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老師讀後感通用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5W

撰寫一篇讀後感能夠加深人們對書上人物的理解,看完一部著作之後我們的內心一定有很多的收穫想要和大家分享,趕緊寫份讀後感吧,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啊老師讀後感通用6篇,感謝您的參閲。

啊老師讀後感通用6篇

啊老師讀後感篇1

今天下午,我翻開了我最喜歡的《漂亮老師和壞小子》這本書。這本書講了一個老師與六三班學生之間發生的故事,通過老師米蘭處理學生事件的方法,反映了作者楊紅櫻對教育的深層探討和思索,及“把人性關懷放在第一位”的教育的理念。

書裏的米蘭老師是一個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她能和學生們打成一片並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她教一個軟弱的男生如何捍衞自己的尊嚴,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米蘭説過的一句話:“我們常常教育學生要做一個高尚的人,

而善良,富有同情心是作為一個高尚的人最重要的品質。如果米奇見死不救,他可以不曠課,但是他也許就錯過了一次非常美好的感情體驗。米奇是因送難產的貓去醫院而曠課的。在我看來,米奇的做法是正確的,他關心一切生物,換做是我,我也會這樣做。但是其他老師卻指責這個善良的男生,可見老師們僅僅關心分數和智力,卻忽視了更為重要的人性。在這樣的教育下,學生們原本善良的本性能不被扭曲麼?在他們長大出了社會,就會面對他人的困難而無動於衷,見義勇為的人反被説成

“傻瓜”,那整個社會將會成為什麼樣的社會?”作者通過米蘭來闡述自己的觀點:一個老師,他不僅是要教授學生知識,也是要教授學生做人。然而在教授學生“做人”時也要講究方法。米蘭是個好老師,她為什麼能成為一個好老師?我想可以説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就是好老師。當然並不是一味的遷就學生,而是能與學生打成一片,真正地去關心學生的內心世界,試圖去走近學生,理解學生,被學生所接受,這樣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好的老師。

我真羨慕六三班同學有這樣一個好老師。

啊老師讀後感篇2

我們都在追尋一種理想的教育,希望自己的學生們能夠充滿激情的學習,能夠在課堂上遵守紀律,能夠在各項活動中展示自己的才華,能夠時時刻刻出類拔萃……但是,往往我們總會感到遺憾,學生們的表現不能夠讓我們滿意。於是,我們開始抱怨:我們的教育體制有問題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的學生天資不夠優秀……讀了這本書中後我深深地感受到:改變不了的事情就不要去抱怨,就要想辦法把能做到的事情做好。

好的教育是沒有國界的,任何一個國家好的經驗只要是適合我們的我們都可以拿來學習,就像《羅恩老師的奇蹟教育》。

羅恩老師説:“我們都應該對自己做的每一件事盡心盡力。”他是這樣教育他的學生們的,他自己也是這樣做的。從創辦克拉克學校,到一節節吸引孩子們的課,再到帶領孩子們外出讓孩子們的頭像登上時代廣場的大屏幕……羅恩老師做的每一件事都盡心盡力,完成了我們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一件件事情。他的學生在他的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下也在這樣做人這樣做事,所以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功。

羅恩老師説:“我認同教師要為學生的成績負責,但我同時鼓勵老師們尋找創造性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學生喜歡有趣的課堂,喜歡在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學習得越快樂就越有激情,越有激情效果就越好。作為教師要盡所能把教學變得有趣和吸引人,這樣學生的成績才會提高,這是因為他們有對知識的渴望,他們自己想學習,進步自然會快。我想起這樣兩句話,第一句:寧可讓學生不學,也不能讓學生厭學。第二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羅恩老師説:“我們必須高標準來要求每個孩子,並且要盡力推動他們達到這樣的水準。作為教師要做的就是“提出要求”和“推動達到要求”。沒有嚴格的要求和難度的要求孩子們就不會精彩紛呈,讓那些不努力和沒盡力的孩子輕而易舉的過關不是愛他們而是害他們。如果只是努力了就算過關,為了孩子們的自尊心就算過關,久而久之孩子們就不會竭盡全力的去做事,學會的只是敷衍的壞習慣。

羅恩老師説:“即使孩子們無禮傷了你的心,對你説了讓人傷心的話,那也請牢記你最終的目的,在那一刻,無論多麼困難要讓自己相信那個孩子是愛你和感激你的。”看到這段話,我的心怦然一動,曾經的.一個個畫面浮現在我的眼前,當時確實很生氣,可是隨着時間的流逝,那些不愉快都煙消雲散了,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憶。懂得放下、懂得饒恕、懂得感恩,善待每一個學生,我們自己也會獲得快樂。

讀羅恩老師的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就是讓自己的學生喜歡你。

啊老師讀後感篇3

前幾天爸爸去沁陽開會帶回來了一本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一位教育專家的教女手記。我在這短短的幾天內看了大半本,實在是受益匪淺。我在讀這本書的同時不禁想到,如果天下的父母都像這位媽媽一樣的話,那多好呀。好老師固然重要,但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師,如果沒有温馨的書香家庭環境,那老師做多少努力都只能是事倍功半。

第一章是“如何提高愛的質量”,父母之愛都深如大海,但有質量差別。決定質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學歷、收入、地位等,而是對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對細節的處理水平。而愛不同的質量會直接改變孩子的人生。愛不是隻是打罵、溺愛可以解釋的,而是指在生活中用心地去體會、琢磨孩子的心理變化等。我不得不説,本書作者是一個很好的媽媽。

第二章則是“把學習做成輕鬆的事”,説的是閲讀對孩子的學習生活會有怎樣的好處。這一點我十分贊同,因為我就很喜歡讀書,而且會一直堅持下去。其實,孩子原本不需要為學習而苦惱,凡是因為學習感到痛苦的孩子,都因為他遇到了不正確的引導。家長只需把觀念和方法改一改,就會讓孩子愛上學習。

其他的章節我就不再説了,給你們吊個胃口。鼎力推薦給做父母的,希望可以把以前的一些錯誤觀念改一改,可以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也反省一下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希望可以從頭開始,和孩子做朋友,做孩子的引路人。如果有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哦,絕對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當然,別光看不實踐。

啊老師讀後感篇4

這個世界有許多人在寫字,有的人寫字只為賺取稿費,有的人寫字只為感動自己,有的人寫字感動了自己的同時還打動了別人,有的人把文字當成一生的事業,把文字看得比山還要高,比生命還要重,把生命典押給文字直至生命的最後一息。

二十多年來,我讀過許多人的書,喜歡的作家換了一荏又一荏,唯獨對心懷悲憫,堅持苦難寫作的作家路遙記憶深刻。這不僅是他短短的42年人生,為我們獻上了《平凡的世界》、《人生》等文學精品,更重要的是路遙不只是單純地描寫苦難本身,而是通過苦難來寫人的人格,人的尊嚴,他關於“苦難體驗”的小説能夠使讀者在徘徊迷茫的時候找到方向,在孤獨寂寞中得到安慰,在柔軟無助時得到力量。十五年過去了,路遙,在這個平凡的世界倒下,卻留下了不平凡的聲音,這聲音流傳得比他42年的生命要長久得多。十五年前,這位曾把文學視為生命的作家猝然地倒在了充滿血淚的文學徵一途。為了一部百萬字的《平凡的世界》,他嘔心瀝血,整整花了六年時間。當作品劃上最後一個句號時,在衞生間的鏡子裏看到自己滿頭的白髮,憔悴的面容,他就像小孩子似的出聲地哭了起來。

有一段時間,《平凡的世界》始終陪伴着我,它呆過我的牀頭,草筐、村前一片涼風習習的樹林子,伴隨着和我一起到外婆家旅行。這本書是姐姐從學校帶來的,不像現在書店裏分上下冊或上中下三冊,而是厚厚的一大本,文字特別小,躺下休息基本可做枕頭用。在此之前,我沒有讀過路遙其它的文字,因為我覺得這部超常文本已經足夠吊動一箇中學生的胃口,用如飢似渴這個詞來形容我當時的狀態毫不為過。我上高中的表哥説,你一個小屁孩能讀懂個什麼呀,他説的或許是對的,也許以後我要經歷過許多階段,才能讀懂這本書,説歸説他並沒阻止我狂一熱的閲讀,在書廚裏翻騰了半天,一抽一出一本《人生》出來,説這個你也讀讀吧。

?平凡的世界》是我讀過次數最多的一本書,96年的夏天我通讀不下6遍,而且不止一次哭過。我博覽羣書的'表哥卻這次卻不曾嘲笑,據舅媽説他讀《人生》時也曾暗自流淚。現在想來,這本書之所以讓一箇中學生流淚,主要是情節引人入勝,平民化的寫作使得他的降低了閲讀門檻。一個個平凡的愛情故事,一次次平凡的思想鬥爭,一幕幕催人淚下的生死離別,人間永恆的親情,純潔的友情及美好的愛情,很輕易地就能打動讀者。難能可貴的是這本書對我們平凡的生活進行了深刻的詮釋,而且它教會了我們如何去戰勝挫折,去超越苦難。對於身在農村,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的許多農村青年來説這是他們不得不面臨的問題。路遙的作品顯然對農村讀者觸一動更大,當年有許多人在書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許多人看到了如何去戰勝挫折,去超越苦難,從而改變了自己一生的運命。

路遙離開我們十五年了,可又怎麼樣呢,我還是為自己當初找到這位內心強大的精神知已而温暖。許多時候在閲讀關於農村文字時,以此來檢驗鄉土生活是不是像某些作者所説的那麼詩情畫意。關於路遙,人們下過許多經典深刻的評論,我在這裏説喜歡他的作品和跟風無關,僅僅是一種認識上的情不自禁。他的文字,的確讓我在孤獨寂寞中得到安慰,在柔軟無助時汲取進取的力量。

啊老師讀後感篇5

頂崗工作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在這期間我有過悲傷,也有過快樂,有過失敗,也有過成功。在工作崗位上,自己雄心壯志,想着做一個優秀的老師,想着做一個讓學生喜歡的老師。可是由於缺少豐富的工作管理經驗,常常會有棘手的突發事件讓我束手無策。什麼是最好的老師?我一直在尋覓答案。

前段時間在自己的指導老師那裏發現一本教育名家李鎮西寫的《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多年的經驗與收穫,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頗有感觸。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發展。愛是教育的基礎,也是教書育人的動力。李鎮西老師在序言中説:“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讀到這裏不禁問自己,在兩年的工作中,我有沒有達到自己最初給自己設立的目標呢,有沒有超越自己呢?

愛是教育永恆的主題。愛表現為對教育事業的愛,對教育對象的愛。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要對學生的成長以及未來一生負責,所以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只喜歡學習優秀的孩子,而忽略了後進生,他們更需要關心。那些“不可愛的孩子”、“後進生”更加需要你的愛,他們就像迷途的“羔羊”,需要温暖,需要陽光。對於“後進生”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羣體,教師必須給他們一個空間,給他們更多的關懷,讓這些飢渴的花朵,沐浴陽光,健康成長。

真正的教育之愛,並不是遷就學生,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而是要給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幫助和服務,我們要給與學生的,是他們走出校園多年以後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習慣和性格。這種帶有養成良好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並然帶有“強制性”,離開了嚴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愛。

老師也只是個普通人,也有自己普通的感情,教師要怎樣擁有“師愛”呢?李鎮西老師用一句話告訴了我們:“童心是師愛的源泉”

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帶着兒童的興趣去探尋學生的心靈深處的途徑,懷着兒童情感去理解兒童的心靈世界,那樣才能真正走近學生的心靈世界,能理解學生的做法,從而讓自己與學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諧一致,這樣的老師善於發現學生缺點中的可愛之處,甚至智慧之處,那他看到的學生,都是帶着“可愛缺點”的可愛孩子。同時,如果想和學生相處愉快,你就不能拿着大人的思想來衡量這些孩子,畢竟他們還不是大人。他們的思維有時還很幼稚,還會做錯很多事情。如果你的要求很高很嚴厲,這樣會讓學生產生牴觸情緒。

要做最好的老師,那就要帶着“愛”這個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愛教育事業,把教育當作自己的一項事業,愛學生,用真正的愛——師愛,去對待學生,為學生的的未來服務!

今天讀李老師的書,彷彿進行了一次精神洗禮。我也願“做最好的老師”!從現在開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爭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啊老師讀後感篇6

還記得是一年多前,“名師工作室”給我們國小部的老師每個人發了一本教育有關的書籍,我發到的是《跟孔子學當老師》一書。剛開始拿到它,就被它那古樸的封頁所吸引。書的封頁上印着一行小字:師者,永懷“教學之戀”,永懷生命的恬靜、感動與美好。

很慚愧的是,自己真正只讀過一遍,當然,每讀到一些感觸很深的句段,我都會很認真地摘錄下來。一頁一頁地讀下去,越讀越動情。特別是讀到顛沛流離的孔子即使在孤苦無助的處境中,仍然能以上蒼一般偉岸的師者尊嚴,來詮釋他對教學及學生的忘我大愛時,我流淚了,在晶瑩的淚花中,我看到了讓我感動不已的人性之美、胸襟之美、境界之美。對孔子的教育情懷、教學方法又有了新的感悟,對自己的人生也有了新的目標,那就是,學習孔子,做孔子式的老師!

學習孔子,永懷“教學之戀”。教育是孵化理想的温牀,學校是拒絕世俗的殿堂,教師是充滿詩意的職業,教師應該富有幻想和激情,教師應該活得純粹而高雅,他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他用好奇的眼光看世界,用和善的眼光看世人,用柔和而充滿希冀的眼光看學生。這就是“教學之戀”。唯有如此,才能開創“有教無類”的先河,才能提出中國古代最早的天賦平等的人性論主張,才能打破貴族和平民的出身限制,才能創造出三千弟子的辦學規模。孔子沒有工作單位,沒有獎金榮譽,沒有廣告宣傳,生前只是個平民知識分子,去世後卻被敬仰朝拜,成為萬世師表,甚至他的學生竟在老師的墓地邊結廬守孝,陪伴老師長達六年,連做官和做生意都棄之不顧,原因是什麼?正是由於他對教育的痴迷、對學生的愛、對事業的無限傾情,才讓他成為世人眼中的“聖人”。

學習孔子,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一生以學安身立命,在學中陶冶情操,從而成為最有學問的人。孔子篤信唯有先“學”,才能教學,才能成為“樂乎”與“不愠”的老師。“學第一,教第二。”以前一直以為這句話是孔子教育學生的,如今才知道這也是孔子對自己説的話。作為一名老師,只有自己站得高,才能把學生往高處帶。不讀書,我們用什麼來傳道授業解惑呢?倘若自己的靈魂熄滅了火焰,我們用什麼來點燃孩子們的心靈呢?對比自己,以前總抱怨沒時間沒心情學習,也埋怨現在的學生不愛學習,可一個自己都不愛學習的老師又怎能培養出愛學習的學生呢?中國的古語千真萬確,“身教勝於言教”,一個不愛讀書的教師,無論以何種高明的方法,也教不出愛讀書的學生;而一個愛讀書的教師,則無需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讀書積極性,他自身便是讀書的典範。當讀書成為教師的精神第一需要,他的學生自然會仿而效之,當讀書也成為學生的精神第一需要時,我們自可信心十足地展望未來的美好。

學習孔子,以人為本、因材施教。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就在於他能在2500多年以前,就提出併成功地實踐了“因材施教”的原則。他能按學生不同的品行與才性施以教育,從而培養出參政與從教的不同人才。為了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孔子對他的弟子們有比較深入的瞭解,幾乎掌握每個學生的特點和個性。並且對他們的優缺點也能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現在想想,孔子的三千弟子中能出現七十二賢人,與他能深入瞭解自己的教育對象,因材施教是分不開的。

學習孔子,師生平等、教學民主。孔子和他的弟子們親如一家,孔子對學生平易近人,坦率真誠,學生對孔子敬愛尊重。他提倡“當仁不讓於師”(《論語·衞靈公》)。孔子在衞國不得已去見南子,回來後,子路對他表示不滿,孔子感到子路不理解並錯怪了他,他就在子路面前激動地對天發誓,求得子路明白他的心志。子游為武城宰,孔子入武城“聞絃歌之聲”而笑子游“割雞何必要用牛刀”,子游不服氣地反駁孔子説:“往日我曾聽先生説過,君子學於道,便懂得愛人,小人學於道,便易於使命。”孔子覺得他講得有理,就公開在學生面前承認自己講錯話。正因為孔子在師生關係上主張民主、平等,有一種較為開放的心態,他是一位“聖之時者”,又是一位有熱情、有感情、有愛心的文化聖人,因此弟子們對孔子十分敬愛,即使在最困難的情況下,師生之間也團結精誠,能夠患難與共,相濡以沫。這可以説是孔子辦學的偉大與成功之處。

關於《跟孔子學當老師》,有太多的感動存在,我會再讀,三讀。關於孔子,有太多的東西可以學了,我仰望他,並希望自己能在他的引領下讓自己的教學生涯不再那麼單調,也不再那麼迷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