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我與地壇有感9篇 "徜徉地壇,感悟人生"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4W

我在編輯公文網站期間,不斷探索不同的主題和內容,但是“讀我與地壇有感”這個主題卻讓我感到格外親切。地壇是一個交流學術和思想的平台,而我也是一個喜歡閲讀、思考和分享的人。在這個主題下,我想表達我的一些感悟和想法,與大家交流。

讀我與地壇有感9篇

第1篇

第一次接觸到史鐵生的文字,是《秋天的懷念》,那時我不滿10歲,現在對文章的記憶已經模糊了。這次拿起《我與地壇》,竟生起了一種強烈的讀下去的願望——這緣自一點巧合。

我家附近也有一個公園。對於這個公園,我可以用史鐵生的話來表述:自從那個下午我無意中進了這園子,就再也沒長久地離開過它。那時我剛搬家。一天下午,我在外面玩,玩着鬧着就跑遠了些,跑過了一條馬路。我在馬路對面好奇地走着,偶然間發現了一個小鐵門,沒有上鎖,我推開門悄悄走了進去,走了十幾步,頓時豁然開朗,親臨桃花源的感覺。後來才知道這裏是公園最隱祕的入口,再後來這裏經市政府整改,成了美麗的大花園。於是我就這樣稀裏糊塗地與公園結下了緣分。

相比當時雙腿殘缺、失魂落魄的史鐵生,我很幸運,因為那時的我身體健全,活潑開朗。讀到最後,讀到史鐵生對生與死的叩問,對父母的追懷,對地壇中人與事的思考,我才以一個旁觀者的'眼光,不知不覺對比了這兩個園子。

這公園有個大湖,市政府未整改之前,是個大水泡,泛着酸味。我玩耍的時候,為了避開那股酸味,也繞得遠遠的。後來湖換了水,整個公園也變得幽雅,這裏漸漸有一些三三兩兩的老人在釣魚。我也偶爾湊上前,瞧瞧他們的魚簍,看到幾條歡快的小魚在遊動;和老人搭訕,他們便會嘿嘿笑着向你述説最近的喜事:家裏的貓喜歡魚,最近增加了養老金……老人臉上寫的滿是幸福。還有年輕的夫妻帶着小孩爬假山,不時有幾位畫家來公園寫生,來這裏學習的學生更是不少……這裏彷彿成了人間的仙境。

在《我與地壇》中,十五年來園子裏的人和事,都是那麼滄桑、悲涼。唱歌的小夥子,被埋落的長跑家,弱智的小女孩……這讓史鐵生看到的多是命運的沉浮,生命的輪迴。而在我的周圍,盡是天真的幼兒、浪漫的情侶、健康的老人。這讓我看到的多是生命的活力,未來的希望。史鐵生擁有的是不幸是仰望別人,而我擁有的是幸福,我沒有資格只是感慨。

地壇注視着史鐵生的沉浮,看着它由一個精壯的小夥子變成了雙腿殘缺的中年人。我卻注視着園子的沉浮,看着它由一個荒涼的“地壇”變為美好秀麗的開放式公園。試想,如果我被命運擊昏了頭腦,偶然地來到以前那個沒有經過改造的破園子,一呆就是十五年,那我再讀這篇《我與地壇》,必定會產生更大的共鳴。但現實終究是現實,公園賦予了我一片朦朧的温馨與寂寥,它們的境況不是心與墳墓,而是心與時代。時代讓地壇變成了公園,讓地壇中沉浮的人變為了公園中幸福的人。我在這園子裏坐着,園子成年累月地對我説:孩子,這不是別的,這是時代的變遷與碩果,是一個時代相對於另一個時代的幸福。

如果不是《我與地壇》,同時我又不是擁有這麼多的幸福幸運,那麼我就無法聯想到前人為我們這個時代做出的努力,更無法感恩於這個時代。

在這巧合與對比之中,我對這個時代深厚感情,可以用史鐵生的話表達:我甚至現在就能清楚地看見,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長久地離開它,我會怎樣想念它,我會怎樣想念它並且夢見它,我會怎樣因為不能想念它而夢也夢不到它。

在某一處山窪裏,必定有一些老人扶着枴杖走下山去。在另一處山窪裏,必有一個跑上來的孩子,那一定是我。因為生命可以輪迴,但時代不會回頭,新的一代定會將時代的幸福愈加歷練為永恆。

讀我與地壇有感9篇

第2篇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父母給予我的愛是理所應當的。他們每天早晨極早的醒來,為我做早餐,為我忙碌一切,在我眼裏都是極其平常的一些事。然而,當我讀完《我與地壇》這篇文章,我對父母對我的愛又有了新的認識。

一篇《我與地壇》讓華夏兒女為之動容,而《我與地壇》的'主人公史鐵生當他明白自己的母親對他的愛,卻是在母親死後。他沒有把握住母愛,因此讓它悄悄溜掉了。當我讀到這裏,我不禁為史鐵生而惋惜。可是當我看到他的母親在自己心中難過,卻不向兒子訴説,只讓自己承受痛苦時,我為她的母愛而感動。是的,每一位母親都深深愛着自己的孩子,她不需要孩子的回報。我想,當她們看見孩子快樂長大時,也許最開心。而當母親為我們忙碌時,我們是否應該説一句感謝的話語,因為這樣,也會是她們倍感欣慰!轉眼間,今年的母親節已經過去了。

而在今年的母親節中,我卻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幫母親慶祝了這個節日,因為我知道:母親為我付出許多,現在是回報她的時候了!

第3篇

翻開高中語文必修一,無心去看那是第幾頁,唯有“史鐵生”三個字映入眼簾,格外顯眼。

史鐵生,我國當代作家,他21歲時因病雙腿癱瘓,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麼都找不到了。他搖着輪椅去到了地壇,從此與地壇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與地壇》寫的是雙腿癱瘓的作者在地壇這座歷盡滄桑的古園中坐着或躺着,看書或想事,,用樹枝拍打和驅趕小昆蟲。作者用了十幾年在地壇中找到了三個問題的答案,第一個是要不要去死?第二個是為什麼活?第三是幹嘛要寫作?作者從地壇中獲得了啟示,汲取了頑強生活與奮鬥的力量。

“為了讓那個躲在園子深處坐輪椅的人,有朝一日在別人眼裏也稍微有點色彩,在眾人眼裏有個位置,哪怕那時再去死,也就多少説得過去了。”這是作者對於幹嘛要寫作的回答,為寫作而活,為慾望而活。正如作者所説:“人真正的`名字叫做慾望”。慾望,或許遙不可及,但慾望如同夢想,沒有夢想,你將會迷失方向,不知所措,沒有慾望,亦是如此,沒有慾望,就沒有前進的動力。

在此之前,我一直認為慾望是一個十足的貶義詞,但《我與地壇》使我改變了對它的看法。正是因為慾望,作者才選擇活下來,才選擇寫作,才會獲得成功。不僅是作者,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讓慾望帶領我們前進,相信自己前途無量。

?我與地壇》以飽含深情的筆墨,抒發了對命運和生死問題的感悟。讀完,我獲益匪淺,我懂得了慾望不一定是壞東西,它可能是促使你前進的力量。面對不幸,我們要抱有勇敢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在學習上,亦是如此。

第4篇

母愛不是香醇的茶水,也不是濃郁的咖啡,只是一碗平凡的白開水。母愛是一個甜美的字眼,它可能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是一句噓寒問暖;是一個充滿鼓勵的掌聲;也可能是一個飽含深情的擁抱。

?我與地壇》這本書流露着史鐵生對母親的留戀,每一個字似乎都在傾吐着母親對他不平凡的愛。尤其是在史鐵生寫作剛剛卓有成效時,他與母親卻早已陰陽兩相隔,“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痛讓我潸然淚落。母親有着這樣一個原本風華正茂卻在一夜之間突然癱瘓的的孩子,揹負着整個家庭的命運,為了兒子的雙腿治病,負債累累。她的離開好像是因為上帝不忍心,而把她召回去吧。他想起曾經合歡樹的晃動的樹影,想起自己再也看不到已經有房頂一般高的合歡樹,想起撫養自己長大的母親,想起童年的事,想到失魂落魄的自己,想起當年母親在臨死前臨終的話語,生活了下來,母親的影子依舊在他的心裏隱約地晃動。

倘若世界沒有了困苦,世界還能夠存在嗎?要是沒有了愚蠢,機智還有什麼光榮呢?要是沒有了醜陋,漂亮又怎麼維繫自己的命運?也許這是上天的安排,這是多麼一位平凡的母親,又是多麼一份不平凡的愛。

同樣是一天,作者正想去地壇裏度過新的一天,他拿好書,搖着輪椅,突然發現自己的東西忘了,於是趕緊回去拿。他小心翼翼地轉過輪椅,看到母親站在院子前,眼睛旁邊紅腫着,似乎對兒子的回來沒有任何反映,水嘩嘩的眼睛直視着兒子,好像在譴責自己的過錯,又好像在禱告上帝保佑自己的孩子。也許在那個時候作者只會厭煩母親這樣的做法,然而當母親長眠於地下時,當他回頭,也只能看到枝葉飄落,秋風習習。

每當秋風瑟瑟,大雁北歸時,作者常常回想起北海的菊花,常常回想起曾經的母親。在作者雙腿癱瘓後,脾氣也隨之變得暴怒無常,死的念頭頻來入夢。母親那時候也常常肝疼整宿都翻來覆去無法入睡。一天,母親跟作者説:“北海的菊花開了,我帶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流露出央求的神情。“什麼時候?”“你要是願意的話,就明天?”母親説,作者答應了,讓母親喜出望外。雖然這個時候母親還大口大口地嘔吐出鮮血,但她依然去了,這也就讓母親永遠地離開了,就在他臨終前,依然堅持用最後一口氣説:“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話音剛落,黯然逝去。又是一個秋天,作者和妹妹去北海看了菊花,看到了菊花潑潑灑灑,高潔浪漫的樣子,讓自己好好活,頑強的活……

歷史的每一瞬間,都有無數的歷史蔓延,都有無限的時間延伸。作者雖然來生孤獨,無數的歷史和無限的時間也因破碎而成片段,但母親還依然在他的心中晃動,在命運的混沌之點中,激勵自己活下去,永遠,永遠…………

我也有一位母親,常常與作者一樣讓母親顧慮、焦躁和擔心,將自己能做的事都重壓在母親的身上,但我與作者截然不同的是,母親依然在我的身邊,幫助我,呵護我,無微不至地照顧着我。是母親給予了我們生命,是母親給予了我們温暖,母親就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最形影不離的朋友!我們要珍惜眼前的幸福!

國小的'一天,不知哪來的一股怨氣,讓剛剛起牀的自己心情壞到了極點。沒有吃早餐便背起書包怒氣衝衝地去了學校,那天正好輪到我站崗,我拿着本子站在學校門口,還是心不在焉。在快要下崗時,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了我的眼前,母親拿着糯米糰子站在門口,召喚我過來,我一把拿過糯米糰子,漲紅了臉,氣哄哄地把糯米糰子扔進了垃圾桶。現在看了這本書,懷念起當時自己的幼稚,也倍感羞愧,既然母親給予了你生命,你也應該以加倍的感恩回報母親,感謝母親對自己的撫養。

懷念曾經,母親將我們帶到了人世間,一把屎,一把尿地幫助我們,打理着我們的生活,一句句最質樸的話語裏無不感受出那份對兒子的愛。母愛像蠟燭,奉獻青春,用自己的青春灌溉我們幼小的心靈;母愛像大雪中的一件皮衣,供給温暖,呵護我們長大;母愛像甘泉,為我們添加成長的能量;母親像一枚指南針,在你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為你指明前進的方向和道路。我們既有一份力量,就應該用每一分力量去回報母親,感恩母親這樣平凡的人,給予了我們不平凡的愛!

第5篇

?我與地壇》是一位身殘者在一座廢棄的古園中對自己所見到的人生百態所發出的感悟、思索。作者以地壇作為寄託自己情感與發泄情感的地方,同時也是思考人生的佳境。

由於作者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齡忽地殘廢了雙腿”,他體驗到了更多的人生的痛苦,但他依然在命運中掙扎時,找到了一片古園,在這裏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的輪迴,深刻地感受每一個季節的特點,體會每種人生的價值。

他思考了死與生。死是必然的歸宿,當我們感到累了,上帝會自然安排我們休息。而活着,是我們一生都需想的問題,即使活着是飽經蒼桑的,世界仍然在運轉,古園依舊是古園,我們不能逃避,只能欣然接受,改變現在的自己。當我們能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淨地了,應理去心中的一絲雜緒,認識真實的自我,進行自我完善。思考人生是每個人的必備之路,不同的人,思索的結果、內容不一。

史鐵生不僅思考着自己的逆境,他還在思考自己的親人所受的痛。“時間能證明一切”,作者始初並沒考慮到母親所感到的痛苦,只沉浸在自己的憂傷中,經時間的醖釀,他感知到母親的忐忑與無奈。與此同時,也鳴響了我心中的警鐘,母親對孩子的愛意志堅韌、毫不張揚,而我媽媽正頑強地與病魔抵抗,同時還要承受不成器的我給她帶來的巨大痛苦。我應慶幸我母親還在,我有機會能讓媽媽擺脱苦惱,並且除去我那一絲倔強與羞澀,不至於到時後悔莫及。因此,我感謝史鐵生的經歷警醒了我。

在課本未節選的部分中,還有作者從各個方面詮釋所感受到的春夏秋冬;在園中曾經出現的人們及對他們人生的思索;對逆境人生的理解,差距是必然的;作者對自己的生涯理解;許多美好的事物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人生是如此複雜但卻純真、質樸,以至於我們要用一生的時間去思考,作者在十五年的思考中,逐漸成熟,認識更清晰,從失落、煩躁轉變為穩重、深情。

當我讀《我與地壇》這本書時,它就像磁鐵一樣把我給吸引住了,讀完以後更是讓我百感交集,受益匪淺。它告訴我雖然被命運打倒了,但是隻要勇敢的面對生活,就會活出自己的價值。

?我與地壇》給人一種沉重的壓抑感,淒涼和滄桑。它在無形之中,濃縮了人世種種無常,有一種縮命的味道。史鐵生身處荒蕪的古園,即地壇。思索的是人世和人生。然而,有許多思索似乎是多餘的,因為“一個人出生了,從他開始泣哭的時候就知道自己將會死去。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目”。但人總歸要活着,而且是一如既往的'活着,無論上天註定了什麼樣的結果,無論上天給予了什麼樣的歸宿,既然已給予了生存,就必須思索如何生存,這是無可奈何的事。

母親對他來説真的很重要。面對她那個被命運嚇怕的兒子,她不曾放棄過。每天的鼓勵與支持。她無時不期待她的兒子可以幸福,即使她自己承擔着如此多的痛苦。她把她的痛苦埋在了心理,她用她無私的母愛,一點點打動自己那心已冰涼的兒子。

記得我聽媽媽給我説過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那是一個天生失語的小女孩,從小和媽媽相依為命。在她們貧窮的家裏,媽媽每天辛苦工作回來後給她帶一塊小小的年糕,是她最大的快樂。

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經過了晚飯時間了,媽媽卻還沒有回來。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決定順着媽媽每天回來的路自己去找媽媽。當她看見媽媽的時候,媽媽手裏拿一塊小小的年糕倒在路旁,已經永遠的離開了她。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媽媽再也不會醒來,現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媽媽的眼睛為什麼不閉上呢?她是因為不放心她嗎?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該怎樣做。於是擦乾眼淚,決定用自己的語言來告訴媽媽她一定會好好地活着,讓媽媽放心地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語做着這首《感恩的心》,淚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從她小小的卻寫滿堅強的臉上滑過……“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她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着,一直到媽媽的眼睛終於閉上……

孔子説得好“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感恩,因為我們身邊有好多人都在為我們付出汗水和心血,我們無法回饋,只能用感恩來讓他們感到快樂和安慰。

第6篇

順境時笑迎春風,逆境時樂對風霜——讀《我與地壇》有感蘇禹彤近年來,青少年自殺的事例愈發的頻繁,每一件事例的背後都暴露出青少年心裏健康問題,以及他們對生命的不珍重和兒戲感。

前段時間,上海14歲女國中生跳樓事件令我感到痛心。這位女孩在遺書中寫到,父母要求她保持好成績,若無法達成,遇到的不是安慰、協助解決問題,反而是遭到父母的辱罵及毆打……其中有一句話令我震驚“人生一趟,遇到你們我很榮幸,若有來生,我們不要再見面了”。我相信,生命是相對獨立的個體,是每一個人自己的,我尊重也她自己對生命的選擇,但我卻不能理解、也無法接受她對生命的如此冷漠的態度。我曾讀過一本書,是史鐵生先生寫的《我與地壇》。1969年,史鐵生作為知青,到陝西省延安地區“插隊”,1972年因病致癱而回京。在雙腿殘疾的沉重打擊下,他找不到工作,也找不到去路,卻忽然間“走”進地壇的,從此以後與地壇結下了不解之緣,寫下了《我與地壇》。我讀過許多文章,享受過許多作家細膩的筆觸,但卻從未讀過史鐵生那般的痛苦中尋求解脱的掙扎。我從未想過生命可以從字裏行間中體現地那麼具體,那麼痛,又那麼輕。痛苦中,輕盈彷彿就在那求死的一念之間。輕盈裏,卻藏滿了屬於生命的那一份沉甸甸的重量,重到肩背被壓彎,重到靈魂都要破碎,重到親手將它抬起的那刻世界都在為你而歡呼和嗟歎。命運卻彷彿對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他的雙腿殘廢了,殘廢的也不單單是他的雙腿,還是一個風華正茂的青年的羽翼。

在這段他與地壇“相濡以沫”的故事中,既有對自己靈魂的涅槃重生,又有關於他母親的苦難與偉大。他與地壇的.相互陪伴也終究感化了自己“因為這園子我感恩於己的命運”。他在人生最低谷走向地壇,又在十五年與地壇的陪伴中體悟自己的人生。他也在一個下午忽得感悟到“我常以為是醜女造就美人。我常以為是愚氓舉出了智者。我常以為是懦夫襯照了英雄。我常以為是眾生度化了佛祖。”他彷彿知道他自己本身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襯托擁有幸福的人,可是命運又為何對他如此不公。自然,上帝為他下降苦難,他從這份苦難中悟到的,遠比苦難本身有價值罷了。“一個失去差別的世界將是一潭死水,是一塊沒有感覺沒有的肥力的沙漠。”

人生在這個世界,就必須得承受在這世界上的諸多差異帶來的。不同視角評判的痛苦也似乎是“上帝為你關上了一道門,必定要為你打開一扇窗。”差別只在於,你選擇停留在被關上門的痛苦,還是去探索窗外的新世界,換個角度看世界,自己何嘗又不是換了一個新世界。他説:“每個有激情的演員都難免是一個人質。每一個懂得欣賞的觀眾都巧妙地粉碎了場陰謀。每一個乏味的演員都是因為他老以為這戲劇與自己無關。每一個倒黴的觀眾都是因為他總是坐得離舞台太近了。”學習、生活亦是如此。“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也如同物理中的相互作用力,找準方向與作用點,施力大小卻由你自己決定,而物體間力的作用卻是相互的,合力永遠為“0”,付出多少與收穫也必然成正比,沒有投入的專心也必定是一場自欺欺人的偽裝。“但是太陽它每時每刻都是夕陽都是旭日,當它熄滅着走下山去收盡蒼涼殘照之際,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燒爬上山巔佈散烈烈朝暉之時。”“向陽而死,向死而生。”又何嘗不是一種人生態度。就像《蘇菲的世界》蘇菲的感悟:“唯有清晰地意識到,有一天她終將死去,她才能夠體會在世上是多麼美好。”“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他説,“我一連幾個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於死的事。這樣想了好幾年,最後事情終於明白了。”除了他自己,我們誰也無法想象他是如何挺過來的,但我們知道他已經接受了現實,把死看成生命中必然的“節日”的達觀和釋然。生與死就像是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兩者必然是相互依存的。人生在世,若是不知道死亡的事實又何來活着的美好與希望。以另一種方式活下來的肉體中,終也是比不過長久留存的信念罷了。倒不如,在知曉自己現在活着的事實後,珍惜眼前,不虛此行。“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看看太陽。”鮮衣怒馬的少年終會褪去一身繁華淡然歸去,把握好當下,又何嘗不是最好的選擇呢?“宇宙以其不息的慾望將一個歌舞煉為永恆,這慾望有怎樣一個人間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計。”小小的我們在宇宙面前只會顯得更加渺小,那化為永恆的慾望又怎會臣服於寄託渺小的人間。也倒不如,趁着現在,趁着未來,做你想做的事,成為你想成為的人。在褪去一身繁華時,總不顯得多幾分狼狽。“有一年,十月的風又翻動起安詳的落葉,我在園中讀書,聽見兩個散步的老人説:‘沒想到這園子有這麼大。’我放下書,想,這麼大一座園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兒子,母親走過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來我頭一次意識到,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母親的離開也讓他心神恍惚,也是母親的離開讓他懂得了更多。母親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也讓他印象深刻。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既包含了他關於生與死的深刻思考,又在潤物細無聲處寫出對母親愈加濃厚的愛。他與地壇的相遇,鑄就了他平凡而偉大的命運,他與母親的離別,鑄就了他豐富而深刻的情懷。“他讓人們在瞬息中觸摸永恆,在微粒中進入廣遠,在艱難和痛苦中卻打心眼裏寬厚地微笑。”

第7篇

孤城絕域裏藏着一個無堅不摧的生命,沒有任何陰霾和憂愁,僅存那足以覆蓋沙漠的不屈不撓。在這樣一個日升月落,斗轉星移的地壇。他何曾不是像他那雙抱殘的腿一樣,自巋然不動,度過十五年跌宕起伏的光景。

他用平凡的文字,記錄着他傳奇的一生。氤氲着殘陽氣息的荒老地壇,令他百感交織。命運在捉弄他,文字在眷顧他。

那衰草寒煙,那落日晚霞,那雲月蒼茫,地壇的上空彷彿懸浮着灰濛濛的蕭索,史鐵生心裏藴藏的一腔温熱,將辛酸溶解,化為曹雪芹所説的“字字看來皆是血”。

史鐵生在書中寫了一個不幸的孩子,上帝懇然地把漂亮賜給了他,卻忘記把聰明附上。可愛的姑娘遭到夥伴的嘲笑和戲弄,仍然一無所知。她在樹下拈花而笑,沒有任何安分的理智。這是對她的咄咄逼人,抑或是命運的殘暴不堪。他註定失去智慧?成為一個不折不扣,徹頭徹尾的弱智兒,終生被冠上問題孩子的名號?在社會上充當一個卑微的負累,小姑娘的人生將會是何等的迷惘。

史鐵生在書中寫道:只好聽憑偶然,是沒有道理好講的',就命運而言,休論公道。

史鐵生先生懷着對人生的奢望與悲觀,對自己的絕望與挫敗。靜靜地用文字麻痺了世俗的思想。字裏行間中,他對生與死的詮釋,生死並不是天淵之別,只是一線之差。生命,為愛而生,突然而死。荒僻的地壇,令作者觸景傷懷,想起了母親,想起了自己。感覺是理所當然的千溝萬壑,落落寡歡。

當母親温柔的背影轟然垮塌,輕緩的呼吸戛然而止,猝然離開兒子身邊,結束了一生。史鐵生甚感淒涼,他想念母親,他心如絞痛,他甚至無法逃避這個血淋淋的現實。它將永久地失去母愛。母親春暖花開的愛撫,嫵媚不可方物,祥和安逸的剪水雙瞳。屬於母親的一切一切都在懸崖上搖搖欲墜,它將成為過去式的金貴回憶,作者心中一副新鮮的默劇,值得留戀卻又不捨得埋葬。

他在地壇中的領悟了人去樓空,客走茶涼的真諦。文字裏溢灑了作者從容的生命毅力,重新燃起的無限激情與動力。他瀟灑地拋開黯然的頹敗,他比起其他人更珍惜這份生命,他用盡片刻不息的激情撞上了持續加温的心房,亙古不變的地壇將他從混沌中狠狠的扯了回來。

他無法替代母親離開,母親也無法替代兒子截癱,這是現實。作者對母親深深的眷戀與祈禱,成為了慘蕩蕩的空想。“死是一件不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他對死的輕描淡寫,字字揪心。彷彿置身與那片人煙飄渺的地壇,與作者感同身受,心中承裝了對未來滿滿的期望,像肥皂那般透明的而又純淨的思想,沒有任何雜質,輕輕地融入了地壇的最深層,氾濫出天角那片濃稠的霞光。

他始終是樂觀地面對生命,母親和藹的炯炯目光讓他恢復了男子漢的自尊,以往的自信。最後,他篤誠地回饋了母親對他沉甸甸的愛。他不再活在被保護之下,他寫出感人肺腑的字句,感動了一羣在垂死邊緣掙扎的劫難慘敗者,同樣地喚醒了他們對生活的嚮往。

坦蕩的人生,自出生以來,命運無人能測。苦與難,憂與患,唯有自己共度。

第8篇

在一個陰天裏,和學生一起讀《我與地壇》,不知為什麼,我的心變得沉靜了。

彷彿把心交給了史鐵生,與他一起在那個不熱鬧的地壇旁邊一待就是十五個春夏秋冬。自己彷彿看穿了什麼,漸漸的身子正了,人卻變得恍惚不定又慶幸着什麼。他的故事佔滿我的腦子,時不時的就會浮現出兒子與母親的情感糾紛,我有些亂了。

我漸漸的被大腦支配彷彿自己就是史鐵生,悄無聲息的進入了那個廢棄的古園,好像一切都是那麼熟悉,我一次次的和死神對話,站在那顆大樹下,望到了母親找我時臉上的焦急神色。是她用愛喚醒了我沉睡的記憶。而後,一對老夫妻,一位唱歌的青年,弱智女孩和她的哥哥,無數次給我鼓勵,給我生命的海洋,給了我重生的機會,堅強地走了過來。

我想對人來説,人生僅此一次,我們難道要隨意的去玩弄什麼?還是要好好把握。人生難免多坎坷,但這不是能順理成章認為是逃避的理由,人生何來風平浪靜?我們應該懂得熱愛生命,重視生活磨練,學會心疼自己。尊重生命是最起碼的責任,尊重生命是最基本感謝父母的方式。

陽光下母親與我們共同温暖,風雨中母親為我們遮擋庇護,史鐵生告訴我們人生短暫,珍惜每一份温暖和呵護,珍惜現在。

在滿園瀰漫的沉靜光芒中,你看到了時間,看見了自己的影子。

太陽熄滅着走下山去,餘輝散滿了傍晚的西天。你在朦朧幽靜的沉沉暮色中,在野草荒藤肆意蔓延的古園中,看見了自己的心魂,看見了敬仰的園神。

你曾經在輪椅上失魂落魄狼狽不堪,你為着躲避一個世界,而來到另一個世界,古園在沉寂中等待你。

你來到這荒蕪的園子裏尋覓自己,你在老樹下荒草邊頹牆旁,靜坐觀想,窺看自己的心魂。

你在思考人生,思考死亡。對於為何被拋於這世界上來,你曾經疑惑不解,恐慌一圈一圈捆綁了你整顆心。

從你呱呱墜地的一刻起,你開始向死亡邁進。你説了,當牽牛花初開的時節,葬禮的號角就已吹響。

你所有的時間,都是從你的生命中剝奪而來,得到多少,也就失去了多少。活過一刻便死去一刻。

你知道,生死有別。死是一段路,生是一座橋。上了橋,始終會下橋;下了橋,始終會上路。

你看見園子中自己的車轍旁,竟都是母親不張揚的腳印。你深知你的母親愛你,可她猝然上了路時,你心中滿是痛悔。

你的長跑家朋友一圈一圈一年一年周而復始地努力,眼見成功就在面前卻無法觸及,你望他絕望的身影,你是在為命運而歎息嗎?

你看到那哥哥照顧着智障的美麗妹妹,你是在感慨生命。她滿裙的小燈籠花灑落了一地呀,你的心碎了嗎?

你説,人真正的名字叫做慾望。那麼,用你的欲去控制你的望,在那個園子裏偷偷地寫吧。把激情幻化成文字,以筆桿為武器,任你的`心魂在自由的天穹下,暢快地吸取生命的養分,用你的欲去戰勝你的望。

做個勇敢的人質,做個激情的演員,做個精明的觀眾。

園神看到的,是你自己用對生的嚮往救了自己。你還活着,你贏了。

你記得又忘了。在滿園瀰漫的沉靜光芒中,我亦看到了時間,看見了自己的影子.

第9篇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先生的散文作品,是史鐵生先生花十五年的結果,文章中作者寫了對人生的感悟,在文字中作者有了很省的感情,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

史鐵生先生在二十一歲的時候因為腿疼來到了北京的一個大醫院,從此以後,史鐵生先生再也沒能站起來過,他在人生的最重要、最狂妄的時候不幸失去了雙腿,這個疼痛降臨到了他的頭上。在這個慘痛中,是他的母親喚醒了他的意志,在這裏史鐵生先生有重新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堅強地走了下去。

然而,他打敗了困難的挫折,每個人都不可能會一生都一帆風順的,會遇到種種不可磨滅挫折,種種的抗拒不了困難,只要我們願意去挑戰、去克服。就不可能會有做不成的事。

?我與地壇》史鐵生先生的文章中讓我學會了堅強的意志,讓我對生命的意義又加深瞭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