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行讀後感優質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9W

讀後感是一種文學交流的方式,通過分享我們的閲讀體驗,我們可以與他人進行有意義的對話,通過讀後感,我們能夠分享自己的閲讀體驗,與他人交流和討論,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我們行讀後感優質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我們行讀後感優質7篇

我們行讀後感篇1

願此生唯有死別,沒有生離。

讀完此書,是對楊絳先生升起萬丈敬意!她用平實的筆調,有時還捎帶愉悦的,輕快的感觸,來敍述一家人為求學,為工作,為避難,為團聚而顛沛流離的坎坷人生。在她娓娓敍寫的文章中,我們都知道在文字背後所經歷的苦難與艱難,但是我絲毫沒有讀出憤怒,不平,埋怨這些負面的情緒,讀到的盡是樂觀,平和,慈愛,滿足這些積極的心態。有如此豁達之胸襟,有如此從容不迫之氣度,有如此與世無爭之情懷,不可不讓人敬佩之至!

生活是瑣碎的,而如何對待生活之瑣碎,如何去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能決定一家人生活是否幸福和快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多行善舉之事,不行有害家人之事,禍端自會遠離。一家人如若能同舟共濟,家和萬事自然會興,而名利,財富,都是家和的附帶之物,不刻意求之它也會隨之而來。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今生能有緣成為一家人,是前世各自修來的莫大福分。所以要珍惜我們的家人,要愛我們的家人。看着楊絳先生的《我們仨》,有如此恬淡,平和,充滿温情的家庭生活,讓我想到了《浮生六記》的沈復與芸娘,都是一家人志趣相投,相互幫扶,相濡以沫,憑藉對彼此的愛,對生活的熱愛,共同度過各種難關。給世人呈現平淡且又真實的生活。

人是家的最基本要素,如果人不齊,失散了,也就不能成之為家。而只要人在,不管在哪裏,到哪都能成為一個家。願我們都不會是一葉浮萍,願我們都能常伴親人於左右,願我們都能有一個美好的家。

我們行讀後感篇2

“人生不如意之事很多,我只念其一二”。今天聽過最有意義的話,記住生活中美好的部分,好平平安安度過這漫漫歲月。

真是好巧,剛翻出一篇舊文章來正準備另存為新的稿子,結果發現居然是北京生活記錄的第一篇。而上段話正是那篇的結尾。看着自己當初來北京的一些體悟,還有文章中出自楊絳的這句話,真感覺緣分如此奇妙,正愁苦不得解脱的心情,也突然被莫名安撫了一頓。

看這本書前,對錢鍾書和楊絳兩位先生的印象,大概就是兩位學識淵博不求名利的兩位老人。看過書後,對兩位先生的崇敬之情又多了許多細節,譬如愛書如命又熱愛生活的積極態度,樸實平和與世無爭的處事風格等等。另外,一家三口經營生活和婚姻的小細節,也讓我這個準媽媽有了頗多感悟。

在書中,楊先生大致敍述了從夫妻倆去英國讀書,到後來回國,經歷各種戰爭家庭生活。雖然有時候時局危急物資緊張,一大家人擠在一套房裏應該也不很不容易,可是從文章字句中,卻沒有一絲辛苦艱難的感覺,所有的困難像一陣微風,吹過就過去了,就這麼波瀾不驚地度過那些艱難甚至驚恐的歲月。推及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國破家亡的危險是完全不用擔心,家境普通卻也能從容生活,比上不足比下也是有餘的。可是,消極的情緒總是不時折磨自己,既不滿意現狀,也對未來憂心忡忡,總是沒法簡單快樂的過日子。這樣的狀態自己也很不喜歡,卻總是被消極情緒左右,備受其苦。看看楊先生的經歷,也許還是得沉浸在某些事務中,才能從憂慮中解脱出來吧。所以重新寫起文章,希望能調整自己的心態。

我們行讀後感篇3

這是我讀的第一本毛姆的小説,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前面一小半花了我快兩星期的功夫,每天睡前看一段;後面一半卻在兩個晚上就看完了。毛姆確實是講故事的高手,他羅嗦了小半本書,前面還寫得跟論文似的,當你快沒有興趣的時候,突然來了個轉變,發生了大事,於是你一路飛快地看了下去,還激動得不行。

讀完全書,我也沒發現哪裏提到月亮,哪裏又提到六便士,不知道他為什麼起這麼個名,也許只是個名吧。實際上我對毛姆基本是隻知道名字,剛才google了一下才看了他的生平。又有説法説這本小説是以畫家高更的生平為基礎的,於是我又google了一下高更,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雖然高更確實落魄過,確實跑到過塔希提島,也確實畫了很多原始生活的畫。但小説本身確實和高更關係不是很大,沒有高更這個人也完全沒有關係,倒是毛姆在那裏自言自語,自得其樂。

先説一下大概的故事。作家先講了番某畫家如何如何優秀,他的畫如何熱賣,他的家人如何八卦等等。然後就講“我”在倫敦,混一些文學類的日子過,認識一些人,其中一位是個證券經紀人的老婆,她自己不寫,但熱愛文學及文學男女青年,於是經常請他們吃飯。偶爾遇到她的丈夫,發現就是個標準的老實的職員類型的中年人,也不説話。然後他們去度假。這已經是小半本書了。

當我正要看不下去的時候,突然間,這位老實的事業小成的職業中年突然跑掉了,拋棄了家庭,金錢,職業,什麼都不要,跑去了巴黎。然後這位妻子就講作家幫忙去巴黎找他。這位中年男子已經變了個人,完全不講情理,對家庭社會這一套完全失去了興趣,也完全不認為自己所為有什麼不妥。他全部身心都在畫畫上,自稱感受到了召喚,整個人受到某種力量的支使,而不再是他自己了。

雖然“我”不認為他畫得如何,另外一位二流畫家卻認為他畫得很好,不世之作,於是老是借他錢,幫助他,他快病死了還請他到家裏去養病。此人養病期間勾搭上人家二流畫家的老婆,二流畫家自己只好離家出走。三個月過去,突然間,二流畫家的老婆自殺了,而他仍然沒有任何表示,只是留下了一幅以這位可憐的女子為模特的畫,二流畫家深為拜服。他還明説,這位女子他根本不愛,只是需要一位模特,畫完了,就沒用了。

後來他請“我”去看了三十來張畫,“我”感受到他在其中的掙扎。然後數年間沒有消息。後來他就成了名,死在塔希提島上了。於是“我”就到這個地方,採訪了一些人,瞭解到他在這個島上的生活。他同土著女子結婚,生了孩子,住在茂密的叢林裏,一直畫畫,後來生了麻風病,於是死掉了。

從這位畫家,書裏叫斯德里克蘭德的,出走巴黎並以一幅毫無人性的態度出現開始,毛姆實際上已經取代了傳説的高更,不管高更自己是否真的經歷過這個心靈歷程,我想毛姆是經歷過的,他把這些想法全寫了出來。

一開始的思路是人生沒有意義,你必須儘可能活得有意義些。為此故,你可以犧牲你自己,這許多人可以做到,你可以犧牲其他人,這隻有極少數人可以做到。書中畫家表現得對這個問題完全沒有概念,他已經根本不想這個問題,他自己的身體沒有關係,別人的身體也一樣沒有關係,一切只為了他的畫畫。

其次這個意義到底是什麼,一個人怎麼去探究它,如果能有所感悟又如何表現它?上面提到的“我”看出他在掙扎,便是在此處掙扎。這位斯德里克蘭德已經有所感悟,並且在他的畫上有所表現,但畫風仍然不統一,沒有一個完善的思路,也就是他還不知道如何精確地表達這種突破,以及他是否可能去表達這些,以及是否他根本就沒有能力去表達。

到後來在塔希島上,毛姆開始轉向思考如何生活去達成這個意義,以及是否一定要走這種六親不認的道路。他舉了一位正要獲得提升的外科醫生的例子,他在亞歷山大城突然覺得像回了家,於是放棄一切,住在埃及當一名低下的海關檢疫員,但也從來不後悔,感覺自己活得很好;又有一位農民,他在太平洋小島上開闢了自己的農場,蓋了自己的房子,生了孩子,只等着自己兒子長大接班,他也很快樂。

在前面,毛姆講究的是突破人性的枷鎖,似乎只要突破這些後天的束縛,人就得獲得生活的自由;但我感覺到在後面毛姆自己突然對這個結論變得不自信起來,轉而描述了其他一些只是聽從內心召喚但並不反駁人性的例子。而在此之前的巴黎段落裏,作家甚至借畫家之口説了許多對女性甚為不恭的話,似乎女性都是在把傑出的男人往人性的火坑裏拉,甚至於二流畫家的老婆也是在此舉毫無成功希望的情況下才自殺的。

實際上毛姆在靠戲劇成名後的第一部小説就叫《人生的枷鎖》,這似乎成了他一貫的主題。單就這本小説而言,我不認為他對這個問題解析得很成功,但這仍舊是一本很好的書。

毛姆確實是講故事的好手,其實挺無聊簡單的事也被他講得高潮迭起,沒有什麼曲折的情節也顯得很有內容。説起來大段的內容是他自己在説,既不是故事,也不是背景,夾雜了各種心理哲學社會的描寫,但仍然不失有趣。毛姆生前就極受歡迎,但似乎也因為這個原因,他不受評論家的喜歡,就好像偉大就不能暢銷一樣,而毛姆賣書的錢可以在法國買別墅並住到納粹入侵。但毛姆自己説他是二流作家裏的一等人物,也真是謙虛了,他雖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説是一流應該沒有問題。

我們行讀後感篇4

説起《我們愛科學》這本書,我可是非常喜歡。上回去圖書館借書,在眾多書架上,我一眼就看到了它。我的直覺的確不錯,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

?我們愛科學》這本書裏有各種各樣的奧祕故事,正可謂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喲,天氣預報要開播了,你知道它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嗎?乖乖,都説不過來,而且連藍衣服都不能穿,哎呀,奧祕太多了,製作一個天氣預報也這麼曲折,不過你放心,無論什麼這本書都會告訴你答案的。咦,怎麼有一股香味兒呢?太香了。噢,原來是師傅正在做臭豆腐,不好,我看着都快咽口水了,臭豆腐的一生也很精彩嘛。啊,停,打住,這邊古老帝國開戰了,一個個身穿鎧甲手拿利劍的勇士們,多麼的威風凜凜啊!就連國王、王妃也登上城樓,看來一場血戰在所難免。快看這裏,食肉龍類上陣了:有家喻户曉的暴龍,有兇猛殘暴的異特龍,身手敏捷的恐爪龍,還有身材高大的棘龍。角龍類也登場了:原角龍、三角龍、五角龍、牛角龍、開角龍。書中的內容真是精彩紛呈!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要用到科學。你想想,有多少偉大的科學家為了一次發明、發現而不惜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我們雖然還是一名國小生,但是我們應該從小就去實踐科學,去熱愛科學。前方的道路還很遙遠,也許困難,也許艱辛,也許歡樂,也許成功,但無論如何我們也不能停止去尋找科學的腳步。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成功的科學家?這個問題的結論就是——因為他們用熱愛科學的信念造就了輝煌!

大家也去讀一讀《我們愛科學》吧,它一定會讓你熱愛上科學的。

我們行讀後感篇5

“我們三人在一起,總有無窮的樂趣。”這便是楊絳先生一家子。

錢鍾書先生和楊絳先生,兩位身處亂世的學者,是我國最著名的作家、翻譯家、研究家之一,給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知識財富。在這些名譽後面,這本書讓我看到了作為普通人的他們是如何對待生活,感受到了他們一家人樸實真摯的感情。

?我們仨》是楊絳先生在丈夫錢鍾書、女兒錢媛相繼去世後,於96歲高齡之際寫下的。全書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只是以樸素的文字敍述了一家三口的生活。它的魅力不在於楊先生的學術底藴,而在於其文字裏透露出的家人間最真的愛,和最深的情。

楊絳先生和丈夫錢鍾書相愛至深,他們所鑄造的愛情讓人明白什麼才是對的婚姻。兩人趣味相投,一起讀書探險,一起在假期遠遊,一起研究如何做飯做菜……他們互相討論,各持異議,但從不求同。他們沒有活躍的涉世心,少有聚會和外出,但在他們最普通的生活裏,卻藏滿了各種大大小小的幸福,再因有書本相伴,他們的內心便變得豐盈。正如楊絳先生所言:“那段時間我們很快活,好像自己打出了一個天地。”

女兒錢媛的降生,更是給這個家庭帶來無限的新樂趣。女兒自幼便是一個聰慧惹人愛的孩子,不僅聰明機靈,有過目不忘的本事,還經常語出驚人。平時大家都在玩耍,小女孩則醉心讀書,因而也被錢鍾書認為是“可造之材”,是錢鍾書父親心目中的“吾家讀書種子”。一家三口抱成一團,像個温暖的小孤島。沒什麼比他們這一家子更温馨自在了,三人親密無間,如師如友。父母和女兒之間沒什麼矛盾和衝突,“孩子自己決定的事,不予干涉。”父親和女兒自幼是“哥們”,一起玩鬧,聯合搞惡作劇跟媽媽開玩笑。母女也經常連成一幫,笑爸爸是色盲,只識得四種顏色。他們一家三人,最喜看書寫字,出去吃個飯是在館子裏“看戲”,飯後出門散步是“探險”。

其實“我們仨”是一個家庭最基礎的狀態,原有夫妻二人,再添個孩子,無非如此。因此楊先生的家庭便是真的很平凡了,他們也並非大富大貴之家,甚至家中環境簡陋到再多兩三個客人就擠不下。他們對物質生活沒有什麼要求,唯有一書一居足矣,只求有自己自足的精神世界。我覺得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仨”讓人感動的原因之一。我們缺的從來都不是“三人世界”,而是“我們仨”這種純粹、簡單、樸素、和諧的日子,缺的是他們與世無爭、與人無爭的生活態度。

讀《我們仨》這本書,就猶如在樹蔭底下聽楊絳先生將故事娓娓道來。明明是生離死別的悲哀,卻不見她撕心裂肺地描寫。明明是深入心扉的的苦痛,卻只看到她的剋制。她的文字越是平實樸素,越是讓人心疼,越是讓人體會到瀰漫在字裏行間裏的最真的愛與最深的懷念——妻子對丈夫的,和父母對女兒的。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沒有什麼是能夠永恆的,在時間的洪流裏,記住的會被遺忘,得到的會失去,鑄造起來的可以被毀壞。然而卻確實有些東西可以留下,比如愛與信念。

人會老、會死,功名利祿轉眼成空,過往的一切如飛而去,即是握住了什麼也不過是指間沙也不斷地在流逝。唯有人類那些美好的感情、所堅守的信念,在與時間的對抗裏,滄海遺珠。楊絳先生自然是痛的,但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我們除了遠望他們離去,讓淚水反覆將傷口磨礪成痂,又能有什麼更好的選擇呢?不如將記憶停留在最美好的時光裏,始終帶着一顆細膩而懂得感恩的心,將悲傷平息,繼續前行。(曹靜雯)

我們行讀後感篇6

讀完沈石溪的《我們一起走,迪克》這本寫人與狗之間友情的書,我的眼睛不禁濕潤了。

阿炯是一個盲童,被繼母欺辱,一個偶然的機會與醜獵犬迪克相遇,和迪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狗和少年有着同樣的悲慘生世,在劇團裏,阿炯一曲成名,但為了和迪克的患難友情,他放棄了金錢與親情,和迪克重新走上了流浪人生。

小説的結尾是美好的:人和狗行走在寂靜空闊的馬路上,要去尋找比雪更加純潔透明晶瑩的愛。我彷彿看到了一人一狗,他們哪怕是坐在街頭乞討,卻能互相理解、互相愛護的温馨畫面。

迪克的忠義是阿炳在世界上的唯一温暖,他們之間有着難以割捨、生死與共的一片真情。朋友的友情是多麼珍貴呀,文中的迪克為阿炯上刀山,下火海,這都是友誼在驅使着它,可見,有一個真心相待的朋友是多麼好的事情。

友誼是清泉,滋潤人心田,友誼是明月,照亮夜晚的小道,友誼是小船,把你帶向安全的港灣,我們不能失去友誼,人生的過程失去朋友是多麼遺憾的事。

讀完這本書,再細細品味,一個道理慢慢感悟出來,世間最珍貴的不是金錢,是比金錢更沉的友誼,友誼沒有貴賤之分,只要是真誠的,就很珍貴我們就要好好珍惜。

讀沈石溪的小説,讓我看到了動物的世界中真的存在最真實、最美麗的世界,我會繼續去探尋他筆下的野狼、斑羚、戰象、獵狐、雪兔、警虎,走進他所描寫的那些讓人為之動容的動物的神奇。

我們行讀後感篇7

今天上午,我向我們班的莊淇萱借了一本伍美珍姐姐寫的書——《我們班的狗仔隊》。當我讀到“我的友誼褪了色”這一章節時,我感觸頗深。

故事講的是:主人公江冰蟾和凌揚波小時候是一對很好的朋友,當快樂的童年過去之後,她們迎來學習上無情的競爭。班主任和家長無時無刻不在強調競爭的重要性,漂亮、聰明、好強的江冰蟾在這場競爭中戰勝了同樣好強的對手凌揚波。她在得意之餘,突然發覺,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竟然沒有一個好朋友,她開始為自己失去友誼這件寶貴的東西而難過……

江冰蟾是現在父母和老師所強調的“競爭比友誼重要”觀念的受害者,她因為分數,丟失了朋友,她因為分數,她的友誼完全褪了色。然而,她在父母和老師的影響下居然還認為這是值得的。沒有朋友,這時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當你高興的時候,朋友會和你一起分享快樂;當你憂傷的時候,朋友會來安慰你,鼓勵你。如果你在世界上沒有一個朋友,分數考得再好又有什麼用呢?沒有朋友,你的內心世界是空虛的,孤獨的!朋友是什麼?他是你一生的知心夥伴!難道就像袁老師説的“當你立於競爭的不敗之地,自然會有很多人來和你談所謂的友誼;當你是個失敗者時,你會發現你根本沒有朋友。”嗎?不,我認為不是的。人緣好不一定成績好,成績好不一定人緣好。真正的好朋友是不會在乎你成績的好壞,而是在乎你與他的友誼,你對他的信任!難道二十一世紀的雛鷹就要這樣被教育成一台台只會競爭的機器嗎?

在學校裏,我不僅有驕人的成績,還有着美好的友誼。我和柯楠、海月是好朋友,我們之間曾發生過很多矛盾,甚至都絕交過一兩次。但後來,大家都意識到,友誼需要寬容和理解,更需要彼此的相互友愛!

友誼,是美好的,是寶貴的。不要讓成績驅趕了友誼,也不要讓友誼漸漸地褪色。不論是現在還是將來,友誼都將是我們美好的支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