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亞的木匣教案範文3篇 "精華藏匣:科利亞木匣教案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8W

本文主要介紹了一份優秀的教案範文——“科利亞的木匣教案範文”。該教案將科利亞的木匣故事作為教學素材,融入了多個學科的教學內容,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設計,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科利亞的木匣教案範文3篇

第1篇

1、使學生從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獲得啟示,培養他們多動腦、勤思考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

3、學會本課生字和新詞,練習用“仍然”“雖然”造句。

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體會柯里亞最後講的話。使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哪些寫得真實、具體。

(3)柯里亞為什麼把東西埋起來?媽媽埋的東西同柯里亞的有什麼不同?

(2)討論第2題,重點理解“剛學”“只會”兩個詞語。

(3)討論第三題,原因主要有兩方面,東西多不能都帶走;受到媽媽埋東西的啟示。

(1)他們什麼時候挖埋藏的'東西?從埋到挖經過了多長時間?

(3)柯里亞開始是怎樣挖的?結果怎樣?後來為什麼又挖着了?

2、提問:怎樣理解柯里亞最後説的這段話?(年齡小,步子小;年齡大,步子也大。)

1、課文寫的是柯里亞埋木匣、挖木匣,為什麼還要寫媽媽埋木箱、挖木箱呢?

1、引導學生通讀全文,邊讀邊想,哪些地方寫得真實具體。

4、將課文中含有“仍然”“雖然”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四,科利亞的木匣,希望對你有幫助!

科利亞的木匣教案範文3篇

第2篇

主要內容課文敍述在德國法西斯快要打來時,科利亞學着媽媽的樣子,在離屋門口十步的地方埋下木匣子。四年以後,科利亞回到家裏,在離屋門口十步遠的地方沒找到木匣子,經過思考,科利亞在離門口五步遠的地方找到木匣子。

中心思想課文通過敍述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經過,説明隨着時間的變化,周圍一切都在不斷地變化,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能用靜止的眼光看,要隨着情況的變化採取不同的做法。

段落結構這篇課文敍述順序比較清楚,是圍繞着“埋木匣”、“挖木匣”和“從中得到的啟示”來講的,可以把課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1—3自然段)講科利亞埋木匣。第一節先講挖坑。第二節科利亞埋木匣。第三節主要回答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

第二段(4—12自然段)講科利亞挖木匣。先講科利亞離家與回家。這裏寫得很簡略。接着講媽媽挖出了大箱子而科利亞挖不到他的木匣子。最後講科利亞經過自己的思考,終於找出了問題的癥結。

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是第三段。講科利亞從挖木匣中悟出的'道理。他懂得,世間一切都在變化,面對變化着的事物,不能採用固定不變的態度。

1.本文按時間順序記敍,篇末點明中心。讀後引人深思。

課文第一段幾次寫到科利亞年齡小,“剛學數數”“只會數到十”,這與後面科利亞四年後回到家鄉時“長大了,上了國小,數數能數到一百多”相呼應,為科利亞因人長大,步子變大而找不到木匣埋下了伏筆。

教材重點科利亞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麼思考的,科利亞從這件事中受到什麼啟發是教材重點。

教材難點科利亞冥思苦想後對小夥伴説的那段話是教學難點,要通過幫助學生在理清句羣層次的基礎上理解內容。

1.要抓好預習。預習要求可以是:仔細讀課文,畫出不懂的詞句,提出問題。在學生預習後,可做必要的檢查。看看是不是瞭解課文的基本內容——寫了一件什麼事。讓學生提出在閲讀中發現的問題,看看他們是不是真正地讀進去了,對學生提出的的疑難詞句應留心記下,以便結合講讀逐步加以解決。

2.要抓住課文重點部分啟發思考,求得理解。課文重點在“挖木匣”這一部分,科利亞按埋木匣子時量的步數找,結果挖不到,後來經過冥思苦想悟到情況的變化,結果挖到了木匣。由此得到“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的結論。這是一個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先讀懂課文內容,可着重提醒學生注意埋東西或挖東西各在什麼時候,時間變化了周圍事物起了變化也可以引導學生這樣考慮,為什麼用了同樣的方法,媽媽能找到箱子,而科利亞卻找不到木匣子?可以通過板書幫助學生弄清事物在變化,在對比中加深理解:

課文最後一節講科利亞的體會。要求把它和上文聯繫起來理解,使學生懂得,這是在挖木匣的思考中得出的認識,時間過去,人長大,步子變大,由此認識到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教師可聯繫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體會,使學生在對具體事例的感受中懂得這個道理。

3.要給學生提供練習分段和歸納段落大意的機會。可在學生初讀課文以後,按“思考·練習2”的提示,練習給課文分段,在逐段理解後讓學生練習歸納段意。

4.本組課文訓練重點是繼續運用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並受到遇事要動腦筋,要全面地看問題的教育。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説一説,哪些地方寫得真實具體。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科利亞愛動腦筋,發現問題,告訴我們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目光去看問題,要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問題。

5.理解媽媽挖到了箱子而科利亞卻挖不到木匣時可以對比着分析。媽媽的話強調了這一點:算術有用——數數挖坑——容易找到。科利亞雖然也按媽媽的做法行事,結果卻相反;數數挖坑——找不到——算術不管事。問題出在哪裏?讓學生體會,科利亞記憶沒有錯誤;十步,已經盡力去挖;挖得深,挖的範圍大;被人挖走的可能性能排除了;大箱子在,小匣子不可能不在。這裏記錄科利亞的思維過程,這個思維過程的收穫便是“這裏面一定有原因”的判斷。

生字中“德”容易寫錯,右面部分的筆順是“十古西”。

練習用“仍然、果然、不光……還、如果……就”造句。必須先弄清這些詞語的意思。“仍然、果然”的區別。“仍然”是“還是、仍舊”的意思。句子內容應該是説原來怎麼樣,後來還是怎麼樣。用“果然”的時候,句子後面的意思和前面是順着説的,表示事實與所説的或所想的相符合。“不光……還”表示更進一步的關係,“如果……就”表示假設一種情況會有這種結果。教師要在學生造句過程中酌情加以指導,使學生從語言實踐中體會這幾個詞的不同意思和用法。

課文中提到的“戰爭”指原蘇聯的衞國戰爭,是原蘇聯人民為反對法西斯德國及歐亞盟國而進行的正義戰爭。1941年6月22日,德國進攻蘇聯,蘇聯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英勇抗擊,經過幾年努力,於1944年收復全部被佔領土,取得衞國戰爭的勝利,課文中講的差不多四個年頭,即指這段時間。

第3篇

1.瞭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2.並從中獲得啟示,3.培養學生要多動腦筋,4.勤于思考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初步學習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5.解決問題的方法。6.會認3個生字,7.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冰鞋,8.斧頭,9.手鋸,10.玩意,11.免得,12.搶走,13.難過,14.算術,15.當初,16.隨便,17.仍然,18.敵人,19.台階,20.所以,21.懂得”等詞語。2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3.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事説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明白科利亞認真思考的過程,以及順利挖出木匣並悟出了其中所藴含的道理。

1.從課文的題目看,2.《科利亞的木匣》,3.這篇課文主要是圍繞着什麼寫的?(木匣)這篇課文圍繞着木匣寫了一件什麼事?都寫了哪些內容?

2.學生自學生字、新詞,,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1.指2.名3.按自然段讀課文(每人讀一自然段),4.注意學生生字詞的讀音。

本課有兩個多音字。“量”本課讀liang(2聲),還有個讀音是liang(4聲);另一個多音字是“數”,它可以讀“shu”和“shu)”,本課兩個讀音同時出現,“科利亞剛學數數”,第一個數讀“sh(”,第二個數讀“sh)”。

在學生識記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你還會用什麼方法記住字形和理解字義?引導學生按漢字的特點,記字形,理解字義,培養學生識字能力。

區別“匣”和“箱”的字義,“匣”比較小,“箱”一般比較大。它們的共同點,都是盛東西用的。

斧和爺;鋸和據;免和兔;搶和槍;難和灘;階和價。

(1)學生自己小聲讀課文,標出自然段,並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3)指名彙報:本課寫的是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在學生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一)使學生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並從中得到啟示,明白事物總是在發展變化的,無論什麼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對待它,而要根據事物的發展變化採取相應的做法。並且培養學生多動腦,勤思考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

(二)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示”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二、教學重點 認真學習課文後三個自然段,從中受到啟發。

三、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明白科利亞認真思考的過程,以及順利挖出木匣並悟出了其中所藴含的道理。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科利亞的木匣》一課的生字和新詞,並且初讀了課文,知道了本課寫的是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本節課繼續學習這一課,通過學習,讓我們知道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並且使我們得到一些啟示。

小聲讀課文,邊讀,邊對照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想:本文是按什麼順序,(即什麼線索)寫的?

本文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示”的順序寫的。

(3)指名讀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亞埋木匣的動詞:放、蓋、踩、撒,從埋木匣的這一連串的動作中,你體會到科利亞是個怎樣的.孩子?

(4)指名讀第3自然段:説一説科利亞為什麼把木匣埋起來?

一是因為全家人要躲避戰爭,東西多不能帶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科利亞善於動腦筋,善於觀察思考,他見媽媽把家裏的箱子埋起來,受到啟發,所以自己也學着媽*的樣子把木匣埋起來。

“科利亞只會數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讓學生讀這兩個句子,體會“只……就……”的用處。

在這裏“只”強調了科利亞的年齡小,只會數到十,因此就量十步。

這句話在全文中的作用很大,就是因為他只會數十步,年齡小,才造成後邊挖木匣時,挖不着,為後邊的內容埋下了伏筆。

①媽媽是在什麼情況下,什麼時間,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4)畫出媽媽説的話,讓學生談談自己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

媽*的話有兩層意思。一是強調了算術真有用,第二層意思是假設當初不是數三十步埋箱子,而是隨便挖坑埋箱子,那現在肯定就不好找到了。同時,這裏也滲透着,科利亞也是照媽*的樣子埋的木箱,挖的木匣,那為什麼挖不着呢?怎麼算術又不管用了呢?原因在哪裏呢?這裏又為下文埋下了伏筆。

①讀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説一説科利亞是怎麼挖木匣的?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有找到。

科利亞把坑挖得很深,朝左挖、朝右挖,説明挖得面積比較大,還是沒挖着。

讓學生小聲讀課文,想:當小夥伴們笑科利亞的時候,他是怎麼做的?

科利亞心想:自己的方法沒有錯呀,既然家裏的大箱子都沒有被法西斯挖走,那麼自己的小木匣也不會被法西斯挖走。從科利亞的話中,暗示了他當時思維的過程,所以想來想去,認為“這裏面一定有原因。”

從“科利亞丟下鏟子,坐在台階上,用手摸着腦門想。”看出科利亞遇事開動腦筋,認真思考。從科利亞的話中體會三層意思:一是經過思考,他知道是怎麼回事了,當時很激動,會很大聲地告訴大家,用了歎號。二是找到了為什麼挖不着木匣的原因。三是料定自己會馬上找到木匣的。

讓學生體會當時科利亞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科利亞學着媽*的樣子,照媽*的方法,自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後來,又用和媽媽同樣的辦法去挖木匣,媽媽很快挖到了她埋的箱子,而科利亞沒有挖到自己埋的木匣。後來,經過科利亞動了一番腦筋,知道了自己沒有挖到木匣的原因是,四年前埋的木匣,那時自己年齡小,步子也小,現在九歲了,步子大了一倍,那時量十步,現在應當量五步,果然量五步挖到了木匣,從這件事中,科利亞受到了很大的啟示。

(1)默讀課文,劃出科利亞受到了什麼啟發?再讀一讀,你是怎麼理解的?

(2)出示科利亞説的話,一方面進一步理解他的話的意思。

科利亞善於動腦筋,勤于思考,他從自己埋木匣,挖木匣的過程中,悟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他懂得了周圍的一切都在發展變化,面對着發展變化的事物,不能採用固定不變的態度,應當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1.自己默讀,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啟示”的順序,説一説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的,怎樣挖木匣的,他從中得了什麼啟示。

懂得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在發展變化之中,看問題不能用固定不變的態度,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