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少有人走過的路》讀後感3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4.56K

當翻開《少有人走過的路》這本心理學方面的書籍,相信大家在品讀中一定都收穫不少,讀後感都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年《少有人走過的路》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參閲。

2022年《少有人走過的路》讀後感3篇

2022年《少有人走過的路》讀後感1

本書開篇即説:人生是一個面對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能啟發我們的智慧,激發我們的勇氣;為解決問題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斷成熟。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可以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就是在規避問題、逃避痛苦。而人生的問題和痛苦是客觀存在,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學會理解他人,找到真正的自己,練就一個強大的內心是我們唯一可選的路。

書中提到這樣一個實驗,實驗人員給幾個四五歲的孩子每人一塊糖,然後告訴他們如果現在就吃也可以。但是如果能夠等到明天早晨還沒有吃,那麼就可以再得到一塊糖。然後觀察這些孩子,有的孩子忍不住馬上就吃了,但是也有的孩子忍住了,堅持到了第二天的早上,並得到了第二塊糖。在這之後,實驗人員跟蹤觀察這些孩子,發現那些堅持住的孩子在他們長大後都獲得了成功,成為傑出人士。想想就會明白,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就能夠面對糖的誘惑,做到了推遲滿足感,這種自律的精神和能力在今後的成長中會給他很大的助力。

為個人行為承擔責任,難處在於它會帶來痛苦,而我們卻又想極力規避這種痛苦。我們力圖把責任推給別人或組織,就意味着我們甘願處於附屬地位,把自由和權力拱手交給命運、社會、政府、上司。為遠離責任帶來的痛苦,許多人甘願放棄權力,實則是在逃避自由。

我們是否有可能完全逃避心靈的痛苦呢?或者説,我們是否能把心靈的痛苦降至最低呢?答案是否定的。世界需要有能力的人,心智成熟者則是最好的人選,他們的內心擁有強大的力量,能做出各種決定。在全知全能的狀態下做決定,遠比在一知半解的狀態下,要經歷更多的痛苦。譬如説,兩位將軍各帶一萬名士兵外出作戰,在一位將軍眼裏,一萬名士兵不過是戰略工具而已,而在另外一位將軍看來,士兵不僅僅是作戰的工具,他們個個都是獨立的生命,是家庭的一份子。

那麼面臨生死關頭,哪位將軍更容易做出決策呢?也許你認為心智成熟的人,絕不會成為前面那位將軍。但很明顯,答案就是前者,因為他不必忍受心智成熟者所要經歷的痛苦。類似上述情形,也會發生在企業主、醫生、教師、父母身上,人人都有可能碰到這種情況,做出影響一生的選擇。但容易做出決策的人,並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決策者。最好的決策者,願意承受其決定所帶來的痛苦,卻毫不影響其做出決策的能力 。

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時處理,你就會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承受更大的痛苦。” 勇於承擔責任,敢於面對困難,才能夠使心靈變得健康。學會推遲滿足感,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面對問題並感受痛苦;然後,解決問題並享受更大的快樂,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式。

2022年《少有人走過的路》讀後感2

這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這條路。可以引導我們過上嶄新、寧靜、豐富而又不失快樂的生活。它幫助我們學習愛,也學習獨立;它教誨我們成為更有理解心的人。歸根到底,它告訴我們怎麼樣才能找掉一個,並做一個真正的自己。

它不僅僅是一本書、一條路、它更是一種發自於內心的慷慨的行動。

在成長的道路上,沒有什麼事情是一帆風順的。很多事情,總是需要我們去面對、去克服、去解決。對待這些問題,我們或勇敢、或忐忑、或自信、或猶豫、或從容、或焦急、或謹慎、或突兀、或瀟灑、或無奈……,有太多的問題考驗着我們的意志,促使我們成長,走向成熟。然而很多事情,往往雖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卻少有人能做到,也少有人去分析其中的原因。往往有的事情,多些溝通、多些勇氣、多些自信、多些慎重就會變得迎刃而解。

成熟的人,應該是心態沉穩的人,做事理性的人,務實自律的人,知錯而改的人。用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這四條來約束自己,做到靜卧常思已過,閒談莫論人非。心胸坦蕩,以誠待人。

我曾經看過一本意林,名字記不太清了,好像叫《成功在久不在速》來罷,上面有一篇文章,有一句話讓我感觸尤深:“我不會把自己看做是最好的,但我會把自己看成是最努力的;我不會把對手看做是最差的,因為我們都是一起走過來的。”即便是對手,也應該被尊重,對手也有自己的人格權利,我們特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去議論他們。閒談莫論人非。

少有人走的路,在此希望,希望走的人會越來越多。

2022年《少有人走過的路》讀後感3

重温美國心理醫生斯科特.派克83年出版《少有人走過的路》心理學著作的時候,之前閲讀還停留在10年前吧。一本經典的好書,不隨時光的流逝而失去她原有的光芒,在字裏行間,好像在聽作者在娓娓道來,書中出現好多的例子都是生活中常見的事情,他主要講到心智成熟需要經歷痛苦漫長的一個過程。接下來我談一下,自己對閲讀完這本書的一些感觸。

開篇

開篇講到一個推遲滿足,背後的邏輯和道理是怎麼樣的呢?我們很多人都喜歡先甜後苦,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先易後難,人往往都喜歡一開始處理簡單的事情,把複雜棘手的事情放入最後,甚至對複雜不容易處理的事情,往往遲遲不肯動手,甚至選擇忘記來逃避,很多時候,我們在時間管理上往往有拖延症,拖延久而久之就成了習慣,在選擇做和不做的過程當中,經歷很長的心理鬥爭。往往在推遲滿足的時候,我們需要講究時機,我們不要急性的去處理問題,需要在合適的時機下面做好處理。比如我們今天就先把最複雜的工作先做好啦,然後在去處理那些日常問題。比如我們今天就拿出1-2個小時做一些深度工作。處理問題前不急於對某一件事情過早的下結論,深刻的去了解事情的原委。然後在各個擊破。

如何自律?

書中講到如何自律,讓我對自律有了新的認識,其實自律在我們成長過程當中,往往容易忽略,究其原因可能很多,閲讀完本書以後,如果説自律100分的話,我給自己可能還是剛及格。自律不是説一段時間對自己的一種約束,而是長時間要養成的一種習慣,往往在這個物慾橫行的世界,往往把希望寄託在明天,這就是所謂的拖沓,能拖延明天做的事情,很多人就會放在明天在做,比如從明天起,我要好好的看一本書,從明天開始,在努力工作。為了保持好的體形,今天就放開吃一頓好的,明天在減減。其實一切不好的開始都是從我們是否自律開始,一切本不應該發生的事情,也往往都是我們不夠自律導致。我們從國小習自律,從國小、到中學、到後來的大學。隨着時間往後推移,我們有時候都是豪情壯志的勸慰自己,人生苦短,應及時行樂。今朝有酒今朝醉,人不風流枉少年。踏入社會以後,似乎我的世界我做主,自律離我們越來越遠,做什麼計劃或者決定前,都是先放縱一下自己,然後才想起如何自律。往往我們應該出去鍛鍊身體的時候,我們還在牀上呼呼大睡。我理解的自律是就是自我的管理,自己把自己管理好了,好比別人在刷抖音的時候,我們在安靜的閲讀。每天保持閲讀的心態,才能獲取更好的認知,我們才能過濾那些垃圾信息。夯實自己知識體系,形成自我學習的一種能力,總之自律就是從一件件的小事做起。把自己的時間安排的合理,把自己的工作安排的有序,把自己家庭經營好了。日本有一個作家寫了一本書《4點起牀高效時間管理》,提到每天4點起牀,原因是作者把大部分點棘手的工作都安排在早上時間,那樣每天下午自己就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去處理一些突發的事件,作者一直認為早上才是工作、學習和自我投資的最佳的時間。作者提到自己自從養成4點起牀的習慣以後,工作起來就順手的多了,我們從中發現很多自律的成功人士都是從早上開始,所以早上不是用來睡懶覺的,越自律,認知能力越強,人和人的差距也就越大。好多時候人總是抱怨生活各種麻煩,有趣的是自律的人就可能麻煩少一點,不自律的人後果,就是自己在不斷的給自己製造麻煩。自律的人,生活井然有序。古今中外自律的名流志士有不少,總結出原因可能有一個通性,往往通往成功很大一個因素就是自律,自律並不是嘴巴説説,就能做到,而是君子要不欺暗室,在何時何地都要自律,自律表面看起來是一件枯燥無味的事情,有時候周圍人也感覺我們太過於死板。曾國藩在近代歷史上也是名聲赫赫,其實曾國藩資質一般,但有後人把曾國藩稱為半個聖人。足可以説明一個踏入官場的人,有這成就還是高人一等。曾國藩從小立志,不做聖賢便為禽獸,可以看到其決心,事實也的確如此,他每天都堅持寫日記來鞭策自己,日記裏曾國藩記錄自己的一言一行,有時候自己有出格的事情,在日記裏面會把自己罵的一無是處,日記就像一面鏡子不斷的反省自己,不斷修正自我。

不斷學習

《少有人走過的路》講到,我們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修正自己的人生地圖。其實我們很多人只活在自己過去的地圖裏面,我們只有把自己的眼界放寬了,不斷的提升自我,提升認知,當今世界時刻在變,每時每刻都在發生一些意料不到的大事件,不提升認知,我們才能打破舊世界,創建新世界,這也是歷史車輪不斷前進的運動軌跡。

自律對成年人也好,對孩子教育也好,都是同等的重要,教育孩子方面,我們常説孩子有模學樣,教育孩子,真的要從自律開始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環境。過去我的理解是隻要孩子不説謊就行,其它可以慢慢修正。然而對自律有所瞭解以後,需要給孩子更好的發展空間,需要傾注更多的情感關愛,以及我們在孩子面前的的自律修養。在孩子面前不做言而無信的人。古代有一個曾子殺豬典故,講述了曾子用自己的行動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誠實待人。同時對大人而言,自己的言行對孩子影響很大。待人要真誠,不能欺騙別人,否則會將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個待人不真誠的人,如何教會孩子重承諾,只有自己以身作則,孩子才能去信守自己的承諾。

逃避

《少有人走過的路》,講到一個詞語叫做逃避,逃避責任,逃避自由,其實逃避只是暫時讓自己忘卻一些煩惱,不能解決實質性的任何問題。逃避只是精神上暫時的麻痺了一下自己。責任更多是擔當,人活在天地之間,肯定是有所擔當,對社會、對家人、對朋友,都充滿了責任,我們做為一個自然人,有了責任就有了緊迫感,有的人害怕責任就無故選擇逃避,認為短暫的逃避就把問題都解決了,用現在流行的話説,假裝責任不是我的。似乎短時間很輕鬆,其實一點也解決不問題,正如鴕鳥遇到危險總是把頭插入沙子裏面去一樣,最終躲不過敵人的獵殺。

《少有人走過的路》更多的從心理學詮釋人躲避責任的心理問題。我不太懂心理學,從主觀上來講就是不想努力解決問題,對未知問題不敢、也不想輕易的去做。這就是沒有責任感,沒有擔當。什麼都沒有擔當的人是不是未來人工智能時代到來,第一波被淘汰的人呢,什麼都不想做,甘願當一閒人。什麼都不用幹。那時候人生多無趣,什麼事情機器都為你服務好了,真不知道人工智能是改變世界,還是把人改成了廢人。在歷史的演變發展過程當中,我們覺不當一個無知,無擔當,無價值的人。

尊重

《少有人走過的路》講到一個詞叫尊重,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尊重別人的成果,尊重別人的情感。我們足夠的尊重事實,才能保持平常心去接受這個未知的世界,很多人不尊重事實,總是對自己不了的事物或者不瞭解的認知就不屑一顧,如果我們總是抱殘守缺,脱離現實,我們總是固化思維,看待這個世界往往就變的模糊,變得畸形。我們常説智者都是用發展的眼光去思考問題,我們不能總是停留自己的認知去思考一個問題。我們需要打開思路,解放思想,尊重事實,敢於接受質疑和挑戰,那樣的人都是心寬,誠實的人,誠實的人不會不停的説謊話去掩飾一個一個多謊言。只有足夠的心智成熟的人,才能腳踏實地一步步按照自己的人生地圖一步步的往前行走。世界真的太大,我們只有抱着敬畏的心去打開對世界的認知,我們認知越多,對世界的瞭解才越多。

保持平衡

《少有人走過的路》自律很大的一個原則就是保持平衡,怎樣去調節我們的心理,控制自己的情緒,生氣時候能讓自己保持冷靜,特別沮喪的時候讓自己振作起來,洋洋得意的時候讓自己保持清醒,學會怎麼去平衡,我們就能儘量減少無意義的爭執,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阻礙我們的判斷能力,不會讓我們的思考受到到干擾。有時候我們過於慾望,過於爭強好勝,往往把自己弄的體無完膚,傷痕累累,其實戒驕戒躁就揭示瞭如何保持平衡,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裏面一直都在講平衡統一和對立的轉變,在古代哲學進一步揭示出統一是對立面的相互關聯和相互轉化的結果。各種事物只有在和諧中才能得到它應有的位置,和諧、平衡是世界變化發展的基礎。

最後推薦去看一下《少有人走過的路》,在人生短暫的旅程當中,真正成為自律的自己,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你走的每一步,都會在自己的人生軌跡中留下一個軌跡,你越勤奮,越努力;越自律,將來你就越優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