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大道讀後感優質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31W

讀後感想要寫的出色,就需要結合個人的思想才行,每種文體有其基本寫法,讀後感也不例外,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行大道讀後感優質7篇,供大家參考。

行大道讀後感優質7篇

行大道讀後感篇1

最近我讀了本名叫《小故事大道理》的書,這裏面有許多短小精煉的故事,所闡述的道理簡單實用,對於指導我們如何為人處世很有意義。

在這書中,我讀了很多則故事,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叫《最勇敢的人》。裏面的道理讓人受益匪淺。

故事的內容這樣的:戰國時代,在齊國有一個無名小鎮,鎮上住着兩個自稱是全世界最勇敢的人,他們一個住在城東,一個住在城西。有一天,他們碰巧去了同一家酒樓喝酒,寒暄了一番後,便坐下喝酒。一個“最勇敢”的人提議:“老兄,光是這樣喝酒不吃肉也不是滋味,我到市場買些肉,叫這店小二拿去煮,煮好了蘸醬和着吃。”可是另一個“最勇敢”的人卻提議割自己的肉來吃,兩者不甘示弱,最終,兩者流血過多,死去了。

這則故事讓我不禁想起最近看到的一則新聞:有兩個男生是國中生,因為看不慣別人的性格、課堂上的表現,於是,兩個人比誰是最厲害的人。因為一直都比不下去,一個男生建議比誰能自殺,另一個男生為了不輸給那個男生,於是……各自拿起刀自殺。

啊,多麼寶貴的生命啊!就這樣白白浪費了白白糟蹋了!讓大家悲痛不已,尤其是他們的父母,撕心裂肺的痛啊!

哎,這則故事和這則新聞,都告訴了我們一個重要的道理:勇敢本是一種優良的品質,它能夠幫助人們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危險和困難,取得成功。但是勇敢並不等於盲目的逞勇鬥狠,將大好的時光精力乃至生命,浪費在無謂的事物上。

這則故事雖然小,但是卻讓人受益匪淺,真正的勇敢不單是要勇於面對,還要學會理智的退讓,避開無意義的爭執和威脅。所以我不能做出如此盲目的事情,我要做個理智的人來告誡自己。

行大道讀後感篇2

“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還有一頭驢走在馬路上,先是父親騎着驢,兒子牽着驢。有個路人可憐那孩子,於是父親就下來讓兒子騎。另一個婦女認為父親也應該有坐的權利,兒子便讓爸爸和他一起騎驢。到了集市上,又有個小孩憐憫那頭可憐的驢,父親和兒子只好下來牽着驢徒步而行。來到了田野間,又有個農民嘲笑他們有驢不坐,反而自己走。父親深有感觸地説: ‘我們應該自己考慮到底怎麼做!’”

這篇文章來自於《小故事,大道理》中的自信篇。文中那一對父子就好象是一對機器人,被別人指揮來指揮去,其實他們完全有機會作出自己的選擇。這時我也想到自己經常會跟着別人的步子走,和那對父子一樣沒有主見。

記得在二年級時,在一次“看拼音寫詞語”的考試中,當我做到“wen ming”這道題時,我在“文明”和“聞名”這兩個詞中舉棋不定,在我看來,“聞名”更確切一些。這時,同桌好心地提醒我是“文明”,同桌的成績比我好,我想她一定是對的,就採納了她的意見。等老師發下卷子的時候,我才發現那道題是錯的,應該是“聞名”。

從這件事和這篇文章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人要有充分的自信,不要輕易把別人的建議當成自己的主張!

行大道讀後感篇3

讀了《小故事大道理》這本書,書裏內容生動,教育意義重大,從一個小故事中,引發出一個大道理。

書的內容是分成一個一個小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懲罰》這個小故事,短文的主要內容大約是這樣的:“我”的老師佈置了一項作業,觀察一種動物的習性,“我”決心做好這項作業,所以,“我”便選擇了一種動物——老黃牛。“我”家雖然在農村,但卻沒有牛,“我”家有好幾本科普動物書,便抄下來了幾段。果然老師表揚了“我”,並親自帶同學們到“我”家看老黃牛,我心裏很緊張,到了村口了,老師突然説不去了,我們只好返回學校,這時,“我”才鬆了一口氣,從此,“我”再也不敢不誠實了。因為,老師嚴厲而温柔的眼神中,已經告訴我她知道了我在撒謊,但沒有揭穿,沒有傷害到我的自尊心。留住了我的顏面。

這篇短文對我的觸動很大,師生之情往往就在細微的接觸中。老師點到為止的懲罰,把説謊的錯誤牢刻在孩子心中。正確對待學生的成長,幫助他們塑造完美的人格,這是教師給予孩子的知識和啟示。

其實書中的每一個故事我都非常喜歡,朗朗上口,耐人尋味,常讀常新。讀完這本書,讓我幼小的心靈感受到世間的美與力量,讓我的頭腦得到了智慧的啟迪,其中的道理定會讓我受益終身!

行大道讀後感篇4

這個暑假我看了本《小故事大道理》以後,我懂得了很多,有了一定進步!

其中有“三隻小豬”,説的是三個小豬去蓋房子,老大蓋了草房子、老二蓋的是木房子、老三蓋的是磚房子,最後老大和老二的房子都被大灰狼吹倒了,只有老三的房子又結識又安全沒被吹倒。這個故事我明白了認真踏實地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也有“小蝌蚪找媽媽”説了小蝌蚪去找媽媽的經過,到最後找到了和自己樣子不一樣的媽媽。為什麼呢?因為小蝌蚪很小,過一段時間它們就會長的和媽媽一樣了。我知道了看事物要看本質,不能只看它的外表。

又有“兩個農夫”説的是農夫一家克服困難,肯動腦筋,找水澆地,經過三天三夜的努力,終於把水引到田地。他們遇到困難不退縮,肯動腦筋,肯下功夫,終於有辦法解決問題。我應該以後遇到困難不退縮。

還有“小靈看樹”,那小靈的媽媽讓她照顧桃樹,可小靈沒看好桃樹,哎!小靈真粗心,不專心,沒把事情做好。我一定要認真,專心致志的把事情做好!

那“媽媽的生日蛋糕”讓我知道小明和小丹自己動手給媽媽做蛋糕,心疼媽媽,我也明白了孝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從身邊的每件小事做起。

書裏還有很多好故事,你們有空也看看吧!會明白很多道理的,你也會進步的!

行大道讀後感篇5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道路問題、方向問題日漸成為一團籠罩在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羣眾心頭的疑雲,揮之不去、驅散不盡,而且這種疑惑隨着經濟的發展、改革的深入越發濃重,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大廈就在這種不斷加深的疑惑中日益風化破損,瀕臨倒塌。如何力挽狂瀾於既倒,如何讓“三個自信”在人民的腦海裏紮根?除了黨的理論工作者在試圖用經典的馬克思主義註解當前中國的發展道路外,很多有識之士都在思考着這個事關中國前途命運的大問題,而且,相較於純粹官方背景的口徑化解讀,這種思考往往更務實,更具建設性。由五位青年學者共同完成的《大道之行》無疑就具有這種特質。

本書在分析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得失的基礎上,誠摯指出在新的經濟和社會形態下如何改善黨的建設如何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正如該書作者們坦承的那樣,“作為共產黨員,我們不屑於隱瞞自己的立場與觀點;作為學者,我們不憚於尖鋭的批判與顛覆性創新。像開墾過的大地裸露自己靈魂一般,我們捧出我們的心靈”,本書的立場觀點與他們的良知同樣擲地有聲。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為我們如何通向那個我們一直都説不清道不明的“聖地”——社會主義——設計了明確的方案,以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巨大的理論勇氣將一個“空中樓閣”的抽象概念描繪成了一幅生動的施工藍圖,這可以説是一個前無古人的創舉。無論最終的結果如何,我們的信仰終於從不可望不可及的遠處,翩翩走來了。

本“方案”從文明、政治、社會、基層、經濟五個領域分析得失,提出走向社會主義的方法和路徑,這些植根於中國發展現狀基礎上的思索無疑是客觀、理性和深刻的。其邏輯起點,是必須對當前已呈脱韁之勢的“資本邏輯”進行制約,給它戴上“籠頭”,防止其“獲得支配其他領域的最高優先性”。資本這個“必要的惡”,放出制度的牢籠後,“已經滲入中國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等到它“對政治權力的馴化和對於人民民主的閹x割”時,社會主義的“南轅”就可能行進在它所希望的“北轍”上了。只有將“資本邏輯”納入到“政治邏輯”的統攝之下,同時不斷加強政治主體性、國家自主性、人民主體性和資本社會化建設,天下為公的“大道之行”將在我們堅實的腳步中昂首向前。

政治主體性。就是要通過有效的建設,使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與政治覺悟的政治主體,在長期執政過程中始終不能遺忘、偏離、背棄革命的理想與信念,“確保資本的逐利性不會衝擊、動搖、瓦解社會主義國家的存在與共識”。要在重建“自我經典體系”的基礎上,以“類宗教”組織為目標,通過“實修”來動員廣大黨員踐行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

國家自主性。由於政治的主體性,決定中國政府有着不被資本輕易“俘獲”的自主性,並能在“很大程度上做到為人民服務”。然而官員個體與市場主體間的利益糾纏,“可能扭曲政策的方向”,從而給國家的自主性帶來隱性的侵害,同時損害執政黨自身的先進性、代表性、純潔性。官員個體的變異,特別是普遍存在的“一家兩制”問題是植入國家自主性肌體上的一隻“特洛伊木馬”。要通過建立“看得見”的授權機制和問責機制,在幹部選拔和考核中嵌入更多更有效的民主“防火牆”,防止“木馬”作亂的可能。

人民主體性。社會主義是“自由人的聯合體”,是一個崇尚集體生活的天然的“人民社會”。然而,作為持續30年的大變局的結果之一,基層從“團結”走向“鬆散”,基層的去組織化、自治不足、民主失序、羣眾失語等等亂象,讓“人民”這個整體逐漸“原子化”。要重新粘合這個分散、分裂的社會,必須通過政治、經濟、文化的再組織,必須通過落實基層的實質民主,通過鼓勵和引導人民“以志願和非贏利方式組織起來”,將業已分化的羣體重新整合成一個“命運共同體、倫理共同體和文明共同體”。

資本社會化。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生產資料公有”的設想,是對我們的現實道路構成質疑的主要因素。文字遊戲式的理論創新,往往缺乏説服力,更沒有在人民羣眾中達成必要的共識。然而,“資本社會化”理論的祭出,終於讓人們看到了“從根本上打破資本的私人壟斷,打破資本對知識的僱傭,打破資本對勞動的僱傭”的希望,看到了“資本服務於人民”的希望,看到了“勞動者主體性解放”的希望。到那時,“通過社會制度的有效安排”,“即使不出賣勞動,也可以維持基本的生存”,“許多人真正投身於自己感興趣的事業”……

雖然,這並不是我們原來所渴望的那種理想化的社會,但是,無疑這不再是一個“烏托邦”式的臆想,而是可望又可及的存在。其實,無論是社會主義還是共產主義,所追求的本不應該是生活上的無止境的享受與物質資料的無節制的索取,而應當是基本生活條件滿足基礎上的精神生活的不斷豐富與提升。這使我想起了梭羅的《瓦爾登湖》,梭羅在瓦爾登湖畔兩年多的極簡生活,通常被看作是一次超驗主義的實驗,他以滿足極低生活標準的勞動換取充足的自由時間“專注於自己想做的`事情”,這種當時康科德人眼中的遊手好閒,在今天看來難道不是對自己“主體解放”的一次勇敢嘗試嗎?

行大道讀後感篇6

這是我成為國小生後的第一個暑假,也是我順利完成一年級學業要繼續二年級的中轉站。在老師們的諄諄教導中,我這個一年級畢業的國小生學會了不少知識呢!以前的我幾乎一個字都不認識,只能聽媽媽給我講故事,可現在的我已經可以自己獨立閲讀那些少兒書籍了!

暑假裏我閲讀了各類我喜歡的書籍,其中最感興趣的書就是那本《小故事大道理》了。這本書可是媽媽為我準備的第一本書,果然,這本書成為了我的最愛!

?小故事大道理》中搜集了近千個故事,最大的特點就是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是當讀好後仔細想一想,可以悟出不少道理呢!

其中有一個小故事讓我印象深刻:一個走夜路的人碰到一塊大石頭上,他重重地跌倒了。他揉着疼痛的膝蓋向前走,卻走進了死衚衕裏。前面、左面、右面都是牆,牆頭比他高一頭,他費了很大的力氣也攀不上去。忽然,他靈機一動,想起了剛才的那塊絆腳石,他折了回去,費了很大力氣把石頭搬了過來,放在牆下。踩着那塊絆倒他的石頭,他輕鬆地爬到了牆上,輕輕一跳,就越過了那堵牆。就讀了這麼一個小小的故事,卻讓我明白了一個大道理,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遇到逆境,很多人被絆腳石絆倒後就再也爬不起來了,更不懂得化不利為有利,把絆腳石變成墊腳石。而我們應該學習小故事裏的主人公不怕困難,克服困難,從困難中總結經驗,走出困境,那樣就會邁向成功!

讀了《小故事大道理》,讓我感到並決心從現在開始就需要樹立的若干個人生標杆:要養成生活中的好習慣;做任何事要堅持不懈並有積極的心態;要感謝生命感謝生活,快樂每一天;要誠信為本,寬人律己。

我很喜歡這本書,每天讀幾篇讓我學到很多道理,我要堅持讀完整本書!

行大道讀後感篇7

在這個暑假,媽媽給我買了一套書,叫《小故事大道理》。顧名思義,從這本書的名字就能看出,他是一本教我們做人的道理的書。自然,看這本書也讓我收益非淺。《小故事大道理》中有很多的故事,當然,每個故事都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我下面就舉例一個那本書裏面的故事:

那故事的名字叫“行行出狀元”,主要講的是説宋朝的時候,有個叫葉元清的人被點為狀元。葉元清騎着馬在街上走着。來到一個路口時,只見一個樵夫不避不讓,照舊往前走,衙役們高喊讓道,樵夫才停在路口説狀元有什麼了不起葉元清説:還是老老實實砍你的柴去吧,樵夫説:“木頭我能想怎麼砍就怎麼砍。”椎夫拿過一塊方木,在上面畫了一條線,舉起斧頭往下一劈,正巧沿線劈開了木頭。這時,又走過來一個賣油翁説這有什麼了不起,還合出一個小瓶,又在瓶口放了一個銅板,拿起油桶便倒。只見油如同一根線一樣落入錢眼中。狀元看了兩人的表演,歎了口氣説:“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啊!”

這意義多麼深奧啊!現在有許多人都抱怨自己現在的工作,比如説工資少啊,累啊等等,還説要是能做xx那樣的工作就好。其實我們都應該滿足於現狀,不要覺得工作不好。幹任何工作都應該認真幹。哪怕是個環衞工也要把工作做好。説不定你就是這一行的“狀元”!在我們家中也發生過這種事,以前,我的爸爸總是不喜歡在十四所上班,覺得非常累,在粉塵和噪音中工作,錢也不算多,便不安心工作,想辭職,媽媽勸説:“但是選擇什麼行業呢!都是陌生沒經驗,再説你在這行已有十幾年的經驗,假如沒有你的付出,我國的雷達能這樣出色嗎!”爸爸終於想開了,他也知道了十四所是許多人都渴望的工作,便不再抱怨,用心的幹了起來,心情也好了,人也開朗了,多好啊!所以希望每個大人都要對自己的工作有一個觀念,那就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以後,等我長大了,不管做什麼樣的工作,我都會盡心盡力的做好它。並爭取做出成績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