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家的讀後感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4.85K

寫讀後感最忌諱直接摘抄原文並且泛泛而談,,讀後感的寫作需要有突出點不能寫成流水賬,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朗讀者》家的讀後感7篇,供大家參考。

《朗讀者》家的讀後感7篇

《朗讀者》家的讀後感篇1

説起“朗讀”,似乎更像在講故事,因為節目中會針對不同的主題,嘉賓都帶着自己的故事來講述,節目希望呈現的是文字和個人情感的緊密結合。記者瞭解到,著名企業家柳傳志在《朗讀者》中的身份卻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父親,他要朗讀在兒子婚禮上的講話,那種緊張、興奮和幸福結合的複雜情感是他最真實的內心。世界環球小姐張梓琳要給女兒讀的作品是劉瑜寫給孩子的《願你慢慢長大》,通過文字的朗讀,觀眾也能感受到文字背後那顆跳動的心臟。

據瞭解,《朗讀者》的朗讀內容包羅萬象,有著名翻譯家許淵衝的弟子們用中英法文為他朗讀的文學經典,也有來自成都“鮮花山谷”的丈夫為妻子獻上感人至深的《朱生豪情書》詩詞,還有賈平凹《寫給母親》這類表達集體記憶和大眾情感的作品。飽含情感的朗讀形成情緒的磁場,能夠給觀眾強烈的代入感和共鳴。

除了節目的內容注重人和情感之外,節目在包裝上也用了許多心思。記者瞭解到,節目設置的主題形式很豐富,每期根據主題,回顧古今詩詞、文學經典、電影橋段。節目邀請到李雲迪、胡德夫等為朗讀者伴奏,除了邀請柳傳志、鄭淵潔、蔣雯麗、徐靜蕾、劉震雲等諸多大家熟悉的各行各業名人外,有故事的普通人也可能參與朗讀,節目組希望能“高而不冷”。

雖然節目尚未開播,不過從目前流出的一些片段,已經引起了網友們非常大的興趣了,有網友表示很期待再有一檔“爆款”節目。

《朗讀者》家的讀後感篇2

本期節目中迎來一位“特別”的嘉賓。她身上貼着90後、保送清華、理科學霸、書香門第這些標籤,然而她卻在21歲的時候,放棄了清華推研直博的機會,選擇了一條從未有人走過的路,她就是程何,全國唯一一位職業音樂劇譯配。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中文版音樂劇,像《我,堂吉訶德》、《音樂之聲》、《貓》、《媽媽咪呀》,幾乎都是經由她翻譯而來。

程何是一位年輕的譯者,而她翻譯的對象,是近些年逐漸被大家熟悉並喜愛的藝術形式——音樂劇。當年,她告別安逸,選擇冒險,雖然音樂劇這條路看不到結局,但“要為心而工作,而不是為生活”是程何的夢想。在《朗讀者》的舞台上,程何與音樂劇中扮演堂吉訶德的演員劉陽共同演繹了一段《我,堂吉訶德》。他們一人朗讀塞萬提斯小説《堂吉訶德》節選,一人高歌《我,堂吉訶德》中的歌曲《不會成真的夢》,以此獻給已逝的譯者羅穎珊,以及敢以此生,去求索遙不可及的夢想勇士們。

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已播出7期,播出以來備受好評,節目的“真情實感”讓許多觀眾找到了情感的共鳴。那麼在接下來的節目中,《朗讀者》還會帶給觀眾怎樣的文學與情感碰撞的“盛宴”?

《朗讀者》家的讀後感篇3

對於滿眼的娛樂與喧囂,《朗讀者》節目就像慢慢地翻開一本書,沒有驚心動魄的畫面,更無跌宕起伏的情節,隨着董卿那親切温和的語速,觀眾情不自禁地投入、並靜靜欣賞着傾聽着。此時,每個朗讀者面帶表情,所朗讀的篇章段落、或唱首歌,都是根據自己親身經歷感受所選,或輕淡細膩如和煦的春風、或如涓涓流淌的溪水,撥動並滋潤着每個人的心絃。

這是繼詩詞大會後,央視又一次在一套黃金時段,推出的一檔由董卿主持的又一個好節目《朗讀者》。我看了首播的第一期的一部分,沒看全,又在二月十九日即週日晚央視三套、於7點半進行的重播,感悟頗深。

首期節目以“遇見”為主題,邀請了“詩譯英法唯一人”許淵衝先生、知名演員濮存昕、世界小姐張梓琳等文化領域的嘉賓,還有無國界醫生、為妻子許下一個鮮花山谷的丈夫、聯想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譽主席柳傳志等人。他們所處不同行業,有截然不同的生活和夢想。

節目中,有董卿對嘉賓的採訪,有嘉賓帶着不同口音的朗讀,紮紮實實地呈現出、如她給節目的定位“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這檔節目跟《中國詩詞大會》,還有之前爆紅的《見字如面》氣質相仿,豆瓣評分高達9.3。“才女董卿”再次發力,請來演員濮存昕、世界小姐張梓琳等人,把自身的故事融入經典作品中,温文爾雅地給了大家一碗文化雞湯。

董卿站定在舞台中央,由衷感慨:“我當了21年主持人,而今彷彿回到了起點。《朗讀者》中的朗讀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我們要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並感動於他們讓我們遇見了大千世界。我對於一檔有着人文精神的電視節目的追求,終於要實現了。”説的多好啊,喜歡董卿大氣知性、端莊睿智的主持風格,我在心裏默默地由衷讚歎!

其實這些大多是非專業朗讀者,隨着音樂舒緩起伏、情緒的逐漸醖釀,抑揚頓挫,聲情並茂,加之觀眾用心傾聽,聚精會神的眼神交匯、甚至很多人眼裏閃着激動的淚花,致使掌聲不時響起,收到台上台下互動和鳴的效果。

誰人可知濮存昕小時患有嚴重的小兒麻痺症,不能參加各種文體活動,同學曾叫他“濮瘸子”。自卑和無自信如陰霾籠罩着幼小的心靈。是積水潭醫院、榮國威醫生治癒了他的腿,使他從此走上`正常人的生活道路。他朗讀老舍作品,其實也是要感恩可敬的榮國威醫生,是這位醫生使他重獲新生。

她和丈夫林鏡冰,今年結婚已經五十週年。沒想到幾個月前,林鏡冰出了車禍,躺在濱江的浙二醫院重症監護室,胸部以下癱瘓,喉嚨上了呼吸機,不能説話。2月17日是他們的結婚紀念日。病牀上的林鏡冰用唯一能動的手,把圓珠筆綁在手臂上,給妻子寫了一封歪歪扭扭的情書,用了近兩個小時,一生相濡以沫、催人淚下。

我覺得,董卿的《朗讀者》最打動人的,是幫觀眾又找了一回“初心”。董卿的解釋是,“《朗讀者》與大家的遇見,能夠讓我們彼此之間感受到更多的美好。”是的,在物慾橫流、人心冷漠無情的現實社會,難尋那份值得珍惜的“初心”。

《朗讀者》家的讀後感篇4

這幾天,一個名叫《朗讀者》的節目火了起來,通過老師介紹,我也開始看這個節目了,剛開始覺得沒啥意思,可是連續看了幾期後,便覺得越來越有看頭了。

我每次看完一集就會想:“假如是我去朗讀,我會朗讀什麼?要給誰朗讀“?過了幾天我終於想好了,我要朗讀的是《醜小鴨》這個童話故事,我要給所有心裏受到打擊的人朗讀,《醜小鴨》這個故事講了從前有一隻小鴨子,長得很醜,它的媽媽和兄弟姐妹們都嫌棄它,不給它飯吃還欺負它,傷心的醜小鴨就離家出走了,醜小鴨走了幾天,在一片蘆葦叢中餓昏了,等它醒來時,已經是春天了,醜小鴨想喝水便跑到池塘邊,發現自己變成了白天鵝。

從這篇文章中我體會到了不管你前進的道路有多艱難,你都要奮勇向前,堅持下來你一定會成功的。

我想讓爸爸為我朗讀,因為小時候爸爸對我很嚴格,只要一件事沒做好,不是批評就是揍我,所以我想讓爸爸為我朗讀。讓他知道教育孩子不是光靠打罵就行了,更多的是給孩子一些鼓勵和關愛。

我一定要多鍛鍊朗讀,讓我的朗讀水平更上一層樓。為我加油吧!

《朗讀者》家的讀後感篇5

以前,我一直以為朗讀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如果不是我對歷史以及古典文學非常感興趣,肯定不會報名參加暑期青少年經典誦讀班的活動。

活動一開始,阿姨就告訴我們要誦讀的是論語,我記得以前媽媽告訴過我,古代讀書人都認為半部論語能治天下,阿姨説,論語是一門學問。我覺得有點迷惑了,不是一門知識嗎?為什麼要説是一門學問呢?阿姨彷彿知道我在想什麼似的,接下來又告訴我們説,學問不僅僅是學習一門知識,更重要的是告訴了我們做人的道理。

阿姨給我們每個同學發了兩張紙,上面是論語的第一段。我們先自己讀一遍,阿姨再領我們讀一遍,讀完後,阿姨一字一句的給我們解釋,這樣,我們很容易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一開始就説,學而時習之,不亦樂呼。我平時做到了跟着老師用心學習,學過了就放在一邊,並沒有時習之。我讀後發現,內容與弟子規特別相似。阿姨告訴我們説,弟子規就是從論語中演變而來,它是清朝人編寫的。而論語是孔子的弟子根據孔子的言行所寫的。我發現通過誦讀,我對古代文學的興趣更濃了。以後我不僅要多參加類似的活動,自己在家也要經常誦讀,做一個小小的朗讀者。

《朗讀者》家的讀後感篇6

我對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一定會堅持的,比如讀書,比如看朗讀者,這檔節目喚醒了不少人對文字的喜愛,對朗讀的熱愛。

我曾經做過一個夢,夢見自己變成一名朗讀者,站在國際的舞台上,一雙雙眼睛都看着我,我手裏拿着一本書,這正是我要朗讀的桂林山水,我的心情又激動又緊張,大聲地朗讀了這篇文章,一開始我非常的平淡,後來我把自己融入了進去,身臨其境,十分有感情地讀完了,台下雷鳴般的掌聲就是對我最好的肯定。從此,我與朗讀的情緣在我心中漸漸生根發芽……

慢慢地,我每天早上都要花十五分鐘來朗讀英語或語文,我也喜歡上了朗讀。有時候老師請我朗讀課文,讀着讀着,我就有一種像是遇到了多年素未謀面的老朋友的感覺,使我能完全融入課文中,那種感覺挺好的。我真真切切地感覺到我愛上了朗讀。

朗讀會給人們帶來許多快樂。曾經董卿評委不是説過,朗讀者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愛上朗讀後的樣子嗎?是啊,朗讀者就是這樣。在他們充滿深情的朗聲誦讀中,傳播着廣博的文化內涵,讓聽眾感覺到知識的力量。

我愛朗讀,它不僅使我提高了自己的朗讀水平,還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做一個朗讀者吧!喜歡上朗讀,你會發現朗讀者的世界也因此變得絢麗多彩!

《朗讀者》家的讀後感篇7

“朗讀亭是我特別喜歡的設置。當初我們創意是希望能夠讓普通人也慢慢地開始接受有這樣一種傳遞感情的一種手段。其實朗讀真的應該像唱歌説話一樣,我們有時候可以用這種方式借文傳情。”正如最近爆紅的節目《朗讀者》的製作人董卿的初衷一樣,朗讀亭是帶着《朗讀者》節目的使命,打通線上與線下的距離,走近每個朗讀者的身邊,將一段六十分鐘的客廳文化轉變為一場2017最具熱點的全民文化活動。它的推出旨在讓各行各業的人在步伐匆忙的日子裏稍作暫停,走進“朗讀亭”朗讀名篇片段,用簡單的方式呈現內心中最想表達的情愫,用發至心靈的聲音朗讀自己的人生夢想,感受文字的力量。

作為《朗讀者》節目播出後抵達的第一個城市,朗讀亭在杭州迅速成為爆款,將杭州人民的朗讀熱情全數激發,引得媒體爭相報道。浙江大學微信號發佈關於朗讀亭的文章也瞬間突破100000+的閲讀量,可見朗讀亭的備受追捧。

京杭運河畔,是朗讀亭在杭州的第一站,一位大爺在亭前揮毫寫意,洋洋灑灑寫下“朗讀亭”三個大字,引發路人圍觀。緊接着,朗讀亭來到第二站杭州市圖書館,穿戲服的女子、外國留學生各行各業的人都在朗讀亭前駐足,其中,75歲的王佩英奶奶朗讀了病牀上老伴寫的情書,走出亭子時,她淚流滿面,在場的眾人也紛紛為之動容。

前日,朗讀亭移動到浙江大學站。這是朗讀亭到杭州的第五天,當天寒風冷雨的惡劣天氣狀況卻絲毫沒有影響到朗讀亭的熱度。源源不斷的人撐着傘來到朗讀亭前排隊,僅從從上午十點到下午四點,朗讀亭就已傾聽了80多位朗讀者的故事。他們中有浙大的學子,也有特地趕來的中、國小生,還有不同職業的人、不同年齡的人都聚集在這小小的朗讀亭周圍,渴望朗讀出自己內心的情感。原定晚上十點的錄製,也到接近零點時才錄完最後一個朗讀者。

一天下來,朗讀亭已經收錄了超過170位朗讀者的朗讀片段,連節目組的導演和攝像,都被杭州人民的這股熱情和毅力嚇到,表示:“今天我看到好多教授學者進亭子朗讀,這種狀況我還是第一次碰到。很多人在冷風裏排了幾小時隊,臉上還是笑呵呵的,這在別的城市也難以想象,沒想到,杭州人為了朗讀這件事,這麼有恆心,有耐力。

杭州朗讀亭在哪裏?本週末,朗讀亭將會移動到浙江圖書館。相信還會有更多的人走進朗讀亭,在其中朗讀出自己的故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