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我們有多遠讀後感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5W

讀後感寫得好是可以吸引更多人去閲讀相關書籍的,通過寫讀後感,我們發現作品中的人物成長和心理變化,從而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題和結構,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離我們有多遠讀後感7篇,供大家參考。

離我們有多遠讀後感7篇

離我們有多遠讀後感篇1

夜晚,漫天星星在頭頂閃爍。每當我仰望星空時,總會有一個問題--星星離我們有多遠?

?星星離我們有多遠》敍述瞭如何用三角法測量一些天文目標的距離、開勒普定律、金星凌日、恆星和光行差等,書中還插入了不少有趣的故事、圖片。使這本書看起來生動有趣,讓讀者遨遊在星河中無法自拔。

?星星離我們有多遠》就像量天尺,為我們量出每個變星、每個星系、每顆星系離我們的距離,讓我們真實地認識到宇宙的巨大。也讓我們對太空的好奇更近一步。

各類物理模型、變星的周光關係星系的紅移規律等等,讓我們看到了天文人的勤奮、努力甚至一代又一代的堅持真理,為我們探索星空奠定下一個又一個里程碑。

從變星到超新星,從德謨克利到康德,一個個生動的歷史故事,一個個行星的發現都是成千上萬個天文人的付出,他們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完整的星系,瞭解了更多天文知識,也讓我們有了探索星系的動力。

?星星離我們有多遠》為我們介紹了某些變星的變光周期、星等和絕對星等的概念、恆星光譜與星等的關係、分光試差法的可行性與侷限性、球狀星團…讓你不禁為科學家的巧妙方法拍案叫絕。

星星離我們非常遙遠,我們看得見,卻摸不着,但我們不會停下探索的腳步

掩卷回味,古往今來,人們仰望天空,繁星點點,耿耿天河,天街夜色,秋夕迷人,多少人在這美如畫卷的景色中陶醉。

離我們有多遠讀後感篇2

天文學是一門奧妙無窮,令人神往的學科。作者把歷代天文學家創造"量天尺"的過程娓娓道來,介紹了從近處的月亮到極遠處的類星體的距離的量、估,包含了大量的天文知識和歷史知識。作品文筆流暢,故事性強,是難得的天文科普佳作。星星離我們有多遠?這本書是科普名家卞毓麟所寫的,它是一本寫天文學的書,《星星離我們有多遠》裏的“星星”並不是單純的指我們看到的星星,而是指宇宙中的星座,太陽呀、月亮呀這些東西。

書裏面講了銀河系中的星團有上百萬顆星星,它們組成了一個團隊,就像警察分成幾個團隊一樣,星星們有的離我們遠,有的離我們近,星星的亮光看起來越亮,就表示這顆星星離我們就越近,星星的亮光看起來越暗,就表示着這顆星星離我們越遠,最遙遠的星系離我們達一百多億光年。此書淺顯易懂,在介紹天文知識的同時,也非常注重思維的啟迪,從古到今,由淺入深,層層展開,不時穿插一些天文發現的故事,既展現了科學發展的歷程,也極大的激發了讀者的閲讀興趣。這本書寫得非常的好,將我們引入神祕的天文學的大門。

天文學是一門奧妙無窮的、令我們神往的學科,它要研究的東西是看的見、摸不着的,但它用這些看的見、摸不着的東西令我們神往。這本書利用一些現代化的東西來和以前的遐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表現了作者對天空的喜愛和人們對天空的讚美。而且這本書語言優美,內容豐富,讓我們在看書的時候簡直是愛不釋手,一秒都捨不得離開。如果有機會,請你也看看這本書,一起探索這奇妙的宇宙,一起走進這奇妙的天文學!

離我們有多遠讀後感篇3

每當我仰望湛藍的天空,看見隨風飄揚的五星紅旗,一種自豪之情悠然而生。我想起了中國在航天史上的種種奇蹟,想起了中國人民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更想起了科學家們的艱苦付出,我為之驕傲。

暑假我閲讀了著名作家李鳴生的航天七步曲之——《飛向太空港》這本書講述了中國“長征三號”火箭首次在西昌發射場發射美國“亞洲一號”衞星的故事,記錄了中國航天事業繼往開來的輝煌時刻。它是對人類航天和中國航天的悲壯歷程所能容涵的豐富而深刻的社會歷史人生內容的一次頓悟,是將文學從一向表現人類自身的關係向同時表現人類與宇宙的關係邁進的一次文學遠征……

當中國的火箭首次要在西昌發射美國的衞星時,我們看到了一個年輕人以異乎尋常的勇敢、熱情、智慧和毅力開闢嶄新的文學天地----航天文學的令人感佩的進取精神,看到了一種吞吐時代風雲、勾勒航天曆史的史家與作家融為一體的胸襟、眼光、抱負和氣概,看到了一種呼籲人類團結合作以開拓空間文明、探尋未來新家園的佈道者的熱忱。

一個民族從地球到天上沉重起飛,這個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它是由無數人的心血、青春、汗水甚至是生命換來的。西昌衞星發射場上,百年不遇的泥石流爆發,房屋倒塌了,橋樑沖垮了,鐵路摧毀了,公路崩潰了,人員死傷無數,面對大自然的挑戰,全體將士並未退縮半步,它們不管千辛萬苦,不顧狂風暴雨,齊心協力,同大自然展開了你死我活的生死搏鬥,正是這種頑強不屈的精神,西昌衞星基地全體將士度過難關,恢復了工程。

發射場不是戰場,卻同樣有着犧牲和死亡。科學家們白天黑夜連續攻關,有的甚至重病不起,獻出生命。每一次發射,都有英雄的犧牲和流血;每一次發射,都有航天人畢生的心血。航天人在各種惡劣的環境下依然鍥而不捨,在很差的物質條件下依然頑強鬥爭。正是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使夢想一步步走向實現。

這就是中國的航天技術人員,他們總是在一片原始貧瘠的土地上播種着現代文明;他們一方面從事着這個世界上最尖端的科學技術,一方面又不得不在很差的物質條件下和偏僻荒涼的環境裏生存。幾十年來他們一直在祕密的面紗下苦熬着一個個春夏秋冬,他們用心血和智慧播種光芒四射的現代文明!

久久品味《飛向太空港》,我思緒萬千,愛不釋手。我們的祖國多麼偉大,我們的人民多識,一步一步縮短我與心中的理想之間的距離,而我們作為21世紀的少年,更應該勇擔重任,堅持不懈,努力學習,學習航天精神,吃苦耐勞,頑強拼搏,將來才能報效祖國,為國爭光,為祖國的明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離我們有多遠讀後感篇4

猜你正在找星星離我們有多遠讀後感的怎麼寫?那麼就給你這篇範文參考。

這一週,我讀完了《星星離我們有多遠》這一本書,對此,我領略到了宇宙的浩瀚以及星球的壯麗。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太陽系裏一些星球離我們地球的距離以及測量距離的方法。本書首先介紹的是月亮,因為月亮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行星。在人類登月之前,人們一直在探索地球與月亮的距離,這令許多科學家頭疼不已。但還是有科學家想到了辦法:先向月亮發射雷達電波,計算出往返的時間,再根據雷達的傳播速度,便可求出大概距離。當然這個數據只是一個粗略值,隨着人類科學界不斷進步,地月距離大約是38萬千米。

等到人類登月後,他們就把目光放在了太陽系的中心——太陽。太陽是一顆不動的恆星,它離地球比地球離月亮還遠。如今人類造出飛得最快的飛機——1秒飛1千米,但是如果要飛到太陽也要飛4年九個月,可見太陽非常遠。但科學家們仍然想出了辦法:當金星在軌道上正好在地球前面時,科學家從地球兩極點發射雷達電波,測量金星與太陽的角度,用視差法測量出視差距離,就可以得到日地距離了。

科學家們把日地距離當成一個長度單位——天文單位。這把尺子一直沿用至今。人們用這把尺子測量了火星、金星、海王星等星球的距離。目前,人們已經測量了許多銀河系中星球的距離,人類測量的最遠星系的距離距太陽系約一百多億光年,可見宇宙的浩瀚啊!

讀完這本書後,我感受到了宇宙的浩瀚之大,人類探索宇宙的功勞都歸功與科學家,所以,只有努力學習,才能為祖國做貢獻。

第2篇:星星離我們有多遠讀後感

希望你能喜歡這篇星星離我們有多遠讀後感範文。

大家知道星星離我們有多遠嗎?上星期我讀了《星星離我們有多遠》這本書書裏面講了不少天文方面的知識讓我瞭解了不少。書中講了銀河系中的星團有上百萬顆星星他們組成了一個團隊。

星星有的離我們遠有的離我們近星星的亮光看起來越亮就離我們越近。最遙遠的星系離我們有一百多億光年。這本書是科普名家卞毓麟所寫的它是一本寫天文的書《星星離我們有多遠》裏的星星並不是單純的只我們看到的星星而是指宇宙的星座。夜晚漫天星星在頭頂閃爍每當我仰望星空時總會有一個問題——星星離我們有多遠?

?星星離我們有多遠》敍述瞭如何用三角法測量一些天文目標的距離、開勒普定律、金星凌日、恆星和光行差等書中還插入了不少有趣的故事、圖片使這本書看起來生動有趣讓讀者遨遊在星河中無法自拔《星星離我們有多遠》就像量天尺為我們量出每個變星、每個星系、每顆星系離我們的距離讓我們真實地認識到宇宙的巨大也讓我們對太空的好奇更近一步各類物理模型、變星的周光關係星系的紅移規律等等讓我們看到了天文人的勤奮、努力甚至一代又一代的堅持真理為我們探索星空奠定下一個又一個里程碑從變。

夜晚,漫天星星在頭頂閃爍。每當我仰望星空時,總會有一個問題——星星離我們有多遠?

?星星離我們有多遠》敍述瞭如何用三角法測量一些天文目標的距離、開勒普定律、金星凌日、恆星和光行差等,書中還插入了不少有趣的故事、圖片。使這本書看起來生動有趣,讓讀者遨遊在星河中無法自拔。

?星星離我們有多遠》就像量天尺,為我們量出每個變星、每個星系、每顆星系離我們的距離,讓我們真實地認識到宇宙的巨大。也讓我們對太空的好奇更近一步。

各類物理模型、變星的周光關係星系的紅移規律等等,讓我們看到了天文人的勤奮、努力甚至一代又一代的堅持真理,為我們探索星空奠定下一個又一個里程碑。

從變星到超新星,從德謨克利到康德,一個個生動的歷史故事,一個個行星的發現都是成千上萬個天文人的付出,他們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完整的星系,瞭解了更多天文知識,也讓我們有了探索星系的動力。

?星星離我們有多遠》為我們介紹了某些變星的變光周期、星等和絕對星等的概念、恆星光譜與星等的關係、分光試差法的可行性與侷限性、球狀星團…讓你不禁為科學家的巧妙方法拍案叫絕。

星星離我們非常遙遠,我們看得見,卻摸不着,但我們不會停下探索的腳步

掩卷回味,古往今來,人們仰望天空,繁星點點,耿耿天河,天街夜色,秋夕迷人,多少人在這美如畫卷的景色中陶醉。

第3篇:星星離我們有多遠讀後感

星星離我們有多遠讀後感怎麼寫?以下是我們給你的範文格式參考。

我第一次認識這兩個詞是周國平書中的一個故事:古希臘最早的哲學家泰勒斯,有一回,他走在路上,抬頭仰望天上的星像,如此入迷,竟然一不留神踩空掉進井裏,這情景被一個姑娘看見,便嘲笑他只顧看天而忘記地上的事情。於是,故事廣為流傳,成為人們的`勸誡,但只有真正的哲人才會一哂:在無限的宇宙中,人類的活動是如此狹小,忙於地上瑣事忘了看天是一種更可笑的無知。

天文學家們征服太空的第一個目標是測量地月距離,阿里斯塔克首先提出在上弦月時,日、地、月構成直角三角形,由此測出地月距離,太陽比月亮遠19倍,後來伊巴谷又以高超的觀測技術測量了地月距離為384400千米,而這些實驗全在公元前,二千多年前的古人,絕沒有我們現在優越的物質條件,他們或許還在為飢餓擔憂,但這幾位天文學家仰望星空,開始探尋廣闊無垠的空間。

人類始終沒有停止探尋宇宙,16世紀,哥白尼引導人類認識了太陽系,18世紀的威廉.赫歇爾又讓人類認識了銀河系,20世紀的哈勃將人類的視野引向無比廣闊的星系世界,把目光放長遠些,哈勃用他的2.54米反射望遠鏡在幾個旋渦星雲的外圍區域辨認出許多造父變星,並利用周光關係推算出它們的距離,證明了m31和m33兩個河外星系,打開了跨出銀河系的大門,從此人類鑄造各式各樣的量天尺,從幾十萬千米到幾十億光年,但仍有天文學家還在努力,人類目光終將更長遠。

當然,天文學家仰望星空的同時也會注意腳下大地,那便是小心求證。莫利紐克斯和布拉德雷共同測量恆星視差,最終發現恆星一年裏擺動40度,但布拉德雷又無法解釋,直到一次他泛舟泰晤士河,發現旗幟飄揚的奧祕,才得以將發現名為光行差,這説明了他每時每刻都在思考。德國光學家夫琅禾費改進了天文儀器,貝塞爾以此測定了天鵝61星的視差,亨德林,斯特魯維相繼發現視差,這批鍥而不捨、頑強奮戰的天文學家腳踏實地,以實打實的測量數據證明他們遙遠的思想。

康德説: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夠深深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則,另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亞里士多德更説: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在關於兩大宇宙體系的鬥爭中,無數科學家前仆後繼,哥白尼以30年心血,衝擊宗教思想,破開束縛人們目光的枷鎖,他在書中以大量研究否定地球為中心的地心説,指出地球只是一顆普通的行星,人類要把自己看小些,自此,多少人星夜仰望,布魯諾堅定捍衞哥白尼日心説,伽利略製出望遠鏡證明,開普勒發現行星三大運動規律,牛頓發現萬有引力,這些科學家為捍衞真理,傾盡一切。

腳踏大地,仰望星空,人類儘量把目光放長遠些,把自己看小些。

離我們有多遠讀後感篇5

暑假裏,我讀了《星星離我們有多遠》這本書,收穫很大。星星離我們有多遠》的作者是卞毓麟。1943年7月生,現為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教授,中國天文學會常務理事,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主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版權部主任。現上海天文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普作協翻譯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太陽離我們多遠。轉向了太陽太陽離我們多遠前面談到薩摩斯島的阿里斯塔克巧妙地推算出太陽到地球的距離比月亮到地球的距離遠19倍,這個數字比實際情況小20倍左右。哥白尼雖然提出科學的日心宇宙體系,但他也不知道太陽究竟離我們有多遠。直到1650年,才有一位比利時天文學家温德林(godefroywendelin,1580~1667年)利用改良儀器重新做了阿里斯塔克的觀測,他所得的日地距離是月地距離的240倍,約為9600萬千米。這個數值的精確度雖有提高,但還是太小。在近代天文學中,將太陽和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稱為一個“天文單位”,它是天文學中的一把“尺子”。

現在我們想要知道的,便是這把尺子究竟有多長?我們需要的,不再是像阿里斯塔克那樣的粗略估計,而是要得到一個儘可能準確的數字。中國古代有個神話,叫做“羿射九日”。説的是堯統治天下的時候,天上忽然出現了十個太陽,把地上的草木都曬得枯焦了。有位名叫羿的英雄,奉堯之命,張弓搭箭射下九日。藍天之上還閃耀着一個太陽,給人間送來光明和温暖,百姓們非常高興。進入現代科學的天文學,是從測量天體的距離發端的,同樣大的目標放得近就顯得大,放得遠就顯得小;同樣亮的目標放得近就顯得亮。放得遠就顯得暗。所以不論是用眼睛還是用望遠鏡觀測天體,如果不知道天體的距離,所看到的只能是它們的表象而不是實質。作者用陳述故事的方式把歷代天文學家創造“量天尺”的過程放到科學原理的敍述中,這樣既介紹了科學知識又饒有興味地襯托出歷史人物和背景。全書介紹了從近處的月亮到極遠處的類星體的距離的量、估,包含了大量的天文知識和歷史知識。作品立意清新,鋪敍合理。文筆流暢,是近年來天文科普中一本值得向廣大讀者推薦的佳作。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北京天文台原台長王綬琯院士天文學是一門奧妙無窮,令人神往的學科。它的研究目標絕大部分是遙遠的天體,它們看得見,摸不着。天文學家面對着這些對象,要測量它們的距離非得有特殊的手段和方法不可。這正是天文科學的特點之一。

讀完這本書,會使你感到,天文學家憑着不懈的努力。藉助天體送來的微弱光芒,征服了百億光年的巨大空間,真是比一根頭髮絲上雕刻出雄壯場面的畫卷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他們畢竟勝利了,這是人類無窮智慧的象徵。讀完全書,掩卷回味,古往今來人們仰望天空,繁星點點、耿耿天河。天階夜色、秋夕迷人,多少人為之陶醉,多少人賦詩抒懷。《星星離我們有多遠》一書卻為我們展示了天文學家如何兢兢業業,利用各種巧妙方法測量天體距離的歷程。

離我們有多遠讀後感篇6

我是一個實打實的星空迷,星星對於我來説就是很奇妙,彷彿是帶着時間的曖昧來的一樣。

“這是一本很經典的書,作者把歷代天文學家創造“量天尺”的過程娓娓道來,介紹了從近處我們所熟知的月亮到極遠處的類星體的距離的量、估,包含了大量的天文知識和歷史知識。文筆流暢,故事性強。”這是百度詞條對這本書的評價。

那麼,我問一個問題“星星,究竟離我們有多遠?”別急着解答,我們慢慢來。

讀完這本書,讓我無意間想到了之前看到的一句話,具體記不清楚了,依稀記得説的點:你看到的星星的光,可能是帶着時間的寓意來的,因為當你看到它發出的光亮時,在那個距地球不知多遠的星體上,可能已經發出了幾百,甚至幾萬年了。而這本《星星離我們有多遠》也就像時間在對我們講述着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史一樣。

“雲母屏風燭影深,銀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也許是從小到大就聽着嫦娥的故事長大,也或許是因為對月亮的慾望,一本書看下來,印象最深的卻還是前面的內容,有沒有一種可能,在以後人類對太空的探索中,慢慢的也會回到最開始的地方,最開始那個,令古人所向往的星球。

或許也是因為嫦娥故事的悽美,所以導致人類對月亮的好奇,才導致人類對月亮永無止境的探索。而月亮上面,到底有沒有雪白的玉兔在搗着藥,到底有沒有嫦娥站在桂樹下看着我們,到底有沒有傳説中那個令人嚮往的玉寒宮,這都還是個迷,都還等着我們這一代人去繼續探索。

在古代,就有過“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幻想,可見星星從古至終都以這它耀眼的光輝和遙不可及的距離吸引着人們,向它靠近,向它邁出那關鍵的一步。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每年七夕,我都會待在窗台前,守着牛郎織女星的相會,他們的故事很夢幻,夢幻到被烙印在星體上,甚至可以在黑夜的夜空中找到他們的梭子、扁擔,或許這就是讓他們在眾多故事中脱穎而出,千古傳唱的原因吧。

現在,讓我們回到最開始最開始的問題,星星,究竟離我們有多遠?沒有準確的答案,可遠可近,但即使是最近的比鄰星,距我們也有着4.22光年的距離,所以説,星星還是遙不可及的,所以我們只能探索,不停的探索和追尋,以此來滿足人類對星星的慾望。

或許,在幾千年以後,人類到達月球只是一眨眼的功夫;或許,以後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空間站的問題了。但是,我們現在應該要注意頭頂的天空,是不是少了一些星星點綴的美麗?是的,因為環境的問題,星星對於城市來説,是一個更為陌生的事物,所以,辛苦忙碌的人們,適當的停下來,抬頭看看天空中若隱若現的亮光,想想月亮上抱着玉兔的嫦娥,讓節奏慢一點,讓環境的污染,也停下來吧。

“遠遠地街燈明瞭,好像閃着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點着無數的街燈……” 仰望星空,天階夜色,多麼令人陶醉神往呀!世上沒有任何一副圖景能像美麗的夜空一樣燦爛迷人,沒有任何一副照片能像天文望遠鏡拍攝的宇宙背景照片一樣輝煌壯麗。

那麼星星離我們多遠呢?天上的星星其實相距非常遙遠,如果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的孫悟空要從地球翻到太陽上,也要翻2700多個跟頭才行。牛郎、織女兩星若真想相會,就是以光速行進,也要走上16年。天文學的研究,從古代的“地心説”到“日心説”,從認識銀河系到探索河外星系,從使用光學望遠鏡到運用現代無線電技術,已經把人類的視野推向距地球100多億光年的宇宙深處。天文知識是世上最迷人的知識,只要你稍有涉獵就會着迷。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星星離我們有多遠》,去探索天文學家如何兢兢業業,利用各種巧妙方法測量天體距離的歷程。

離我們有多遠讀後感篇7

我一直認為,天文是一門神祕而又夢幻的學科,因為它能觀察到夜晚出沒的星星,瞭解宇宙的概念,知道行星的特性。

抱着一探究竟的心情,我翻開了《星星離我們有多遠》這本書,本書是由天文學家卞毓麟寫的。作者用文學手法講述了一個個天文知識,例如光年、星座、銀河系等等的`一系列概念。還有怎麼測量月亮距離、如何飛出太陽系等的妙趣橫生的知識。

還有一些天文學家的故事,如地心説和日心説的鬥爭,發明望遠鏡的伽利略因為當時人們的愚昧,而被軟禁。布魯諾被基 督教活活燒死。不過即使這樣,人們探索真理的心依舊炙熱,還有眾多天文學家為了真理,甚至付出了生命。

當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製作出了長12米的反射望遠鏡,發現了天王星和土星的各兩顆衞星,在1783年時又發現了太陽也會自行,進一步驗證了哥白尼的日心説。再後來人們得出了,太陽並非宇宙的中心這個結論。

由此説明了事實是需要進行探索,一步步地去驗證。

本書讓我對天文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和好奇,但是文中有些東西我依舊不明白,如大地三角測量和開普勒與他的三大定律。不過在之後的學習生活中,我會盡力去了解。

夜晚,我看着那些夜空中的星星,才明白,這不僅僅是一顆星星,還是無數天文學家付諸的心血,我們做事應當不斷去探求真理,而不是一味的相信權威,敢於質疑,做事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要有吃苦耐勞的品質,這樣我們才能離成功更進一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