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工作室跟崗工作總結

來源:巧巧簡歷站 4.49K

21天的帶崗工作結束了,這是忙碌又充實的21天,一切都在摸索中前進。慶幸的是,這是一批勤奮好學、團結互愛的學員,他們組成了工作室第一個快樂研修的團隊。聽講座,寫反思,寫日誌;觀課、議課、上課,開發課例、主題教研;讀教育名著,寫心得體會;送課下鄉,扶貧支教,出工作簡報等等,學員們忙得不亦樂乎,他們所表現出的強烈的團隊精神與工作、學習熱情讓我深深地感動。

教師工作室跟崗工作總結

第一部分任務與困難

1、培訓理念與研修方式

我的工作室以“名師引領,反思為主,實踐為本”為培訓理念,倡導“實踐中研究,反思中學習,改進中進步”的研修方式,以課為載體,大團隊裏再分小團隊,強調團隊的合作學習交流與共同進步。

2、學員跟崗學習任務

(1)上研究課1-2節,聽課不少於10節;(2)撰寫教學反思不少於3篇;(3)“同課異構”上課教案1篇,開發教學案例1個。(4)讀書筆記2篇;(5)、撰寫跟崗學習日誌至少10篇;(6)完成開題報告,撰寫課題研究方案;(7)個人跟崗學習總結1篇

3、所遇到的困難與解決方法

帶崗工作的前期準備是倉促的。學員住在哪?怎麼解決吃的問題?工作室在哪?工作室的設備怎麼解決?所有的實際問題都讓我感到惶然,我甚至有些後悔不自量力參加了這項工作。

(1)工作室的問題。由於種種的原因,工作室一直沒有落實,我如何完成這帶崗的工作?我很感困惑。劉良華教授的一句話最終成了解開這一切難題的鑰匙。他説,遇到問題不要抱怨,要多去想解決問題的方法。我改變了自己的思維方式,不再去考慮自己能否擁有一間工作室的問題,我把學校的圖書閲覽室變成自己的臨時工作室,讓[本文來自]工作人員把一張張的桌子拼起來,成了學員們學習交流的大圓桌,又讓電教管理的老師搬幾部電腦到圖書室,接上網線,簡陋的工作室就有了(後來電腦一直無法上線,這是學員最為無奈的,他們只好都晚上在酒店上網查資料,發博客。不過他們都沒有發牢騷,挺難為他們的。)

(2)吃、住的問題

我的學員大都是來自湛江地區縣城的,經濟條件不好,要讓他們安心學習,就要讓他們無後顧之憂。為此,我多方瞭解對比,終於確定了學校附近的價格相對便宜的國信商務酒店,50元/天。但吃的問題就有些難解決了,學校附近幾乎沒有辦得好的小吃館,國信商務酒店裏也沒有餐廳。學員們倒是隨遇而安,他們表示由自己想辦法。結果他們是三三兩兩自己找些小食店解決吃飯問題,我卻是很不安,一擔心衞生問題,二擔心安全問題,於是有時我從經費中拿出部分錢請他們吃晚餐。想來,21天,真的挺難為他們的。

第二部分過程與做法

21天,最讓我高興的是學員的跟崗學習進程很順利,具體內容如下:

一、觀察名師課堂,聽名師專題講座,獲取專業引領。

除了本人的課外,我還帶他們到十二小聽特級教師譚永換校長的錄像課和“用思想領導,以情感激勵,在現實與理想的夾縫中踏歌起舞”的專題講座,學員感悟到“優質、高效的語文課堂須‘找準切入點,具有動情點,抓好訓練點’”(學員語);聆聽了湛江師範大學王林發的“名師是怎樣煉成的”專題講座,學員認識到造就名師的三個關鍵: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要有自己的教育改革行為研究,要發表論文(學員語);聆聽了昆明市一中名師工作室主持人趙燦東“如何培訓骨幹教師”的專題講座,尤其趙校長的弟子張老師的現身説法——她的跟崗學習體會更讓學員“深深地感悟到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我們要做的工作還很多”(學員語)。

在這一部分培訓內容中,我本着以實踐為嚮導,以名師實踐經驗為資源,以解決學員成長中的困惑、問題為重點。學員通過自己的所見、所悟、所感,相互交流,從而得到了實質性的引領,受益匪淺。

二、採用“同課異構”的團隊研修形式,以“如何打造高效的國小語文課堂”為研修主題,提高學員的教學教研能力。

根據研修主題,我要求每一個小團隊以相同的教學內容,通過獨立鑽研教材,以獨特的見解,獨特的教學風格去開發一個不同教學設計的片段教學課例,上課時間是20分鐘。課後,上課的老師必須與學生一起檢驗自己的教學目標是否達成。事實證明,這一做法,促進了學員在備課、上課過程中,不但關注了知識的傳授,智慧的開發,同時關注了學生情感的共鳴,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通過研討、實踐,讓我認識到以往教學的面面俱到,浮於表面,教學目標不明確等方面的問題,對於怎樣構建有效課堂終於有了清晰的導向。”(學員語)

三、送課下鄉,支教扶貧。

為達到“理念共享,資源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的目的,也為了緩解學員學習的緊張,我在跟崗學習計劃裏增加了“送課下鄉,支教扶貧”的內容。結果感覺到效果很好,決定以後都會將此項內容列為本工作室跟崗學習必做的功課之一。湛江屬經濟欠發達地區,一些偏遠的山區教學觀念很落後,以前我曾經去過一些農村學校,那裏的孩子所受的教育情況讓我心酸,我一直希望有機會能夠為那些孩子做些什麼。到工作室跟崗的學員都是一些優秀老師,我擁有這些優質資源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支教扶貧”這個想法就一直在我的腦子裏。聯繫了遂溪縣四小,我選擇給他們帶去“同課異構”的教研方法,這是教研活動中值得提倡的一種方法。事實證明,遂溪四小的老師對這種教研形式很感興趣,都積極參與到我們的教研活動中來。我還聯繫了廉江青平鎮窩鋪國小,這是一個非常貧窮的地方,孩子們的學習條件比較差,許是那裏師資的原因,孩子們的普通話都講得不好。我帶了三節課去,學員歐少霞上了一節《最後的戰象》,把聽課的老師和同學都上哭了。

我想,如果我的工作室能堅持支教扶貧的工作,或者能為培訓農村教師做點什麼,那都是我願意的。

四、課題研究,是學員們的弱項。

課題研究是這批學員最弱的項目。在準備開題報告時,我發現部分學員連自己的研究課題都沒確定下來。指導他們終於把課題定下了,又發現一部分學員不懂怎樣寫開題報告。我有點奇怪,集中研修的時候,他們不是有課題研究指導導師嗎?讓我欣慰的是,學員們很好學,認真聽講,虛心請教,積極看書、交流,終於把這難題解決了,都如期完成了開題報告和課題研究方案。但由於跟崗的時間短,我要求他們把課題帶回學校再做研究。  

五、任務驅動,提升研修效果。

根據省培訓部的要求,針對工作室的研修內容,工作室給學員每天都佈置了必做的作業,工作室還要求學員們第二天要進行作業情況的相互交流、切磋,以形成研修成果共融共享。在任務的驅動下,學員們努力學習,很多學員為了高質量完成作業,大都學習至夜裏十二點,從而提升了研修效果。

六、異地考察,拓展研修的內涵。

我們工作室在跟崗的第三週組織學員到昆明一中參觀學習,瞭解其他地方的名師培訓的理念、策略與做法。趙燦東主持人介紹了他對學員嚴格要求,狠壓重擔的經驗。他的學員代表張老師反思了自己成長的歷程。相同的經歷激發了學員心靈火花的迸發,對照別人讓學員們反省自己的研修狀態,感受到,要成為名師,“態度決定成敗”啊。

第三部分效果與反思

一、團隊研修的方式是影響培訓質量的關鍵。

從這21天跟崗學習的進程看來,團隊研修方式是影響培訓質量的關鍵。從大團隊的建立到小團隊的分解的摸索過程,有效地將培訓定位在學員的個體成長和團隊成長的有機結合上,充分體現了學員成長過程中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從而滿足了工作室學習團隊共同成長的需求。

二、培訓內容的調整與安排是有效培訓的保障。

從跟崗學習計劃中我們不難看出,這次培訓任務不輕,加上我沒有工作室主持人的經驗,一開始心裏是沒底的。最終培訓進展順利有效,歸功於我對培訓內容的及時調整。如:因考慮到第三週工作室全體成員要到昆明考察,時間緊任務重,我開創了兩人為一團隊的同課異構“短課”,即要求兩個學員以相同片段教學為內容,設定教學目標1-2個,時間20分鐘,實施主題教學,上課評課相結合。其優勢在於能及時為學員的教學提供指導,引導學員思考自己的課堂存在的問題,在研討中,促使學員對自己及同伴的教學實踐有專業的、科學的評價,獲得專業提升。

三、積極參與支教,引導體悟職業價值,昇華師德境界。

我認為,工作室的職責不只是提升學員的專業素養,還應該提供平台,引導學員體悟職業價值,昇華師德境界。幾次的送課下鄉支教扶貧活動,學員們親身感受了農村教師與自己在工作環境方面無法相比的情感體驗,也親眼目睹了農村孩子接受教育的窘況。“他們的眼神安定,臉上的笑容依然平和,寬容,這是多麼不容易啊,相比之下,我還有什麼理由不堅定自己的職業理想與職業道德呢”。(學員語)

與學員們相隨相伴21天,他們滿懷熱情,不怕反覆,持之以恆投入研修,他們的身上,有太多太多讓我感動與學習的閃光點。這次工作室主持人的工作,讓我深深地感到,工作室所搭建的是向廣度延伸的平台,我覺得只要登上它,就必須逼着自己往深處鑽。對於我的學員,我會好好珍惜與他們的這份情誼,希望他們,還有我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上,一定要堅持走上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道路。

熱門標籤