭的著名小説?

課文中指出了戰前的政治準備----取信於民,敍述了利於轉入反攻的陣地----長勺,敍述了利於反攻的時機-----彼竭我盈之時,敍述了追擊開始的時機----轍亂旗靡之時。這次戰役,採取了“敵疲我打”的方針,成為中國戰史中弱軍戰勝強軍的有名戰例。長勺之戰表現了曹劌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和軍事上的傑出才能,説明必須取信於民,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並掌握戰機,才能取得戰爭勝利的道理。

閲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用原文語句回答下列問題)

5、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後才同意追擊的理由何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